2025年夏安居往生咒开示
第21课 佛心总持
2025年7月23日
好,时间到,我们继续这一节课。
《拔一切业障根本得生净土陀罗尼》,这个经题我们反复地给大家有提示。
大乘教法在往生咒的体验中是最彻底的一个表述,就是拔一切众生业障根本,总持九界众生,同归安养,同归极乐。
这个真言,一定我们把它的大乘经义、把它的大乘精神要认知得清晰,那我们实践这个法就大方,就不会斤斤计较:我的事业顺利不顺利,我烦恼不烦恼,业障、病,什么难缘哪,什么事业顺心不顺心哪,那我们就能超越这些个体性的业力的校正的局限,来拔一切业障根本,就是所谓的拔九界众生无明业障、我执,总持有情同生极乐国土,或者说同入如来会。
往生就是如来会,“往生净土”这个词就是入如来会,往生就是入如来会。实际上就是回归真相,实践真相妙用。那这个大乘精神,我们要有一个正面、真切的了解。
那今天我把往生咒的文字做了一个相对完整的翻译,我还用这种讲述形式,来把这个翻译呢……为什么要讲这个翻译呢?实际就是我们从义陀罗尼、法陀罗尼二法中先要接受它,接受它的教义教理,我们依理实践,就是说理事相应,那就成就了。
就是成就了我们实践《拔一切业障根本得生净土陀罗尼》,或者成就了我们怎么来处理,现前怎么来处理九界的业、业障根本,令九界众生同生安养,那我们做了一个一次性的处理。
这个真言就是处理我们现前,来在这个举心动念现前业缘中,怎么来处理九界众生的业障,总持众生同归净土,或者说同入如来会。
因为这个如来会是“十方同入”,称为无量寿如来会,而不是说,并不是我们局限在处理自己的身体的健康啊,事业的逆顺啊,人员的关系啊,不是处理这些东西的,是处理九界众生的无明执著,一次性地来处理,称为总持。一次性地处理一切众生的业障根本,称为总持,总持陀罗尼,或者陀罗尼就是这么个总持。
那我们不说咒、忍二法,先说法陀罗尼跟义陀罗尼二者,我们这作为显教中最简单的记述,我们从这两个角度来审思它。那我们在思惟过程中,我们再谈忍陀罗尼与咒陀罗尼的作用,就是所谓的言必行、行必果这样的咒陀罗尼与忍陀罗尼的成就。
那我们现在呢先说义陀罗尼与法陀罗尼,就是我们怎么闻这个法,怎么了解这个法,怎么顺着这个了解的东西来实践,来拔一切业障根本得生净土陀罗尼。所谓的显说,显说就是义、义理,义理所指,怎么样来总持一切众生的业同生安养呢?这是这样一个大乘究竟教法。
我们要发无上心,这个总持陀罗尼,总持九界众生的陀罗尼才有意义。想着张三精进、李四善根深厚、王二麻子的什么心智是什么样的一个状态,每个人都这个善根那个善根得生,那是,我们那不叫拔一切业障,那只能是拔善缘的众生的轮回出离,往生净土。
净土呢,它也不是拔恶人,也不是拔善人,是拔一切业障,大家这一点呢,我们要清清晰晰的。这里边一切业障呢,包括善恶凡圣,就所谓的九界众生。
若不定聚、邪定聚,一切众生同归正定聚,那就是陀罗尼。令一切众生同归正定聚,就是所谓的阿弥陀佛国土无邪定聚及不定聚,“不定聚及邪定聚不能成就往生彼国正因”。这一点呢,大家要有一个(观察)……
每一次讲,我们要在这个地方强调。强调,就是所谓的发心、用心呢,就是一个大乘精神,就是大乘的这种所谓的心智,大乘菩提心。这个大乘菩提心就是无上菩提心,没有遗漏,对任何有情、任何角度都没有遗漏,称为一切业障根本、拔一切业障根本。
总持这一切众生,亦是没有遗漏,称为陀罗尼。总持一切众生,同生真如法界,或者说同生阿弥陀佛国土。它们两个是异名同功德,法性或者清净国土与阿弥陀佛国土无二这个说法呢没有差别的。这个最主要是有佛的报德来接引我们,使我们成就这个所谓的转换我们现行业。
