莲友:请师父讲一下果地觉教法与善导大师的净土思想(非日本真宗)的异同处,南无阿弥陀佛。
妙果师父:善导大师的思想是我们净土宗中一个独立宗派的开始。虽然从我们中国净土宗历代祖师的第一任是慧远大师,但实质上确立起净土宗思想的是善导大师。善导大师,我们经常说中国净土宗分为善导流、慈愍流、慧远流,那么实际上善导大师的思想是楷定整个净土宗思想的一个根本。
他的思想的根本是什么呢?就是一切众生,其中有凡、有圣。凡就是指我们六道众生,圣是入圣位的,声闻、缘觉、菩萨。一切众生,也就是说九界众生,他们往生这个世界,全仗阿弥陀佛大愿业力为增上缘。就是全部都是仰仗佛力而往生,他是确定了净土宗是以佛力为所依的这样一种修行的法门,这就是善导流。
那这个呢,是不容置疑的,任何修行净土的,这个是根本所依。所以为什么大家都要念佛呢?因为念佛是念什么呢?是念佛的愿力,是以愿力为我们所依。在这一点上面,跟净土果地觉没有什么差别,没有什么差别。
只不过善导大师呢,他所在的时代是唐代,那个时候呢,大家在修行上面呢,还没有那么不得力。所以并没有特别的强调我们果地觉为因地心这一个地方,就是说在念佛的功夫上面呢,念佛的行持上面呢,他在那个时候,大家功夫也是上得去的,行持也是很猛利的。
这个我们大家知道,善导大师他本人的行持,一个是他持戒特别的严谨,终身未曾抬眼看过女人。然后所有得到的供养都用来抄写佛经,画极乐世界变相图。我们现在大家看到这个卢舍那佛的那个造像,那是当时善导大师监造的,也可以看到很多他留下来的一些极乐世界变相图。
那他念佛呢,是大冬天呢,念到那个大汗淋漓,进到大殿呢,就是常跪念佛,声音都是很洪亮的,就这样的一个行持。那我们现在人实际上是望尘莫及的,但当时呢,由于善导大师的这个提倡,所以说真是中国,我们说家家都是呢,弥陀佛,户户观世音。不管是长安那个地方,大街小巷,还是说达官贵人,贩夫走卒,都是念佛,特别特别的清净,圣极一时。
但我们现在呢,随着末法已降,上千年以来,众生的这个业力不断的加重,修持力啊,持戒的能力啊,都是慢慢慢慢的走下坡路。到了现在,可以说呢,我们通过自己严格持戒啊,努力的念佛啊,怎么样的去修证这个念佛三昧啊,这种能力几乎是非常非常薄弱了。
那么众生往生靠什么呢?没有变,其实还是靠佛的愿力。但由于大家呢,很多是把我们的眼光放在了祖师怎么样去行持,怎么样去持戒上面,所以大家都一直以这个作为标准啊,来向祖师看齐,而忽略了一切善恶凡夫往生是靠阿弥陀佛大愿业力为增上缘的。
善导大师,他说我们要有两种深信,一个呢,是深信自己是罪业生死凡夫,旷劫以来,常没常流转,无有出离之缘。这一个要达到深信,就是说他那个时代,他那样的行持,而且善导大师是称为弥陀再来,但是他仍然深信自己是罪恶生死凡夫,常没常流转。
就是说你在生死轮转当中,你一直都是在一会儿头出,一会儿头没,无有出离之缘,就是说你修了各种法门,可能你做了各种努力,但是你一直没有出离生死,这是一个事实,你只能承认自己罪业深重。
但现在其实我们,越是到末法时期,我们越不相信自己业障深重。众生的业是非常可笑的一种呈现,他越是业障重,他越骄慢;越骄慢,他越是自以为是;越是不行,他越自己很能干。所以大家反而呢,修这个的,修那个的,要这么做功夫的,要那么做功夫的,很少有人真正的深信自己起心动念,无非是罪无非是业。
那么他第二个深信呢,就是深信弥陀大愿,是为我所设,乘佛愿力必得往生。这一个深信也是一个非常关键的,我们只有在这里彻底放弃了自力的造作,然后我们才能够靠上佛力。
那这两个深信在现在这个时代,第一个深信,大家很难深信这个,只有很多呢,在修行道路上碰到头破血流的,最后筋疲力尽的人,可能他会深信;但是第二个深信,就是深信弥陀大愿是为我所设,乘佛愿力必得往生,我们可能很难深信,因为这个也是需要不可思议的福德善根的因缘。
所以我们在这两个上面对比一下自己,可能我们都很难在这个上面去达到这种深信。那么,果地觉为因地心,它经论的依据是五经一论的《往生论》。《往生论》是天亲菩萨所造,是根据《无量寿经》,把它的修行纲领用五念门提出来。五念门,它没有讲信不信。他没有对凡夫提出来你要信自己是罪业生死凡夫,就是第一个你要知道自己有多么深重的罪业;第二个呢,就是说你要相信阿弥陀佛的愿力,专门为我们这种凡夫的,所以说只要我们靠愿力就能往生,这两个是对我们在认知自我业力和深信弥陀愿力上面是有要求的。
但是五念门它避开了这个角度,它是从身业礼拜阿弥陀佛因正遍知,是法身遍在,这个法身是佛的三身功德当中的法身功德,让我们通过身业礼拜来融入法身功德,这是每个人都做得到的,你信不信?你罪业深不深重?你的认知水平如何?不要紧,你身业礼拜阿弥陀佛应正遍知,就融入阿弥陀佛法身功德。
你口业赞叹,就是称彼佛名,他的光明智相啊,他的实相内涵,这些呢,就是每个人也能做到的,当你去念佛,赞叹佛的时候,你就入到佛的实相功德,与彼实相相应。第三,意业,当我们一心专念,必定往生阿弥陀佛国,这个也可以在这里发愿。第四个,观察,观彼世界种种庄严,通过学习往生论,就可以把29种庄严纳入我们的心,我们的心就能够融入到弥陀的庄严功德,这个是报身功德里面。那后来呢,这个回向门,把这个我们在前四门领纳的功德,回向给一切众生,化身千百亿,佛的化身功德。那么这些呢,通过五念门的实践,都可以随顺得入佛功德,这个是果地觉因地心,他的实践方法。
在实践方法上面,我们可以知道善导大师,他在世的时候呢,这个一直就是称念,口称阿弥陀佛,在这个上面是比较强调的;但现在呢,我们在实践果地觉因地心的时候,他是身口意智方便智,五门,这样随顺得入,所以善导大师的这一个口称呢,他也纳入在我们这一个赞叹门里面的。
他也是属于呢,在这个上面可以去深入的去实践,那么同时呢,你也可以在其他的四门当中,也可以都去实践,因为众生,他是众缘和合而生,他也不出身口意智方便智,你行哪一门,你都能够通过那一门,去随顺得入佛功德。
他更加的简洁,方便,而且对众生是没有什么要求的,就是随顺得入,直接在一切众生的本质处,就是这个实相处,让你去相应。因为不管你的造作的能力,还是说你的业障的深浅,实相功德,生生世世是不生不灭的,是不增不减的,用佛的已经成就的功德来印契我们的这一个功德,他现下就是圆满的,就是现成的。
他更加的易行,避开了我们这个到底信还是不信啊,这些自己处理不了的这个业缘上面的对我们修行程度的一个要求,所以说呢,是非常的易行而直接的。这个就是最主要的脉络。这个认识清楚,就会知道这之间是没有任何差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