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子启问:
我们共修小组今年就在学习师父今年的开示,每周进行一次,然后再讨论分享。过程中有一件事,就是家人发火。就是吧,经常和老公发生一些…就是跟他发火。然后呢,在这个事来的时候,会首先观察到这是自己的业力来了,是一种业力习惯,是“希望”的了不可得。在那个当下,让自己的心念回归到法性清净、平等的功德上来,然后自己就会很快的冷静下来。就是说,用那个无量光寿来提醒自己,用阿弥陀佛的光明来照破我们的无明。慧日平时就是这样实践的。
在心地的抉择已经确认的情况下,弟子比较喜欢用“事”来说明“理”,就是用事来检验自己是不是真的在运用教法,而不是只停留在文字的学习上或者道理的说教上。遇到事呢,我们能用得上,那才是真正的实践教法。这是慧日实践教法的角度,或者说是下手处。
当时呢,就因为这个话题,我们展开了。同修提出了不同的意见,说:“这样你是不是把现象和真相给割开了呢?而没有契入?因为今年师父讲的重点就是契入无量光寿嘛,和真相完整的、完全的整合,这个现行和真相的完全的整合。这个和无量光寿之间,进入无量光寿之间,我们在平时生活中运用和实践的过程中呢,我们怎么样去用心?”
就是在这个点上,祈请师父给我们做一个清晰的,给予我们一个清晰的提示。感恩师父,阿弥陀佛。
师父答:
因为我们现在啊,关注的是有两个东西:一个是,我们学习到一个什么法则;再一个,这个法则我们在生活中的一个所谓的“实践”。其实是为了解决我们的生死烦恼,解决我们现实中的一些、生活中的一些障碍。那要不然说这些话没什么实际意义,一直停留在这个所谓理论、法则、一些说法上,不与我们的生活实际去联系,那无疑就是……我们种上一个什么果子一样的,这个果子烂到树上,我们也没有摘,也没有吃,也没有去使用。我们实践,就像我们来接受我们这个作为的一个成果一样的,就是收成。你要去实践,就像我们来作一餐饭,你要吃掉它才有意义。你做一餐饭放在那而已,那个味道、那个营养、那个内容跟你没关系。要远离这个“画饼”的过程。我们做这个饭的过程是要做的,但那是“画饼”,你画来画去你吃不到嘴里,或者你不能去实践,那就是画饼。
现在这个我们这个时代的人呢,从众性比较多。很多人说话并不见得是真正自己心灵的一个需要。我们这几个人,真想奔着那个饮食去的,那我就去,该吃什么就吃什么。实践法则就是像进食是一样的,渴了那我就需要喝水,饿了我要吃东西。实践法则就是解决我们的实际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不解决这个问题,那意义是何在的?要解决这些问题,这就是我们要去在生活中体验这个法,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支持,对我们的人生有什么支持。这是很重要的一个环节。要是停留在谈论,停留在这个所谓的、相互的诉说的一些技巧上,那就无疑是画饼充饥。你画饼,你没有用啊。
所以,我们要实实在在的去实践。就像我们认认真真的去拿这个法、拿这个粮食,我们去做出来我们可以食用的这个食品,而不是去吹嘘。这一点很重要。大家要是能了解了这个法的实践,前面的东西都是为实践来支持这个实践的。没有法的实践,统统是哑谜。所以这个……对家人也好,对亲人也好,你一发火,打得太起劲了嘛,可以观察观察。以法理来观察,正见就清晰,那就会远离那些不必要的热闹。
现实生活是我们的第一道场。十方界做道场,就是现实生活中来实践法。尤其是居士,对我们不是专业的,在一个环境中有生、有住、有男人、有女人,大家同界的人去相互的扶持,那我们就在家庭生活环境、社会环境中去体验这个法则。所以机会也多多呀,这主要是我们不成熟。法则在这个多多的因缘中,我们可能经常会流失过去,把实践、把体会来……那你一定要在生活中实践。
在家修行者,就是生活就是我们的道场,家庭环境、生活、社会就是我们的道场。这一点呢,你应该是这么做。
再说这个“治理玻璃”这个问题啊(注:此处“治理玻璃”根据上下文理解,应为“处理割裂”或类似含义,指同修提出的现象与真相割裂的疑问),或者说,就像我们每天都看到天空。晴天我们会说是晴天,晴天有一点点的淡淡的云;有阴天,还有这乌云滚滚的阴天;也有暗、有彩云的天空。就是这天空不断在变,但这个天空它那个空性的那个样子不变,这里面的云彩在变。那我们的生活,这个变、那个变、那个变、那个变、那个变,了不可得,所以我们不去计较它就轻松。在这里面有选择的能力,有超越的能力,有自主的能力,也就是察言观色以后,有云来你不为所动,你就了解他这个实际情况。比如说呢,这个乌云来了,别人也不去计较它;神韵很美好,也不要过分的去兴奋,因为它也是很无常的。就是晴天、阴天,不正经的,它这个起不正经。实际我们所有的觉性、法性、知性,这个认知不离这个体,这是一体观察。
