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716课后分享19诸佛摄受

本来我们这一场是课后分享,变成了呼噜专场,不过也好嘛。我们是把这个无量光寿运用在现行当中,现行当中的一个粗粗的现象,也都是可以大家从各个角度来体验、来认知,也挺好的。因为大家没有把它看成是真正的烦恼,而是在这用法。所以我们应该感谢这个菩萨到这来,引发了这么多的运用教法的机会,所以你不用单独住哦,单独住他们就没机会了。就是你们到什么时候会出现什么因缘,一定是量身定做的,这就是现成。刚才妙幻他也体会到这个。

我们用无量光寿他的四身功德。其实这一次讲陀罗尼讲到四身功德。前两天还有一位师父也在跟我说,就是这个法性身,这个以前大家听得比较少,因为像我们显宗一般讲三身四智,但是实际上在如来藏系教法当中是讲四身五智。所以这个四身是法性身,就是我们说法性不动的这一个。他讲到的是这个根本。我们平常讲到的清净法身,是指法性的不可得,它的清净面是指这一面的——清净法身佛。那么像法性身他讲的是根本的体,根本的体。

所以我们这个四身功德如何运用在我们的现缘当中,这个就是大家在实践中要解决的问题。刚才妙来分享得很好,因为他其实只体验这一个地方,就是佛力住持。我们为什么会迷在现象里呢?刚才大家谈到的都是各种对于现象的迷失,所以他就是有不清晰的地方。就像包括妙幻分享的:就是你把一个盆想得再清楚,它也就是一个盆,知道吧?我们会钻在这些里面。就像以前说耀娇他的用法,他就是钻在自我的意象里面出不来。不管是观察自己的烦恼,还是观察别人的烦恼,还是去感受,什么一会儿是真心,突然又一个人戳了一下,就觉得不是真心,然后马上又崩塌了,全部都在小我的感受里面,就没出来过。

所以这个“拔”,怎么个拔?就是你们的本在哪个地方?一有现缘,马上就扑到这个现缘,然后要自己怎么处理?他就不能够一下子顿超,一下顿超。你看,我们有法性的清净来清净现前的现象,因为你认为现象不好人才起烦恼的,对不对?有人打呼噜了,青蛙每天晚上都不睡觉,在那使劲地喊,你怎么不说他呢?因为你觉得:“哎呀,听起来蛙声一片,哎呀,这个诗情画意。”你看,这是你界定的,对吧?这呼噜声:“哎呀,天哪,像火车隆隆一样的,就过去了,这不好,让我睡不着。”其实呢,都是来自于我们已经不清净的那个意识分别。不清净的是你的分别,不是这个现象。

如果我们用法身功德的话,马上就回到这个“一切现象的本质是清净的”。就像我们说,你看到苍蝇密集地在那里停在馒头上、饭上,或者是窗户上,哎呦,那真烦恼的——原因是什么?因为它很脏。但如果呢,是蝴蝶,非常漂亮的蝴蝶,飞得一屋,哎呀,一进屋就说:“天哪,今天是什么奇迹呀?这是瑞相,赶快拍下来。”是不是?不清净是我们那个分别和执着。

呼噜发生的时候,用法身功德怎么去印契?那么,如果说是用报身的圆满功德,那这个就是为你量身定做的,这就是弥陀的给予,是不是这样的?让你来觉悟,用这个“鼾声如雷”来惊醒你的分别,这是报身功德给予的。如果一辈子就这么每天晚上睡得好好的,那你这辈子就睡过去了——无明的大梦,你就睡吧。每天晚上都担心自己睡不好,那你就在无明里睡吧,使劲睡。所以现在大家睡席梦思,怎么枕头合适、怎么被子合适,怎么怎么怎么地……你不是就想睡吗?是吧?像你这样的人怎么喊得醒呢?所以来了一个超级重量的,在那给你提示。其实这是报身功德,圆满满。

大家为什么不用这个来圆满现行的一切?因为现行本来圆满,没有丝毫的欠缺。那么用这个化身无碍,其实一切是无有障碍的。就是它有非常多的层面都是可以无量无边地去运用。包括你们说什么“饼在下面还是那个什么玩意在上面”,反正就是关于吃的那个摆的上下的问题,其实可以用 N 种处理方法,这就是化身无碍。我们就觉得只能是哪一种;他说“馒头在上,因为……”,你说“馒头在下,因为……”。但是我们听闻的人,就是你们在讨论的人,你看有很多重的分别。

刚才何南说:“我就搞不明白,你说那些唧唧咋咋的事情。”但是他后面也在开始说是“唧唧咋咋的事情”。其实就是因为你在这个“理”上,就是爱用理。你总觉得你在用一个不是落在事相里面的那个理,但实际上这个东西它在你自己的细细碎碎上面你就用不上来了。就是“别人都细细碎碎”,为啥呢?因为我都在用那个“总持”。你在用意识层面的“总持”,而不是真正的“总持”。

其实不管众生在说什么,他们有时候说的真的是唧唧歪歪、一地鸡毛的,但是那就是你什么?去观察处啊!你就能够知道他是这样一种状态。但是这个里面没有评判。他跟你说出来,是让你观察的。你刚好差在一块,知道吗?就是我们不知众生苦,就是我们不知道他这个苦是怎么来的——“我就搞不明白,这么显著,你们怎么在那里瞎掰持”。你的慈悲心在哪去了呢?

为啥呢?其实因为你的那个所谓“总持”并不是总持,而是理解上处理了这些现象,所以它不具备那个功德。因为功德的作用,它就是妙观察,里面包含着智慧、慈悲和善巧。他为什么要观察众生呢?不是看众生好玩,而是他想帮助众生。但是他要用非常精准的角度去切入的时候,他一定要入众生心。用什么入众生心?无分别。让他就像那个祥林嫂一样来说:“我担心这冬天有狼,不知道春天有没有呢?我叫阿毛到门前去剥豆子。”然后呢,就是他会反复地说他的这些东西的时候,你是以一个什么?无分别的心来听。为的是让他从这种幻象的痛苦当中解脱出来。但如果你不随着他,你来说:“说这干啥?停!”其实就是我们一直以为我们在运用这个法,所以我们排斥了其他人用他们的方法来认知。这个就是意识的坏处,因为意识只是你处理过的,别人不是这么处理的。而“法”呢,是归任何人所拥有的,它是遍及一切的,知道吧?

所以当“我就不明白你们这些人,你们唧唧咋咋说那么多干啥?”,这个表示了什么?你以一个自我的意识处理了法。你以为你正确地用了法,而其他人都是掉在“煤渣渣”里面去了。这个地方知道吧?

所以我们在分享的时候,你们千万要记住:这个地方是运用法的地方,不是你们在觉得。包括你刚才“这个人给我启发了,很高兴”,不然有人说“他怎么这么地”,然后马上不高兴。你们的分享,如果你们自己不能够站在法的这一面,这个分享的本身,它所产生的“枝枝丫丫”,一定会让你们更加的迷惑。你们一定会产生:这是好的,这是不好的;“这个人又含着自我表现,这个人又是怎么的……”你会在这搞这些明堂。所以这个叫“分享”吗?不叫分享,叫做“交织业”,交织业,知道吧?因为不明所依。

可以说,刚才分享就是妙来,这个分享是很清晰的。他只用这一点,就是佛力住持,而且这一点是没有间断地用在任何地方。比如说人家分享,肯定就有他们各个角度出来,但是你不能评判,要不然分享就不承载了,知道吧?就一定是一个产生更多的矛盾、和不断地去累积你对某一个人业相的固化。“他又来了,他又来,这个人一出来就说这些……”因为你们全部没有什么“佛力住持”,用佛的功德来感受。

所以这个法性身,就是法性不动啊!我们说“南无阿弥多婆夜 哆他伽多夜”,这一句就是告诉你“法性不动”。为什么动了呢?迷到现象里面了,是不是这样?

