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同幻观,皆是幻故。”乃至幻观,也是幻。“幻相永离,是诸菩萨所圆妙行,如土长苗,此方便者,名三摩钵提。”过去叫三昧耶,翻译方法的差别。如土长苗——这个地方的法益是慢慢运用,一次一次运用才能增长。所以三摩钵提的修持要渐渐发起,要多运用大悲心,但一定要有智慧根本。没有清净无染心这个智慧的根本,会悲魔入心,见人受苦就更受不了,痛哭流涕,哭哭涕涕;见人有一点苦,赶紧要帮助别人,这多是悲魔入心。啥悲魔?自己受磨难;众生不需,这个地方没法发起利益。
佛不舍众生,你说净土法门不是无问自说吗?这也是大家法性纯熟,佛才无问自说,于智慧第一者发明此因缘。净土根本教诲是无量寿经。无量寿经中是阿难启教,说世尊何以今日如此殊胜,影畅表里,光明显耀,佛是念他方诸佛还是其他特殊因缘[14]?这样问佛,佛方畅佛本怀,宣化教义。佛先说了无量寿经——无量寿经是净土法门根本教典,阿弥陀经与观无量寿佛经是辅助的教典。虽是无问自说,还是有问而说。因为无问自说但显畅佛本怀罢了,非佛无问自说。要不然我们会堕入邪见,没事找人麻烦、给人说法,自以为这是畅佛本怀——不是!这不过是畅你的知见。
所以佛是无说而说,是为正说、光明之说!佛不说法,是为无问自说,是为畅佛本怀。许多人认为佛有法可说,感觉自己给别人说法、自己证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了,是为有所得、有所利——这多堕增上慢或邪见中,不能彻底了解佛的教化。
有人读无量寿经上说为不请之友,他就没事找事去给别人说法——不是这样。我们知道过去一些禅师或者净土法门祖师有这么说,说呼兄唤朋、扣击旁门,就是没有事而去敲别人门,说赶紧念佛啊[15]!这个地方是悲心,这样的悲心他有智慧摄护,他有智慧之体,即是无染之体。要没有真正证得法性,人会疯狂的,像个疯子,别人一骂他会生烦恼。
如常不轻菩萨说:我不轻汝等,汝等皆有佛性。这样别人打骂他还是一样去做——真正证得法性者,怎样他都不会退转或气馁。这样人可以,因为他有清净的佛性真实,亲证这种智慧,才可以运用这种大悲。若是盲目习仿,像许多居士或者出家人一发心、一闻佛道就到处给别人说你要好好念佛、你要学佛、你不要搞外道——搞来搞去,别人说你是神经病!自己受到伤害,生烦恼了。这是一时地认为自己得法,没有实利!真有实利者不会这么骄狂。
我们好好审视,这个地方差别很大。我曾遇到一个人,到处给人讲法。我说最好不要讲,不是不让你讲法,因缘成熟,像太阳出来了,不用说放光,肯定在放光!不动之智一现前,不用放光也在放光。你要找别人说法时已经没有法了。他还要给别人说,说了然后自己受很多害,被法所害。现在人不信这个。
【善男子。若諸菩薩悟淨圓覺。以淨覺心。不取幻化及諸靜相。了知身心皆爲罣礙。無知覺明不依諸礙。永得超過礙無礙境。受用世界及與身心。相在塵域。如器中鍠。聲出于外。煩惱涅槃不相留礙。便能內發寂滅輕安。妙覺隨順寂滅境界。自他身心所不能及。衆生壽命皆爲浮想。此方便者名爲禪那。】
“善男子!若诸菩萨悟净圆觉,以净觉心,不取幻化及诸静相。”前两种因缘,不管是奢摩他还是三摩钵提,都不取。“了知身心皆为罣碍。”包括净相,包括幻化,都不取。
“无知觉明”,这个言词特别深刻。无知者,可判为无明,亦可判为正遍知。因为无取无染,可以说是无知,但他有觉明,觉明遍照。所以诸佛如来无知而正遍知,是名无知。众生的无知是一团漆黑,无明无知;自以为有所知,处处染。所以他那个有知是为无知,是无明。“不依诸碍。”什么诸碍?寂静也不依,诸幻也不依。
“永得超过碍无碍境”,碍境也超越,无碍也超越,碍与无碍皆不挂碍。有人求无碍、求智慧,则被不智慧或有挂碍东西所障碍。碍与不碍皆不求索,皆不留碍。“受用世界及与身心。”直接的佛法现成!碍与不碍皆不挂碍,幻化境像皆不取著,直奔觉路。
