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常谈佛力,但真正对佛力内涵的运用,或者佛力对我们直接地启迪,往往不好下手,于念佛不得善巧,失去方便的因缘,所以善导大师悲悯我们末世众生,无依无托,于念佛不得善巧,失去方便的因缘,把五种增上缘通过文字给我们举出来,使我们大家有法可依,若不然,我们没有法益。
我们知道每个经典讲的都是法,大家若不是通过生命的实践,或者过去善知识善巧的提示,往往这些法不能运用出来,那就成为文字了,不能称为法,成为故纸,不能产生它的真正相应,它的教化利益不能得见。
「三者以本功德力」,因为阿弥陀佛的究竟大愿,就是「若不生者。不取正觉」。
「若不生者。不取正觉」的这种力,他成佛了,就标志着一切众生遇此法者,决定往生。这样的力成就殊胜的教化、光明无碍的教化,这个力就是一过耳根往生因缘已经决定了。因为他的名号就具足这样的力!
什么样的力呢?「若不生者。不取正觉」的力!
什么样的力呢?「闻我名号。俱来我刹」的力!
什么样的力呢?「光明无量。照十方国无所障碍」的力!
什么样的力呢?使一切众生「闻我名号,俱来我刹,如佛金色身,妙相悉圆满」!
什么样的力呢?直指你决定成佛的真相、真实。
一过耳根,这样道种就决定种下了。当下能启用,当下利益;未来启用,未来利益;究竟起用,究竟利益,决定给予!
「若有人已发愿、今发愿、当发愿,欲生阿弥陀佛国者,是诸人等,皆得不退转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于彼国土,若已生、若今生、若当生。若已发愿」。这是最殊胜、最彻底的摄护教化。这种教化在其它法门上是不能见闻的,因为这是自他两种受用圆满,是博地凡夫可以直接回施佛的果地教化的利益;这种殊胜的教化,若是以次第教来说,不亲证这样的教化,是不能施教的。但在净土一法,我们称念南无阿弥陀佛,凡夫称念可以普利九界众生,菩萨称念亦是普利九界众生,诸佛称念亦是普利九界众生。这叫心、佛、众生三无差别的真正平等施教,这真是不可思议的。
这就是以南无阿弥陀佛为整个殊胜教化的根本利益方便善巧,这个名号谁都可以持,谁都可以运用,虽然有运用的差别,但究竟利益摄护是决定一如的,决定不二的。佛的报德给予、法藏的给予、功德宝的给予,都是同等的。
我们现下运用差别,不是佛的过失,是大家分别执著的因缘产生的九品差别相。「若已生。若今生。若当生」的差别相,三辈的差别相,或九界的差别相。与佛有无关系呢?佛就象太阳一样,普照大地,洼地还是洼地,平地还是平地,高地还是高地,但是它普照一如,光明给予。
「以本功德力」,也就是所谓的无碍光明力的投射,使一切有缘众生得见佛,这佛的确自他不二。得见成就这样的真实,自他不二是真实运作,自他不二是光明的遍照,自他不二是无碍光力的给予,是圆满力的给予,无对光、绝待光的给予,解脱光的给予,超日月光的给予,不可思议光的给予。假设我们不能见这样报身佛、法身佛,应化身佛,这种力的加念,也使你产生见佛的功用。
佛力不可思议,是对一切众生平等的摄护,象太阳普照大地摄护一切有情、无情一样,阿弥陀佛这种本功德力也是摄护一切有情,使一切众生得念见佛,得什么念?佛力加被,才使我们得这样清净念、绝待念、无碍念、光明念、安稳念、解脱念,这念以加被成就,永远不会退失,就是所谓决定见、决定念、无碍念,叫金刚菩提种子。
「已下见佛缘中。例同此义」,因为举出见佛增上缘十三条。这是第一条,韦提希夫人见佛得到三力加被,我们末世之人,不能亲见佛,靠佛三种外力加被,亦可以使我们见佛。以下列举十二条「见佛缘中。例同此义」。
「故名见佛三昧增上缘」,三昧就是等受。我们把佛这种一念加被拿过来,随顺相应运用,就会得到等受、等持的法益,就是与诸佛无异的这种功德的运用,这是以一句南无阿弥陀佛名号为善巧、为运用。一句南无阿弥陀佛可以使一切众生得见念佛三昧的增上缘,这一句南无阿弥陀佛就是见佛最殊胜方便的接度,也是南无阿弥陀佛的殊胜报身、法身、化身。
