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生礼赞偈开示07(上)


时间:丁酉年二月十九日(2017年3月16日)

【都讲】永真法师:

阿弥陀佛!各位法师,各位同修,今天是观世音菩萨的圣诞日,非常的殊圣。今天是我们《往生礼赞》学习的最后一节课,我们继续最后一部分的学习——忏悔和回向。有请隆时法师!

【辅讲】隆时法师:

请大家翻到书的90页,我们还是一起来读诵:

普为师僧父母及善知识法界众生,断除三障,同得往生阿弥陀佛国,归命忏悔 

敬白十方诸佛,十二部经,诸大菩萨,一切贤圣,及一切天龙八部,法界众生,现前大众等,证知我某甲发露忏悔。从无始已来,乃至今身,杀害一切三宝师僧父母六亲眷属善知识法界众生,不可知数。偷盗一切三宝师僧父母六亲眷属善知识法界众生物,不可知数。于一切三宝师僧父母六亲眷属善知识法界众生上起邪心,不可知数。妄语欺诳一切三宝师僧父母六亲眷属善知识法界众生,不可知数。绮语调咔一切三宝师僧父母六亲眷属善知识法界众生,不可知数。恶口骂辱诽谤毁訾一切三宝师僧父母六亲眷属善知识法界众生,不可知数。两舌斗乱破坏一切三宝师僧父母六亲眷属善知识法界众生,不可知数。或破五戒,八戒,十戒,十善戒,二百五十戒,五百戒,菩萨三聚戒,十无尽戒,乃至一切戒及一切威仪戒等,自作教他见作随喜,不可知数。如是等众罪,亦如十方大地无边微尘无数,我等作罪亦复无数。虚空无边,我等作罪亦复无边。方便无边,我等作罪亦复无边。法性无边,我等作罪亦复无边。法界无边,我等作罪亦复无边。众生无边,我等劫夺杀害亦复无边。三宝无边,我等侵损劫夺杀害亦复无边。戒品无边,我等毁犯亦复无边。如是等罪,上至诸菩萨,下至声闻缘觉,所不能知,唯佛与佛乃能知我罪之多少。今于三宝前,法界众生前,发露忏悔,不敢覆藏。唯愿十方三宝,法界众生,受我忏悔,忆我清净。始从今日,愿共法界众生,舍邪归正,发菩提心,慈心相向,佛眼相看,菩提眷属,作真善知识,同生阿弥陀佛国,乃至成佛。如是等罪,永断相续,更不敢作。忏悔已,至心归命阿弥陀佛。

礼忏已.一切恭敬

归佛得菩提 道心恒不退 愿共诸众生 回愿往生无量寿国

归法萨婆若 得大总持门 愿共诸众生 回愿往生无量寿国

归僧息诤论 同入和合海 愿共诸众生 回愿往生无量寿国 

愿诸众生三业清净 奉持佛教 和南一切贤圣 愿共诸众生 回愿往生无量寿国

好,大家翻到前面90页,我们大概过一下。

今天实际上是两个部分:一个是忏悔,还有最后是一个皈依。

忏悔就是前面普为师僧、父母、法界众生等,这是一个忏悔文,我们要忏悔的,有哪些需要忏悔的。所以不光为自已,还有所有的师僧,就是这些出家的师父,所有的师父,皈依师,剃度师,还有得戒师,还有得法恩师等等,所有的这些师父们,我们都应该忆念他。自己在生的父母,还有其他所有的善知识,在家的老师、出家的师父们,还有所有的法界众生,都需要一起忏悔。所以我们修行的时候就是一个人也要想到所有的众生,所有的众生也无非是一个人,都是一样的心,同样的一颗心。

下面是,这个忏悔我们是对谁忏悔?对三宝,所以是十方诸佛、十二部经,这是佛宝、法宝;诸大菩萨、一切贤圣及一切天龙八部,这些是僧宝。还要在所有的法界众生、现前大众前也要这样的忏悔。其实对三宝、师长忏悔,这个难度不大,那么要在众生面前,要在同修面前能够发露,这个是不容易的。但是我们至少在意念上要有这样一个作意,证知我——这个法号,我的法名,来发露忏悔,把它表达出来,表示不覆藏,就称发露。

