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生礼赞偈开示04(下)


时间:丁酉年二月十六日(2017年3月13日) 

【都讲】永真法师:

好,阿弥陀佛!

刚才法师给我们一个开示,非常地精彩。那么法师提出核心的一个就是说:唯佛是念。我们都知道,我们是学佛,要唯佛是念。那么法师也提出:这个念佛法门的特质是要摈除九界杂缘,我们直取阿弥陀佛的依正二报的庄严,包括极乐世界的依正二报的庄严,都是阿弥陀佛的成就,非缘觉菩萨能成就。

那么法师也提出,我们平常通途的净土法门的修持,夹杂了很多菩萨、声闻、缘觉种种的人天善法。那么说到这一点,我们可能都会有一些疑惑,就是我们作为一个修学者,我们对于菩萨,我们说要行菩萨道——不为自己求安乐,但愿众生得离苦。我们对声闻也好,缘觉也好,这些圣人,包括人天、人天善法,我们都认为是非常殊胜的,非常好的。

那么法师这里为什么提到说,我们夹杂着这些人天善法,那么我们要唯佛是念,直取佛乘。那么在这一点上,那是不是说我们就不修菩萨法了?是不是我们就不修声闻法了?不要缘觉法了?不要人天善法了?这一点我们有没有思考?

那么在这一点上,我非常希望可以请我们的法师,做一个开示——怎么去圆融?怎么样让我们对这个唯佛是念建立这种绝对的信心,能够绝对的安心?同时,我们又可以,不管是从理论上,还是从我们的实际修持上,都能够圆融这些菩萨、声闻、缘觉种种的人天善法。所以,我们不要错会法师的这个法益。我们有请法师,在这一方面做更深入地给大家开示。阿弥陀佛!

大众:阿弥陀佛!

【主讲】慈法法师:

这可能是很久很久以来的一个,在教内传递净土教法的一些需要清晰的地方。

那在我们华夏大地呢,广泛地传播着像慈云忏主这样的法流,就是万善同归阿弥陀佛的修法,是十分普遍的。就是说,把世间,好比说我们人类五戒十善,天道种种禅定的修持,乃至声闻的寂灭为乐的善巧,独觉菩萨的十二因缘的观察,乃至菩萨六度万行的一些种种作为,这样的修持呢来回向阿弥陀佛极乐国土。这叫万善同归的这样一种修持方法。实际在我们中国是有十分广泛的传播,又被十分普遍地接受。

那有一类呢,像远公大师所修的应土,就是自身以念佛三昧作为行持方便,求生彼国。那就是自身的来修诸念佛三昧,来再结社发愿往生阿弥陀佛极乐国。这样一个,这样一种修持的方式,称为应化修持,应土修持。

善导大师呢他就比较清晰的,就是所谓“唯缘阿弥陀佛大愿业力为增上缘”,把这个净土教法提纲挈领的总结、简单化起来。

因为在我们这个时代,人的生命的短促,这个杂缘的炽盛,法门的繁多,选择的不易,造成了许多人修法的择取得不清晰。许多人今天可能就是在念佛;明天呢可能就在持咒;后天呢可能就在去拜忏;大后天呢也可能就成为一个天主教徒;后天呢,可能又去灵修;再后天呢,又去学医;那下半年呢,可能就会去学拳术……

那我们的生命究竟有没有这么多的时间,去做这些种种不可思议的生命中的因缘呢?大部分人认为自己有时间,有精力,有能力。那在真正有宿命、有天眼的人看来,许多人是没有机会的。为什么许多人没有机会呢?没有这么多杂缘可以让他去作为。

佛法讲有果事、无果事。有果事就是增上果事,无果事呢称为沉沦业相。并不是说我们的作为没有结果,每个人作为都有结果呀。它这个有果事,就是我们作为一个生命的这个长河中的一个分子,怎么使生命得到有效的、有意义的、安乐的增上?这个呢大概是佛菩萨们的悲心啊,或者说究竟与不究竟的一些给予提示,就是离苦得乐的提示。

