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萨行这样的菩提法则,菩提萨埵,就讲的这个般若波罗蜜多,就讲的这样一个智慧的法界心。
实际这个智慧,大智慧就是法界心,大智慧就是以无所得,就是清净,清净就谈的法界心,法界心能生出种种法界。所以我们这十法界,在法界心中秉然显现。
法界心中,一念无明起,就能生种种法界,一念无明觉,就能觉悟种种法界,这太有意思了。
我们都知道,法界心就谈论的这个实相、真相,本寂。本寂中,一念觉悟无明,这样的心的运用,就是智慧、慈悲、方便,就是诸佛菩萨所运用的法界心;一念迷于无明,执著于无明,在色受想行识等等法则上染著,就造成了众生迷失法界。所以一念觉,生种种觉悟法界,一念迷,生种种迷失法界,这个法界心一动,若迷若觉,就产生了十法界。所以法由心生,如是彰显于世间,彰显于出世间。
所以一开章我们就提,“观自在菩萨行”是法界心的一个心相。因为看到自在菩萨行,了解了自在菩萨行,“度一切苦厄”“照见五蕴皆空”的这样的一个作用力,显示了法界心的相与作用。我们通过法界心相与心的作用,来回观法界心,就是所谓的实相,实相心,真相。真相就是以无所得,真相就是色不异空,空不异色。
这个地方很有意思,耐得我们反复地去(嚼)。实际,我们真正要是依照着法界心,一切唯心造这个法界心,来观自在菩萨行,无染行,来“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的这种随文入观,随文体验,不去作解,就有不可思议的这样的一个殊胜威德。
后面讲,说是大明咒、是无上咒、是无等等咒,为什么说是咒呢?就是语言成就,心念成就,观想成就,都可以说是咒。有的咒呢,用意识可以发出;有的咒呢,用语言发出;有的咒呢,用观想可以展示出来,都可以说是咒。
所以这个地方,我们的身、口、意,加上观察、语言、思维过程中,都可以去通过法界心的观察、实践、体验,乃至说表述,我们就能了解《心经》整个展示的。
《摩诃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就是大般若、大智慧,大智慧的内涵。“般若波罗蜜”就是彼岸,就是智慧的内容内涵;“摩诃”——大,大到什么呢?法界。
所以,《摩诃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就是法界心的认知、实践、体验。大般若波罗蜜多,大般若波罗蜜多心,就是法界心、实相心、智慧心,当然这也是慈悲心,也是方便心。
当然,这个地方表面上偏于智慧说,就是空说,就是色空说,说色说空,色空一如之说,色即空、空即色之说,皆讲的是法界真相,法界真相的妙用。法界真相的妙用,就是色不异空,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这就是法界的真相,法界的真相就是法界心的内涵。
所以这个《心经》,我们中国人,真是信仰不信仰的人,基本上都会去读一读,或者背一背,念一念。这个《心经》是在我们华夏大地,在我们佛教东土、本土化的过程中,传播最广,家喻户晓的一个法门,可以说是一个教法的浓缩。
《心经》等等很多经典,当然像《金刚经》等等很多经典,广泛地被华夏民族普遍接受的一个智慧的心理描述、心地描述,心理作用动态的一个描述,心理观察、心理支持的一个描述,很有意思。
解释《心经》的,那些历代祖师就太多了,现在可以查到的,可能上千种,甚至几千种,种种注解,科判性的。
《心经》的版本很多,但是在我们中国现在广泛传播的这个《心经》,大家都认为是玄奘法师,在他那个时代,或者大家普遍认可、朗朗上口的,或者说看着把头去了,但是又很完整的一个内容,这样一个《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历代善知识有历代善知识的善巧。我这是从法界心的角度,从净土的角度,来给大家做一个提示。这个提示,也是无一法可得,关键能使大家对这样一个教典,这样一个宝典,这样一个法本,这样一个心理,法界心的一个图纸,就是一个路线图,圆满无碍的一个路线图,让我们能自由行的一个路线图,让我们去观察,让我们去在这里面行走自在,运用自在。
这个法界心有无量法,能生十法界,所以《心经》能生十法界。《心经》一样能展示动念之觉迷,法界心一动,就会产生觉与迷二法界。
觉悟法界会产生声闻、缘觉、菩萨、佛法界;迷得深重,就会产生三恶道法界,迷之轻淡一些的,就会产生三善道法界。这统筹起来,法界心一动,若觉,若迷,若破无明,若迷失于无明,这两种力就会产生十法界。
《心经》所讲的是光明藏,就是大明咒,讲的是法界心一动,所生的觉悟的、破除无明业的一个能所展示的法界,作用力的法界。虽是如是,亦无一法可得,虽是如是,十法界由法界心一动,若觉若迷所幻化出来的十法界的种种苦乐现象、觉迷现象、凡圣现象,实无一法可得。
所以诸佛菩萨游戏于此,因为他们是破除无明执著,觉悟色受想行识、眼耳鼻舌身意,或者说十八界,觉悟这个十八界,拯济迷失于十八界的有情。这个教法就是展示这个内容的。
所以《摩诃般若波罗蜜多心经》,是法界心这一动产生的觉悟的方法、觉悟的善巧,接引无明迷失着相有情、颠倒有情的善巧方法。实际就是我们觉悟心地的这样一个图画,这样一个路线图,这样一个内涵,来指导我们觉悟,用法界心来觉悟世间,觉悟色受想行识,觉悟色声香味触法,觉悟无明,乃至无明尽、无老死等等,苦集灭道等等。
所以《摩诃般若波罗蜜多心经》,我们在念诵的时候,就是觉悟的法界心,或者说法界心的觉悟的一念在世间的运用。在这个世间,在这个色受想行识的世间,眼耳鼻舌身意的世间,无明的世间,生老死的世间,来觉悟这些东西,这些色受想行识、生老病死、苦集灭道无一法可得的事实。
透过色受想行识,运用色受想行识,无一法可得;透过色受想行识,觉悟其性也空,其用缘生缘灭,本不可得,这样一个过程,这样一个觉悟过程。
——全文收录于菩提眼网站
“专题开示-心经-心路”
无量光寿网站
http://wlgs.zhdh.org
集生活、学法义和念佛一体的佛友圈上线,点这里访问
管理员微信:zhdhtv
学习交流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