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生礼赞偈开示05(上)


时间:丁酉年二月十七日(2017年3月14日)

【都讲】永真法师:

阿弥陀佛!各位法师,各位同修,大家上午吉祥!昨天的学习,我们上午听到法师的开示,下午通过拜往生礼赞,那么我们在座的各位,我们对往生礼赞应该说越来越熟悉,不管是仪轨,还是这个法理法义,大家都应该有很大的一个受用。那么我们今天继续学习第五部分,我们有请隆时法师带领大家读诵,为大家消文解字。阿弥陀佛!

【辅讲】隆时法师:

好,请大家翻到68页。我们一起来读诵:

第五谨依彦琮法师愿往生礼赞偈 二十一拜

南无至心归命礼西方阿弥陀佛 

法藏因弥远 极乐果还深 异珍参作地 众宝间为林

华开希有色 波扬实相音 何当蒙授手 一遂往生心

愿共诸众生 受用法味乐

南无至心归命礼西方阿弥陀佛 

浊世难还入 净土愿逾深 金绳直界道 珠网缦垂林

见色皆真色 闻音悉法音 莫谓西方远 唯须十念心

愿共诸众生 受用法味乐

南无至心归命礼西方阿弥陀佛 

已成穷理圣 真有遍空威 在西时现小 但是暂随机

叶珠相映饰 砂水共澄辉 欲得无生果 彼土必须依

愿共诸众生 受用法味乐

南无至心归命礼西方阿弥陀佛 

五山毫独朗 宝手印恒分 地水俱为镜 香华同作云

业深成易往 因浅实难闻 必望除疑惑 超然独不群

愿共诸众生 受用法味乐

南无至心归命礼西方阿弥陀佛 

心带真慈满 光含法界团 无缘能摄物 有相定非难

华随本心变 宫移身自安 悕闻出世境 须共入禅看

愿共诸众生 受用法味乐

南无至心归命礼西方阿弥陀佛 

回向渐为功 西方路稍通 宝幢承厚地 天香入远风

开华重布水 覆网细分空 愿生何意切 正为乐无穷

愿共诸众生 受用法味乐

南无至心归命礼西方阿弥陀佛 

欲选当生处 西方最可归 间树开重阁 满道布鲜衣

香饭随心至 宝殿遂身飞 有缘皆得入 正自往人希

愿共诸众生 受用法味乐

南无至心归命礼西方阿弥陀佛 

十劫道先成 严界引群萌 金砂彻水照 玉叶满枝明

鸟本珠中出 人唯华上生 敢请西方圣 早晚定相迎

愿共诸众生 受用法味乐

南无至心归命礼西方阿弥陀佛 

十方诸佛国 尽是法王家 偏求有缘地 冀得早无邪

八功如意水 七宝自然华 于彼心能系 当必往非赊

愿共诸众生 受用法味乐

南无至心归命礼西方阿弥陀佛 

净国无衰变 一立古今然 光台千宝合 音乐八风宣

池多说法鸟 空满散华天 得生不畏退 随意既开莲

愿共诸众生 受用法味乐

南无至心归命礼西方阿弥陀佛 

坐华非一像 圣众亦难量 莲开人独处 波生法自扬

无灾由处静 不退为朋良 问彼前生辈 来斯几劫强

愿共诸众生 受用法味乐

南无至心归命礼西方阿弥陀佛 

光舒救毗舍 空立引韦提 天来香盖捧 人去宝衣赍

六时闻鸟合 四寸践华低 相看无不正 岂复有长迷

愿共诸众生 受用法味乐

南无至心归命礼西方阿弥陀佛 

普劝弘三福 咸令灭五烧 发心功已至 系念罪便消

鸟华珠光转 风好乐声调 但忻行道易 宁愁圣果遥

愿共诸众生 受用法味乐

南无至心归命礼西方阿弥陀佛 

珠色仍为水 金光即是台 到时华自散 随愿华还开

游池更出没 飞空互往来 直心能向彼 有善并须回

愿共诸众生 受用法味乐

南无至心归命礼西方阿弥陀佛 

洗心甘露水 悦目妙华云 同生机易识 等寿量难分

乐多无废道 声远不妨闻 如何贪五浊 安然火自焚

愿共诸众生 受用法味乐

南无至心归命礼西方阿弥陀佛 

台里天人现 光中侍者看 悬空四宝阁 临回七重栏

疑多边地久 德少上生难 且莫论余愿 西方已心安

愿共诸众生 受用法味乐

南无至心归命礼西方阿弥陀佛 