报身就是他的色身,法身以无相无形清净普摄十方,所谓应化身,大家看到的种种文字、种种描述,都可以说是应化身分属,我们看到的佛相,也是应化身的一分。末世时代众生福薄,见的应化身都是像,就是无情相,他不会说话,不会言词,这是我们的福报所感召出来的。若是福德善根成熟,就会感召出相应的施教因缘。
第二种见佛三昧增上缘:蒙佛加念故见佛
原文:
问曰。夫人福力强胜。蒙佛加念故见佛。末法众生罪愆深重。何由得与夫人同例。又此义者甚深广大。一一具引佛经。以为明证。答曰。佛是三达圣人。六通无障。观机备教。不择浅深。但使归诚。何疑不见。
「问曰。夫人福力强胜」,这是替我们大家设问的,韦提希夫人所在世的时代是释迦牟尼佛在世的时代,所以称为她福力强胜。
很多人对这一点,概念转不过来。现在人认为我们现在人有福报,我们现在吃的、穿的、用的、坐的都比释迦佛在世时要好,释迦佛在世时没有飞机、汽车,岂不知那时人的神通自在,比飞机方便得多,释迦佛去忉利天,动念就到了,象那些凡夫僧也可以随佛左右去的,是不是飞机能载负的呢?飞机能不能载负我们到忉利天呢?现在我们福报薄得很,就是我们自身一些善巧与能力都外化了,自身的能力都退失掉了,借助这些外来的东西、外来的物质才能满足我们自身的需求,若这些物质外境一坏,我们自己一切善巧都不能得见,这样福德就薄。
再一类人认为现代人的智慧不比佛在世时人差,差得远啦!佛在世时的人,都是闻法即证圣果,闻法即得解脱,闻法即得成就,极为普遍,若是行持几日不得证果,就感觉特别可怕了。佛在世时,一闻「善来。比丘」,就证阿罗汉果了,这样的人极多,言下证果,见佛证果,闻法证果,比比皆是。居士见佛闻法,迅速证果,得法眼净的比比皆是,不离当座就成就了。所以过去人福慧具足。我们现在人福慧都薄,但现在人反而自以为是,尤其有些搞佛学的人,都认为自己比过去人有福,摸摸自己脑袋,感觉到比过去人有智慧,实际特别地可怜,我们要审视这个地方。
「蒙佛加念故见佛」,是蒙释迦佛的加念,见的是阿弥陀佛,这是很方便的,第一个蒙佛当然也有阿弥陀佛的加被,没有阿弥陀佛的加被,释迦佛的应化身无法宣化,因为阿弥陀佛当时显现的报身与法身的利益,依释迦佛施教显现应化的因缘。我们读的《阿弥陀经》、《无量寿经》、《观无量寿经》也有应化教份,就是应化身份。
「末法众生罪愆深重」,我们现在人罪是不是深呢?大家可以看,一年一年的变化,现在跟六七十年代相比,差别就很大了,思想一日不如一日,我们学佛的可能还可以保持住某种状态,不学佛人的思想象洪水一样一日千里往下泻。
「何由得与夫人同例」,夫人得到佛的三力加被,可以得见阿弥陀佛,我们怎么跟她相比?「此义者甚深广大。一一具引佛经以为明证」,就是引发大家的信心,使大家在念佛的当下可以受佛力的加被。
「答曰。佛是三达圣人」,佛具足一切究竟的利益,通达三种智——一切智、道种智、一切种智,所谓成就漏因明、宿命明、天眼明,对一切法通达无碍。
①佛法从恭敬中得来
「六通无障。观机备教」,因为释迦佛乃至诸佛所摄化的都是对十方九界众生,所以这个地方是「观机备教。不择浅深。但使归诚」,归诚是甚为重要的地方。现在人学法的归诚心特别弱,总是以知见心、取舍心、爱憎心来学佛,至诚心归诚心没有。过去对讲经说法等的仪轨要求特别严,现在在藏地还有这样的因缘,黄色的伞盖、散花、拿自己的华衣铺路、用自己的身体铺路,种种供养都要至诚,不至诚不讲法。所以投诚就是利益,投诚当下就是全体的利益,投诚当下就是佛法的全体功用,佛法从恭敬中得,恭敬中运用,恭敬中成就。
我们现在人往往丧失这个因缘,从分别中、从知见中、从理解中得,怎么能得到佛法的利益?过去讲法的形式上最主要是仪轨地摄护,通过仪轨大家生极大的恭敬心,开示很简单,讲二三十分钟就下座了,因为整个法益就现前了,所以恭敬心极为重要!