这个拔一切业障就是以佛的这种功德总持一切众生,以佛的功德回施一切众生、载负一切众生,称为总持,称为陀罗尼。
所以说这要回到所谓的忍陀罗尼,就是以真如功德载负众生,那这样的陀罗尼句呢,称为所谓的忍陀罗尼句,就是以真相功德回施众生,摄化有情,那就是忍陀罗尼。
言必行,行必果,那是咒陀罗尼。所谓的咒陀罗尼,就是言必行、行必果,咒陀罗尼。
那我们现在来学习这个、这个题目,我们要了解这个发心。所谓的大乘修行就是无上心。所谓的无上心,“果觉因心”是无上心的最准确的一个表达,阿弥陀佛的果地觉是无上心的最圆满的一个展示、表述、状态。
我们认识无上菩提心不容易,启用无上菩提心不容易,就是行菩提心不容易,认识它也不容易,发它也不容易,那我们通过这个果觉因心来认识、来引发它的作用,来以它作基础,相对地就直接简单些。
好,我们还说第一句,我们慢慢地往下讲。
“南无阿弥多婆夜.哆他伽多夜”,今天我用这个文句把它稍微理了一遍,做了个翻译。我把它这个“南无”翻译成“契入”,就是“持”,支持的持,这个支持的持,陀罗尼就是总持,持一切,持一切契入无量光寿。
我把它重新翻译了,用这个文句翻译的,“持一切契入无量光寿,现行法性不异功德”。
“哆他伽多夜”,它那个就是“如来”,它这个功德的现行称为作用,现行就是生命的作用,称为现行,现在的行为。这个地方呢,它这个“哆他伽多夜”称为法性不动如来,或者是法性不动,或者称为如来,实际就是无量光寿的作用,也就是法性功德的作用。
无量光寿是法性功德的一个模样,法性不动的功德就是无量光、无量寿,普照十方,普照一切有情,光明遍照,普摄一切,归入真相。就是“持一切契入无量光寿,现行法性不异功德”,“南无阿弥多婆夜.哆他伽多夜”,我们把这两句就用现在的文句这么翻译一下。
因为我们不能离开大乘,这个大乘就是拔一切,这个地方“持”,支持的“持”,“持一切契入无量光寿,现行法性不异功德”,“南无阿弥多婆夜.哆他伽多夜”。最终的定稿没有,现在还没有最终定稿,现在就给大家这么提示,从这个角度提示。
为什么说“持一切契入无量光寿,现行法性不异功德”,那就是满足这个经题的一个内容,就是“拔一切业障根本得生净土陀罗尼”,就是“南无阿弥多婆夜.哆他伽多夜”,这两句呢就是《拔一切业障根本得生净土陀罗尼》的它的法则,就这么运用的。
怎么运用呢?持一切契入无量光寿,现行法性不异功德。
哪个现行呢?就是我们持咒的人,现行法性不异功德,来契入无量光寿。
这跟思维没关系,跟理解也没关系,大家一定不要忘记它是咒,它是陀罗尼,它是顺法行,它的义理就是这个,不需要你理解,不需要你再增减,你执行就好了。
就说我“向东走”,你说我不理解“向东走”,向西那个路怎么走、那个路怎么走,你说我不理解,那别人说没有说清楚,说清楚了你就好走了。这个路呢就给你这么“持一切契入无量光寿”,那就是拔一切业障根本;“现行法性不异功德”,那就是得生净土,那就总持有情同生净土。
真相就是大家本土啊,本然哪,本家本国啊,就是所谓的真如,这个真如法性。
我扒扒它过去很老很老那个翻译的本子,那就是所谓的法性不改,翻译有这个,后面感觉到啰嗦,就把它改成如来,南无、归命无量光寿如来。我现在把它翻译成“持一切契入无量光寿”,归命就是持一切,归命、南无、契入无量光寿。
那个“哆地夜他”,我今天又换了个角度翻译,换了个角度。我感觉到换个角度,大家可以在持诵的的方法、因缘上,还是依它的文句义,给它换了个角度。
“南无阿弥多婆夜.哆他伽多夜”,持一切契入无量光寿,现行法性不异功德。“哆他伽多夜”(“哆地夜他”),我给它翻译成“即下融入”,即下融入。后面那四个“阿弥唎哆”是即下融入的内容。
