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内容:
(二)明确课程目标,依止《无量寿经》实践果觉因心
众生若识得三无差别,畅佛本怀,也就了解了一切众生不受委屈的最殊胜方便。众生之所以充满了烦恼、压抑、埋怨、不平,在生死轮回中苦不堪言,就是因为我们不了解三无差别是最殊胜缘起,三无差别是我们本心的一个究竟相。
一切众生依本,或者依无量寿佛的果地觉,就能远超一切九界有情所有的委屈、不满。圆成佛道,人人都有机会,这是佛力使然。某人、某个角度的修行者有机会,那就是众生不同的择取了。
要认知、清晰这一点呢,我们许可自力修持。同样,我们也要许可,也愿意择取,或者欲获大利唯一的择取,就是随佛愿、随佛的果觉因心、殊胜心起修的一个圆满的方法。
因为,要是把整个经典讲起来,讲经是一个大事因缘啊,过去讲经,要撞钟击鼓、迎请法师;要有一个讲经仪轨,要有维那唱诵,有歌礼三宝;要是在寺院,要有道场的主要负责人礼请法师,祈请宣化。若不然,就不是讲经的那个格式,就不具足讲经的理由。像我们这样的网络呢,再加上现前因缘,大家以学习、读诵作为一个交流方便,是合适的。就我们的现缘呢,这样作为比较合适。
所以就跟诸多的法师、居士、莲友们协商,我们这一节课,以前网络净土学习的这一节课,把它演化成我们依止《无量寿经》,来了解阿弥陀佛的因地,了解阿弥陀佛的果地成就,了解他摄化众生的方便,然后可行的法则,可行法则相续作为的利益、功德是什么,我们有这样一个学习的概况,大概的一个概念。
没有写讲义,也没有去备课,那我们拿着材料就学习好了。我不希望大家把它变成一个所谓的知识,因为我没有这方面的知识。我学习净土就是在实践,不断地依经、依教、依善知识的指导去实践。也碰过钉子,也受过益,也撞过墙,也有感觉到是一个金光大道,都是有的。但在这中间呢,遇到《无量寿经》这样所谓的誓愿名号或者果觉名号,有所实践,深受启发,实际震撼了我整个所有的意识,从我个人的角度来说,受到了无数次的震撼。
这个震撼是无以言表,也尝试着从某些角度与莲友们分享,但是,总是到言语之时呢,言不达意,很难完整地表述出来。虽然如是,总是还想与莲友们分享,这个分享的概念呢,总是抑制不住。为什么呢?会看到、听到许多同参道友、念佛者,被耽搁在悖论、不正见、世俗化的念佛引导。不修行还是挺好的,修行呢,变得充满了迷茫、怨恨、痛苦、挣扎,有的人甚至几十年、十几年艰苦地去作为,不得安心。
交流起来,我站在个人的角度呢,常生遗憾,常常问,为何如是呢?有时候静下来,一个人独处,若在山林,若在树下,认真地去回忆、观察,主要是师之过,真不是莲友们、修行者有啥过失。
这个师是什么呢?就是教导者给人们带来的误导。这个误导呢,多是自圆其说,任意发挥,未除疑生信,令人正行;多是发挥自己的语言能力、意识能力,换取世俗名利。在一片歌赞中,这些法师所传递的法,并不是人人能去实践正行,得以法益。
那我们的这个交流呢,希望借着《无量寿经》,借着印光大德所列举的例子,就是现生出此娑婆,成就阿鞞跋致,这样一个“九界同归,凡圣同修,等蒙摄受,咸得往生”的法的实践。
其他的,我们都放一放,信愿行啊,三辈九品啊,我们可以放一放。不是说我们拒绝它,也不是说我们藐视它,也不是说我们对它有异议,先放一放,我们专来实践果觉因心这样一个内容。依止《无量寿经》,我们看一看,是否能使我们安心、起行、作业。就是先安其心,果觉因心嘛,再来念佛,来面对世间的因因缘缘,是不是可以得到阿鞞跋致的效果?
我们学习的主题思想、观念呢,给大家做一个简单的提示。希望大家,我们把这节课就简单化,我们奔着的目标,就是《无量寿经》所宣化的果觉因心的一个实践净土的方法,他的目的、作用力,就是“九界同归,凡圣同修,等蒙摄受,咸得往生”这样一个纲领性的佛力作用。
大家一定要把关注点,放在佛力、阿鞞跋致这两个关键的作用力上。因为自力修持进进退退,或相应,或不相应。佛的愿力,总是圆满无碍地摄化十方,令有情得不退转,令有情、随顺者得不退转。
这一点,希望诸位同参道友,或者诸位莲友,认真于此。就是我们现在学这个故事,是来自于印光法师在《净土五经重刊序》上,他所表述的《无量寿经》的作用,上至等觉妙觉,下至一切凡夫有情,皆仰仗阿弥陀佛的愿力功德得不退转,同生彼国得不退转,这样一个净土修法,是依止《无量寿经》所说净土修法。
明果法师开示:
好,各位莲友,今天我们还是继续上一节课的那个重点,也是师父继续让我们明白我们为什么要学这个《无量寿经》的课程。这个是在我们内心里面要打下这个基础,所以是明确这个课程的目标。为什么要学?因为有时候在前面不明确这个纲领,到后面走着走着就会迷失。所以这一次的课程基本上全部都是属于纲领性的。
其实每一节课师父在纲领这是抓得很紧,其实就是依止《无量寿经》这个根本经典。但是重点落在实践果觉因心。
那么实践呢,怎么是实践果觉因心呢?其实就是佛力住持,佛力住持。所以任何时候关键点,用心点,那个起处,那个落处,都是佛力住持。佛力住持,它的作用力就是不退,阿鞞跋致,就这么简单。所以说我们用心就用到这个。我们说的择法也好,是择这个法,就是畅佛本怀的这个法。虽然也说了,我们允许自力三辈九品,信愿行,这些自力的我们是许可的。这个大家一定要知道,果觉因心是不排斥不对立任何教法的。但是不表示你要混淆,就是你自己在内心要相当的清晰,你抉择于什么?所以我们在内心的抉择会直接关系到我们在实践的时候,我们起心动念的抉择。
这个就是我们从无量的这种信解、知见里面解脱出来的一个很重要的一个地方。因为平常我们在学经教,都是学经题啊,经的内容啊,然后很多很多的一直就是在这个里面。但是一说实践的时候,因为像《无量寿经》很长啊,它的内涵也非常的丰富,号称是中本的《华严经》。那用哪一个?就不知道。所以很多人,我们好多净土行人都是在经典里面去找一句,就自己比较相应的,或者觉得那是不是就是纲领的。
所以很多人,我记得以前就是学这个大经解,他的纲领就是发菩提心,一向专念,这个是纲领。像我以前就是实践《无量寿经》,然后我就说那我得先发菩提心,发菩提心怎么办呢?而且找关于发菩提心的各种的经典,学习《入菩萨行论》,然后学习省庵大师《劝发菩提心文》,然后后面又专门去接一个秘法的传承,菩提心的传承,然后来修整个菩提心的仪轨,怎么怎么样的,就是我得先发菩提心,但是就这个过程是相当漫长的,相当漫长。又学《菩提道次第广论》接了两个传承,因为它里面要发出离心,然后发菩提心。
