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为道人

20250810-果地觉问答,何为道人

弟子:

第二个问题是由昨天晚上看电影所引发的。昨天晚上看那个电影,因为是好多年前的电影了嘛,然后感觉好像各种背景布置根本都比较粗糙。

演慧能祖师的这个演员,第一眼看就觉得他脸部表情超级僵硬,基本上没有任何的表情。唯一好像有一点点动情的,就是他跟他母亲分别的时候拥抱了一下,但其实好像也没有很悲伤这样子。就觉得这个演员长得真的是,就是类似于面瘫啊,就是没有任何的演技。就是当时一开始是这样看的。

当时看了,包括他跟他师父分别,也没有任何的那种情感的那种——一舍不得师父啊什么的,什么东西都没有。一开始就对这个演员有评判,然后就想说那个年代的电影不要有要求。

但是后面想想,他其实是一个得道之人,就是真正的道人。他其实是没有情的,他无情,但是他心里唯有大悲;他又只有慈悲的情况下,他对于世界的情感的执着,包括就是很激烈的那种,包括被人打成那样子,也没有痛苦的表情,什么东西都没有,就像个木头人似的。

然后就后面就想说,道人可能真正的得道之人,他已经于世俗这一切的情感,都已经淡化,非常淡化,甚至就是没有,就是无情。

然后在我们道场这边,就是可以看到各位师兄的这些对于,包括离开师父的这种不舍;然后在跟莲友之间相处的,要么就是因为互相的一些利益的争执,会起深烦恼;或者是说大家在一起太快乐了,在陷入到快乐的情绪里面。

而在世俗当中更是如此,我们在各自的业缘当中,无论是家庭还是在职场上面,各种被情绪和情感所带着跑。

在这里就想请明果师父开示一下:何为真正的道人?我们就是想要再清楚,在道人是——真正的道人是什么样子的?因为我们在追求在道的路上,想要更加清晰。我们自己实际执着的更多的东西不是求道,那些东西还是得请师父。谢谢师父慈悲开示,阿弥陀佛!

明果师父:

真正的道人是什么样子?你成道了就知道了,因为他没有固定的样子。没有固定的样子,他也不是一副绝情寡义的样子,他也不是表情丰富的样子;他没有样子。道本身没有样子,道人也没有样子。

你在追求一个样子,所以你觉得,开始看了这个六祖,怎么没有什么表情,几乎是面瘫;后来想,“哇,是得道之人,大概就是那样的,你是得道之人,都是面瘫。”

其实昨天就是,我觉得他比较那个,就是他与母亲告别的那个时候,反而是他的败笔,你知道吧?反而就那你看得比较顺眼,你觉得那时候还有点不“面瘫”了,还拥抱了一下母亲。其实在《坛经》里面写的是很淡的,知道吧?他就是安顿了母亲就走了。

导演也在设想道人的样子,他认为至少这个时候应该表露一下,说“母亲,我已经决定不去了”。其实六祖是何许人也?他做所有的事情,一旦发心,就什么坚定地去做了;他从来没有这种摇摆不定的时候。

他不会像我们在月前徘徊,然后什么深夜哭泣,最后马上说“我不去了吧,我还照顾你吧”。就这个是个败笔,而且他改了《坛经》的内容。你看《坛经》,你就可以看到六祖的一生了,那真的是道人的行持。但就是什么表情呢?咱们没看见啊!

那演员呢,他有他的一个诠释。我觉得这个演员最可爱的,就是他一要讲大道理的时候,他马上就背面对着大家就往前走,像在背古文一样,显出很高深的样子,但是表演比较格式化,对吧?

其他的人就是要凶狠的,就一直在嚷嚷,每句话都在嚷嚷发狠,有点搞笑。但是呢,我们觉得像看这种吧,他就是在给你交代一个故事情节,然后让大家呢,就觉得“那个是不是就是……”。其实这个也是被相所迷。

包括我们平常看到啊,莲友们互相在有争执,可能有时候面露不悦;有时候就像昨天诘雨说的,又笑得太大声了,动别人的心念,一顿狂笑。其实这些都是“道”啊,在我来看都是。

这是因为你有分别,而且把道人格式化了。什么样的道人都有:很严肃的也有啊,嘻嘻哈哈的也有。你看像那个疯癫型的这些成就者,像这个嘎举的祖师啊,他们都有疯智传承啊,那么都是疯癫型。