许多人在这个杂缘炽盛的繁杂的业缘中就是一塌糊涂,一塌糊涂的人反而就认为自己一塌糊涂的东西都是珍宝。因为在你心智中,没有见真之时,就是心真这个真实尚未回归的时间,杂缘就是杂缘!一真皆真,你真正觉悟世间了,心如日月轮,你就净光明遍照法界,你修什么都是正因正缘了。

在我们作为一个薄地凡夫的特质中,什么都好,碰见什么什么好,什么都不能深入,什么都不能真实纯正起来。那这些杂缘呢,就会把人的一生给消耗分解掉,就会形成此生的无果事。你这一生的因果,就没有一个增上的,或者说一生得不退转的真实利益,就是净土教法的特定利益。

那我们能不能不舍杂缘归向净土呢?那按慈愍法师的修法,过去称为慈愍流。我做什么事情,就是念念回向阿弥陀佛极乐国土,做什么都是这样一个回向。那我们就是可以在现行中去作为的,作为什么都可以的,但是不要忘记极乐世界这个主线,你是净土法门的一个万善同归的修行者。这个是没有问题的,这在我们国内呢真是被广泛的接受。

但人清晰不清晰念念回向这个大问题?要不清晰,那你的万善,就是万善,那就是杂缘了,那就不是同归净土的一个方式方法了。就是万善同归,他这个同归很重要,万善是你的生命的特质。像过去的大德们一日行一百零八件善事,十件善事,五件善事,或者说若干善事,一星期行多少个善事,他们有一个所谓的有果事的作为,那就是万善同归的一个善巧。

很多人都实践过这一类的方法,但在这一类的实践方法中,这个同归呢,要是不是十分地简洁准确,往往修着修着,杂缘就会成熟,对阿弥陀佛极乐世界的同归的一个决定见或者安心达不成事实。所以呢在近代提倡这一类法门的法师呢,是比较受人欢迎的。很多人虽说提倡一句佛号念到底,一个《阿弥陀经》,其他的经典都不要读,学莲池大师的这个说法,但实际不是的,基本上都做的是万善同归的一种说法。

那善导大师他这个要求就简单,身业、口业、意业、智业、方便智业,在阿弥陀佛的因缘上用功夫。那你说“我不生活了”?那生活还是要生活的。对,除了我们生活的这些正常交往,其他的精力就放在这样一个阿弥陀佛果地觉为因地心的基础上作为。当时在唐朝那样提出来,是十分重要的,那在我们这个时代提出来重要不重要呢?我感觉到每个人都可以去观察择取,观察择取。

这一类的人呢,称为善导流的修持。因为我们这个往生礼赞的实践,也是倾向于善导大师的提法,想从众多杂缘中呢,希望在杂缘炽盛的这样一个信息庞杂的时代,有一个专修专念的一个机会。择取的人多不多呢?那就看谁来择取,谁来实践,谁来受益。

那再一类的人呢,就是所谓证悟者,证悟者。像彻悟禅师、永明延寿大师,他们都是禅宗的大德祖师。他们来弘扬净土宗,就是证悟之后,了知念佛一法殊胜真实,究竟方便,那他就不允许拿捏了,那你就只准念佛,不准拿捏了。因为他们证实了缘佛成佛,因真果真,直截了当,不假方便的这个修行的事实。像彻悟禅师他的语录中,那就是不准拿捏,你只要是他的弟子,你不要给我拿捏,装三作四的你要修什么,你老老实实地念佛,没说的。这一类的善知识呢,是证悟之后的一个特质,就是选择的干净纯洁,没有杂缘,心里的归向,十分真实。

那要是,就像永真法师刚才提这个事情,实际是大家普遍在法门的择取上的一些模糊地带造成的想法,要是我们清晰了我们能择取哪种念佛的方法来修证,那就是你的一个择取的问题了。