那么忏悔的内容他列了七条,杀害师僧、父母师长、六亲眷属、善知识、法界众生,不可知数。然后是偷盗,下面是起邪心,杀、盗、淫,然后是妄语、绮语、调咔。调咔也是翻译成调弄,没有敬畏,没有恭敬,就是随随便便,很随意的那种言谈。还有恶口,下面一条恶口,骂辱、诽谤、毁訾。两舌,下一条两舌斗乱,两舌就是挑拔离间,挑拔离间就是两舌。口业,身三口四。这些或记忆或不记,有时候记忆得到,有时候忘了,都要有一种忏悔的意向。

下面就是推而广之,五戒、八戒、十戒、十善戒、二百五十戒、五百戒、菩萨三聚戒乃至一切戒及一切威仪戒,或者自己作,或者教别人作,教他作和自己作是一样的过失。还有见作随喜,自己不作但看见人家作不好的,自己很高兴甚至落井下石,巴不得人家倒霉。见作随喜,这个数量也无量无边不可知数。如是等罪,继续扩张至无量无边。下面的比喻像十方大地一样,我们作的罪像微尘无数,虚空无边,我们作的罪像虚空那么多。方便,佛法中经常用,就是方法、方式。我们造罪身口意业有种种的方法,有无量无边的造罪的方法。还有法性无边,法界无边,众生无边,三宝无边,三宝也是无边的,还有戒品无边。如是等罪,诸菩萨、声闻、缘觉可能都不知有些罪,只有佛与佛乃能知我罪之多少。

这些通通的一切,在三宝前,法界众生前,发露忏悔,不敢覆藏。这点是最重要的,发露,发露就是把它展现出来,说出来,即下就是忏悔,就是清净。我们能够在三宝面前这样表达,或者心念上这样一种不覆藏的意向,即下过失就能够清净消除。还有下面,唯愿三宝忆我清净,始从今日,忏悔就是,慧能大师讲“忏其前愆,悔其后过”,就是过去的忏悔、未来不做,不是忏了以后边忏边犯,他要有一种决断的心,过去做的忏悔通通清净,未来再也不做。这是忏悔的两个方面。这样的决心,以后我们舍邪归正,发菩提心,我们彼此之间、同修之间、众生之间,慈心相向,佛眼相看,大家都是菩提的眷属,互相互为善知识,那共同能够生到阿弥陀佛的国土,直至成佛。如是等罪,更不敢作。不敢持续,再不敢作。那忏悔以后所有都回向阿弥陀佛,归终结顶要归到极乐世界阿弥陀佛。

忏悔以后是三皈依。那么任何一个仪轨就像我们这个修法之前要礼敬三宝。从三宝始,最后以三宝作为终,始终都是三宝。所以任何一个仪轨像我们上早晚殿,最后都是以三皈依作为结束,同样的这里也是三皈依作为结束。所以先皈依佛,得菩提,道心恒不退,还是共同皈依,愿共诸众生,回愿往生无量寿国。最后皈依也是要我们修学净土还是要回向极乐世界。下面,皈依法萨婆若海,就是诸佛的正遍知海,这是梵文的译音。然后得大总持门,总领一切法。净土法门就是总持法门,得到法的总持,无生法忍这些都是法的总持,一法就能够知一切法,所谓一切智。愿共诸众生,愿所有的众生都能够回向极乐世界。下面是皈依僧息诤论,僧是和合的意思,所以皈依僧本身就能够调和熄灭我们内在的一种诤。众生与众生之间最大的毛病就是诤,所以阿弥陀佛有无诤内誓,也是提示我们,共同入和合海。和合是和合的大海,僧人与僧人之间和合,僧人与居士之间和合,居士与居士之间和合,众生和三宝之间和合,全是一气,一味的和合,这是无量无边和合的大海。不是专门一个小集体好,那么对其他人就不和合。那么所有的无尽的和合,所以称和合海,把他一样回向极乐世界。下面愿诸众生,这是个发愿,三业清净,奉持佛教,和南一切圣众。这里扩展到所有的众生。愿共诸众生,回愿往生无量寿国,善导大师处处指归极乐世界阿弥陀佛。