所以我们现在要实践,其实训练的是什么?不是你们去处理现缘。虽然刚才这个**非常可爱的,给我们告诉了如何呼噜吉祥卧,和如何让厕所的门能够关上,但是实际上,我们大家现在训练的只是说:你要知道,这一个地方跟别的地方它的不一样。所以大家在运用上面不精准,确实不精准。但是来自于什么呢?就是我们对于这个法,它的“不共”。今天师父讲的这个“不共”特别强调了这一点:我们要生起一个极大的那种殊胜的恭敬、尊重和认取,然后唯一地用这一个地方。你在现缘当中,才能够在一切业障现前的时候,就是自业、他业、共业、交织业现前的时候,能够在这个地方安稳住持,然后用这个来面对。这个叫“实践”——用这个来面对一切现缘,知道吧?

你们都在用自己的东西在面对,然后好不容易就是拽了一个法,好像要强加进来用一下,所以就是模糊的、是夹杂的,它不是纯粹的。这是大家用法不精准,从大家一分享,都是这样的,知道吧?就刚才妙来那个,还有一点“这个气氛”,一点这个气氛,因为他一起就是果觉在前,佛力住持在前。既然是佛力住持,有任何东西是需要你们改变的吗?有任何东西需要改变别人,就是叫他别打呼的,或者给他的枕头整矮一点,或者是说让自己改变的吗?就说“我以前是比较自私,我现在不那么自私”,其实都不承载任何改变。如果有改变一定会落入什么呢?就刚才师父讲的,就是我们把阿弥陀佛的果德当成一个外缘,然后不断地来改善内因,知道吧?“我原来为自求,我现在不为自求了,或者我少分为自求了,我多分为他求了。”这个都不是“果地觉”的应用。因为果地觉是圆满的,只要是圆满的东西,它不承载改变和提升。往哪儿提?一来就是圆满的。它只是觉悟,只是觉悟。

它的易行在这个地方。要改变,人人都很难改了。所以这个地方如果大家还没有意识到的话,在现缘当中的实践,它一定是混淆的,是混淆的。就是佛力住持它本来安稳不动,但是大家你看,现象一出来马上就扑到现象里,所有的现象都让你困扰,是因为你没有在“佛力住持”这个地方安稳。

任何时候要深深地意识到:四身功德都是安稳住持不动的。那么为什么要说让你做“本尊观”呢?因为你本来如是。本来如是:龙树菩萨如是、阿弥陀佛如是、观音势至亦复如是、清净海众亦复如是——全部是在这里。先大家没有体验到这个,没有体验到这个,然后就忙着去实践,就“哐”了一下,就掉进业堆里了,是不是这样?我们就说什么一个呼噜一个盆的事,就永远说不完。

就是你们把这个东西拿来觉悟,它只是因缘,它也不是揪住这个地方要在这个地方来一个总持。因为总持在这里——阿弥陀佛这里,知道吗?这个是我们实践、往生咒的,它的一个意义所在。所以这个“大乘”也不是说“就是你怎么样、他怎么样”。它是“拔一切业障根本”,是为令众生拔除一切业障——是你这么用。所以大家就不会陷于一个:“哎,惭愧,我做得不好”;或者就是嫌弃别人“别人做得不好”;或者觉得“你们都做得不好,就是我做得好”。这都不是大乘,连这个大乘的根本都没有。你再怎么用,你用不到大乘这里。大乘一起就是整体,这个也是我们数次强调的这个:就是一切众生。

他在庙里说:“哎,让我碰一个宝宝,让我如何怎么地。”就是很多时候,我们一下就会在这个地方落入一个“对自我的一个平台”。所以实际上反复地跟大家讲:我们这个圆觉安居“于诸幻境不加了之,于不了之不辩真实”。为什么?你有一个“总持法”在这个地方是需要你去体验的。任何时候其实不是说有烦恼才来‘南无阿弥多婆夜 哆他伽多夜’,而是任何时候住持的时候,其实他不管发不发生什么事情,他都是住持的。要任何时候回到这里。只不过烦恼会让你们,就像是青蛙放到开水里,一烫一下,它就要跳,它就跳出那个开水。大家呢,平常是“温水煮青蛙”,煮烂了,煮成“青蛙汤”了,你们都不跳,就是“不会从业相里跳出来”。

就是还安稳的时候,比如这个寝室里面还没有哪一个就是打呼到那种级别的,那么大家勉强能睡得着,每天晚上还是很安稳。但大家对这个安稳就非常的满意。就是我们对于“业相的安稳”是非常满意的,对吧?你看我们天天忙忙慌慌的,我们都在努力地改善生活条件。因为大家人也来多了,没那么多住处,我就得搭棚子,搭帐篷,各种的。包括我们做饭的,也要想怎么给大家弄好点。你看我们任何时候都试图让业相变得非常的安稳,来让我们身心很舒服,而我们不想醒过来、不想觉悟,是不是?所以大家就“哎呀,好不容易我们几个人才磨合好了,又来一个,又给我调整了,又要磨合”,是不是?

其实我们特别满足于现缘的“业”的安稳,我们全力维护的就是这些东西。而对于所生起的一些烦恼,没有感恩。其实刚才那个**分享的也很好,他就是一个“感恩”。连他说不出啥,而且他也觉得自己的就是“呼噜挺有功德的”。因为他没有这种“就是觉得哎呀,我不好啊,是不是我要那个怎么去整整我这个呼噜啊怎么样?”其实他的那个感恩心呢,这个地方他“感恩一切”了,已经开始感恩一切。这个就是佛心,这个也是你用佛心。

包括会跟你说啊:“就是他小,他是你小孩呢,你就不会叫醒他,你会让他一直睡。如果小孩的脚蹬到你了,你会觉得‘哇,这小脚丫子真可爱’。”但是这个是一个什么?世俗的用法。你要想“佛会怎么样”?就是要一定要换到佛的角度。换成菩萨、换成罗汉、换成一个妈都不是,都不是这个角度,知道吗?因为“妈就是这是我孩子”,如果是别家孩子,也不会那么觉得无所谓。一定要用到精准这一个地方。

一切的烦恼我们只需要在“四身功德”这儿去面对。那你们用没用呢?为什么师父这一次要去讲这个“四身功德”呢?虽然我们平常呢”南无阿弥多婆夜 哆他伽多夜……”,我们没有达到“持得住”的这个角度,知道吧?是什么叫做“持明”?就是他持得住。什么叫“执持阿弥陀佛”?这个“执”,我们平常都知道:我们有一个执念的时候,比如说世间说的那种相思,“才下眉头,却上心头”,就是他就是执持的——碗放下又想起来,碗一拿起来想;一吃饭又想起来,一哭想起来,没哭也在想,这个就是“执”。我们这样说的:这个执念太深了。

但是“持阿弥陀佛的明号”和“忆念阿弥陀佛”,其实也是用这个,也是用这个,只是对象换了——持这个。所以大家呢,在这个“执持”,就是这个“总持”,总的意思就是说:没有什么地方遗漏、没有一个众生遗漏、没有一个时间遗漏、没有一个角落遗漏、没有一个烦恼遗漏,没有任何地方是遗漏的,这个叫“总持”。

去体验什么?去体验“四身功德”,就是阿弥陀佛的四身功德,也就是十方诸佛的四身功德,来令我们去入他的四身功德。这个就是“如来会”嘛。大家都是如来。那如来看如来是怎么个看法的?都是在四身功德上面去体验。

现在我们不会。不会我们就“持咒”,是提醒我们。为什么师父要给我们讲?其实呢,一般说“咒不讲”。但我们现在已经就是无明垢障重到不给你讲的话,你持的时候是有无明心在持的,你不知道它什么意思。所以呢,给我们讲出来,让我们能够随顺这种教授,去体验到“四身功德”,这个就是“拔一切业障”。你已经是在这个地方,就是“光明域”当中啊,在体验这个“四身功德”的时候,哪有什么业障?业障早都拔了,对吧?

