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会出现教法与生活对立起来?如何解决这个问题?

我们经常听到许多念佛人说用不上力,或者说在业力成熟时念佛不顶用,或者说道理我明白,但是怎么修行?这是把净土教法与日常生活对立或分开了。

我们所有作为,其本质是清净、圆满、无自性。若把它坚固起来,以为业力烦恼有实质,以为它是残缺的、对立的、不可抑制的相续,这种习惯使我们有意无意地排斥着教法,业习就不断坚固起来,学佛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不得其方便,不得其利益。所以这些说法是把修行、教理对立起来,把生活、教理、教法对立起来了。

我们的修行是什么样子,在哪一时刻?若离开现行与佛法融入一体,或者说以佛法指导觉悟现行,我们的修行机会又是什么?许多人把修行做了一个假设,或者从书籍上、经典上、他人言说上作了一个未来景象的设置,把这种期盼心当作前景。最珍贵、最清净、最圆满、最不可思议的现行机会就这样因为前景的期盼白白丢失,不断用亏欠的心、期盼的心、不满意的心去浪费或者消耗着自己的现行。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一生又一生,就这样过去了。

阿弥陀佛、释迦文佛乃至无量诸佛世尊了解我们这样的心理,所以提出“佛种从缘起”这个决定说。《圆觉经》讲诸佛菩萨成佛的因地,我们要成佛,有什么样的因地?就是现行用心!若忽略这个或者不认识现行,我们修行所依又是什么?这给我们净土修行者提出一个关注的焦点,就是净土传承最殊胜的作用——果地觉为因地心!

果地觉为因地心——我们往往认为诸佛如来果地觉离我们太遥远,或者说果地觉究竟是什么样子呢?于是就有许多想法认知角度。在千差万别的业报认知中,世尊就给我们一个清净平等的回施、印契或者启发,让我们的心学会接纳十方九界有情及差别,或者说用平等心接纳一切有情,接纳一切因因果果,平等一味观察,以清净平等心审视我们的现行与周边依正二报,妙观察智由此出生,不假方便。

我们念南无阿弥陀佛,其清净平等觉的实质内涵完全可以直接运用,在现实生活中每一点一滴处来审观。这种修行方式不假任何心意造作境界、自我或他人设计的境界——九界中所有境界你就一时接纳他,那就是最殊胜的平等境界。这个境界会使人不贡高不下劣,会使人心地清凉,所以阿弥陀佛又是清净光。无始以来每个生命执著地排斥善排斥恶、排斥恶建立善、排斥凡建立圣、排斥坏建立好等等,若粗重若细微的执著,造成了九法界的差别。阿弥陀佛兆载永劫修持,证实了九法界所有差别其本质清净一味,所以我们称他清净光阿弥陀佛。

清净光阿弥陀佛与我们现实生活完全没有距离。我们任何一个众生,无论是善恶凡圣智愚,还是信佛不信佛、修行不修行,清净平等皆是其本质。借助阿弥陀佛殊胜功德,果地觉为因地心,用这种清净平等的心,或者哪怕名言的引导,也能使我们接受九法界差别,令我们在九法界区分的执著取舍习惯中得到清净平等的回归与休息。

所以阿弥陀佛又号欢喜光阿弥陀佛、智慧光阿弥陀佛,他使我们不染著于世间差别,欢喜面对九法界的差别——善恶、是非、智愚、烦恼不烦恼等等,在日常生活中面对着这样的种种现缘,你得到清净平等安住,生活中的千差万别都是你如实修行的最殊胜因缘。净土教法之易行全在于此。果地觉回施,或者说果地觉为因地心的法性回施,完全是印契或启发我们这些角度。

若观缘起,净土教法就是果地觉为因地心!我们了解了阿弥陀佛的清净平等觉,这种觉悟就是他的果地觉,我们运用清净平等来审观周边种种差别——善恶、是非、成败、得意不得意、称心不称心……这无量无边的差别你就清净平等地接受它,回施清净平等一味的心智光明与作为。我们就依止着阿弥陀佛的果地觉——清净平等觉,来觉悟世间。

这不复杂,因为教法体系的缘起就是清净平等缘起,没有任何玄妙境界引导,没有任何变异的、改变你的启发,只是直指我们心地本源,不需要改变或建立任何东西,直指本质的大用,不增不减地安住,所以我们又称为不思议光阿弥陀佛。他超越了九界所有众生及善恶凡圣的所有思维境界差别,回归真如法性之事实,就是以佛果地觉为所依与随顺。

我们无量劫以来这么多迷失、这么多业力、这么多混乱、这么没有境界、这么没有善根,真能把佛陀圆满功德运用于当下吗?阿弥陀佛为我们想象到了,已经观察到我们会有这样的疑虑或障碍,所以释迦文佛在经典上告诉我们阿弥陀佛的愿望就是惠予众生真实之利!他以功德来填补你这种心理亏欠,把所有修证功德平等回施一切有缘。他建立极乐国土,就是接纳一切执著的、取相的、不取相的有情,皆令回归彼国,圆满菩提。彼国就是他依正二报功德,平等接纳十方众生,令听闻愿生者咸得往生,必成无上菩提。这样来解决我们心中对法义的困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