六根常合道 三涂永绝名 念顷游方遍 还时得忍成

地平无极广 风长是处清 寄言有心辈 共出一苦城

愿共诸众生 受用法味乐

南无至心归命礼西方阿弥陀佛 

哀悯覆护我 令法种增长 此世及后生 愿佛常摄受

愿共诸众生 受用法味乐

南无至心归命礼西方极乐世界观世音菩萨 

千轮明足下 五道现光中 悲引恒无绝 人归亦未穷

口宣犹在定 心静更飞通 闻名皆愿往 日发几华丛

愿共诸众生 受用法味乐

南无至心归命礼西方极乐世界大势至菩萨 

慧力标无上 身光备有缘 动摇诸宝国 持座一金莲

鸟群非实鸟 天类岂真天 须知求妙乐 会是戒香全

愿共诸众生 受用法味乐

南无至心归命礼西方极乐世界诸菩萨清净大海众

愿共诸众生 受用法味乐

好,翻到68页。今天我们是第五部分的赞偈,是彥琮法师作的。

彥琮法师是生于南北朝北齐时候的一位天才法师,他主要是在隋朝,他几乎和慧远法师是一个时代。他是有名的著作家,翻译家。十岁出家,十二岁就上台讲法,十四岁讲《大智度论》,然后在王宫里面,下面都是王宫大臣,都是成年人,他也是十多岁就讲《仁王经》,上台讲法侃侃而谈,一点都没有畏惧。十多岁,那时候这样的出家师父很多,佛法是昌盛的那个时代是很多的。而且这个法师也精通,不仅佛家的懂,儒释道三家都通。所以当时遇到周武帝灭佛的时候,曾经也是以僧服穿在里面,外面穿俗家人的衣服,在道观,给道观的道士们讲道家的经典,所以被封为道家的通士。所以大概在他二十五岁的时候政策好了,又重新恢复僧装,是一位非常有智慧,非常顺势而为的一位法师。他翻译的经典有好几十部,这个语言通畅,翻译很准确,所以几乎成为后世翻译经典的典范和依从。这是一位天才法师,我们如果不读《往生礼赞》,大概都不知道。

那么下面翻到我们读的,这个偈颂也是很美的,最有诗意的,最有韵味的,我们可以一起来,大概的过一道,大家来体会一下。

第一个偈颂:“法藏因弥远,极乐果还深。异珍参作地,众宝间为林。华开希有色,波扬实相音。何当蒙授手,一遂往生心”。

这是对佛陀的一种赞叹。因地发了久远的愿,所以感得了极乐世界这样的果报,能够接引无量无边的众生,深广无涯。

这个“异珍参作地,众宝间为林”,这是对极乐世界地的描述,各种各样的珍宝参杂,布在地上。然后有七宝树和各种的树啊,成树林,中间有无量无边的珍宝树间杂。

“花开希有色,波扬实相音”。极乐世界是花的国度,我们出生也是从莲花中化生,所以一出来就听到这种水的声音就像演唱实相,波扬实相音。

“何当蒙授手,一遂往生心”。这是我们的愿望。唉呀,我们什么时候能够蒙佛早一点接引我们,授手接引,能够真正早一点满足我们这颗想往生的心愿,一遂往生心,对往生的渴望和希求。

第二偈:“浊世难还入,净土愿逾深。金绳直界道,珠网缦垂林。见色皆真色,闻音悉法音。莫谓西方远,唯须十念心”。

浊世,五浊恶世很难啊!我们再不愿意再来啊!所以净土啊,佛陀因为看见众生的这样想离苦的愿望,所以他的四十八愿,无量无边的愿,度众生的愿非常的深切,所以建立了这样好的一个国度,让我们能够离开浊世,往生到这样一个美好的地方。

“金绳直界道,珠网缦垂林”。也是极乐世界这个地的一种描述,那里的地是很有秩序的,所以由金绳……。大家看经典,《观经》、《无量寿经》就有描述啊,把它很规范地把它分割开来。

这个“珠网缦垂林”,就是宝树啊,都有这样各种珍宝的网覆盖其上,就是很美的啊。然后所有的色,见的色都是真色,都是妙色,都能够让我们见色悟空、悟道。所有的音啊,极乐世界是个音乐的世界——都是法音。五浊恶世的音啊,五浊恶世是声色犬马,听得越多可能迷得越深。在极乐世界所有的音都是法音,都能够随顺我们的觉性,能令人们悟道。你不要说“莫谓西方远,唯须十念心”。不要觉得西方十万亿佛土很遥远,只要你有这样一个想去的念头,想往生的念头就能够到:唯须十念心。