所以大家用心去体会这个,然后用这样的一个心呢去面对。为什么师父反复地在这个地方讲?那么这个不是“功夫”,这个是“事相”。比如说“呼噜的真相”是什么?我们就来探讨一下:它有没有实质啊?“无有实质”。所以我们要去用的话,是从这个地方去用的。它的实质是清净圆满无碍的——因为它是因缘法,对吧?有人打、有人不打。就像那个刚才仁仁说的:“调一个姿势即像卧,他就不打了。”为什么老人容易打?因为老人很多,他这个就是器官开始老化了,他不打也没有办法,就是那样。当然呢,你可以通过一些方式来调整,这些呢,它是因缘法,它本来没有实质。

如果一个人的鼾声令你睡不着,那就是佛给你叫醒了,你应该在这里去觉悟。原来也跟大家分享过:我刚刚出家的时候,我做净人,我们八个人睡一个炕,比不上你们九人房。我们八人床,那也是,你还没有这么大,你们这个多大呀?我们的只有一半那么大。八个人挤在那儿,侧卧都是“吉祥卧”,是不能平躺,就是躺不下去,只有侧卧才睡得下去。中间起来上个厕所,回去就没有你的位置了,因为旁边那个人突然觉得“旁边有个空”,他一下就平卧了。所以你也得给他推起来,然后才能挤得进去。有时候就也是不忍心推人家,他推两下人不动,就只有坐在炕边,就坐到天亮。

那个时候是想什么?就是用法。那个时候还没碰到“果地觉”,但是还是用法的,因为还是有法的可用的。就是啥呢?就是“这是如幻的,这是没有实质的,这其实不可得的”。真的原来也是这么用的,就这么用。所以也就这样过去了。后面是遇到“天大的鼾声”,都能够在这个当中安稳,因为确实呢,你在这里是确定了——它不令你起烦恼,就这么简单,是吧?

有的家庭是住在那个火车道旁边的,每天轰隆隆过去、轰隆隆过来。那他因为经济条件,他只能住在那的时候,可是没有烦恼,习惯了。那是一般的人。但我们呢,如果“法”你在这个地方去运用的时候,其实你也离开了对它的黏着,一切现象其实都无法障碍到你。这个就是“无碍”,无碍的功德会展现出来的。

所以我们呢,遇到任何的烦恼,其实要用“四身功德”去面对,而不是我们那个——有的人很会调整自己,“就这么想啊,就这么想啊……”这都是自己的那个角度。如果能够调伏这个烦恼呢,你仿佛觉得是不是用上了法?但其实呢,还是用你自己的方式,而不是用的这个“总持”。

就像我们说这个“争这个盆”的问题,其实它就说到我们的一个“私心”的问题,对吧?如果我们不仅仅只是考虑自己,也不是考虑别人,而是什么?在这里觉悟到“一切众生啊,也许‘争一个盆’要到恶鬼道去的”这种可怜。因为其实他们的一瞬间就跟恶鬼道相应。要是我的话呢,在这个地方确实我就宁愿不用盆。为什么?可能就是那种心很甚,就是为……就是那种心。就是我们为任何东西一争,马上那种直下的就是要堕落,就是这种心,一下子就特别的难受。就不管看到别人“争”和自己为了一个什么东西,哪怕“往前迈一步”的时候,就看到了“要堕落”的那一个东西,马上就会很痛苦。就宁愿什么都不要:“我不洗脸,行不行?我也不洗澡,我也不洗衣服。我不愿意做那样的事情。”但这个呢,就会陷入一个什么呢?就是“愤世忌俗”一样的。

所以最精准的运用,其实就是“佛的四身功德”来面对。就是要看到“一切众生无始劫以来,因为无始无明,认假为真——有一张脸要洗,有个水要接,中间还有个毛巾,在一个叫做‘脸’的东西上面蹭一蹭,然后去刷两下’”。就是看到这一种“无明”,要生起极大的悲悯,为一切众生“持咒,拔一切业障,根本得生净土陀罗尼”。

所以你看那些“持明的密咒师”,他们都脏兮兮的,你看到没?然后好像身上都是穿的破破烂烂的,然后平常……但是他们只做一件事情,就是“持咒”。他们为什么叫“持明者”?因为他的生命就是“持明”。持的是“明”,不是“无明”。我们洗刷干干净净,都是“持无明者”。所以这个是大乘的一个用法。这个地方如果没有,你看大家的分享,都是限于“你呀我呀,你怎么用、我怎么用”。当你这个心一出来的时候,别人就是不舒服:你分享得好,会引起他的嫉妒心和攀比心;你分享得不好,引发他的傲慢,是不是这样?

但是如果就像师父他这样的,是不是令大众都会安稳和解脱?从自他当中解脱出来。就是我们说一句话:你是“为令别人解脱”,还是“显示自己”,或者“不显示自己但是总在自己这里”的时候,你不会利益别人,你带给别人都是迷惑,因为里面就是那个“我”在里面,是不是?

所以我们的这个交流,它一定是都汇总到“法则”这里。首先要知道:我们大家到这里来,为什么称为“如来会”?因为大家所依都是佛的功德。凭什么你一个凡夫称为“如来会”?你们所依如果不是佛的功德,你凭啥?对吧?摇身一变,就变成什么?说不定又来一个什么打大妄语的……一定要知道我们所依是这个。所以我们交流的时候呢,它是非常精准的,按照这个来交流、来实践,才有交流分,这个“实践法则”的机会。

所以这个“业障”呢,无始无明,就是它没有开始,也没有结尾,它就是“现前一念”。它不是“人天或者是修罗或者是恶鬼畜生地狱”,它是一切有情无始以来的无明。所以这个“陀罗尼”是拔一切……大家用的时候,就是一直说“我这么地了,然后我就持咒了”。其实通过我们这一点,为什么说“业无所属,法无自性”?比如说“贪”的这一点,是不是一切众生都有这个?是吧?我们贪的时候也应该生起这个:“这是一切众生都有的,那么为拔一切众生业障……”你就不会说“哎呀,我贪了,不好意思怎么怎么样”,就落在那个小我上面。那如果你看到别人呢,那也不是说“这个人很可恶,他就是张三李四王麻子”,然后你就记他的账了:“从今以后这个人不给他打交道,他特别的恶心。”你会看到“一切众生亦复如是”,然后“为令一切众生拔除根本无明”,持这个咒。要训练“为一切众生”,就从自他的困扰当中出来了。

我们总想变好。特别我们相处的时候,都希望这个团体能够接纳我,我能够融入,我在这里呢还处得比较的安稳。其实这是人的那个基本社会需求。但实际上呢,这个不是这个陀罗尼的用法,大家要知道。