我感觉到这个“融入”大家体会能不能得当?不得当呢,我又给它翻译另外一个角度:“与佛合一”。它这个所谓的常规的句子,“哆地夜他”,即立誓愿,即说咒曰,即立誓愿,那就是所谓的言必行,行必果,所以这个地方干脆把它写成“与佛合一”。得当不得当,大家实际说跟你能不能引发你的心,达成这样的真言的相契,如此而己。
“阿弥唎都.婆毗”,无量光遍照十方,清净一切或者说净化一切。那翻译要是翻译成就是,我们同入,或者融入,或者契合无量光遍照十方之妙用。
他们过去古德们翻译的是啥呢?是阿弥陀佛的这个法身、清净法身,阿弥陀佛清净法身,或者法身智慧妙用,或者清净法身。他说这个身实际就是,“身”就是作用之义,作用。
那我们融入这个法身,我把它翻译成:无量光寿遍照十方,清净现行,即下融入无量光遍照十方这个清净现行,我这翻译成这样子。就是在不离这个文句的意思上,只是把这个文句做了一些文句调整,内容还没有脱离它这个翻译内容。
“阿弥唎哆.悉耽婆毗”,是阿弥陀佛理义圆满,成熟众生。
“悉耽婆毗”,就是他的报德,报德的这个圆满,不管是理、是事,是圆满的,来圆满。我把它翻译的文字是“无量义理圆满一切现行”,或者说“圆满一切无量义理之现行”。
“阿弥唎都.婆毗.阿弥唎哆.悉耽婆毗”。
为什么翻译成现行呢?就是我们自身的心念所行,观察所行,抉择所行,随顺所行,无上心所行,佛果所行,称为现行。
现行,过去他们翻译的是“身”,我把它翻译成“现行”,希望大家语言能更亲切一些。身,身就是作用身,所以我把它翻译成“现行”。
因为在这个教法的传递过程中呢,这个义理是要开示的,一切真言的教授,他必须得开示这个。因为我们现在学的是显教,那它又带有这样的内容,我们就只能用显教的这个角度来提示大家,就是多方面的翻译,不离其原始的义理,我们多几个角度翻译。
“阿弥唎哆.悉耽婆毗”,圆满一切义理于现行,就是阿弥陀,或者圆满无量的义理,或者无量地圆满一切义理的行为、作用。
“阿弥唎哆.毗迦兰帝”,无量化身无碍接引有情,无碍接引有情成就现行,无碍接引有情现行,都行。这个现行,还是现行,不把它翻译成“身”。
“阿弥唎哆.毗迦兰帝”,这个是所谓的阿弥陀佛化身作用。
那这个句,它这个文句,这四个“阿弥唎哆”呢,让我们扮演阿弥陀佛的法、报、化三身功德,让我们先要了解这个法、报、化的功德,清净功德、圆满功德、无碍功德,让我们现行体验,就是融入,或者说与佛契合。
但要是翻译呢,“即下融入”比较近,就是这个文句“哆地夜他”,即下融入,或即说咒曰,那依它这个言必行、行必果,就是想融入他这个佛的法身、报身、化身。
“阿弥唎都.婆毗.阿弥唎哆.悉耽婆毗.阿弥唎哆.毗迦兰帝”,法、报、化三身。那这三身呢,是我们显教中、大乘佛教中普遍宣化的。当然像这个华严宗啊什么,那宣化的就多,有十种身,菩提身哪,什么自受用身哪,广长身哪,他受用身哪,自受用身哪,然后加上法、报、化身哪,它讲那个角度多。
那这个地方呢讲了这个三身之外,后面这个“阿弥唎哆.毗迦兰多”,那讲的就是法性真如不动,安稳十方,也称无量寿真如法性不动功德安稳十方之现行。这个“阿弥唎哆”,它等于收收尾,怎么收尾呢?就是讲法性身,就是法性不动的这样一个,就像五方佛中讲的那个所谓的中央不动,不动如来,大日如来,它讲的就是法性。
无量寿这个功德呢,表现就是“法性不动安稳十方,真如妙用全体显现”这样一个大用。拔一切业障根本得生净土陀罗尼,就是无量的这种所谓的无量寿的这个功德,就是真如法性的功德安稳十方,本处不动,就是我们面对一切幻化业缘,这个真如法性从未被动摇,从未被染著,这又重复一遍初发心。
