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经明五种增上缘义浅示23

《无量寿经》上这样的话也是特别的多,就是佛告阿逸多的话,「弥勒当知,其有菩萨,生疑惑者,为失大利」,讲的都是菩萨,因为这个法是一切世间难信,不光是我们凡夫难信,菩萨、声闻、缘觉亦难信。释迦佛在《药师经》告诉我们:「世尊告阿难言。如我称扬彼世尊药师琉璃光如来所有功德。此是诸佛甚深行处。难可解了」,「阿难。是诸佛甚深所行。难可信解。汝今能受。当知皆是如来威力。阿难。一切声闻独觉及未登地诸菩萨等。皆悉不能如实信解。唯除一生所系菩萨」。读读《药师经》可以对照这个事情。

我们学的东西,大家可以先接收,下去再去评判它,用了义教经典越对照越好,你也越欢喜。我以前也对净土法门特别地怀疑,大概好几年不能正信,基本上都是以疑惑心来学习净土,但是我不敢诽谤,查了许多经典书籍,最后不得不信,它与最上乘教诲都能相应。现在社会上有些障碍,主要是在这,并不知道别人讲的是什么,就开始诽谤,他都不知道那个人是什么人,就开始骂起来了,你骂他什么?大家都是生死凡夫,你骂他有什么意思?没有意思。法不可谤,谤法的过失就大了。

⑤净土一法是转向教化

净土一法任何人不能讲,只能把佛的教诲转向教化罢了,就是把佛的教化给大家读出来、说出来,提出来,如此而已。所以说净土法门没法谤,谁也不能谤,因为它讲的是念佛,不是念其它的,它不能念任何人。所以《善导大师全集》的倡印,是大家的殊胜因缘,善导大师在这个地方解释得特别地清晰,反复以《无量寿经》告诉我们,怎么认识净土法门,怎么来修习净土法门,怎么来传播净土法门。

末世众生不依经典为根本,自以为是的多,依自己情计的多,依不了义的东西多,根据自己的思想说。有个居士看了《善导大师全集》后跟我说:“以前我认为是你讲的,以为是你发明的,一看都是《善导大师全集》上的话。”我说:“是啊,我一句都不敢发明。”

我们没法发明一句,佛的教诲我们怎么敢发明,一句话都发明不出来。

我们所讲的都是天亲、龙树、昙鸾、道绰、善导、印光大师的话,没有我们自己的话,不过是用经典把它贯通出来,给大家作一个汇报罢了,真正没有我们自己丝毫的东西,我们自己的东西丝毫也加不进去。佛教的圆融,我们个人的情计是没有用的。

「外内因缘和合故。即得见佛」,若没有正知正见的引发,我们的内因都是杂毒,相似的因缘,仗借佛的圆满的果德,我们看到佛像,就象看到自己的心一样圆满清净,看到佛的果德的给予,知道佛的三力加持,使我们引发出来自己那种真心,那就是至诚心、真实心。具足信心,深信我等是生死罪恶凡夫,无量劫以来流转无穷,没有遇到胜缘不得出离;深信仗借阿弥陀佛的四十八愿大愿业力,无疑无虑,决定往生彼佛清净国土。发起这样的正信,那么是谓内因,所谓成就愿生彼阿弥陀佛清净国土。

愿是阿弥陀佛的大愿的摄护,使我们得见任何众生得以往生的利益,得以安心。

「故名见佛三昧增上缘」,这是第十条见佛三昧增上缘。

第十一种见佛三昧增上缘:般舟三昧

原文:又如般舟三昧经云。佛告颰陀和菩萨。有三昧。名十方诸佛悉在前立。若欲疾得是三昧者。常当守习持不得有疑想如毛发许。若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欲行学是三昧者。七日七夜除去睡眠。舍诸乱想。独一处止。念西方阿弥陀佛身真金色三十二相光明彻照端正无比。一心观想。心念口称念念不绝者。佛言。七日已后见之。譬如有人夜观星宿。一星即是一佛。若有四众作是观者。见一切星。即见一切佛。又以此经证。亦是弥陀佛三力外加故见佛。言三昧者。即是念佛行人心口称念更无杂想。念念住心声声相续。心眼即开。得见彼佛了然而现。即名为定。亦名三昧。正见佛时。亦见圣众及诸庄严。故名见佛净土三昧增上缘

