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六集:依佛明心具足守护
我们一如既往来礼敬三宝,祈求加持!种子的现行作用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这个学习很快接近尾声了。按照常住的惯例,到初六可能就要起七。我们在天气正常的情况下,还有三四节课。
同体大悲愍念众生,顺佛心智舒展生命
种子的认知,对我们每个修行者来说,实际就是起心动念的作用相续。这样一个起心动念的相续,或者说我们生命相续的久远回顾、彻底回顾,而不是一时、一念、一因、一缘的认知。是通过一念、一事、一因、一缘,来回顾我们生命浩大劫以来的究竟安乐处、究竟如实的回归。或者说能摄化利益、能展示心性的不可思议的观察、选择、认知、回归。对我们心灵、生命、作为的支持者,我们把他当成是佛陀还是九界任何一个众生,那都是种子的一个现状。
佛陀这种完整的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的光明、庄严、智慧、喜悦、方便、威德善巧,我们通过内心的认知,逐渐能体会到佛陀与其他生命无差别之差别处,就是他这种圆满、究竟,自在、不可思议的妙用。其他生命,虽然角度不同,有觉者、未觉者、恶道有情、善道有情等等差异,但在佛的圆满功德面前,总是有参差不齐的缺欠,就是无明惑、尘沙惑、见思惑的一些特质。
我们作为一个觉悟的生命,作为生命相续的认知、学习、实践者,自身的种子所依或者种子实质所在,我们有一节课谈到,不管是无始无明种子还是如来种性,名言差别,其质一如——此一如之彻底处、究竟处是一切生命共同拥有的!但许许多多有情没把他运用出来,在佛菩萨眼中未免有些可惜、委屈、不公正。这些委屈、不公正或者枉受其苦的造作,佛菩萨用种种方法来提示我们三无差别的事实,令我们遵循这样一个事实,能做自利利他的事业。
生命之久远难以称计!过去我们忏悔文中说“从于无始,以至今生”——无始是没办法称谓的,不知道怎么称谓。因为无明的业报相续,哪个时间是开始?很难称谓!所以久劫以来,我们因为没有在法性一如功德上用过功夫或者认知过、学习过、实践过,就在久劫中轮回着、沉沦着,枉受一些原本不应该受的苦恼。因为一切诸佛证实了这个事实,所以对其他九界众生都有哀悯之心,同一体性故,同一体性!
同一体性中,生命延续怎么会延续出这些苦处?就是迷失的苦处、颠倒的苦处、执著的苦处。我们在这些执著、颠倒的因缘相续下,佛列了十种或者六种烦恼相,让我们看得见。我们都有这种作为,所谓贪嗔痴慢疑不正见。过去有分成五种,但常规也说六种根本烦恼,把它作为见思二惑,见惑称为不正见,这样一次性地作了一个提示。不正见的内容十分浩瀚!我们每一个人在生活中比较突出的有身见、边见,给我们带来许多妄想执著的坚固守护,这种守护带来了苦处。这些苦处,依诸佛如来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这种圆满正等正觉之心智来观察,我们有点委屈、有点冤枉了。他像替一切十方有情平反一样,来揭示我们不应该这样受苦啊!这样受苦是自尊没有回归,是自觉没有回归。过去说有负己灵——你自己的灵魂你对不起啊!
