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生咒22 法性不改


2025年夏安居往生咒开示

第22课 法性不改

2025年7月26日

好,时间到,《拔一切业障根本得生净土陀罗尼》,这个学习我们继续进行。

《拔一切业障根本得生净土陀罗尼》的学习呢,这个最初安排我是那样安排的,就是想借用我们佛制的僧众安居的这一个阶段,能从各个角度,或者就是因为要是不把这个十五句这种过去读音它的意义、内容,给大家有个提示、讲解呢,大家的义理上的亲切感就会差,人得到的这种,或者说念《拔一切业障根本得生净土陀罗尼》的动力就会少一些。

那我们通过学习呢,来充分地认知这十五句陀罗尼讲些什么内容,我们怎么把它依止这个内容去实践。这个念诵,就不断地来提醒我们的念,提醒我们的意业、身业、口业,提醒我们怎么运用佛的依正二报,怎么站在——我们从一个普通的生命,怎么去融入阿弥陀佛的法身、报身、化身(应化身)、法性身这样的功德海中。

它整个十五句呢,的的确确地让我们从各个角度,我们在念诵的时间,就是让我们、提醒我们每一个持诵者,怎么来彻彻底底地去体验阿弥陀佛所证的这个果地觉。

就是所谓的符合我们现在学果觉因心的“九界同归,凡圣同修,等蒙摄受”的这样一个九界同行的缘起,就是阿弥陀佛果地觉为我们九界众生实践净土教法的同一缘起。实际就是让所有的莲友都来融入,或者扮演体验阿弥陀佛这种圆满、清净、无碍、不动的成就。提醒我们怎么去实践,就是现行,就是把我们的现行怎么契合圆满、清净、无碍、不动。来提醒我们契合,不是理解,也不是自己找感受,就是去直下地体验这种指导,这种接引,这种所谓的真如的妙用,让我们去这么体验。

那今天我们就尽量地来对这十五句,作一个白话的或者多角度的提示。我看他们有的莲友把课堂讲的这些东西整(理)成了文字。有文字下去梳理梳理呢,当然是一个很好的方式方法,依文入观呢,是一个修学的好方法。

“南无阿弥多婆夜.哆他伽多夜”,我们上一节课把它翻译成持一切契入无量光寿,真如法性不动或者法性不动。

“南无阿弥多婆夜.哆他伽多夜”,持一切契入无量光寿,法性不移。持一切契入无量光寿,法性不移。

“南无阿弥多婆夜.哆他伽多夜”,持一切契入无量光寿,法性不移。

“哆地夜他.阿弥唎都.婆毗”,这个“哆地夜他”,整体地我去作了一个处理,就把它(翻成)“即下心生”。“哆地夜他”,即下心生。哪个即下呢?就是持一切契入无量光寿,法性不移,即下心生。“阿弥唎都.婆毗”,即下心生无量光遍照十方,净化一切现行。

为什么要加现行呢?古代的这些大德们翻译就是阿弥陀佛的智慧法身,就是清净法身,就这么个,阿弥陀佛清净法身。我把它翻译,用我们现在更白一点的话,“无量光遍照十方,净化一切现行”。把这个“身”,给它白话成“现行”。