①十方诸佛悉在前立

解释:「又如般舟三昧经云。佛告颰陀和菩萨」,我们都知道,《佛说般舟三昧经》跟《楞严经》是最早灭的经典,为什么?象末世一些人就不敢看《楞严经》,因为《楞严经》是照魔的镜子,一直照到它的骨髓里面。现在灭《楞严经》的因缘特别盛,从有人写《百伪》开始,什么时候把《楞严经》搞成伪经,把它灭掉了,这个时代就过去了。所以近代宗下大德极力提倡《楞严经》。《楞严经》藏地也有,一乘佛教离不开这种大白伞盖的摄护。但现在人,什么都敢谤,什么都敢毁,什么都敢说。为什么?因为是没有佛的时代呀!《佛说般舟三昧经》也是最早灭的一部经典,慢慢没有人信、没人行,疑毁它,就把它给灭掉了。

「有三昧。名十方诸佛悉在前立」,实际念佛法门都是佛在前立的法门,念佛的果德,象我们念南无阿弥陀佛光明遍照照十方国无所障碍,阿弥陀佛就立在我们前面,阿弥陀佛是法界主,照十方国无所障碍,我们面前立一个无所障碍、光明彻照的佛。这是心光照摄我们,使我们心光得见无碍的光明佛,放下一切分别,这清净无碍的佛自然就站立在我们面前。

「若欲疾得是三昧者。常当守习持。不得有疑想如毛发许」,那你有一丝的怀疑都不能成就。过去的人都是强制,好比说你对佛的这种教诲不能生信,那怎么办?先使自己仰信,“我不能正信,我要仰信,知道佛是一切智者,我等是颠倒凡夫。我既然皈依佛法僧,要仰信于佛”,强制自己仰信于佛,是为菩萨行。

「若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这是四众弟子。「欲行学是三昧者。七日七夜」,这就是所谓的发动一下、推一把,这个地方特别重要,若是不推一把,的确发动不起来。那万德具足你不当是万德具足,用不上力了,发动机不发动了,推一把,是谁不发动?是大家的业缘遮障的,但是推一把别忘了上车就对了。

「除去睡眠。舍诸乱想。独止一处。念西方阿弥陀佛身真金色。三十二相光明彻照。端正无比」,这还是念佛的果德。实际我们推汽车,还是有汽车可推,还是为了发动它,还是为了坐车,还是为了佛的果德载负我们,我们才去推这个因缘的,才去持诵这个佛号的。一定要明白,不要丢本,现在很多人丢本。

「一心观想。心念口称。念念不绝者。佛言七日以后见之」,能不能这样行?现在这样行持的人还是很多的。一日一夜、七日七夜的行持,见佛相好的人还是不少的,就是推一把,发动起来,见佛了,就坐车了,安安稳稳报佛的恩德,行持佛的教诲,被阿弥陀佛的万德洪名的汽车载负了,达到目的地。这就是推一把罢了,是见相生信、见光明生信、见瑞相生信罢了,就是发动起来了。

实际说,我们要是当下生决定信,那就特殊方便了,一闻即乐的人,当然可能是利根的人。那我们发动不起来,也可以作这样的作为,但一定不要丢本,不要认为自己有所得,“我见相了,我了不起了”,那就坏了,以为“我把汽车发动起来了,我可有本事了,那就跟在后面跑吧”,你那样推还是不行的,还要去乘佛的这种愿力的载负,这是大善根,速度是极快的,瞬间即得往生阿弥陀佛清净国土。

「譬如有人夜观星宿。一星即是一佛」,这样的行持可不可以?一般念佛念到一定状态了,见一道光即是一个佛像,见一草一木、见一水珠,只要见反光的东西都可以看到佛像,这没有什么,这与念南无阿弥陀佛,听到风雨声都是南无阿弥陀佛声是一样的,不难。这是佛的三力外加,使我们成就善根。这是佛恩,若常供佛、赞佛了,这样就会得清净智、平等智、安稳智,远离骄狂。这个地方不能执著,一染著就会出问题,很多人以有所得心见到景象,就会疯掉的。

我们把《善导大师全集》上的一段文字给大家念一念:「佛说观佛三昧海经密行品第十二卷第十。佛告阿难。末世众生。其有得是念佛三昧」,就是见种种相好,或处处能听到阿弥陀佛的这种佛号声。我们打过七的人基本上都有这样的因缘,就是打一七以后,你就是念与不念,耳朵中、心中总是有阿弥陀佛的名号生起。