我们在这个地方提出来,果地觉为因地心是净土法门的特质,是他易行,易成就,是阿弥陀佛果地觉为因地心的这个殊胜缘起所产生的一个效果。这一点呢,就不惜余力地要在这个地方去认知它,不管什么流了,在这个地方要认真观察抉择,要不然一生阿鞞跋致,一定是个难事了。

这一点每一个修学者,每一个莲友,应该细致,应该有责任,应该如实地在这个地方自我抉择。我们来提倡、来宣讲这个传承呢,焦点重要的关键问题呢,实在是希望大家能走一个不迂曲的路,因真果真的路。那你要是以九界缘为缘,你想修出来个阿鞞跋致,这个因就是不真,不是无上菩提心。

在《无量寿经》中反复提倡的就是,反复提的就是,三辈往生中皆是无上菩提心。实际无上菩提心来自于佛的果地觉为因地心,这唯一的一个指导,不做第二门。它的易行,恰恰就是这个阿弥陀佛的报德名号,就是果地觉名号,听闻具足印心,传递具足印心,令我们的心的起步,心念意识作为的起步,圆满清净无碍。一旦我们动了不圆满清净无碍的念,那我们就念佛回归,念佛接引,念佛印契,重新印契。在这个地方孜孜不倦,深入细腻,阿鞞跋致决定成就。

关键问题中,一定是重复无量遍,不是说三次,自己要终生守护,关键问题,关键要点,这是比生命攸关还要重要的一个问题啊,大问题。这个地方没有人情可讲,没有法情可讲。

以前昙鸾法师在他的著作中提到,说九界业所不系。你用九界的业,你在这儿没有用的。你九界的业,你在这个地方再攀比都没有用。

《无量寿经》中处处有所指,我们要是下去读一读《无量寿经》中啊,这个就是净土修法的根本依止的经典,反复地提九界众生的这个声闻、缘觉、菩萨等等等等,旷劫以来怎么样怎么样地,唯佛与佛所宣化、传递这样一个无问自说的殊胜法则,与九界众生作做不请之友。在这个教法上,没有诸佛威神加被,菩萨、声闻、缘觉无力启教,因为这是诸佛的圆满境界,圆满功德所有的自他二种受用。那我们要念佛的自他二种受用的内涵,作为皈依处、礼敬处,作为自己身口意智方便智所融入的这样一个,唯一的一个触点,唯一的一个内涵。

九界不系,我们往往呢,这个九界,这个九界啊,尤其是我们对世间善法亲切;对天人福德向往;对声闻寂静礼敬;对独觉菩萨,那独觉,我们那就是真是仰慕;对菩萨六度万行,那感觉要能实践,就是不知道是个多么大的因缘。那佛陀的究竟圆满的功德呢,一定含纳着菩萨、声闻、缘觉、人天善缘。我们在佛的功德的依止中,这些法则、这些作为、这些内涵丝毫不缺的。古人举的有例子,实际我也反复的学这个舌哦,古人举例子说,佛就像百钱一样,一百文钱。他必然含五十文、六十文、三十文、二十文、一文、两文。这个钱就是我们的所谓的福德资粮,佛圆满功德的这样一个十法界中生命的这种顶巅的这样一个状态,圆含一切九界众生所有的福德、作为、善巧。

这一点我们要认识不到呢,我经常听到人说:哎呀,这一句“阿弥陀佛”不够用。我要学禅,我要持咒,我要打打坐,要不然这一句“阿弥陀佛”这个不够的。那这个念佛,那这不是在念佛,是在念他心目中他自身设立的一个佛。这个佛不是佛,不是佛的果地觉的功德名号,不是照十方国无所障碍这样一个实相心的功德,不是阿弥陀佛因地所发愿“若不生者,不取正觉”的这样一个报德的事实,总有残缺。