所以我们到这个地方来,大家也知道我们这里呢,是一个“纯粹以果地觉为依的”。我们不依声闻,也不依世间善法,也不依菩萨法,唯依佛果。所以用心只能在这个地方用。所以我们不谈谁好谁不好,根本不能在这个地方去纠缠;也不是说“经过了多少个月的训练,然后你变好了”,这种说法也很可笑,是吧?只是“觉悟到了应该怎么来运用这个法则”。所以这一点一定要看清:不是“你呀我呀或者我们这些小群人”,而是“令一切友情得生净土,来拔这个业障”。因为你是这么认知的,你这样用就有效果。如果你认知就是“我有效果,只有你有效果”,这个确实也有。所有的一切都来自于我们的认知。如果我们认知到“法界是没有分别的”,就是我们在用的时候就能够真的“令一切众生得生净土”。这个“一举全体,一切归命”,这个用的就是佛功德,因为佛就是如此用的。

如果我们说“我们就是用到我身上”,或者“用到我们寝室身上”,或者“用到我们这个小团体身上”,那绝对不是佛功德。你把这个无量的佛功德“唰”的一下,就缩小到这一坨了。所以由于大家的运用那个出口,你们“出口一小”就变成只有这么多了。所以这个是“没有量”的,就是必须用“一切”。

我们用慢一点都可以。就是这个事来了,我不知道怎么处理,你先别处理,你先看看自己的那个起心动念。不要急急忙忙地希望把这个烦恼赶快推走,然后我就来“南无阿弥多婆夜 哆他伽多夜”。你一定要看到自己那个“深”的——我们昨天说的“深心”啊。就这个人一直问:啊,身心是不是这个是不是那个?我说你又来了,就是这个,什么呢?就是概念套概念,不是这样的。

“深心”这个太容易了,就是你使劲往里面看,到底是啥?而不是那个浮于表面:我用法了。我用法怎么还是这样呢?就是很多人这么认为的。他没看到那个深层次,你到底是干啥?所以这个地方一定要给自己看清楚,不是看别人,因为别人不过是你的投射。看自己,看自己是不是一举全体,一切归命。

所以它不是某一个点、某一个事、某一个东西,它是拔一切业障根本。(案:无用而大用;拔一切故,是为总持)。所以大家在这个起点上,你一定要用好啊,用好啊。是十方众生回入真实的总持法门,跟那个感觉好不好、用了以后感觉很好、身体好不好,这根本就没有关系。

所以这一点相当重要,这是阿弥陀佛修德完全圆满的展示。那么你要这么用,你只能用佛的心来用它。

所以为什么最后师父只有把这个本尊观搬出来了?因为其实这个本尊观它是要修法、灌顶啊这些,大家又不太可能有这种因缘,因为也不是那么修法。但是呢,起“本尊慢”的时候:我就是阿弥陀佛。

但是阿弥陀佛是管啥事的?不是让你来傲慢的,那样就打大妄语了。而是阿弥陀佛的心怀着一切众生,他的果德是给予一切众生的。要让你这样去用心,这个叫本尊。所以他也没有惭愧,也没有骄慢,就是这样的:他就是平等给予一切众生,以大智、大悲、大勇、大愿之力来做这一切。就是我们要习惯这种心态,所以让你不断地去训练这个本尊观。

现在呢,就用龙树菩萨,因为这个网上就是龙树菩萨他给予我们的。那么其实是一样的,因为龙树菩萨也是古佛嘛,佛佛道同啊,都一样的心。

所以师父今天呢,又重新把那个前面“南无阿弥多婆夜 哆他伽多夜”:一切有情归依无量光寿,如来之性不动转。“哆地夜他”,就是“即发誓曰”。“阿弥利都婆毗”,法身功德,融入无量光,遍照一切。“阿弥唎哆.悉耽婆毗”,阿弥陀佛的报身功德,令一切众生(一切)义利圆满现行。“阿弥唎哆 毗迦兰帝”,化身无量,先引众生往生彼国。“阿弥唎哆 毗迦兰多”,无量寿,全显真如法性不动,法性身安稳一切众生生命的现行。

这个就是跟大家提到的“四身功德,四身功德”。我们用四身功德来感受,而不是“我,怎么怎么样”。所以这个前提是佛力住持,佛力住持的法界。

所以出现的任何现象,不要按你的好恶去评判,和从你的角度“是不是利于我”去评判。好像你遇到了一个障碍似的,实际上它是圆满报身功德的回施。所以我们这一个角度,我们大家训练得还不熟,不熟。大家企图来用,但是总用到自己那里。

那么讲到《阿弥陀经》的两种版本,师父今天又讲到了玄奘法师他的那个直译本,就是《称赞净土佛摄受经》。昨天其实我们跟大家过了一下《观无量寿经》,大家也能知道,其实都是十方诸佛,都是十方诸佛,对吧?他以阿弥陀佛作为略说,来给大家有一个总持的一个对境,但实际上都是代表着十方诸佛总持众生的因缘。

你看我们讲到这个九品的时候,大家都可以看到各种各样的因缘。其实他给你总持了,最后不管你是干啥、你是好还是不好,其实那个总持地方是一样的,对吧?都是马上得生净土。大家看到:举头倾、伸臂倾,一念之间—–没有说“慢慢来”,对吧?这个就是佛的“不疾而至”。就是他根本其实就没有一个动的那个,他本来就在那里的,这一个安稳,让我们来体验这个。

就是“不共”都在这里。其他的法门全部都是“我怎么修、怎么改变”,或者“我以佛的功德作为我的所缘”,不是什么“内在一下换了”,大家知道吧?

我们每个人都特别珍惜我们的啥?我们那些业力的资源:我是谁?我来自什么家庭?我有什么文化背景?有钱没钱?然后我的性格是什么?我的生活习惯是什么?我们都很爱惜这些,这些你们都不能碰。但是这个法呢,它不是要去在这个地方慢慢地去优化,让它改变。

所以我们现在社会上的所谓“精英”,他都是:他也能看到自己有很多问题,然后就上各种班啊,然后他改变了,就变得特别好,就是能够“强大”。我经常看到一些视频的这个标题,还有一些文章的标题,都是说“如何让内心强大”——意思就是强大了好欺负别人呗?就是别人都很弱小,就是我们在争斗的时候你怎么心力比别人强?这些误导众生哦。

那你要知道呢,这个法它是什么?它的不共是“诸佛授手,得生净土”。所以我们讲的“授手”,都在向你伸手,在拽你啊,在拉你啊。那么这个呢,就是不一样的,因为其他都是靠自己——打工靠自己。这个全是诸佛来摄受我们,他的易行来自于诸佛,他是成就的,他来成就你,令众生入“如来会”。

所以对我们来讲呢,就是“听话,随顺得入”。就说:哎呀,实在不好意思,恭敬不如从命,好了,我来享受——就这么简单。而不需要我们这样讲:你怎么持戒、怎么念佛、怎么精进,你怎么怎么在自己弄得自己不睡觉的、成天的,好像挺忙活——跟这个完全不是一个路子。

我们不反对。现在我觉得其他的法门还是有很多很精进。昨天不知道是哪一个师父给我发,他们打禅七啊,是不是向我招手啊,你可以过来。然后就说那个主禅的那个师父、主禅七的师父非常厉害,他能够一次打十个小时坐,然后曾经有三十二天不倒的那个记录怎么怎么,意思就是这个师父很了得,你就应该怎么过来啊,这个怎么我们组织这个禅七,这不容易啊,请了一个大德。

其实我们一般人呢,在这里都会觉得:啊,这个机会很难得,我们要去学。就是他打十个小时,那我打九个小时吧;他三十二天不倒,我争取三十一天不倒。就是大家会比这些东西。而且稍微有一点点——就是比别人在这上面,我们说按“指标”来说啊,他的时间更长或者怎么地,然后大家伙就觉得:啊,我们来学他这一点。

其实这个很很累人,很迷糊。你的所缘就变成了这些指标。那最后是不是解脱呢?

