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来继续学习药师琉璃光如来十二大愿,昨天我们把第六大愿作了读诵和提示。这些圆满究竟的文字,是我们一切现前有缘心智中的光明藏,是从本性中流出,非是虚妄造作。妄想是依造作分相续演化出来的,诸佛的大愿始终如一,亘古亘今,彻显法性真实,无所衰变,无所增长,无所来去,妙用于现缘之中,无得无失,来印契众生本来安乐具足的庄严自性,就是佛性。
观察佛愿与凡夫妄想,抉择现缘所用法则
佛陀的愿望,旷劫以来清净地辐射着有缘众生,令一切有缘众生一时汇入,得以解脱,得以智慧慈悲方便,皆从自性中流出,非造作分。一定要看到这一点。我们凡夫的知见想法瞬间即变、遇事动摇、染著、乖离、互相贻害、无所真诚。诸佛大愿清净真实,广大延续,无败无已,不增不减,清净守护,能利益有缘。凡夫的颠倒妄想像墙头草一样随风东西,随着自己的妄想刹那间刹那间地无所守护、无所爱乐,但以情绪、乖离心、不相应心去感知世间,纵容自己的感知与情绪,相互受到不必要的牵制、缠缚与动摇。而诸佛如来、菩萨、智者们相互告慰、提携与真实利益,令众生各个了知本具佛性,从无始以来的缠缚中、迷茫中、动荡中、无常逼迫中走出来,再回观世间有情,做世间的一个依祜者。
药师琉璃光如来十二大愿,愿愿如实,但为饶益众生,但为利益世间来表达与建立。凡夫有情因为自己的情绪、感知、得失、爱憎而表达自己的所谓愿望,这是虚妄之想,这个想法是妄想、妄愿,不能如实。何以故?它表现的本质是无常、无我、苦。诸佛顺性大愿表现的是净、是乐、是喜,恒于古今,无衰无变,给人带来安乐、直接、明了、清晰、利益的法则。众生的妄想是痛苦的,是迷失的,是刹那间散坏的,不可依止。我们要作这样对比,就能审视到应该遵循什么样的愿望、应该用什么样的法则。
实际每一位菩萨都在面对自己的人生,面对自己的心理,面对自己的作业,面对自己现下与未来的人生选择。每个人都在选择自己的人生,面对自己的人生,也不能不面对。但是有智慧者、有法则者能清晰地如实地面对自己,面对自己的生命、意识、法则。多有愚痴者迷失自己的法度,乖离自己的心智,就会自苦苦人、自迷迷人,迷失什么?迷失安乐的心、利益世间的心。
诸位善知识应该善观察、善审视、善思维、善抉择。道理十分简单,真心妄心也十分明确,我们要运用得恰如其分,时时处处都能圆满地抉择,还真需要不断地于事中实践,于每一现缘中实践观察,在这生起无畏的心,去实践观察,在每一个念头生起之时,在每一个因缘抉择之时,要有自利利他、安慰世间、净化世间这样吉祥的、明确的、清晰的守护。要不然就会迷失在虚妄、痛快、乖离、仇恨、伤害的凡夫心智中。凡夫心智没有什么好不好,但是他带来苦、难,无所捕捉,无所守护。
我们这个时代,像药师经里讲的一样,各相乖离,相互仇怨,以至毁灭。这个时代的人,这个东西十分猛厉。我在国内从南到北走动,从乡村、山区到城镇、都市,见过各式各样的人:贫民百姓、知识分子、种种专家、各级领导……都有接触,发现这种乖离的心理、忿忿不平的心理、毁灭的心理、伤害的心理在这个时代是十分周遍的状态。
我在昆明遇到一个做领导的人,他说想用机关枪把周围人怎么样怎么样……我说你还是一个领导,这样说是为什么呢?这就是怨恨心、乖离心,形成很蒙昧的感知。在我们平常的心理状态中,你看自己心里有几分柔和的、条理的、慈悲的、予人安乐的、予人宽容的心理?在你的家庭中、生活中、社会团体中、单位中、亲人中、同参道友中、子女中,你有几分真诚?爱护呢?如实呢?我们能不能对一切人像对自己子女一样,对一切人想对自己父母一样,对一切人像对自己一样尊重爱护?像对佛陀世尊一样尊重爱护?像对你尊重的人一样尊重爱护?这就是广大平等的心。我们这个时代的确十分匮乏,所以给这时代人群带来了许多不健康、不调柔、不顺畅的人生生涯。
