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体相用?


小伙伴们吉祥。师父,我想请问什么是体相用?我不太清晰,请师父开示,感恩师父。

体相用的问题,其实我们好像讲过很多次了。刚刚这个问题也涉及到体相用,体相用是《华严经》里面整个的大架构。讲到法界之体,法界之相,法界之用与无上心,它是有直接关系的。

我们一般人都是着相执着的众生,会把生命中的种种现象执实,然后在里面分别、执着、颠倒,进而无尽地轮转。要解脱就得从本质上入手,特别是大乘佛教。讲到佛法,有声闻乘从观察业处入手,比如观身不净,观心无常这些地方。但是大乘佛教像《华严经》,它是经中之王,是佛在证得佛果之后,开演自受用、他受用完整法界体系的经典,描述整个法界,讲的是生命的真相。体相用从本质而来,这是一切凡夫完全企及不了的法界之体。

我们常说心佛众生三无差别,佛证悟到一切众生虽然在无明颠倒当中,但是他们的体与诸佛无二无别。这里说的心是指心体,不是妄想心,不是起个念头的那种心,而是指心的本体。打个比方,就像大海,整个大海水就是这个体。所以谈到众生,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分各种各样的相,但实际上到体上是没办法分的。

所以一谈到体,从体起用,讲的是一切生命的本质,而这个本质分不出你我他,一切生命的来源都从体上来,在佛法里叫做清净法身。我们经常念供时的 “清净法身毗卢遮那佛”,毗卢遮那佛不是指哪一尊佛,一切众生的清净法身都是毗卢遮那佛。所以这个体,不管你在地狱道、饿鬼道、畜生道、人道、天道,或者是声闻、菩萨、佛,都是一如的,就是心佛众生三无差别。

我们平常讲到的信、本质,“妙湛总持不动尊”,这些讲的都是体性一如。要入到法界的体,就是一切众生从众生相回到本质,在这与诸佛无别。所以不能说谁是佛,谁不是佛,因为这种说法是一种割裂,不是从体上认知。

当烦恼业障、痛苦折磨我们时,是因为我们从无法分割的本体处,强制性把自己分割出来,认为自己是单独个体,这样就会产生无量烦恼,这是第一个烦恼,后面还会延伸出无量烦恼和无尽轮回。所以要脱离轮回、解脱烦恼,只有往回走,回到本体,就像《心经》所说:“无无明,亦无无明尽,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无苦集灭道,无智亦无得,以无所得故。” 体上是无所得的。

佛法大乘佛法讲的空性,空不是不能产生妙用的顽空,而是指不可得却能产生妙用,且不可言说。用语言没办法表述,勉强用不可得来相似描述。所有这些就像指月之指,开悟就是见了这个体,但说不出来,所以三世诸佛说未讲法,因为怎么说都只是绕着它,指向同一个地方,却没办法准确指出,只能相似引导,大家听到就知道不可思议,离言离说,言语道断,心行处灭。

在体上 “彻露真常见真空”,古时候阐释很多,明心见性、开悟的诗都离不开体。在大乘佛法修行中,见这个体是修行第一步,不然就是盲修瞎练。之前的参禅、集资、进藏等,做再多若无明行都是盲修瞎练。所以外道修行,就是没见到体,却用各种技巧。修行首先要知道什么是体,万法从体启用,有顺性的用和违性的用。

顺性的用,是以无所得的形式来用,知道体不可得,用的时候顺不可得,不执着、不为自求。如果违逆,为自求而用,大家都知道体不可分割,所以叫大公无私。因为顺性而用,一旦以 “我” 怎样的心态来用,也能用,因为体无分别,你怎么用就怎么显现。但起 “我要这么用” 的念头,就会现相应的相和用,这就是违性的,因为违背了体本不分割的特性,用了分割的性。所以师傅总提醒,一起 “我” 的念头就从体中出来,迷了发心,后面所做都是荒谬、再造业。造业就要承受作用力,用里面包括受用。

诸佛菩萨的庄严相,极乐世界的庄严相,我们看到的男像、女像、高矮胖瘦、贫穷富贵、智慧愚痴等种种相,都是 “为我” 用出来的。违性的用也有相和受用,但受用是无量烦恼、痛苦、愚痴蒙昧,一直在无明业当中,就像漫漫长夜。所以现在世间,如《无量寿经》说的 “五恶五痛五烧”,越演越烈,众生在迷惑中,执着深重,用就越来越恶劣。每天世界上发生很多事,爆炸、灾难、火灾、瘟疫、战争、黑幕等,这些都是违性严重时的相和用,每一个都从体而起,起心动念间看是顺性还是违性。

一个人思考问题,顺性思维就是正思维,为自己就是不正思维。凡是为自己,一开口就落到九界,严重为自求就在六道,更严重就在三恶道。我们知道十法界都是一心出来的,一动念,起贪念就落到饿鬼道,因为贪从自我升起。所以一般人会贪,因为微细的贪念就从自我生起。运用果地觉、佛心,一念就在佛法界,即便在地狱,体也未曾动摇、不坏灭,就看心怎么动,发心就是动了一下。现在很多人生命被动,承受各种苦,觉得问题无法解决,却不知心是主动可运用的。

