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经明五种增上缘义浅示09


《依经明五种增上缘义》第三:见佛三昧增上缘

(一)佛的三身

见佛增上缘列举了十三个方面,来启发、告诉我们称念南无阿弥陀佛可以得到见佛的这种增上缘。

“见佛”二字,大家对它认识千差万别,我们再不妨作一个提示。见佛,往往大家对可识的形象、放光的形象、种种塑像,这种见佛,大家还是认得准的。佛有三身,见佛增上缘见的是什么佛?三身是一还是三?

我们这个地方都有香炉,中国过去有鼎炉,都是三条腿,佛法成就的全体就象香炉一样,这三条腿就标志着法身、报身、化身是一样的,实际他是一个,一个体性是无有差别的,若分开说,还要说三条腿。古德把它判成体、相、用。

因为我们要学习见佛增上缘,先要明白见什么样的佛,才能见佛,若不然,我们没法来见佛。念万德洪名本来可以见佛,你不愿意见佛,也不知道什么是见佛,见佛也识不得佛,那佛就不名佛,用不起,若不然我们见佛不知佛,佛法对我们饶益就失之于交臂,不能成就。

①法身佛

我们先谈一谈法身佛,《金刚经》中讲法身佛是最为多的。

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诸相无相,若有相,于相上不染著不牵挂,诸相了了分明,又了了平等,了无所染著,又了无差别、取舍,这样见相必见法身之相。我们若运用不生不灭这种心理、这种心态、这种体会、这种觉受,那就与法身佛相应。这是不是觉受呢?它是无觉受之觉受,但以觉受发起,佛所证果,离不开觉受二字。

我们学的《往生论》告诉我们,佛有两种受用——自受用满足与他受用满足。若不谈受用,大家就会迷闷。我们众生都有佛性、法性,但法身的运用不能建立,所以称为在缠法身、在缠佛,在缠法身不能称为法身成就者。虽然大家也有佛性,与佛无二无别,但法身不得见、不得用。

所以我们要先识得法身,若不识得法身,念南无阿弥陀佛万德洪名,就昭显不出来清净的万德,因为这清净万德是无染无著,无取无舍的。这个名词对我们学佛的人很熟悉,但用起来就比较难一些,因为我们无始以来就是以爱憎来作取舍,作为生命的根本,就是我的回施、我的运作,那就是有对的,取舍、爱憎是有对的,这根是贪、嗔、痴,最主要的根还是个贪、就是我爱。我爱不生,生死就没有了,若没有我爱,就没有我恨。爱憎不可得,就是清净法身相应者,无事的闲人、歇心的闲人、放心的闲人,这闲人就是佛法中不可思议的人。

宗下的古德们一说就是,“欲向佛法中觅一个闲人了不可得”,这个闲人是谁?是得见法身者,是不见人相、我相、众生相、寿者相者。不见并不是灭相、断灭,只是无有爱憎取舍罢了,佛法具足一切庄严,不被一切事所昧。我们世间作业差别,最主要被世间的种种事所阻碍,被分别所阻碍,被差别所切割,把自己搁置到某个状态之中,认为那就是我的范围、我的范畴、我的生活的圈子、我的意识的圈子,那就标榜为我,那这个我是不清净的、不广大的、不真实的。

佛法告诉我们有个清净的法身,每个众生也在这清净法身中无有来去、安住光明,只是不知罢了。我们一歇心,放下自己无始以来一切沾染执著,当下全体即是清净的法身,无有增减的法身,无有取舍的法身,光明遍照的法身,不动不转的法身。

我们念南无阿弥陀佛,了了分明,了无染著,以此心性来运作规范自己的生命,这就是法身相应念佛者,可以得到见法身佛的增上利益,也叫见佛三昧增上缘,能等持清净法身的利益,等持法性的不增不减,等持佛性的广大圆明,可以直接地自觉觉他,饶益有情,持护众生,拔度饶益一切差别相,这就是所谓见法身佛。