念佛法门是这么用。汝直来,吾能摄汝——这是善导大师的话。就是什么也不顾忌,但归无上道,直接受用现前因缘,得安稳。碍与无碍都是直接取用,大地皆是黄金,说受用世界及与身心。这地方也是超越受用世界及与身心,也是受用世界及与身心,直接启用了,所以这个地方讲的是佛法现成。说“永得超过碍无碍境,受用世界及与身心”——这么连读的,都超越了。怎么超越?无罣无碍故。
善导大师白道喻写得最明确[16],于诸幻化境界不作留碍,于诸净境界亦不作留碍,无得无失,直奔觉路。又如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中说,但得念佛三昧,但得念佛,其他不顾、不问、不旁视、不取舍,若入境界也不作留顾。这在密教中是大手印之修持,特别简单、明了、痛快!直取无上觉路,其他不问——有神通也不管,有智慧也不管,有无碍因缘也不管,有解脱因缘亦不挂碍。现在人有一点善利马上就取,一取就留步了,就染著了。所以觉性无住。用“觉性无住”这四个字来表达比较方便,也就是金刚经上所说“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相在尘域”,像我们现在相在娑婆世界,已是净土中人。“如器中锽,声出于外。”“啪!”(师击掌)这声音什么也挡不住,遍于法界。鼓声从空中发出来都会遍传法界,无住无碍,谁也留不住。“烦恼涅槃不相留碍。”有碍无碍,了无所得。这地方是最方便、最痛快的,叫禅那,这种修持最善巧。这地方也是个路子,这路子是最方便的,直归无上道、无上觉,特别轻快。
“便能内发寂灭轻安”,内发寂灭轻安——他不是取证,发起这种轻安罢了。若寂灭取证,成二乘法了。这个地方教化因缘不一样,直破无明,不留碍。“妙觉随顺寂灭境界。”妙觉——他不是取于断灭,他有妙觉随顺寂灭。这个地方是大圆满觉相,是不可思议的!这与二乘的教化因缘、摄护因缘不一样,这三种修持与声闻教都差别很大。“自他身心所不能及,众生寿命皆为浮想。”这个地方,用身心受觉都不能及,唯有到者知,唯有证者知,不可言传。
“此方便者,名为禅那。”禅那。中国禅宗这种因缘运用得最多。很多禅堂中人说“随他去、随他去”这样的教化,即是直归觉路的教化。
【善男子。此三法門皆是圓覺親近隨順。十方如來因此成佛。十方菩薩種種方便。一切同異。皆依如是三種事業。若得圓證即成圓覺。善男子。假使有人修於聖道。教化成就百千萬億阿羅漢辟支佛果。不如有人聞此圓覺無礙法門。一刹那頃隨順修習。】
“善男子!此三法门”,这都是法,教我们方法。我们看自己用哪种方法方便,可以下手。“皆是圆觉清净随顺。”清净圆觉,随顺圆觉的善巧。
“十方如来因此成佛。”这是佛毫无保留地把自己的因地、善巧、成佛正因告诉我们了,不容易啊!佛证到这样大的摩尼宝珠、这样不可思议的教化、这样的宝藏,轻而易举都给我们打开了?不是!是我们无始以来善根成熟了。真能听闻者,真是善根成熟;生疑谤者,不过是罪恶所现。这个地方是大威德的回施,真是不可思议!所以要亲近随顺。这无上乘教化,善根不成熟的人闻若未闻,听不到的。
“十方菩萨种种方便、一切同异,皆依如是三种事业。”一切诸佛、一切菩萨离不开这三种事业。你看你是不是修行人,能从这三种事业上看,不用别人判。若自觉觉他,用三种法都很容易。各个教诲、各个业流、各个因缘都不一样,根性也不一样。因为随顺幻化,三摩钵提的行持就会很勤苦,奔波劳累。从凡夫心性上来说,我特别喜欢禅那。每个人都有每个人因缘,也不能随顺自己的凡夫心性,否则会堕落,不能得见法益。
随顺觉性,所谓三种法门——三摩钵提、禅那、奢摩他。这三类修行方法,下面会讲二十五种轮的修持方法——通过三种方法又分成二十五个小类,使我们自己修持有下手方便。
“十方如来因此成佛。”前面说一切众生本来成佛,怎么又说十方如来因此成佛?这是说因地之法。因地之法就是为启发大家,给大家一个标向,这样的法益才能使众生成佛。一切众生本来成佛!若不假这样方便,一切众生成佛不得起用,一切众生成佛因缘不能显现,一切众生成佛是为虚妄语,一切众生成佛不能表彰!