这是今天大概的仪轨,其实善导大师在《往生礼赞偈》中,这个忏有三种,这是其中的一种,还有其他两种。我们还是大概有个印象,这也是对善导大师的一种恭敬啊,把这个《往生礼赞》费心的把他结集出来,我们还是大概有个印象。就是18页,这里有个忏悔,这就是最略要的忏悔,这是第一种,这个忏悔的内容,这个是很简单的:“自从无始受身来,恒以十恶加众生,不孝父母谤三宝,造作五逆不善业。以是众罪因缘故,妄想颠倒生缠缚,应受无量生死苦,顶礼忏悔愿灭除。”一个偈颂,忏悔,下面忏悔文还有祈请,祈请完还有随喜,就像十大愿王一样,然后还有至心回向:“流浪三界内,痴爱入胎狱,生已归老死,沉没于苦海,我今修此福,回生安乐国”。

好,我读了以后,觉得忏悔的文字非常好,下面还有自行发愿,这个内容也太好了,所以这个是,这个也是一个忏悔文。还有一个忏悔,前面,是通忏,前面是第9页,刚才那个是中等的忏悔,普为师僧三宝,这是一样的啊。翻过来,忏悔文:

南无忏悔十方佛 愿离一切诸罪根

今将久近所修善 回作自他安乐因

恒愿一切临终时 胜缘胜境悉现前

愿睹弥陀大悲主 观音势至十方尊

仰愿神光蒙授手 乘佛本愿生彼国

忏悔,下面有发愿,然后还有一切恭敬,一样是皈依,皈依佛得菩提,都是一样的。下面,我们这是六时礼拜,本来是善导大师六时礼拜,每一时都有一个偈颂,我觉得这个非常好,大家有空能看一下,这个偈颂文字都太美了,而且又很警醒人。我们来看第一个:

人间匆匆营众务不觉年命日夜去

如灯风中灭难期忙忙六道无定趣

未得解脱出苦海云何安然不惊惧

各闻强健有力时自策自励求常住

这是日落的时候,念这一句话。然后是初夜的时候,初夜偈:

烦恼深无底生死海无边

度苦船未立云何乐睡眠

勇猛勤精进摄心常在禅

这是贪睡的时候,睡之前提醒自己。中夜:

汝等勿抱臭尸卧种种不净假名人

如得重病箭入体众苦痛集安可眠

我们贪睡眠的时候,这个偈颂。下面,后夜的时候:

时光迁流转忽至五更初

无常念念至恒与死王居

劝诸行道者勤修至无余

这个很警策,念一遍很受触动。下面平旦的时候:

欲求寂灭乐当学沙门法

衣食支身命精粗随众得

诸众等今日晨朝各诵六念

前面就是平旦的时候,天亮了,用早斋的时候,应该怎么样用心。下面日中,中午的时候,我们马上要到中午了:

人生不精进喻若树无根

采华置日中能得几时鲜

人命亦如是无常须臾间

劝诸行道众勤修乃至真

这个采花置日中,能得几时鲜,中午是最灿烂的时候,这个人是最盛开的时候,就像花一样,这是提醒啊,能够保持多久呢?我们知道有一句诗,“映日荷花别样红”,最盛开的时候要提醒自己无常,很快的就过去了。

这几首偈颂我觉得都很好,不要埋没了善导大师的一片苦心。好,我的内容就到这里了,阿弥陀佛!

【都讲】永真法师:

好,阿弥陀佛,感恩隆时法师。

我们今天学习这个忏悔和回向,忏悔这个主题,应该说在我们佛法当中也是一个很核心的内容。那么在我们的修持实践当中,这个忏悔应该是跟随我们的这个修行的每一个当下,每一个时刻都可以去运作。那么我们在座的居士,可能很多有这样的一些情况,有些人看到这些文字,就会说“以前不知道,现在知道了,以前做了很多一些事情,现在想起来觉得很害怕”,就是这种忏悔心会很重,一直会把这个过去的一些过失啊,郁积在内心里,放不下,成为一个很大的负担,这是一方面。

