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闻记07-2

凡心入佛香光庄严,无作妙用为利有情

这个学习机会时间很快,就要圆满了。我们自身要关注这个学习,关心学习的内涵与学习的结果。

【如染香人,身有香气,此则名曰香光庄严。】

“不假方便,自得心开。如染香人,身有香气。此则名曰香光庄严。”这个地方大势至菩萨又给我们举例,说人忆佛念佛如染香人。这里烧的檀香我们能闻到香气;我们经常忆佛念佛,就有与佛同气之机、缘、因缘交织。我们本来是众生业分之心,每天忆念生活状态,在凡夫心业报中——与诸多业缘、善恶缘、凡圣缘交织在一起,也如染香人,就是有种种杂染之气;我们若是单纯忆佛念佛,佛之功德,无论是性德还是修德,就会让我们照见自心自身,“名曰香光庄严”。

“香光庄严”只是比喻说,因为一切众生心分中有觉性与法性之事实。我们通过忆佛念佛,通过念法身佛、报身佛、化身佛——忆念法身佛法性功德的平等,忆念报身功德的圆满,忆念应化身的无碍,我们由此相契,心智中清净平等的法性渐渐舒展开来。其作用在生命中,你在忆他念他之时,他会彰显出来,会润物无声地显示不可思议的作用。我们来念佛圆满报德,顺性修持成就之修德,再看一切众生业分的短处、苦乐、凡圣交织,就了解圆满是多么安稳、清净,圆满功德多么容易照见善恶凡圣苦乐差别的生生灭灭、幻幻化化。以佛业审视九界众生业力,众生业力如幻性就特别容易照见。像以久远时间照见一个短时间问题,很容易看得透彻。我们用无量光寿圆满之心念觉知,觉察九界众生业分,就十分容易了解一切业如幻、一切业无我之事实。

这种庄严众生心分中原本具有,假佛之修德导引我们回到性德上来,即是真实安乐。我们缘佛之修德,能照见九界不足、九界苦乐、九界主动与被迫、觉悟与迷失。最重要是了解它无自性的事实,一旦了解了这个事实,我们就得究竟解脱,从一切幻化业缘中得到解脱,就是大解脱,回到原本无所缠缚的解(xiè)脱上来。所谓解(xiè)脱,是本净妙用自然生起,远离造作,生诸功德。

你说不造作不会有功德,不做这个事那个事你怎么有功德?但是菩萨皆不造作而行诸功德,诸佛如来行诸功德远离造作。你调整角度看看是不是?一切菩萨安住在无为心智中,就是无染无著的心中、愿中,行种种有为法。何以故?不是为我故。他的一切作为不为自求、不为自作。何以故?他知道法无我之事实,他知道为自身作一定要自己承受其因因果果;他就不为自作,直下解脱;远离造作,直下解脱,在自身业分中直下解脱。不为自求,为利众生而成佛!他种种作为,都为饶益那些迷失、固执的苦难有情,广行诸多作为;不管以何作为,皆为饶益世间,唤醒迷失众生,令其离苦得乐。他们这些作为没有为自求的角度,没有为自求的必要。他们真正回归了大解(xiè)脱的功德上来。

很多人读过阿罗汉的称谓——阿拉航三玛三布达萨——他正等正觉的内容就是“所作已办,梵行已立,不为后有”。他了解了解(xiè)脱的事实内涵,通过解(jiě)脱的修持回到解(xiè)脱功德上来。虽然都是这两个字,但内容不一,就是取于涅槃,亲证于解(xiè)脱事实;他不再纠结,不再善恶凡圣造作,一切造作一时休息,称为涅槃道。此处涅槃与十方诸佛等,所以“阿拉航三玛三布达萨”——在巴利语中这样赞叹他。阿拉航三玛三布达萨是正等正觉的阿罗汉。此处与佛等,一切阿罗汉与佛同坐解(xiè)脱床。这在教下经典中有出处,有印契,有宣化。

我们凡夫心中总要为自己做点什么,做点圣的事业、凡的事业、恶的事业、善的事业……要抓取个东西。为什么?以为有所得,为自己求世间善恶财富名利等等。说无所得了,不要了,去求出世间法则,以为有所得,那一样造成了法执,一样不得解(xiè)脱,还是不正见的细微作业——不正见的细微推动造成有所得的固执与追求,造成法执烦恼。法执烦恼有情还有很多顾虑,就是对啊错啊……