下面:“已成穷理圣,真有遍空威”。这是对佛陀啊,是一切智者,穷理尽性,彻底证悟的一位圣人。穷理圣,所以他的这个身体啊,所有的极乐世界都是他的化身。所以空不是什么都没有,空是与妙有、真有相连接,所以空中生妙色,真有遍空威。

“在西时现小,但是暂随机”。佛陀的身遍所有的法界。有时会现出小身来接引我们,对机、对我们的机来接引我们,但是暂随机。

下面“叶珠相映饰,砂水共澄辉”。这个也是对极乐世界的描述。这个大概,其实这些经典啊,这些偈颂啊,彦琮法师的多数还是来自于《观经》——《观无量寿佛经》。在那个时代其实包括善导大师,那个时代的人出家人修学的一个主要的经典是《观经》,持名念佛是善导大师以后才开始推广的,以前的僧人多数都是修观,那时注解《观经》的法师很多,对《观经》也很熟悉。所以彦琮法师的这一偈颂主要还是来自《观经》,每一偈颂其实都有对照的,大家有时间可以自己去看一下。

这个“叶珠相映饰,砂水共澄辉”其实这是取自第七观——华座观,对佛陀所坐的莲花座的描述。这个叶和珠宝间杂其中,相互光明映饰。“砂水共澄辉”这是对极乐世界水功德的描述。这个底是金沙,相互的和这个水相辉映。

“欲得无生果,彼土必须依”。我们想得到无生的果报,也是成佛的这种无生果啊,那么极乐世界是我们必须依止的一个地方。

下面偈诵:“五山毫独朗,宝手印恒分”。这一句偈颂是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他的白毫相的描述。又叫白毫宛转五须弥啊,那中间这个白毫相啊,就像五座须弥山那样的高。“独朗”就是白毫相放光。“宝手印恒分”,佛陀接引的右手啊,是个接引印,接引我们。我们抓住了这只手,我们就能够离开娑婆世界。这是极乐世界、娑婆世界就能分开,宝手印恒分。

“地水俱为镜,香花同作云”。极乐世界的地、水都像镜子一样,都能够彻照十方,不是像我们这里的地,都是实实在在的看不透,所以是净土啊。“香花同作云”,极乐世界里有香有花,弥漫在整个国土,就像云一样,像我们每天唱这个香云盖菩萨摩诃萨。

“业深成易往,因浅实难闻”。因为众生的业力非常的深重,正因为业障深重,恰恰我们反倒成为往生的相应,反而我们往生会容易,因为我们业障深、痛苦深,所以对娑婆世界的厌离重,那又有极乐世界那么好的地方,所以都愿意去。成易往,恰恰我们就愿意到那个里去。“因浅实难闻”,这个浅是佛陀的方便啊,听闻名号愿意往生都能往生。“因浅实难闻”,但是大家不要因为容易听闻,就忘记佛陀的悲心,莫将容易得,埋没师佛心。

“必望除疑惑,超然独不群”。对极乐世界有疑问了,这个是我们现在修学有这个现状啊。疑能不能往生啊,那怎么办?不要听那么多。“超然独不群”,什么好人往生啊,恶人往生啊,往生的种种条件啊,这些都是在束缚我们的。一个真正的发心往生的人,乘佛愿力。所有的人、千百万人怎么说、所有的人都说不能往生等等,那么与我们没有关系,要超然独不群。所以这个学净土的人,要有一种超然独拔的这种智慧和这种愿力,独不群。

下面:“心带真慈满,光含法界团”。前面是对佛陀身的描述,这个是心的描述,佛陀慈悲的心充满遍布法界。他的光明照十方国无有障碍,光含法界团,一个法界就是一片光明啊,都在佛陀的照耀下。

“无缘能摄物,有相定非难”。佛无缘大慈啊,能够摄受一切众生往生。往生难吗?所以佛陀专门慈悲临终有相的接引,所以我们讲极乐世界是妙有啊,从有入门。从空啊,空是什么?我们往往是想象出来的空,但佛陀的慈悲能够让这个妙有啊,让我们所有的凡夫众生、取相众生能够触摸得到。所以因为有这样的相,所以我们往生一点都不难。虽然那么好的一个佛国净土,对我们凡夫一点都不困难,有相定非难,就是有佛陀这种相的接引。

