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生礼赞偈开示07(下)


时间:丁酉年二月十九日(2017年3月16日)

【都讲】永真法师:

这一个小时,我们抓紧来回答我们学员提出的一些问题。

第一个问题:顶礼法师,每个人生命中、心理意识中都有他的薄弱环节,或者说短板。比如,有的人积极求于权力、名誉、地位,不惜争斗、伤害;有的人情执、情见深重,苦不堪言;有的人孜孜不倦于事业、钱财,辛苦营求;有的人放不下子女,为子女所劳累、烦恼……凡此种种,我们每个人生命中最在意、最用心用力、最苦恼,我们的这个点。就是说每个人生命中有自己最在意、最用心、最苦恼的那个点,不求得它、不实现它就不甘心、不撒手,力求不得而苦恼,本可以运用法则来处理这些病根,但是又不愿意去实践、运用,不甘心放弃这些内心中最深的缺憾和情结。轮回不已,苦难无休。

请法师开示,我们每个人如何面对自己生命中病最重的那个地方、那个痛点?能够用真正的心认真地来解决掉自己人生中的烦恼与问题?如何让佛法在我们的生命中起到实际的转化与净化作用?不再固执沉沦于此。可是您知道,人们情结深处真是不愿意回头。请法师慈悲(开示)。

就是怎么样处理生命中最痛、最重的那个痛点,但是又不愿意回头,怎么办?请问法师。

【主讲】慈法法师:

这可能要从一个法则上来说,我们先了解我们人生命的表现,有习气,有禀性——过去带来的,有所谓的法性——就是我们本质所从未动摇、从未舍离的那样一个本质性的东西,就是“体”。我们在这个相中呢,往往就有禀性、习气,来鼓励我们作为、支持我们作为,来牵制我们作为、限制你作为选择的一些力量。

佛教里有一个“三明”说,就是对过去业的一些了解、认知清晰,称宿命智,也称“宿命明”;对现在的生命的了解与认知,好比说此生相续作为,乃至说产生的一个结果,就是所谓的“漏尽明”;那对未来生生相袭这样一个次序中,一个未来的一个“天眼明”,也称“天眼智”。这“三明”是为了消除我们对过去、现在、未来因果的不了知的蒙蔽现象的一种善巧。所以过去人的修持就有“三明四智”的修持。

这个“三明”,真有三明修持的少分涉足,人就……刚才这个菩萨说这个事情呢,他就不会深陷其中不能自拔。实际就是在业力,好比说自己的弱项中,不管是权力、财色、名等等,哪一个弱项中呢,他就会有一个清晰的认知。就是顺性来认知它,来现行中自由地或者随缘地来享受自己的过去的因果的成熟,而不令因果再迷失相续。在因果成熟中觉悟每一个因果现行,不再造新业,就是不再造迷失业分。

因为“三明”能照破无明,那我们没有证得“三明”,也没有证“三明”的方式、方法与实践,没有这样的导师,我们面对这怎么办呢?所以阿弥陀佛这个教法呢,就是往生彼国,回入娑婆。实际就是来以阿弥陀佛的圆满的报德的接引,安心于此,顺法性能令我们得见现世种种果报如幻、种种因缘如幻的这个事实,让我们享受过去的果报的成熟,觉悟过去的果报的成熟,不再造无明业,就是所谓的不再有后生,后生就是极乐世界,不再有后生相续。

那这个教法的特质呢,就不再制造新的因果相续,就是不再制造无明业。我们说的贪嗔痴慢疑不正见,这种种业,见思惑中呢,都是来自于无明业的推动。

刚才这个菩萨写得十分地精准。对我们现在的有情的心理状态呢,是十分精准地作了一个描述,不是说他一个人的。我感觉可能我、大家都在其中。那我们能不能随缘延岁,不再制造新的业与迷失呢?我在学净土这个教法中就发了那么一个愿:此生为最后一生,未来所有业报的相续都回入阿弥陀佛功德海中,都是往生极乐后行之法。不依娑婆世界,乃至其他杂缘世界业力相续。这么个愿,做到做不到,根本都不知道。但要发这个愿,先明确自心之归,心之所依、心之所用,再去作为。