师父经常讽刺所谓的“班首”。因为要做“班首”的人,他一定得有“功夫”,因为众生着相嘛。首先你“架子”得起得好,对吧?双盘,然后坐得笔直,而不是一上座就开始像一个虾一样拱起来。然后大家觉得“哎呀,真有样”。然后呢,他们啊,打一两个小时就七孔八窍了;然后你呢,坐了十几个小时还岿然不动,大家马上就佩服,对吧?

但你所依的是这个“外相”。所以师父很多时候看到一些来向他请法的那些“班首”师父,师父说:把你的“架子”放下。我们都觉得:哇,那“架子”是练出来的,好啊,好得很啊,我都羡慕。那师父说:那是“架子”,不管用。为啥要练那个“架子”呢?因为你要坐在那个位置上,不练也不行。我们平常讲的“倒架子”,你上去就“倒架子”,谁来啊?那这是一个什么?“误区”,其实是一个“误区”。就是我们内在有没有真实的解脱功德?他给你的“架子”、给你这个“给别人看的精进”和“给自己看的精进”是没有用的。

那么在这一点上面,大家一用功的时候就要反观自己:你到底用的是诸佛回施呢?还是说你自己觉得自己很用功?很多人说:我要去行个般舟——哇,就开始噔、噔、噔、噔、噔!般舟没有问题,但你以为你自己很厉害,这个就麻烦了。

我们经常说嘛,我们会讨论嘛。我说:只有一个多小时没有突破了,就是总有一个多小时的昏沉,就是在天快要亮之前的那个时候——哎呀,那真是昏得不得了——就只有勉强,就是一直走、一直走、一直走,反正我也没有破坏行法的规矩。但实际上是老袋不清醒了那个时候。然后就一直想着怎么去突破,突破这一个多小时。而如果有时候有所突破了,比如说我最近状态特别好,养得也比较好,然后我去行法的时候,哇,一下只有半个小时了,我就觉得这一次很有收获。出来就会跟大家说:这终于突破了,这只有半个小时昏沉。很快我就要成功了——成功就是什么?24 小时都不昏沉了,就觉得自己成功了。

最后整了一个啥?整了一个啥?这跟解脱有关系吗?没有关系,没有关系。但是我们经常会是这样的。所以在一个“你要参加哪一个共修”,你一定要搞清楚它的“所依”是什么。可能那位师父觉得把这个“班首师父”的情况跟我说了之后,我会比较好“好乐”与踊跃。但是,刚好他一说,我就觉得这次肯定不能去的,因为所有的人都是受这样的一个“指标”来带领的,然后大家努力看齐:这是我们的标杆——这跟我们现在学的这个不共的净土果地觉,实在是南辕北辙之路。

所以我们在这里大家在用的时候,比如说我们在这里有共修啊,有大家下来的这个自己去用啊,但是你一定要反观:你是自己觉得自己在用,很吃力?或者你任何时候都不敢歇下来?还是说,你是不断地在各种因缘——就是包括共修、包括自修、包括做事、包括跟人家发生各种的,就是像夜晚睡觉的种种的“鼾声”之类的——你是不是在体验“佛力住持”?如果体验佛力住持,就像师父今天说的:我们每个人都是“坐地日行八万里”,但是我们都不累啊,因为是地球在转,对吧?我们只是坐着。大家体验佛力一定要有这种受用:就是我不用努力,就是“祂”在努力,然后我随着“祂”就行了。

就是这样呢,你越实践,你越是什么?就是轻松。因为它不断地卸掉你那个“自力”的习气。其实我们累,主要是自力又起来了。随时你都可以再回到这个佛力的承载这里。

“佛承载呢——躺平”。躺平!任何时候,敢不敢呢,躺平?嗯,你敢。为什么?因为不管咋样,都在“法性功德海”当中。那么我们慢慢地就会真的歇心。歇心呢,就是把那个造作的心歇下来了。

包括你要怎么改、你要去怎么觉悟。后来看了耀娇,他又在那个点上来了:我要怎么觉悟、怎么觉悟。哎呀!我就说,就像一个小虫子在那个里面爬,一直爬不出来。何苦来呢?就是“南无阿弥多婆夜”也就可以了,马上回到这个无量光寿这里,马上回来。

应该马上跳出来,而不是——就是我说你中了一箭,应该马上拔箭;而不是“谁射的?谁射的?谁射我的?”你看你们一直找原因的时候,是不是这样?就拔出来之后“这是哪家生产的?”这有啥意义嘛,对不对?

所以我们应该跳出火海啊。《弥勒菩萨修行偈》说的:“跳出红火坑,做个清凉汉”。(注:见后)。第一时间跳出来。“南无阿弥多婆夜”也马上就跳出来了,不需要你在那里去追查原因啊、找凶手啊,各种的——又惩罚了自己啊,又把人家拿住了呀,或者我把这事摆平了。大家很多时候都希望这个事相最后“你也满意,我也满意,大家都 happy”。

不是这样的。是你自己立刻、现在、就——跳出火坑。是不是这样?一念就跳出来了啊,真的,“南无阿弥多婆夜 哆他伽多夜”就跳出来了。大家要训练这种“光溜溜”的。像你说的那个“suanma”——就是我们习惯的那种“黏着”,一直黏着在那个事相上。我们现在要训练的就是:每一次都砍断那个黏着,砍断它!训练我们“心向光明、心向弥陀”。

我们应该直奔向弥陀,而不是说你在那儿说:你咋回事儿啊?“业障怎么引起的?”你已经搞不明白了,知道吗?而是需要你马上出来,马上出来,根本不要回头!一直跟你说不要回头看“业障”,还要拿出来。明明是一坨屎,还要拿出来,反复地去扒拉它里面有什么。然后有时候又把那坨屎给别人描述一番:“你看,我有一坨屎,你看一看,你闻一闻,臭不臭?”然后他又跟你讲一讲,试图让你觉得那个屎不臭,然后你又拿回去了。下一次你说:哎呀,我有个烦恼——又拿给别人闻一闻,这坨屎又拿出来,一直那坨屎揣在怀里,就是不扔掉。

所以大家训练的是什么?就是为什么说“速离五浊生净土”。“速”啊,一念。就是真的爱干净的人啊,你如果真的觉得这里脏的话,就是一念“南无阿弥多婆夜”。你根本就不往这儿看,知道吧?虽然呢,习气会拉你啊,或者那种烦恼会来,使劲地拉你,但是你训练的就是:不管它,不管它而已——Don’t care—-不管!不是要你去管它,就给它拔得干净。

包括事情都是这样的。任何的因缘都有它自己的出路。不要什么都去为天下操心,周围的事也是如此。

所以说呢,我们在运用的时候,因为不清晰,就是没有真的在“佛力住持”这里歇心了。所以说,它运用当中就是模糊的,和自己仍然觉得费力、没解决问题的——那就肯定会有了。

所以我们呢,要不是在这个地方,就用不上。其实真的用不上净土。看起来在用,其实没有。最后就一定会疑法、会谤法。当你心里生起一念说“没那么好用”,嗯——你就在“谤”这个法了,它就跟这个陀罗尼不相应,与净土经典都不相应了。

