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行果地觉第01

点这个地方可以全屏幕播放。

编者2023年得绝症,后听闻《现行果地觉》后奇迹病愈,对慈法法师是无限的感恩。
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

对弥陀的赞叹是无以用言语表达,只能用南无阿弥陀佛表达了。

以下是编者的分享:

诸佛如来是法界身,入一切众生心想中。

是故汝等心想佛时,是心即是三十二相、八十随形好。是心作佛,是心是佛。诸佛正遍知海,从心想生。

这经文好有加持力呀。以前总认为往生要命终佛来迎,佛在十万亿佛土之极乐。

现在知道是心做佛,是心是佛。

初闻弥陀救度,欢喜勇跃,决定得生极乐。但久久之后还有一丝丝的遗憾。因为感到生命很被动,要等待命终,有一种被高维次生命救度的感觉,感到众生与佛总是有隔阂。念佛往生在将来,已迫不及待了,为什么不能现世就像慧能大师一样的存在呢?有没有一个方法能让大家现世就受益呢?以前只能劝大家多念佛,一天念8小时以上(一天中有8小时睡觉,还剩下16小时,超过8小时也只到50分)。但多数师兄一天也念不到8小时,难道没有一个教法可以让众生现世受益吗? 众生太苦,迫切需要即得利益的佛法,临终往生太遥远!

现在知道我心是佛,佛与我合二为一,很亲切,念佛往生在当下,可以在生活中主动运用佛号。

注意:刚开始听时不知道师父在讲什么,可能是方言的原因吧,但很耐听,一遍又一遍之后慢慢能听懂一些了。现在才知道以前的善知识是站在凡夫的角度介绍阿弥陀佛的净土而慈师是站在阿弥陀佛的角度介绍净土。两者的差别就是方便与了义的区别。现在的人们特别需要了义的净土法门,因为苦的人太多,迫切需要过好现世的生活。

现行果地觉——为利众生而成佛 (第一集)

慈师2012年结夏安居开示0703

过去说法要先说一个偈子,我们也就说一个偈子。《法华经》有四句偈子,那么它表达了一个教法的纯正与真实——“诸佛两足尊,知法常无性,佛种从缘起,是故说一乘”。那么诸佛如来出世,我们从种种教典、种种教言中,会接受很多各个角度的教法。那么但说一乘之教法呢,在我们这个时代,因为在我们汉地,最为突出或者广泛被人接受的,莫过于净土一法。净土一法它彻彰了诸佛如来出世的本怀,所谓的度生本怀。那我们作为一个生活在这个时代的学佛者,那么怎么来把握自己的机会,运用自己的现缘来成熟自己的善根,出离生死烦恼呢?这的确是我们每一个有机会接触到佛教,接触到净土,有这样的善缘这样一个有缘者,那我们怎么把握这个机会,怎么来实践它,认知它?

像我们今年夏天,有这么个机会大家来到放光寺——本来这是常住的一个功课,就是安居中间的一个功课——那么能面对四众来给大家交流,或者说宣化阿弥陀佛度世的本怀、或者释迦文佛开显的这样一个不可思议的教法,那是我们大家的善根孕育而成熟的。因为任何一个教法在这个世间传播,它都是一个有机、有法这样一个和合的状态,所谓的法不孤起。因为我们这个安居,今年是闰四月,应该是一百二十天的安居。每年安居它常规的这样一个习惯,就安排一堂功课,大家在一起共同学习。那去年我们把五念门用了七十天左右的时间,给大家做了各个角度的一些阐述与提示。那么在过去将近一年的时间呢,许多地 方的 居士啊、出家人呢,对它有一个温习、或者说重复的学习,各有自己在这个法上有些认知,或者有一些了解。那我们今年呢,要是顺着去年学习的这个角度,那我们能不能把五种果门在今年剩下的这一段时间,跟大家在一起,通过一个学习的方式,使大家有个了解。

因为所谓的念门与果门呢,实际是在传统教言中它的一个格式。这个格式,在我们中国,从唐朝以后对这个地方的宣化就受到极大的阻碍,尤其是果门的修持。就是净土一法这个特定特别法门的特殊的力度,被时代、被大家的共业淹没了。那随着我们这个信息时代的到来,那么我们面临的大量信息、大量的教法,涌入到我们的视野,闯入到我们的心灵。究竟什么样的教法对我们能起到一个实际的利益呢?那我们在这个时间能把阿弥陀佛度世的本怀、或他的誓愿,有一个清晰的认识,那对我们这个时代的人无疑来说是一个不可思议的功德因缘。

净土这个法则呢,从我们中国唐朝的末期以后呢,就进入了一种禅教净密,一种比较复杂的这样一种修行状态。那净土的特色呢,被许多宗、许多派的教法、教义、教言体制相互地渗入。净土的特质呢,悄悄地就从我们实践净土的人身边流逝掉了。

近代的印光法师,我们称为他是净土法门的一个近代的祖师。他在后期对经典做的这些序言中,对净土一法的开示呢,基本上就是十分纯正地表达净土这个教法的特征。它这个特质啊,在菩萨教法、声闻教法中,或者常规的教法呢,我们的心里思维乃至说修证,都是不及的。它有一个名言称为“唯佛与佛能证能知这个教法”。

那你说我们众生业分有情怎么来接受这样一个不可思议的教法呢?所以它这个教法的特点,就是信顺得入。是以信顺的力,使我们受到载负,在载负的过程中去体会到它法益的不可思议。因为许多教法呢,是靠修持修证渐次深入而成熟的一个事实。净土教法严格地来讲,它是顺性的一个展现,是表达每一个众生所具的佛性的事实的作用,非是修证法,但作用于我们的现行之中。那你说不修证,那我们这个人类的作为,何以来面对呢?净土这个教法呢,是把佛的这个果地觉,果地的这个道德事实,或者亲证的这个法性周遍、法性平等这样的一个事实,平等地回施给每一个有情,使一切有缘呢,在这个认知过程中,来运用这个本具的、清净的法性;展示我们这个无始以来种种业习虽然在腐蚀着它,但从来没办法去动摇、没办法去减损的这样一个不可思议的圆满的法性。那么阿弥陀佛他所有的誓愿,充分地体现了这样一个实质的内涵,欲使我们现前一切有情,摈弃过去的一切作为,若善若恶、若智若愚,随顺弥陀的圆满功德的回施,随顺阿弥陀佛的这个圆满功德,回入到我们的清净法性上来,基于现行出离生死,基于现行觉悟世间,基于现行成就无上菩提。它这个现行只是在作用,而不是修行,非有为法所摄,是涅槃道之事实。

说这个法,它这个教法体系呢,是非常之法。那么阿弥陀佛这个圆满果德的回施呢,许多许多的有缘呢就会这么个认为:那我们凡夫无始以来,我们制造了多少善业、恶业,有多少习气、烦恼蒙蔽着自心,我们怎么样来揭示它呢?所以阿弥陀佛的整个教法中,净土整个教法中,就是让我们直接地来运用根本的这个本净的法性,回归到最原始的现行的这个真实状态,所以阿弥陀佛是我们最亲近的法性的一个最贴切的完整表现罢了。

那我们接触了许许多多的教法,许许多多教法各有其殊胜与方便,那么就净土这个教法来说呢,不假我们众生的修持来圆融地、清净地、无碍地来运用这样一个本具的法性,在我们现行中出离我们过去无始以来的纠结、无始以来的习惯蒙蔽、无始以来的尘劳因果。它称为横断横出的这样一个教法。古人的比喻很多很多的,说常规的修持啊,怎么样一个次第、一个次第——像虫子打孔一样的,一个竹节、一个竹节、一个竹节、一个竹节……一直穿到上面,把它咬破就出来了;那么净土就直接把这个壁呢就穿透了,就不用再一个节、一个节、一个节地去破除它。因为净土教法不是我们自身的修持而造成的结果,实是阿弥陀佛印契我们本来不动的心智,让本来不动的这个清净心智呢,直指当下、当下的作用。所以现前这个一念的圆满的印契呢,令一切众生出离无始以来的业力困惑。无始以来我们就被自己的业习、烦恼、人我、亲疏,我们受到这样一个极大的制约!这个制约呢,给我们带来了十法界乃至说九法界这样的差别相。