“阿弥唎都.婆毗”,无量光照十方国无所障碍,普照十方,净化一切现行。

“阿弥唎哆.悉耽婆毗”,无量义理圆满,圆满无量义理,成就一切现行。“阿弥唎哆.悉耽婆毗”,就是阿弥陀佛的依正二报圆满,圆满依正二报,成就一切现行。

这个地方呢,有对阿弥陀佛的赞美,有我们即下心生、所心生的内容。就是阿弥陀佛无量义理,就是阿弥陀佛这个法理、义理、事相或者理事。

“阿弥唎哆.悉耽婆毗”,就是理事圆融、依正圆满一切现行。这一句最重要的显示他的报德圆满,就是依正二报的圆满。

那我们要称念“南无阿弥多婆夜.哆他伽多夜”,那心,即下就会生这样的心,有这样的心光,有这样的心生的作用。圆满义理,圆满依正。

“阿弥唎哆.毗迦兰帝”,无量应化,成就接引众生往生现行。在它过去的翻译中,唯有这一句提到了接引往生,说应化身无碍接引往生,无量应化接引往生现行。

那在五念门中呢,这一句“阿弥唎哆.毗迦兰帝”就是所谓的回向门。它这个叫应化,这个称为应化身,回向应化世间,不舍一切往生彼国。应化身,“阿弥唎哆.毗迦兰帝”。

那我这个翻译呢,实际就是依照过去的翻译跟它这个经文的多重义呢,不失它这个经文,从这个角度给大家提出来一个翻译。我们每个人可能还有自己的这种心生的内容,那没问题的。

我们要了解这些陀罗尼句呢,不管从它的法陀罗尼,或者义陀罗尼,或者说咒陀罗尼,或者说是忍陀罗尼。从本质上讲,忍陀罗尼;从禅定上讲,称为咒陀罗尼;从这个义理上讲,就是所谓的义陀罗尼;从法的实践上讲,法陀罗尼。不管怎么讲,这个陀罗尼呢都是有无量,每一句陀罗尼都是用的无量义皆总持,皆可总持一切众生得究竟安乐,就是拔一切业障根本得生净土。这个“得生净土”就是根本、究竟的安乐,也就是所谓的成就阿鞞跋致,也就是所谓的正定聚。

这个陀罗尼,实际就是所谓的佛功德,佛的果地觉来总持。这些内容都讲的是佛的果地觉的内容,不管是法、报、化,还是法性,都讲的阿弥陀佛的这种果地的内容,它分这四个角度来给我们提示罢了。

说“阿弥唎哆.毗迦兰帝”,无量应化无碍接引往生现行。“阿弥唎哆.毗迦兰帝”,应化身。

“阿弥唎哆.毗迦兰多”,讲的真如,就是无量寿。第一个“阿弥唎都”讲的是所谓的无量光。法性身,这个讲的法性不动。“阿弥唎哆.毗迦兰多”,它所宣化的是无量寿真如法性,或者不动法性安稳十方。

第一个,“阿弥唎都.婆毗”,是阿弥陀佛的法身功德照十方国无所障碍,清净无所障碍。

第二个,“阿弥唎哆.悉耽婆毗”,就是阿弥陀佛的这种报德,称为义理、依正二报圆满现行。

第三个,“阿弥唎哆.毗迦兰帝”,讲的无量应化接引往生现行,无碍接引往生现行。

那第四个,“阿弥唎哆.毗迦兰多”,讲的是法性,无量寿真如法性安顿十方现行,(或者)安顿十方有情现行,都行。“阿弥唎哆.毗迦兰多”。

它后面这个结束语呢,“伽弥腻.伽伽那.枳多迦唎.娑婆诃”,它是一个完整的。“伽弥腻.伽伽那”讲的,按照它这个翻译次序呢,它这个语言前后是倒装的,说极乐世界,或者说无量寿,或者说阿弥陀佛这个本愿功德,辗转教化,究竟利益十方现行。

“伽弥腻.伽伽那”,有西方弥陀愿力这个描述,接引众生。

“枳多迦唎.娑婆诃”,就是所谓的转相施教,迅速成就,这样的一个内涵。我把它翻译成阿弥陀本愿功德究竟成就十方现行,究竟成就。这个究竟成就,就是法性成就,或者说性修不二的成就。