所以昨天我们看《观无量寿经》,大家看到经典上面说的那个功德多么殊胜啊。为啥我们老觉得现实当中不是这样的呢?其实你们现在就知道了:因为就是这样的认知的人,都是没有精准地用到“果地觉”。不是说他在学什么,他就是“果地觉行人”了。我最早的时候特别天真,就是凡是声称自己在学果地觉的,我都自动判断你们都是在用果地觉。

所以以后你看到一些匪夷所思的东西的时候,就是:“嗯,What happened?为什么这样?”但后来看明白了:哦,其实你只是声称自己在学果地觉,声称自己学了十几二十年,声称跟这个领域里面的很多人很熟。但这些其实都是世俗的东西。但你真的用的时候——哦,其实你用的都自己那一套。

所以就后面师父说到的嘛:相互攀比、斗争、各种各样的问题,争论不休、嫉妒不止,就是这些东西。然后你就看明白了:不是法的问题,法没有任何问题,只不过真的真的真的真的没用——这挺冤枉的。

所以我们呢,你看学“五念门”,它也是什么?就是让你从五个角度来运用“果地觉为因地心”。那么这个陀罗尼,它是从这四种角度来让你体验——其实都是共同入的是“果地觉”。所以“果地觉”是我们现在心里面“所缘”的、所缘的。你不知道是什么,那你就持咒——这个咒本身就是“果地觉”。

“南无阿弥多婆夜” 为什么大家一直持呢?其实就是体验这个就是。你要去体验它。大家会觉得,它多无聊啊,跟着师父去念来念去,还不如我搞点什么东西。其实就是这个地方,就把我们障住了。很多人说念佛:念佛太无聊了,六个字、四个字,都很无聊,就一直这么念——其实就是把你的那些“有聊”的分别给你念没了。

你真正在这里随顺,随顺这个“无差别”,那么你的心呢歇下来,佛功德就展现了。所以为什么说:住佛所住,行佛所行,思佛所思,念佛所念。最后你的那个“无差别”,它就是佛嘛——无分别的心就是佛,就是平等心。

所以你这样去用,任何人、任何事、任何点,你都是“南无阿弥多婆夜”。其实慢慢你的心就平了,你的关注点其实不是外面了。就像刚才说:“是馒头在上,还是饼在上”——就是你就 don’t care,就是这样,不关注,不关注。就像人家说:“终日吃饭也没有吃到一粒米,终日穿衣也没有穿到一缕丝”,这就是用功用到极处的人,他确实是不知道。

就像今天中午吃完了——吃完吃了啥?不知道,不知道。有人说:“师父,这个好吃吗?”嗯,我只有怕他伤心,说“好吃好吃”。吃了啥?不知道。大概能够知道“饱”。以前连“饱”也不知道,别人给你弄多少吃多少。吃完了之后什么胃疼啊什么,才反应过来“吃撑了”。但是怎么会吃撑的呢?哦,主要是放到面前就没有分别地吃掉了,不太知道。但是也没有烦恼。吃多了——好,下次少吃点。

所以以前包括他们给我整的酱,每次给我整一块红豆腐,然后再一坨酱,我都是吃完的。吃完以后口特别渴,就是咋个事?也不管了,反正找水喝吧,咕咚咕咚完就过了。后来终于——回光反照,酱吃多了啊。那好,可以少吃点。所以后面谁要给我弄的,然后我就交给他,他后来就不敢了,后来就弄一丢丢。

真的是挺有意思的。实际上是不难的。实际上是不难的。当你没有烦恼的时候,这件事情怎么样,其实你都不会生烦恼。这个最重要。 当你不生烦恼,其实不是就是解脱吗?对不对?“四身功德”带来的就是什么?究竟解脱、究竟解脱。

所以我们在这个实践的时候,你一定要知道你内心是以什么为因的。这个“果觉因心”是用“果觉”呢,还是说你自己的“因地心”用了、作“因地心”了?所以它后面的效果和因果是对称的嘛。那它当然就是各种地不清楚、各种地烦恼。

那么我们呢,就是用这个佛的角度来观察九界的生灭变化,然后来运用生灭——绝不困在某一界里面。其实我是比较喜欢听你们分享的。就说管你们说什么。为啥呢?因为你帮我活了你那一辈子;你跟我讲的时候,我帮你活了你这一辈子。为什么我喜欢看电影呢,或者小说、一切的作品?因为就是我可以看到别人怎么展现那一个生命,他讲给我,他展示给我,然后我就过了他的一生——他帮我过了一生。

我听到所有最后,我都跟你们是同体的。所以你们都帮我过了你那一生,其实是我这一生。你就很感恩。因为为啥?其实就我这个狭隘的角度,我实际上体验不到你的那个感受的,知道吧?当你在说你怎么喜怒哀乐的时候,我说:啊,原来还可以这样感受人生啊——挺好的。我基本上都是无差别地接纳,真的就像是鲸吞四海,我觉得都可以接纳的。你是“愤世嫉俗”的一生,我觉得:啊——很好;你是一个什么“唯唯诺诺”的一生,我说:啊——还是可以这样过啊,也很好,也活下来了嘛,对吧?

我们觉得“不揭竿起义”就不行,但是别人也可以。然后这个人呢是爱好这个,那个人是爱好那个。你看,所有的众生都在以无比精彩的方式在活着——就是生命啊。你包括你看那些:你看你不能像蛇那么爬,但是蛇爬了,我一看看我也能,就是我也可以像他那样——他帮我去过了蛇那一生。你看苍蝇,苍蝇帮你过了苍蝇那一生,对吧?其实所有的众生都在帮你“过”呢。为啥?他是你心里的众生,就没有出你的心。十法界全在一心呢。你不评判的时候,你确实——为什么有时候也会刷短视频呢?因为我看到众生的精彩,就是这个。

哇——因为他们开……比如说一个小伙子在大街上,在等公共汽车,就是那种初中生,就开始跳街舞,因为等着车它就不来嘛。就在那表演。然后他表演了一下,同学又来表演。哇,这些小孩子好厉害啊!就他站只有十几秒,你就觉得很赞叹。啊——有一个视频就是说什么:在一个街上面有很多的主播就在那里,反正就整各种的“怪”。但是你也说:一个众生,他想让他自己活得精彩……或者他就是为了挣钱、为流量,他非常努力地活着。就是你看到了各种各样的生存的状态,你都会特别地惊喜和赞叹——因为你还没办法那样的;我只能活成我现在,我只能选这个“现在”。但实际上在“意识法界”是可以随时换角色的。你不要认为你是这个“固定的”,固定的这个。

所以实际上,你如果有佛的这个角度,你会知道这一切呢,你都可以随时去进入、随时去扮演、去欣赏,不困在某一个界。就像佛一样无碍——就是心中是没有障碍的。那种广大圆明、清净自在、安稳十方——你就能够去体验。而不是以一个“我是某某某”。就是张三、李四、王二麻子。就是你跟你身份证上面的那个名字就束缚死了,你就认这个了。这都是什么?蒙蔽,蒙蔽。就不是这个。

“九界同归,凡圣同修,等蒙摄受,咸得往生”。所以我们一定呢,在这里要去体验佛的心,以佛的心来看。佛心呢看众生:都是可爱的,都是小可爱——确实你们都是“小可爱”。然后“佛佛相赞”。十方诸佛,都是遣自己的弟子往生净土。这在经典上都是不争的事实。为什么?其实本来就是十方诸佛他们共同所成就的这样一个净土。这是十方诸佛出世的本怀。