我学这一段发菩提心,这一段其实是很多很多内容的,就在这里就学了好多年。如何发菩提心,然后后面一向专念当然就平常的功课了,就是一向专念了。但是确实你遇到境界的时候,你这会儿到底念佛还是你在想那发菩提心。因为全部是自己在处理这些东西,还觉得是特别特别认真的,特别认真的。
在这个过程确实像师父现在给我们的这一个引导,就是令他简单化、纲领化,完全是我们可以用得上的。一起心一动念是很清晰地知道那个缘起的,这种教授是以前真的没遇到过的。
几乎就是说历史上的十三代祖师他们的这些著作,那我们以前在学习的时候也听过,后来我们当今这个时代的这些法师们,讲净土的几乎也都听过。但是你真的遇到事儿,起心动念的那个地方,你真是不知道。你脑袋里哪一个没听过?这个大德听过没?听过。这个大德?听过,全部听过。就是只要是我们现在这个世界上在任何地方所流行的所有的净土流派,全部都学过。但是真的你要起的时候,你去面对境界的时候,其实全部是迷失的。最后就落到只有一个地方,就是所有人都是落哪一个地方了?就是临终往生了。就是平常这些反正就按照自己清楚啊,不清楚啊,反正就是对付过去了,各种境界。烦恼不烦恼,反正也不是太在这个地方去较劲儿了,就把劲儿都放到了临终上面了,就觉得这一生马马虎虎过吧。到时候临终的时候,能念得出佛来,然后佛来接我,就把这一切给 over了,结束了,所有的利益放到临终那儿去了。
临终又开始了,临终万一生病昏迷了怎么办?不知道念佛了怎么办?万一那时候四大分离的痛苦就颠倒了怎么办?万一冤亲债主现前了怎么办?万一是被车撞死了怎么办?万一是被水淹死了怎么办?
就是种种的临终的恐惧心,然后就开始了关于对于临终如何都能往生的确认。你就说这个东西真是太多太多的弯弯绕了,太多太多的坑和太多太多……你自己根本无法真正的确定你能够往生,确认你今生能够往生的这一个安全感,没有。所以说一直就是在什么碰钉子,就像师父说的碰钉子,撞南墙,各种的。虽然知道肯定是要修净土了,其他的法门肯定是不抉择了。但是净土怎么能够把这个佛念明白,念明白又落到怎么可以往生?那咋样搞定这件事情呢?其实就一直在这个上面绕了好多年,好多年,几乎能搞的全搞了,最后剩下一个只有般舟,这辈子后面就去干这一个吧。所以那个时候第一次发心出家,就是因为想要不间断地念佛,只有出家,然后是要般舟僧团出家,其他的都还看不上。因为其他的,他们还要干好多法事,我都觉得不空,来不及了,必须全天候念佛。
当然后来也没在般舟僧团出了家,但我后来出家还是在般舟的师父那里出的,就是这一个是为啥呢?是因为长期的实践,在出家之前就已经实践很多年了,然后最后觉得我出家了,我家都不要了,我要奔这个往生。因为觉得往生这件事情是很重要,不能够马虎。但是要咋整呢?最后我得找一个天天念佛的地方。那就只有什么般舟僧团是可以那样的。
第一次出家,那是第一次,当然最后受阻了嘛,因为这个难度也确实比较大。家里面不让,最后就过了八年再出家,最后还是找了一个行般舟的师父。就是心里面,因为你认为这样才保险,这里走不出来,那个坑是无穷的,真的是沼泽地。
找一个行般舟非常厉害的师父,一口气行了八年,九个般舟。人家一行第一个都是一百多天,那不是像我们想的那样的。第二个般舟行了多少天?行了六十多天,坐了一屁股,可能是不小心,立刻从头开始,那简直了,特别特别的严谨。觉得我拜这样的师父,那肯定搞定了,对吧。一问师父,那师父肯定是往生没有问题,心里很安全。结果后面整整整,也不是那么回事。最后幸好碰到了果地觉。
所以师父在说他自己就是以前这个实践净土走的这个路。其实我们每个人都在这个过程当中碰到过很多钉子,碰到过很多墙,走过很多弯弯绕,走到很多九界沼泽地,就一直整,整不了。后来确实碰到果地觉,震撼!震撼! 我真是被震撼到无以复加。一下子就知道我要找的东西在这儿,一下心里面就安稳了。就像师父说这个三辈九品、信愿行,它的不安稳处在哪里,一下子就看到了,但没有师父给你开演的时候,你真的看不到。你都以为是通过自己的努力,是努力还不够,是不够努力,努力到够了肯定可以,但是后来一直拼死了都不行。
但是也获得过很多次的境界,安心或者怎么样。但是后来一起的时候,你又发现又一个新东西又出来了,又要面对。还有一个就是你可以安心,你周围好多人还是没办法,很焦虑的。所以作为一个什么法师,就是觉得我讲那么多好像没啥用,心里面就非常的沮丧。有时候就想还是闭个生死关走掉算了,就是这样的。
所以真是,师父在这个过程当中,他把这个最根本的,最最根本的,在这里直接给我们指出,这个你不知道恩德是很大很大的,就是把《无量寿经》的真正的精要,今生我们大家一直把自力那一边当成精要了,所以就精要不了了。因为它拓展开就是特别广的。但师父把这个果觉因心这个地方给我们点出来,其实这个就总持了一切。他怎么实践都是简单的,怎么实践都是只能在那个点儿上,就不至于说其实三辈九品无量无边的实践方法。
为什么那么多流派?因为个人有个人的侧重点,个人有个人的发挥处,所以他就是各种各样的。那天有个人说什么,比如说我们说慧远大师,那个是一个,还有比如说慈愍流、善导流,是不是现在来个果觉流?我说根本不存在果觉流,因为果觉是总持一切的,总持一切的。
为什么有这个流那个流?就像是最早那个发源地都一个地方,后来下来了,就是因为地势,各个地方不同,就分了好多叉叉,基本上自力都属于这样的一种状况。但一下子在这个佛愿这里总持过后,其实就把我们的这些自力全部什么就放到佛那里去就解决问题了,对吧。放到自己这里怎么整,都整不了。
所以师父他说到他的这个震撼,我相信我们每一个真正的接触到果地觉的,不是表面的。就是你通过实践,你在内心去接触到了心佛众生三无差别这个光明如来藏的时候,你就会知道什么是佛,佛是这个。不是我们原来想,我原来虽然想,佛来接我观想哪一尊佛像呢?我喜欢这一尊还是那一尊?万一我喜欢这一尊,那一尊佛像来接我,我认不认呢?就是迷在像上面的。这后面你会真的知道这个心佛众生三无差别的这个本质处,这个地方会震撼到你,会震撼到你。而且这个是没有办法用那种言语来表达的,因为很清晰地知道这是佛的给予,这就是这个佛愿。因为了解这个弥陀的因地怎么怎么怎么……然后,后来果地你就会知道了,他不是叫你去做弥陀因地上的事情,他是把这个因地上所有为了果地考虑的这个缘起,给你展现出来。然后最后告诉你这个果地,你就直接用果地,就直接用果地。这一点,就是师父为我们在这里再再地捻出。