我时时处处提醒自己,此生是轮回的最后生。不是断灭,那可能是往生极乐世界,也可能是行诸菩萨行、行诸佛行、行诸声闻行,行诸酬还无量无边的我们无始以来的轮回业相的一个酬还者,都是没问题的。但绝对不依业力、昧于业力而循环,不在无明的推动下、习气禀性的推动下,令生命相续。

当然我并不是说希望大家都发这个愿,这个“愿”还要审视的。但这个愿有它的特定方便,就是我在……想想,噢,我在作为,为来生做个什么,不会再想了。来生——极乐世界;未来怎样?极乐世界。在相续中这个果报成熟了,随顺着这成熟的果报的推动,不再去制造新的果报,不在这个果报上去排斥、割裂、对抗,也不去迷失于此,也不去重新建立。随着缘,就这样。或者说把因缘简单化,简单化就是现缘成熟什么做什么。

你敢不敢这样做呢?那就要有一个愿望支撑了。没有这个愿望,人就飘忽不定,随着业分,那什么业强,你就来表现什么。就刚才这个菩萨讲的,软肋,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需求的软肋。有的是情,有的是财富,有的是权,有的是名声……各有偏爱。那你只要在这样的因缘中,你认识不到这个相续就是轮回,那你就去作为。那你只是说,还没发愿,“今发愿、当发愿、已发愿,皆得往生阿弥陀佛国土”。你没有发愿往生,那你就会制造新的业力,造成一种新的业力轮还的推动。那其他都是借口了。什么借口呢?心愿的借口。有心愿必有所成!不管是清净的愿望,究竟的愿望,还是众生烦恼业力无明的需求,业习的需求,也是愿——烦恼无明愿。

好比说,对名的追求,对利的追求,对财富的追求等等,对享受的这种——对色声香味触法的追求。那你在推动着你无始以来的无明的轮回,那你还在推动它。那新的一轮轮回还是自我承担,谁来推动呢?因果推动。一切业如幻,唯识、唯心所现,唯心所造,造什么呢?造你自己的法界。

在十法界中,我们各有择取。净土教法它给了一个特质,像我们说通忏啊,上一节课提到通忏这个问题。好比说,我们人的贪图名声,就是好名声啊,有的人说美名远扬。我们都知道戒律上有写,持戒的人现世就得安乐,得美名,舍报得生天。很多戒律上都会这么讲,生福德之地,生贵人之家啊!

那我们心里究竟有一种什么需要呢?那你可以观察:你生贵人之家,要做什么?你做权力,要做什么?你做你这个名,成为一个什么样的美名,成为历史上以来,所有的人加起来的美名,放在你身上的意义又是什么?这些美名给你带来的是什么内容与效果?

那钱财亦复如是,权力亦复如是,从古到今,横观、竖观,你可以来观察,权力者、财富者、美名者、美食者,等等。我们不说天人的福报了,就说人类的福报,你向往的那一点人类的福报究竟能给你带来些什么样的一个相续与结果?

很多人去过杭州,到杭州,到胡雪岩那个什么房子面前,说:哎哟,这是过去的红顶商人啊,不得了、不得了啊,富可敌国!他的果报是什么,谁知道?过去说,和珅权力大啊,说刘谨权力大啊,九千岁、八千岁啊,财富都可以敌国啊!那最后的结果是什么?

权力,福报,他们的福报不大吗?富可敌国,福报不大吗?名声,谁的名声?从古到今,哪个人的名声最好呢,你择取一个榜样,你放在你身上试一试啊?你怎么来承但啊?你承担的利益是什么啊?你苦苦追求的目的、结果又是个什么啊?

我们可以去观察,去了解,历史可以作一个镜子来照耀我们。我们不说十法界来观察,十法界来对照我们自己了,我们可以通过人类历史这一面镜子,照一照我们择取的这些名利,它的趣向是什么?结果是什么?拿历史来做鉴借,来照耀自己的心的择取、业相择取。这个很实在,没有什么玄妙的东西。