要如是认识心智,那就能成就初发心,就是大乘行人开始修行了。
这个“阿弥利哆.毗迦兰多”,无量寿,真如法性,安顿十方,安住十方众生的这个现行。那这一句呢,又重复了一个,就是说大乘行人必然依托的修行的初发心。
你修行离不开这个发心,就是我们离不开所谓的佛的报德——无量寿,离不开法性的功德来起修,要不然我们这个大乘行人的起修没有因缘。不明发心,昧失这个菩提心,你所有的作为,那很多人说这个作为那个作为,修了、实践了很多法,但到最后,还是一个迷闷。什么迷闷呢?心里潜在着爱憎啊,是非呀,得失啊,人我呀,对人对己双重标准啊,都会有,没有处理干净。
那这个地方,就是无量寿安顿十方,真如法性这个妙用的现前,实际这就是初发菩提心的一个最基本的认知。这又提到我们这个初发心的一个归结上来。
那为什么一个《拔一切业障根本得生净土陀罗尼》,不断地提这个初发心呢?实际就是修行的根本所在!修行若不用这个心,那我们都是在造业,造种种业,善业、恶业、圣业、凡业,总在造业,越造积累得越多,越造越沉重,越造越迷失,越造越得不到佛那个菩提分的功德,所谓的轻安、喜悦、禅定、正见生不起来。
说这个“阿弥唎哆.毗迦兰多”,就重提第一句话一样的,“南无阿弥多婆夜.哆他伽多夜”,它给它就是再翻了一次版。不过第一句话“南无阿弥多婆夜.哆他伽多夜”呢,有无量光、无量寿这样的一个相对完整的一个提示;这个地方是单提“无量寿”,单提“安稳”这个角度了,“阿弥利哆.毗迦兰多”就是无量寿这个真如法性,安顿十方有情。安顿十方有情,妙用现前。
这是我可能两个小时以前写的文字,我怕记不住。
安顿十方。
那为什么讲到这个地方就容易让大家,实际大家要回顾回顾这四个“阿弥唎哆”,它重在让我们的现行、我们的身口意,回归到无量光的法、报、化、法性这个功德,这样的功德海中;让我们体验阿弥陀佛的法、报、化、法性、法性身,就是清净、圆满、无碍、安稳这样一个功德海,或者说这种生命的真相中来,或者说用生命的真相让我们照破现在的一切现象,了解一切现象的作用。
那这个真言呢,就是对真如现象的一个描述,让我们了解这个真如,何以依着真如之体,来生一切法,来觉悟一切法,来运用一切法,来不染著地观察一切法。
这是果觉因心啊!它的妙用呢,这个《拔一切业障根本得生净土陀罗尼》它把它彻底地讲了一遍:什么是果地觉,为因地心怎么来用,会产生什么样的结果。
后面这四句呢,就是产生结果。
这个结果,现在我感觉这前面一定要梳理清晰了,结果就好说了,这个“转相教化、转相度脱”等等,大家就简单了,这个完整性就出来了。
我们先要步入这个果觉因心这样一个行为、理解、作为,那我们就知道《拔一切业障根本得生净土陀罗尼》,原来就在整体地传播果觉因心的这个净土教法,这个“三根普被,利钝全收,九界同归,凡圣同修”的这样一个不可思议的净土教法。
这个《拔一切业障根本得生净土陀罗尼》,就完整地、无缺失地把这个“三根普被,利钝全收,九界同归,等蒙摄受,咸得往生”的这样一个,这样一个无量光寿的教法,这样一个弥陀信仰的一个内涵,完整地、没有缺失地给我们交待了。
尤其那四句,后面那四句,特别重要特别重要。前面这儿呢要是不清晰,那后面这个转相教化、转相度脱对我们来说就,大家就,你自身的实践都没有,你就不知道他度脱些什么、转相些什么。
那这个“南无阿弥多婆夜.哆他伽多夜.哆地夜他.阿弥唎都.婆毗.阿弥唎哆.悉耽婆毗.阿弥唎哆.毗迦兰帝.阿弥唎哆.毗迦兰多”,就像《往生论》中讲的前四念门是一样的——入功德,就是果觉因心的实践,入功德。那后面那个“伽弥腻.伽伽那.枳多迦唎.娑婆诃”,就是所谓的五门,第五门,怎么来转相教化、转相度脱。