世尊十分公正地慈悲地给我们揭示了生命,尤其对我们这些六道轮回中不堪其苦者。我们现在的生命就这么粗重,抟食的粗重,吃到这个身体中,我们这个五蕴聚集的色身真是痛苦之聚集呀!但人们对它的眷恋、矫饰、过分地强化,浪费了一生一生一生的生命,浪费了许多生命实质回归的机会。
我们了解了佛陀的慈悲,不是无端的、藐视性的,是同体大悲与善巧,如实地揭示我们心灵那个究竟圆满的德相,让我们真正依止于此、回归于此、运用于此。心地的光明与心地在贪嗔痴慢疑不正见或者随烦恼的蒙蔽下,这一颗心,心智一如,作用力有差异。像我们看到痛苦的人,疾病呀、饥饿呀、迷失呀、固执呀……看到时会于心不忍。健康的人或者正常的人,看到一个弱者或者苦难者、迷失者、挣扎在生命边缘的人,都会同情。
佛菩萨看到我们这些人,看到我们挣扎在短促生命的分段死中,在共业的恶缘炽盛下负重地活着,有些人还在负重活着时不断增加新的负重与痛苦,因为同一法性的特质,佛菩萨心中悲悯于此,会受到这样的感染。像我们根尘所识一样,十八界中这种见知、意识、记忆等等,佛陀也会通过他无碍的方便,来体会到众生种种苦。所以他就分身这一道有情那一道有情,来施教于我等,给予方便。
所以他与其他教法或者宗教不是一个说法、不是一个角度。他不是表现出高高在上的对大家的悲悯,是讲我们同一根源的真诚回向、真诚供养、真诚的支持与揭示!没有一点那种高高在上的给人压抑。这种平等清净的教育,是佛法与任何其他宗教不共的十分独特的特质,是十分真实的正面内容。一旦碰触到或者接触到、认知到这样内涵了,你就得到了整个法界,如佛陀一样回归了法界心中。你也会在法界中如佛陀一样,在尘刹世界中以种种身、种种作为、种种因缘来体会、庄严一切法界,在一切法界、一切生命、一切作为现象中得广大妙用自在,无染无著,无所迷失,正等正觉于一切时处。
那是世尊正等正觉的供养啊!就是果地觉为因地心的给予、布施。布施的全体内容,毫无保留地把他亲证的这种无上功德顺性回施给每一个有情——尊重者、不尊重者、知者、不知者、信仰者、不信仰者。他这种心怀就是法界心,他这个心怀就是虚空界尽愿力慈悲不尽的事实!
我们真正有一点点的触碰,有一点点的随顺,有一点点的感恩,真正有触及心灵这一刹那间的回归,因为心灵的无碍。像法性的不增减一样,在每一个众生生命心分中都是那么纯净、广大、无所障碍。障碍是我们固执、执著、割裂、自大、强制建立出来的苦处,这种苦处是我们强制出来的。所以佛陀给予我们的净土教法,是果地觉为因地心的真正布施,把法界正面地回施众生,或者印契众生心分中的实质广大内涵。让我们人人的心智像佛心智一样漫游在法界,舒展在法界,舒展在一切生命现象、一切事相、有情无情、觉悟世间中;令我们不再受意识、果报、共业等等缠缚、制约、割裂——不再受这样的苦。
我们真正了解了世尊给我们每个有情一个回入法界的正机、一个全体、一个实质内容,感恩心一定会生起来。那个感恩就不是个口号,我们会责无旁贷地去实践、守护、传递这个不可思议的内涵,恩惠一切生命,支持一切生命,感动一切生命,令一切生命真正回入至真等正觉的美妙世界。是这样广大的法则。
果地觉为因地心,不过是以阿弥陀佛这个誓愿特质,来于无量劫为大施主,救济一切在此因缘没有回归、没有确认、没有了知者,所谓救济诸贫穷。这个贫穷是尚未把自己的“贫人衣中明珠”拿出来运用。佛陀明确给予你了,当然本身属于你的。这种究竟本位的实质内涵,的确属于每一个众生。我们生命的变异或者位置,像男、女、老、少、出家、在家、智者、愚者、什么皮肤、什么样子等等,都是阶段性的,是刹那刹那的过程。但我们生命的本位——大地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智慧德相恰恰是一切众生究竟安乐处的实质的本位。
一切众生本来应该如来会啊!像《大宝积经》所讲,十方如来会啊!把自己的固执、执著、颠倒、妄想有一个透视、有一个认知,我们原本具有如佛一样的智慧就会全体舒展出来。那是什么样不可思议的功德与内涵?有待于我们每一个学佛者认真地实践,从现在到未来,去尊重、去顶戴、去深入、去了解,去实践他,乃至真正传播他。这样在一切如幻的众生业分的配合中,使我们自身成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因为一切众生业分都是一个大的演绎,是十方诸佛功德成就的一个演绎过程。一切众生在九界中都是在配合着一切诸佛不断地演绎着一个成佛、一个成佛、一个成佛、一个完成者、一个完成者、一个完成者、又一个完成者这样的次序,使每一个生命都能圆满地究竟地在任何一个生命、一个法界或者一个世界中充分体会到这种不可思议的法性功德力。在这个演化过程中没有一点点实质,但有不可思议的妙用,有不可思议的庄严与辉煌!