我们都知道释迦佛在娑婆世界示现八相成道。不光在这个世界如是,在无量世界亦复如是,示现八相成道。为何要示现八相成道?没有八相不名成道!这是成就佛道。你没有这三种法的行持,如来也就没有因地;没有因地,诸佛也没有成佛之相,众生没有成佛的遵循。那么说一切众生本来成佛也就取断灭了,没有意义了,堕到知见上去了。因为这是佛法的运作,所以说众生无尽,佛法是无穷!这样是运作过程。
十方菩萨种种方便,一切同异,皆依如是三种事业——一切诸佛报德也称为愿业,我们众生是无明业,诸佛如来是愿业。以前我读这样名词,也感觉不舒服。看到善导大师说一切众生往生皆依阿弥陀佛大愿业力,我说怎么大愿也成业力了?像这三种修法也是三种业力,为什么?以感召与众生业缘有个挂钩的因缘,有个发起的因缘。要不然众生茫然不知所归,无依无托!称为三种事业。
“若得圆证,即成圆觉。”你若在这三个法益上都能修证,那是不可思议之人。
“善男子!假使有人修于圣道”,我们是不是修圣道了?其实每个人必然要修圣道,这是没有办法的。像河流必归大海,我们烦恼业习再重、差别再多,究竟要归向佛道,要成佛。所以说勿落人后,少受苦恼压迫——这是佛对我们的悲悯,也是我们应该做的。“教化成就百千万亿阿罗汉辟支佛果。”若有人行于声闻之教,能使无量无边人成就阿罗汉、辟支佛。阿罗汉称为钝根声闻,辟支佛称为利根声闻,这是过去教下的一个说法。利者不假听闻即可证圣果,独觉观十二缘觉可证涅槃,趣于圣道。钝者要听闻因缘,听佛教诲,闻甚深法而得法益,证声闻果,称为钝根。
“不如有人,闻此圆觉无碍法门,一刹那顷,随顺修习。”释迦佛说这样话不是夸张,我们知道佛是真语者、实语者、如语者、不异语者。他说的话决定不会夸张或者是非语、异语——这是真语。
不如有人,闻此圆觉无碍法门——这三种修持都是无碍的,给我们带来无碍的善巧与利益。一刹那顷——我们可以对比这样功德有多大。有人使百千万亿众生成就阿罗汉与辟支佛,不如有人闻此圆觉无碍法门一刹那顷随顺修习。我们有没有这样的胜缘?
闻者,闻信,闻者入坚信,是为闻。要不然是耳根听罢了。听与闻有没有差异?在《占察善恶业报经》上对听闻之说也有分析,说若能闻法者,欢喜踊跃,随顺圣教,入坚信位,是为闻;若为听者,是以垢染心、分别心、取舍心、求世间善法心听闻无上教义,不为听闻,只能为听;但是一入耳根,永为道种,亦是不可思议。所以这个闻含有甚深教诲。
一刹那顷随顺修习,这样的功德无量无边,不可思议,赞叹不尽。大家有这样因缘,我替大家欢喜。当然我也替自己欢喜,能读这样殊胜的因缘,特别喜悦。这种喜悦遍布于法界,遍布于三世。这种喜悦、赞叹与归命没有穷尽,也没有起作。这种喜悦是一种安稳;这种喜悦是一种光明;这种喜悦是一种解脱;这种喜悦是一种涅槃;这种喜悦是一种尽未来际的赞叹,尽未来际的成就,尽未来际的喜悦!的确是喜悦。
佛法没有夸张处,真实不虚。世间的夸张要做作,佛法是从真实心中流出来,佛说法是从光明藏中流出来,佛授记与加持都是从真实果德中实实在在给予,真实惠利,绝非假设。不像众生那样夸耀自己,弄虚作假,故作玄耀——诸佛如来绝非如是。诸佛如来一是一,二是二。我们听到这样言辞若不受震动,可能是麻木之人吧!这个利益是不可思议的!
你说我看到大乘经典都是这么说——你真正有一个大乘经典,真正能了解其甚深教义,这个地方甚深的赞叹,甚深的回施,甚深的成就,人会昏过去的。若我们无始的知见破碎时,人真会昏过去,会换到一个新的生命上去。因为我们知见一碎,这个色身也就没什么东西支持了,会昏过去的。
法益甚深!击碎不了我们时,我们的法缘很弱,一定要发起向往!今天我们能结个胜缘也好,能发起利益也好——能结个胜缘,是为圆教;能发起真实利益,是为圆顿法门,你能得入;当下启用,是为圆顿果德回施,你是不可思议之上上利根性人。大家可以看,可以对比。你要是麻木不仁,可能没有这法,以前从未种过这样善根,或者说未发无上菩提心,听这个法没有影响,因为不相干!