它这个整个偈颂呢,在《无量寿如来会》中有讲“设我成正觉,立名无量寿,众生闻此号,俱来我刹中。如佛金色身,妙相悉圆满,亦以大悲心,普利诸群品。”它这个完整的净土教法,这些偈颂就把它说清楚了。
那这个《往生咒》,也把净土教法完整的出入功德、自他受用,自受用、他受用,往生、还向往生,清清晰晰、圆圆满满地让一切众生站在佛的角度,体会这个拔除一切业障根本的力、用,彻彻底底地从这个法身智慧、报身圆满、化身慈悲、法性安稳,这个角度来普利十方,来转化一切众生心归入如是佛心。
佛心众生心本不隔离,亦无差别,差别在众生执著差别而产生的差别。
我们一旦归入无量光寿,把众生的差别、无明、我执,回到了“心佛众生三无差别”的这个真如本性上来,回到无量光寿上来,那我们就所谓的往向往生返向往生、出功德入功德、自受用他受用、理与事一时圆满没有障碍,净土教法圆满,实践圆满,理论圆满,教法体系圆满。
那我们就在这个生命的智海中,我们知道,哦,原来心地的转换就是生命的转换,发心的转换就是生命的转换,依果地觉就能受佛果地功德,依众生分别执著流转于分别执著业缘之中。所以说真如无别啊,真相无别呀,本质无别呀,所以回归本愿,就是依本所产生的愿望,心佛众生三无差别,一如功德一时现前。
这个很重要很重要!!!
后期读到这个《往生咒》,就是《拔一切业障根本得生净土陀罗尼》,以前也读啊,现在读了就受很大的震撼,受很大的震撼,就是经教、真言都讲的有这个完整的净土教法体系,完整的阿弥陀佛的信仰,大家通常说的这个果觉因心,“三根普被,利钝全收,九界同归,凡圣同修,等蒙摄受,咸得往生”的无上大法、易行之法、净土教言,如来会的一个平等觉,它就把它阐述得清清晰晰、分分明明的。
那我们就真正地学习得清晰了、认知得清晰了,依法而行,那必然成为一个净土行人,不在三界、九界流转了,所以成就阿鞞跋致。那在未来际我们与弥勒佛见面,与贤劫千佛见见面,与万佛、未来一切佛,常与佛,以佛为伴,以菩萨为伴。
那未来际,我们愿意与诸上善人聚会一处,那是一个,是不是生命的选择?大家去观察。那你与三恶道、六道众生,轮回不堪,无有法则,迷失我执,那样流转;还是愿意与诸上善人常聚一处,游化十方,游化自在,分化自在,变化自在,生命自在;还是愿意在六道里迷闷不清,糊里糊涂,压抑烦恼,总是不满。大家就会有审观了。
因为这个理义就是引导我们、说服我们的。它这个法陀罗尼跟义陀罗尼就有,尤其义陀罗尼它有慢慢地影响你、熏修你、慢慢地说服你的,这个呢有这种内容倾向,或者含有这种内容。慢慢慢慢地,我们提醒自己、提醒自己,熏修、熏修、熏修,哎,从义理上慢慢说服自己了,慢慢地实践这个法,从法上选择上,苦乐的选择、觉迷的选择、究竟不究竟的选择上,慢慢地熏修。所以这个法陀罗尼、义陀罗尼中,给众生带来显教方便,虽是陀罗尼,就是真言的教授,亦含有这种显教方便。
所以那个咒成就,为什么说是真言宗,是密乘啊?真言宗啊,尤其中国唐密真言宗啊,为什么那么说呢?因为言必行、行必果,这是诸佛菩萨所见到的三业的功德,三业的样子;在众生这儿他不了解,所以称为“密”,也用也不用的,在这儿呢似清晰非清晰的、似糊涂非糊涂的一个样子。
说在佛那儿呢就彻底彰显出来了,在众生这儿称为“密”,在佛那儿就称为“如实”,如实的一个运用。所以这个忍陀罗尼与咒陀罗尼呢,有密说之意,所以多在密乘中。
显教中有宣化,但在密乘中传递多以忍、咒陀罗尼二法,所谓“言必行、行必果”这样一个所谓的法性智海,这个法性功德摄受众生直归法性,或者印契众生,无有多余的作为,那就称为“忍”,忍陀罗尼;言必行、行必果,咒陀罗尼。
为什么要反复这么讲呢?