虽然我们有那个习气,还是会评判说:这个菩萨你看这个菩萨很善良,这个菩萨还特别的自私……还会有这个习气。但是你已不乐于此了。你更愿意什么呢?就是用佛心,用佛心来体验众生。

所以我们之间呢,师父说他多年以来跟这些莲友啊讨论啊、辩论啊,都是想要令“净土佛力住持”的这一个传承来大利众生,而不陷在个人现象的争论、业障的纠结。就是这样的一种探讨,让它是为令这个法的“正法脉住世”的探讨;而绝对不是说“我占了上风,然后你怎么滴”。

师父以前说到某某法师说他是一禅提。说他。有时候我会很不高兴,我就说:说我师父了,我对这个人就不高兴了。然后师父说:他是大悲心。他说:你不知道,他是大悲心。他是极力地去摧破你那个“自力”的坚固。因为师父自力很了得啊,所以他居然敢骂师父是一禅提。他意思说:你不用佛力,你自力再厉害,我还是要——批你。那师父就接受。为什么呢?因为共同地在这里去用这个“佛力住持”。

那这样的就是什么?就是菩提道友、金刚兄弟,就是明副其实。就是大家都是为“佛力住持”而来到一起的——而不是“你好我好”,然后我们大家在问:哎呀,留个联系录啊,以后我遇事找你帮忙啊……我现在告诉大家:我最痛恨这一点。大家在这里“拉帮结派”,或者是说私人记下某某人他的家庭特点,然后他有什么,以后我可以找他的。你们千万不要这样!千万不要这样!因为你找“他”就不找“佛”了。把这里搞成世俗的场合,和某某人有什么资源打听打听——我痛恨这一点啊!如果谁犯到这个,下次就没有你的份儿。虽然是“佛力”承载,但是因为这个就不是属于这种“共同的守护”了,知道吧?

它就不是“和合共住”。和合共住的第一个就是“见和同解”。我们的“见”都是一样的。为啥呢?都是以佛力作为我们的所依。至少你同意。你用得好不好是另外一回事,至少你同意,对吧?那么你在现缘当中,你就要实事求是地按照这个来行。我们大家也是互相地监督,是不是这样?如果确实不是,就像是“蝙蝠跑到鸟堆里”,那就不是那么回事了,就不是我们可以在一起共同讨论、共同来一起,在这个当中来运用。

所以呢,我们在这里如果有很多的困惑,或者大家交往越来越困惑,你一定要知道——你的所依出问题了。因为这个所依只要不出问题,我们大家一定是什么?越来越清晰的,越来越清晰。因为“同一用心,同一守护,真实不虚;同一信解,同一缘起,真是相见甚欢”。这个才叫做“同志”。那么中国人爱说“同志”,其实“同志”这个称谓非常的高尚,是真正的高尚——志同道合的人称为“同志”。有人觉得叫“同志,这个好落后,应该叫什么,叫什么美女……”我说这个太俗了。“同志”是一个非常非常高尚的。所以我们大家,如果都是以“果地觉”作为我们所依,我们大家就是同志。那我们在一起就可以“言道”。就这个时候,我们大家探索的是“道”,不是“你好我好、你不好我不是”这些东西,就是“论道”。

我们那天看《卧虎藏龙》,就跟大家讲:这个外国人一看到那个李慕白跟那个谁、俞秀莲,他们俩开始“论道”的时候,他们就睡着了——脑袋没办法“论道”。然后一打起来,他们就醒过来了。

我觉得特别搞笑。但实际上呢,确实他们两个虽然是那样的一个身份,但是他们在一起的时候,真的是发乎情、止乎理,但是都在论道,大家发现没有?都在谈论道。包括生命的最后一刻,他都说你应该用这个去取道,怎么样?

那这个呢,我们在一起应该是这样的:我们是以平等缘起,然后呢,在我们的现行的这些,就是这个打鼾啊、盆啊,就这些当中,来讨论我们运用的多少和深浅。这个是可以讨论的,是可以讨论,但是它的前提是拿这个平等缘起。

所以那天最开始那个妙幻,我们做堂会的时候,他开始分享的时候,就是完全是自己的那个状态在做盆,大家都会迷糊,知道吧?但是一回到这个平等缘起,我们再来看的时候,你们就会越看越明白;要不然就会迷糊的,是不是?

所以好多人,哎,那个谁赞言说:“哎,我赶快默默地去下了一个盆。”因为就产生了一个印象:你们那里是没有盆的地方。然后那个耀园,因为他从这里回去的,他就很迷惑;他说“不缺盆啊”。因为为啥?因为他的剧组是用得很好。然后另外的那些网上的都产生了不同层次的迷惑,然后现场的也也更迷惑了,在想“那我要不要也搞一个呢?”

这就是没有用同一缘起。所以他这个多少和深浅,其实你就看不明白,对吧?都是各自的这个角度。所以我们一定在讨论一件事情的时候,大家要知道是这个平等缘起。那这样子“有盆之远方来,不亦悦乎”?这个盆,大家看朋友的”朋”是两个月,就是平等的,看到没?一个月、两个月,哎,这俩月亮碰到一块了。

这是什么?平等缘起。所以“不亦悦乎”。那如果不是,那就“不亦斗乎”,是不是呀?我们平时还没有因缘斗,但我们弄到一起来斗,那何苦呢?

所以我们同一师学,如水乳合。刚才师父讲的这个是戒律里面的,就是出家人同一师学,共同以释迦牟尼佛为师,学的都是释迦牟尼佛的教法,如水乳合,就像是水跟牛奶掺在一起,是什么?自然融合的。这个是一个和合共住的最美的状态。

但我们现在很多人呢,他的这个所依其实不清晰的。很多佛教徒也并没有以释迦牟尼佛的教法为自己的所依。那么同一师,有真的依师吗?那不,很多都是依自己。所以他就不是如水乳合,就是水火斗,就属于这种。

所以现在这个时代是斗争坚固的时代。只有用这个无诤的守护、平等缘起,能够化解这一切的斗争、矛盾和伤害。要不然我们相处是没有任何意义的,没有任何意义,只能加深这种矛盾和伤害。

那么如果以这样的平等缘起,那么就是平常心。就是不是发生一个事情,一下子就觉得“不得了了怎么地”。平常心——什么事情都是正常的,什么事情都允许它发生;以慈悲心、以智慧心来相处,都是正觉华化身。这个“正觉”指的是阿弥陀佛的正觉,以弥陀的正觉来觉悟,所以大家是正觉华化身,同坐莲池。

如果不是以弥陀的,我们也在觉悟啊。拿你自己那个小小萤火虫的光,你根本不是正觉华化身,对吧?你今天觉得这个,明天又推翻了你的那个觉,后天又觉得是那样一个觉——根本就是找不着北的。

所以净土世界,它是特别特别清晰的,是唯一的。然后我们通过这种莲社,大家到这里来,集中了,以平等缘起来相处;然后你们回到你们各自的因缘,其实就可以摄化一切众生,共入弥陀愿海,就是携亲朋怨怼,共入光明域。只有平等是光明的。谁高谁低,大家心里都不服啊,那个黑暗角落一下就出来了,是不是这样的?