其实像善导大师他的这个就是为净土宗立宗的,本来已经把这个立出来了,但是我们大家在这里还是不清楚,我们很多人以为善导大师那种好像念佛就是那种冬天都念得汗流浃背的,很精进的这种行持这种,是我们要去效仿的。但是不知道他提的那个重点到底是什么。所以师父他在这里真正的知道我们众生如果是说稍微发挥一下,我们都会迷糊,那就是给我们一个就是非常非常非常确定的东西。
所以说你看师父在说,他自己受到这种震撼,但是有时候跟大家也言不达意。因为那个是甚深境界,没有办法通过思维和言语来做一个精准的表达。那你讲出来就不是那个东西了,所以说很多时候是没有办法完全表达的。
但是为什么又忍不住要分享呢?就是因为看到很多的莲友实际上是被邪见引导,一直不能安心,是不忍呐,不忍心呐,才抑制不住地给大家分享。所以跟我们不一样,为什么要这么讲呢?因为我们很多时候是在震撼处。他其实还没有领略到。但是我们被那个言辞,就是他的这些上面的东西也有所感动,觉得很好,然后我们就赶快去分享。师父这个点是不一样的,他是内在的这一种对于心佛众生三无差别的这个根本缘起,佛愿这个地方,他确实是在这里充分的体验到了,而且用言语又不好表达。最后还得表达,是因为不愿意看到大家被邪见引导,然后一直长期处在一个不安心的这种状态,甚至非常非常的辛苦。
净土本来是易行法门,但是已经被大家演化到啥程度了吧,就是我后来出家也是比较的就是有代表性的,去了一个真的是苦干的道场,那比我自己在家干肯定那要苦得多。那专业了,专业苦,专业苦,我以前那也是业余苦。真的我们好多师父,一天拜大头都是五千。你想想我们普通的是三千,你们去试一下就好了,就会知道那啥强度。我闭个关,拜三千就只能躺床上了,然后拜一千还勉强,然后其他还有念多少多少佛,还要干多少多少活。都这样了,但是看到的仍然是不安心,充满着各种委屈业,很苦。
所以最后就像看到已经得了绝症了,已经都这样了,也是咬牙说我绝不看病,我一定要预知时至,我一定要正念往生,我一定要怎么怎么样,然后要给大家做一个表法,结果后来真是拖两年,拖死了。就是这种现实,残酷的现实,让你不得不在这里反省,到底问题出在哪里?为什么这么个简单的法,最后都形成了这样?对吧。
那听师父说,他有时候就会独处,静静地去思维,问题到底出在哪?最后就是发现是师之过,师之过呀,误导众生,就是自己发挥,自圆其说,换取名利,大家一顿吹捧飘飘然,但是实际上不得法益,不得法益。
我们很多时候,比如说原来听到的功夫成片,其实我很疑惑,我说成片是多大一片?很多人就要笑我,说你怎么这么,就是好像你这个人是不是书呆子?我说我真的想知道多大一片。就是是一根香,这叫一片呢?因为他说功夫成片就往生决定嘛!那我肯定要问成片那个片是多大?是一只香还是两只香?没有任何人回答我,而是你要达到事一心不乱,要达到理一心不乱。我说这不是天台的标准吗?这是达到这种标准,那就不是什么。就是我们说我一看下品下生,我觉得他也没有什么事一心不乱,理一心不乱,你解决不了这些问题。
说清净心才能往生。那我就开始较劲了啥叫清净心?啥样的心是清净?他们就说没有妄念,我说你们谁没有妄念?大家就是一个都不能往生了。他说你临终的时候没有妄念就好了。我说那临终的时候有……那就更说不清楚了,平常这还很健康的都控制不了。所以当时有的时候可真的是,就是那个经意你虽然在讲,这个善知识在发挥,我听到说没有清净不能往生这一句的时候,真的,我当时就站起来了,我说这怎么能行呢?他们就说我很忤逆,但是我确实在我自己这里就过不了关呐。后来我就一直查经教,经教上面说的,唯有佛一人清净,然后有这一句完了(师父笑)。然后我就想修这个清净心,就不让自己起妄念嘛。你们都知道那刻苦都用到啥上面去了,真不行啊,真不行。真正的最后承认不行,不行那就是绝望了。
所以这种东西,自圆其说,但说的时候侃侃而谈各种标准,就是自己设高标准,反正超过了佛的标准。但是大家居然没有人在这个上面觉得有什么不合理。所以为什么我后来去读那个研究生班,我就想自己去研究经教了,我看看到底是咋回事。结果我一看经上不是这么说的,但是大家不看,对吧。包括看印光法师文钞,我一看,哇,好多说法就是某法师讲的印光法师说的,印光法师不是这么说的,刚好跟他说是相反。但是居然没有大家去看这个原文,不得法义,确实是。
所以说印光法师说“九界同归,凡圣同修,等蒙摄受,咸得往生”这是一个总纲。所以他在这个五经序里面是一个总纲。但这个总纲印光法师提出来,如果不是师父反复提,其实这个总纲,我们就以前也几乎都能背了。他不在这个地方反复提,把那个内涵真正的确定在这里的时候,其实你还是看了是看了,对你来说没有啥作用。所以大家知道善知识择法眼,他为众生做“择法眼”。然后在这个地方反复地跟你确认的时候,最后我们还要能够真的去随顺的时候,才能够有实践这回事儿。
所以说师父在这里就是给我们把这一点提出来。因为只有凡圣同修,九界同归这一个点,才···个人能否往生的这个泥坑里。因为我们前面的那些痛苦,那些徘徊,那些拼命的挣扎,其实都为了自己能不能够往生。所以最后净土的这个了义全部不见了,全部变成自了汉,而且自了汉还解决不了,真的就是这样,这简直错到家了。
所以这个是什么?师父说这是师之过呀,误导众生啊。所以众生你自己没有这个能力去深入教法,去真正地把这个教法的核心把它探到,就像我们说入海探龙珠那种的,那你就真的就是愚痴。所以说众生这个愚痴,就是佛法虽然是非常殊胜,这个字也没有一个错。但是没有法师,没有这样子的法师来跟你讲,确实虽慧不能解,虽慧不能解。所以大家一定在这上面。为什么说师长于我们的这个恩德是甚深甚深的,就是他为我们在这个上面择法,而且他讲《无量寿经》,他肯定不会给你一顿开演到你真的是不晓得中心点到底是什么。他专门只讲这个,所以把我们心就定在这个上面,定在这个上面!然后我们后面的这个实践就变得相当的容易。