佛出世唯一是这样一个正因,就使我们一生成办,出离烦恼,现生得以往生的大利!这个“往”实际不是来去之往,亦不是生灭之往,实是无生之生,让我们本净的心起作用,让我们业习的习惯,在习惯中,在我们现实的习惯相续中,觉悟每一个习惯,运用每一个习惯的本净的本性,远离我们习惯、是非、善恶、蒙蔽的这样一个无明业,彻底地揭示了我们心智本来光明的实相或者真相。那么这个教法呢在我们这个人寿极短的时代、恶缘炽盛的时代、灾害战争频繁发生的时代,尤为重要!对我们尤为有意义!因为它摈弃了遥远的修行之路,使我们直接地就路还家,就什么路呢?——现行之路!让我们摆脱了所有的自我装潢与粉饰、业习的包装,直接回到赤裸的本性上来,那就是一句阿弥陀佛所产生的作用,就是他的愿力所摄化的事实。

这样的教法在这个时代,对我们来说是十分地贴切、有意义的!因为这个时代的人的这种朝不保夕的这样一个自然的、人为的逼迫环境中,那这样的教法就可以给我们真正的安心,真正地使我们这些善恶是非的有情、习惯深厚的有情、无力修持的有情、有力修持的有情,同时能回归到这样一个究竟圆满的清净之地,就是法性之土!以阿弥陀佛的报德来印证我们这样的心、本有的心,揭示这样的心,激活这样的心!此心广大圆明,此心无色无相,所谓的在凡不减,在圣不增。这个心的确它的广大性与平等性呢,是一切诸佛不断证实出来的这样一个事实。

阿弥陀佛深观诸佛教法的方便、教法的差异,他就以这个音声的方便来令听闻众生印契自心。我们知道音声这个东西,大家听到一个音声,听到的时间它已经灭掉了(师父拍手示范),我这一击掌大家听到的时间,它已经灭了,生灭同时的,我们在听闻的时间已经灭掉了。你看我们观察所有我们的善恶、是非、人我等等,都是你看到的时候实际它已经灭掉了,它这种无我相、无常相,是在我们生命中时时地表演的,不过音声表达得最准确、清晰、简洁,我们举手投足都可以感知到它,能感知到这样一个无常的现象。

那我们为什么这么多习气会蒙蔽我们,给我们带来很多沉重、逼迫与烦恼呢?习惯性!六道众生所以迷失,迷失于习惯。那我们很多的所谓的世间的这种贪欲啊、舒适啊、占有啊,无外乎是来自这些习惯的一种动态的作用,就是它在推动、牵制、逼迫你去做某种事情,这个事情给你甚至带来一时的你感觉到安乐喜悦的或者说这样一个现象,但它背后的坏苦是必然的。那我们可以举一个世间的任何一个例子,你这个乐能长久地乐下去,你要能举出来一个,那你就是不可思议的人了。我们可以观察,古往今来,我们人生中哪样一种快乐能持续呢?不管哪一类的快乐,它这种无常的事实,随时我们可以清晰地观察。

阿弥陀佛他就用这个音声,六字洪名这样一个音声呢,来让我们集中这样一个精力审视、反观、印契自心,了晓法性。所以净土这个教法呢,是佛力彰显于众生自心,佛证实的果德、证实的东西来印契我们本来的状态。因为是佛证实法性清净平等,我们凡夫有情类呢,总是在表相的分别中不能自已。那我们一生一生一世呢,就在累积着对这种所谓的表相、这种现象的执著、分别、取舍,造成了所谓的轮回、轮回的习惯。那我们学佛,大部分人学佛肯定就是有一些——,有的是善根真是成熟了,就是要了解人生、解决人生的烦恼,有的就是由于种种因缘,但最终我们要归结到解决自己的生死烦恼问题。这问题无始以来一直在腐蚀、侵害着我们,但我们又从来没有离开清净的法性。实际说众生妄受轮回呢,实际是不清晰教法,不清晰一个法则罢了。一旦我们清晰呢,何人还妄受轮回呢?

假设我们真正地清晰地抉择了佛陀亲证的这样一个平等的法性,那我们接受这样一个法性的指导,随顺这个法性的不动、本净与事实,那我们回头一看,我们无始以来所有的业就归入了平常,归入了无自性。它不坏你的因果,但在后来的相续的作为中,我们会觉悟每一个因果,觉悟每一个因果而不昧于因果。那在我们生命的后续中就是觉悟,不断地使我们的生命变得轻松、简洁、明快,使我们真正地会不断地超越习惯、执著、分别、对待对我们的制约,那我们的生命就慢慢地变得灿烂、清晰起来,轻松起来。

阿弥陀佛印契了我们每一个人的平等的法性,并不是说因果就散坏了,没有了,不是这样子。因为我们还在这个因果的推动中,生命还在相续,外缘还在相续,但我们的心智所依改变了。因为在这种平等的法性中,我们再来审视我们无始以来的所作,周边有情无始以来的作为、习惯,我们就能心平气和了,那就不至于再去制造新的无明执著、习惯执著,不再需要焦虑、怨恨等等。

阿弥陀佛二百一十亿佛土的观察,观察什么呢?就是怎么依什么方便。那在我们这个娑婆世界尤其是音声最为方便。所以“南无阿弥陀佛”这个六字摩尼宝号呢,揭示了我们平等的法性,那我们无始以来的业力再多地累积,你一旦了解了心佛众生原本无差别的这个事实,是诸佛所证的一个事实,那我们随顺这个事实,我们再来观察自己无始以来的习惯,你就会为之一笑,那你就不会纠结于自己的习惯,我们就没有必要去纠结自己的习惯,这个纠结是没有必要的,人的自责、责怪他人那就毫无意义了。

净土这个教法在我们中国的传播是比较广泛的,历代的祖师对这个教法阐述的角度虽然不同,但归结到根本上来呢,是一样的,欲使我们现生彻底地脱离生死轮回,使我们现生安心于净土,那舍报,一期生命一旦了结,心愿必归于极乐世界。何以故呢?此土最为清净,此土最为真实,最适合我们清净的法性,所以它是法性之必归。一旦我们认识了法性的事实所在,那么极乐世界的次于泥洹之道,就是他的报德之土呢,那我们往生彼国,势在必然,就如百川入海是为事实。那你要是认识不到这一点,若生不生,各有所取。那随顺佛愿呢,佛愿如大海,接纳百川。我们众生的业力就像百川一样,粗的河流、小的河流、大的河流、宽的河流、清水、浊水、浑水,它都要归入大海。那我们众生所有的业分,善分、恶分、智分、愚分,都在源远地流淌,但究其法性来说,法性之海皆是一味。

我们可能是许多学佛者接触到不同的种种的对净土教法的认知,这个都是没问题的,是因缘所致。那我们不得不回到诸佛如来出世的这个本怀上来。所以净土一法过去的祖师们就这样高举它,说此法是普度众生,三根普被啊、利钝全收啊、九界同归啊——这样一个普度众生的教法,是畅佛本怀!我们一定要听得懂,畅佛本怀!这个地方畅佛本怀是个什么样呢?所以它后面的一个教言就是果地觉为因地心,佛的这样一个普度众生的心,来让我们每一个现行的人,来作为自己的现行心、现行心愿来作为,来观察,来运用。

