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非常简单,因为阿弥陀佛就是一切众生的本质,无量光寿是一切众生的本质,念佛,就是印契一切众生本来成佛。
印光法师在《净土五经序》当中说的:“其实念佛一法,九界同归,凡圣同修,等蒙摄受,咸得往生”,这个是净土的总纲。他说的不是你往不往生、我往不往生,是“九界同归”。
所以,我们一念“南无阿弥陀佛”的时候,是一个法界缘起。我们平常不是以佛的心来念佛,也不是以本质的心来念佛。我们都小心小量地说“我能不能往生”来念佛,所以才念成了那个样子。那么,你看,祖师早就判了,是九界同归啊!不仅是我们这样的众生,连地狱众生,或者上至等觉菩萨——普贤菩萨、文殊菩萨,都是求生净土的,所以就是九界同归,一念就是九界同归!你来运用佛力,摄九界归于净土,这是多么完整。
然后呢,凡圣同修。在一切通途法门里面,凡圣是无法同修的。比如说现在我们娑婆世界,也是凡圣同居土啊——你到五台山,你看到文殊菩萨了吗?五台山是文殊菩萨所接引众生的地方。我们有时候可能会猜:这个人跟我说话是不是文殊菩萨?也不一定。
上次我去拜黛螺顶的时候,因为我的念珠丢了那一次,心里面是比较地沮丧。结果拜到中间呢,还不知道是谁啊——从旁边塞了一串念珠,一串玛瑙念珠塞到我手上。我一抬头,真没看到人哪(因为人山人海,我们挤了一个缝在那拜),但是一下就感觉就文殊菩萨给我的。但是也找不着啊,就只有把一串念珠戴上了,然后一直往上磕头。
就是说:你要睹圣面呢,还是难呢?更别说请问他怎么修行啊——这些都不太可能。那像峨眉山,普贤菩萨能见到吗?能够见到普贤菩萨的雕像,十米高的十方普贤。包括九华山、普陀山。
我们这个世界啊,你要见圣——我们到鸡足山去拜华首门。迦叶尊者正在那个华首门里面守衣入定呢,带着很多的阿罗汉,见得到吗?磕两头。你看,这个虚云老和尚去磕头的时候,他听到里面是有大磬的撞击声。因为虚云老和尚是八地大菩萨嘛。我们一直磕头,没啥动静,这个凡圣同修很难。
但是呢,净土是凡圣同修的。即使是普贤菩萨,也是“阿弥陀佛”——就是佛的愿力摄受。而我是一个凡夫,还是“阿弥陀佛”——所以他是凡圣呢,在这个地方是平等的:都是阿弥陀佛给予了这个佛果,而且都给的是圆满的佛果——不是说凡夫少给点,菩萨多给点,没有,给的都一样,全部是佛果。
“等蒙摄受”的意思,就是蜎飞蠕动尚能往生。你说他咋念佛啊?以前我们经历过嘛——像我们以前512地震,我缸里面养了两条金鱼。等我那个地震过后去搬,把它们搬出来,两个都往生了——但是在水里面都一直站着的,没有翻白肚皮。还有好多小动物,像蝴蝶这些,它真的让我们去亲验了:蜎飞蠕动,它也能往生。那咋往生的?这就叫不可思议!所以佛的功德是不可思议的。
“等蒙摄受,咸得往生”——咸呢,就是全部都往生。所以,我们念佛的时候,一起,应该是整体,一念就念“九界同归,凡圣同修,等蒙摄受,咸得往生”。
所以,有一段时间呢,师长给予我们非常多的窍诀教授,就是说:“你们念啥呢?你们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觉’”,四十八愿的每一个结尾,都是“若不生者,不取正觉”,你对一切众生去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觉”,这就是念佛!这是以佛心来印契一切众生。我们很多时候念——念这干啥?我要念“我能不能往生”?您一处理,又变成是你了。
所以,师父呢,他让我们的心一直处在佛的这个位置——或者祖师给我们的这个位置,就是“九界同归,凡圣同修,等蒙摄受,咸得往生”。或者师父就让我们念:“若我成正觉,立名无量寿,众生闻此号,俱来我刹中”。说的是“俱来”,没有说谁来、谁不来,就这些印契、印契!