大家要知道,就像我们很多人就是觉得我遇到净土好像挺容易,其实不容易,你无量劫已经修行了很久了。你遇到净土,但是没有人为你择法,你还是这么苦。我有时候想想,真是痛哭长夜呀!按说我应该以前遇到过净土的,我以前总是很委屈地想:“我这是搞啥了,没往生了?”每次想到这儿就要落眼泪。我肯定以前是遇到净土的,不然为什么我一学佛就是选择净土。我一学二十多年全是净土,为什么我还是搞成这样?有时候想想就忍不住落泪,这是在整啥呢?差啥了,我没往生啊?后来遇到果地觉,差这个!差这个!差这个!你在自己这里就是进进退退,进进退退,各种搞不定。所以就是感恩师长,感恩师长为我们抉择这一点。这一点,确实我们一实践的时候就会发现它根本就不是你去用力的地方,它只有择取这一下。这一下你在最早择取了过后,那么在后面你遇到的所有境界就是一以贯之,就完了,就这一招,就这一招。
但是这一招要真得在你心上起,你必须在这里彻底随顺,不断地清晰你的起心动念。因为我们好多人嘴上念佛,一直念佛,但是起心动念不知道是啥,对吧?我们这边嘎嘣嘴在那念佛,一边心里面想着人我是非,想着自己怎么样怎么样,这是常态。所以一说到这个实践,大家说我有实践,我往死里念了,我还没实践?但就这个地方果觉因心这地方找不着,就是什么都完全地在这里安住于佛愿这个地方,在心上找不着这个点。因为你从来没看过你的心,你就是嘎嘣嘴念佛,是不是?心里充满着各种的不安和焦虑,要不然就充满了自我。这从来没有佛的边儿,就是攀缘了佛一下,结了个缘,真的只能是说结缘。
我学到果地觉之后,回观我前面自力修行的路上,那无数次助念的艰辛,我终于知道了,大家都是很拼的念佛人,最后那下欧了,真的就是没念到过佛,因为一直在念自己,对吧?这个是很严肃的问题。所以说什么一万个人念佛就是两三个人往生,那两三个人就像是“瞎猫碰到死耗子”了还是怎么的。真的!大家就会觉得那是一个概率的问题,那是一个运气的问题,那轮不到我,我肯定是两个人之外的那些人。所以这一点,那你在念个啥佛呢?真就没办法了。所以我们现在要知道,我们为什么要来学这个,就是还是要检验一下我们每个人,你在实践的地方,就是说在起心动念的地方,你是不是用的这个佛力,就这么简单。其实就特别简单,是佛力在前面,还是你的那个自我在前面。
说到本节课的内容,各位莲友都讲得非常精准了,都是很精准,这节课很精准,全部都说得很好。但说到大家的实践,刚刚佛觉同学说到他在翻译这个果圆的英文的时候,中间他爸爸又跟他联络怎么样,这个是你出家路上要面对的亲情的纠缠,这个是我们这一生当中很重要的一个境界。我们一般人就是临终往生,那个时候散坏的因缘,就是你爹你娘跟你说“哎呀……”当然一般不是白发人送黑发人,也有那种情况。“哎呀,儿呀,不要丢下我们啊”,也不好使,因为我也见过那种小孩子先走,父母还没走的。那么就是寿命已到,时候已到,撒手再见,也是挽留不住的。但那个时候有一种被动的,就是也没办法,无可奈何。但是其实你要生前出家这件事情,就是活着要舍这个亲情,所以跟死的时候是一样的痛苦,是一样的痛苦。对你来讲,你爸在这个上面就是他放不下你,要用各种的方法,不管是用威胁,还是说各种好话软磨硬逼,对你来讲好像是他违背了你的心愿,你要有一个新生,但是他不让,所以你就会生起仇恨。对他来讲,他有仇恨三宝,因为他原来想找我算账。其实双方都在这个纠缠当中,对吧?
那现在你知道你的心力比较弱,是因为你之前遇到这个事情是先生了恨,这个恨已经在那里了,这是因心。因心就是凡夫在业习当中所生的一切都称为因心,对吧?那你靠你自己的力量确实是很弱的。所以为什么说出家是难行道,大家不要搞混了,出家是难行道,特别是你在没有学到果地觉的时候,是难行道中的难行道。因为圣道门都是难行道,但是在家也可以行持,但是要在圣道门当中又选择了出家,就是难行道的难行道。就是在你活着的时候,你就要舍一切业,然后还能什么?你死了,你的亲人也没办法把你拿出来叫你干啥。但是你活的时候,你还是大活人,把你拽回去,对吧?还可以哭啊闹啊,闹你的心,怎么样?所以这个更难。那有果地觉了,你走出家的路,如果你不用果地觉,你自力上面过也是很难的,这我们大家都是过来人,还是可以说两句。我们是没有碰到果地觉的时候出家的,所以你就知道对我那种(逼迫),但是还好……你这次突然就出家了,所以你爸消化起来比较难。我是中间有差不多十年的过程来消化他们的对立和仇恨,用十年来消化,最后差不多消化完毕了,之后大家也都精疲力尽了,最后大家都“SA YAO NA LA”(日文“再见”)吧,纠缠也纠缠不了了,恨也恨不起来了,各种的业就差不多了,那个时候再走就比较好,所以这个确实是很难的。
但如果你是学果地觉之后你出家的(就不一样了)。你就这种状况,但是你果地觉不熟,所以在很多境界很逼促的时候,还是因地心先起了。那么它起了,好在还有一个果地觉托底,对吧?你说你心里难过了,没念佛怎么怎么,这个是很正常的。在果地觉做得很熟很熟再出家的时候,这些都不是事儿,对吧?都不是事儿了。当你很熟的时候,你执意要做什么事情的执念就没有了。这个是很奇怪的一件事情,就是你真的果地觉的时候,其实你强为的事情都已经没有了,完全进入到无为涅磐清净地了。但是你还没有,你是在串习的这个过程当中,有一个心愿要去实现,它一定会出现,就是一会儿果地觉,一会儿用不上,你心里面有自力的东西,对吧?用果地觉来实现你的理想,你是这种状态,还是说我已经果地觉了,然后是随顺因缘,来显现某种因缘。所以如果我们用果地觉了,但是其实我心里面有一个愿望一定想实现,他基本上都会参半。
我们说众生所愿乐,这个佛是能够满足的,是指的是什么?是在果地觉的基础上来满足的,因为佛德是圆满的。而我们自业,比如说出个家咋这么难呢?你自业不圆满。像佛出家还得偷偷跑,他爹给他关起来,不容易。所以我有时候一想,我还是很幸运了,经过了十年的努力,还是成功了。中间也是经过很多心里面的那种委屈,最后就是靠自己去消化。所以出家之后一直拜忏,一直拜忏,我连我师父我当时都记恨了,你让我出家又给扔掉了。然后我在僧团里面,做这也是不知道咋弄,那也不知道咋弄,然后师父就不管我了,还是会生起仇恨的。是我出家之前的师父,他一下就给我拉黑了,因为他怕我还依赖他,你现在应该依赖你现前的这个师父,但是因为自己内心里面已经依止师父惯了,现前的(师父)好像都是很陌生的,就依止不上去,所以就会对师父也生嗔恨心。一生嗔恨心,完了,要下地狱,赶快拜忏吧。所以我出家那几年,包括前面做净人和后面出完家,我都一直在拜忏,都在消化这些东西。所以你现在也差不多吧。但是到后面,拜忏也很有用,我后面就是解开了,解开了,碰到了果地觉,早有果地觉,哪有这种事儿,知道吧?