②报身佛

我们知道,诸佛如来若以法身摄护众生,众生因为愚暗无明所遮掩,不能得见、得用,那么诸佛如来就以方便随顺建立种种大愿以标心志,使众生得见得闻,如此无量大愿皆是顺性发起,所谓随顺佛性、随顺众生性,随顺法性,随顺法身不可思议清净功德建立的大愿,摄护饶益有情,标立出来一个愿,使大家见得到、闻得到。依此大愿,顺性起修,经过三大阿僧祗劫圆满行持,证得「如来。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这样的十号功德。十号就是功德的表述,这是报身佛的显示,这种显示,大家见得到、闻得到、用得到,可以依托。

象我们学习阿弥陀佛的四十八愿,都是阿弥陀佛的报德形象、报德标立,给我们一个整体的可依可靠的皈依。若不标立这种大愿,我们大家不能见、不能知、不能闻。阿弥陀佛顺从四十八愿成就一个清净光明的万德名号,直接把四十八愿无量功德善巧方便,通过一个南无阿弥陀佛万德、果德光明名号,直接回施饶益于一切有情。能听闻者、持诵者,万德的回施是决定的,用不用是自己的相应与不相应。

若见得四十八愿的真正内涵,就知万德的真实所在,是顺性建立的实质的业缘,象我们众生的业是一样的。报德是有业力的,这业力是大愿业力,不象我们众生的无明业力、贪嗔痴慢疑恶见的业力,这差别是天地悬殊的。“性”是一样的性,“用”差别太大了。

我们众生在无明黑暗中也在运用佛性,不运用佛性就会死寂。只是圆觉性流转于六道,被黑暗所淹没了,它还是在用,但不能明知、不能全体大用现前。佛法给我们建立大用的回施,就是报德的回施,我们通过文字可以得见佛的报德、报身,深信四十八愿的究竟回施,报德的摄护决定结归,直接给予我们,能给我们作一个真正交代,传递于我们、授受于我们。

有人说:“我要见佛的报身、色身的身相,行不行?”那你就严格的去行持,与佛的果德报德愿望相应、相契,若一日七日称念,日夜赞佛、供佛、归命佛的果德,在这光明藏中亦可见佛报身,和我们的色身是一样的。佛也是有色身的,这是可见的色身,因为报身含两种光明摄护——可见与不可见。

我们现在亦在阿弥陀佛报德光明中,这是不可见的,是法光、智光的回施。这种含纳是无量无边的,于阿弥陀佛报身成佛一瞬间已经完成,这种光明普摄,无碍的给予。我们只是不知,就象一面鼓、一只罄,放到那个地方,没人去击,它就不鸣,就没有声音。所以这个时间要有化身佛出来应化施教。

③化身佛

象释迦佛所示现的是化身佛,顺应大家的善恶需求显现色身的生灭相,但实无生灭,为饶益有情做真实提携,给我们留下这么多经教,这也是他的应化身的回施。释迦佛给我们留下的三藏十二部经教,乃至种种舍利,全身舍利、碎身舍利,都是给大家留下的应化的施教,也是化身一份,若是福德大,可以直接见释迦佛的全体化身。现在有这样的行持人也可以得见。

我们知道智者大师的例子,是大家公认的,实际现在的人能见到释迦佛应化身也不是什么难事,但是要有这种胜因胜缘,这地方不可求,只可行;不可执著,只可向往。这种执著往往给魔打开一个大门,使魔难有乘虚而入的地方,就是执著于境界,被境界所害。我们要知道这是顺应的,“只知耕耘,不知收获”这种行持,才能见到这种清净的应化身。我们现在学的文字也是应化一份、报身一份、法身一份,过去讲五分法身——戒、定、慧、解脱、解脱知见,都是法身之一份。

我们见佛要明白这三身,再来谈见佛增上缘就有实际的意义了,若不然我们老是见不到佛,佛在一切处、一切时摄护我们,我们大家不知不见。过去人拿个法宝,顶戴顶戴就知道诸佛加被自己,得无量喜悦,生无量法益。