像我作为一个学佛的这个角度,遇到阿弥陀佛这个教法,就以弥陀的心愿做为鉴借来照耀自己,就感觉到无量无边的因缘,一举心一动念就是个惭愧。佛圆明,你不圆明;佛广大,你不广大;佛彻底,你不彻底;佛究竟自在,你不自在。你只要举心动念,你在佛的这种“净光明满足,如镜日月轮”的广大圆满心智中,你一看自己……你要是坚持,就是惭愧;不坚持,就是解脱。每一个念头生起,每一个作为,每一个言说,说出来的时间,你惭愧。因为啥?你要令它相续的时候,你只有惭愧,一看见就惭愧,思惟就惭愧,作为惭愧。

为什么呢?在佛的这个圆满功德、不可思议依正二报的照耀下,所谓的“观彼世界相,胜过三界道。究竟如虚空,广大无边际。正道大慈悲,出世善根生。”我们能观察彼国的庄严的时间,我们能照到自身心里这些应该惭愧的举心动念,身口意业。

我们没有这样的方法,那就陷入你自己的,刚才这个菩萨这个说法,我们都深陷其中,不能自拔的,以业消业,业种不绝啊!就在业力中纠缠,就是沼泽地,越陷越深。任何人都一样,每一个人都一样。我们想在业分上,把它纠缠出来个利益、因缘、因果,就像自己抓自己的头把自己举起来是一样的,荒诞!就像靠自力能从沼泽地里爬出来的一样的荒诞!

所以要有一个方法,要有一个很好的因缘、发心。这个法呢来自于心,有发心就能解决它。若依佛心,若依菩萨心,若依声闻心,若依明晓如幻心,若依因果来审观,都能解决这个问题。这个问题,说大,就是深陷其中;说小,就是依法观察,它就是个小事情。说大,就是深陷其中,不能自拔,太重太大了!

最少我们可以把历史读一读,人类的历史读一读,看一看这些财色名食睡究竟的结果是什么,就可以自己,让自己良心、良知,让自己的心,就是希望、愿望去选择了。

好,这个问题这样了。

【都讲】永真法师:

感恩法师!下一个问题:阿弥陀佛,法师您好!有一些同修只拜自己的师父,内心对其他法师和道场不放在眼里,言谈行事之间就有明显的排他性,且不重视戒律。请问法师这种情况应如何看待、对治?

【主讲】慈法法师:

我们作为一个佛教徒,要是眼睛盯着环境,盯着时代,盯着他人的作为,就是迷失,就是被境转的一个最大动力。

我们要善于观察到别人来警觉自心,境由心所折射,你放心了,你所看到的东西一定是你心中的习惯。这一点都不客气!不管是哪位菩萨!我们看到的东西,我们在意的东西,就是你心中一定有这个东西;没这个东西,你看不到这样一个对应。

我们看到别人骄慢的时候,可以观观自心,有没有骄慢的东西?我们看到别人分别执着的时候,我们有没有分别执着的心?我们看到别人不持戒的时候,全然不在乎戒律的时候,看看自己对戒律是个什么样子?

我们要择选于他人的因缘,一定迷失。你调整自心,举心动念就能形成方便;你调整别人,别人与你是何关系?你在别人这个角度上是什么角色?你自己的威德、善巧、因缘具足不具足?不具足,先行自心回归清净,回归戒法,回归作为上来。自己做得到了,清晰了,你眼中就是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

心在折射着法界、依正二报,菩萨们!佛为什么有圆满的国土呢?因为心圆明故,国界圆明;心无碍故,国界无碍;心庄严故,国界庄严;心长寿故,顺性故,寿命无量。我们的心折射了五浊恶世,应该忏悔自心,而不是指责他人。任何的指责都应该忏悔,我、大家都一样。希望我们看到别人忏悔自心,觉悟世间。

(掌声)

【都讲】永真法师:

感恩法师!下一个问题:南无阿弥陀佛!师父吉祥,这几天一直听到你说“果地觉为因地心”,这个“果地觉”是什么?能否请师父再开示一些?谢谢,南无阿弥陀佛!