所以说你现在这个现象,首先是正常的,你要接受,就是你是何许人呢,你一来就能够很轻松自在?对吧?你要接受,接受这个现象,你爸爸的反应或者你心里生起的这种仇恨、难过,你要接受。你接受,然后放到佛这边,确实就是依止佛力就超脱出来了,就要训练这个心放到佛那里去,心放到佛那里去,你自己不堪的时候就交给佛,交给佛就行了。这就是我们不断地串习,因为现在起的时候你还不能起佛,那你就后面交给佛。
所以果地觉我们说这个初善、中善、后亦善。很多时候初善已经被我们错过了,我已经恨了;那好吧,中间处理一下;中间也处理得很别扭,那我最后吧。我们一直都有用的机会,一直用的机会,因为你这个被佛已经承载了。只是说前面那个习气出去的时候,佛愿也仍然承载着你,只不过你自己的那个业先出来,那出来你也要意识到,就是出来也没关系,因为佛愿还是承载的。佛力是不退的,不会说你业力出来,佛愿退了,肯定不会,佛愿是不退的。所以你进进退退,你只要真的确认在这个佛愿上,就是没有事的,就是没有事儿的,这个要有信心。这个就是善导大师说的“得念失念无非佛恩”,因为整个的法界之体,就是这个愿力。你能掉到哪儿去?其他就是它的本质,包括嗔恨心的本质,包括难受的情绪,它都是在这个本质上,这个就不会要求自己的状态了。我们觉得我就是很轻松自在,我看到我爹,我都完全印契他是佛了,这样才是用法。其实这个是等持的,这个等持是等持一切现象,是用本质来等持一切现象。或者你等持不了,佛等持了,就很简单。
所以你总在要求自己,我看看你总在要求自己,还是没有把这个全部交给佛,对吧?在要求自己没用上的时候,就有点觉得我忘念佛了,或者我这会儿难受,我就是念不了佛了。你要知道佛是本质,而这个本质上所生起的包括各种情绪、对立,仍然没有离开这个本质。所以契如阿弥陀佛是契如这个本质,这一切的现象都是许可的,我们用果地觉是因为我们知道本质它一定是从这里生起又回到这里,它没有别的地方可去,这就是决定往生,对不对?你这样你就心安了,你就心安了,就不会要求自己,不要求自己,也不要要求别人。你爸他还要怎么样怎么样,你也要允许,要允许他有这个过程,因为他是多么的爱你,多么执着你,你要允许。我给我的家人用了十年的时间,来让他们慢慢放下对我的执着,对吧?要许可他,同时要许可你自己,然后你许可了一切,就佛力了。其实许可一切,只有佛力才能许可一切,你懂吗?我们自己站在业力的时候,我们是啥也不许可,除了随顺我,对吧?但是佛力许可一切,当念许可一切的时候已经是佛力了,因为你本自具足,本自许可一切的能力,对不对?当你站在自我这里,你就是不许可,你嘴上说许可,心里还是不许可。所以这个地方都要我们深深地去体会。体会其实你是出不了佛力的,任何时候都出不了,你只要确认,所以它是一个确认,它不是修行,它是无修修。这个所谓的修是确认这一点,它不需要努力,对吧?
所以这个地方你要知道,你不要对自己那么多的评判,一会儿发现自己又心力差了,一会儿又心里难过、没念佛。你这个孩子为什么非要去走那条路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你总要处在自我的要求上面。而在世间来讲,自我要求最高点就是出家行梵行,然后延迟……,总之都落在对自我的要求上了。我希望你发起大乘的菩提心来出家,那么这些都不是事儿。就你这个习气,虽然说看起来非常适合出家,也喜欢清净梵行,喜欢持戒,但是它落在这个因果上面,落在这个业相上面,一直落在对自我的要求上面,那它就不是一个大乘的心量。所以来行持果地觉,就总有岔劈的地方,对吧?末法时期,你出家是必须要发大乘心的。如果说为了自己修行,你以为现在是好环境吗?不一定。弘法更是这样了,就没有谁给你提供那种所谓的理想环境,这个只有果地觉承载。所以你要去觉察到你在这个上面就是对于自我的要求,还是一直都黏着在上面,所以就放不开,放开一点,开心一点。真的在精准的这个佛力这里,你可以去回归,那么慢慢地你在这里就可以去启用了,一直安住在这个上面了。但是现在慢慢来学会从这个点回去,回到这个点,放松对自己的这种要求。
总之眼睛都盯着自己真是挺难受,这个就是自力摆不脱的,其实是因为我们都很自我。自力为什么摆不脱?就是我们自我太强了,以修行为名义,强大自我。就像你对你父亲那个态度,有时候你是挺那个的,上次就是说到他现在变坏了怎么怎么样。其实就是我们有一种居高临下的傲慢,觉得我们已经非常的出离世间了,哪怕你原来也是修行人,你现在你堕落了怎么怎么样。它不是这样用心的,当然这个不是要求。
所以我们只能到阿弥陀佛那去,否则我们一起就是自我。我们现在的年轻人不忤逆的很少,看不起父母,藐视一切,所以咋用果地觉? 果地觉是尊重一切众生,何况父母?不管父母是啥样的,他们都是你的恩人,在这个上面也不让你落入情绪,要不然你就马上“爸爸是恩人”“我做错了”……不是这样子的,而是在本质处去印契,这个地方你要去找到这一个点来实践。
耀西刚才说到孩子不上学的这个事儿,这个挺好的,因为奶奶级别的,孩子不上学就急死了,他就是只知道玩,那就更急死了,得把他逼着去上学。那你现在能够印契他本来圆满,陪他玩,跟他交流,不责怪,这个已经很好了。因为你就是一个学霸孙子和一个啥也不学的孙子,实际上是一回事儿。因为你只看重他的佛性,他的佛性始终都是圆满的。你看我们由于不能够去认知他的佛性,明明是我们的亲人,但是我们会喜欢那个学习好的,一打游戏我们就讨厌他,其实我们在折磨他们。你要真的爱他,你确认他的本质,然后你可以跟他做好朋友,就是跟他站在一条线,而不是逼他。你看现在家长都在逼孩子,所以孩子跟家长都亲不起来。你要是陪他,跟他玩,然后把他当成朋友,他最后也把你当成了朋友。一开始肯定想你们都是那条线的,都是想逼我上学的那条线的,后面他真的认为不是,他就会跟你讲他心里面的话了,对吧?那这样孩子他自然而然地心里就舒坦了,对不对?所以这个是很好的,耀西奶奶挺好!