它这四句话呢,就是语言比较交织,要翻译可能就比较……每一句翻译都要翻译得到,就要长一些,“极乐世界阿弥陀佛本愿力摄化十方,辗转教化,疾速成就”。

那整篇十五句这个文字呢,到最后一节课我会给大家整理出来,把它用白话给翻译出来,来给大家有一个文字的总结。

那你说我们到时间是念这个文字,还是念那个文字呢?我感觉到那个是义理,我们念诵还是“南无阿弥多婆夜.哆他伽多夜.哆地夜他.阿弥唎都.婆毗.阿弥唎哆.悉耽婆毗.阿弥唎哆.毗迦兰帝.阿弥唎哆.毗迦兰多.伽弥腻.伽伽那.枳多迦唎.娑婆诃”,那我们还是这样念。翻译的那个文字呢,它是个义理。

因为陀罗尼句有义理陀罗尼,就是可以把它的意思、它的内涵一个角度给提示出来,让我们去在实践忍陀罗尼、咒陀罗尼或者说法陀罗尼的过程中,不管你从哪个过程、哪个内容、哪个角度下手,那个义陀罗尼就能帮助我们、提示我们,从义理上来给我们一个推助。

因为这个陀罗尼,历代这些善知识对这个陀罗尼的解释,或者经典上、什么词典上对它的解释,就分成这四类,普遍地分成这四类。

就是陀罗尼句中,有所谓的忍,顺性所立的陀罗尼;

以禅定达成的等持的言说,就是所谓的咒陀罗尼,就是言必行、行必果,就是言跟行、果是一如的,称为咒陀罗尼;

所谓的义陀罗尼,就是对文句的义理的标明;

那法陀罗尼,就是我们经常实践这样的一个教法,不作义理,也不作什么神通,也不作什么禅定,也不用什么顺性说,我们就来持诵它,就单纯地持诵而言,那就称为法陀罗尼。

这四个陀罗尼呢,这个《拔一切业障根本得生净土陀罗尼》,我们就从这四个角度……实际现在多以义陀罗尼,再折射出随顺法性说,随顺禅定说,随顺我们实践这个法所联系的龙树菩萨、阿弥陀佛这个体系,尤其是阿弥陀佛的直接加持啊,龙树菩萨的直接加持啊,让我们与佛不二地随顺佛的功德来体验阿弥陀佛的果地的成就,拔一切业障令九界众生同生净土的这样一个大工程。

那这个陀罗尼这个总持呢,是总持一切众生来转身跨界,回入真实法界,或者清净法界,或者说阿弥陀佛法界,这样的一个修持方法,这样一个实践,这样的一个实践。

因为我们以前实践净土呢,学过《无量寿经》。《无量寿经》的这种依佛愿力,依阿弥陀佛不可思议威神功德,他的果地觉是不可思议的威神功德,“诸有众生,闻其名号,愿生彼国,乃至一念回向,即得往生,住不退转。”这个呢,九界众生皆可实践随顺佛的愿力往生彼国,就是乘佛愿力往生彼国,这样的一个念佛的正行,就是果觉因心的念佛方式。

那这个“南无阿弥多婆夜.哆他伽多夜.哆地夜他.阿弥唎都.婆毗.阿弥唎哆.悉耽婆毗.阿弥唎哆.毗迦兰帝.阿弥唎哆.毗迦兰多.伽弥腻.伽伽那.枳多迦唎.娑婆诃”,它讲的就这么个内容。

它更直接地,在《无量寿经》下半卷一开始,“佛告阿难。其有众生.生彼国者.皆悉住于正定之聚。所以者何。彼佛国中.无诸邪聚.及不定聚。十方恒沙诸佛如来.皆共赞叹无量寿佛威神功德不可思议。诸有众生.闻其名号.信心欢喜.乃至一念至心回向.愿生彼国.即得往生.住不退转。”

这个是阿弥陀佛在《无量寿经》中展示的、阿弥陀佛不可思议威神功德接引众生往生彼国的这样一个法,这样一个教法。就是他的一个果地,他的威神功德来接引众生,或者说令一切众生乘此不可思议功德往生彼国,所以超越九界自力修持。