就是大家要从四个角度去审思我们学习这样一个法则的,这样一个法则的角度,我们从哪一个角度能受益都没问题,多角度的受益没问题,从某一角度受益没问题。
什么叫受益呢?就是契入了这样一个初发心,所谓的就是归命无量光寿,启用真如法性,或者安住真如法性,运用无量光寿照了一切无明我执、安顿一切不安稳众生。
这话有点啰嗦了。但大家可以去观察,去怎么……需要说服的人说服自心,需要梳理的人呢来梳理梳理自心,不需要的那就是真言,那就是所谓的咒陀罗尼、忍陀罗尼直下印契、直下执行,没有其他的啰嗦,这四个角度。
这四个角度,因为众生种类的心性不一、习惯不一,所以通过多角度地来告诉我们,来让我们体验。多角度的理义,多角度的方法,多角度的实践,来让我们体会这个《拔一切业障根本得生净土陀罗尼》,来让我们用无量光寿来消除一切众生的无明、我执、不安、迷失,回入真如法性,得究竟安稳、究竟安乐、究竟安心,那就是净土啊,得生净土啊。
这是个方法,我们用者受其法益,不用者结其胜缘。这是我们来给大家交流这个法的一个,支持我们推动这个法则传播的一个强大的力量。那么我们作为莲友,一旦听到这样的法则,一旦实践这样的法则,那是世间稀有之人,像世尊说“是人中芬陀利华,观音势至为其伴侣,当坐道场,转妙法轮”,真实不虚。
那我们在这个法则上的认知、实践不够,那就是无始以来的因缘不够成熟,没问题,广结善缘,这个种子、如来这个无量光寿真如法性的这个种子种下了,再有因缘,当然这都是消极的说法了。但这个呢,似乎我们现缘中大家要有这种心理,哪怕当下没办法完全地接受实践,也听闻听闻,这是无上功德的一个稀有种子,如来种性。正如《法华经》所讲“诸佛两足尊,知法常无性,佛种从缘起,是故说一乘”。
“说一乘”,这“一乘”是什么呢?就是归入真如法性,归入无量光寿,就是真如法性的妙用现前,就是无量光无量寿的功德现前,无量光破一切无明、我执,无量寿安顿一切不安、不稳定的生命。
无量寿常安稳、安慰、安稳其人,令其安乐;无量光以种种光明、种种角度照破一切无明我执的这种幽暗冥,使我们回到真如法性上来。这个法性不动啊,妙用无穷,演化无方,不动法位,广利众生,广度有情,实无利者与度者,就是心无染故。
心没有染著,那就是所谓的“阿弥唎都.婆毗”,那就是“阿弥唎哆.悉耽婆毗”,那就是“阿弥唎哆.毗迦兰帝.阿弥唎哆.毗迦兰多”。
我们要演化,我们来演,每一个有情来演无量光无量寿这个法性真如的功德作用。说功德就是它的作用,在生命中的作用。
生命的辉煌怎么表达呢?无量光无量寿。
它怎么能表现生命的光辉的功德呢?就是它依止了真如法性。
真如法性最好的展示,在生命中最好的展示,就是无量光无量寿。
哦,原来我们归入了无量光寿,或者说被无量光寿所摄化、所契入,那我们就回归了真如法性。那究竟安乐,这是真相,能究竟安乐一切众生,非造作而来,是真相如是啊,称为本具功德无量光寿,普利十方有情,归入真如法性。
那这个净土一法呢,为诸佛所赞叹,为诸佛所推荐,为诸佛所摄化,为诸佛出世之正因,为诸佛报众生恩行。
那我们来学习诸佛,也来这样实践,也就是报众生恩,说报一切如母有情的恩。
能不能做到呢?那我们慢慢地校正自己啊,我们要从这个发心上不断地校正自己,实践这个法则,随顺这个法则,不断地去实践,不断地去随顺。
那就这么十五句话,五分钟就讲完了,这么啰嗦,这么多节课。我感觉我还是怕快了,我还是希望再慢一点。为啥呢?大家要了解一乘佛法呀!