耀万后面讲到这个也是很大的一个,就是跟你以前对待孩子的这个态度是一个反差了。以前女儿去,这个人家真是很潇洒,你这个孩子其实我非常赞叹,就是去到非洲,好像还去过特别危险的中东,我觉得很佩服她的胆识,现在又要去尼泊尔这些,太好了。你现在能够在这里去觉悟,因为孩子确实她也是佛,对吧?其实真的就像她跟你讲那些见闻,你虽然没有去,但是她去了,她能把她的内心的这种感受分享给你,相当于你也去了,对吧?那你最后着重在说,他又一会儿又什么拉肚子痢疾了,你马上想,没有死在那里,真是太吓人了,后怕怎么怎么的,就是你可以知道,你并没有真正体会到她生命里面的那些喜悦的地方,经历了那些她的那种内在的感受,去真正的做她心灵的依靠,只是说父母就是关心她会不会生病,会不会哪里又受苦了,其实这个也很正常,也很正常。但是就作为一个念佛人来讲,确实是要念佛力住持。
现在你能够反应过来,就是你着实的时候你能够反应过来~~你没有念这个佛力住持,这就已经在用法了。其实我们并不要求所有的人起心动念都能是那个,至少你能够反应过来,对吧?因为其实先觉后觉最后是一样,也并没有先后嘛,是不是?他就是我们要知道这个本质,然后就可以了。所谓的佛力住持就是这个本质,它是走不出去这个本质的,所有事情他都在这个本质上面显现而已。
至于后面你说办什么边防证,这个事情是很好玩的。确实我们在遇到各种境界,你现在知道了先念佛再面对。大家就真的是可以这样,先念一下佛力住持、佛光普照,然后就念佛,不管发生什么事情,你都是这一招。
特别是这种事情,好像是必须办,不办就有什么这样损失那样怎么,任何紧急时候你都这样的时候,你就会发现无事不办,无事不办,为啥?因为佛的果报是圆满的,大家要用佛的果报,不要用你自己业报。你自己业报,现在这个社会就走到这儿不好办事儿,走到那儿不好办事儿,什么脸难看、门难进,事难办,大家都是就这一套,这又把你支到那儿,还得看人脸色,这就是我们的业力,我们都得接受。
但是你也不用非得去接受这些东西,你就启用佛力呗。佛的果报是圆满的,这个时候必须全部用佛力,所以就是一心念佛。我一直跟大家说,不要往后看的意思就是,念了两声佛马上就说,看看这事儿有没有进展。你又回到业力模式了,你只要一看你自己,你就是业,对吧?
你看为什么说以前的这些人都想是什么?当皇帝。因为皇帝就是他一走哪儿,什么人把什么事儿都给他办了,都没有看到过不好的脸色,没有什么不顺的事儿,就是因为他的福德力。我们老百姓那肯定就不是这样的,那还别说是皇帝了。你现在念佛,法界总持。但是要一心一意的,一心一意就是全仗佛力的意思,不是功夫,就是全仗佛力了,就是全部去念佛,全部脚趾头都去念佛,一点不能留在娑婆,这个时候就在极乐了。然后念佛,马上,你只要是把你的最后一个小脚趾头收进来,收到佛力里面的时候,佛力就显现了。
大家经常就是尾巴,不能说你们有尾巴。但是你们剩余的那个,总要来看一下自己怎么样的时候,就是一个尾巴挂在窗户上,整个牛都已经过来了,然后你尾巴挂在窗户上,经常这样。然后你就觉得念佛法门不好使,因为我整个身体都过了,其实就是没有全部,为什么就是“唯佛是念”这个非常重要。
就像你遇到这种境界,又是警察,又是什么这些那些的,就是你女儿,你最关心的,你都别管,这个时候就是一心念佛,诶,你就会发现佛的果报马上就显现了,他的圆满功德令这个事情马上是圆满,所以他是没有障碍的。谁敢说不给佛办事儿,对吧?一定会的,但是你得全部都是,你不能说念两声之后又恢复你那个业力样子,还是不给你办。
可能我们就是生生世世有造作过非常多的,就是拖延给别人办事儿。所以你们在因地上造因的时候,你看经常我们做个课,你们都要来迟到,成佛你都要来迟到,活该你不能够即下成佛,所有事你们都拖延,知道不?你们说依教奉行,全部违背。所以你们会受业,受业就是你每次去办事,你面对外面都是你的业报。
就像今天跟大家分享的,我要是被谁冤枉了,被什么制度要对我咋样了,我都知道是业报。因为以前可能都是,不是法官就是什么,反正就是这种代表着某种权利,做事情的时候伤害了别人,哪怕你拖延,就是别人说,同志给我办下这个事儿,你说等着呢,我喝开水呢;或者是有人叫你美女美女,翻他两个白眼,美女是你叫的,叫同志,这些都有果报的,确实是的。那么我们念佛人,一切业交给阿弥陀佛,交给阿弥陀佛。不是我们每天早晨念一下“一念法”,晚上念一下。其实当下就念,一切业交给阿弥陀佛了。阿弥陀佛交给你了,然后我就管念佛,然后你就管帮我办事,这个就启用了。
因为这是后面像慧心说到这个也是的,是很重要。但是他必须是“唯佛是念”,就是全体念佛,全体、全部念佛,根本也不会去管那个业果,因为我们一管业果就是往后看,我跟你说,往业处看,你就是唯念佛,不管这样。
就像你用的什么,这是如幻这些,因为那是你在用所谓的如幻,还是业,只有就是念佛。因为你就念佛才用到佛的报德,你说我念它是如幻的,那是你用自力在启用如幻这个法则,知道吗?这个是不一样的,你又没有证如幻三摩地,所以还是如幻不了,办不了就是办不了,是不是?他就要靠那个修证境界。但是佛果“阿、弥、陀、佛”任何人发音都是一样,任何人全心全意念都一样,它就是等持的,就是三无差别的,你确认三无差别畅佛本怀,那这个时候就畅佛本怀了,因为佛的本怀就是佛,没有别的,就念佛。