“华随本心变,宫移身自安”。这个是花的颜色,或者莲花有各种的颜色,青色青光,黄色黄光,赤色赤光,这是我们出生的地方,随着你的心发生改变。这些都是外在的境界都能够随心而转。“宫移身自安”,宫殿是我们住的地方,随着这个宫殿,这个宫殿随时都会随着我们的身带着,能够让我们安心、安身。

“悕闻出世境,须共入禅看”。我们对这个出世啊,出世善根所生的极乐世界的净境。须共入禅看,我们往生啊,就知道是怎么回事了。

下面“回向渐为功,西方路稍通。宝幢承厚地,天香入远风。开华重布水,覆网细分空。愿生何意切,正为乐无穷”。说西方的路啊,怎么通呢?如果你真切的想往生,回向,那么这个路就通了。

“宝幢承厚地,天香入远风”就是对佛陀世界地的描述,地下面有宝幢承载支撑着。这个《观经》上有描述,就是在第二观、第三观,这个水观、地观的时候专门有描述。“天香入远风”,随着风啊,这个香飘散在极乐国土的所有地方。

“开华重布水,覆网细分空”,那里的水可以随着莲花,水是可以往上流的。随着你的心念,不光是往下流啊,开华重布水。那么还有啊,有能够这样,就是宝铃宝盖弥覆在空中,整个空啊装扮的绚丽多姿,覆网细分空。

“愿生何意切,正为乐无穷”。我们为什么那么愿意往生呢?为什么这个往生的心那么迫切呢?就是因为那个地方,是真正的究竟安乐的国土,所谓极乐国土,正为乐无穷。

下面一个偈颂:“欲选当生处,西方最可归。间树开重阁,满道布鲜衣。香饭随心至,宝殿遂身飞。有缘皆得入,正自往人希”。我们要选择人生的归宿,显然西方是最好的去处。

下面“间树开重阁,满道布鲜衣”。也是场景的描述,这些观经中都有对照。

“香饭随心至,宝殿遂身飞。有缘皆得入,正自往人希”。这也是一个劝勉啊,所有有缘的众生,都能够往生。有缘的众生,就是所有九法界的众生,你愿意去往生都能够往生。正自往人希,正自就是,恰恰为什么去的人又那么少呢?这是一种策励啊,我们要真实地往生啊,那就人人都能够往生。那么如果你不愿意往生,就是那样一个好地方,对你也没有什么相干。“正自往人希”。

下面一个偈,“十劫道先成,严界引群萌。金砂彻水照,玉叶满枝明。鸟本珠中出,人唯华上生。敢请西方圣,早晚定相迎”。

这个十劫啊,佛陀成佛十劫了,成就了极乐世界。庄严它,接引庄严国界的目的,是为了接引这些群萌,“群萌”就是还没有觉悟的众生。

后面也是,场景的描述。“人唯华上生”,人是从莲花中化生,极乐世界的鸟,各种各样的好鸟,“鸟本珠中出”,是从如意宝之中化现出来的。

所以“敢请西方圣,早晚定相迎”。这是下对上的一种礼仪。我们这些众生们,能不能请阿弥陀佛与这些圣人们能早点来接引我啊?了却一下我们这种向往之心,“敢请西方圣,早晚定相迎”。

“十方诸佛国,尽是法王家。偏求有缘地,冀得早无邪”。十方诸佛国都是法王佛陀他的净土。但为什么我们愿意到极乐世界去呢?因为那个地方能够让我们早日进入正定之聚——无邪,没有邪定聚及不定聚,全是正定聚。

“八功如意水,七宝自然华”。这也是七宝池、八功德水,《阿弥陀经》上有。

“于彼心能系,当必往非赊”。如果我们内心能够系念不忘,对极乐世界系念不忘,“当必往非赊”,就是一定能够到达那里。这个“赊”是赊账的“赊”,这个“赊”是遥远的意思,那么到那里一点都不遥远。

下面:“净国无衰变,一立古今然。光台千宝合,音乐八风宣。池多说法鸟,空满散华天。得生不畏退,随意既开莲”。

这是对极乐净土的赞叹,没有衰、没有变,极乐国土。“一立”,一旦国土建立以后,永远是这样——“古今然”。

“光台千宝合,音乐八风宣”,这也是《观经》中的描述,那个“光台”是由光相成的,由千百万种宝合成的。“音乐八风宣”,八种音乐从光中出,皆念佛、念法、念僧,诉说苦空、无常、无我,这都是《观经》中的描述。“池多说法鸟,空满散华天”,一样的。“得生不畏退”,我们一旦生到那里了,再也不会担心会退失道心。“随意既开莲”,随着我们的心念,莲花随时可以开。