我们怎么步入这样的辉煌?怎么实践这样不可思议的功德?我们每一个佛子,从现在缘起中到未来世中,是一个美好的觉悟的步入过程,一直到我们像十方诸佛如来世尊那样具足十号地究竟安住。因为我们必然都被授记了——若已生、若今生、若当生,已发愿、今发愿、当发愿。因为读过阿弥陀经,闻到十方诸佛名号乃至阿弥陀佛名号,必然皆得不退转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所谓授记,就是我们这个机已经发动。在我们生命相续中,那些依这种菩提分,或者依果地觉完整给予相续实践的人,能疾速成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有疑、有谤、有悔,可能在自己业力的成熟果报中慢慢觉悟起来。
我们读到经典中反复说没有什么、都没有什么。因为一切众生业如幻、一切菩萨业如幻、一切诸佛业亦如幻——在这大幻化网中,我们怎么能令心自在?令心解脱?运用生命焕然的妙用?真正在无我、无自性的法则中,令这种生命的光辉最璀璨地照耀着法界呢?支持着一切呢?那就是佛陀的作为——已经给我们展示了这样一个楷模、这样一个光荣、这样一个不可思议的庄严的法界的璀璨点、璀璨的内涵,让我们看得见,让我们从认知上、心理上逐渐地接受与完成。
我们若没有接受,就是没有入佛知见的过程,而想完成生命的灿烂与光辉,那是没有机会的。因为佛这个法界中,被整个九法界乃至十法界生命所认同的实质,我们可以通过辨识、认知、思维、观察、多角度地审思,会达成这样一个正知正见,达成这样一个正行抉择。
无量光寿安稳法界,清净平等运用现缘
我们通过这一夏天的种性学习,能在自己举心动念处,在自己此生因缘处,在自己多生乃至久远生命中,乃至在自身生命、共有生命、所有生命的特质分中,慢慢地认知自己心地所依、心理所依、守护所依,抉择于此——何以得方便,何以得真实,何以究竟无所遗憾,使我们真正无愧于法界,无愧于自身、父母、师长、国土等等。
我们每一个单体生命啊,都在相续着。若健康、若不健康、若衰老、若年少、若喜悦、若忧伤等等,它毕竟有一个种性的支持。我们要知道它根源的支持,要回归到那个根源上来,从那个地方起步。回归、安住于此,我们心中就无所畏惧、无所压抑、无所膨胀,能令身心如实地安住下来,在内心深处充满了安乐、清净、平和与支持生命的极大慈悲、善巧。那样的生命活在这个世间、其他世间,活在此生、彼生乃至无量生中,都像光辉一样,照亮自己,照亮周边;像太阳一样,带来了温暖与生机,带来了不可思议的令一切有情得诸方便的广大善巧。
我们的心、生命真像日月轮一样,像天亲菩萨所说“化佛菩萨日,如须弥住持”,住持与安稳一个世界又一个世界;“无垢庄严光,一念及一时,普照诸佛会,利益诸群生”,那就是菩萨正行内涵。我们的心完全可以像佛菩萨一样运用出来,慢慢走出过去的业习尘垢与蒙蔽这个灰暗状态,或者被迫、被制约的状态,使生命步入广大、自由、美妙的空间,去自利利他。在我们心目中,黑暗慢慢地在退失,光明慢慢地璀璨起来。那是多么美好的学佛意境或者业报状态。
阿弥陀佛这个教法,或者说释迦文佛这个教法,乃至一切诸佛所传递的教法,莫不是把生命共同点,就是把最璀璨的真实需求的那个东西,纯之又纯地运用出来。在生命相续中,他们在一世界、二世界、百千世界中,在一人群、一界类生命、多界类生命中,不断地照耀着,给种种生命以支持,以完美布施,以功德藏之回归,催熟了、建立了无量诸佛的圆满报土——他们圆满了自己的依正二报、生命的光辉、生命的庄严、生命的实质内涵,彻底纯熟在自己生命的依正二报中。
