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经明五种增上缘义浅示20


「其光相好。及与化佛。不可具说。但当忆想」,随文忆,随文观,随文想,莫要随自己的那种妄想分别取舍那个心来想,你那想是很难得到这样利益的。

以前我们在一个道场,大家作心王观,就是所谓“心王有八万四千层莲华,每一层有八万四千瓣,每一瓣有八万四千脉,每一脉有八万四千光,每一光中有一莲华,坐一金色菩萨放净光明,称赞弥陀真实利益”,那这样怎么来观呢?只能随文入观,不作费力因缘,随着这样的文字就进入这种境相,不费力,省力处,恰到好处,利益现前,逼自己见与不见都成障碍。

「令心眼见。见此事者。即见十方一切诸佛。以见诸佛故。是名念佛三昧」,这是一类的念佛三昧。象这样的观想念佛三昧,我们现在人实践者往往心力不及,所以让我们称念南无阿弥陀佛万德洪名,以万德洪名感召种种稀有的殊胜利益,因为境细心粗,神识飞扬,欲摄此心细微观察,很难得到这种外缘内因的成就,所以善导大师在他的《观经四帖疏》中最后还是引导我们以持名为究竟善巧方便,释迦佛也是这样的教诲。

「但当忆想。令心眼见」,心眼,这心是法界心、正遍知的心、光明的心,不是我们识心、分别心,以这种广大无碍的形象来彻底地打开我们的心眼。

「见已。即见十方一切诸佛。故名念佛三昧。以此文证。亦是弥陀佛三力外加故见佛」,净土法门反复告诉我们,一切成就都来自于佛力的加持、佛力的存念、佛力的给予、佛果的成就,这个地方不可离开,若是离开,就会丧失大利,或者染著于自修自证,或者染著自己有所得,这种染著就会伤害佛法的正利,丧失正见。

善导大师通过种种文字,最主要的是引导我们,使我们大家知道:现在所谓学佛法的利益都来自于佛恩,来自于佛的加持。要不然,我们这个地方就转变不过来。这个地方转变不过来,对我们伤害还是很大的,以为实有所修、有所证,那就会伤害自己真正学佛的正路、正见,以为实有所得,这样多堕入魔罗眷属。现在人虚狂骄慢、多闻增上慢都来自于这个地方,就是认识不了,转化不过来,不识佛恩。自己在这个世上长大成人了,不知道这是父母恩,是父母所生所养育,认为是自己长大的,不能报父母之恩,学佛的人不知道佛恩,怎么能成佛呢?

「故名见佛三昧增上缘」,这是第七种见佛三昧增上缘。

第八种见佛三昧增上缘:从一相好入

原文:又如下经云。佛言。是故智者一心谛观无量寿佛。从一相好入。但观眉间白毫极令明了者。八万四千相好自然见之。见已即见十方一切诸佛。于诸佛前次第授记。又以此经证。亦是弥陀佛三力外加故。得令凡夫专心想者定得见佛。亦名见佛三昧增上缘

①观白毫相

「又如下经云。佛言。是故智者一心諦观无量寿佛。从一相好入。但观眉间白毫极令明了者。八万四千相好。自然见之」,若见一相好,可以引发无量的相好,白毫观最为方便,这不只是善导大师这么提,许多经典都这么提,告诉我们来观佛的白毫相。

我们有病的时候,往往大家都可以看到额头发黑。额头发亮的人身体好。我们大家经常观白毫相,也可以使自己的身心健康,消除自己的身心障碍,能观白毫相的人身心特别喜悦轻安,我们大家若是有时间也可以观一观。念南无阿弥陀佛不影响观白毫相,观自己的额头或佛的白毫相都可以,很容易引发身心喜悦,这是一种佛法的受用,也是佛力加被的一种受用。

「见已。即见十方一切诸佛。于诸佛前次第授记」。从一相好入手,一定不要费力,要省心,很轻松去观它,特别容易下手,若是拼命去想压迫自己反而会带来烦恼。修法要很轻松、宽松,只是如鸡孵卵,不能使它凉,也不能使它碎乱,又象人抱一个气球一样,用力它就会烂掉,不用力它就会丢掉,观想用力要恰到好处。

