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佛愿念佛


莲友:

南无阿弥陀佛!顶礼师父

师父在《善导大师全集倡印序》中曾如此开示:

“以安心、起行、作业显净土非常规之法,易行所在。即以佛光明名号摄化称念必生,即得不退为安心,究归于清净法身之体,起行于圆满报德,以弥陀本愿回施,作业者对机施教方便之用。法者,先归家来,行化自在,正显佛恩、佛愿、佛力所在”。

师父一直以来强调的要点就是实践、实践和实践。

弟子在日常起行作业实践报恩念佛的过程中经常会遇到盲点,比如路上开车遇到突发状况,一脚刹车下去,口中“唉呀”一声,然后过了几念才想起念佛。弟子也在想,如果师父遇到这种紧急状况,会是什么样的念佛状态呢?

所以弟子祈请师父慈悲我等身陷红尘的在家弟子,能否请师父详细开示一下您老人家一点的念佛状态。

例如:

师父从中夜睡眠醒来,或者从禅定出来的第一念如何念佛?

穿衣时如何念佛?

洗漱时如何念佛?

坐下时如何念佛?

吃饭时如何念佛?

如厕时如何念佛?

走路时如何念佛?

与人交流谈话时如何念佛?

遇到紧急突发状况时如何念佛?

微信上与人交流时如何念佛?

晚上进入睡眠状态之前如何念佛?

中夜睡眠之时如何念佛?等等等等。

师父的念佛状态,弟子无力蠡测,千分之一、万分之一也做不到,但弟子虽不能至,心向往之。承蒙阿弥陀佛九界同归,凡圣同修,等蒙摄受,咸得往生之无上愿力,以及师父穷生累劫的温养不舍,现在弟子有机会和师父同处果觉因心的安心之地,但在起行作业,以本愿力回向利益众生之处,则天渊悬殊。

请师父慈悲,为弟子等树立念佛标杆、无上法幢,我等当随机启用,自得饱满。

南无阿弥陀佛!阿玛达千诺!

阿玛达:

问题问得很具体。因为我们在学习、实践、交流,以果觉为因心的念佛方法;还有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也就是日常生活中的深入实践,或者说一念即一时的这样的一些状态,或者说用心方式。

净土教法这个佛力住持,即得往生,得不退转。它最重要的要点,我们有一点要是转不过来,就会计较于、纠缠于、认真执着于,我们九界众生的种种作为,种种思维、种种現量、种种因缘,没有关注,或者说没有回归,没有回归到这个果觉因心的这个净土教法的根源上来。就是所谓的没有安心,或者说未明发心,或者说不知道,我们每一个时刻、因缘中怎么来运用一个什么样的心念,来面对我们的这个所谓的起行作业,或者面对我们的意识思维、言说作为。就像刚才这个菩萨提到的,很多角度是一样的。

因为净土这个法则,这里是大家共同实践,所以就有虽然是一个果觉因心,或者佛力住持这样的一个言传,或者说经教上的有这样的一个文句、口诀,但大家各自去接受、认知的角度,或者实践的角度,还是有千差万别。

让我谈我自身的作为,可以说一点,我这个最重要是,我感觉从接触念佛法门以来,以前是持名号嘛,就像善导大师那个全集,那个序写的那个文字啊,那就是说的阿弥陀佛这个报德名号,或者光明名号,摄化十方,称念摄化十方,同归安养。

就像《无量寿经》里面这样讲,

“我若成正觉,立名无量寿,

众生闻此号,俱来我剎中;

如佛金色身,妙相悉圆满,

亦以大悲心,利益诸群品。”

他这个誓愿就是他的名号,就是被他的这个愿力、光明愿力,或者说如来法力摄受。生彼国,如佛无疑:如佛金色身,妙相悉圆满,亦以大悲心,利益诸群品。

那念佛若是没有这种愿力的随顺,就是佛力、愿力的随顺,那我们就要去种种思维、种种想法、种种择取;那随顺佛的这个愿力,就是说闻名俱生彼国;或者说阿弥陀佛的光明名号,就是摄化十方九界众生同生安养。

我们念一句 “南无阿弥陀佛”,要如是安心。安什么心呢?在念一句“南无阿弥陀佛”这个圆满报德的名号之时,就是光明遍照十方国,同时摄化十方众生,同生安养,无一疏漏。就是照十方国,无所障碍的这样一个如来法力,或者愿力,或者说法性之力、圆满作用力。