我遇见一个这样的孩子跟我说:“我这是怎么回事,只听一回阿弥陀佛,以后每天都有阿弥陀佛的圣号,圣号声音就再也不断了?”这可能是宿世的善根。我自己也有这样的经历,跟他差不多,出家之前不知道什么叫阿弥陀佛,不知道为什么念南无阿弥陀佛,就是出家的第一天,看我的师兄念阿弥陀佛太专注了,见别人跟他讲话,念南无阿弥陀佛,别人干什么,他都念南无阿弥陀佛,这对我印象太深了,晚上睡觉,一直是南无阿弥陀佛,不知道是为什么,后来有时也情不自禁地念南无阿弥陀佛。

这个地方都是佛力的加被,不是我自己要干什么,有时侯我不愿意念佛,但没有办法,非念不可。是我要念的,还是佛让我念的?我感觉佛让我念佛的,为什么?佛慈悲我,摄护我,不得已,非念不可。为什么?烦恼太痛苦了,佛想念我了,“你念佛吧!”“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情不自禁地就念佛了,一颠倒了,还是情不自禁地要念;一昏沉,也情不自禁地要念,为什么?昏沉太难受,佛就又说了:“你念吧,就不昏沉了。”

我感觉是这样的,特别的轻松喜悦,不是压迫自己,有因缘就要念,没有因缘涌出来还在念,这样深知佛恩。佛恩遍一切处、遍一切时,不舍离我们故,「如母忆子」,孩子离家千里,母亲在高处翘首看孩子回来没有,阿弥陀佛真是一直无有间断地看着我们,“你念我吧,我在忆念你”。我们得到这样的利益,实际说不难,因为我们真正知道「如母忆子。子若念母。如母忆时」,我们这样来念佛,如佛念我们,就是人人得往生,人人得果德,人人得解脱,人人得究竟,人人是佛,这样念佛,你说我们是个什么样的利益?人人都可以得到。

②得诸佛现前三昧者。当教是人密身口意

「佛告阿难。未来众生其有得是念佛三昧者。观佛诸相好者。得诸佛现前三昧者。当教是人密身口意」,就是不能乱说。“我看到什么境界了,听到什么声音了”,让人感觉到怪异,再赞叹他几句他就完了,骄慢得很,邪知邪见都出来了。「莫起邪命。莫生贡高」。认为我得到了,别人都不是这样的,就开始贡高了。「若起邪命及贡高法。当知是人是增上慢。破灭佛法」。佛法利益现前得不到,也破灭别人,轻慢、诋毁别人、辱骂别人,象上帝一样,特别贡高我慢。说话特别恶毒,特别地猛,肆无忌惮,象刀枪一样。「多使众生起不善心。起嗔斗心」,“你能念来,我也能念来”,结果大家都搞这个去,以斗争心修持佛法,给大家带来的不是清净,不是平和,不是真实的利益,是贡高骄慢发生的因缘,发心极为重要。「乱和合僧。显异惑众。是恶魔伴。如是恶人。虽复念佛。失甘露味」。

我感觉我们这里面没有一个这样的人,我们这里不会出这样人的,因为大家听到佛的果德给予,是佛的给予,是佛的三力加被,不是我们妄想心中生出来的智慧、生出来的光明、生出来的利益,是佛给我们的恩德、慈悲的摄护,所以我们这里面没有这样的人。

「此人生处。以贡高故。身恒卑小。生下贱家。贫穷诸衰。无量恶业以为严饰。如是种种众多恶事。当知防护」,大家听了这文字之后,一定要好好地防护自己,不要出现这样的过失。

「永令不生。若起如是邪命业者」,若有人起过这样的业,我们要忏悔它。

「此邪命业。犹如狂象坏莲华池」,我们学佛的人不要作狂象。

「此邪命业。亦复如是败坏善根。佛告阿难。有念佛者。当自防护」。这个地方防护不住,你念佛也失甘露味,多生骄慢、贡高、诽谤、自赞谤他,自以为有正见,自以为有利益,生邪知见,这样的人自赞谤他极为猛烈,一定要注意这个事情。我们在这个地方注意了,心里特别的平和。

「勿令放逸。念佛三昧人。若不防护生贡高者。邪命恶风。吹骄慢火。烧灭善法。善法者。所谓一切无量的禅定」,这样的人没有定力,被外境所转,经常生是非心,看到他人善,就生善心;看到别人恶,就生恶心;说是说非,颠颠倒倒,无有法益;没有一个安稳圆明的心,没有一个清净平等的心,没有一个解脱无挂碍的心。总象上帝一样,处处显怪异,处处生骄慢,处处指手画脚,这样的人特别可怜,特别的苦,现世受苦报。

《药师经》在这地方授记特别重,因为自赞谤他、骄慢贡高的过失,尤其是念佛的人,特别容易进入那种状态。阿弥陀佛果德的回施特别的利,净土法门就是同时修持,同得饶益,同得往生。这个同字就把我们同化,把我们的贡高给打脱了,《无量寿经》告诉我们,修行此法者,既不贡高,亦不下劣。多么平等的教化,多么亲切!