那个时候你说他到底是啥样?那根本就没办法说,做的事情都是不可理喻的。那么有的时候呢,我们觉得那些人是不是应该有个样子?那有可能你是“诈现威仪”,就是做样子。

当然了,我们就看马胜比丘啊,因为他那种由内在发出来的那种安详、从容的那种气质,就是那个其实是“威仪”。威仪并不是说某一种样子。然后就度化了舍利弗。舍利弗一看,“哇,此人不简单”,赶快去问“你师父是谁?”——因为那个时候舍利弗还是外道。

马胜比丘就讲:我师父是释迦牟尼佛。然后他说:他一定是很了不起的人。

他就跟他说了释迦牟尼佛经常讲的那个偈颂,所以他马上就去拜师,又把目犍连给拉上——因为他俩都是外道,本来就互相约,要找一个什么样的师父可以真正成就呢?

他是因为马胜比丘的威仪。威仪其实就是“样子”。像出家人有很多威仪的训练:三千威仪,八万细行——因为众生着相,所以他必须进行威仪训练。

但是威仪本身是不是代表所有呢?其实到一定的程度,他要“破威仪”的。因为这个威仪,他是为众生考虑的,因为众生着相,所以都想看个好样子。你看某某师失去了威仪过后,现在被各大媒体批得一文不值,然后大家在这个地方马上失去了对佛法的信心。他这个威仪的设置,就是这个样子。他装他也要装,就是行、住、坐、卧,这叫“四威仪”。他的走路也跟一般人不一样。

所以昨天我才说到,出家人不能跳行,就是遇到水坑都不要跳行。但一般人喜欢蹦蹦跳跳的,他没有威仪。然后呢,就包括走路啊,有的时候我也会——就是有这个被训练过的这个习气。

在我们去到外面的时候,他们走什么?他们喜欢绕弯子走,或者走那个斜道。就是比如说有这么一个直角,但他一定要走这个斜道;他说这个快。他就从那个旁边大门,就这么走这条直线就过去了。

我每次看到我就会不舒服。我说,为什么不走正道?他说那个“绕”。但是后来一下反应,就是我受到这个威仪的训练。他任何时候不让你去走那个斜道,他也是一种缘起。哪怕绕一下,比如说直角,我这么走,走的是正道,然后心里面是方正的。

他威仪对内心反过来是有影响的。但一般人没受过训练的时候,明明这里就是很直嘛,就这一个路就可以马上翻过去;再翻个栅栏——哎,不能翻栅栏。为啥不翻栅栏?比如我们在那个洱海旁边,大家翻栅栏,我就不舒服。

这都是受过威仪训练的人,是不能去翻栅栏,然后一下就跳到那边去。非常失威仪。但他对内心是有作用的。任何时候你都是从容大方的,不是那种偷摸的,或者是说就是“图方便?管他的!”,不顾别人。

包括他们小伙伴一下子爬到人家那个旅游的地方的一个假山上面,是一个那种风景石。他们一上去爬到顶上,然后站在那儿像猴一样的——但他很开心啊,他非常happy。

但是我一看,又不高兴了。因为你在念阿弥陀佛,你跑到上面去念。那些游人都这么看着你,你一下子给人一个什么样的一个感受?

然后还有就是那种亭子,风景的亭子,他也是一下爬到顶上去,显示自己很有攀爬能力,然后在上面念阿弥陀佛,很high。这都是他们干过的事。

但是你,你受过这个威仪训练的人,你心里面就很难受。因为你第一个就会考虑到对于信众的影响。当他知道你是佛教徒的时候,他怎么看你?你连公园的基本社会公约,你都不遵守,请问戒律你会如何对待?

所以他时时刻刻,他是从这个地方去想的。他不是说他要做一个样子给别人看,是因为他要显得很威仪。所以他确实是有一个样子。

包括就是笑,不能这么大笑、露齿;或者是在众人面前,引得大家非常的疯狂,或者是怎么样的。那么走路啊、奔跑啊,就是在关于行走这方面,都是有各种……所以你就讲“三千威仪”,他确实是有特别多细则的一些要求。

20250810-果地觉问答,何为道人

无量光寿网站

http://wlgs.zhdh.org

集生活、学法义和念佛一体的佛友圈上线,点这里访问

管理员微信:zhdhtv

无量光寿app下载安装

加网站管理员微信:zhdhtv,进群学习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