现在净土行人中大量的这样的作为者。啊,今天可能去拜忏,明天去持咒,后天就……,反正就不断的在变,我说你怎么不念佛呢?那是不断的在变,因为啥呢?念佛不满意呀,不安乐呀,不真切呀,不踏实呀,总有不足之处啊,要修修补补啊。那这一点呢,大家要是以果地觉为因地心,这些不足都是不成立的。这可能是一个普遍现象,那我们就正面的、直面的面对他就好。不面对它,我们就不断的去打补丁,在阿弥陀佛这个名号上打补丁。你这个补丁残缺,阿弥陀佛也被你打的残缺不全了。

《无量寿经》中,世尊给阿逸多讲啊,说“阿逸多,吾助尔喜”。何以故呢?他听闻了阿弥陀佛这个名号,因为已听名这个因缘呢,是为具足,是为无上大利啊。阿逸多就是说的弥勒菩萨,这样一生补处的菩萨闻到阿弥陀佛报德名号,世尊随喜赞叹他。

许多人也读过《药师经》中说:哦,皈依三宝难,遇法种种难,那能闻药师佛的名字是为更难。这就是报德名号啊!我们在世间就有这样的例子啊。一个人想做一个事情,改变自己的村子的没落,结果他认识了一个省长,听了这个省长的名号,这个省长呢就想做新农村的改造,有政策。他找了这个省长,这个省长写了个条子,他的新农村就一次性的把它改变好了。什么样的设置都有,什么样的支持都有。为什么呢?因为省长的福德因缘够。那他这个名号就起到这样一个作用,假他的愿力、福德力、权力、善巧。

那我们在法界之中听到南无阿弥陀佛这个照十方国无所障碍的实相印的名号,圆满报德的名号,无所障碍令一切众生知幻化业相的这个无障碍名号,印契我们的心地,就是我们的现行心。支持,予我们现行心的一个圆满具足的一个支持、一个印证、一个唤醒,那是十分可贵的。就是闻声解(xie)脱,那善根成熟的人就能闻名得解(jie)脱。那我们天天持还不得解脱?你已经解脱了,你只是不知道。你被你的烦恼、习气、分别、执着还在撑着呢。太阳出来了,天下大光,你捂着眼睛走路,你的眼睛被那个蒙翳蒙着了。

我们能不能去在这个净土教法上抉择呢?这是每一个莲友们应该依经、依教、依传承来实践这个法则的一个选择与作为,不要依自己的想象,更不要依道听途说来修行佛法。现在道听途说的佛法太广泛了。一定要有经论、善知识的实践依止的这种法则内涵来实践这个教法,远离道听途说造成的心理选择的迷惑,我们才有一个真正经典的依止、传承的依止,来如实的实践这个法则。

很多人说,净土法门的实践者愈来愈少,好事,好事情。为什么呢?越来越真了!真的留下来了,就像大浪淘沙一样。真正实践净土教法十分不易的。《无量寿经》中有讲,释迦文佛在《阿弥陀经》中讲啊,说:“我于一切世间说此难信之法,是为甚难。”实际他把这个难题丢给阿难了。难什么呢?难信啊。怎么难信呢?唯佛与佛所证实的功德,在此处存念,一生成办,就是难中之难啊。尤其是一生成办,许多人不了解这个不可思议的阿鞞跋致的功德,就所谓的往生的大利。人不了解这个,人把它看成一个道听途说的泛泛的一个所谓的法则去……

这个稀有法啊,闻这个稀有法难啊;升起正信去实践,了不起啊。所以说许多人呢,结个善缘也必得往生。所以已发愿、今发愿、当发愿,若闻这个教法毕竟成就。只是说,那很多人说实践,此一生实践,此一生了脱,这个呢,不敢去有啥要求。每一个人的这种真正择取的成熟不成熟啊,参差不齐。人人往生是必然,是真实授记。那即生利益、来生利益、久远的利益是必然的利益。那是有千差万别的,这个千差万别恰恰是的,来自于佛是平等给予的,我们择取是有差异的。就是已发愿、今发愿、当发愿者。佛给予我们这个教法平等一味,九界同样的给予这样一个极大的善巧。