所以一切的那种不平等,一切的晃动,都会安稳在这里,就是提这个平等缘起。所以不要把那个善恶是非记得那么清楚。虽然叫你不记也不太可能,但是我们要让它淡化,要知道那些都是上不了台面的,就让它消失了,对吧?给它甩到黑洞里面去。它跟佛的平等缘起是没有关系的。

每个人的量肯定不一样。所以为什么大家要允许一切的发生?是因为不同的量而折射出来的。就像钻石的光,其实它有非常非常多的层面;就是犹如啊,就是莲池海会的花,它们在就是转的时候,它互相映射的时候,会出来非常多那种不同层面的这个光。那么大家在相处当中出来各种各样的事情,也是这样的;不是说你的觉悟才是光光相照,其实这“业相”的碰触也是光光相照的,也是光光相照的。

那么我们必须允许,因为它都是法性的展现。就没有什么争论是非。就像是,我确实、我一直有这种感受吧,可能是“好奇害死猫”啊,但是我对一切众生充满了好奇。就包括是那种就是要判死刑、马上要立即执行枪决的人,我特别想知道他这一生怎么走到这个地步?

“就是还有什么你想知道的?”我说:什么都想知道。就觉得众生都很有趣。他把自己就搞死了,什么“搞死”?我想知道这个。然后你们为什么合成了这个样子?就是包括长相,包括你说话为什么要用那种方式?为什么你是这么来处理果地觉的?

就像何南,我一直在讲话:“哦,我知道了,这是一个知识分子,他在搞这个明堂。”一下回溯到以前我们在大理的时候,那时候我们交往比较少,只能够从你的表象上来观察到一些,但是没有像现在这么清楚。所以我就觉得是挺有意思的。

但是不管是什么样无量的差别,最后都共入弥陀愿海。你才能真实地看到,其实一切众生真的没有离这个,真的没有离。你观察多了,你观察一个、两个、上千个,你都还没有这种真实的感受;如果你观察上万、十几万,你就会知道了——全部是同一个,只不过他用的角度不一样。所有众生最后你会发现,真的他是一样一样的,但是他又是这么地活泼可爱,他可以用各种方式来展现。所以就不需要去消除这个差别相。

上一次我也是跟师父说:“某人在讲‘信解’,我就觉得这个对果地觉传播不好”,然后很担忧。然后师父就看我一眼,说:“你对众生的业力有意见吗?”(我想):“哦?怎么我说这个,你说那个呢?我们都是弘扬果地觉,要在这个上面,好像要维护这个法的道统一样的。”其实你只是不允许而已。对于卫道士,要与这个不一样的,全部斩于马下。“来将通名!”

所以师父他的那种“无诤”是非常彻底的。虽然他也大声疾呼,叫我们都共入弥陀愿海,都在这个平等缘起;但是对于那种比如还在讲“三辈九品”、还在讲“功夫怎么样”,内心实际上是无诤的。但是我把他看得很特别的时候,我觉得他是一种敌对面。比如说这边在讲“无诤”,你那边就在那边不准人家——其实是你有诤了。你“无诤”就“无诤”彻底。

师父说“你对众生的业有意见吗?” 他把这个马上归入到众生的业里面去了,而不觉得这是 special 的一个东西,这是“特别”的。师父是用平常心的。当师父一提,一下子也回到了平常心。所以师父就一看,我这心就回去了。师父就说:“诸法住法位,世间相常住”。就是不会改变任何人;不会试图改变任何人。只是在这里,以佛心来看它。就是“诸法住法位”,啥人都有的,三教九流各种各样的。这不是法界的丰富吗?法界的繁荣吗?对吧?

有的人说:那净土法门管用,其他都不管用了,把其他灭了吧,就剩净土法门吧。这就是本愿走的弯路。一下子就被什么?你要灭别人,你的果报就是别人都来灭你——这是对称的,对吧?你要说圣道门都不管用了,圣道门全部来灭你。你干得过诸山长老?这是自己树立了一个敌人,就是不知道净土的“无诤内誓”。

所以我们无诤。那么你是不是在现缘当中,谁打鼾你也是要用无诤的,对吧?有没有盆也是用无诤的。都在这里用的时候,这个天下太平了,是不是?

我们还是在这里,就是自己内心里面是什么所依的,这个在置换的过程当中,是不是?还没置换好,就是“变变变”。就像我们看那个《百变狸猫》,他们没变好的时候,一会儿尾巴就出来了——是个人样子,一会儿尾巴出来了;一会儿两个黑眼圈,就是狸子的那个黑眼圈,就狸猫嘛,就出来了;一会儿噜噜下去了,就变为原形了。

就现在大家还没有置换好。没有置换好,那就稳稳当当的就这样子。因为你其实呢,就是没弄好,也在这个平等载负里面。并不是说“哦,这个又生出了分别了,他用得好他就牛,他一牛他下去了”。一样、一样的。就大家在这里面当游戏一样的,就是先放松了,看到自他的业习都觉得是好玩嘛。但是呢,不要去放纵,只是这个,不要放纵。

然后共入弥陀愿海。因为一念就回来了。师父一提点,说“你对众生的业有什么意见吗?”——一念,轻轻的。他也没有说“哎呀,怎么能这样,哎呀,给我一顿什么”,也没有。哦,一下就知道了。那好,心一下就平了。心一平,所有东西都消失了,对吧?这个很有意思啊。

所以我们大家呢,还是就是继续吧。所以每一次师父讲课呢,都会给我们提点一个,就是重点的地方。好,那我们在心里面,不要当回事啊,在这个地方去随顺师教,得入弥陀愿海。

好,今天就分享到这里,大家一起来回向。

闻法功德殊胜行,无边胜福皆回向,普愿沉溺诸众生,速往无量光佛刹。十方三世一切佛,一切菩萨摩诃萨,摩诃般若波罗蜜。

《 彌勒菩薩偈 》

昔日寒山問拾得曰:世間謗我、

欺我、辱我、笑我、輕我、賤我、

惡我、騙我、如何處治乎?

拾得云:只是忍他、讓他、

由他、避他、耐他、敬他、

不要理他、再待幾年你且看他。

寒山云:還有甚訣可以躲得?

拾得云:我曾看過彌勒菩薩偈,

你且聽我念偈曰:

老拙穿衲襖,淡飯腹中飽,

補破好遮寒,萬事隨緣了,

有人罵老拙,老拙只說好,

有人打老拙,老拙自睡倒,

涕唾在面上,隨他自乾了,

我也省力氣,他也無煩惱,

這樣波羅蜜,便是妙中寶,

若知這消息,何愁道不了,

人弱心不弱,人貧道不貧,

一心要修行,常在道中辦,

世人爱榮華,我卻不待見,

名利總成空,我心無足厭;

堆金積如山,難買無常限,

子貢他能言,周公有神算,

孔明大智謀,樊噲救主難,

韓信功勞大,臨死只一劍,

古今多少人,哪個活幾千,

這個逞英雄,那個做好漢,

看看兩鬢白,年年容顏變,

日月穿梭織,光陰如射箭,

不久病來侵,低頭暗嗟嘆,

自想年少時,不把修行辦,

得病想回頭,閻王無轉限,

三寸氣斷了,那時哪個辨,

也不論是非,也不把家辨,

也不爭人我,也不做好漢,

罵著也不言,問著如啞漢,

打著也不理,推著渾身轉,

也不怕人笑,也不做臉面,

兒女哭啼啼,再也不得見,

好個爭名利,須把荒郊伴,

我看世上人,都是精扯淡,

勸君即回頭,單把修行幹,

做個大丈夫,一刀截兩斷,

跳出紅火坑,做個清涼漢,

悟得長生理,日月為鄰伴。

无量光寿网站

http://wlgs.zhdh.org

集生活、学法义和念佛一体的佛友圈上线,点这里访问

管理员微信:zhdhtv

无量光寿app下载安装

加网站管理员微信:zhdhtv,进群学习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