现在一般人喜简厌繁,讲经法会也要作简,越简越好,实际大家受益越来越弱,因为没有恭敬心。因为法益真正从恭敬心中才能引发出来的,不是勉强的形式。勉强的形式是毫无意义的,是一种疲劳的东西,会生厌烦的感觉。过去的仪轨不是制好的仪轨,那是一种真心的、真诚的、必须这样做的形式。是大家情不自禁地一种作法。
释迦佛在世时,佛要回他父王所在的地方,大家把五尺以下的黄土挖出来,用沉香、壇香、末香和在一起,把整个释迦佛所经过的路铺上一层,把所有的鲜花收集起来,供养在路两边,整个城市全部要打扫,家家要设香,恭敬的本身就是法的享受,福报的享受,利益的享受,利益整体就现前了。佛走一圈,利益就全部现前了,很多人都证了圣果,什么圣果?放下自己的差别执著,得到清净的利益,整个就是恭敬、大恭敬!
到我们这个时代,这种因缘越来越退,退到大家没有听法的因缘了。象讲课一样形式讲法可不可以?可以,但大家得到的多是知见,不是法益。
什么叫知见?东西越来越多,烦恼越来越大,所知障不断炽盛,不断增长,没有清净光明的心了,没有纯净的心了,没有无挂碍的心了,徒增知见,相互诋毁。因为知见越多,自我越坚固,就拿知见照别人,诽谤别人,种种人都不如法,如法的人就是知见多的人,知见多的人就是增上慢人,《药师经》在这地方说得特别清晰。然后引导大量人去堕知见险坑,相互诋毁,远离法益,标立人相。什么叫人相?说某某人怎么样,某某法怎么样,不念佛、不念法、不念僧,但念某一人、某一物、某一是、某一非,某某人高明,某某人是大德,某某人是凡夫,某某人是罪恶。就是不念法,不念光明,不念解脱,不念安稳。标立人,以法弘人,知见炽盛,这是末法时代一大特征。
被许多人钻了空子,钻了空子呢,不弘法了,不利生了,干什么呢?建立一些知见,知见教化,称为佛学,佛来学众生吧。许多众生不能出离,知见盛得很,斗争因缘强得很,一谈话就是没有一点随和、利益、慈悲的心,只是一个斗诤,狐假虎威的作为。
我们一定要学佛,学佛一定要以恭敬心、至诚心对待一切众生,这样处处可以见佛。莫以差别心、贡高心、增上慢心、自以为是的心看待这个世界,丧失佛法的利益。象追星族一样追逐一些名闻利养,追逐一些高低差别,产生过失,那不是佛法,那叫个人崇拜;不是清净,那叫染著,崇拜别人干什么呢?标立自己罢了。
这个时代,我们一定把这个因缘调整过来,从我们心理上调整过来,依法不依人。依法不依人,这样才能真正得见一切善知识,处处得见善知识,处处得佛法的提携,处处运用清净心、平等心、安稳心、利益心。若不然,就不能叫归诚,叫皈依某一类人,皈依某一知见,自以为是,自害害他。
这个概念能转过来,就特别喜悦、平实,你见任何人都是喜悦的,你不会说:“某某人是大德,我去磕头礼拜;某某人差得远,我看不起他。”这不叫学佛的人,这叫个人崇拜。现在一些人极力搞个人崇拜,随顺人多,为什么随顺他呢?无明众生多喜欢标志自我,看到一个人有可标立处了,马上就随顺,真是可悲。我们亲近善知识是要的,要知道善知识给我们真正的教诲,就是让我们恭敬一切,随顺解脱,并不是要我们搞是非高低人我,取相修持。这儿我们要能回转过来,就会去除很多直接见解的伤害,超越这些。
「但使归诚。何疑不见」,若真正有至诚心、归诚心,哪个地方不能见佛呢?怎么会不能见佛呢?若是以取相心、分别心、染著心,那是绝对不能见佛,但是见魔罢了,受种种魔难,到处斗诤,比高比低,产生无量的非议,那真是可怜。
原文:即如观经下说云。佛赞韦提。快问此事。阿难受持广为多众宣说佛语。如来今者教韦提希及未来世一切众生。观于西方极乐世界。以佛愿力故。见彼国土。如执明镜自见面像。又以此经证。亦是弥陀佛三力外加故得见佛。故名见佛净土三昧增上缘
解释:「即如观经下说云。佛赞韦提。快问此事」,为什么要快问此事?大家太需要了,太苦了,不知道见佛念佛的殊胜。「阿难受持。广为多众宣说佛语」,所谓佛语,就是持念阿弥陀佛的名号。观经上最后有这样的文字,「广为多众宣说佛语」,佛告诉阿难,你要为末世众多的人宣说佛语。阿难是凡夫僧,它告诉我们净土法门就是凡夫可以宣化佛的果德教化的这种殊胜利益的回施,是不可思议的教化,佛在观经上给我们有这样的提示。
无量光寿网站
http://wlgs.zhdh.org
管理员微信:5599341
加网站管理员微信:zhdhtv,进群学习交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