就是我们依照这个天空的本体来观察这个云彩,这个云、那个云、那没云,你心里就会很自在、很安稳,一听就得安乐。一天下来,你是娱乐的一个内容。这个我可以当成一个彩云也好,乌云雷电也好,白云也好,黑云也好,就是它的变化。变化就是一个妙用,不执着它就是无烦恼;执着、排斥、贪图某个境界,这又带来了烦恼,就是所谓的染着的烦恼。
一体那我们心就安乐。“体不变,缘起去”,故其没有什么变化的现象,就是妙用无穷。那我们就说这个人性格好呀、坏的什么呀,我们只要在这个地方不去过分的去用力,那这就是佛力,就是法性力。我们用力的忍辱啊、排斥啊、过分的兴奋啊、过分的压抑啊,迷失在现象中呢,那我们就生出烦恼。所以以前一样的,迷失于现象就得出烦恼。执着于现象,那就是娱乐于现象之中,那就是法性不共在起作用。法性在起作用,就是说你契入体,现象就是妙用的。我们把体给丢了,把这个安稳给丢了,就是说这个不增不减、不来不去的空性的这个体我们忘记了,它的作用呢,就会迷失在现象一样的,那就所谓的“治理”(指对立、割裂的处理方式)。
我们只说这个“治理”,是一个现象。我们对现象的厌离、排斥、分别、执着、取舍的这个心,往往我们称为自身的业力。对现象的执着称为“自力”。你是抱怨的、忧伤的,是哪个状态也可以称为自力。那我们要以这个所谓的本体的力量、所谓的安稳来观察变化,那我们就能真正作为一个无量光寿的这个功德的使用者或者说体验者,不会在这个所谓的六道轮回中受苦。苦难什么呢?执着啊,你执着于现象啊。执着于现象呢,所以我们能知其体、明其用。用呢,你不染着于用,不迷失于用,那就是安稳。就是说你法性功德、无量光寿就起作用了。你说的佛力,它就在起作用。
阿弥陀佛的报德就是清净、圆满、无碍,安顿十方。然后我们这个“拔一切业障根本得生净土陀罗尼”,这个拔一切业障根本,不管是自己还是他人的共同利益,这个方法呢都是通用的。用这个法,拔一切业障根本。所以大家同统一发心,功德感恩说的无量寿,明亮喜悦如无量光。法性的功德,我们善用的每一个当下,这不需要努力,是越放心、越放松,法性的功德、无量光、无量寿越起作用。唉,我们越紧张,越去这样控制、那样管理,这样、那样的,过多的去用自己那个所谓的力,不管是物质的力量还是法执的力量去作为,作为“治理”,这个时代的“治理”形式就比较简单、比较艰辛,有成就者少之又少。
像我们这个普罗大众、芸芸众生之类的,要用佛力,用这个圆满、清净、无碍、安顿十方这个理,就是所谓的法界缘起、我们的一中愿,我们就用这个力。我不管你过去什么习惯、过去什么好坏,我用这个力,这就是所谓的佛力、法性之力、法性功德力,是法界缘起。是不是?我们过去什么也不管,未来什么也不问,就现在我一用就要用这个,这就是拔一切业障根本的一个大法,就是陀罗尼。
我们要善治这个所谓的……我们用这个“治理”,实际是“我执、法执”,这就是传统的,痴迷一些,辛苦一些,还要有很好的正见、善知识团结帮助你才行,要不然很容易迷失在我执、法执的现象上。就像这个我执、法执,还有个空执,对空的执着。这个地方就是把心放下来,观察任何一个举心动念,我们就主动的来运用。举心动念的这个清净、圆满、无碍、安顿十方,用清净、圆满、无碍安顿自利、他利,这个共有的理,把它安立起来,那就是所谓的念佛人,就当愿念佛,念佛成佛。“我觉因心,因果同时,不离当下”,就是我们这个举心动念中间,我们就会主动的运用化解业障根本的这个方法,就是这个终身方法。训练这个心越来越安稳,越来越远离造作、远离得失,佛力作用就出来了,法性之力、佛力就出来了。
它的果教——“一心”,就是一个重大的一个缘起事件。而缘起这个角度,哪个缘起?“军工业”的缘起?(注:此处录音不清,似应为“清净心”或“真如心”的缘起)形成嘛,再造理论掌握在我们自己手里。我们自己的举心动念我们自己来掌握,不是善知识的,也不是佛陀,也不是菩萨,也不是别人的事情,是我们自己举心动念——“清净、圆满、无碍、安顿十方”。这就是法界缘起。什么法界呢?举心动念这个法界缘起。这是可以,我们可以操作,可以实践,可以观察,可以深入。要不然你修什么法呢?