就这么简单的语言把它宣化出来,实在是字字千钧啊,分量重啊,不敢一带而过!
珍惜呀!珍贵呀!难得呀!每次读都难得呀!每一个字都是诸佛全身哪,法、报、化、法性,乃至一切功德身,在每个字中放光动地啊,在每一句中放光动地啊,在每一段话中放光动地啊。
照破一切众生无明我执,的确能破一切无明,没有什么无明它不能破的。粗重烦恼、细微烦恼、极细微的烦恼;无明,粗重的无明、细微的无明、极细微的无明、尘沙的无明,都能破除啊!不究竟的安稳,不究竟的那个不安,恶道的不安,善道的不安,不究竟的不安,以无量寿究竟安稳这些有情。
所以安稳九界有情真实不虚啊,教法如是,为一切众生作究竟大安。
佛誓愿如是,哦,誓愿是本愿哪,这个“本”是以本立誓,成就大愿,广利十方,不动本位啊,就是阿弥陀佛啊。
那我们现在来引领我们,这个教言来引领我们,实践阿弥陀佛的法、报、化、法性不动,来体验果地觉,阿弥陀佛果地觉来作我们现行心的内容、具体的做法,这种指导可贵呀,稀有啊,难得啊。
不珍惜真是,大家有什么理由不珍惜?!不能因为我个人的作为啊,因缘啊,角色粗鄙呀,丑陋啊,不完美啊,去判定这个法。这个法完美、究竟、真实、无上,所以这里面有法,依法来观察阿弥陀佛功德、实践阿弥陀佛功德,一定不能依人。
净土教法依人,那我们实践这个法太难太难太难了!所以历代净土教法的祖师们,大家看那些善巧们、善巧的行持者,没有一个不把自己撇得远远地,去单单地高举法幢,广护世间,推荐法义,广予有情,直指究竟,善说一乘。所谓的超越九界的人我是非、凡圣善恶、爱恨情仇。我们世间这可以搞这些凡圣、是非、人我等等等等,你可以搞。但你要了解这个教法是圆摄九界众生、普摄九界众生,你不能因为九界众生的业,放弃了对这个法的重视;你不能因为九界众生的造作,去折损这个教法的圆满不可思议的功德,那我们就走岔路了。
所以净土教法可以说是依法不依人的一个最好的安立。
回头我们再来看“九界同归、凡圣同修”这个平等缘起,无分别的大方便一旦建立了,那我们再来看九界众生业,那我们就像佛一样地平等对待,我们尊重一切,随顺礼敬一切,都没问题了。
为什么呢?
无自性故,缘生缘灭故,哪个不是佛法的展现呢?所以我们自心有佛,那映射出来十方皆佛;我们心中有贪,十方皆贪;有嗔,十方皆嗔;有慢有疑,慢疑于心、于自己的依正二报。
说这个《拔一切业障根本得生净土陀罗尼》,实际就是心总持,心的回归无量光寿,总持一切有情同归无量光寿,拔除一切业障。
哦,心才能总持,心的归依才能称陀罗尼的功德。
哦,“南无阿弥多婆夜.哆他伽多夜”,归命,归命原来是心之所显,独畅归命,或者独畅契入,独畅摄化。
哦,心无量光寿,总持一切同生无量光寿极乐国土,拔一切业障根本,得生法性真如之海。
好,时间到了,那我们这一节课就到这个地方,谢谢大家!
无量光寿网站
http://wlgs.zhdh.org
管理员微信:5599341
加网站管理员微信:zhdhtv,进群学习交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