实际大家都可以观,善导大师在他的《观经四帖疏》中有观白毫相的方法,他在自己的眉间贴一个如棉花之类的白色旋状,用镜子或水来看来看、观,若是看得见了,那么就闭上眼睛;看不见了,睁开眼睛通过镜子或水再来看一看,不断地这么引发这种观,观得睁眼闭眼,都有这个光相了,就会引发喜悦的利益。可以查一查善导大师的《观经四帖疏》。观白毫相是极容易下手的一种方法,那么我们念南无阿弥陀佛的名号本来也有这样的利益,观相好也是一种增上的因缘,有人就喜欢打坐观像,观白毫相是最容易下手的。

②深知佛恩

「次第授记」,因为见佛,佛会作授记之语,给你作决定说,使你生坚定信,入坚信位,发生真正的利益。

「又以此经证。亦是弥陀佛三力外加故」,善导大师在这个地方反复地、不厌其烦地引导我们大家,说我们的一切所证、所得皆是阿弥陀佛的三力外加引发出来的我们这种觉受利益。就象反复地告诉孩子,“你长大要孝顺父母,不要自以为是,你的成长、养育过程都是父母给带来的”是一样的。反复这样教育,这个孩子长大一定是个健康的孩子、孝顺的孩子、有智慧的人,能做一个好人。

善导大师一直引导我们,说我们所得到的一切都是佛的给予、佛的加被、佛的提携、佛的摄护,使我们随顺赞叹供养,孝敬、孝顺于佛法,十大愿王的行持也都是这样的引导。这样的引导是不坏的善根,不坏的增上,不坏的利益,其它的引导往往就会产生有漏、有为、有沾染的过失,善导大师一直在给我们作增上的正见的提携,正见的给予,正见的引导。

「得令凡夫专心想者。定得见佛」,就告诉我们这是凡夫修持的方法。凡夫修持,经过佛的三力外加才可以见佛,并不是你自己的力量,你自己是凡夫,凡夫怎么有力量能得到这样的利益?只有通过佛的外力加持。这样就会引发我们的知恩之心,知恩之心是健康的,知恩之心是随和的,知恩之心是满足的,知恩之心就会报恩,就会维护圣教,向往圣教,来真正地住持佛法,利益佛法的弘传。若不然就自以为是,搞自己的作业,搞自己的种种虚妄的这种产物。

我们作一个普通的人来说,若是不知道父母的恩,多忤逆、多乖戾、不孝顺。不孝顺父母的人身体不健康,心理也不健康,这是决定的。真正孝顺父母的孩子身心是很健康的,生活在这个社会上也会顺利。真正对父母有耐心的人,真正知道父母养育之恩的人,在这个世间活的还是很好的、很轻松的、很健康的,增上的因缘多,不孝顺的人正好与此相反。

我们在佛法中,你若是不孝顺佛,不知佛恩,利益亦复如是,但多有违缘,多不得真实的利益,这种诸佛菩萨的摄护往往你得不到真正的觉受与运用。摄护着你,而你不知恩,就是「如母忆子。子若逃逝。母忆何为」。十方诸佛怜念众生如母忆子,常忆念我们,摄护我们,不作取舍,连取舍的因缘都没有,摄护无有休息,无有间断,但是众生不知,多作逃逝,染著自己的贪嗔痴慢疑,不知佛恩,不报佛恩,所以不得佛法的利益。

这地方我们要把它转化过来,以俗谛来归入第一义谛,成就安稳的利益,以佛心为自心,长大成人,深知佛恩,就是完成自己的三身利益,也就是阿弥陀佛的万德给予(含三身的利益),以此安心,再来报佛深恩,报佛给我们安心的这个深恩。

「得令凡夫专心想者。定得见佛」,这是给我们作了决定之说。「定得见佛」,这是决定语。

③报佛深恩

「亦名见佛三昧增上缘」,这是我们学习佛法知恩报恩的增上缘,就是所谓的正行。若能知恩,决定会维护佛法的利益,来报佛恩,舍弃自己的一切,就象阿难尊者告诉我们的一样,「将此身心奉尘刹。是则名为报佛恩」。就会舍弃自己的一切知见、一切业力、一切作为,直接归命于诸佛的教诲,弘扬阿弥陀佛的神圣教化、稀有教化、难遇的教化,使无量的众生得以听闻,同生于极乐国土。这样来报佛深恩,那么就叫南无阿弥陀佛,归命阿弥陀佛的果德。