昨天有居士问,说不分别我怎么知道哪个是正法哪个是不正法,或者正见不正见?这个话我们怎么听怎么有对,一有对就是对了,就是错了;一有对有错,就把你拉到深坑里了。什么深坑?边见深坑,业力深坑,拉进去你就爬不出来!只要进去就出不来了。说什么是正见?什么是不正见?什么对啊什么错啊……无量无边,你在这里面徘徊、犹豫、找麻烦,越找越多。因为缘起不清净,缘起是对立见,缘起就是对错,就是正见不成立,不得解脱。所以佛说法无我,即是正见。你那个对错知见是不正见,就是边见。

这种提示我们要去熏修与了解。说“如染香人,身有香气”——我们忆佛念佛,虽是凡夫心,也入佛香光庄严,入香光庄严之功德。因为众生本具法性与觉性,这与佛无二无别。一般我们说法性是性德,在圣不增在凡不减。这个概念大家能接受,但是不知道是什么?是个名词?这是真正皈依处,是心佛众生三无差别之事实接引——在这才能接引你!佛接引我们什么?佛从哪个角度接引我们?只有这个地方能接引!其他地方接引不了,其他地方的业力是参差不齐,若善若恶,若是若非,若凡若圣,若好若坏,高低大小,无量无边。只有法性能接引,说性德接引众生,无来无去真实接引。

你说我听不懂,无来无去接引啥?在地球载负上也没有来没有去,地球就载负着你;你可以在地球上来来去去,地球一直载负着我们。法性一直载负着一切众生,无来无去接引着你,载负着你。我们为何不容易听懂?分别执著习惯所造成!说接引一定从这个地方到那个地方才行……佛陀就顺应我们要求,说过此西方十万亿佛土有极乐世界,接引导师阿弥陀佛在垂手接引。你看,站在那个地方接引你了哦,你来不来?你若真来,他告诉你来无所从来。会不会吓着?我们慢慢学,不要吓着了。你说我从娑婆世界来——娑婆世界就是众生心,来到哪儿?忆佛念佛嘛!众生心忆佛念佛,实际是无来无去。还有来还有去吗?

一念之转换!业力差别不可思议。很多人在命运中有体会。比如很多老干部,在革命战争时期为国家忘我地艰苦奋斗——假设这都作善缘,作这一念,他们为建立一个共和国去拼命,去战争,去守护,去爱国,去为人民服务。突然有一天说可以富起来了,可以享受了,可以到国外买大房子了,可以买游艇了,可以干这干那了——这一念来了。来了干什么?他们不再为人民服务了,不再爱国了……这一念又是另一个天地。没有来去,这不需要来去,但是来来去去。这一念不用来去!我们众生心忆佛念佛,在此土在彼土,真不需要来去,但是这一念太重要了,这一念不可思议啊!

以念佛心入无生忍,摄念佛人归于净土

【我本因地,以念佛心,入无生忍。】

“如染香人,身有香气,此则名曰香光庄严。我本因地,以念佛心,入无生忍。”这是印契,这是授记。“我本因地”——讲得很清晰,本。他成就大势至菩萨之功德,与诸佛等。我们都读过无量寿经,说次于阿弥陀佛,观音势至。观无量寿佛经中讲得很清楚,他们的功德、身相、光相,仅次于阿弥陀佛。我们没法比!大势至菩萨站起来或者走动时,十方诸佛国土震动!一切诸佛皆动本位,只要大势至菩萨所到国土,世尊都会起座的。为什么?忆佛念佛者功德就能令十法界众生起座,包括佛法界。为什么?大家一定要思考。为什么大势至菩萨称为无边光?为什么大势至菩萨一起座、一走动,十方佛国莫不震动?这个地方我们要念着大势至菩萨名号与功德去思维、去祈祷,这个地方只能自己身心感受。

他说“我本因地”,以法性而实践,以佛教诲而实践。前面我们读过“十二如来相继一劫,其最后佛名超日月光,彼佛教我念佛三昧”。我们现在学习的,是不是佛教我们的念佛三昧?假如以果地觉为因地心,就是佛教我们的念佛三昧;假如听菩萨的话、声闻的话、缘觉的话,不是忆佛念佛,我们不是唯佛忆念,就不是佛教授我们的念佛三昧。这个差异十分大!一定要清晰这一点。