“坐华非一像,圣众亦难量。莲开人独处,波生法自扬。无灾由处静,不退为朋良。问彼前生辈,来斯几劫强。”

“坐华非一像”,就是极乐世界见佛很容易,到处都是,任何一个地方,一棵树子、一片叶子上都有佛的化身,所以我们随时可以见佛。

“莲开人独处,波生法自扬”,这个是往生以后的境界。莲花一开,我们从莲花中化生,这个时候就能听着各种的说法声,水的声音就是一种说法的声音。

“无灾由处静,不退为朋良”,在极乐世界没有任何的灾难、过失和任何的担忧,因为有三昧的住持,就是阿弥陀佛佛三昧的一个地方。“不退为朋良”,都是不退菩萨作为我们的伴侣、师友。

“问彼前生辈,来斯几劫强”。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就像老朋友见面了,你来这里有多长时间了?有几劫了?几年了?就像我们学佛的人在一起经常说,你学佛好久了?师父出家好久了?“来斯几劫强”,所以很有人情味的。

下面:“光舒救毗舍,空立引韦提”。这是两个典故——佛经的典故。“空立引韦提”,我们知道这个是佛陀说《观无量寿经》,就是因为韦提希夫人的祈请,因为她对她不孝的孩子——阿阇世王所囚系。这个时候对娑婆世界产生了极大的厌恶,希望世尊指出一个无忧恼之处。所以佛陀把十方净土都呈现给她,她就选择了极乐净土。佛陀就告诉她怎么样能够到极乐净土,见到极乐净土。这是这个因缘。

佛陀在讲经的过程中,阿弥陀佛、观世音菩萨、大势至菩萨,还有清净大海众菩萨,在讲经的过程中现出来了,就让韦提希夫人看到,所以叫“空立引韦提”,就是接引韦提希夫人。这是《观经》中的,大家可以去查。

“光舒救毗舍”也是出自于经典,这个叫《请观世音菩萨消伏毒害陀罗尼咒经》。这个故事是这样的,这个毗舍是毗舍离城,是印度的一个小国。当时那里很多人得了怪病,满城的人民都得了怪病,连那个名医耆婆都无法治疗。大家去请教世尊治疗之法。世尊告诉他们:你们对着西方,那里有一位阿弥陀佛,你礼拜,然后就能够治你的病。所以他们礼拜以后,阿弥陀佛、观世音菩萨、大势至菩萨就在毗舍离城现身,然后由观世音菩萨说这样一个能灭这个病的咒,同时还撒杨枝,所以满城的病,不能治的怪病就治好了。这个也是阿弥陀佛的示现,示现来救苦的一个公案,和韦提希这个公案是一样的。

“天来香盖捧,人去宝衣赍”。这是极乐世界的一个描述,很热闹的,熙熙攘攘的,天人来的时候捧着香、捧着花,——你看大家到寺院来朝拜的时候,人人都是宝衣赍,走的时候带着圆满的希望离开。

“六时闻鸟合,四寸践华低”,这个也是它的一个描述。

“相看无不正,岂复有长迷”。大家互相看了,都不是横挑鼻子竖挑眼,左看右看都很舒服。人也很舒服,场景也很舒服,大家彼此是友善的,没有看不惯的,没有怨恨,所以“岂复有长迷”。在这样一个国度怎么可能有疑惑呢?

好,下面偈颂:“普劝弘三福,咸令灭五烧。发心功已至,系念罪便消。鸟华珠光转,风好乐声调。但忻行道易,宁愁圣果遥”。

这个是“三福”,取自《观经》,就是孝顺父母、奉事师长、善心不杀,这是第一观;第二观,是说受持三皈怎么样;第三是发菩提心,读诵大乘。大家看净业三福这三观。

“咸令灭五烧”,“五烧”取自于《无量寿佛经》,也是在下卷,佛陀劝谏众生往生,弥勒菩萨等往生的。这个世界是五恶、五痛、五烧,不可呆的一个地方。

下面:“发心功已至,系念罪便消。但忻xīn行道易,宁愁圣果遥”。极乐世界修道,外界都是顺境,其实在那里修道没有障缘,很容易。所以我们不要担心成佛、什么时候成佛这桩事情,一定会成佛的,所以这个时间的久近对我们来说就不起作用。我们在娑婆世界这个寿命短暂,所以大家对时间、对寿命生命这个长短都很看重。到了极乐世界,所有的问题都消除。