我们每个有情的用力,就是乘佛的愿力。这个“乘”字,搭乘这个愿力,搭乘这个不可思议的威神功德同生彼国,就是所谓的“九界同归,凡圣同修,等蒙摄受,咸得往生”的《无量寿经》宣化这个教法的根本,印光大德作的总结。我们要查了,可以查一查《净土五经》印光大师写的那个序,对《无量寿经》这一个角度的一个直指。

后面的三辈往生啊,那就是说“唯除五逆,诽谤正法”。若不能乘佛的愿力往生,不能乘佛的不可思议威神功德往生彼国,现前一念回归,就是回归佛的功德海,或者说我们的缘起就是佛的愿力功德作起步,没有这样的接受呢,那就是五逆谤法。没问题,五逆谤法在这个娑婆世界那么正常。大家不以为自己五逆谤法也没问题,那你就是三辈往生,不被此因缘所摄,那就是三辈往生。那跟这个陀罗尼没有关系,这个陀罗尼不讲那个,只讲阿弥陀佛的报德,就是所谓的果地觉。

我们去年读《往生论》,安居时间把《往生论》给读了读,把《往生论》那个身业、口业、意业、智业、方便智业,来礼拜、赞叹、作愿、观察、回向,皆依佛的愿力,皆依佛的果地成就,那也是净土所谓的果觉因心的一个实践的修行。

就把我们众生的身、口、意、智、方便智,就是九界众生的身、口、意、智、方便智,或者众生的身、口、意,圣者的智、方便智,这五种业皆随顺阿弥陀佛的依正二报,随顺阿弥陀佛的本愿功德,去礼拜、赞叹、作愿、观察、回向,入正定聚,得不退转。那是《往生论》所宣化的。

“观佛本愿力,遇无空过者,能令速满足,功德大宝海。”这个“速满足,功德大宝海”,什么满足呢?佛的本愿力满足众生的这个功德,满足众生的无上的需求。

它这个要点都很清晰,讲得都很清晰!

《无量寿经》《无量寿经优婆提舍愿生偈》,现在我们念的这个《拔一切业障根本得生净土陀罗尼》,是十分单纯地直指阿弥陀佛的正定聚。这个“持一切契入无量光寿,法性不移”,这个“持”是阿弥陀佛的愿力功德所持,我们随顺即可。说的归命啊,礼敬啊,供养啊,契入啊,我们随顺就可以了,就是乘其功德、乘其愿力就可以了。

那这个教法呢,在《无量寿经》它就讲的很多铺陈的内容,在宣化“彼国无邪定聚及不定聚,皆正定聚”“往生彼国,没有正定之聚不能产生往生彼国的正因”。那正定聚就是佛的果地觉、就是佛的愿,说乘佛的果地觉这个正定聚,九界同归安乐国土,等蒙摄受,咸得往生。

这个是《无量寿经》整个教法的根本;就是无量寿,或者说如来会、无量寿如来会,或者清净平等觉,这个教法的根本;净土教法果觉因心,就是这个教法的根本;也是拔除一切业障,就是拔除无始以来众生那个所谓的无明、无始无明,就是根本无明。

就是我们对法界缘起,我们对整个生命的缘起根源不清晰了、不了解了,造成了恶道、善道、圣道,不同的道。那净土一法呢,净土就是诸佛所聚会处,那就让一切众生皆回到诸佛所聚会处,那就要拔九界的一切业,就是所谓的拔除无明、根本无明,就是法界缘起的不清晰。

对缘起、对这个法界的缘起不清晰,对生命所依、根本所依不清晰,那就是根本无明,称为无始无明或者根本无明。对缘起不清晰,就是一个根本的无明,无明的一个根本。所有的业因为不清晰缘起,我们就造种种业。

从《往生论》《无量寿经优婆提舍愿生偈》,到我们学习《拔一切业障根本得生净土陀罗尼》,这个教法它讲得越来越简洁了,越来越简洁,越来越直指了。到我们今天学这个《拔一切业障根本得生净土陀罗尼》呢,就剩十五句话了,还是用我们汉语那个意思来把它分成的段落。