所以,你平常呢——你见到一切人、一切境,烦恼不烦恼,你都可以这样用。所以,它就是简单易行!你不用动你的心思,也不存在对治——这个没有对治。我们一般讲的贪嗔痴怎么对治?在了义法当中,不存在对治——它就是印契本质就好了。
因为对治——像我们说“五停心观”:你贪,修一个白骨观就叫你不贪。但其实呢,一个是这个法很难修成;但是你对治了贪,这还有嗔呢,对吧?那就修慈悲,修过头了又变成了爱染。各种各样的——其实只要一对治,它有副作用。而且,那种认为这个习气不好——其实你认为不好的时候,已经偏离了本质。所以,它的见地是不究竟的。
按照佛讲的:“依了义,不依不了义”。我们应该依了义,所以真正的了义法,就是印契它的本质。所以在果地觉这里——为什么祖师判它是“了义当中的了义的了义,圆顿中的圆顿的圆顿”。祖师为什么要这么判?就是因为它只是用最了义的见地和最最圆满的功德,来做一个印契。所以从解脱上,它是了义的;从大乘上,是了义的;但是从究竟解脱上,它也是了义的。这是了义当中的了义的了义。
那我们就这样一下就用完了,多简单啊!非常的简单。所以平常不需要动那么多心思。像现在大家学教记不住、理解不了。但是你只要知道:“南无阿弥陀佛”是为印契一切众生本来是佛——这个总知道吧?对吧?很简单,而且一直用,一直用,一直特别有效的时候,你的智慧会开发出来。是你先开发智慧,而不是你先用你的意识心去记那些本来就记不住了。
人慢慢老的时候,你很多的这个意识层面的东西,它在衰退。再加上大家现在吃的东西也是帮助你衰退的;你呼吸的空气都是帮助你衰退的。各种各样的内忧外患,都是让我们人的智识迅速地处于一个愚痴状态——这是学佛非常重要的一个障碍。
但是呢,阿弥陀佛早就知道你们会遇到这些了——就是什么?用佛愿来穿透这一切,来净化这一切!所以我们一直用佛愿去印契,就是一个最大最大的,那叫摩尼宝,叫作净水珠。古时候有一种宝叫净水珠,就是投到那个污水里,污水就会净化。就是念佛的时候其实净化一切。那我们脑袋里面的那些浑浊的东西也会被净化的,那么慢慢的就会出现:脑袋很清明。我现在再来看,我以前研究过的大乘经典,真是了了分明啊——就像囊中取物!以前看哪、看哪,打脑袋啊——怎么的研究啊,怎么的学啊,好像都是似懂非懂,就是隔雾看花啊。但现在学果地觉之后,你再来看以前学过的东西,完全是清清楚楚、明明了了。
这个不是说记忆变好了——是智慧得到了开发,一下就知道:“哎呀,原来说的这意思!”我最早其实第一个师父教的是《圆觉经》。哎呀,为什么我逃跑了,离开了师父?这整不明白啊!整不明白,这哪是我们这种人能整明白的。虽然师父天天的打香板,打死了也不明白啊,没有用啊!所以逃跑了。
但是,等到我二十年之后学到果地觉,回头再一看:“哎呀,这不是明明白白的吗?”就当时就蠢成那样——那也没办法,就是那样。
所以,现在并不是说:你死了以后往生净土,你才能开智慧。你现在运用佛愿,你就能开智慧!所以这个呢,就不需要发愁了——那我们就一直用它。
包括呢,我说支持大家学戒。很多学戒的说,我记不住啊。其实呢,你在这个持戒体上面会得到果地觉的支持,对吧?实在记不住,就“南无阿弥陀佛”。其实这是持到戒体,这是总持!为什么蕅益大师判“一句阿弥陀佛总持一切戒律”?三乘的戒律都总持了——这可是真正的持戒!