所以上面讲啊,彼国不退转菩萨,六十有七亿当生彼国土,小行菩萨及修少善者,当往生者无量不可称计。那这是已授记,对已发愿者、当发愿者、未来要发愿者,给予一个广泛的授记。那我们是此生生彼国,还是来生生彼国,还是久远之后生彼国,完全靠我们自身的择取了。你搭个早班车、中班车、晚班车,纯粹是你自身的择取。佛陀给予的这个载负的功德是同等的,接引的因缘法则是同等的。

这一点大家一定要知道佛力、佛愿、佛心是平等地摄化一切。那我们心里不成熟,很多人心理不成熟,那慢慢来。成熟了,那你福德因缘成熟了,此生必然呢舍弃此娑婆世界,往生阿弥陀佛极乐国土,在依正二报中,究竟圆满。就是所谓的于十方刹土中得以生命的自在,分身无数于无量世界中以种种身份,完成种种声闻、菩萨、圆觉、人天等等法则。可以一时尽修,一时尽取。那我们在这个此身呐,想修很多法,难!因为你没有分身方便。生彼国者,能疾速成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就在于他可以一时以无量分身供养十方诸佛。《阿弥陀经》中有讲,游十万亿佛土,游种种佛土,来供养种种诸佛,来习种种法。那我们这个身笨拙,我们这个身十分的笨拙,意识受到十分大的制约。你想迅速成就无上菩提,我们这一生,依阿弥陀佛的果地觉为因地心,就有这样一个真正的胜缘。

要是舍弃阿弥陀佛的这个果地觉为因地心去杂修于九界的任何一个法则……

欲于专修或者说唯佛是念的这样一个阿弥陀佛的“佛种从缘起的”这个“佛种”,那你种个佛种,此一生一定有不可思议的令一切世间所敬仰的一个结果。那我们在九界因缘中杂修呢,那若择取了,自己我们可以去看到,也可以观察。好比说我修菩萨法,去观察观察,能不能有个什么样的结果;我修声闻法,有没有什么样一个结果;缘觉法,有没有什么……;人天善缘福德,我能又修出个什么。你可以去观察的。那阿弥陀佛这个果地觉为因地心,就是一生成办,你也可以作对比的。

这一点呢,我感觉我们作为一个思维正常、心智正常的人们呢,都会如实地、公正地对自己的生命作一个未来、现下的一个择取,或者说负责任的一个择取。这个择取呢,真是在于我们每一个莲友自己的一个反复观察认知的一个择取。他这个观察门,在天亲菩萨的五门中,观察门占的篇幅最大,就是让我们妙观世间,妙观十法界,你来择取,你在现在与未来,究竟到哪一法界,运用哪一法界的作为。这十法界给我们摊在这个地方了,让我们自己择取自己脚下的路!

那为什么二十九种观察呢,实在呢还是在推动我们观察阿弥陀佛、认知阿弥陀佛,选择阿弥陀佛依正二报的国土。他的果地觉来作我们因地心的回归,安身立命之处。那这是他的慈悲、智慧的一个支持,也是十方诸佛对我们的一个究竟利益的,大悲传普化的一个作为,转相教化、转相度脱的一个真诚所在。

阿弥陀佛已经观察了二百一十亿个佛土,所有的生命呢,最终的需要是什么,或者究竟圆满的需要是什么,所以说才择取了这样一个殊胜的因地之愿,建立这样一个殊胜究竟的安乐国土,来接纳十方众生无余地回归。哪一天你无余回归,就是你福德因缘的成熟。就是在生命之顶得到一个真正的回归与选择。这不是高低的问题,是大自在力、智慧力、方便力所成就,彻底展示性德的清净圆满无碍的功德的这样一个状态。