往生咒的这个段落分配呢,很多种类。因为古代人说话,根据自己的心量说的,那对大成就者,这十五句就是一句,他一口气就说下来了。它的意思是一个完整的教法,或者一个完整的话,那这十五句是通畅完整的一个表述,把果觉因心、果觉因心的实践、果觉因心的成就全部讲完了。

想跟大家交流这个净土呢,的确是有老一代人的推动,来提示、来给大家交流净土教法,的确也跟我跟龙树菩萨、跟《拔一切业障根本得生净土陀罗尼》有关系,一出家就遇到善知识提醒,让念、持这个真言。所以早期我在念佛的过程中,或者是我们周边的莲友,三十万遍、一百万遍、几千万遍、几百万遍的,这样的莲友挺多的。

我是在陕西参学的时间,一个老年比丘、老和尚教我,这个往生咒一定要持诵。因为啥呢?他认为这是汉传佛教,或者弥陀信仰的一个最简洁的教授。老和尚听说我打过一百天往生咒七,就是我们打了一百天往生咒七,他就跟我约定说,以后要有这样的七,不管怎么样也要通知他。他说这太珍贵,太稀有,太难得!这样的法会呢,是九界有情或者所有的有情都会生起大欢喜,对一切现前的生命都有一个究竟的支持。那时间我们聊天,据他说,就是在国内像他那样终年持诵往生咒的人很少,尤其大量的持诵,他是以百万为单位地来诵往生咒的。

所以有一段,还在出家那个角色中,就跟许多莲友讲:你要皈依、皈依三宝,就一定要把往生咒念够最少三十万遍,是那样一个要求。跟往生咒的因缘,就是一学佛就结下了比较深厚的因缘。那在不断地学习净土、实践净土的过程中,再来持诵这个真言,发现这个真是比《无量寿经》、比《往生论》要简洁直白地来叙述果地觉因地心,果地觉因地心的实践,果地觉的内容是什么,这个实践的结果是什么。

它实践这个的结果,就是“伽弥腻.伽伽那.枳多迦唎.娑婆诃”,就是所谓的阿弥陀佛这个本愿力转相教化,辗转无穷,成就一切,究竟成就一切,这就是它的结果。

它这里面就是我们现在持,都有阿弥陀佛本愿力,或者他的果地觉的这种辗转地实践、辗转地教化、辗转地饶益有情,这个辗转的过程,就是所谓的自利利他;也有那种“何方世界无,佛法功德宝,我愿皆往生,示佛法如佛”,我们现在持这个,不为自己往生、他人往生,为了使这个法久住于世。那这个“伽弥腻.伽伽那.枳多迦唎.娑婆诃”,就有这种西方教化,本愿功德,辗转无有穷尽,究竟利益一切。

这后四句,就像“佛告阿逸多,如来所作应作已作,汝等应安住无疑,勿住珍宝成就牢狱”是一样的。这种来把阿弥陀佛的果地辗转地回施有情,这个辗转没有穷尽。所以正法住世,无量光寿这个教法的正法住世于世间。

它有这样一个,就像五念门特别圆满的入功德、出功德,自受用、他受用,情器世间的圆满,这个往生咒把它讲得十分地清晰、完善!