所以你这样体验到的愿见闻者同入弥陀愿海,实际上这个地方会震撼到你,就是违缘当下就会被消灭。在这个光明藏当中 照十方国无所障碍,你去体验那个三无差别,是让你去体验三无差别,不是让你去办事儿,你一定要知道,因为一说这个,大家这个好办事儿,下次我去办事儿,你心里还是念的事儿的时候,还是不是唯佛是念,这个在实践上是相当相当的关键的。大家有没有听清楚?我生怕我说错了,因为我一跟你说这样事办了,你想的是事会办了,你不会唯佛是念。我讲的是唯佛是念,体验三无差别的如来藏功德,就是阿弥陀佛的如来藏功德,还要专门把阿弥陀佛点出来,因为要不然又变成了你在用什么东西了,就是全部都是阿弥陀佛的报德,报德已经圆满。所以“众生所愿乐,一切能满足”是全部是果地觉的前提下面,“众生所愿乐,一切能满足。”
有的人说他怎么没有让我发财?我也念佛,你全部都是果地觉,你根本就不会想发财这件事。所以就是让你唯佛是念,但你唯佛是念,你现在欠账有多少?上千万。
最近王健林同学已经被限高了,卖了七十多个万达广场了,正在经历我们世间人都很害怕的事情。但是我很想告诉王健林,你可以“唯佛是念”,我这不是开玩笑。如果他能“唯佛是念”的话,就会,当然一说到后面,大家都是落到后面,我不想说后面,就是说我就“唯佛是念”,我也承认了这些账,他有一个比较好的地方,他没跑路,还是顶着,一个一个卖呗,结果是砍肉呗、挖肉呗,挖腿呗那怎么,反正我在承担这件事情,但是其实可以唯佛是念,确实。因为我见过别的破产的人,真的是破到底裤都没有了,但是他就是唯佛是念了,因为到那种环境就没办法了,就唯佛是念。就那天我说你还有没有生活费?还有。生活费都没有了,最后就只有“唯佛是念”了。
但很快的“唯佛是念”过后,就有个人说我有那个煤矿,就是煤矿,就是那个煤矿老板也破产了,后来说现在都跑路了,但是必须要有个人去看守,去看守,就是说你愿不愿意干这个活,但是也没有工资,但是是什么可以让你有收入。如果有人来买煤,你守在那儿你可以卖给他,然后你就可以在这个里面提成,那个工资你可以从这里面拿。后来他想,反正也没有活路,工作也找不着,那我就守那个煤矿。就有人来买,然后他就卖,然后就开始,结果后来生意越来越好,越来越好,后来变成他把那个煤矿买下来了。他天天坐那就是念佛,念佛,因为他也觉得这翻不过来,反而他把那个煤矿买下来了。当然就是现在有没有这样的人,也不一定。
因为大家还是想到我念念佛,看看我的那个账有没有变化。是重点没有放在佛上,而是放在了自己的业上的人,永远念不到佛,念念又去看这个业变化没有。想解决眼前的困难去念佛的人,他都是念业,他心底深处是念业。就像是你婆婆就是念肚子疼,一直在念肚子疼。所以实质上他那些众生是特别希望他能够念佛超度他们的。但是他只有肚子疼了,因为他没有念佛,所以说最后他们就只有疼、疼,提醒他,而且其实用了各种方法来暗示他,明示他,他就是不觉悟这一点。就现在只有我们来说了,这下总够明显了,他还不一定听,还是说昨天又疼,又肚子疼。
所以人要能念到佛,而且唯佛是念,就念佛了,就这一点就是我们现在实践的重点,就是实践的重点。
所以刚刚也提到这个,你看现在在外面露营,露营是自然给你提供支持,结果你怕你把虫子杀了,你坐在那儿觉得很好。就像我们在在斐济,也是因为虫子特别多,自然环境里,你看在白山也是有很多虫子,但是没有这些虫子。那个自然界就那个自然的平衡,就是很多昆虫,特别是小的,它是在维持整个自然界的平衡,很重要的,哪一个都不能少的。比如说什么百脚虫、什么蜈蚣、什么打屁虫、萤火虫,所有的一切都是有它的作用的,我们应该去受用。但是你看现在人非常可怕,又想享受大自然,遇到个虫就惊叫,然后就给人杀死,怎么怎么样。
确实像我以前是一个环保主义者,我肯定阻止,我们这个同学,我们这个慧心,念佛,念佛,念佛,这就对了,这就对了,这就对了。确实念佛要紧,念佛要紧。你那个是什么毛病,你知道吧?那个耀华,你看他这种用法就是没有问题的,他没有想如不如幻,我要不要动,他就是念佛。因为你有一个在你怎么用,你说这是如幻的,然后就可以了,还在业力里面,知道不?所以他处理不了这个。
像这个就像以前有一个妇女同学,农村的,就是到地里突然发现,那个田地里有一只老虎已经很近了,跑也来不及了,肯定一跑它就追上来,怎么办?他就装没看见,眼睛一闭,站在原地就只有念佛了。念、念、念、念了很久,就这种念确实就是唯佛是念了,等到他一睁开眼睛,这老虎哪儿去了?根本就不见了,对吧?所以你那是用什么如幻什么都不好用,就是唯佛是念。你要知道这个中间的差别,所以我不主张大家就是在…那上一次是合岚说我比较强调念佛,好像师父比较强调什么其他的一些法则上面的一些提示。而实际上法则上的提示最后都是为了让你好好念这句佛。
因为念佛是这个报德启用,你知道吧?你的理解,你说我理解,这就是一切如幻,是你的理解。你看个老虎出来,嗷,你说一切如幻,上来给你一口吃了,你也是如幻。你就只有在这里一直用这个报德,就是他是马上契入里边,其实是就不在,你要全部钻进去,剩个脚趾头都还是在业力空间,就不一样。
所以我们这个就是“唯佛是念”的一个训练,大家每天就训练这个就可以了。啥来了,“唯佛是念”,甚至“唯”,这个“唯”字深入在你的意地上面捡干净。所以这个时候你就会知道观察有多么的重要,观察自己的起心动念。
我们很多时候说我念佛了不管用,其实你不知道你心里在想啥,对吧?你念佛是嘴上念了,心里面在想那事儿还没解决,对不对?没有真的唯佛是念,“唯佛是念”是指的你的内心里面全部装的都是佛,这个是不是当下往生?就当你没在这个世界了。
但是我们都是什么?我念完佛之后,我这债能不能了?念完佛之后我这病能不能好?其实你在娑婆世界,而且你念佛是为了在娑婆世界,你一点都没有指向过极乐世界。极乐世界是什么?任何时候指向极乐世界,就是当下往生,当下往生,而且“唯佛是念”,我说这脚趾头都收进来的意思,就是全部都在极乐世界了,当下全部都在极乐世界,根本你就没在这个世间了,在这世间已经欧了,对吧?