所以此法中无所修证而运用佛心。它不是假于你要修什么、不修什么,因为什么?你知道一切法不可得,你要修什么呢?所以我们只能是觉悟于善恶、智愚的、觉迷的人生,而不是纠结于善恶、是非、愚迷。净土教法的殊胜难得,它这个焦点就在果地觉为因地心,这样一个不可思议的非常规教法,这样一个惠利教法!我们在这个地方呢,要用大力使这样的心智纯而又纯,就是果地觉为因地心!佛无量劫以来所修持的果地觉为我们的现行心,那你说这是佛证的,我们这个凡夫怎么来接受它呢?所以佛直指本质,就是众生业分其本质与诸佛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其本质无二无别,究其本而得回归,究其本令众生清净回归。那说其表相参差不齐,十法界自然安立,各有所趣。

阿弥陀佛的誓愿中、四十八愿中,种种角色、种种角度、种种因缘,就是一个——来印契我们的心。以他的果地的事实,证到的清净法性、平等法性的事实,通过我们这个音声的听闻,来印证我们本来清净的心、本来不动的心、本来圆满的心。我们可以执著一段时间,可以执著自己的善恶、是非的分辨能力,自我的烦恼、自我的迷失都是可以的,但你在阿弥陀佛无量寿无量光的这种耐心与普照下,我们终有回归的时间的。

所以这个教法是普度众生的一个事实,它是个究竟的教法,无有众生能逾越这样一个教法的给予的。也可能是无始以来我们种种作为状态之异,造成了对这个法则的归依啊、运用啊,迅速或者说迟钝,有的人甚至拒绝,这都是有的。但这个教法的这种不可思议的光辉、不可思议的作用力,从现在乃至于未来必然是清净的,是圆满的,是无碍的。所以得遇有情,随顺有情,即得现前利益;不随顺者呢、得遇者呢,亦种下不可思议的究竟解脱的种子。这个种子是一过耳根,永远是没办法变坏的。所以净土这个教法三根普被!我们不管是什么根。

在没有提出来这一堂课之前呢,我也会想一想,今年本来发生了一个故事,那我自身有个体验,我在最无力、最无奈的情况下,去观察自己的心理作为。实际说在净土教法中呢,我们不管真是身体怎么样、作为什么样,你的心理意识只要能随顺阿弥陀佛的这种愿望,随顺阿弥陀佛的这种回施的惠以真实之利的这个利,以果地觉为我们的现行心,你这个人就会生起法喜,哪怕是最痛苦的时候。我也问过许多人,就是谁坏过骨头、断过骨头的人,我说痛不痛,他们都说很痛很痛的!这里面我不知道有没有断过骨头的,我反正问过很多断过骨头的人,我问怎么样的感受,他们说很痛很痛的!是不堪忍受的!因为我今年有这样一个经历啊,那在我们被彻底蒙蔽的时间、心地荒废的时间、身体不能自制的时间,这个东西会受制约。什么制约呢?我们对痛啊,对不能忍受的一些感知啊,会出现一种排斥。但我们要是对阿弥陀佛这个教法的认知,知道这个色身,这个五蕴身的这种散坏与聚集的自然与必然,那你对它,从现行中我们就可以直接超越它。

因为这个教法,它难得,亦是需要实践运用它的,不是我们挂在殿堂里这样一个因缘,我们到哪一个地方去修行、闭关,不是。我们念佛使用的所有的地方就是我们生活的一切时处,因为法性之周遍,它不需要你择,不需要择地理,择环境,什么都不需要择,也不需要择身份,它不管你是利是钝、是智是愚,那么遇到这个法,若乐于实践,法益必然现前。

去年讲五念门,讲了以后,我收到一些,就是对这个法大家有一些说法,一些感受来反应回来。说的确会使我们在现行生活中得到一些法喜,得到一些方便。像五念门,我们说身业、口业、意业、智业、方便智业,它都建立的是礼拜、赞叹、作愿、观察、回向,我们平时的身业、口业、意业、智业、方便智业在干些什么呢?大家一对比就知道了。那我们怎么去运用果地觉为因地心,怎么来把这个心运用得纯熟呢?实际这就是所谓净土的修行,真是没有什么可修的,只是把佛的果地觉我们认识得清楚了,我们拿来就用就好。它来去觉悟你每一个当下,这个当下呢,不说它善恶、是非,不说它好坏,只是觉悟,只是觉悟,不需要你在这个地方做善恶是非的掩饰、伪装,或者说破除、超越都不需要,你觉悟它就可以了,你觉悟它,它的法性就会彰显出来,你就会超越这个现行。

我们无始以来善恶是非习惯太多了,烦恼的逼迫也太多了,这个是没问题的,这个没问题。但是假设我们依着果地觉这样一个心智,来观察我们每一个现行,我们就生起极大的喜悦,因为不假造作,就在你现行中来运用你这个本净的心,运用佛心,运用这个平等法性。

五念门不过是通过几个角度来提示我们怎么运用果地觉为因地心。像佛的果地觉,我们一般过去人看过啊,说佛有什么十八不共法啊,四无畏、四智啊,十力啊,再繁衍出来有三明啊,四智啊,在道品中有三十七道品啊,那我们怎么来真正地使我们能感觉最亲近这个法性呢?因为法性是我们每一个人生命中,每一个现行生命中最亲近的东西,它随时随地载负着我们每一个言行、意识、表达,它的根源,它是一切法之根源,那是最亲近的东西。但是我们为什么对这个东西这么疏远呢,或者这么模糊呢?那就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身业、口业、意业中我们怎么来纯熟它,怎么来利用它。

阿弥陀佛这个教法已经传播十劫了,九劫呼唤,我们现在是不是听闻了,我也不知道。但我感觉就是,自身遇到少分,喜悦常常不能自制,这个不能自制是什么呢?就是现行中越来越轻松了,过去怕的恶业不用怕了,过去怕的善业也不用怕了,因为善业有力所不能及就心感觉到自责,恶业有过份之处不能原谅,因为你遇到弥陀的平等智的回施,你深观它们本来的状态,你心里即以此而得解脱,心智逐渐明快,人心就会生喜,这个喜是抑制不住的,你想压抑都压抑不住,这个是人人都可以运用的,人人都可以择取的,但是人人也可以排斥它。排斥可能是一时的,是一时的习惯的自大啊、自慢啊、自卑啊,这样一个自闭的一种习惯,但是我们稍微松开,我们稍微松开一点点,把自己的身心放入一点点的尊重,舒展、开放的状态,这种自闭的狭隘的心也可能就会受到解放,那我们在现行中就会体会到现行的法乐。你以前那个装腔作势、粉饰登场的习惯呢大家都不会要了,我们就会做一个身心一如、里表一如的这样一个随现缘觉悟的人,不会给自己增加那么多无意义的烦恼。

我们平时的修行大部分就是掩饰性的,因为共有语言的引导、他人的需要、社会的状态等等在有为法中各执自己对善的认知,或者对错的认知,这样给我们带来许多的沉重,并不是我们心中、本自心中涌出来的需要,是一种被粉饰了,就像舞台一样,舞台后面的东西跟舞台前面的东西是有差异的。那我们学习净土以后呢,这个涂脂抹粉的东西跟我们是没有关系了,因为善恶都是觉悟之资粮、觉悟之资源,觉悟不离于善恶的,所以众生业分皆是觉悟的资源,这个呢你就不会计较于它,也不会再去掩饰某个东西,这样我们在现行中得到了一个极大的修行的这样一个贴切的事实。

所以这个教法,它最尊贵就尊贵在现行中我们可以来运用它,你只要在你现行,就是我们每一个当下的这样一个作为、一个念头、一个交流,我们都可以来运用它,来觉悟它。当然你可以来疑虑它,这个没问题的,疑虑它也没问题,但是你只要关注这个教法,你就能迅速得到不可思议的利益。对这个法有疑虑,这个是没问题的,但你要是排斥它那就没办法了,那个种子就太远了。你要是对它有怀疑没问题,怀疑你要解决它,你可以通过种种经典啊、经教啊、种种法则啊、种种善知识啊,去参学,去实践,去认知,这样人能迅速觉悟的。