善导大师是不可思议之人,后人认为他是阿弥陀佛再来。因为他一出家就用十年功夫修观佛三昧,就是念佛三昧,亲证念佛三昧。这有记载,他不是凡,是在圣之人。像道绰禅师,也有记载,在凡不在圣。但是道绰禅师是他老师。为什么?道绰禅师给他传递的是以无量寿经唯佛是念之念佛方法。他原先修的念佛方法是以自力修证与佛相应的方法。这是不可思议的差距!佛教我们念佛三昧,与我们依自身善根福德因缘修持的念佛三昧有巨大差异。佛给我们念佛三昧,就是以果地觉来印契我们的心智,以愿力接引我们,入香光庄严,或者说回入法性,是不退转的,是究竟安乐,是阿毗跋致。若以自身善根福德的旷大劫以来积累去作为,则是有进有退。这个本因地讲得很清楚,是依佛所教授的念佛功德、念佛三昧。

以念佛心,入无生忍——我们一定要看到这一点。前面说过,这个三昧是念佛利益与往生利益所在;无生忍是法性之真实描述,是实相功德真实再现。此真实再现唯佛彰显,就是佛十八不共、三十二相八十种好、一切善巧中所完整表达内涵就是无生忍。菩萨证得相似忍,不名究竟忍。菩萨因未圆满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之功德,在修德上不能称为无生忍。我们随顺法性,审观十法界,一切如梦如幻,真正亲证安住,就是无生忍——不是断灭心,是对无生妙用的真正贴切的认证与回归。不光认识了无生忍,且妙用无生忍,就是游化十法界,在一切众生觉分、声闻觉分、菩萨觉分、圆觉觉分中,幻化自在,度生自在。佛不动法座而广利十方,是他无生忍之成就,就是修德成就。性修不二,一时圆融,即是佛陀。我们说性德是性德、修德是修德、业报是业报、差别是差别,不能贯穿始终、圆融无碍,就是众生,就是菩萨、声闻、缘觉,不是诸佛如来。

此处所讲是大势至法王子成佛之内在功德。你说大势至菩萨不是佛,是菩萨啊?在经教中有清晰宣化,大势至观世音是阿弥陀佛分身施教之悲智二种方便,与阿弥陀佛无二无别!这个角度听得懂就听得懂,听不懂我们举个例子。像阿弥陀佛面前有三面镜子,正面镜子照出来是阿弥陀佛,侧面镜子照出来是观音与势至。佛以方便身示现大势至观世音,来接引但依圆满清净教诲不能接引之有情!就诸佛如来功德来说,一佛出世,十方眷属咸成佛道。像我们人类父母生育出来的孩子是人类。阿弥陀佛成佛,他所有眷属,包括观音势至清净海众,都是十方如来;包括一切愿生彼国者,亦是如来。在《大宝积经》中专门讲了这一品——《无量寿如来会品》。为什么?怕我们众生疑惑呀!

许多人去过南传佛教道场,看到在马哈希派道场,在马哈希的教法下,其弟子们就像马哈希;在帕瓦禅师下面的人像帕瓦;在伽树这一支的人像伽树。为什么?他起到主导传递作用!在藏传佛教与汉传佛教中亦复如是。我们念佛人唯佛是念,即是如来;我们唯佛是念,同入如来会。前面讲“如染香人,身有香气,此则名曰香光庄严”,我们大家同入如来会。忆佛念佛,忆念阿弥陀佛,即与观世音大势至等,与清净海众等,皆入如来会,同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此处说“以念佛心入无生忍”——这是对我们每一个众生的最亲切印契。无生忍是法性功德之显现,心佛众生三无差别之显现。我们人人在此三无差别中生活,但我们执著于自己的业力、分别执著的业力、善恶苦乐的业力或者知识,就成了俱生烦恼的业相——执著于此,造成不同类别众生相续。一旦执著放下,一时解(xie)脱;一念回归,一时解(xie)脱。这些菩萨很多行法,是解(xie)脱后教法,就是不为自求之教法。大乘教法诸多宣说,皆是无我教法,就是不为自求,饶益世间,都是解(xie)脱后的教法。此处以念佛心入无生忍,就是圆满性修二德,圆满自利利他,圆满自利利他。

