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传播?


问:阿弥陀佛顶礼师父礼敬莲友们!阿弥陀佛
师父,有一个问题想请教一下师父。就是在小组共修的时候,有一个莲友他提了这样的一个问题:他说他原来也是学普通的念佛,就是通途法门的念佛方法。现在跟着师父也在学果地觉,时间不长,但是他也初步感受到了这样一种教法的易行,现在学得很开心。

他的问题是什么呢,就是他学了果地觉之后,他有一个原来一起念佛的道友,他们关系很好。他那个道友现在年龄也大了,身体也不好,他想把这个“果地觉”传递给他。但是在传递的过程中,他就发现还是不好说。但是,后面他表达了啥了?他说他担心莲友现在身体不好,意思就是可能会离世。这样的一个角度,这实际上是“果地觉”传递的一个问题。想请师父作一个开示,阿弥陀佛!感恩师父!阿弥陀佛!

师父答:这个在果地觉的传递当中,其实有一个不可忽视的现象。就是在我们的内心里面,我们运用“果地觉”,实践“果地觉”还不纯熟的时候,会出现的一个现象。就是因为我们觉得“果地觉”非常好,然后我们才会全心全意地来学习、来实践。但是,我们内心里面还没有运用纯熟是什么一个意思呢?因为我们就认为心外真的是有众生,然后真的有一个众生濒临死亡,还没有接受过果地觉,这个非常的危险。需要我们去说服他,然后我们就去说服他,但是效果不好,他一听就比较的不接受。然后我们就一下觉得那怎么办?仿佛这个问题看起来挺有逻辑的,实则毫无逻辑。

所以我们一开始就偏离了“果地觉”,就是不纯熟,我们自己在运用还有死角!还有死角!所以我们想急于去回向众生,去行菩萨的四种正行的时候,当我们起的时候就不是“安乐国清净,常转无垢轮”。我们一来就是娑婆世界实有此这样濒临灭绝的一位众生, 他一来他就是念到他业相去了。没有在实质处,在自己内心里面去印契 他 “本来是佛,本来往生”。或者说祝福于他,回向于他,摄他归于净土。在你的意识法界,他只不过是你意识法界的众生,对吧!就像我们是诸佛心中的众生,诸佛是我们心中的佛,所以心、佛、众生三无差别的这个运用还不纯熟。

《金刚经》上面说:“度尽一切众生,而实无一众生可得度者”。以佛眼来看,一切众生本来成佛;以佛果地觉来看,一切众生本来往生。所以这个地方的运用它一定要彻底!要彻底!你如果不彻底的话,它跟你以前所学的,就是:‘你能往生,他能不能往生’的众生业分处的,这一种把果地觉修成了因地法的这样一种途径它是差不多的,而不是真正的“果地觉”。

你想一想,我们没有运用“果地觉”,然后我们去给人家讲“果地觉”的时候是多么荒谬的一件事情。所以它是没有逻辑的,它的缘起处它迷失了。为啥呢?就是我们在这里落到了业相,分了亲疏。业相就是他快要死了,但是现在还没有接受“果地觉”,那我要去跟他说。那么亲疏呢,你为啥没有跟一切众生说呢?因为他是我认识的。

果地觉的运用,它是一来就是在整体上运用,九界同归、凡圣同修、念念平等,回施法界众生。在这个上面的运用它要先成熟,所以为什么我们一直强调不要急于去传播,因为你是否有真的安立在“果地觉”上?如果安立在“果地觉”上面,是没有任何的担心、焦虑的,它跟慈悲是没有关系的。我们在为一个众生担心的时候,肯定不是慈悲,因为佛法的慈悲它是悲智双运,它是不染于业相的,染于业相的都是老婆婆心肠了,那个不是智慧,它是无染心中,同体大悲。

当我们觉得他很可怜!你看他还不知道这么好的法,给他怎么讲他也听不进去,真是急死我了。这是不是“果地觉”的一个运用呢?其实,首先我们自己要大安稳、大安心,我们心中确实是,因为佛乘跟菩萨乘,声闻乘有非常大的区别。声闻乘当然自了汉,我才不管别人,反正我自己了了就行了。菩萨乘总在好像在愁,为利一切众生,心放在这上面。但是佛乘的运用其实不是这么运用的。

你看看那个《往生论》里面菩萨的四种正行。“安乐国清净,常转无垢轮”。它的所起就是安乐国是清净的,一切国土都是安乐国。所以常转无垢轮,无垢清净的这个佛性是一直都在恒常运转的,是以这个为所缘的。包括一念即一时普照,这些都是普照诸佛会,这些都是在共同上面,就是我们说这个法界上面它是普摄的,它是站在佛的位置上来普摄的。你越是在佛的位置上,越能够利益到众生。你是就某一个业缘,一定要拽住某一个众生,它的这个大用马上就变成是由你的分别心马上就受限了。不能说你言语上对他没有一点点作用,不能说!但是作用甚小。甚至因为自己的着急也不观机,通途法门都是要观机的。