【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
威德汝當知 無上大覺心 本際無二相 隨順諸方便
其數即無量 如來總開示 便有三種類 寂靜奢摩他
如鏡照諸像 如幻三摩提 如苗漸增長 禪那唯寂滅
如彼器中鍠 三種妙法門 皆是覺隨順 十方諸如來
及諸大菩薩 因此得成道 三事圓證故 名究竟涅槃】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威德汝当知。”威德——什么威德?发起我们威德!或者引导我们产生威德的教化!给我们自在,使我们自在,成就我们自在,引导我们自在,或者希望我们自在。这样的说教,这是各各随类而得的因缘。
“无上大觉心,本际无二相。随顺诸方便,其数即无量。如来总开示,便有三种类。”方便说是无量,本体实相无差别。“寂静奢摩他,如镜照诸像。”此处他直接把奢摩他写成寂静。像大圆满镜智一样,可以照见诸相——奢摩他的修持可以开发这种功德,照见诸相而镜不染著。近代印光大法师说胡来胡现、汉来汉现——各个互不相妨,互不染著,但镜子还是圆满的镜子。
“如幻三摩提”,三摩提叫三昧耶。三昧有无量幻化作业。依甚深禅定可以发起幻化神通自在或者幻化运作、幻化正受,称为三摩钵提。佛住世时,阿罗汉运用这种因缘特别多。像入火光定,也就是火光三昧、三摩钵提,身放大光明,然后出定给人说法。当时阿罗汉有事情就用,就是他随时可以进入某种状态。像楞严经上二十五位圆通,有人入水观三昧,这房里都是水;有人可以入虚空三昧,别人看不见他。这种种因缘都是游戏神通,没啥意思,但他可以入这种方便。
像我们迦叶尊者,他也入一种三昧,不散坏的因缘。他一直到弥勒佛出世,五十六亿七千万年之后,从毗婆罗窟中,就是华首门中腾身涌出,把十三条金襴袈裟交给弥勒佛。弥勒佛一拿,像其指甲盖这么大。因为释迦佛于人寿百岁时示现成佛,人身量小,袈裟也小。到弥勒佛出世进,人寿八万岁,人身量高大。弥勒佛把袈裟一拉,就穿在自己身上了。这时迦叶尊者就示现散坏。这也是一种正受。
他们的生命入于三昧,可以入无量正受,随意自在。他任务一完成,这把骨头就没了。如富楼那尊者,佛灭度以后,舍利弗也先已灭度。他在忉利天一个园林中禅定。这时迦叶尊者唤他下来结集经典。他问是不是佛灭度了?说佛已灭度。又问我和尚是否已灭度?说和尚也已灭度。他就直接取灭了。化为水,从天宫流下,从迦叶尊者殿前流过,说一水偈。这些三昧无量无边,叫如幻三摩地。在我们来看挺神,在贤圣者看来是如梦如幻,都是游戏,游戏神通。我们知道密勒日巴的故事,他的弟子去见他,看到是雪豹在洞门口。他四大调柔,随意自在,入如幻三摩提。
我们现在末世凡夫,能入相似三昧都很少。真正三昧发生以后,生命运用就自在了。现在人很少能得到这种利益了。虹化也是一种三昧的因缘。像佛在世时,很多人可入火光三昧虹化掉,这不算什么。你说释迦佛为何不这样?佛为了遗教于后人。释迦佛是示现大涅槃相,用火毗荼。如果佛虹化,我们连个舍利供养都没有了。若是虹化,有人留个头发或者指甲、骨头,有人什么都不留,就没有遗教了。释迦佛为了示现遗教,有八斛四斗舍利,一斛是十斗。这个地方的差别很大。
近代的阿迦曼尊者圆寂,在毗荼以后,很多国王把舍利分走了。有人去晚了没有舍利,然后磕头又有舍利出现。这也叫三昧。
“如苗渐增长。”这样法益是功德越大者三昧越多,无量三昧,我们现在只能听到这样名字了,作为末世人,反正我感觉自己特别可怜!
佛在世想看到神变很容易。释迦佛还有半月神变的典故,就是三昧,半月之中于外道显现无量神变,十分自在。前半月是九十六种外道来侮辱说瞿昙欺诳众生,释迦佛一句话都不说。很多弟子都受不了,佛还是不作声。半月以后,十六大国王聚到一起,无量天人聚到一起,无量外道也聚到一起,佛现大神变,摄护一切众生,摧服一切邪见。这些外道一个一个地堕地狱、出现魔障、受惩罚,一个一个地得利益、放下邪见。一次进的教化。佛知道一切世间之赞谤皆不可得。佛有这样大威德,阿罗汉就没有这样忍受因缘。
有一次释伽佛与千二百五十比丘到忉利天讲法,他们到须弥顶上喔,到半山腰的时间,有大龙,这大龙阿,这大龙恶龙,身体巨大。说何方秃人行入我顶啊?就骂释伽佛,因为千二百比丘都是秃顶,说何方秃人行进我顶。因为在半山腰盘缠,就是须弥山,目犍连就忍受不了了,释迦佛根本不动心,因为这都是如幻。
无量光寿网站
http://wlgs.zhdh.org
管理员微信:zhdhtv
学习交流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