我们现在学大势至,扮演大势至,也来接受佛果地觉为因地心,随顺佛大愿,入香光庄严。就是回入法性不增减之平等安乐皈依处,令一切执著分别心念消融在平等智海中,得消融之休息、消融之舒展、消融之回归。一心皈依,无所对待。你再启用心,就不得了,就是心作心是!我们再启用什么心?念佛就自利利他。自利我们还有习惯——你了解了法性功德,一切业如幻如梦,毕竟不可得,但它还起着作用;因其作用我们就来忆佛念佛,自利利他。许多人说入无生忍或者随顺法性,没有事干了,我们咋办?就忆佛念佛,自利利他,圆成佛道。

此处以念佛心最为重要!我本因地,以念佛心!有时我们念佛人没注意到念佛心是多么重要,众生心是多么重要。前面讲到众生心忆佛念佛,这个地方讲到以念佛心入无生忍。这个次序我们要清晰。众生心忆佛念佛,就是以念佛心必然产生无生忍之真实功德。这个次序十分清晰。

【今于此界,摄念佛人,归于净土。】

此界我们知道,阎浮提。世尊在讲《大佛顶首楞严经》之时,就是在这个娑婆世界。大势至菩萨说:今于此界,摄念佛人——摄念佛人!就是传递这个法则,导引众生心忆佛念佛;导引、接引、给予、印契,给你抉择。摄受,像过去照相机称为摄像机,把你抓拍了。一切有情忆佛念佛,大势至菩萨行同左右,就伴随着你了。大势至菩萨有这样誓愿——摄念佛人不舍!很多人说修行或者作为、忆念、思维得不到支持,所以观音势至文殊普贤一切菩萨都发愿来支持我们。支持是什么?以愿力许诺、承诺于我们!若不生者不取正觉即是阿弥陀佛摄取不舍之承诺。大势至菩萨说:十方念佛人,摄取令其往生彼国。就是你念佛,毕竟往生,我来给你作证。

有人读过药师经。经中说若有众生临命终时,欲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尚未决定者,就是还犹豫徘徊迷失者,因为念药师佛名号之功德,药师佛派八大菩萨去摄受其人,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这都是承诺!你念药师琉璃光如来名字,你说是往东方还是往西方?你迷迷糊糊不知道咋回事时,药师佛会派八个菩萨来支持你,说:极乐世界去!你说我只偶尔念一句?念一句就行了!

实际我们一旦生命终结,若有中阴,就是不清晰自己的业相果报,这些承诺会一个一个实现——阿弥陀佛会来摄化接引,大势至会来摄化接引,八大菩萨会来摄化接引。了解这一点,你就不会恐慌,不恐慌他们就摄受了你。你清晰了这个教法,他们就来接引你。若没听闻,依自己的业力妄想去挣扎、惧怕、摸索、恍惚、徘徊,就被业力制约,随着业力而进趣自己业力相续的果报。

所以此处说:今于此界,摄念佛人归于净土——他的事情不是来这个世间,是为了摄念佛人往生彼国。怎么摄?通过教法回施,让我们扮演大势至——你与他同气了,就被他摄化了。扮演他,他来摄化你;忆念他,他来摄化你。称他名号或者忆佛念佛。

无择唯佛本净起念,都摄九界念佛第一

【佛问圆通,我无选择。】

“佛问圆通”,圆通是一切众生无碍之法则,令众生心无碍之法则。圆通无碍,在一切现行中令众生解脱,是为圆通。并不是说张三好李四坏、谁持戒谁犯戒——这叫评价、判定或者审判。接引一切众生,令众生往生彼国——这是佛菩萨的慈悲,是念佛法门的利益。一切佛菩萨到我们娑婆世界,不来审判我们,只来接引我们,给予圆通功德,令一切众生就路还家,往生无碍,即是圆通教法。

因为他从因地久劫以来,就是依佛教,依佛果地觉来忆佛念佛,这样久久作为。所以他说“我无选择”——他不会左右徘徊,不会像我们认为那样需要用儒家用道家,画个符或者以仁义礼智信来补充佛教——他不选择这些东西了,他只选择念佛忆佛!我无选择!不选择了,抉择了唯佛是念!恒河沙劫以来,就一直这么作为。因为这个具足十方九界一切作为的功德,无亏无欠。

【都摄六根,净念相继。】

这一点要引起我们重视。很多人把“都摄六根”表达得厉害了。此处讲得很清楚。“今于此界,摄念佛人,归于净土。”摄,是大势至菩萨功德所摄,阿弥陀佛功德所摄,教法体系功德所摄,法性功德在周遍摄化着我们。平等摄取,叫“都摄”。