那么,实际上“果地觉”的运用,它非菩萨乘的运用,它是果乘的运用。它是安住于菩提,住不起于住而便利十方。它是佛果的运用。它不是我们一说‘我要怎么样’的时候,你最多是行了菩萨道,就是菩萨乘的。而“果地觉”的菩萨道它是以佛果为所缘的。它跟我们那个因地的菩萨,你这个菩萨你要是没有那种觉悟,你的厚德智不具足,你没办法观众生的机,你不具备那种无碍辩才的善巧,或者不具备那种威德,你怎么样去折服众生或者摄受众生呢?你都没有这些方便,你就靠你们两个认识,然后跟他一阵嗨说,最后就是不会观机,没有善巧,没有威德,没有福报,最后两句话炝你没电了,在娑婆世界可怜的菩萨。

为什么不用佛果呢?这佛果是没有障碍的。这是我们要在“果地觉”的传播上面,实际上是五念门的一个串习的内容,它绝对不是按我们自己的设想的。所以我们在实践不够的地方,就是我们自身的自受用都还不够,那么我们也没有真正的按照法门的传承来实践菩萨道。因为“果地觉”的这一个,怎么样去传播,怎么样去利益众生,它是由这个法门的传承很清晰地给你标显了菩萨的四种正行,那你有没有在这上面实践呢?你如果没有在这上面实践,你以自己一己之力想要去推销这个法门,完全是另外一回事情。它根本就不是这个传承了。因为传承不是通过语言来起作用,如果说的是一套,你心里面其实秉持的是另外一套,那根本就不是了。所以,它无法传播不说,还会起非常大的障碍,因为别人一听会非常反感。

为什么好多人他的内心里面不成熟的时候就急于传播, 他会引来法难!引来法难呢!就是你没有让人家受利益,你让人家生烦恼了。为什么?因为你那个缘起都是自己想要干点啥。这个是我们现在很多学“果地觉”,或者我们认为我们已经受益了,然后我们就想去利益别人的这一类莲友。我们一定是要脚踏实地在这个实践上面是没有死角地这样去实践,去运用。

特别是菩萨道的正行,“四种正行”要反复的在这里去串习。因为实际上我们很多人内心里面的那些,包括以前是为自求往生,像这种很多它是为自求往生的,所以它有习惯性的思维,它就会去弄的旁边的人也都会是这样。

还有一个就是关于通途法门菩萨道的行持的那种运用方法,它跟佛果的菩萨(是以佛果为所缘的菩萨道)的行持是完全不同的。完全不同的!

可以说,这个“化佛菩萨日,如须弥住持”。是真正实现了化身功德,乘愿再来。但它不需要示现这个分段生死的这个过程。它心里面完全转化成极乐世界的所依的时候,它就是乘着阿弥陀佛的愿力来的,它就是 “化佛菩萨日,如须弥住持”。但不是指它单体的个人,而是指它心的运用。因为心的运用实际上是分不出你我他的,它在运用的时候就是运用的佛愿。那么这样来运用它不会去产生一个要去说服谁谁谁的那种想法。但是自然而然它这是佛光普照,跟他有缘的众生最能够感受到他的这个支持的,破除障碍的,消除一切迷惑的这个作用力的支持。否则我们不是乘佛的愿力,我们的内心不是这样的话,那就是凭我们的业力去做事情,但是你打的旗号是“果地觉”,所以为什么会招来法难?会出现问题呢?如果我们是真实实践的,实际上真的是照十方国无所障碍。这个根本不要急于在现前我们就要到处去说,或者给人家很多的善巧方便,想要给人家反正是拉进来,或者怎么样。这个是大家在实践当中很重要的一个地方。

因为我们现在这个阶段还在慢慢带大家来体验这个“五念门”,在这个基础功上面下功夫。那么有一些实践到一定程度的菩萨,他自然而然他会展现菩萨四种正行的力量出来,就会有一些有缘众生因缘成熟,它会自己来共入弥陀愿海,你自己一点不用担心,因为这是佛力摄受,不是靠我们个人的力量去说服谁。千万不要用力在这地方,你这个无为而至,这个是佛的愿力自然的一个功德,也是它的威德的一种构造力,它是普摄的。那么有一些因缘成熟的,它就会现前,它不需要我们那样去作为,反而是起到一个你自己知道是什么样的一个作用。你很期待,最后却觉得很失败,不是这样运用的。

这个也是需要我们大家在莲友,互相之间交流,这些地方是可以去探讨的。其实它也不出五念门的范畴。好,阿弥陀佛!

问:阿弥陀佛师!感恩师父!阿弥陀佛,这下清晰了,阿弥陀佛!感恩师父!

无量光寿网站

http://wlgs.zhdh.org

管理员微信:zhdhtv

无量光寿app下载安装

学习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