所以在末法时期,大家运用佛的果地觉,打开心的力量,不再为自求。要明白所有为自求都是苦因,就逆向运用。本来是本心启用,现在不自求变成逆行,就用这个行。阿弥陀佛,别人自私自利,我们不为自私自利,为一切众生起心动念,还有 “南无阿弥陀佛” 这个总持,它是为一切众生的。在世间,说吃饭、做事为一切众生,作用有限,但心里念 “南无阿弥陀佛”,体是法界之体,不是为个人求往生。个人求往生可说是阿弥陀佛的善巧方便,是一种用,但往生极乐是不为自求的,最终会回到体上,所以往生极乐世界就是回到体上。

现在运用 “南无阿弥陀佛” 不为自求,当下就会顿超九界,与西方极乐世界庄严像对称。阿弥陀佛发愿 “愿我若成正觉,立名无量寿,众生闻此号,俱来我刹中”,这里的俱来,因为体不分个人,所以说是大用。称为《大方广佛华严经》,“大” 指体大,是绝待之大,没有比它更大的,是大体、大象、大用,不是凡夫关注个人琐事、烦恼、死后去处这些。

学习果地觉为因地心,要知道是从体启用。阿弥陀佛的果地,不仅是清净法身毗卢遮那佛,还是圆满报身法界众生阿弥陀佛,是法界一切佛的总集功德。起用一定是大用,所以体相用在果谛觉上完全涵盖,念一句佛或秉持佛的愿,都是体相用圆满具足的展示。

修华严宗通过修行达到体相用很不容易,最后普贤菩萨还导归往生极乐,因为在阿弥陀佛这里实现体相用很容易,能成就无上佛果。现在直接运用无上佛果容易,这也是《华严经》归宗结顶之处,能圆满实现体相用。凡夫在天台判教里是 “理即佛”,本质是佛,清净法身大家都具,但用的时候都是违性的用,展现凡夫浊恶相,自受用是苦,他受用是损减。知道心是佛却害了自己,很冤枉。这真相是诸佛出世告诉众生的,我们接纳诸佛给予的究竟正见,就是接纳佛果。我们皈依佛、法、僧,是佛把佛果赐予我们,皈依就是全体接纳,反邪归真,接纳真相,不再纠缠邪见迷惑,皈依佛的无上正等正觉。

接纳佛果后从体启用,不为自求是窍诀中的窍诀,不为自求就能用到体上真正的启用,否则体上启用也会因为自求变成苦。凡夫的苦乐在一念之间,都是自心造作,自作自受。知道体后,用的时候区别就在于是为自求还是不为自求,不为自求一念就用出佛心,为自求念佛都用不明白,不为自求念佛,佛光普照,消除障碍。所以明体相用不是为研究佛法,而是实践时知道从哪下手,不为自求是真正用心窍诀,念 “南无阿弥陀佛” 也是不为自求,为一切众生共入弥陀愿海,把佛果回施给一切众生。遇到事念 “南无阿弥陀佛”,心怎么用只有自己和诸佛知道,展现的相和用不同。

在《无量寿经》等净土经典里,佛描述西方极乐世界的庄严和大用,因为体相用三者无法分割,说到体,相和用就会出来,运心很重要。极乐无为涅槃界有无为之心,无为就是不为自求,所以展现那样的相和用。凡夫本具这个体,但为自求展现不同相和用。若能转心,运用 “南无阿弥陀佛” 佛果现成的心,就展现那样的相用,这叫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说极乐世界 “去此不远” 很微妙,说 “十万亿佛土” 是在分别心展现,“去此不远” 是在本心,其实极乐世界和娑婆世界不隔毫厘,就在心运用之处。

从体相用大根大本观察、运用,就比较大方从容,不会陷入众生个人琐碎无意义的事里。大家常觉得没话说,是因为很少观察体相用。所谓道行,道人求取无上真理,关心法界本体、一切生命真相,而非关注个人琐事。

净土经典里说发菩提心,受持大乘劝进行者,要读诵大乘经典,因为大乘讲的就是体相用,虽有时侧重不同,但实际一样。发菩提心就是发无上心,要切入一切生命本体,就需读诵大乘经典,因为凡夫没见过,需大量引导开显才知道什么是菩提心,才能随顺得入,接纳诸佛给予。阿弥陀佛用特别方便把佛果授予我们,从广说无量无边,从略说一句 “阿弥陀佛” 就够,所以称为就近方便,凡夫能用。念 “南无阿弥陀佛” 要知道实相内涵,即体相用内涵,极乐世界的像不是我们打小算盘或观想能出来的,随顺就能体验。所以学习体相用,最后要落到运用果地觉怎么运用上,就能相得益彰。

无量光寿网站

http://wlgs.zhdh.org

管理员微信:zhdhtv

无量光寿app下载安装

学习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