这一点,当然呢,我们依佛的知见,来入佛的功德,是最胜选择。

那你向往菩萨法、声闻法、缘觉法,那是不可思议的胜道之行;你向往人天福报,是你贪图现世安逸的一个回归;那三恶道呢,是我们生命的共同所摈弃之处。那你看地藏王菩萨他发那样的愿:地狱不空誓不成佛。他就在地狱中度化众生,为什么呢?他是顺法性得方便,十法界中他游历自在。我们要是没有在这个极乐世界的回归,真正地安心,我们在十法界是迷失,不是自在的。

说先得其自在,行化方便,就是善导大师所提倡的“安心、起行、作业”。安心极乐,你再起行作业,万善同归等等,各行方便。若不如是,我们一定要谨慎自己的生命的择法与现下、未来。一定要仔细!

好,谢谢大家!

【都讲】永真法师:

阿弥陀佛,感恩法师的开示。通过这个开示呢,那我们应该对净土法门,正如法师说的,我们通过我们认真的观察、抉择,对净土法门生起决定的信心,对这个阿鞞跋致一生不退转,我们有绝对的认识到他的功德无量,非常殊胜的一个不退转阿鞞跋致。那么相比较而言,其他的一些善法,我们要知道有一个纲有一个领,有一个主、一个次,提纲挚领。

那么法师也提到以果地觉为因地心,在依这个阿弥陀佛的果地觉作为我们因地心,我们当下能够安心,能够对净土法门有决定的信心,选择净土法门,以佛念为念,以无上的菩提心为因,我们一切的起心动念,我们因地的发愿,就是以这个唯佛是念,那么我们将来的果,也就是成就阿鞞跋致。

但我们有的时候会失去这个念头,那么法师也提到了,我们依这个念佛,以种种的这种五门的修持来回归到这种念佛上来,来回归到这种正因、正发心上面来。

当然法师也提到,万善同归,我们自己觉的善的造作,我们一切的菩萨声闻缘觉的种种善法,我们都可以回向极乐、导向极乐,这样我们生命的这种趣向就非常地清晰。我们回归净土,念念回归净土,直趣无上菩提得不退转,这个主流,这种决心,这种抉择,能够大家有这样一个不断地熏修,深刻地认识,能够在这个法门中当下安心。

好,还有一些时间,我们这里还有几个问题,我们有请法师作一个开示。请法师开示:一说修净土法门,念佛不会着魔,但宣化上人的弟子,行般舟念佛,有魔假冒阿弥陀佛使其着魔,是什么原因?请法师开示。

【主讲】慈法法师:

这可能是很多人修学净土的一些困扰,就是著相的困扰。持相念佛是《观经》中所宣化,《观经》中有清晰提示,说此观为正观。从十六观中各有讲怎么样来观察,在《观经》中处处有很清晰的剖析。每一个观门,从水观、琉璃观、悬鼓观一直到白毫相观、阿弥陀佛观、丈六或八尺身的小身观、观音势至观,都是很准确的文字来描述这样一个观法。除此之观皆为不正观。要是取相修持,不敢离于《观经》。

像我刚才听到这个提问,可能是人在修其他方法,他说是般舟。般舟不是这样子的!般舟呢,有三字诀,可以回去读一读。这是混淆的一种说法,但它有很清晰的指导。《般舟经》中很清晰地讲“了本无,知本净”,知一切法如幻,在一切幻缘中无染无著是方便,那怎么会着魔呢?什么叫魔?著相了。

说被阿弥陀佛所魔难,这是一种很奇怪的非法的理念。社会上为什么到处传播这些东西呢?尤其是拿大德说。这个大德是谁?宣化上人。宣化上人说不成啊,说宣化上人着魔了他不好说,说他的弟子着魔了,行不?他的弟子一着魔,大家说:噢,念佛能着魔呀,那都不要念了!