有人说我把耳朵堵住、把眼睛蒙着……那叫都塞六根、闭塞六根。法性平等回入,平等载负,佛功德摄化我们任何一个现行功德,同归净土,就是众生心忆佛念佛!一定要把这句话记住。“众生心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这是都摄——不光都摄你的六根,还都摄众生一切业分。这是不可思议之事!你说我把眼耳等六根堵住,是什么样子?我不知道。但要是依“众生心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就是接引一切众生,载负一切众生。此念佛法门,此念佛功德,接纳一切众生,是都摄;真实方便,令众生心智舒展,令我们每一个现行能觉悟、回归。这是大安的事、舒展的事、安乐的事、省力的事、喜悦的事。

其他法师讲过的我就不再解释,我只讲他们没有讲过的,这是补缺的讲法。许多法师讲过这个经典,从古到今都有讲。我只希望这堂课能达到我们了解“众生心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的事实;只需要了解众生心依众生心分、执著众生心分,相互交织、相互评说、相互评判,则不是念佛法门,不是诸佛如来菩萨的心,而是业力评判,无益于修行。

我们来忆佛念佛,一切众生心忆佛念佛,当来现前,必定见佛。众生忆佛念佛,随佛愿力,必生彼国;随法性功德,必生彼国;随自己究竟对十法界之观察来作抉择,必定往生彼国。这就是“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净念,是随本净念,随佛功德念,随佛愿念,随佛大愿,融入佛大愿——这样的净念相续。若用自力控制着自己的六根六尘六识来净念相续,不是不行,有少部分人还可做到,大部分人做不到。尤其在减劫人寿百岁以里,大部分人做不到了。但是佛教授我们的念佛三昧,是依佛愿、依法性、依佛圆满报德之给予,净念相续很容易!忆佛念佛就是净念相续,简单,明了。

“佛问圆通,我无选择,都摄六根,净念相继。”我们忆佛念佛,随佛愿忆佛念佛,顺法性忆佛念佛,顺大势至菩萨摄此界念佛人之大愿来念佛,就能净念相续。把心放下来,轻松地在每一个现缘中忆佛念佛,而不是在自己业力中挣扎着忆佛念佛。在业力中挣扎,想压自己的妄想,或者想让自己成个什么、得个什么的妄想状态、怪异状态,不能净念相续;那是妄想业力相续,得不了三摩地,成不了究竟三昧的安乐,就是正受的安乐。

我们在以后念佛中可以用两种方法实践。可以用过去你心分中那种贪求、妄想、设计的修持方法,以自己的因缘、业力去实践;也可以用随顺法性、随顺佛果地觉、随顺佛愿、随顺自己对十法界观察的究竟抉择的心念,来忆佛念佛。此处可以对比实践。一种是依法性之力载负,安心念佛;依佛愿力,融入佛愿力,圆满心中念佛;依自己清晰择取,对十法界观察,无一法可得的不染著心去念佛。另一种你也可以用自己设计的那种,说怎么摄住六根、抓住六根去念佛,都可以。对比一下,看看哪个方法对你更恰当?

今天介绍这个方法,是希望给大家提供一点一滴的方便。这个方便是依法而行持,要点在于“众生心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一定要知道:众生心忆念众生业力、评判众生业力,会六道轮回;相互评判,只能轮回。众生心忆佛念佛,当来现前,必定见佛!任何一个众生都包括在内。这点我们一旦区分,平时何去何从就作了选择,就尽量不评判众生业分或者自己业分,只拿众生心、拿现行心去忆佛、念佛、见佛、成佛;去佛不远之事实,必然可以亲证。去掉一点评判,多念一句佛号。对自身业力的评判是觉悟,对他人的评判是迷失啊!业力的交织、纠缠、相互蒙蔽,是六道轮回啊!轮回业是心里造就出来,因为执著于业力分,必然轮回。

【得三摩地,斯为第一。】

在世尊的无量无边教法中,了生死,念佛是第一方便!一切法中,念佛法门是了生脱死之无上大法。凡圣同修,九界同归,是必然事实。

无量光寿网站

http://wlgs.zhdh.org

集生活、学法义和念佛一体的佛友圈上线,点这里访问

管理员微信:zhdhtv

无量光寿app下载安装

学习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