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校正下面的文字:
阿弥陀佛,妙音顶礼师父,以及各位莲友。
师父,弟子在学习《往生论》前世的时候,学到观察彼佛国土庄严功德成就。在第十三个偈颂的时候,是庄严眷属功德成就,即言 “如来净花众,正觉花化生” 故。
所以,在我们小组共修分享对偈颂的认知时,弟子大概是这么分享的,不知这种认知是不是如理如法,请师父慈悲开示。我整理了一下,是这样分享的:
说极乐世界清净大海众菩萨,皆是法性海中莲花化生的。那么自性能生万法,法由心生,就是心生十法界。也就是说,九法界的众生皆是自性弥陀所生,因此九界众生皆是阿弥陀佛的眷属。
在学习庄严眷属功德成就的时候,弟子就这样认为,这是阿弥陀佛的大愿 “若不生者,不取正觉” 所成就。那么阿弥陀佛成佛十劫了,九界众生必定往生极乐世界已成为事实,已是完成时。
这个时候,妙音思维体会到以前师父所开示时讲的一句话,说阿弥陀佛的大愿,圆满成就九界众生,令九界众生同归极乐,咸得往生极乐世界,做清净大海众菩萨。
接下来,弟子又有这样的思维和体会,就是说九界众生的莲花种子都已在极乐世界的七宝池里。觉悟觉醒的种子,花开见佛就往生了;没有觉悟、沉睡迷失的种子也还在莲苞里,所以说只是没有花开显现而已,他们也是阿弥陀佛的眷属。
我分享到这里的时候,有一位师兄提出不同意见,说这个眷属不能说是九界众生,应该说是随顺佛愿,才能成为极乐世界的清净大海众菩萨,才能成为阿弥陀佛的眷属。那些不随顺法性、不随顺佛愿的众生,就不能成为极乐世界眷属功德的成就。
所以,弟子对师兄的这种说法不是很清晰,也不是很赞同。因此,弟子对庄严眷属功德成就的这种认知,也不知道是不是如理如法,请师父慈悲开示。南无阿弥陀佛,感恩师父。
你们认知不同,其实来自于你们对于性相混淆了。
从究竟层面来讲,一切众生本来成佛,这是圆顿教当中最究竟的见地。从果地觉的究竟意义上来说,一切众生已被阿弥陀佛的愿力摄受,它已经是圆成的,从这个角度来说,它们确实都是眷属。但是,这是从究竟意义来说的。
后面为什么会起争论,而且在这个问题上还不清晰呢?是因为没有明白这是究竟意义。
因为从现象界来说,《佛说阿弥陀经》里面就说 “以若已生、若今生、若当生”,这是从众生分来说的。就弥陀来讲,他的事已经办完了,所有九法界的众生全部都是他的眷属,从性、从究竟层面来讲,这是站在佛那边讲的。但是,你们又有少部分是站在众生这边的,所以就产生了混淆。
这位菩萨是站在众生分,因为众生的分别心、执着心还没有完全消除,就是无明还没有断尽,所以就存在过去、现在、未来,即已觉、未觉。刚才说以花开见佛为标准,是因为一切众生本来就具备佛性的种子,佛的愿力是摄受一切众生的。但是从现象界来讲,在众生边,它是有一个 “若已生、若今生、若当生” 的情况,明白吗?
所以,你们在说的时候,一个是站在众生分边上说的。我们看《佛说阿弥陀经》《佛说无量寿经》《佛说观无量寿佛经》,它们都有从佛边说的,从佛边说的就是 “阿弥陀佛皆共成佛道” 的究竟见解,就是一念就已经完成了。那么从众生边来讲,它有三辈九品,现在、已经或者将来这样的一个现象也是有的。
所以在佛法上,我们讲性相的时候不能混淆。把性跟相混到一起说,就会产生这种分别执着,混到这一个完全没有分别执着的究竟见地上,但如果把相又把性夹进来说,就会在这里出现自我矛盾的东西。所以一定要知道,你说的时候是在哪一个层面来说的。现象界是不坏本质界的,现象界是从本质界产生的,但是这个现象界的不同说法,是因为九法界众生他的觉悟分不同而说出来的,其实它的底色都是本质。所以三辈九品同样也是佛愿力所摄,但是要站在究竟层面来讲,它就没有一切分别,没有什么觉和不觉这种二元的思想都没有。所以,你的描述里面又有种子在没有打开的,然后也有打开的,你把性和相、究竟和现在的这种渐次也混到一起说了,所以在这个地方顺着说的时候,完全说到众生边的时候就讲不清楚了。由此可以看到,我们在认知上面性和相有时候会搅到一起。
你说到弥陀的大愿的时候,站在阿弥陀佛这边说完全没有问题。但如果你又说现在、将来的时候,其实这个瞬间就是在众生分上面来说了,就是阿弥陀佛随顺众生,有各种不同的前前后后善根、大小,这些是随顺众生分说的,就是在事相上面了。
懂了吗?真懂了吗?没懂的话,可以下来去体会一下。因为果地觉为因地心,它既包含了究竟的,先给到我们一个大安心,佛果已经完成,大愿已经完成,一切众生、九界众生都是同归的,都必定往生,这是在佛边说。但是同时又告诉我们这些众生,你们有 “若已生、若今生、若当生”,为什么呢?若你们已发愿、今发愿、当发愿,然后又说三辈九品,这些是顺众生边说的,是让你心里头不发堵的。因为有些众生,你直接把究竟的给他,他不接,他接不住,善根福德还不够,那么他就比较愿意从他自己角度来,思考自己怎么努力,或者自己是什么根器,然后要在这里去确定一下,那佛也是许可的。
我们不能只说这一边,就是说不能只从佛这边说,然后把众生分都给否定掉。因为如果没有众生就没有佛,佛是个概念,众生是个概念,这一切都是在二元里面的。所以要真正说到究竟真理,那就把嘴巴闭上,所有的言语在这都没有办法描述了。所以你怎么说都会起诤,为什么?因为你在这里还是有二元的东西,而且我们一会站在这边,一会站在那边。那么佛,他是圆满的,他既能够在究竟处,也能够含摄九法界的所有状况,所以在这里他就没有诤。
所以,如果我们懂了这一点,就知道内心里面我们所依的是佛究竟的完成式的这样一个果地觉。但是我们看到众生分的各种各样的现象界的时候,要摄这个现象界归于究竟,而不是在现象界迷失,我们也不能去否定现象界,因为你否定现象界就落空了,空有是不二的。这个地方就是勘验我们自己对于不可得和空性,什么是佛性,我们这个体验是不是在这个究竟见地上。否则,要不然就是在佛这一边你就否定众生边,要不然就在众生边否定佛边。有的人说:“哪有事,我们现在不是众生吗?怎么能说已经成佛了呢?佛的愿不是还有好多人没度吗?” 这就是完全站在众生的无明里面说的。但是说已经完成了,没有众生了,这就到空边去了。这两边都不能住,慢慢去体会。你看《无量寿经》《观无量寿经》和《佛说阿弥陀经》这净土的三部根本经典,它们都是有究竟的,然后马上就站在众生身边去随顺众生的各种根器、各种因缘,然后最后摄入圆满的果地。慢慢去体会就不会有这个争论了。
阿弥陀佛。
无量光寿网站
http://wlgs.zhdh.org
管理员微信:zhdhtv
学习交流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