“自力”上呢,它就有一定的局限性。这个事情就是我们举心动念中间,在任何事情的发生之前、这个任何事情的发生过程中、任何事情的发生之后,我们都能主动的来运用。“我觉因心”就是“清净、圆满、无碍、安顿十方”。做个最简单的总结,就是:事情发生了,我可以运用清净、圆满、无碍安顿它;事情没发生,清净、圆满、无碍安顿;正在缘起也回收过的,南无阿弥陀佛,自然而然的运用清净、圆满、无碍安顿这个已经发生的事情。念南无阿弥陀佛没有早晚,知道念佛都是可以的,都是一样的功德、一样的利益。
安永勤力时间(注:此处录音不清,似为“安住清净力,时时现前”之意),不担心事情发生了,不担心事情再相聚重点(注:此处录音不清,似为“不担心事情再现”或“不执着事情相”),我觉你心里,举心动念我都可以用它,不管个医院(注:此处录音不清,似为“不管何种因缘”)。那一年一次啊,随时可以用,这就是“南无阿弥陀佛,乃至一念,即得往生,住不退转”。“我觉因心”之四时(注:似为“即是”),民族和教化的这个光荣(注:此处录音不清,似有误),反正就光着乘数(注:似为“光寿之乘”或“一乘教法”)是吧?是要实践的,是要在日常生活中实践的,不需要故意断,我也不需要故意那么提劲。对我们随时随地可以用,你闲来无事可以南无阿弥陀佛,有时间呢可以南无阿弥陀佛,山东人南无阿弥陀佛(注:此处“山东人”似为口误或特指),清净人南无阿弥陀佛。这就是清净、圆满、无碍、安顿十方,这样一个主动的选择我们心念的一念。
这一念不管面临着什么东西,我们这一念是清晰的,是准确的。说“乃至一念”,宪法性不改(注:似为“心法性不改”),乃至一念,彻一切会,如无量方式(注:似为“彻一切慧,入无量光寿”)。就这一念,无忧存转(注:似为“无有退转”)。清净、圆满、无碍乎,安顿一切众生故。
所以,比如征订句(注:似为“净宗祖语”或“净土宗旨”)啊,我们这个征订句的方法有了,得不停站的时间(注:似为“得定”或“得清净”),定住的时间就东抓西挠的,又是这样、那样、那样的,那我们管不了。那我们这个净土法门呢,就要把这一点,随时随地、随因缘都可以运用——“清净、圆满、无碍、安顿十方”这一念。所以眼睛是清晰的。那往生不往生全在于你啊,不在于别人啊。谁是佛力全在你掌握了,用与不用全在每一个念头有字(注:似为“有自”)。这跟年龄又没有关系了,教法给你了,方法给我们了。
学这个的,过去说作为啊,做了个总结。因为往生就本来这个总结性的教言,在这个过去我遇到的这些净土的老师也好,包括一些老一代出家人也好,都是开创无量寿经。对,然后说你要去读一读什么阿弥陀经啊,读一读什么,讲讲你要读读往生咒啊。十年时间往上走(注:似为“实修”),阿弥陀佛的佛的原内容究竟是什么?再把释迦文佛、十方诸佛出世的大事因缘终结,不知道为什么,箴言反正就不是系统的一个说法。这个咱在这,我能在我们汉传佛教,最多的就是往南走(注:似为“念佛”),虽然现在也有人说梵文的。这个说法常往左转往前坐着都不管它(注:此处录音不清),我们只把握成就的内容给大家讲清楚了,它的传承内容,它起到的功用、功德作用才最重要。
他把一乘佛教呢,很清晰的创造出来的所有的——“清净、圆满、无碍、安顿十方”。我们去实现这个作用。这一念回归到这样一个名言作用上,污染环境释放的都(注:此处录音不清,似为“无染无著,运用万法”)。有这样的妙用,有清净、圆满、无碍、安顿十方的妙用,又无所得。有这个妙用,神不灭(注:似为“性德不灭”)。这是诸佛出世的大事因缘,就是干干净净的。我们在实践运用种种法则,干干净净的回归,而你能运用一切法则,说得清净、圆满、无碍、安全(注:似为“安顿”)。