那么另外一方面,我们说这个忏悔的内容,其实我们细细思维的话,我们忏悔有刚才书上提到的我们的身口意造作的杀业啊,种种的过失啊,杀盗淫妄这些,那么还包括我们念头上的一些起心动念,一些嗔心啊,或者对师长有些不恭敬啊,有一些散乱啊,包括种种的这些,从微细的来说,都是我们忏悔的一个对象。但是在对待这些事情的时候,我们刚才提到我们可能有两种,两种极端,一种就是说在这种忏悔里面拔不出来,很压抑,内心很压抑,得不到释放,不知道怎么办,觉得自己罪业很深重,很不干净。那么还有一种就是说没有这种反省抉择的能力,他总觉得我还不错,我还可以,不知道从这个忏悔当中去借力,去通过忏悔这样一种法门、方法,对自己的身心、自己的道业有一个增长,有一个向上。

那我们说这个如何去正确的利用这种忏悔,包括我们忏悔里面提到的取相忏悔或者这种心地上的忏悔啊,所以这是一个很微妙的一个,应该说也是一个法门,所以这方面也是综合很多同修居士的一个不同的一个现象,我们请法师就这个如何忏悔,如何利用这个忏悔来成就我们的道业,如何用这个忏悔来清净我们的身心,这方面请法师给我们做一个开示,阿弥陀佛。

【主讲】慈法法师:

净土这个法则他的独特性就是为生彼国,阿弥陀佛极乐国土,这个往生回归是这样一个贯穿我们修学始终的一个发心、愿望,或者说依止处。那就是我们做事情的一个方向。

忏悔,这上面的文字最主要忏悔九界众生的一切业分。我们平时的修学、做人、做事情,烦恼障啊、身障啊,宿世带来的种种俱生,与生俱来的俱生烦恼中,有许许多多的差异。每一个人都不一样的,有的人偏于身业,有的人偏于口业,有的偏于意业。在这个身口意这十种业中,每一个人都有他的这种参差不齐的样子。这样子是无量无边的,但我们有一点要有一个清晰的认知,我们每一个人的心分业力是交织在一起的。那独立的色身、意识、自我守护的固化,这个呢,貌似有我们个体的分裂性的一个坚固,就是每一个人都认为自身的业力的一个特质。乃至净土这个忏法,它是通忏一切过失,通忏一切障碍,通忏一切不圆满的业相,通忏。通忏的唯一的好处就是,无有遗漏于九界的任何一个胜福德、善福德、恶因缘的任何一个角落都不会有残留,就是一尘不染。那就是回入法性功德的一个通忏。

许多人读过《普贤行愿品》中说,众生界尽,众生业尽,忏悔无穷。那这个忏悔呢,不是说我做了什么,我看见了什么,我见作随喜了什么,无始以来的无智无明中有什么相续等等。他是替一切有情有缘,就是九界众生通忏,这样一个方便。

这上面的文字写了,说“普为师僧父母及善知识法界众生”。一般我们的忏悔呢,往往是认为自己有过失了。好比出家师父有出家师父的五篇七聚,哪个地方犯了,自己认为应该布撒日、布撒之前应该行忏悔,以还得清净安乐。清净安乐是个缘起。那居士也有五戒、八戒呀,在家十重二十六轻菩萨戒呀,这些持犯过程中的一些忏悔,针对性的一种作为忏悔。因为戒、戒体,戒体清净的回归是每一个学戒人的一个根本认识。那这个通忏呢,是了知一切业如幻,远离善恶、凡圣、是非、人我等等,对法的一个平等回归。这是一个不可思议的高度,就是代一切众生忏悔,就是除佛以远,皆当忏悔。

许多人认为,可能像声闻、缘觉、菩萨不需要忏悔的,我们要是读读像《金光明经》等等,像《宝积经》中、《大集经》中都有讲:法身大士常行忏悔。我们心目中的这些菩萨、声闻、缘觉,可能大家有他的独特的神圣性,所以许多人都向往。像今天是观世音菩萨的圣诞,我们一定向往观世音菩萨的大慈大悲,“千处祈求千处应”的这种誓愿,以种种身,随机感应来辅助一切畏惧苦难的有情。