【主讲】慈法法师:

对。这个果地觉是特别没办法讲的一个东西,因为你说果地觉果地觉,那佛的觉你怎么能说,对不对?本来是无说处啊,就是实相功德无所言。佛所证的都是实相的功德,我们谁也说不出来个甲乙丙丁。为了交流,为了交流的方便,世尊在无说处常说法,就是跟大家交流。那我们作为一个佛教徒呢,也在这个无说处,无所得处,无一法实有的这个地方呢,来给大家做一个交流。

阿弥陀佛这个因果,这个果,这个果,是以他的愿来显示出来的,内誓外愿,自他受用,依正二报,圆满菩提,来说的佛果。往生彼国,发这个愿,心契于彼国,那就是心心相印。阿弥陀佛的果地觉就是他的西方极乐世界。这么说简单。这个依报土所现,阿弥陀佛极乐国土就是你心性动念之间,回归清净,那就是极乐国土,那就说心性之法。阿弥陀佛所证这个果地觉是人人圆满,各个清净。一切法如幻,在一切如幻中不可得的守护与回归就是得到安养,就得到成就。我们在这个地方用不上力,他就建立一个极乐国土,立一个如娑婆世界一样的国土,此有彼有的一个国土,来接纳十方有情、取相有情、业缘未尽有情,幻相,还在幻相中有取舍之有情,予以接引方便。

阿弥陀佛的四十八愿就是他的佛果,他无诤的内誓就是他的自受用。四十八愿是他的佛果的利益有情的他受用的展示。我国无有地狱恶鬼畜生,无有三恶道,往生我国不复三恶道,这都是佛果。四十八愿中处处有描写佛果的内涵。想了解佛果,把四十八愿背一背。想了解阿弥陀佛的自受用,以佛的这个角度来念佛利益世间,无诤就是他的佛果。内誓外愿圆成佛果,内誓外愿圆成依正二报。你心中具足,你没有运用出来,你就需要“南无阿弥陀佛”。

我们人人心中无量寿无量光具足着呢,就是运用不出来,埋没在贪嗔痴慢疑不正见业海的深深的海底,埋没在那个地方。你要浮出水面啊,你不要被这个污泥埋没着,你要把它洗净,把它拿得出来运用,那就是“南无阿弥陀佛”,就是归命礼阿弥陀佛。安身立命于阿弥陀佛的教法之中,融化自己的重罪业障,迷失纠结。

佛的果地觉,要讲,感觉到真是没个讲。那在阿弥陀佛的这个教法中呢,就是以内誓外愿,依正二报的显现,接引十方众生无碍往生。“若不生者,不取正觉”,就是他的佛果,就是他的果地觉。你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觉”,你就可以以阿弥陀佛的自他二种受用接引一切众生同生安养,就是“若不生者,不取正觉”,那这就是他的所谓的佛果。不可说中,无所得法中建立一法,利益世间,这就是佛果。阿弥陀佛!

大众:南无阿弥陀佛!

【都讲】永真法师:

好,感谢法师。下一个问题:请教法师,发露忏悔与发誓忏悔、发愿忏悔、发自内心忏悔有何区别?

【主讲】慈法法师:

名言的差别,没有什么差别。

【都讲】永真法师:

请问师父:忆佛念佛,应该怎样忆、怎样念?请师父慈悲开示。

【主讲】慈法法师:

在大势至菩萨的这个念佛角度中呢,实际就是无边光心,普摄十方,照耀一切,来一称南无佛,皆共成佛道。不是一人成,是皆共成。就是法界一真皆真的念法是最简单的一个念佛方法。

那有的人说忆佛怎么忆呢?忆佛的誓愿,忆佛的内誓,忆佛的外愿,接引世间众生有情的方法,忆佛的相好,如《观经》十三观中所讲,观察种种相好,国土的庄严,乃至说依正二报的事实的这些角度。那在《往生论》中有十九种观察,来观察彼国依正二报,所谓的情世间与器世间,这都是念佛。有很多人经常读《往生论》。《往生论》上讲彼国土十七种庄严,阿弥陀佛有他的这种八种庄严,菩萨呢有四种正修行庄严,这皆是念佛。就是正念观彼,也就是智慧观。忆佛念佛,忆佛愿、忆佛功德、忆佛相好,皆有不可思议的利益。念佛名具足清净圆满无碍的加持与内心彰显,消除我们内心的种种的染着、障碍、不满,令心安乐。

所以忆佛念佛,有持名的方法,有实相,有念佛的这种种不共的修持。福德因缘,相好光明,皆是忆佛念佛。这个内容要真想细致的了解,在龙树菩萨的《易行品》中有十分清晰、十分详尽的细细的描述,就像在四十不共法中忆佛念佛,讲的十分的精细。所以呢真想了解忆佛念佛,可以从这些祖师大德经典之中去认真地学习实践。

好。(掌声)

【都讲】永真法师:

感谢法师。下一个问题:师父慈悲。我有一个疑惑,就是在做超度时,真诚心发出来,会有很多众生得度,结上善缘。如果做的时候不认真或者真诚心发不出来时,众生会不会埋怨你?然后在你的身上有不好的效果?这是我的一个纠结。祈请师父开示,感恩师父慈悲。南无阿弥陀佛!