我们现在拿一个宝典,就很随便,随便就不相应,相应就不敢随便,没有随便的因缘。我们大家对经宝、对像宝、对法宝,乃至对僧宝有大恭敬心,对一切众生产生真实恭敬心、平等心,那处处见佛,处处见菩萨。善财童子五十三参,告诉我们怎么见佛、怎么见菩萨,外道也是菩萨,宰官也是菩萨,乃至种种作业者都是菩萨,因为他以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来观察世间,又有善知识真正提携引导,应化施教,处处见菩萨、贤圣,处处见佛教。

二)第一种见佛三昧增上缘:弥陀佛三念愿力外加故得令见佛

原文:

又言见佛三昧增上缘者。即如观经说云。摩竭提国王夫人名韦提希。每在宫内愿常见佛。遥向耆阇崛山悲泣敬礼。佛遥知念。即于耆山没王宫出现。夫人已举头即见世尊。身紫金色坐宝莲华。目连阿难立侍左右。释梵临空散华供养。夫人见佛。举身投地号泣。向佛求哀忏悔。唯愿如来教我观于清净业处又如此经证。非直夫人心至见佛。亦与未来凡夫起教。但使有心愿见者。一依夫人至心忆佛。定见无疑。此即是弥陀佛三念愿力外加故得令见佛。言三力者。即如般舟三昧经说云。一者以大誓愿力加念故得见佛。二者以三昧定力加念故得见佛。三者以本功德力加念故得见佛。已下见佛缘中例同此义。故名见佛三昧增上缘

「又言见佛三昧增上缘者」,“三昧”在净土法门谈话中,往往把它说是大定,或正定聚之定,不是某一种念佛的某一种三昧,所以称为宝王三昧,它含纳一切三昧。这三昧无形无色,无有定相,它可以见法身佛,清净平等,不来不去,不增不减,安住真实,无为清净。这样地见法身佛,也可以说是念佛三昧。

有的人得观佛三昧,观佛等受,成就利益,得见佛的报身,得见四十八愿的真正内涵,广大地发起运用,自利利他,作平等饶益,圆满给予,这样的报身佛也可以作为念佛三昧的等受。这等受会总持一切法益,迅速圆成自他二利,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得不退转,如此圆满摄护是为报身念佛三昧正受。

象我们持念“南无阿弥陀佛”名号,含有法、报、化三身。

“化”者,这句南无阿弥陀佛万德洪名的回施,众生各个随类而得,这句南无阿弥陀佛,各有取舍。我们都知道,这一妙声梵音,是圆满之音、光明之音、究竟之音、具足一切万德之音,众生各个随类取舍。发什么样的心,就会得到什么样的应化施教,这句南无阿弥陀佛是最方便的应化的得见、应化的运用,直接归向于圆满的报身、清净的法身。

这样来念佛,念念都可以得见十方诸佛、得见阿弥陀佛。我们无念亦可得见十方诸佛,因为众生从未断念、从未灭念、从未息念。唯有诸佛证得自在,无有念之生灭,亲证无念。

乃至八地以下菩萨也不可说无念作业,我们的无念皆是无记状态,还是众生的业流。很多人认为“什么也不念就是清净心”,不是,那是无记心状态,善根不能增长。

让我们念佛,凡夫地的众生就要念佛。“了了分明,了不可得”地念佛,这样来念佛,就含三身直接地给予,能得见三身佛,这种究竟等受,念佛三昧的正受。这种正受发起总持一切佛教的教化,总持法界一切饶益,总持诸佛的果德,这样的增上缘会使我们迅速超越一切十方世界的差别相,归于安稳利益法味。这种法味,是解脱味、安稳味、利益味、自他饶益味。

念佛三昧这种等受无有出定入定,不被种种境界所惑乱、缠绕,只得清净安稳、解脱,无挂无碍,无色无相,以此因缘得见清净法身。这种清净法身就是大定,以这种清净法身作为起步,回施饶益有情,圆满安稳利益,以使一切众生得见得用。这种圆满的饶益,就是大愿业力的回施,就是报身的回施,得以见报身佛。

无量光寿网站

http://wlgs.zhdh.org

管理员微信:5599341

无量光寿app下载安装

加网站管理员微信:zhdhtv,进群学习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