在阿弥陀佛这个教法中,观音势至是他的左右的这样一个上首菩萨,辅助阿弥陀佛来娑婆世界乃至十方世界,示现分身教化,就是所谓依顺性功德究竟安住法益,没有接受这一类的有情,以慈悲对机施教、对机接引。他亦有他的方便。在阿弥陀佛教法的圆满的功德中来说,他亦有他的这种无缘的悲心,法的悲心、有情的悲心。那在某一个悲心的认知上,有时候我们也会有,好比说我们作为一个普通的人,也有人类的慈悲,像如母忆子。亲情的这种慈悲也是彻骨彻髓的,它就能贯穿在人情、法则、无缘这样的一个彻底的因缘上。它一旦彻底,就会纯正地展示出来这种悲心。

我们学《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中有讲到,如母忆子,子若忆母,如母忆时,母子不相违远。菩萨有他不究竟处,就在于他居菩萨位,所以欲回入无上觉,亦应忏悔。此处是以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具足圆满功德而彰显的。因为净土教法的特质,不是向往声闻、菩萨、缘觉、人天善法,是为无上菩提而特定设置,就是究竟法中特立此法,所以是为成就无上道的教法。

为什么净土难闻呢?就是一生成办的这个教法之极力与彻底,为十方诸佛所赞许、所守护。《称赞净土佛摄受经》,这一切诸佛所摄护法门,就是唯宣此法,就这样一个法则。那这个去佛已远,皆应忏悔。所以这么上面的忏悔,文字就很重啊,说什么方便无边哪、虚空无边哪、法无边哪、法界无边哪、众生无边哪、三宝无边哪、戒品无边啊,我等的罪亦无边。说上至菩萨、下至声闻缘觉所不能知,他这个不能知呢,他在这个业分之中。

九界同归,这是一个不可思议的通忏。往往我们在这个地方就有个死角,因为净土这个修法,我们有敬畏的上贤大德,就是菩萨、声闻、缘觉,乃至说天之福德远远地出胜于人类,我们人类在天的面前就差异太大了。我们心的生活作为意识之中,太多太多的缺欠了。那你要是把这些缺欠都做完,做得清晰,再来所谓的学佛、成就佛道,那是极遥远、极遥远的大劫之后了。

阿弥陀佛欲予众生真实究竟的利益,以无尽大悲,矜哀三界,惠予无上道之利,是究竟的利益。他不给其他利益了,但给予究竟无上道。这是一个不可思议的、一切众生不能启教的一个不请自说的最上乘教法。

这实在不是夸耀,《无量寿经》中反复地给我们提示,在阿弥陀佛的因地,就是建超世之愿,普利十方,令一切众生成就究竟的佛果。他不做其他设置,也不希望你做善人,也不希望你做恶人,也不希望你做什么天人,也不希望你去做声闻缘觉菩萨,直指究竟菩提,唯依佛果,唯一之所依!

这一点啊,菩萨们呐,丝毫容不得我们含糊。一旦含糊,净土一法就从我们身边悄悄地溜走了,取而代之的是菩萨法、声闻法、缘觉法、人天善法等,可能就占据了我们的生命。

这一点,我们要是不能彻底地替法界众生来忏悔九界不圆满的过患、九界放逸的过患、九界犹豫徘徊的过患、九界恶业的过患,我们不能通忏,那“唯依佛乘,念佛成佛”就是为一个空话!必然落在我们的犹豫徘徊、凡圣取舍、善恶认知的业缘之中。生命短促,机遇就在我们每一时、每一刻,要么成熟,要么就溜过去了。要唯依佛乘,就要忏悔九界业分,九界业所不系,我们当回归于阿弥陀佛报德这样的一个殊胜因缘中,就是往生彼国。

它这个文字啊,善导大师反复地从各个角度让我们代表、代替什么自己师僧父母、六亲眷属,甚至法界众生,最重这一句话就是法界众生。这一点呢,我们要是不能细细地、彻底地在这个地方抉择,九界之业必系我等,一生成办必然成为一个虚设之说。

今天呢,乘借观世音菩萨圣诞的这个威德啊,希望大家也心生无尽悲心,真是为了自身及有情无上道业中一生有所成就,那就通忏九界过患,同归阿弥陀佛极乐国土。因为通忏就是同生,同生就是大机,大机就是佛果所成之妙用。普利十方,无有遗漏;普利一切,圆成佛道。那有没有没有利到的有情,有哪一类众生疏漏掉了,那你就不是无上菩提,就不是超世之愿。超世之愿成就的就是令一切众生缘这个法则,必成无上道业,究竟圆满菩提。