你去读读无量寿经,了解阿弥陀佛从发愿直到成佛过程,乃至在十方世界传播这个美妙的大愿的心智,我们体会这种心智。这种心智在感染着无量无边诸佛国土、无量无边的种种类型生命。像华严经中讲,种种族类、种种心性、种种业报、种种生命现象,都依他无碍的智慧、无碍的悲心、无碍的方便——在这层层不尽的光辉中、层层不尽的业报中,佛陀的光辉、智慧与慈悲的光辉最为璀璨。我们被此璀璨之光所摄所照,我们可以循着光回归到自己本家本国;可以明晓自心,亦复如是;依正二报,亦复如是。像极乐世界就是我们本家本国,极乐世界所有展现就是我们内心世界真正清净圆满功德的展现。
你读无量寿经、观无量寿经、阿弥陀经这样的经典,就是对我们内心世界最真实的描述。那种描述我们去读、去感知。不要对立地感知他,就是如数家珍,来自觉——自觉于佛陀所觉悟的生命特质,自觉一切生命本有的特质,自觉自身本来具有的特质。
我们再回看生活,回看我们这一段简单的短促的人生,用这种巨大光辉的支持、福德因缘的支持、诸佛菩萨觉悟心智的支持来审视自己现前那一点点缺陷、那一点点执著、那一点点分别、那一点点造作、那一点点业相,真是片雪投入洪炉啊!我们就不会再被自己那一点一滴的业力、造作、烦恼、无明所制约,沉溺于此不能自拔;我们就可以觉悟在这些如幻的业相生命相续中,在现行生命一切业报中生起无畏的出离、无畏的运用善巧,而不是沉溺、迷失、固化于此。
在我们今后的生活日子里,不管是在寺庙还是在社会上,不管是什么身份,佛陀给予我们这个极殊胜的方便,就是就路还家的方便,就是任何时机、任何因缘,原本如是,原本清净,原本具足,原本如幻,原本如露如电这样一个不可得的作用现行。我们在这个作用现行中体会它的过程,缘生缘灭。在这个缘生缘灭中生起尊重,生起感恩,生起相互支持。
我们看看自己的生命,于过去那种贪嗔痴慢疑不正见的业力覆盖下,我们想些什么?感知些什么?作为些什么?再来看我们依佛陀这种悲愿方便究竟功德回施的支持下应该怎么用心?怎么发愿?怎么在生命相续过程中得到自我的觉悟超越?我们可以仔细地、从容地,没有任何必要再急躁什么、再夸张什么、再压抑什么、再掩盖什么,让这种光明心智赤裸在天下。
所谓得到圆满解脱,心地究竟,一尘无染的安住,就是清净的安住。我们对法性的赞美,对诸佛的赞美,对一切众生一切生命如幻作为中的美妙、随顺,会令我们身心变得调柔、变得安详;不再无端地伤害自身、伤害他人、压抑自身、挟持他人,会真正给予利益与支持;使我们依报变得宽容起来,变得安详起来,变得条理次序起来。
把以前在世间那种昏昏噩噩的苦、业力的纠结,在我们随顺无量光寿的法界心智的广大美妙法界中,在任何一个事相中,我们都可以从容地面对它、处理它、感激它、支持它、觉悟它。因为佛陀给予了我们每一个生命无量光寿的法界、庄严清净的法界,给予了我们生命无尽的宝藏!就是从容地来面对每一个事情的成熟,来面对每一个事情的生灭,这样不可思议的智慧之力、方便之力。我们都有这样平等的缘起、平等的机会,只要我们愿意实践它、触碰它、了解它。