所以说我们近代的不管是教下啊、禅宗啊,乃至一些修种种法门的人呢,最后的归结,它这个净土是难免的。所以印光法师讲这是一切法之归趣,一切法无不从此流出,一切行法无不回归于此法。这是个事实,因为它直指真实的心源,它究竟、彻底、无所保留,诸佛如来把自己的功德宝藏完整地嘱累给每一个众生,那每一个众生就是阿逸多,何以故呢?遇到这个法一定能于现生成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或者说现生得不退转,或者说现生即觉悟之事实。因为我们一说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往往我们平常接触的教言呢就十分遥远;那你就退一步,说此生得不退转;你感觉到这还是不得了,八地以上菩萨阿鞞跋致得不退转;我们肯定不行的,那没问题,觉悟于现行,这个可以让我们来使用的。所以说这个教法它最弱最弱的知识呢可以使我们在现行中觉悟,就是对我们现行的作为、举心动念作一个觉悟的缘起,这个事实是可以达成的。就是我们根性极弱之人,心里充满了固执、坚固的这种固执,你也可以达成一个现行的觉悟,这就是佛力不可思议的感召。

这个角度呢,因为今天可能是五月十五这样一个殊胜难得的日子,跟诸位善知识济济一堂,我们来谈论阿弥陀佛这样一个教法,也是安居的这样一个历史的传统,给我们造成这样一个聚会,这不是法会,这是一堂课,这个课是我们日常生活的必需,要实践、要观察、要运用的,希望大家生起对弥陀教法的亲切感,这样呢可能我们就不把阿弥陀佛推到门外了。

实际阿弥陀佛表达了我们法性平等的这样一个法性的事实,表达了一个报德圆满的事实,表达了一个光明无碍的事实,这个事实就是我们人人具有的觉性的事实,这个事实不过是佛把它证实了,我们还在习气中徘徊,所以唤醒我们这个徘徊的心,根据这个事实来觉悟自己的人生,解脱自己的现行,把自己过去沉重的色身习惯——善恶的习惯、是非的习惯、亲疏的习惯从那里面解放出来,使我们的身心变得轻柔明亮,使我们不再沉沦,不再沉沦于过去的业,业的逼迫中,这样我们就不辜负自己,因为人身的确是难得,人身十分难得!因为我们现行的人被五种障所蒙蔽,我们不知道人身难得,虽然得到了这个难得的人身,我们会做一些畜生的事、鬼神的事、恶性生命的事,这个事会使我们堕落,使我们的生命衰减,使每一个单体变异,没有升华,没有回归,没有圆满清晰的去路,那真是我们辜负了自己累劫的善根成就的这个人身。

过去这些有三明四智善巧的圣者、智者、有修持力的人,他们为什么要早早地取灭呢?就是看不得我们现实的难得的人身的未来的趋向,他们受不了。因为啥呢?我们不知道自己在想什么、做什么,多是放纵自己的习气,积累自己的烦恼,不原谅自己的过失,不饶恕他人的作为,相互制造沉沦的机会,没有升华的推动,更没有直指涅槃的教法引导,使我们无始以来不知道多少世做人,不知道多少世堕三恶道,不知道多少世在种种天界周转,在善恶是非中,在无穷的变化中,我们不知道。

因为我们没有这种审视能力,也可能我们在座的人里有这样的审视能力者,那我是不得而知的。因为普遍我们这个障碍,没有这种观察力了。要是有这种观察力,我们对自己的作为,虽然我们知道因果是没有自性的,但是因果它不会断灭,因果必然在相续,要么你觉悟因果,不昧因果,在因果中觉悟,成就菩提;要么你在因果中沉沦、迷失,制造更多黑暗的因果。因果不会断灭,因果断灭,世间不立。法无自性不是断灭因果,诸位菩萨呀!不要认为自己的作为就没有什么得失的,告诉你:只要你还没有亲证法性,一切不能在法性中贴切地作为,因果必然制约着你;那些已经觉悟了法性,贴切了法性的人,他们只是不昧于因果,在因果中自由运用罢了,他们亦不是没有因果。没有因果那释迦牟尼佛的因地就不成为事实,五百大愿也不能度化众生,在此娑婆世界亲立五百大愿也没有事实,不能成就无上菩提。

诸位善知识啊!一定要小心自己的因果,要觉悟自己的因果!真正地觉悟了因果,真正了解了因果无自性的事实,我们在这个地方恰恰会谨慎,会珍惜尊重自己每一个理念、每一个作为、每一个语言交流,说诚实言,做诚实的事,就不会去危害自己的心灵——就是做虚伪的事,也不会去伤害他人。那我们无始以来的习惯,我们就不去计较它,但应该觉悟它,不应该去再强化它,应该去了解它,认知它的实质,这是我们念佛人应该认识、了解的一个法相续的事实。

难得大家费了这么些心思,布置了这样一个大家学习的环境,这个环境实际培植了我们每一个人向往解脱、向往清净、向往圆满、向往觉悟这样一个事实的内在心愿。不管大家是从哪个角度,是随众或者是有意的、无意的,但毕竟是我们表达了这个东西,我们可以下去,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审视自己的心理需要,每一个人可以问一问,过去讲那三种意乐——你的究竟意乐、顺法性的意乐、顺佛愿你观察的意乐,你在这个角度上不断地观察,你一定是爱法、乐法、向往法的。那我们随着自己的习惯——颠倒烦恼的习惯、无明的习惯,我们去思维东西,你的意乐不敢说,也可能爱好世俗的种种颠倒、种种贪欲,或者说我们习惯性的贪嗔痴慢疑的这种烦恼守护与习惯守护,这个也没问题。它的本质是清净的,是平等的,我们要认知到这一点,那就是觉悟的机会;要认知不到这一点,你也不要自责自己,你也不要自责。因为阿弥陀佛这个平等回施,实在是济世的良药,对我们这个时代善根薄少的有情,实在是一个圆满的善根的回施,启发了我们无始以来我们不能原谅自己、不能原谅他人的这种能原谅的包容心,给予了我们这样一个广大的、清净的一个印许,因为法无自性、业无所属啊!你运用哪个法、运用哪个业并不是说你个人拥有的,但我们会认为在名言之后、名字下面,认为自己有一个业、有一个相续、有一个自己的状态,我们会拼命地保持它、庄严它、扩大它,但是这种人我与法我带来的困惑,就是我们的沉重、徘徊、对待、取舍、矛盾,很多东西交织在我们的生命中,带来了无穷无尽的烦恼。

大家点上灯啊供上水啊什么的,插上花,实际上就是我们对一个法的表达一样的。像我们供一个佛像,实际我们想通过一个圆满清净的东西来表达自己心灵对圆满清净东西的一种认可、一种皈依、一种供养、一种礼敬。像我们“南无”这个名词本身就有供养、礼敬、随顺、一如啊、依此因缘慑服烦恼啊、超越生死啊,它就有这样的内容,那我们在这供养中也会引发这样的事实。因为刚才这三个出家师父代表大众在这儿,我们在这儿演那个戏啊,就是表达一个什么?对这个法的缘起的一个祈祷。当时他们在底下说怎么说呢?我说随你说,你爱说啥说啥,只要表达一个缘起就好。缘起不准确了我们可以调整一下,准确了我们就运用它就行了。

在我们现实生活中不要用圆满来责怪自己,不要用清净来责怪自己,也不要用无碍来责怪自己,要用无碍来觉悟自己,清净来觉悟自己,圆满来觉悟自己——觉悟自己的现行。也不要去责怪他人,求全责备的东西在我们世俗生活中相互的都是有的。那么念佛人就要改变这个习惯,把去责怪的心变成一个觉悟的心,要是这个习惯有时升起了,下面去觉悟它也好。净土教法觉悟的最简单的回施是透彻的,是清晰的,是可以人人运用的。只要你有一丝的善心,就是有一丝的放松了自己那种敌视、防范、排斥的心,你就这么一丝善念,这个教法就给你带来觉悟,就是所谓的佛力不可思议。所以净土这个教法会给我们带来三种功德相。