先走出自我实践佛法,再来观察世间与生活
昨天一位菩萨对我说一段话,我很有感触。他说我能不能这样学佛,在世俗中发很多的财,临终往生极乐世界?我说这话本来没有什么,但是你的想法是矛盾的,想法给自己制造了一个矛盾。他说别人说我这些年来越学佛越穷。我说你不学佛就富了呗?他说不学佛感觉自己没有支撑,学佛又被别人说越学越穷。实际上他自己感觉自己越学佛越穷。学佛而不知道什么是佛法,学的只是一个贪欲心的极大膨胀罢了。要是在佛法中认识到这是热恼的根本、烦恼的根本,膨胀这个东西能不能得到佛法利益?背道而驰能不能得到安乐?这是大家应该思维的。
现在普遍存在这种背道而驰的做法,又想得到佛法的利益与安稳,实在不可思议!他念这念那,最后目的是想现生发很多很多财——你要发这么多财干什么?因为贫瘠罢了,因为贫瘠你满脑子想发很多财,你还有什么?这样很苦,这样的观察方法不合适。你先放下佛法的发心去挣钱,单一性的表现就比较有力。要不然佛也没有学成,财也没有发好。
现在的世间人学佛普遍有一个很大的矛盾心理、二元心理,舍不得世俗的点点滴滴,又想把佛法学好,东一头西一头,就是两种精神状态,不真实、不踏实、不如实。我们做一个真正学佛的人,不妨先走出自我,真正步入佛法,实践实践,真正地看看无常、无我、苦、空,真正以这种心理来如实地观察世间,莫要畏惧,再来看世间,再来活在世间,你就自由自在,你就轻松。要不然你就陷在其中不能自拔,痛苦不堪,没有出离之期。由于从来没有实践过出离的法则,就是你能不能在三界外来回观三界众生,再回到三界之内饶益三界有情?那样你就是自在的、解脱的、具足方便的生命意识状态。现在佛教徒的学习状态当中普遍存在这个问题,就是发心不明。
而药师佛的十二大愿无外乎就是强烈的、清晰的、明确的表达,要我们来发真诚心、佛心,印契自心。不能用那种相对的相斥的心,用相斥的心你在佛法上得不到真正利益。很多人说我学佛多年,一直没有什么利益呀!所谓没有利益,就是没有真诚了解自己心地的需求。
我们学习药师琉璃光如来的愿望,来印契自心,要知道自己的真正愿望。你可以观察对比,不要草率,你不能说药师佛这么大愿望我发不了——你先不要这样说,你可以根据他的愿力与方式来观察世间、观察自心,观察久了你就会知道:我们凡夫心有多么颠倒、无常、乖离、无意义、苦难;诸佛菩萨的心愿是多么明亮、广大、真实、威德、自在、富足。可以这样对比观察。主要是不要畏惧,作为一个凡夫有情容易有畏惧。
随顺佛愿与佛相应,显用本具如来智慧德相
我们来看看药师佛的第七大愿,一起读一读:
【第七大愿:愿我来世得菩提时,若诸有情,众病逼切,无救无归,无医无药,无亲无家,贫穷多苦,我之名号一经其耳,众病悉除,身心安乐,家属资具悉皆丰足,乃至证得无上菩提。】
(师领大众读诵三遍)
我们来看药师琉璃光如来第七大愿,这里面充分显示了药师琉璃光如来彻底度脱众生的方便法则,就是具足福慧的法则。一经闻佛名号而得资具具足、远离疾苦、身心安乐,有这样福慧具足的威德与善巧。有人会有这样疑问:我闻到药师佛琉璃光如来的名号,怎么没有家属资具、悉皆丰足?这是一个特别大的相应不相应的问题。
佛发的愿是真实不虚的,功德利益亦是真实不虚的!若有相应者,就能表达如此相应的法则,不相应者疑虑所见。我们在疑虑中产生疑虑的污浊法界,就是亏欠法界;在相应的心智中产生庄严随顺、福慧具足的法界。我们的念是法界之缘起,相应不相应是法界之妙用。你这一念与愿相应,你就产生相应的法界,一念相应随顺就有法界的妙用,关键是相应的心智十分重要!