所以过去无量寿经这个经题——清净平等觉,是来平等地接引众生、安稳众生,来接引我们每一个举心动念、每一个业力作为,让我们在过去那种亢奋的迷失中、压抑的迷失中、徘徊的迷失中真正解脱出来,如佛无碍智,在一切世间中广行善巧方便。生命在这无际浩瀚的法界中,我们人类生命要是单单执著这一段,就太短暂、太短促了。一旦审思法界的生命、无量无边生命现象、无量无边生命现象的共同需求所在,我们的心智就从这个很渺小很短暂的生命现象中作了广大的解放与广大的回归。那种自私、狭隘、渺小的守护会得到解脱,得到广大圆满的安乐住;不再制约于狭隘的自我意识、自我色身、自我亲情、自我业力造作这样一个划地为牢的烦恼圈子中。
我们有走出来的机会,只要你愿意走出来!我们有觉悟的机会,只要随着佛陀教法,随着佛陀不可思议的亲证的果地觉来觉悟世间!人人都有机会是多么美妙的事情!时事都是机会是多么不可思议的伟大事业!每一个人都可以运用它,每一时刻、每一事都可以运用它,是多么壮观的事情啊!
不用你去实践,你想一想都很美好,你随顺观察都很自在。所以在净土法门中妙观察用得最多。在《无量寿经优婆提舍愿生偈》九十六句偈中,主体篇幅就是观察。他没有其他修行,他总在观察——在你生活的每一时、每一事、每一念、每一个举心动念中认真观察与了解。这种妙观、智观、正观的心智,令人身心安乐,不在业力处强行地扭着、撞着、执着。所以过去人多称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是妙观察智的展示者。
因为妙观察智是人人具有,是每一个生命本自具有的!像俱生烦恼一样,它是个俱生智,就是没法退失的智慧。所以阿弥陀佛清净圆满布施的给予,我们这个妙观察智就可以直下起用。我们对一切生命、一切社会现象、一切共业分中的观察,能使身心真正舒展,不拘于一事、一业、一人、一物、一因、一缘的纠结或者是非善恶上,而寻找生命的共同点——生命共同需求点、生命共同依止点、生命共同具有的安乐处。让我们那种自私狭隘的生命变得广大起来,变得与一切生命相互交织在一起、支持在一起、感动在一起;而不是割裂的,不是被封锁在坚固的虚伪业相中。把我们私有的世俗心理,那种自大的怪异的心理,彻底击碎了;令我们身心真正舒展在无尽法界,像佛陀一样入一切众生心想中,乃至在一切世界中做其自在事、安乐事。
我们在念南无阿弥陀佛这样一个名号之时,实际在支持着整个法界,像佛陀一样地称赞佛名。所以世尊这种功德说“设我得佛,十方世界无量诸佛不悉咨嗟称我名者,不取正觉”。我们称念南无阿弥陀佛,与十方诸佛称念南无阿弥陀佛同一功德、同一善巧、同一支持、同一圆满、同一不可思议!
所以念佛一法,果地觉为因地心,实是不可思议的难得的尊贵的殊胜教言!在今后日子里鼓励大家真正忆佛念佛,以佛心为自心,以自心来审视法界、照亮法界,就是知心原本是佛心,就是三无差别之心。我们把他割裂开来,以为有别,实质无别,只是自然回归罢了。
这个回归就是南无,这个回归就是无量光寿的自然舒展与光明相续。在这个不可称的法界与生命现象中,无量光寿在一切生命中同样地安乐、安住着,同样地照耀着、舒展着。我们只要不强制于自己的骄慢、压抑、迷惑、徘徊的自我蒙蔽,只要轻轻地走出来,轻轻地放下,轻轻地透视它,轻轻地回归,内心的自在、本具的成熟或者展示就会真正发挥出来。
无量光寿网站
http://wlgs.zhdh.org
管理员微信:5599341
加网站管理员微信:zhdhtv,进群学习交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