那即心即佛的人闻名就能亲证、随顺这种法性,彻底地安住,一切时处了达无碍,圆融自己一切现行。过去说我们写那一个偈子是什么——“圆满三世为一念”。就像《华严经》里讲的一样,一念入三世,三世为一念,这个是真实的一种心智的表达。那我们有这种认识,你有觉悟的方便,有法的参照,那你这一念能不能在三世中都能安立呢?你对过去,能不能真正荡涤过去所有的尘垢呢?能不能清晰明亮地展示你所有的未来呢?能不能圆满于当下、清净于当下、觉悟于当下呢?你自己都可以审视。那真正一个念佛人,这个万德的摩尼宝号呢我们在称念的时间,它就代表着清净,代表着圆满,代表着无碍,所以三身莫过一念名声,这一念名字就给我们带来三身的功德,那我们这样称念南无阿弥陀佛就是随顺法性念,随顺阿弥陀佛的圆满报德称念,随顺诸佛如来度化众生的教法方便来念。念我们本来没有自性的念,这个念你怎么安排它呢?完全是我们每一个单体生命的自由的权力。这个,人是不能阻止的,他能阻止的无外乎是你的业习,是你的烦恼,是你的一些习惯性的作为、思维方式,其他人是不能阻止的。

所以净土这个教法,它这种特定、广大、究竟的事实,在我们这个娑婆世界起到了不可思议的、广泛度化有情的这样一个事实。只是说在这个教法的利益的事实接受的有疾有缓。人比较松散的人,固执比较少的人呢就可以直接来接受这个教法;有的人就比较排斥性、疑虑性、自大性那种习性的东西的坚固,他有所排斥,可能会慢慢地来融化他。因为阿弥陀佛这个炎王光他是不可思议的一个心智与教法,他这种誓愿力有这种不可思议的作用,他会深入我们的意识,深入我们的生活领域,使我们受到这样的熏染。

因为我们很多人都读过玄奘法师译那一个《称赞净土佛摄受经》,我印象中大棚子里面还有那个经典,像玄奘法师直译的这个梵文本呢,梵文本的原说就是说:此为一切诸佛所摄化。就是你念南无阿弥陀佛时一切诸佛来摄化你,这个教法亦复如是。所以是一切诸佛所摄化的一个教法,并不是说阿弥陀佛代表着西方极乐世界这样一个佛陀世尊,不是,他是一切诸佛的总集代表,说“是名佛中之王,光中之尊”。这不是为了高举他,他就表达这样一个法的根源、一个总持的事实。那你说很多教法都这样讲,说这个教法才是一个究竟的教法,那个教法是个究竟的教法,到底哪个教法最究竟呢?能解决你的实际问题,在现行中能遇到这个教法,能解决你的现行烦恼,能使你在生死中有觉悟出离生死的方便,这个教法是最有意义的!在我们这个时代因为这个教法它没那么多特定的要求,从学习到运用到结果,都是一如的,一如的。它不会说我们接受的时间是个样子,我们修行的时间是个样子,结果又是一个样子。所以念佛成佛,直至究竟,没有增减方便,直达本源。

所以这个教法,我们今年夏天在后续的这一段时间中呢我们可能还会……因为我也拿不太准,用什么样的方式来讲,包括我自己的色身的这种支持力我也不太清楚,因为坐两个小时,我不是太清楚能不能坐。那么我们通过这一坐呢我感觉就是我也没拿个本本子,也没有备课,我想一想先试一试我自己的耐力,能不能坚持下来。能坚持下来了,下面我们就可以把这两个小时的功课固定下来,就持续地讲下去,没有啥意外了,那我们把五种果门换一些角度,看看在我们现实生活中我们怎么来去接受、实践这样一个殊胜难得的教法。

我这个课程的打算大概给大家提示一下。因为也是根据现缘我想说一个小时呢我们来讲一讲,提示提示,然后把昨天呢,好比说今天我们讲了以后,今天会留下一些什么东西、问题、想法,我们可以拿出来一个小时呢大家去交流也好。用什么方式,就是我感觉大家可以直接地碰一碰、撞一撞,都可以的。提出来一些问题,尖锐一点也很好,那我们在这个地方就来相互的,在这样一个公共的环境中来解答个人的问题。当然一定是念佛的问题,一定是在我们念佛中遇到的问题,生活问题我们一概不谈,你下面处理。就是在这个念佛中受到的阻碍,意识阻碍、疑虑等等,那我们可以来这儿处理,下去你再思维,那带过来你要给它带上佛法的帽子,要不然我们不交流,因为时间有限。你要说我儿子要考大学,你给我念念佛,让我去怎么样,什么要当官,我老公要当官,对不对,要再去升两级,那我们不管,我们这个地方只谈念佛,唤醒我们觉悟,唤醒我们解脱的这样一个……,那么这一个小时呢这样安排。

那后续的时间我们有一个概念,我希望大家在这个过程中呢都能解决一些自己的实际问题,包括疑问,就对这个法上的疑问,是最重要的。不怕你生疑,这个教法没有疑谤者,因为我们作为凡夫地的众生啊我们不信顺这个教法,一动脑子都是诽谤,不是疑就是谤,没有第二个东西。因为我们没有证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不知法界清净、法界平等啊,我们不了解这个事实。我们从信顺思考了,你不会诽谤、不会疑虑;你只要是用你的脑子了,用你这个脑袋了,没有信顺,你一定会诽谤的,一定会疑虑的,这是一百个准!不要说是我们了,释迦文佛给我们交代得很清楚:阿难啊,舍利弗啊,我于一切世间说此难信之法是为甚难。一切世间,那就包括声闻、菩萨、独觉、天人、修罗,也当然包括我们人类。我于一切世间说此难信之法是为甚难,这个难是什么呢?就是这个知见是佛亲证的,其他人都没有证到,一证到就成佛了,这就是最难的一个难点。你说我可能是佛心,那太好了,那你最少是个念佛心,对吧?那我们不要害怕,“哎呀,我要装着我对这个法听懂了。”我告诉你,害自己。

假使我们对这个法有疑虑,我们信顺还不得力,信顺还没有这种信顺的习惯,或者说我没有信顺的认知,我们还有疑虑,可以拿出来,拿出来干什么呢?拿出来它就消失了,它就不阻碍你了,它就不遮住你的眼目了;你不拿出来它梗在你心里,那就是一叶障目,那就蒙蔽你的心眼。

所以我感觉这个时间我们尽量地能通过我们日常生活中一些作为啊,就是在念佛中、我们实践过程中一些疑虑啊、障碍啊等等,我们可以罗列出来,来解决。我希望我们来的每一个人都能解决自己一个问题。因为净土这个教法一旦解决你一个真正的问题,你对这个教法有亲切感;要是我们不解决自己的问题,感觉到,要么模棱两可,要么无所谓,要么心里就是一个莫名的对抗,或者说一种距离。那对我们来说都是伤害,浪费了我们实在宝贵的生命了。我们浪费不起啊!每个人都浪费不起!