这一点呢,这个忏悔的目的,是同得往生阿弥陀佛国土。不是其他的,令你成为一个善人,成为一个清净的人,成为一个什么正、邪的人,不是这样子的。乃至说行种种忏法、福德因缘,不是这样子的。唯依佛果,唯生佛国。在这儿若不抉择,稍有残留,我们就各置九界。九界业分甚为广大、甚为玄妙、甚为不可思议。像这个贤圣之道,对我们来说,简直就是不可思议。从初果者,声闻中初果圣人知一小世界一切众生心地业分,一切众生心地业分作为相续,一切众生举心动念,刹那之间,他在定相之中能了知了明,丝毫不差。

那还有二果、三果、四果,四果圣人,一个大千世界中一切众生业分、心分、相续分,八万大劫头入头没分,清晰了知,无有遗漏。乃至雨滴头数、雪片所飘,亦能了知,河沙细分,处处明晓。我们要去修持,久远着呢。况且法身大士从信位、行位、回向位,住位、回向位一直到这个……从初地到十地菩萨、等觉、妙觉,功德浩瀚,无量无边!若我们稍有滞留,那就是不可思议的熏修过程。

那你说我就向往菩萨法,那可惜了一个无上道回归;你说我向往声闻法,可惜了无上道的回归;你向往独觉法,也可惜了这一个阿弥陀佛建超世之愿一个最殊胜接引的一个教法。那你说我向往人天福报,很多人说我现在就要做一个好人、善人、贤人,没问题。那你能耽搁这个无始以来难得、难遇、难闻的阿弥陀佛究竟悲愿给予的这个殊胜的“果地觉因地心”的一个直下的接引。

我们这个忏悔呢,少了很多徘徊,少去了很多过程,少去了很多的旷大劫以来的迷失纠结、择取不定,使我们直下回归无上道。那你说这不是太没味道了吗?实际我们不了解阿弥陀佛这样的功德,所以说极乐世界里有充分的描述,像《无量寿经》中对极乐世界往生彼国的的天人、菩萨、声闻等等这类有情,他的作用力、寿命等等,都有描述。那往生彼国,不缺菩萨道,不缺声闻道,不缺独觉道,不缺一切世间善法、一切人天福报,不缺的。

这一点呢,留不得情,松不得手。要一留情、一松手,“南无至心归命礼西方阿弥陀佛”就是个谎言。至心归命礼!归命礼,无有残留。往生彼国,同生无余,大机所现,弥陀功德普利十方,无所障碍。

那这个忏悔文有广略的忏,刚才隆时师给大家文字上有提示。因为我们这个《往生礼赞》的修法呢,是一个略轨,实际是为大家在不能六时礼拜的情况下的一个约简的修法。一开始给大家提示过,那我们要是有精力专门去完整地修这个六时礼赞,就是《往生礼赞》,那实在是我们最初的发心的一个根本依止。那推这个《往生礼赞五门行成就修行仪轨》呢,是为我们现代人福德因缘啊,闭关不易、专修不易,就是六时修法实在是不易。

上节课中我跟大家提到,我们也是约简地做了一次一百天的六时修法,单一的念诵,没有做其他的,的确是不易,回想起来不易。那现在呢,可能有人善根成熟、因缘成熟,可以去六时修法,但一定要有一个得力的法师、和尚、修行者主持这样一个修行。要不然就会出现麻烦,出现故障,就是人的精神、意识、业力、烦恼会激发出来。所以说它这个因缘呢,就是说你能耐下去把这个修行呢,若一日、七日,若二七、三七,乃至百日等等,修行圆满,坚持下来,那是个十分了不起的福德因缘。

再回到忏悔上来说,我们这个时代,就是个忏悔的时代。十大愿王中唯一的众生有果事,就是忏悔业障。其他的都是礼敬诸佛、称赞如来、广修供养,全部是对世尊而讲的。所以在十方法界中,唯有礼佛、敬佛、供佛、念佛、请佛住世、常随佛学是有果事,就是生命之顶巅的有果事。其他的都是幻化事、无果事、不究竟事、不圆满事、方便事、智慧事、慈悲事、寂静事、善恶事,不是究竟事!