下面:“珠色仍为水,金光即是台。到时华自散,随愿华还开。游池更出没,飞空互往来。直心能向彼,有善并须回”。

这个也是,每一句都很有,就是慢慢地来玩味,很有味道。

“游池更出没,飞空互往来”。人的自由,在极乐世界自由自在的描述。人都很怕水的,水会淹人的,所以欺山不能欺水。大海,大家都有怖畏。但是那里的水,这个人在那里可以自由的游泳,在那里一下又在水下,一下又在水上,“更出没”。“飞空”,在天空中可以飞来飞去,自由自在。它是自由自在的一种描述。这是境随心愿。

“到时华自散,随愿华还开”。也是这个描述。有句话叫心能转物,则同如来。所以到了西方极乐世界,我们每一个众生都像佛一样,不光能够转心念,还能够转外境。外境随我们的心念。

好,下面:“洗心甘露水,悦目妙华云。同生机易识,等寿量难分。乐多无废道,声远不妨闻。如何贪五浊,安然火自焚”。

就是也是一种描述,每一句都很美啊。最后劝励我们,为什么那么好的地方我们还不去啊?如何还要贪染这个五浊恶世?

“安然”,很安心地被火所焚烧,“如何贪五浊,安然火自焚”。

“台里天人现,光中侍者看。悬空四宝阁,临回七重栏。疑多边地久,德少上生难。且莫论余愿,西方已心安。”

这个也是一个劝勉。但是就是这个“疑”啊,“疑多边地久”,关键时候不要有疑啊,我们要除这个“疑”。如果有疑也能够往生,但是会在边地疑城。

“且莫论余愿,西方已心安”,所以我们就专心地往生。所有的希望、愿力都回归到这一个愿力上来,那么西方极乐世界就是我们安身立命的地方。

下面:“六根常合道,三涂永绝名。念顷游方遍,还时得忍成。地平无极广,风长是处清。寄言有心辈,共出一苦城”。

极乐世界这个所有的六根啊,眼耳鼻舌身意都和我们的道相合,那里永远没有三恶道。“地平无极广,风长是处清”。都是这样描述。所以“寄言有心辈”,我们每个众生都希望,我们是有心的,怎么个有心呢?大家共同离开这个苦恼的地方,往生那一个真正属于我们的究竟安乐之处。

下面就是西方极乐世界:“哀悯覆护我,令法种增长,此世及后生,愿佛常摄受”。每个偈颂都有。

下面是观世音菩萨的描述:“千轮明足下,五道现光中。悲引恒无绝,人归亦未穷。口宣犹在定,心静更飞通。闻名皆愿往,日发几华丛”。

这是对观世音菩萨他的身相的描述,悲心接引我们,“人归亦未穷”。

“闻名皆愿往,日发几华丛”。观世音菩萨是最有慈悲的,所以在西方极乐世界辅助阿弥陀佛接引十方众生。在我们娑婆世界,他是施无畏者、大悲心者,所以“日发几化丛”。这是很形象的,每天有多少的莲花开放,有多少的众生往生啊,“日发几华丛”。

下面大势至菩萨的偈颂:“慧力标无上,身光备有缘。动摇诸宝国,持座一金莲。鸟群非实鸟,天类岂真天。须知求妙乐,会是戒香全”。就是对大势至菩萨他的功德力的描述。这个已经说得很直白了。

时间的原因,就给大家一个印象。所以我们在拜的过程中,应该都能够启迪我们自身在佛力的加持下,无量无边的这种内心的这种体会、这种相应、这种功德力、这种智慧的开显。

阿弥陀佛!今天时间久了。

【都讲】永真法师:

阿弥陀佛。非常感恩隆时法师消文解字,带我们从头到尾把文字串讲一遍,讲的非常的精彩,对大家非常的有帮助。那我们休息十分钟,接下来听我们法师的开示。阿弥陀佛!

整理:圆晓、净具、慧凡、如心

一校:明弘、果凌

二校:观心

三校:明哲

四校:明良

无量光寿网站

http://wlgs.zhdh.org

集生活、学法义和念佛一体的佛友圈上线,点这里访问

管理员微信:zhdhtv

无量光寿app下载安装

加网站管理员微信:zhdhtv,进群学习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