不是这个方法问题,因为在三类念佛法门中都不会出现障碍。依实相念佛,念念清净,念念圆满,念念无碍。以实相心印契自心,名号就是实相。时时事事,就是实相!时时事事,就是无染!时时处处,就是清净!这个魔在何方呢?谁来着魔?南无阿弥陀佛就是清净光!就是平等光!就是圆满光!就是无碍光!哪个着魔?魔在何处?站出来!没有这个魔,这个魔被吓跑了。(众笑)

因为念佛没有这个魔,他没有魔事。为什么?是念佛!何以生魔事?心念佛时心即是三十二相八十随形,你还求哪个相?被哪个相阿弥陀佛所迷惑?要审思啊!要依经依教,要依师教,不要道听途说!

我敢说这个菩萨提这问题一定是道听途说。你要把道听途说当成你修法人生的指南,那你就是个道听途说之人。我们修学佛法,有经、有论、有传承、有体系的,是十分意义的对我们生命的正面指导,绝非道听途说!菩萨呀,学佛是个很谨慎很认真很需要沉下心来的一个大事情,道听途说没有意义的。

去年我在我房间里写个“道听途说”放在那儿就走了。后面他们跟我说这说那,我说我不听。你要强说,我也听,听了我也不知道你说的啥。因为道听途说,它意义何在呢?是非真能有穷尽吗?这些故事真是津津乐道吗?我们沉浸在这里面究竟能做出来个什么?真需要想一想。所以说实相念佛没有魔事!

再一个就是依佛的种种不共法,依佛的教法念佛,亦没有魔事。好比说我们这个五念门,身业礼拜阿弥陀佛,为生彼国意,得生彼国。就是我的心念就是得生彼国。什么叫得生彼国?无起无作,清净安稳。身业礼拜没有魔事!

口业赞叹阿弥陀佛名,与彼光明智相相应,就是清净光、欢喜光、安稳光、智慧光、不思议光、超日月光,无量光明相应。没问题!

意业作愿,毕竟往生,令一切众生顺法性毕竟往生彼国,一切业报相差异一时散坏,唯显一切众生清净莲台载负一切众生觉性、法性、自性,各个具足三十二相八十种好。这个具相是心性之相、觉性之相、圆满功德之相,非是你所取的染着相,此处无魔事!

智业观察,正念观彼,观彼二十九种庄严,菩萨四种正修行:化佛菩萨日,如须弥住持,无垢庄严光,一念及一时,普照诸佛会,利益诸群生。没有魔事!观察阿弥陀佛的八种庄严,没有魔事!相好光一寻,色像超群生,如来微妙声,梵响闻十方,正觉阿弥陀,法王善住持。没有魔事!观察彼国土:观彼世界相,胜过三界道,究竟如虚空,广大无边际,正道大慈悲,出世善根生,净光明满足,如镜日月轮,等等等等。没有魔事!

这是依法念佛,没有魔事,没有魔事!你不依法,你不依法来修持,就是魔事重重啊!我们来作回向,智业、方便智业中依佛愿力回向种种众生,不舍一切苦恼众生,回向为首,成就悲心,悲悯世间,于一切烦恼业海中游戏神通,至教化地,于一切烦恼业缘中游戏自在,如狮子搏鹿,游戏于烦恼幻化业缘中,不染不著,广泛利世。没有魔事!

五念门中有提,刚才我们提到这五种行门,不管是念门还是果地门,各个都没有魔事。只有娱乐事、觉悟事、自利利他光照世间的光照事,没有魔事!

再一个,龙树菩萨提出来的取相修持,就是凡夫取相,知娑婆世界苦,这五浊恶世——劫浊、见浊、烦恼浊等等这样一个苦难世界,摈弃、舍弃此界,向往清净阿弥陀佛极乐国土,依佛愿称佛名,往生彼国,无有魔事!