那从礼敬诸佛、称赞如来、广修供养、忏悔业障,整个这个所有的修行中,唯有我们的众生业分就是忏悔。忏悔!在净土中忏悔就是替法界众生忏悔。那说师僧呢,亲切;说父母呢,亲切;说善知识呢,亲切。法界众生,实际是真实,代替法界众生忏悔,是真实的落脚处。前面就是引起我们的亲切感。你要说,哎呀,我替法界众生忏悔,很笼统、很抽象,没感觉。说师僧父母,亲切,给了我们教育,给了我们生命,给了我们养育。亲切!那把从“亲切”的这样一个缘起中,让我们来代替法界众生忏悔。法界众生实际是我们历代的生生世世的父母师长。一切有情在轮回的这个业海中,生命浩瀚的不可思议的这个法藏中,我们互为父母师长,互为子孙,互为师徒,等等,无量无边。过去说这是如母有情。

实际在《无量寿经》中,阿弥陀佛在他的这个教法中提到,视一切众生视若自己,视若父母,视若一子。就是这个“亲切”要激励起来。那我们替法界众生忏悔呢,实际是个很亲切的事情、很彻底的事情,很如实。因为无始以来,我等生死循环之中互为亲人。亲人之中要么父子、要么母子、要么……等等因缘,一直在循环着。所以人类有相亲之举这样的感觉,相怨的感觉。很多人根本不认识,看见就有亲切感;很多人根本不认识,见面就有怨恨的感觉。有人见了面莫名其妙的一种排斥,有的人见了面莫名其妙的一种亲切。为什么呢?就是无始以来我们真是在这个亲亲怨怨中无限地循环着、交织着。

那这个师僧父母、善知识来给我们提示这些角度,实际就是法界众生,亲切于此。那净土这个忏法是来替法界众生忏悔,不是自己做啥作为了,你若能记得、不记得了,不是!一切九界众生的业缘,我们皆当忏悔。那超越九界业力所系,直归阿弥陀佛圆满报德国土,顺性究竟安乐呢,是诸佛出世的唯一大事因缘。

我们很多人读过《妙法莲华经》,就说佛只说一乘,不说三乘。说一乘才是佛陀啊,说三乘可能是声闻、是缘觉、是菩萨,不是佛陀。佛陀就要把自己圆满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的功德究竟地回施众生,这就是一切佛的真正的悲智方便,是他们的功德所在。

这个角度,给大家一个供养。

【都讲】永真法师:

非常感恩法师的开示,苦口婆心。

法师刚才的开示我觉得还是有几个重要的要点。第一个就是法师说到:“了知一切业如幻,一切罪性为空、业如幻。”因为法师说,“同忏一切业相”。我们可能觉得自己:我是生死凡夫,我的业很重。那法师其实说,“同忏一切业相”,就是我们替这个法界众生、九界的业习一同忏悔。这样的心量非常的大。

那么还有第三个,就是说我们一起……就是法师所讲:九界同归。我们一起回归到,忏悔九界业分,承接阿弥陀佛圆满的报德。把这种忏悔,九界同忏的这么一些功用,回归到承接弥陀圆满的、清净的报德。所以把这种忏悔作为一种道用,回归我们的这个弥陀的本性,一乘的这样的一个教法。

那么最后一个,说:“究竟圆满菩提,同得往生。”所以在这个里面呢,确实就是说,我们能感受到忏悔的时候我们的这种心量,然后我们直趣这种佛乘的,直接契入这个弥陀本怀的这种超越性。我们就不要去纠结于我们的习气,纠结于我们个人的业习。我们直接缘佛的清净,缘弥陀的愿力,这样的一种超越。

阿弥陀佛!我们休息十分钟!

整理:圆晓、如心、慧凡、惜善、明弘

一校:慧修师、果凌

二校:观心

三校:明哲

四校:明良

无量光寿网站

http://wlgs.zhdh.org

集生活、学法义和念佛一体的佛友圈上线,点这里访问

管理员微信:zhdhtv

无量光寿app下载安装

加网站管理员微信:zhdhtv,进群学习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