以这种心,念念都是我马上就往生了,我不处理这个事情。比如说夫妻吵架了怎么办?马上往生。很多人说,师父我都念了佛了,他还跟我吵。我说你没念,你马上念佛,原地往生,对吧?很简单,孩子哭了怎么办?他一直打游戏,原地往生,你妈都往生了。我们天哪,天天就是儿啊、女啊、夫啊、妻啊什么钱哪,这那的,就不念佛。对吧?
经常你看我都这么多么问题了,都是说孩子打游戏怎么办?老人不念佛怎么办?又没钱了怎么办?要生病了怎么办?怎么办?往生呗。你不是求往生吗?但是我不是叫你去死,我现在叫“唯佛是念”就这么简单,一念就往生了,全部往生。没想到要这个事儿怎么办,对吧?就是以往生面对一切事情,对不对?这就好办了,最后你会发现这事自己就过了,就很简单。因为一切业真的是如幻的,不需要去解决。你如果说有件事儿需要去解决,说明你的根本知见有问题,你是把这个世界当真了,对不对?
所以我们在这个“唯”字上面,可能是大家实践当中。因为我们第一个是择法,你既然择了什么——就是佛力了,那你要用佛力,佛力咋样才能用出来?不要用自力,因为你里面的那一个就是你本具的那一个,本来就是佛。但是你的业力就是在外面搅和不清楚的那些东西。所以你要把这个造作的心,什么叫造作?就是那个业力东西就是造作,你把造作的东西彻底地放下,就是唯佛是念了,你里面的那个佛力也出来了。那到外面这个就不用说了,里外其实是一如的,全体就是佛力现前了,那谁还挡得住你呀? 是不是?照十方国无所障碍,这个功德是当下就显现出来了。
所以念佛法门它太深了,太深了,解决一切都是什么?稀松平常。但大家就是因为啥呢?第一个就是不选择“唯佛是念”,就是要念自己,我来念了佛了。第二个就是其实处理都是娑婆世界的事情,对吧?娑婆世界需要。我就说儿女不孝,正好念佛;夫妻不和,正好念佛;这个小孩打游戏,正好念佛;什么都是正好念佛。你处理它干啥?这就是你的人生,这就是你的业报,你处理它干啥,这对他不好,我要把它改好,你太迷糊了。你真的以为这个世界是真的?所以为啥大家不愿意往生?还是邪见,认为这个世界是真的,认为这个世界是通过念佛变得更好。我们是时时刻刻回入娑婆,你就没有离开过,一直在里面,就是这样。
所以唯佛是念,就是即得往生,住不退转,即得往生,住不退转。但是一定要是唯佛是念,就是不要有后有想,后有。就是我经常给说大白话,就不要往后看,往后看就是说这事儿咋样了,或者我咋样了。愿往生就是愿往生,阿弥陀佛了,愿咋地就咋地。经常给大家说,“天要下雨娘要嫁人,随他去吧”,所有事情都随他去吧,看他能把你咋样,咋样也咋样不了。说我们啥都是放不下,啥都是抓住。然后还希望通过念佛能够改变什么东西,你说佛能是愿意让你在娑婆世界一直这么耽搁下去吗?佛着急呀,你看这为什么…,这就是阿弥陀佛最着急的一个地方。就是一下抓上来,对吧?我们就是可以这样的,可以这样的。
所以任何时候去训练“唯佛是念”那个“唯”字,全身心的念佛,哪怕你只有一分钟、两分钟、三分钟、四分钟,你体验一下“唯佛是念”,就是在这样一个光明如来藏里面,你本来在这个里面,所以一切众生本具你就体会到了。真正的你会在这个上面发自内心地去确认他这个的本质,而不再对外面的事相怎么呈现,在这个地方去就是过分执著了,过分执著。
所以这个地方就是不要颠倒,我们是从一切现象这里去运用本质,然后就安住本质了,不是说又从本质回到现象,然后就又回入娑婆了,这个就是我们实践当中非常重要的。如果一个人能够一直安住的时候,那确实就是“佛所行处 .国邑丘聚.靡不蒙化 ”,你基本上就是一个佛的应化身的一个作用力在这个世间了,对吧?他就会令周围都呈现这种吉祥安乐。
真是,这你就不会说,我孩子又怎么样了,我那个事儿怎么,这个怎么,它是一个全面的依正圆满。所以为什么念《往生咒》里面,它有那个“悉耽婆毗”,就是佛的报德。为什么要念佛的报德?因为佛的依正二报都是与…你念佛久了,其实这个感受是非常清晰的。就是慢慢的你的周围,其实开始非常微妙的在发生变化。就是各种事情,它都呈现吉祥如意,包括天气,包括各种各样的自然的那种美景,它都会很微妙的呈现在你的生命的周围,那是阿弥陀佛报德的显现。正报当然就是一直阿弥陀佛阿弥陀佛了,依报也会显现出来的。哪有那么多烦心事儿,没那么多烦心事。
但是大家不以弥陀的报德为我们的所依,那你是什么业就是什么业。现在这个世界这么卷,社会的环境不好,然后自然环境也不好,天灾人祸各种都不好。你就在这里面,你就在这里面。那你就是这个共业的一份子。
但是你如果能够真正的唯佛是念,用的是阿弥陀佛圆满报德,它是显现这样的一这种,所以跟你有缘的人,会被你的这个念佛的所显现的这种,他利益到他们,对吧?所以根本不是你嘴上去让人家念佛怎么样,你就好好念佛,去运用这个佛的这个果德,你周围人都是受益的,首先身心是安乐的,周围的各种的不好的事情,慢慢它都会隐退。但我们不是求这个,真不是求这个,就“唯佛是念”就行了,所以在实践上面这个是关键。还没有用纯熟,那就继续用呗,这就是果地觉实践的无穷乐趣。因为你一会儿用得上,一会儿用不上。你后来知道这个也是个游戏,不用看得太严重,但是要认真,这是一种游戏般的认真和认真的游戏,游戏也必须要认真,这样就很好玩了。好,今天就到这里,一起来回向。
闻法功德殊胜行,无边胜福皆回向
普愿沉溺诸众生,速往无量光佛刹
十方三世一切佛,一切菩萨摩诃萨
摩诃般若波罗蜜
南无阿弥陀佛。
无量光寿网站
http://wlgs.zhdh.org
管理员微信:5599341
加网站管理员微信:zhdhtv,进群学习交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