这个力(我们)消化了、接受了,那这个愿力就会在我们生命中起到一个作用。

就此时此刻,我们在念“南无阿弥陀佛”光明名号,愿力名号,或者说这个照十方国无所障碍的功德之时,摄化十方,同生彼国。

这就成为一个事实:就是我们这一念随顺,即得往生、住不退转。从此,就像我们皈依一样,从今以往,称佛为师。那是皈依佛,不再皈依自在天魔等,皈依如来至真等正觉。

那是系念,就是皈依佛,称佛为师,从这以往。

我们念南无阿弥陀佛,聞名是为具足无上大利;念南无阿弥陀佛,照十方国,无所障碍,令九界众生同生安养。

那大家就会去找众生现象,这就是说,你落到众生取相的业力上面来;那随顺佛的愿力,就是九界同归,凡圣同修;就是说照十方国,无所障碍,心入光明域。这随佛愿力念佛的这个效应,或者是说结果。就是果觉因心,以果酬因。

就是我们把我们这个凡夫的执着现象的这个念,融入阿弥陀佛照十方国,无所障碍的如来法力上来。

十方法界众生,我们执着现象,必染于法界。娑婆世界还是娑婆世界;极乐世界还是极乐世界。众生还是纷纷攘攘,这是众生相。那若见众生相,执着于众生相,那我们没法觉悟。

我们这个念佛—-随顺佛照十方国无所障碍的这个名号,号令十方,同生安养。

随着这个力量,随着这个效果,我们就是在念佛,在忆佛,在安心,在这个缘起上用心。就是安行的一个方式,发心的一个方式,知心的一个方式,觉悟、修行、起行的一个方式。

“我若成正觉,立名无量寿,众生闻此号,俱来我剎中;如佛金色身,妙相悉圆满,亦以大悲心,普利诸群品”。这个法则,引领我们成为一个事实,就是我们的一念,在这个法力,如来法力、愿力住持下来观察、实践。

也就是说:念如是力,随顺如是力,安住如是力。那是为念佛的一个所谓的是名具足,是名发心,是名果地觉为因地心—–所谓念佛人所用心的方式、方法。

那至此,你就会解决了一个问题,在于什么?环境、现缘、因缘等等什么事情,顺缘、违缘,好缘、坏缘,圣缘、凡缘—–不管什么样的因缘,那皆在这种照十方国无所障碍的佛力下、摄受下,你去观察它,你去了解它,你去认知它。我们不再去执着于我们的所谓的现象,我们自身的现象,他人的现象。也就是,不再执着于自身的习气,他人的习气,交织的习气,共有的习气。运用这种照十方国无所障碍的如来法力,随顺这种如来的法力,佛力的住持,你来观察、来了解、来体验、来感知每一个现缘。

就是所谓的发菩提心,或者说依这个顺性功德,或者说依佛的这个愿力住持,或者照十方国无所障碍的功德力,处理每一个思维、言说、行为。

我以前学佛,跟大家交流时,有人问这个。我认为佛念众生,众生知佛念我等。佛在念我等的一种念力作用,我等随顺这个念力的作用去观察世间。就是果觉因心,以果酬因地來使我们的心融入佛的果地心,体验佛的果地心的妙用,就是南无阿弥陀佛,这个名号、这个誓愿、这个法则。

这就是所谓的乘佛愿力,愿生彼国,乃至一念,即得往生,住不退转。从此以往,在阿弥陀佛愿力的住持下,在不退转的法则中,或者用其它宗派的话来说,顺性起修,大开圆解,正行于当下。那我们就是随顺佛果,正行当下。

刚才那个菩萨说睡眠时、清醒时、走路时,什麼時……一切时处,无所用心,真實心用。就是我们再不用那个所谓造业的习惯,所谓的妄动的举心动念,用随顺佛果地觉的这个举心动念,举心动念未离佛果,佛果催使我们的举心动念。如是念佛,如是佛力住持。在这个不退转的法则中,觉悟现行。

