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迦文佛在人寿百岁应化这个世间,按照说始教的教法的谈论的中心,也就是所谓佛心众生心他的这种作用于与异同,诸佛如来的这种所谓的佛心,也就是所谓的觉悟的心,众生心也就是分别执着的心。
那为什么又谈到心佛众生三无差别呢?这是以本体来讲的,以本源来讲的,以本质来讲的,就是随性的表述。那随性表述表示的什么呢?就是法界心。不管是众生分别执着的心,还是诸佛如来觉悟圆满心,都未离这个法界心,也都没离开这个法界心。心经是一种谈法界心的心体,实相心体与实相心或者法界心的妙用。心体妙用他就会展示一种相,那个般若波罗蜜多心经一开张就这个相。说这个相,观自在菩萨就是说这个相。那整个心经里讲的就是法界心的心体作用与相貌。过去说的体相用。分析一个法则,怎么分析呢?认识了解一个法则,怎么了解的,体相用。体者,说体真实,是自身等正觉的内涵。那诸佛如来所觉悟的这个法界心,内含着诸佛如来圆满觉悟世间的善巧,以包容着一切众生分别执着的混沌。
所以说它称为本质说。那有诸佛如来的圆满觉悟的这个作用,也有众生分别执着的困顿。所以说佛说法界心。这个法界就包括众生法界,诸佛如来,这个觉悟法界。你看观自在菩萨谈论的是法界心的形相。那你说这个般若经就是说的就是谈智慧的,怎么会谈相呢?我们善用这个相,认知这个相,才能破相,才有破相之正因,才可以说无相,才可以去表达无相的这个事实。要是不了解或者排斥相或者断灭相,或者迷失于相,你要说无相,那就会落入所谓的顽空的这个断灭见。
所以这个观自在菩萨行讲的是不畏惧一切众生执着迷茫的这样一个觉悟的作为,称为观自在菩萨。这个自在是法界心之自在,是真如实相的自在,亦是一切众生单体所运用的自在。观自在菩萨行,实际讲的法界心相。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这才开始说作用了。那你说这个经典本来是观自在菩萨所讲的,自身的一个法则或者说一个运用,怎么会扯到法界心呢?每一个菩萨每一个诸佛说法,每一个世界因缘莫不展示法界心。
一切世间作为,一切出世间作为,一切有为无为,一切凡圣之法,了义不了义啊,皆未离法界心。我的法界心就是真相、实相、本相。不出入之相之体之用。这个就是一个回到体上说用,回到体上说相。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这讲的菩萨的相貌。什么样的菩萨呢?没离法界心的菩萨,那你说一切有情一切诸佛如来也未离法界心,为什么要观自在菩萨行深波若波罗蜜多时,说这样一个菩萨呢?说这样一个相貌呢?这就引导我们每一个佛法的信仰者,学习者,无信仰者,来认知一切有情未离法界心,这就是所谓的观自在。因为一切有情未离开法界心,这就是真正的自在。所谓的就是本具的,好比说我们念南无阿弥陀佛时是自弥陀还是他弥陀,还是自他弥陀?实际都未离法界本体的这样一个弥陀。什么弥陀呢,就是无量光寿。
无量光寿网站
http://wlgs.zhdh.org
集生活、学法义和念佛一体的佛友圈上线,点这里访问
管理员微信:zhdhtv
学习交流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