像我们这么多人在一个房间里,要是把门封起来,每个人都闭上眼睛,各人做各人梦,几十个人就有几十个梦,各个不同。就是说心智不同,在同一个环境中,感知绝对不同。我们发这个愿的目的就是让我们在现前心念中具信妙用,闻名即得,具足安乐,清净无欠,无所乏少,真正康乐。这是相应不相应之说。若是读经读到哪一天真正感觉佛愿己愿了无差别,你才知道这经究竟讲些什么,自心佛心为什么没有差别。现在我们自心多是贪图自利,非是为他。若真正能站在佛陀不可思议福德威神角度来入佛陀法界,就会知道佛愿力不可思议、福德力不可思议、名号力不可思议、神通力不可思议——在此显现不可思议中,愿力最不可思议!
凡夫已经习惯于计较自己的得失,用自己的得失心、怀疑心、贪嗔痴慢疑心来衡量,你就不能切入这个境界。还像这个房间的人各自做自己的梦,你不能了解诸佛如来广大境界,只能在自己的业力中徘徊,在自己的梦想中迷失。这样的愿望,我们怎么实践能印契自己的心?就是佛如是发愿,我亦如是发愿!佛的名号功德度众生是最为方便的,闻名即解脱,闻名即成就。
举一个最简单的例子,我们就能感觉到。我们作为普通凡夫,自己的心智什么也做不来,像个幼儿一样,但是一叫母亲,把你的母亲呼唤过来,你所有需要,不管是换衣服、吃东西、用东西,你的母亲都能满足你——你这一声呼唤就能得到满足。药师琉璃光如来功德名号亦复如是,像我们呼唤自己的母亲一样,能得到母亲所有的辅佐。我们念药师琉璃光如来功德宝号之时,亦会得到如实相应的辅佐。但你要清楚一点:必须把他当作你的法身父母,来养育你的法身,他才能给你真诚的相应的辅佐。要不然你是个孤儿,他不是你的母亲,你把他叫来他也不照顾你。何以故?不相应故。
诸佛如来是没有分别心,对一切众生的呼唤都是真正清净加持的。所以我们遇到心智难缘,称念药师琉璃光如来的功德名号,一念相应即得解脱,念念相应念念解脱,一念相应延续未来永远解脱,永远具足。这是要你真正用功夫的,随顺随顺这样的愿望,不断地实践观察,要大方!要不然我们读来读去,就会生疑心,生疑心也不可怕。我们读佛愿,疑问佛说闻名号就怎么样了、听佛愿就怎么具足了,我怎么就不具足?你要不断地实践,不要放松,不要丢手,那是有意义的。要是放手了,袒露不了自性,你就没有相应的机会。
实际我们呼唤佛,是来表达我们本身的具足、自心的具足、佛性的具足,来激励成熟我们如来智慧德相的赞礼,让我们用自身本来具足的如来智慧德相,来利益世间有情。
这真是一个特别大的转身处!我们作为凡夫,随顺自己的感知来观察世间、业相事相来观察世间、观察自己的心理,而不知心智圆满,照耀世间。就这么个转折,转折过来就富有具足;转折不过来就被事相牵制,所谓被境转,被业风吹。
转身处,在理论上很好说,可是因为我们无始劫以来蒙蔽太久了。我经常观察自身,大部分时间可以转折过来,但在一些关键业习处就是转不过来,一到那地方心里就蒙蔽。我们在实践佛法时被蒙蔽了也不要害怕,蒙蔽时候你先要觉知自己被业习蒙蔽了,而业习是无常的、无我的、是苦空的,无有自性,这样你有出离修行的机会。就这一点转身处,在我们每一个学佛者面前是一个发心未发心的根本问题。