我们道听途说的想法认为的所谓魔事,实在是自己所染着的相、取相。我在天津时候,有一年去一个居士团体中跟大家交流学习净土,有一个居士跟我说他自己的着魔经历,跟这个是一样的。他说哎呀,法师,我以前念佛着魔了。我说你念佛肯定不着魔,你一定是心魔展示出来了。他说你咋知道的?我说我不知道。

他是什么呢?就是挂了一个阿弥陀佛像,他就天天礼拜。他说佛啊,你出来呀,你出来呀,你接引我呀,你接引我呀……突然有一天他看阿弥陀佛眨眼了,他说噢,阿弥陀佛眨眼了!他到处跟别人说阿弥陀佛给我眨眼了!你拜佛的时候阿弥陀佛给你眨眼吗?阿弥陀佛给我眨眼了!他接着拜佛、拜佛、拜佛,阿弥陀佛你出来、阿弥陀佛你出来……阿弥陀佛又出来了,阿弥陀佛给他动了动手。哎呀,他就跟人说阿弥陀佛给我摆手了!他已经着魔了,他已经著相了,他已经骄慢起来了,他已经比别人怪异起来了。这不是修学佛法,这跟佛法没关系,这跟念佛一点点关系都没有,这是念佛来张扬自我。

魔,什么魔?骄慢魔入心了!后面他有一次磕头一站起来,阿弥陀佛从纸里面飘出来了。他就赶紧跑出去了,见一个人就说阿弥陀佛接我来了,阿弥陀佛接我来了,你看,就在我身后啊!别人都说你疯了,你着魔了。他最后说我是不是着魔了,法师?我说你没有着魔,你染着了,你染着这个相了。你在骄慢,你在自大,你想表达跟别人不一样的东西。你在受苦,你在被你编织的故事欺辱着自己。我说你可不要欺辱别人哦。他说我现在想起来我还很牛!为什么呢?佛给我眨眼了,给我招手了,佛从纸里面飘出来了,你能吗?

我不知道他这人是不是着魔了,但我感觉他是被相骗了,被自己编织的骄慢故事欺骗了。他就多了一个烦恼,多了一个什么烦恼呢?佛给他眨眼的烦恼。别人要不知道他跟别人不一样,他就烦恼;别人要不赞叹他,他就烦恼。所以说这一类人修学唯一得到的是骄慢后面的烦恼、不被人认同的烦恼。

菩萨们哪!这一点过去叫密护。要是你真拜佛修行有啥境界了,要深深地放在自己的心中,对佛菩萨生起深深的感激。好了,那是佛菩萨给你的善缘。但是你到处跟别人说就是骄慢魔入心,染着了,丢失了功德利益。这样一个难缘,过去人讲如狂象入于莲池,把所有莲花都给踏破了。本来是个因缘,如梦如幻,你染着了,一分骄慢魔入心。所以这是有魔事。这个魔事是自己培养出来的,不是念佛来的,念佛无魔事!

这个地方大家一定要确认于此——念佛无魔事!一定要确认。念自己的染着业了,没有依法修持了,自己有骄慢心、自大心、自卑心想诉求一个什么结果,被自己这种阴魔所侵害,不是念佛。

一定在念佛上依教依法来修持。念佛无魔事!念业,念自己的见闻觉知、是非人我,本身就是烦恼事。净土教法简洁明了,无魔事!谢谢大家!(掌声)

【都讲】永真法师:

阿弥陀佛!感恩法师精彩的开示和回答!我们也希望大家能够平常修行当中回归经典,回归弥陀的愿海,内心充满光明,充满正能量。正如法师说的,念佛无魔事,我们内心一片光明。

阿弥陀佛!

整理:惜善、净具、明弘、惠洪、果凌

一校:妙一、慧智师

二校:观心

三校:明哲

四校:明良

无量光寿网站

http://wlgs.zhdh.org

集生活、学法义和念佛一体的佛友圈上线,点这里访问

管理员微信:zhdhtv

无量光寿app下载安装

加网站管理员微信:zhdhtv,进群学习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