常忆佛念佛,念佛恩德。什么佛的恩德呢?佛常念众生无所障碍,予以圆明,予以清净,予以无碍的功德,如来法德,如来的这个不可思议的法力。我们随顺如是力,体验九界众生种种心、种种念、种种作为于当下。

以前比较感觉多的地方,就是说这个睡觉、醒来、走路等等一切时处,遇到烦恼,遇到违缘,遇到这个顺心事、不顺心的事,比较感動的就是,佛在念我们。就是“若不生者,不取正觉”的一个约定、承诺,一个功德的回施。

我们随顺这种回施就是佛力载负。佛力载负是周遍的,就是所謂的法身功德周遍;圆满报德,圆成一切;无碍的这种化身功德,时时处处莫不彰现。就是烦恼即菩提,业相即圆明。因为他在一切时处,都是我们的往生处,皈依处,都是阿弥陀佛的愿力的展示。业力的展示的同时,佛的愿力也就展示,没有前后际。

那就是所謂的念佛,契佛愿力深,契佛的功德觉悟一切众生现行。

所以念佛,就省心,所谓的易行者,易行就是佛力住持,就是易行处。

然后呢,还有种种的想法、说法、作为、习惯,这都没问题的。因为什么呢?這在佛力的载负下,自业、他业、共业,什么交织业,什么违缘、顺缘,什么健康、不健康,好坏、是非等等,无量无边,皆被阿弥陀佛照十方国无所障碍所摄化。

就是这些业力出现之时,也就是佛摄化,威德显现之时。就是佛念众生,众生若知,如是念佛。就是顺佛力念佛,顺佛愿念佛,顺佛果地觉念佛。

这个時間我们不怕自身的、他人的、共有的业力业习。不惧怕它,也不放纵它。何以故?佛力摄受故。我们坦然、坦荡,释怀于佛力摄受。

每一时、每一刻,每一类众生;每一因、每一缘,果觉平等回施众生这样一个广大不可思议的作用,就是平等摄化的作用。

“一念及一时,普照诸佛会,利益诸群生。” 为什么有这样的说法?菩萨四种正行中有这个说。这个说是什么呢?往生的必然效果。这也就是说,我们接受了阿弥陀佛愿力的住持,我们就会体验到安乐国清净。安乐国清净,实际就是我们随顺佛的愿力,即得往生的那种体验,住不退转的那种体验,就随顺佛力的那种体验。

“安乐国清净,常转无垢轮,化佛菩萨日,如须弥住持”。

我们这个心念、思维、言说、作为,在转无垢轮。在自己的业力里、他人的业力、共同的业力,现前之时,阿弥陀佛愿力的无垢轮,把我们的业力融化其中。所以业垢轮与佛力的无垢轮,一時化作光明藏,无对无待,圆明于现行。就是果觉来酬還众生,果觉因心。

菩萨四种正行,我们要注意常去体会他,就能知道,我们在一时一刻做什么。

“安乐国清净,常转无垢轮,化佛菩萨日,如须弥住持,无垢庄严光,一念及一时;普照诸佛会,利益诸群生。雨天乐华衣,妙香等供养,赞诸佛功德,无有分别心。何等世界无,佛法功德宝,我愿皆往生,示佛法如佛。”

这四个偈子,在讲菩萨的四种正行。什么菩萨正行呢?就是講阿弥陀佛的愿力住持,即得往生,即得往生的这种效应,所谓的心的效应。因為佛力住持,關鍵在于佛力住持,远超九界众生的信解、现象的执着、是非的判定。所以念佛,是入净土的这样一个教法。念佛,法界众生,同入净土。就是所谓的圆满法界,圆满一切众生。

这不是从现象上说的,是破一切相,是真实功德。因为一切相,皆是幻相,毕竟不实。凡有诸相,皆是虚妄。我们所执着的九界相,在阿弥陀佛照十方国无所障碍这个面前,这个佛力住持下,这个虚妄,我们能跨过这个所谓的百年,更长更長更长的时间,用无量光寿,来觉悟,来照耀,来了解,这些如幻的一切有限量的業、果报、现象。这个无量光照十方国,无所障碍。