佛的十二大愿,愿愿是想通过事相来呼唤我们的佛心、本具的如来智慧德相。每一个愿都有“乃至成就无上菩提”——成就无上菩提是根本愿望,借助事相令你趣入、令你向往、令你追求这个法则,就是究竟的利益、圆满的利益、真实的利益。我们遇到每一个事相,圆满了就坏掉了,圆满了就变异了,圆满了就过去了,每一个事相都不断在变。有人挣的钱花完就完了;有人说我年轻,结果年龄一大就衰老了;有人说我想怎么地怎么地,结果这个事情做完就完了;有人贪图好坏,被好坏牵制,得呀失呀,被得失牵制……过去了就过去了,解决不了根本问题。
所以佛陀世尊欲令我等解决根本问题——就是用心的方式,知心的方式,真妄心的认知。十二大愿每一愿所有要点都是引发我们运用自己本具的如来智慧德相,这是决定无疑的!令我们各发无上心,运用无上心,守护无上心,面对世俗间。这样你真是一个不可思议的学佛者。
有人说我没有这样的愿望,我只是想学学佛,得到健康,给家人带来平安,感觉活得好一点……这样行不行?这样求人天福报不是不行,这与佛出世正因是不相应的!由于诸佛如来出世的正因是欲令众生开示悟入佛之知见,入清净道业,究竟解脱!我们说这解脱,不要认为是无意义的、泛空的、没有受用的——不是!他是具足广大神通力、禅定力、智慧力、方便力、慈悲力,饶益一切世间,无所挂碍。不是没有意义,是你用凡夫心没法涉足、没法想象的。
这一点希望各位菩萨有一个撞击机会——撞击你的心灵,来认知这个道理。我们平时就是明白道理的人也在犯业习,也在习惯中,在过去的因果相续中不断的生活,但是你要知道:这种业习,或者得失、外境都是无常变异的,都是自性所照见,发心所照见。发心圆明,周遍就被圆明所回施;发心颠倒,就会被业风所吹动,被事相所牵制。这是我们修行者的一个关键的关键,是与佛法相应不相应的根本。
真正运用佛法,世间利益不求而得
当我们真正找到了自己的无上菩提心,并运用了这个菩提心,世间的福德随之而来,不求自得。穷者本来贫瘠,相互闭塞,求之不得。真正运用佛法的出世善根,世间的利益是不求而得的!我遇到许多这样的例子,不是拿这些东西来诱惑大家,这是真实不虚的!许多人求世间的安稳、求世间的福报、求世间的利益健康、求在世间过得好一点,反而得不到。为什么?贫瘠的心延续出来的就是贫瘠,匮乏的心延续的就是匮乏,烦恼的心延续的就是烦恼结果!我们出离的心就是具足的心,出离的心就是本具的心,本具的心延续出来就是如实的结果,就是本具的妙用、福慧具足的妙用、不求而得的妙用。
我也遇到很多菩萨,十年八年的学佛,一直挣扎在贫瘠、烦恼的生命线上,让自己很苦恼;有些人学佛学的得当,就是无畏地实践过佛法清净教言,真正认知本心具足之妙用,在本来具足的心智上不断地实践、认识与观察世间、观察事相,逐渐生活在健康、富足、充实的人生中,结果亦是。这就是种什么种子结什么果,因果相续,真实不虚。
我经常听见人说我学佛学得贫穷了——不是!这样的人一定原来就贫穷,他推卸责任说学佛学贫穷了;有人说学佛学得身体不好——他一定原来就身体不好,身心都不健康,不是因为学佛才不健康的。你没有学佛,若学佛你会自己忏悔,检讨认识自己的因缘,不会把佛法当作倒垃圾或者推卸责任的地方。
深明因果心作心是,正见思维守护佛愿
诸位善知识!要善于用心,善知如何因如何果,要不然一定会不断造恶。我遇到过嗔心、恶心、迷失心比较强的人,所受果报的确很苦。那些明快的、善良的、清晰心智的人,的确善良清晰,得到很好的调柔的果报。人人各自观之,善于观察自己的周边因缘、因果报应。善自观察,深明因果自心自造自用,我们就会特别调柔、广大、具足地运用自心。何以故?调柔的、具足的、广大的心是自己要受用的,是自己要守护的,自己要承担的。狭隘的、乖离的、被迫的、伤害的心,随后还是自己承担这个结果。那么我们就不再用狭隘的、逼迫的、伤害的心,不再动这样的念,不再用这样的心,就不再受这样苦难的果。这是十分直接十分明确的。