像那四个“阿弥唎哆”,就讲的阿弥陀佛果地觉的内涵,本愿的功德,法性的功德。前面那三句或者那两句呢,就是我们运用果地觉的一个开始,就是“持一切契入无量光寿,法性不移”,就是展示一切众生从未离开过法性的这种功德海,这样一个事实。无量光寿就是法性的功德啊。

这个阿弥陀佛的修德,我们来随顺他的修德,契入法性不移,实际就是自受用。后面那个清净、圆满、无碍、安稳,是告诉我们佛的这种报德的各个角度,就是所谓的果地觉各个角度的现行、现行的作用,就是对一切生命的一个现行。

那我们要知道“阿弥唎都.婆毗”,就是这个光明,我们的现行在这个光明海中,自利利他。

“阿弥唎哆.悉耽婆毗”,那我们就在这个圆满的义理中,就是理事不二的功德中,或者说不二的随顺中,成就法界缘起,成就自他功德。

“阿弥唎哆.毗迦兰帝”,那就是说就像诸佛应化、像阿弥陀佛应化一样,我们在接引一切众生往生无碍。现行,就是我们这个现下或者当下当念的一个作为,称为现行,或者说这个称为法身、报身、化身、法性身。

一直到“阿弥唎哆.毗迦兰多”,这个所谓的法性不改,安稳十方,究竟大利;或者现行,无量寿、真如法性究竟安稳十方一切现行。要加上“一切”,让人感觉到贴切。

因为它这个教法,就是“九界同归,凡圣同修”的一个九界皆得其利的教法。因为阿弥陀佛的这个功德呢,他修德成就呢,是因为顺生命性、情器世间它这个本性而安立的,“转相教化,转相度脱,无有穷尽”展示了无量光无量寿的住世方便。那我们现在实践这个方法,就是在实践阿弥陀佛的这种本愿功德,传递他这个本愿功德,体验他这个本愿功德,跟一切众生结这个缘以本愿功德,究竟缘。

就是不认呢,没问题,不认呢,结缘。赞、信、谤、疑都有啊,谤疑者结究竟缘。你不是说《无量寿经》上讲嘛,“唯除五逆,诽谤正法”,那五逆诽谤正法不就没有缘了吗?那也是个缘。因为五逆谤法的这个果报成熟之时,或者说在这个极苦之时,他也会回头:哦,我因为谤佛而沉沦,因为谤佛受诸苦报,那一念回心,往生无碍。

所以现在的因果,大家说有佛愿力,我们是随佛的愿力,它有因果;我们不随佛的愿力,也有因果;我们不明白有因果,也有因果。

所以主要是我们念佛人呢,是欢喜地面对因果、接受因果罢了。作诸恶业的人呢,那就肆无忌惮嘛。疯狂的时候,因地上、在因上他就肆无忌惮,无所不说,无所不作,各逞其能,果报来了不能面对。肆无忌惮的、那些骄傲的东西都显在人面前,因果一来都捂着,不让人知道,覆藏,就是认为这个恶的果不好看、不好听、不好受,那这就不是念佛人。念佛人是一切因果他都会坦荡地接受,不是没因果,也不是断灭因果。

尤其现在的念佛人,很多人用断灭因果说,用掩盖因果说,用无因果说,说诸邪见,自己用邪见来欺辱自他,说断灭者狂妄自大,无所忌讳。说阿弥陀佛照十方国,“阿弥陀佛照十方国”是你要随顺这个因缘照亮一切因果,不是断灭。所以现在实践净土的人呢,很多人把自己的断见、无明心、自欺欺人的想法,来当作所谓的我念佛了,来遮蔽自己那种放逸、疯狂、迷失,因果一来,这一类人担不了。

我们经常会见到这样的所谓的念佛人,给别人也讲,好话讲尽了,但是做事的时候肆无忌惮。因果一来,承受了承受不了?承受不了。因为你是肆无忌惮造的时候,你没有想着有因果,或者你不知道有因果,要不然你不肆无忌惮。

那我们要是照十方国无所障碍的随顺,哪有放纵自己的这种虚妄的想法呢?哪有肆无忌惮作为的内容呢?怎么能推动它呢?推动不了。所以我们学这个净土教法呢,一定要避开断灭见,无明自我蒙蔽、自欺,就是覆藏自己作为的过失,推脱责任,把这个责任推脱给别人,推脱给社会,推脱给佛法僧法,推脱给他人。

现在这一类的念佛者呢,我们应该警觉。你这是打着念佛的旗号在搞断灭见,搞无明蒙蔽,放纵自己的骄傲、自大,因果来了,你还是要受的。逃避、你推卸责任、蒙蔽、覆藏没有用,因果一成熟没有用的。因果成熟,那真是“一是一、二是二”啊,那因果这个果,跟你掩盖不掩盖没有关系,菩萨!