我摔倒受伤的那一段时间,我对自己最大的鼓励就是什么呢?感觉到我们每一个人的所有的行为,走动啊、站立啊,包括上下床铺啊,所有的作为我都羡慕得不得了,因为啥呢?你什么都不能干。那我感觉人要是有这样的作为,又能觉悟,那太不可思议了!那要是我们不能觉悟,我又能干、又能做、又能吃、又能睡、又很少痛苦,你这样一样造愚痴业,你未来会给你带来很大的伤害,未来会失去我们人生觉悟的这样一个殊胜的机会。

所以我感到这样的安排呢,大家要是有不合适了当然可以提出来。一半时间我们讲一讲,大家思维思维观察观察,若随顺思维,若叛逆思维,这都没问题,但你一定要拿出来。有人有对抗思维意识,就是你说东,他一定想西,这个人是有的,好行乖离啊。这个人这个时代没问题,这个我们能把它解出来,就把它从心里拿出来,通过大家这样的环境把它化解掉,对我们来说无疑是一些其它地方不能取代的这样一个好的环境、好的因缘。所以一半时间我们要么是用功课、问答这样的实践来把这两个小时的功课来作为一半一半的这样一个作为。

我只是希望大家对法能生起亲切感,能让自己能用得起来,而不是说在听别人的一个东西。因为佛陀真是我们最亲近最亲近的,这样一个不可思议的法的成就者,是最亲近的。像我们之间所有的亲啊、怨啊,跟这个比起来是没办法相比的。因为他们证实了我们众生心性最实在的、最贴切的那样一个清净庄严的这样一个事实的实际地理。

我们现在这个样子,这样一个爱憎,这样一个表达,实际都很有距离的,都很假的,很快就会变异的。有的人认为很坚固,可能三、五句话就变异了;有的人认为很好很好,你看很好很好的人,很多人,夫妻不好吗?兄弟姐妹不好吗?但是打仗的、打架的、闹事的都是他们,对不对?父子、母子、母女、父女不好吗?太亲切了,血肉之情、夫妻之情、这个情那个情,情得不得了,对吗?一翻脸都翻脸无情(众笑)。那个情太假了,你任何人都要面对这个东西的,我们再亲都亲不过这些东西了,对不对?但是佛陀给我们这种亲切、如实的,是刻骨铭心的东西!一旦我们运用过一次、两次,那我们对他的感激、赞美、亲切,对他的投奔与依靠,那才是真是……那是不可破坏的。

那我下面,我没有讲之前就有这样一个思维、这样一个观察。因为去年可能是讲得多一些,跟大家交流得少一些,虽然很多人听了《五念门》了,听的时间也可能有一点点东西,在下面学习的时候才有点……说,哎哟,因为经常会接到他们的说法,说现在学习一遍才知道用这个法才能生喜。以前听的时间呢,只是听一听,噢,这么回事那么回事,噢,懂了懂了,知道了知道了。回去了,该咋的还该咋的。但再一学的时候他有亲切感了,再一实践的时候呢,跟自己息息相关了,感觉到,噢,是这样子的。

法啊,不是一种知识啊,这是一种法,我们可以运用在生命中解除自己烦恼,解除自己的沉重,解除自己的无明、困惑。那我们今年呢我希望我们学了就用,不要学一点知识,不要把它当成知识带走,就要把它当成一个法则。要么来接受,要么直接就排斥你也行,表达出来我们就有交流的机会,那都行的。这样呢我感觉到有一个什么呢?就是真枪实弹的这样一个实战演习,不玩假的,我们玩不起了,希望大家真枪实弹地来接受这样一个教法。因为时间太……我们人生的时间太珍贵了,我们闻法、交流佛法就这么样一个发心就行,就难得难得啊!你看我们到社会上一走动你就知道了,交流佛法的机会有几个?有多少呢?是非人我、杀盗妄淫——天经地义的东西,都是,对吧?但无始以来我们都干的这一行子事情。

那我们在这个地方,在这样一个圆圆的殿堂中,我第一次看到这个棚子的时候,我说这像一个飞碟一样,对不对?像一个飞碟,倒不像一个什么帐篷。希望大家能思想有个飞跃,我们接受这样一个形象,来使自己的心有个圆满、有个清晰、有个如实的这样一个飞跃的机会。不要怕自己有对抗的心,要把它表达出来;不要怕自己有固执的心,也要把它表达出来;也不要怕自己有疑惑、毁谤的心,都不要怕。

像我们在净土上能产生这样的因缘,实在是有因缘了。那你说我就是信顺者,那我太不可思议了,这人,真是应该大众都应该礼敬的人。我们对阿弥陀佛的教法能信顺,法性能信顺,对果地觉为因地心能信顺,那我们都应该礼敬这个人的。因为这个人是人间的芬陀利华,《观经》有讲,是人中妙好之人,观音势至为其胜友,这样的人要坐道场转法轮了,对不对呀?你说你不礼敬他干什么呢?

净土教法最容易使我们生疑,为什么呢?我们只要一动念头就生疑了,它不像其它法。那你说我不动念头,我天天都在思考,所以我们要如理信顺佛愿、信顺佛力,这样去思考,那你就会入不可思议境界,这个境界真是佛亲证的境界。就像我们坐上飞机你一定会体会到飞机的速度,你坐上气垫船你就知道气垫船的速度,你坐上摩托就摩托的速度,那你两条腿一迈开就两条腿的速度。地球,我们坐地日行八万里也是地球的速度,但是我们天天坐在地球上,我们不知道地球在转,你知道吗?只看月升起日落下,只看到这个东西,但是谁感觉到地球在转呢?阿弥陀佛圆满果德载负着我们,包容着我们,照耀着我们,法性载负着我们,包容着我们,行化着我们,我们谁知道呢?没有佛陀的教言,没有教法的指导,我们没办法知道。我们麻木不仁地坐在这个地球上,根本不知道地球在运转。现在谁说地球在运转?要没有日月相指我们根本不知道。法性载负着我们,我们悄悄地在造业,根本不知道,在造无明的业,造烦恼的业。

我是这样一个安排呢,当然也希望征求一下大家的一些想法,我们也可以在后面的课程中不断地调整。最主要大家要对这个法生起亲切感,不是对人,我们要对法。这个法是伴随着我们若觉悟,若清净,若解脱,若迷失,若沉重,若痛苦,伴随着我们的,不是伴随着别人。从我们这个自我认知上要下功夫,要对自己升起真正的爱护与尊重,那你就对法尊重,与法亲切。

你像安居的时间有这样一个空间,我到安居一结束我心里就再也没有这个底了,因为啥呢?可能长年培养出来一种感知习惯。这90天一结束,过去120天一结束,你再也没有力量去固住一个东西了,人心“哗”,就像礼花一样,“哗”就放出去了,各奔东西呀,个人制造个人的是非去了,谁也不知道干啥去了。所以我们感觉我们在这个地方能安居学习,一定要珍惜这个东西。不是反复强调,是应该强调,我们自己应该强调。当然有些菩萨千里迢迢来这个地方,你跟长期住在这个地方,一样得尊重珍惜这个机会。你说“我天天住在这个地方,就是这样的日常生活”,是这样子的,但我们要不珍惜它,不去主动调节我们这个主动乐法、运用法的心理,我们天天生活在这个法的海洋中,我们不运用法则,我们运用自己的习惯,把自己那种很敏锐的是非心、人我心表达得淋漓尽致的。这样的人是我们这个时代的精英啊,也是轮回的先导啊,对不对?这个人人都很厉害啊,眼一睁开都冒光,对不对?是非都看得很清楚,人我善恶都看得……,“啊,这个人对眼,那个人不对眼。”对不对?“这个人顺心,那人不顺心,这个是,那个非,”这是我们天经地义养出来的一种……,太熟悉了。那我们现在回过头来,一个东西升起来了,开始觉悟它;一个东西升起来,可以随顺它的本质法性安住,不再变得沉重,不再让它重复与积累。