你在内心深处啊,连见地都没有动一下——更别说动心和什么?其他的违犯了。就是见地上面——因为是以正见为解脱。这是我们很多人不知道,以为以功夫解脱,其实佛法是以正见解脱!为什么诸佛出世,大事因缘,都是宣说正见,而不是功夫?非禅定,非功夫。
所以,我们在“南无阿弥陀佛,印契一切众生本来是佛”的这个上面,持有究竟正见——所以当下解脱!再加上佛的这个报德——这是与一切不一样的。比如我们开悟,但是我们没有报德——你还要慢慢的去积累。那么,弥陀的圆满报德已经是现成的——他挣完了钱,你来用,多简单!他就可以来弥补我们一切众生在业报上面的欠缺。
所以,一念“南无阿弥陀佛”,无不圆满!没有不圆满的——你业相为什么不圆满呢?就是我们用的是我们凡夫的业,它都是不圆满的;但是,我们用阿弥陀佛的,所以要学会去运用!
因为阿弥陀佛这个法不是拿来研究的——菩萨都研究不明白,所以不要研究!要随顺得入。它是拿来用的,所以,我们现在的果地觉其实只是学习怎么去用,跟你相不相信其实没有太大关系。凡夫的信总是进进退退:今天信了,明天又不信了。是要直接用——用了过后产生的那个胜解、产生的那个信心,是不退的!
你会体会到这个不退转的功德给你带来的这个加持。所以,我们现在呢,最重的就是实践。在果地觉上面的实践,在现缘当中要用。这不是拿嘴上说的——越说越乱!现在各个流派,那不都是整乱吗?那你就去用,直接去用,一用就好使,一用就好使!
你后面,你的胜解力和你的信心,是用过后产生的,那这个是佛力的加持令你产生,就不是凡夫的东西。所以说呢,它就能够让你的内在里面去深体佛恩——因为你相当知道:这不是自己的功夫!就像我在接触到净土,我就知道,这可不是我能研究明白的。所以我才会一直去顶戴我的师长慈法法师。
不像有人说,两天他明白了,就把师长踢一边去了——这是你能明白的吗?你在那个信解的范围,是根本没有办法触及的。所以,我们在领会到佛恩的时候,你也会深深的知道:这不是自己的功夫!那个时候的那一种感恩心,那种无与伦比的信心,就会产生。
所以,它一定是什么?先用佛愿。但我们现在,比如说“信愿行”这个路子,它是一种凡夫的信、凡夫的愿,它一直会处在一个进退当中,就会产生一个非常努力的那种苦啊!
那这个呢,是先用:你不要在你的意识上面去纠缠,你就直接用就好了。你一用,那个效果就会出来,它反而呢,为你又解决了你现实当中很多的问题。所以说它是轻松省力的。如果是在实践当中,大家感受到了这个轻松省力,那就说明对路了。如果你有一念的,说它很难,你肯定又掉九界沼泽地了。就是用你自己的意识,和你要去钻研什么、你要去在这里干点啥的那种心又生起来了。
所以,它是歇心——歇凡夫心,歇造作心,安住在佛愿上,体验佛力承载这么一个,所以你就只需要用这么一招:佛愿印契一切。就完了。
像这一次夏安居,师长讲的《往生咒》,后来给我们一个总持的窍诀:“法性不改,持一切契如无量光寿”。“法性不改”,是一切众生的真相——不管你变猫、变狗、变人、变鬼,法性是不改的,先是把真相拿出来。“持一切”,是指眼前一切幻境和内在的一切起心动念。“契如无量光寿”,最后都归入弥陀愿海。
你看,就这一招,就把所有问题解决了!那我们现缘当中就去用呗!是不是,这下明白吧?
好的,好!今天上午的时间差不多了,跟大家分享到这里。
无量光寿网站
http://wlgs.zhdh.org
管理员微信:5599341
加网站管理员微信:zhdhtv,进群学习交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