所以我们念佛人呢,那个大方广的心会现前,影畅表里的心会现前,过去做什么就受什么果报呗。因为你觉悟了这个果报,是你自己做的,你自己肯定无怨无悔地接受,因为你是觉悟地接受了。那我们以后呢,就不会再造那些自身不能承受的因果。自己不能承受,那就是邪见带来的了,无明业习带来的了,自欺欺他,人前一个样、人后一个样。所以这是很多莲友们呢,在学佛的这个过程中会有一些误区,知见上的误区。

果觉因心,一定要读明白,这四个“阿弥唎哆”讲的就是佛的果地觉的内容。我们要有佛的果地觉,随顺佛的果地觉,那一样照十方国无所障碍,净化世间;我们要真随顺佛的果地觉,像阿弥陀佛一样圆满一切义理,就是在这个依正二报的作为上、理事的作为上绝对不矛盾,因果上绝对不矛盾;那在这个所谓的不同变化的环境中,像应化身一样,皆往生彼国,回入法性海啊;它这为什么应化身后面是“阿弥唎哆.毗迦兰多”呢?就是讲的法性,归入法性。

所以这个清净、圆满、无碍、安稳,有这样的因就有这样的果。我们有其他果了,就过去无始以来交织产生的果,那我们也会坦荡面对,如实地接受,不会去掩盖,不会去推脱责任,不会去搞自欺的言说、编造故事。

许多莲友在这个地方,要是有这样的因因缘缘呢,我们要反思,及时地依法而行。不要依妄想、依妄业而行,依无明蒙蔽而行,依断灭见而行,那叫愚痴业呀,自欺欺他,何时结束呢?一个虚假的妄言、虚假的作为、虚假的事业,想掩盖它,那就会有无量无边的推动,你把自己推到什么样的一个国土(du)上去了呢?

所以,我们真正地来接受果地觉,就是入正定聚。邪定聚及不定聚的业呢,我们了然于眼下,就是你就太淡化它了,它就了了然然,那你就能面对它,如实地面对它。因为啥?它就很淡很淡的了。所以说,它不影响你的身口意的依止是佛的果地觉,不再是我们个人的那八个角度,苦、乐、利、害、誉、毁、得、失等等,不是那些东西了。天天钻到那里面,那你怎么学习净土呢?怎么学习佛法呢?那就会情绪忽高忽低,待人时怒时喜呀。

我们要得安乐住啊,说法性不改,所谓未离无量光寿就是法性不改。无量光寿的功德在每一个众生面前呢,都是常存常在的,这就是“南无阿弥多婆夜.哆他伽多夜”,就这么真切地告诉我们!

每一个有情都是“南无阿弥多婆夜.哆他伽多夜”,都在持无量光寿,或者无量光寿持我们契入,都在运用法性不改,照了觉知一切幻化。

菩萨们哪!我们要真依法而行。对自己负起责任就是依法而行,不负起责任就是妄想、编故事、推脱责任,不愿意接受自己造的因果,认为是别人给我们带来的,那就苦不堪言,常处于业力果报被动之中,做事没有光明啊,不能在阳光下做呀。那我们要警觉,一定要警觉!

作为一个学佛人,尤其净土教法这个回归方便,回归方便我们更应该尊重、珍惜这样的稀有法!

好,时间到,我们下节课见。

无量光寿网站

http://wlgs.zhdh.org

集生活、学法义和念佛一体的佛友圈上线,点这里访问

管理员微信:zhdhtv

无量光寿app下载安装

加网站管理员微信:zhdhtv,进群学习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