种什么得什么,这道理大家一定明确。在土地里,是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没有人怀疑这个。心智的因果也决定是这样,你种什么、你用什么心,必然得到什么果。所以你要小心你的用心,认真了解你的用心,知道你怎么用心就会有怎样结果,怎么做事就会有怎样结果,怎么思维就会有怎样结果。这个地方我们不得不自尊、自爱、自重!若不自爱、自重,就会受到苦报,自己会迷失自己,丢失自己的自主性、自尊性、利益、善巧。
诸位善知识,真是因果自负,善恶皆如是啊!出世入世皆是依因果所彰显。我们都知道法性非是因果所摄,不动不摇,不来不去,非假修证,本具安立。但是你一定要知道:你若不运用他,还是不能彰显出来他妙用无穷的本质庄严。所以我们要顺性起修。虽然性非修德,用之时亦需假以修正、假以现缘而表达。
这里还要是在因果中观察。“出世入世莫过于因果”,这是近代印光大师所说的法语。就是说出世入世不离我们自心,不离自心的妙用。那么他能给我们什么?环境能给我们什么?那实在是走错路了,迷失了自心。我们自己在做,自己在受,自己在用。
我们要在第七大愿“无救无归,无医无药,无亲无家,贫穷多苦”这个地方来审视自己,主要是在这些苦难、难缘中回心一念,得见本心具足,生起现下圆满妙用,就是药师琉璃光如来名号的印契,无亏无欠。要作无亏无欠的现缘心,延续于未来,清净守护于当下,我们的未来就是无亏无欠的。从现在无亏无欠的心做起,远离“无衣无药,无亲无家”,远离这种亏欠贫穷的心智。
我们无始以来的业相真是贫瘠,无救无归,无依无靠。药师琉璃光如来印契我们本具的如来智慧德相,清净安然,庄严巍巍——把这样的心成熟起来、认知下来,再来做人做事,再来观察世间,你就乃至菩提一时于现下发起,若世俗若出世各得方便。此种子真实不虚,其结果亦真实不虚。
诸位菩萨在此处要善观察、善守护、善运用。我们要会思维,要有正知见、正思维,然后正业、正命、正语必然现前。因为在三十七道品修持中,正见就是正确的发心,有此种子就会有正思维;正思维特别重要,会令你远离邪见苦;正语就是说正确恰当的话。人没有正思维,所说的话就会伤害自己、伤害别人、伤害有情、伤害环境;没有正思维,就没有正见、正语、正业、正命。
八正道中希望大家各个清净守护,如实安住,真正解脱。我们都知道三十七道品中的八正道,现在要有正见。药师佛十二大愿,愿愿都是正见,让我们都来正思维。遇到正见不要放过,说我知道——那不行!要不断地思维观察,药师琉璃光如来世尊的愿望印契我们本具的如来藏、本具的如来德相、本来富足健康智慧的心理。从这个地方起步,延续于未来,正思维,正观察,正业,正命。大家要在愿望中多思维,莫认为自己理解了、认为自己知道了就过去了。正思维一生妙用!
希望大家时时正见,时时正思维!如佛陀世尊一样的正见、正思维!像佛陀世尊一样的正业、正命!
无量光寿网站
http://wlgs.zhdh.org
集生活、学法义和念佛一体的佛友圈上线,点这里访问
管理员微信:zhdhtv
加网站管理员微信:zhdhtv,进群学习交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