我感觉今年这个课,起码我这个祝福、祝愿,我在这个本子上写的,本来我想拿起来给大家照本宣科念一念的,后来想一想不知这功课定得合适不合适,所以这一节课我想征求征求大家的意见,表达表达我心里的一个准备,或者说我对这个交流整个程序的一个认识,这样我们大家就可以直接刀枪来往了。我不希望大家那么表现得温柔,认为看着都听懂了,一出门该干啥还干啥。真是心里有疑虑有烦恼有不愿意啊,甚至对这个教法有想法都是可以提出来的。因为净土这个教法在它的传播体系中太复杂了,我们中国过去说“百家焰口,千家蒙山”,我感觉净土是“万家的净土”,就是每一个人都把净土处理了一遍,所以我们每个人心中都有自己的净土,太复杂了。我问一万个人,可以说能有一万个净土,大家的认识方法差异太大了。但大部分人的净土就是“我能不能往生?临终怎么办?”这是大部分人的净土;再一类人的净土就是责怪自己,“哎呀,我习惯多,坏的习惯多啊”;再一个责怪环境的净土,“这个人不行,那个人不行”。这净土真是每一个人都有自家的净土。那我们要学习阿弥陀佛的净土教法,使大家的心真正回归到法性平等义上来,回去知道这个圆满、不造作、歇心的这样一个净土上来,回到无生即生的这样一个活活泼泼的教法上来,使我们在佛法的智海中,能自在,能解脱,有方便,而不是死搬硬套,而不是说我们要增加多少给别人。

我特别怕给大家增加一些什么无聊的学问。我自己在没有来之前,我在大理时候就检讨自己,有一个菩萨问我“嗡啊吽梭哈”是什么意思,我一头汗就出来了,哎呀,我就先忏悔吧。那时候虽然是开法会的时间一时的高兴,虽然是感觉到2012这个伟大的日子来到了,给大家提出来一个再造生命的这样一个音声,但是我感觉到自己对阿弥陀佛的教法产生了一种干扰的意识。别人说法师又讲新东西了。啥新东西?你看,他不讲阿弥陀佛了,讲嗡啊吽梭哈了。我真是出了一头汗,现在想起来也挺自责的,不是说嗡啊吽梭哈有什么不好,可能当时由于一个心里的观察感知,因为看到这个社会现象,很多人生死在瞬间就结束了,很多人的机会瞬间就丢失了,那时候可能有一种心里感知啊,就刺激了这种因缘,我希望这个音声能传播出去,让那些没有念佛的人,开始我就这样想的,去念一念。结果这一讲,很多念佛人就不念(佛)了,都嗡啊吽梭哈去了。

后面我感觉到自己产生了一个什么样的,可能是一种心愿上的交织啊,会使一些学佛念佛的人产生疑虑。所以,今年我想一想,就应该慢慢地肃清这样的余毒,让我们在修法上能纯之又纯。因为以前我念阿弥陀佛,念着念着就念药师佛去了,别人就跟我说:“这家伙挂羊头卖狗肉,他修的是药师法。”实际我真是不是,是习惯性的,念着念着就跑了。后来就拒绝药师佛了,先大病了一场,但还是要拒绝他,为啥?念佛要纯纯正正的,阿弥陀佛是总持法门,你要这样抓一点,那样抓一点,你不是很烦恼吗?对不对?你不是对阿弥陀佛这个总持教法还总是有疑虑,对不对?或是你总是有陋习,对吧?杂修,乱七八糟都搅到一起的陋习太多了。

没有回来之前,我对这个地方的确是有忏悔的。今年我们讲净土呢,看看能不能就是在南无阿弥陀佛这个教法中慢慢地变得……虽然有其他东西的说法,但是变得在这里要单一一些。我们后面的功课除了南无阿弥陀佛这个教法之外,我们不谈其他的了。这样单一一些,简单一些。但是可以有疑虑,也可以有其他想法。最主要是要表达,我感觉这个地方我们表达、消化能力比我们个人都强一些。你一个人啊,有时你的思虑啊、思想的一个角度啊,它有时间它就不行,在这种大家的环境中不一样。你看很多人我们平时在底下唱很多歌曲,哼哼唧唧地都会唱,到人前的时候,“哎,起来唱个歌。”“不行,歌词忘完了。”大家的思维、大家的这个意念力,把他当时的记忆就分化掉了,弱化了,很厉害的。那你在这个地方你要是把你那个执著烦恼拿出来,你勇敢地拿出来了,哎,大家会把它分化掉,把它化解掉。但我们自己要去化解,斗我们心里那个结是十分不容易的。

因为今天不给大家讨论。为什么先谈教法后来讲我们的现状呢?或者讲我的现状呢?我希望大家有一个把距离从人情世故上,从心理上我们打破打破。

我摔着的时间,我有一个最大的心愿,是我过去没有完成的一个心愿,我感觉终于完成了。就有一个想法,以前有一个特别的梦想,啥样的梦想呢?因为以前念佛啊经常听到一些法师、一些出家人、一些居士讲,哎呀你修行啊,你这样那样啊,就自己想一想哪一天能站在一个完全丧失能力的角度,什么也不能干的角度,那时候看看阿弥陀佛是个啥样子?怎么来念佛?完全放弃教理,完全放弃任何的知见,那时候对阿弥陀佛是一个什么样的需求?终于机会来了,从那个木头堆子上,啪!一摔下来,机会来了。我有个很感激的心理,就是那时候才体会到,阿弥陀佛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包容,九界同归,十方众生,俱来我刹。他为什么有这样一个心理呢?他亲证了法性的事实!我们为什么没有这样广大的理念呢?我们为什么能包容我们的亲人,包容我们喜欢的人,包容我们喜欢的事情呢?不能包容我们不喜欢的人、事?因为我们没有证到这个清净平等的法性,我们那个载负力,心理的载负力不够。

你看很多人说,哎呀,这个人很精进啊,这个人很勤奋啊,这个人是这样一个善知识,这个人很有道德,那个人很糟糕,这样那样的。实际我们是不接受、排斥,或者诋毁,或者埋怨。阿弥陀佛完全没有这些陈词滥调,阿弥陀佛就是俱来我刹,欢迎一切。那我们能不能把自己的心、业放在最弱处呢?所以历代净土的那些祖师们、善知识们,你看他们说,说自己,就近代的印光法师最常用的那个词叫什么?惭愧僧,常惭愧。哎呀,我们现在的人可惭愧不起来,太多不包容,太多不允许,太多对立,太多的想法了,包括对自己。

那我们要把九界的业打包放到一块,一看,这九界的业力都是一样的分别执著,都是业,都不是圆明、清净、真实的。那么这样我们就能包容九界所有的差别——差别果报、差别作为、差别心智。那我们就可以能感觉到佛的这种平等心、广大心、无碍心,那我们有机会真正地依佛心念佛。说佛来念我,那我们念佛;佛念众生,众生念佛;这一念一相应,心佛众生三无差别,那我们就能运用这个平等的法性了,在我们的现业中我们就能原谅自己,觉悟自己,不是蒙蔽自己,也不是壮大自己,也不是我执,是觉悟这个业分。那我们就用这个平等的参照,依止平等,觉悟于现行;依止清净,觉悟于现行;依止圆满,我们朗照于现行。那你对于你的现行你能原谅,能觉悟,能超越;那对于他人的现行,我们也能原谅,能觉悟,能超越。那我们的身心就会柔软,就像《无量寿经》讲的一样,阿弥陀佛这十二光明照耀此人,令其身心柔软,自然向善。那我们这个平等的心智一旦升起来了,我们运用了,运用得成熟了,我们对所有有情的业缘真正的包容,不是表相的,是从心灵深处的包容,实质的包容就会达成事实,这个事实呢,我们的心就像大地一样,像虚空一样——像大地一样厚重,像虚空一样广大。那时间你说念佛人,你感觉到没有愧色了。平时我们念佛的心少,念业的心多;随顺法性的心少,随顺取相的心多一些。这一点呢提示提示,大家下去可以去思考思考。

明天我们就正式地接着去年的课程,或者说结合我们大众的一些现状,来把果地门……,果地门实在是不好讲,因为它没有内容,果地就是即心即是,就没有内容,你一讲就掉板。你只能即事即论,现下即说,现下即用,现下即明,现下即是事实,只能这样用,所以很难讲。

我在泰国的时候写了一个五念门果地门的缘起文,写了以后就感觉这咋讲呢?它就是我们每一个现行动念这一刻钟,它的作用力是啥?这就是即心即是的教法,一离开这个就不是了,那就不是果地。所谓的果地就是每一个念头都是清明、明亮的,就是三世覆摄的,就是圆满无碍的,你说怎么跟大家讲果地门呢?因为念门好讲啊,心作心是啊。你这样做这样受,那样做那样受,这个选择很有力;即心即是无选择,但是投奔,你没有选择的。那是穷尽之处,法到穷尽了那个地方。

所以说今年还是真给我一个难题。那我就提醒大家了,我们在现行中,我们的身口意智方便智表达些什么?我们讲了一个东西之后,我们现在各人的心理状态,对这个地方的认知,是不是能真正地用到即心即是上,你用不到我们很难去谈果地觉。因为在五念门中,它是个接轨性的教法,就是一个佛力不可思议的推动,引导我们在心作心是上一个运用。大家能接受啊!我生一念嗔心,嗔心的感觉马上就出来了;生一念慈悲心,马上慈悲心的感觉出来了;生一念贪心,马上贪心就感觉出来了,这个心作心是你很清晰啊,人人都能有很好地体会,但即心即是即个什么呢?