很多人修行的最大的障碍,就是他有所得的心。不管是在业有所得,所得功有所得,在这上面执着。这个有所得产生的最大的修行障碍,在那个思想意义面前(注:似为“在法义面前”),和德这个阴气面前(注:似为“在有得之心面前”)的,不敢用中庸法,不敢实践中庸法,或者说不会实践中庸法。自卫者呀,叫做污染的运用者(注:似为“执为实有者,叫做污染的运用者”),污染断裂那个不是污染,那是那是断裂线的(注:似为“执空者,那是断灭见”),认为是玩空违法而得,这是断灭见。同一制作,铜镜的制作(注:似为“同于执有,同于执空”),法律教育对吧?寂灭为乐,纪念民乐就落了那个心里面没热的那个话(注:似为“寂灭为乐,若执寂灭,就落于偏空,心无慈悲热恼”),十大愿望大家对吧,污染无助的啊(注:似为“无染无著的”),运用种种法就是智慧。知众生不可得,共度众生就是慈悲。
我们了解啊,这个无一法和德(注:似为“无一法可得”),我们十年种种法(注:似为“善用种种法”),这就是智慧慈悲的一个方便性。警车也燃着于我的执着法律制度红利执着的友情(注:此处录音不清,似为“虽炽然运用万法,而无我、人、众生、寿者相”),令一切有情安住真相,远离造作迷失,拔一切业障根本,得生净土陀罗尼。
嗯,大家要做实践。我们今天下面学这个东西啊,大家要认真实践。我们怎么去让时间呢?(注:似为“我们怎么去实践呢?”)他为我们知,十年者皆知啊,自知之明啊(注:此处录音不清)。所以我们现在就是,现在实践法则呢,一定要突破对法尔自然的学(注:似为“对法尔自然的体认”),对顽空、断灭的这种邪见的一个觉悟。豆腐两头啊(注:俚语,意指偏执两端),要么就是有,要么就是无啊。“有”我们那儿就认为一个“空”,从微法和德(注:似为“从微细的法执和得心”),智慧的一个已知(注:似为“智慧亦复不可得”),法则神啊,生生灭灭啊(注:似为“法亦如幻,生生灭灭”)。这就不染住一切生生灭灭的现象,善用一切生生灭灭,污染无住(注:似为“无染无住”)。那我们这个大乘的心法呢,就有诸多方面就是慈悲,慈悲的方啊这个(注:似为“慈悲的方便”)。就是不排斥世间,不弃离出世间,世间出世间原来是一味的法则。说出世入世皆得大乘方便,就是入不二法门呢,也就说不二水准一切现行业缘(注:似为“不二法门随顺一切现前业缘”),做不二的水准(注:似为“以不二为宗”),上班谁说的不对抗不拘束啊(注:此处录音不清,似为“于万法不对抗不拘执”),善于觉悟,善于运用,超越了一些费时费力的造作。
很多人认为造作一个形象,执着一个现象,拿一个什么不睡觉啊、什么什么当精进,那个精进是背道而驰的。让我们真正运用正见,依法而行,成为行持呢,不是指着某种现象给别人看、给自己看,那不是精进。自下而上由(注:似为“真正的精进”),就是我们心原地照做啊(注:似为“心缘理体,如法而行”),活力的自然就生起作用了。说“信愿行”菩提现哪(注:似为“信愿行,菩提现”),写我们那个方法(注:似为“依我们那个方法”),尊念“南无阿弥陀佛”,心如无量光寿法心(注:似为“心契无量光寿法性”),持一切心如无量光寿(注:似为“于一切心契无量光寿”),在相性中是方法呀(注:似为“于相而离相,即是方法”)。不去照顾,不去想着我要干什么、我要干什么?南无阿弥陀佛,为战争、为激情、为苦难有情(注:似为“为障缘、为顺境、为苦难有情”),为这个大家的焦虑、烦恼、压力啊,念一句南无阿弥陀佛。嗯,应是他啊(注:似为“忆念他啊”),法界如无量光、无量寿,安顿十方,清净、圆满、无碍。
法由心生啊,这个心你用的多了你就纯熟了,你就了解了,这个佛心原来这么美妙,会慢慢的调整我们的依报环境。你环境预报在你这种美好的心情下,清净、圆满、无碍、安顿十方的心情下,慢慢的自身也会同化。
这个这个话题就这么谈一谈。
无量光寿网站
http://wlgs.zhdh.org
集生活、学法义和念佛一体的佛友圈上线,点这里访问
管理员微信:5599341
加网站管理员微信:5599341,进群学习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