【主讲】慈法法师:

这是助念者。就是我们作为一个念佛人呢,可能都有两种修行:一个是自身的修持,一个是帮助他人,尤其是帮助临终者,这一类的净土修行者特别喜欢作为的事情。那我们自身对法则、对发心、对佛愿要有一个完整的、要有一个清晰的、起码说要有一个次序的一个自受用的修持与作为,再去帮助别人是有意义的,是合理的。

龙树菩萨在他的《大智度论》中有一段故事,说那些救人的人们呢,看到人溺水了。有智慧的人,可能就会去找一条船啊,或者说自己会游泳啊,他就直接可以去救人。那愚痴的人呢,自身也不会游泳,直接就跳到水里了,溺水的人淹死了,他也被淹死了。不光耽搁了别人被得救的机会,自己也把自己淹死了。

那我们给别人去所谓的助念啊、加持啊、方便给予啊,你自己要是不清晰,自受用不成,没有一个真正的次序与内涵,那我们怎么帮助别人?就像一个不会游泳的人,怎么去救溺水的人?那你要是设方便,我划个船,拿一个什么绳索,把他接引过来,那是个方便,就是有个方法。

那我们欲接引别人、接引有情,自己一定要有方法的熏修与次序的建立,自受用的守护。这一点呢助念者呢要善观察。(掌声)

【都讲】永真法师:

感谢法师!下面一个问题:阿弥陀佛,师父吉祥!弟子想请师父开示一个问题,在学佛的几年中,常看见一些师兄说,附体的问题。一些人经常说自己有附体,到佛堂祈求帮助,又哭又闹。然后有师兄去帮他们念佛开示,但反反复复说走了又来。又有说众生知道被附者是念佛人,所以借他的身体求得念佛往生,还说我们也要恭敬六道众生。弟子很疑惑,自觉念佛人不该有这样的事情发生才对。但因自己修行太浅,仍未能清晰,请师父开示。阿弥陀佛!

【主讲】慈法法师:

这个就像刚才讲的那个例子是一样的。龙树菩萨举那个例子,不会游泳,跳进水里了,被水淹死了,溺死了。这个人呢还没有自己的能力去掌握自己色身的作为,去帮助鬼神去了,就被鬼神淹死了。那就埋没在鬼神业中,是你黏着于此了。这样的所谓的学佛群体中是特别多的。到东北,可能是成百上千的。

有的人呢,把这个东西当成一个炫耀的一个方便。有的人当成一个就是跟别人不一样的一个优势。有的人把这当作了一个发泄私愤的理由:我可以胡闹啊,因为鬼神在身上。有的人呢把这个东西当成了一个生计的经营。

许多人,可能也有东北的居士,也可能有人去过东北。像东北这一类的学佛者,量十分的大。那这个量呢是个啥呢?就是有过去古德授记啊:我们这个时代的人呢,人心呢浩气消尽,正气耗尽啦,浩然之气耗尽啦。身体是一个躯壳子,没有自己的精神意识,多被鬼神挟持。这样人不要说帮助别人,就帮帮自己吧。因为我们的心、身这是一个共同的业分。所谓的附体也好、什么也好,也都是自己精神分裂的一个特质状态。

每个人的精神都来自于父母,就是受身,受身,受身于父母。父母之意,必于生命中会有再现。就是我们的同生、同名,就伴生于我们的生命。这本来说不上一个鬼神善恶的,但大家的这个正气,就是你自己的发心、作为、人格不完整了,就会受到漂浮的鬼神、漫逸在业相的鬼神的侵害,或者说侵入、占有、占领、借用等等。这一类的菩萨呢,就多要审思自心的完整性,不要在矛盾心中去尖锐自己。因为人类的心本来就是来自于父母,身来自于父母,心念来自于这种二元世界,就容易分裂。在精神病的名称中有一个名字,叫精神分裂症(众笑),不可笑,它标准的名字叫精神分裂症。就是我们很多人呢,平常的矛盾训练,就是说好比说:问题是这样子的,但是……,这就在分裂。