这样的因缘使我们迅速得到利益,我们舍弃自己的凡夫业报,或者说差别业报,就是修持的业报,直接归命于佛殊胜的果德——阿弥陀佛,就可以直接来运用佛的果德,这叫南无阿弥陀佛,如此称念南无阿弥陀佛,是用整个身心世界来归命、运用佛的果德,那这样佛的三力外加直接圆成,成就我们真实的心,得到以佛愿为愿,以佛心为心,以佛果为自庄严,回施饶益有情,这样就会孝敬随顺佛法,报佛深恩。

报恩之心实难发起,因为我们自己沾染,自己的任何作业(包括善法、修持)不能作一并的舍弃,归命于南无阿弥陀佛万德之时,很难知佛恩。你自己还有本事,还有善法,还有作为,还有种种的知见,还有种种所学,不能整个身心投归到南无阿弥陀佛的大光明藏中、大圆满光明藏中,大圆满的安稳藏你不得入,怎么能回施饶益有情?你还是有个“我”,一有“我”份就不能得到知恩的全体,所以就不能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阿弥陀佛念着容易,真正地把这六个字运用起来还是极难极难。不光自己南无阿弥陀佛,亦使一切有缘南无——阿弥陀佛。这是一真的教化、一真的给予、一真的成就。如是专复专者,就是叫我们舍弃自己的一切杂缘、杂业、杂作、杂为,单单地、直接地、清净地、平和地归入南无阿弥陀佛的究竟果德。

阿弥陀佛的果德是一切诸佛果德成就所在,并不是有什么亏欠的,我们往往认为这一句南无阿弥陀佛还有亏欠,还要加其它因缘。“你说观佛相好是不是专念?”要是以此因缘来得到利益,也是个增上缘罢了,但究竟归结处还是阿弥陀佛的大功德光明藏,一切引导不过是归结到这个根本处罢了,称为增上缘,这一切增上缘都是引发我们知恩报恩罢了。

这六个字南无阿弥陀佛极易念、极易行、也极易成,真正深知阿弥陀佛这种无尽大悲的惠利、真实的惠利,就是消除我们现前众生一切不圆满的心、差别的心、取舍的心、爱憎的心,给我们一个大圆满的、光明的、清净的、具足的、自在的、万德成就的心,这叫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就是归命之意,归命就是法界的归命,也就是九法界依正二报俱圆的归命。这是大乘归命之说,不是我一个人怎么样。引发自他二种利益的圆满,真正地报佛深恩。佛的恩深,深到依正二报俱圆给予。

阿弥陀佛的成佛标志着我们的正报圆满,阿弥陀佛的成佛标志着我们的依报也会迅速圆满。因为听闻者皆会归向此圆满之教化。这真是一个殊胜的惠利法门,就是佛把他无量的家产一次性地给予我们这些佛子,往往我们不敢担,佛才说三乘法,假于种种增上的修持,归命到这个究竟的归结处。

因为这是究竟的归结处,所以不是大因缘不能一次性的接受,不能南无——阿弥陀佛。往往是南无一分、南无一点,礼赞的有,供养的有,南无——阿弥陀佛的极少啊。

这少就是说还有很多好东西放不下,还有自己很多的因缘放不下,不能整个身心地洒洒脱脱地放下一切来南无——阿弥陀佛。我们真正地放下一切来念一句万德具足的南无阿弥陀佛,那这万德的阿弥陀佛就是我们的光明心,在此再也不散、再也不坏,识得它,认得它,用得它,倍加亲切。知佛大恩所在。这大恩遍于法界,尽于未来际,这大恩真是深重难报啊。

他替我们完成一切的修持过程,就是佛在《无量寿经》反复告诉我们的「阿逸多」啊,阿逸多就是一生成办的菩萨,当来下生之佛,佛跟这样的菩萨说,「阿逸多。如來所應作者皆已作之。汝等應當安-住-無-疑」,就是南无——阿弥陀佛。

我们可以用经来证实自己的清净圆明的心、无挂碍的心、洒洒脱脱的真心,佛给我们安一颗佛心,安了一颗真心、具足的心、无碍的心,多好的事情。真是唯有佛才能给我们种下这样的法身种子、光明的种子、究竟的种子,使我们迅速地成佛,别无其他因缘。