净土法门特别地亲切,与人亲切,与已亲切。净土一法三根普被,利顿全收,教化广大,不作排斥。

「一星即是一佛」,若有观到这样的因缘,也不要轻说,若是同修道友,大家相互提携,可以引导一句半句,大家都在这里修持,都可得到这样的利益,或自己不明白,可以问自己所尊重的善知识,或看经典来印证一下自己的因缘。要知道这是很平常的因缘,没有什么怪异的;若知道见与不见,皆是佛的慈悲加被,皆是平等的给予,皆是真实的佛恩,这样就会平和了。

「若有四众。作是观者。见一切星。即见一切佛」,那就方便了,心地圆满,心地是佛了,看一切众生都是佛。佛看一切众生是佛,众生看众生就是众生。

「又以此经证。亦是弥陀佛三力外加故见佛」,这种外加的因缘是打脱我们骄慢执著的最殊胜的方法,超越人法二执的最殊胜的方法,是破除五十个阴域的最殊胜的方法,无牵无挂,无得无失,无有恐怖,真正得一个清净的法益。

「言三昧者。即是念佛行人心口称念。更无杂想。念念住心」,住什么心?无住心、光明心、利益心。

「声声相续。心眼即开」,是心眼开,不是你那个肉眼开,佛以清净的法照摄我们的心地,令我们心地清净,假我们的肉眼,可以得清净的法眼,所以说心眼得开。

「得见彼佛。了然而现。即名为定。亦名三昧。正见佛时。亦见圣众及诸庄严」。这样的因缘不难,我们要以无所得心,以报佛恩的心来行持。若是以自己修持的心作资粮心、有所得心来修持,会走很大的弯路,不把这个因缘洗涮净,特别的难。

③菩萨巧方便回向

我们都知道,有财富的人修佛法难,世间有福报的人想舍弃难,我们要以报恩心,就是知道这是本来具足的万德,把这恩德转向教化,转向回施,不作染著,自己再行持,也是清净的,也不会生骄慢。不要说七日七夜不休息,即使九十日不休息,象善导大师那样几十年不休息,他也不会有骄慢心的,为什么?这是报恩行故。

「故名见佛净土三昧增上缘」,这是第十一种见佛的增上缘,来从方方面面引导我们超越自我人法二执,这种超越对我们来说极为的重要,就是超越一切染著、一切幻化,包括法的染著,使我们走出珍宝牢狱。现在我们学法的人,罪恶的牢狱我们往往不去做了,但是珍宝牢狱我们很难超越。什么珍宝牢狱?善法编织的牢狱,不作舍弃,不能归入清净圆满平等的这种法益,不能巧方便回向。

《往生论》告诉我们菩萨巧方便回向,把自己一切善根回施给一切有情,欲拔一切众生苦,欲与一切众生同生极乐国土,这样叫菩萨巧方便回向,远离骄慢、法执,远离差别,远离善法的牢狱。在这个地方可以拿《大宝集经》如来会验证一下,在诸佛如来果德的给予上讲得特别的清晰,就是《无量寿经》五种原译本其中的一本,我们希望大家能用《无量寿经》考究这个法,尤其用《妙法莲花经》这样的了义教来考究它,考究「一称南无佛。皆共成佛道」的真实利益。

第十二种见佛三昧增上缘:念佛相好及德行

原文:又如月灯三昧经云。念佛相好及德行。能使诸根不乱动。心无迷惑。与法合。得闻得智。如大海。智者住于是三昧。摄念行。于经行所。能见千亿诸如来。亦遇无量恒沙佛。又以此经证。亦是见佛三昧增上缘

解释:「又如月灯三昧经云。念佛相好及德行」,这是第十二种见佛增上缘。象我们念南无阿弥陀佛的万德洪名,就是具足四十八愿的德行,具足二百一十亿个佛的德行。这二百一十亿是一个数字,还是一切世界?它是一个代表。那我们来称念这个德行,就是阿弥陀佛把诸佛的德行汇入一句南无阿弥陀佛,平等地、清净地回施给我们一切听闻的众生。

无量光寿网站

http://wlgs.zhdh.org

集生活、学法义和念佛一体的佛友圈上线,点这里访问

管理员微信:5599341

无量光寿app下载安装

加网站管理员微信:zhdhtv,进群学习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