我们每一个人都有分裂的习惯,但是有的人强烈,就是矛盾的强烈;有的人呢尖锐,有的恶毒,有的人就比较中缓,有的人就感觉到,也可能是这样,也可能就那样,就是两头都取一点,这就是人类的特质。那我们在这个特质中,要是没有自己的正确的心愿守护、法则守护、人格守护,精神分裂一直都伴随着你。

所以这样的人呢多念一念安稳光阿弥陀佛、炎王光阿弥陀佛、清净光阿弥陀佛、智慧光阿弥陀佛,让光照自身众生、他身众生、分裂众生、矛盾众生,令自己的心回入光明,整合一次。整合一次,令自己的身心安乐下来,在性具中安乐下来,不再培养自己的精神分裂。(掌声)

这个地方真要认真。我们平时的意识中,矛盾的意识就是一个假装的分裂状态,弱化了,但是个习惯性。这么说一句这么去说一句,这么想这么想。想一个好,一个坏出来了;想一个是,一个非出来了;说一个冷,马上热就出来了;说一个好坏,他永远是对立着的,就是二元世界的特定心业。这个地方我们不用去看别人,审视自己好了。

阿弥陀佛的十二光明名号,药师琉璃光如来,药师琉璃光如来这个名号,都能使我们的意识整合,整合于此。整合安住在这个色身因缘依正二报中,能令我们形成一个完整体。这个完整体叫整合,整合守护,那就有止观的力量,我们就能伏住分裂的烦恼、矛盾,就是心里矛盾的烦恼。

人的矛盾呐,人的烦恼心基本上来自于矛盾、犹豫徘徊。矛盾不能抉择一个事情,什么事情来了就是这样疑虑,那样疑虑,这样顾虑,那样顾虑,这是一个分裂的假状,就是一个前行。

我们说话做事,平时都有这样潜在的二元世界的状态。这一类的有情都值得自己的警觉、自我的整合、意识的整合。所以发菩提心、发无上菩提心,是整合自己意识的,在这个十方法界中完整地整合自己意识的一个特定方法。希望大家真正地认真地对自己运用这个方法,同样帮着周边有情运用这样一个方法,把自己的意识、精神整合起来,完整起来,不要再割裂他,割裂就是痛苦,就是烦恼,就是对立。所以可以念念无对光阿弥陀佛,来整合他,来让他完整地显现在自己的生命中,安稳下来,充盈下来,不再被侵入,就是不再被分裂的意识侵入。

祝愿大家依法令自己的生命圆明起来,心生光明,照亮自己,照亮他人。(掌声)

【都讲】永真法师:

好。非常感恩法师!

因为时间的关系,我们法师跟大家的学习到今天结束。真的是非常感恩法师这七天来,上午给我们开示,平常还要接待很多学佛的同修。希望给我们的开示,对大家的修学能够有很大的指导,有很大的受益。

在这里我们也要非常感恩我们的住持和尚上隆下宣法师,给我们搭建这么一个平台,圆满这么一个殊胜的学习。感恩我们的维诺师父,还有常住的法师的支持。还要特别感谢维持我们这个学习班运转的,现在站在后面的、站在门口、站在旁边的这些护法的居士,真的非常的辛苦,因为大家都是用七天工作的时间来护持道场,来给大家提供服务,我们都深深地感恩。也感恩所有在座的、没有在我们现场的,我们也将功德回向给这些众生。

祝大家圆成佛道,回到弥陀的愿海!阿弥陀佛。感恩大家!

文字整理:果凌、妙一、喜心、妙锦

一校:慧凡、净宇

二校:观心

三校:明哲

四校:明良

无量光寿网站

http://wlgs.zhdh.org

集生活、学法义和念佛一体的佛友圈上线,点这里访问

管理员微信:zhdhtv

无量光寿app下载安装

加网站管理员微信:zhdhtv,进群学习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