这些修持皆是见佛增上缘。见佛就是念佛的果德直接的给予,我们心地直接的照见,这才能真正地见佛。这些增上缘引导我们见佛,真正地见佛、念佛、知佛深恩,才能发起正行。

第九种见佛三昧增上缘:观音势至普杂等观及下九品人

原文:又如观音势至普杂等观及下九品人。一生起行。乃至七日一日十声一声等。命欲终时愿见佛者。若现生乃遇善知识。行人自能心口称念弥陀佛。佛即与圣众华台来现。行人见佛亦见圣众华台等。又以此经证。亦是弥陀佛三力外加故得见佛。故名见佛三昧增上缘

①九品人

「又如观音势至普杂等观及下九品人」,九品人是不是九界众生呢?九品人是不是三辈的细分呢?九品是我们现世心里区别报应,阿弥陀佛圆满的给予是没有差别的,太阳放出的光明是不择善恶高低大小的,我们要是以一个圆明的心、阿弥陀佛的心来看这个世间,来回施这个世间,那也是无有差别的、清净的、光明的、不作择取的,所以说是个不可思议的心。这个不可思议的心是个大安的心、大乐的心。

很多人被九品的这种方便说,就是俗谛的顺应说,被佛顺应众生心发起的教化说所障住了,这叫权教。权者,就是权巧方便,接度众生的一个过程,不是究竟利益的给予。究竟利益的给予就是清净平等觉的给予,万德具足的给予,无有差别的给予。

佛所证的果德绝对不是九品。大家一定要深信这个地方,要把这个地方转过来,许多人在这个地方混淆不清。混淆,就是把自己这种差别心认为这就是佛证的果德,佛证的果德若是有九品的差别,那我们众生就不要学佛了,众生本来就在九品之中、九界之中。九界差别、九品差别是众生心量的差别、作业受报的差别,非是佛的果德的圆明的回施。

我们一定要念佛愿、念佛果、念佛的给予。那就是平等无差别的饶益,这样的念佛决定会往生阿弥陀佛的报土,若不然就会生差别的因缘,边地疑城、懈慢国。

我经常听到这样的事情,我说大家都能往生阿弥陀佛的极乐国土,有的居士就站起来说:“他这么恶,这么坏,他能往生,我就不往生了,这样的佛土我不往生,包庇坏人。”我说:“你说的这是什么话呢?佛法不是好坏之教,不是善恶之有对。”就象父母养育三个孩子,一个孩子好,一个孩子坏,一个孩子多病,父母对坏孩子、对多病的孩子往往会多分出一份心来照顾他,因为他们多苦难。佛对我们这些罪恶众生来说更需要救度我们,更需要使我们离苦。一定不要以为自己善,就不让那恶人往生,你知道你是善人,你与佛比一比,看你是不是善人?那你这么恶,佛菩萨就不让你成佛多好啊!

这个地方若转不过来,往往把九品的差别就当真了,不把佛的这种果德回施饶益有情,遮障佛的慈悲,把自己那种分别心、取舍心、善恶心以为佛法,丧失究竟的大利。这是特别苦的地方,这是我们现在念佛人一个特别大的障碍。

我经常听人说:“他要往生,我就不往生了。”为什么呢?大家都是众生,为什么不能同生阿弥陀佛的清净国土呢?就以为自己善、自己正确,以为别人恶、别人过失多,不知一切众生皆是佛子,佛对一切众生皆犹如一子,那你能往生,别人不能往生;善人能往生,恶人不能往生,行吗?太阳只照善人,不照恶人啊?那不叫太阳,不叫光明,光明是遍照的。

佛法不是世间的善法,也不是世间的有对法,这个概念一定要转过来,若转不过来,就把世间所谓有为的善法、有对的善法、有漏的善法以为是佛法,毁灭佛法。这不光是不慈悲,还会产生斗争分别,伤害佛法的世间教化,伤害大利。这个地方我们若转变一下,认识一下,真正能认识到这个地方,我们下面再来念佛究竟万德平等的给予,我们就会得入清净平等觉。

无量光寿网站

http://wlgs.zhdh.org

管理员微信:5599341

无量光寿app下载安装

加网站管理员微信:zhdhtv,进群学习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