这个果地门在这个地方啊,我们真该真刀真枪了。那就在对我们的思想、习惯下手了,动刀子了,那要不然你就谈不上真正的果地觉为因地心这样一个果地门的教法,你谈不上,一谈就出问题,就是我们假设、造作、分别、执著,罗列一些妄想。所以这个果地门这个讲法呢,就是我们每一个人,我们的现行都要参与,或者说我们要参与才能知道这个果地门是个啥样的一个即心即是的作用力。

这个地方呢可能是有一些对于那些我们包裹的习惯啊、对抗的习惯啊、虚伪的习惯啊,一些什么习惯啊,习惯、习惯,可能会有些冲击的,不冲击接受不了。你不把你那盆盆罐罐砸烂,你这个横断生死你横断不出来呢!你咋横啊?你横不成的。所以我们要拿自己的现行的身心意识去参与,那么这个果地门才能真正地交流,要不然你没法交流,他不产生交流的作用,就像这样的(做盖印章的动作),盖章一样的,他一下就是一下,就没有什么了,他不谈其他的了。那即心即是没有前后次序方便,但有真实。

去年说,明年要讲果地门,我就开始发怵了,我说这咋讲呢?到泰国我写了个缘起,一看,我说这给大家只能读文字,只能按照最圆满的经典一点一点地给大家读,读完了就结束了,因为啥呢?没办法讲,一讲就是知见,一是知见就离开了即心即是!你不敢,你一举心动念就是造作,一造作就脱离了即心即是这样一个纯净、圆满、真实的事实。那我们要接受一些方便,所以讲这五念门呢,还得接受方便,你看,即心即是要接受方便,要不然下不了手、动不了口,你也不能像禅宗一样,道来!对不对?那大家又是成个啥了?对不对?又弄成参禅了,跑香?又不像那个样子,对吧?

所以即心即是这个教法呢,重在参与!重在我们每一个学习者的参与!若不参与,我们永远没办法体会到它的实质内容,它的觉悟不会再现出来,我们就落在一个名言上的“即心即是”。佛一定亲证了这个东西了!那我看天亲菩萨讲这个果地门啊,都是一句话,他不讲第二句话,我说天啊!你讲两句话我也方便啊!他就讲一句话,每一个果地门都讲一句话,只讲一句话,这句话说得干净利索,让你找不着头找不着尾,找到头尾就不是它了。所以这个净土法门,你看这个三经一论,这一论,源远流长,传到我们现在,但是讲的人很少,为啥呢?这果地门没法讲,咋讲呢?就得用!用我们的身、口、意、智、方便智,去直接、像盖印一样的给它撞击,直接撞击,不能有隔阂地撞击,你才能去体会到这样一个果地觉的事实。

所以,我说今年就比较难了,我们要真刀真枪的,有时候害怕伤别人的自尊心啊,那先拿我开刀。我感到我摔这一跤跟这有关系,因为啥呢?体会不到真没办法啊!因为我们众生的业分跟诸佛如来的即心即是是脱离、是两截的,就像我腰摔断了是一样的,上下是两截不贯通了,你知道吗?要贯通了我们就是佛了,对不对?那即心即是你还不是佛吗?不贯通了,我们把业力这一截呢搞得运用得很灵活,把佛力那一截的运用呢已经给它截断了、摔断了、切断了、阻隔断了。现在我们要把它连接起来,你会体会到痛的。要不然我们下边讲下去,就有点增加一些不必要的学问、不必要的言说,怕是徒有虚名。你讲到这个五果地门了,结果大家又运用不成熟,你这不是徒有虚名吗?大家一出这个门,该干啥还是干啥,一肚子还是烦恼习气炽盛,又迷失在这里面而不去觉悟它,那我们即心即是就白讲了。

所以说这个撞击的成份就要多一些,就是我们直接跟自己,那个叫什么?给自己安排到那个法的因缘上,每个人都要安排自己,不能看别人,这个地方没有参照,只有自己的投入,一参照就不是了。啊,等等别人去体会吧,别人体会到了,我再去体会,那不行的。那真正的果地觉为因地心,就开始产生距离了,这果地觉的因地心就放不到我们这个因地心,哪个因地心啊?——现行!我们每一个现行就是真正的因地!要是没有这样的机会,我们很多人只能沉沦于生死了,靠你自己那些业习、你自己那些作为、那些因果报应,你到哪儿去了生死啊?你自己能不能原谅自己?摸摸自己的脑门,摸摸自己的良心,是凉还是热的?

那我们这个即心即是,并不是说:哦!我们就可以逃脱这些因果了,我们可以肆无忌惮了——绝对不是的!恰恰相反,你真正地了解了这个果地觉为因地心,你像佛一样的智慧、慈悲、方便心就会生起来。我们很愚痴的一个人,真正地接触到佛的心,我们跟他佛心稍微相应,我们就会生起不可思义的感动,因为有很多超常的、不可思议的现行的心量就会展现在你面前。

今天做个提示,希望大家作好心理准备,下面要真刀真枪的,我不能拿别人试,最好拿自己试验,因为教法拿别人试验没有用,一定自己的身心去同受、去感受这个东西。实际净土这个教言,果地觉因地心、果地觉因地心、果地觉因地心,就这一点我们能看得清楚了,这个教法的不共的事实啊、不共的利益啊,就会震撼我们的生命。

那么今天第一节课呢,给大家做这样一个功课的交流,或者说,那么我们下边要讲课的内容呢,还希望大家从自己身、口、意、智、方便智中呢,慢慢地我们去碰撞、碰撞,究竟会产生一个什么样的效果,我也真是没办法去预计,因为这个东西呢,它是不可思议的作用力,它是法性周遍的一个烘托、圆满的一个包容、无碍的一个化解方式,谁也不知道它会起到什么样的作用,起码是我是不会太清楚。但我自己对这个法的感知啊、认知啊,我写完这个序,很短的一个文字,写了以后呢,我感觉自己真是没办法讲这个东西,说古人在这个地方闭口的多啊,那我们怎么讲呢?我也是思维再三,所以一直到迈进来的时候,我还不知道我真是给大家讲啥好,我真是不知道。那我们大家就在这个心理上,有对法撞击自身这样一个愿望,起码心里先有这个种子,我们在以后的作为中,或者在以后的课程中,可能路子就像这样比较笔直了。很多人学法呢,就是会学一个学问,我们要把学问的东西一定要让它休息下来,休息下来,学问很累人的,教法会使我们轻松。愿大家在以后的学佛的课程中逐渐清晰、明亮、圆满起来!

谢谢大家!

无量光寿网站

http://wlgs.zhdh.org

集生活、学法义和念佛一体的佛友圈上线,点这里访问

管理员微信:zhdhtv

无量光寿app下载安装

加网站管理员微信:zhdhtv,进群学习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