“一念及一时,普照诸佛会,利益诸群生”。阿弥陀佛的功德,它不是利益哪一类众生,是利益一切众生。利益一切众生,是我们念佛人,应该随佛力、功德力,所观察到的佛力的一个功德事实。不是我们分别执着的习惯所显。所以念佛法门的殊胜,就殊胜在,我们一人念佛,能观察、体验佛的愿力摄化九界,等蒙摄受,咸得往生的这样一个佛愿力功德的事实,这样一个法力,这样一个圆满的作用。

破九界之相,破九界众生坚固自我相这种有限有量的业习—-我执业习,所以照十方国无所障碍。阿弥陀佛念力、愿力、功德力、性德力所成熟,修德力所成熟。从各个角度,成熟众生。就是说,以果酬因,就是成熟众生。

这个念佛,佛念我们是最重要的;佛力住持是最重要的;佛眼所见到的,隨順如来的法力所见到、所审思的种种现象、种种因缘是最重要的。

佛所具足的报德的给予,来唤醒一切众生本具心智的展示、相应。这就是南无阿弥陀佛的这个名号的号令所成,这个名号的实相功德所成,阿弥陀佛圆满的报德威德所在。“若不生者,不取正觉”的真正的顺性的誓愿,来接引一切未离性德海之众生同回性德这样一个本然的功德海。

如来法力不可思议,超越一切众生有限有量的思维法界中的那种限、量,给予我们一个究竟不可思议的法则。所以,乃至一念,至心回向,随顺彼愿,即得往生,住不退转。如是一念,与佛相应,与佛的果地觉相应,那从此以往,佛的愿力住持,得不退转。那我们就能体会“安乐国清净,常转无垢轮,化佛菩萨日,如须弥住持”。

是哪个化佛?哪个如须弥住持?原来,这一念周遍法界。佛这一念,摄化十方众生这一念,同归一念。入這一念,心佛众生三无差别,妙用无穷。这一念,就是果觉为因心之一念。佛的果地果,酬还一切众生;一切众生,以此念为念。佛念众生、回施众生究竟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的功德,令一切有缘同归于此—-所谓佛的报德、报土,或者说净土—-同生净土。净土教法的这种依佛愿力,就是同生净土,无一遺漏,是为净土教法。不是张三生,也不是李四生,也不是哪个贤圣生,也不是哪个修行者生,苦修者生;是,九界同归之生。是佛的愿力圓满,摄化十方,令一切众生无碍往生之生。

念佛是念佛的愿力,念佛的果地觉;不是我们那个量,不是我们的凡圣量,不是我们自己体验到的东西,是远超了我们自身的见闻觉知;是阿弥陀佛不可思议的威神功德所在,就是真相的功德所在,完全顺性的作为,也就是修德所在。

我们一举心一动念,莫不是业,莫不是罪,莫不是現量、現相所制约。阿弥陀佛不可思议威神功德,远超了我们这个現量,远超了我们这个思维,见闻觉知,凡圣认知等等,是如来不可思议的威神功德。

“其有众生,闻其名号,信心欢喜,愿生彼国,乃至一念,即得往生,住不退转”。十方诸佛莫不赞叹此法门,莫不与这个法门作证,如《阿弥陀经》所写,如《无量寿经》所记载。

这个法门就是普度众生的一个无上法门。普度众生,不是哪一类众生得度,不是哪一个众生得度;是普度众生的一个本怀的展示,就是阿弥陀佛的本怀,或者十方诸佛出世的本怀。

普度众生,无余地普度众生,也就是所謂的法身普攝,十方清净。如是念佛,念与佛相应,佛与念相应。

如是一念,真实安稳;如是一念,诸佛現量修行所成,我等随顺得入;如是一念,与佛修德完整契合,永不退转。

因为佛德与性德合,性德无进退,无增减,无来去,无生灭。十方众生这一念与诸佛这一念契合,即名无量光、无量寿。所以过去人讲,弥陀念弥陀。

这一句南无阿弥陀佛,就是弥陀念弥陀;就是十方一切生命之意,皆归于照十方国无所障碍这一念。

此一念,在无自性海中,因阿弥陀佛兆载永劫的修持而成熟、成就、显现。众生随顺,得入其中,即得其方便,照十方国无所障碍。

净土教法就是净土;净土者就是十方众生同归如来会之教诲,就是《无量寿经》,或者说《无量寿如来会》这样一个教诲,这样一个方法。

就是法界生命,皆展示无量光寿的妙用;就是一切生命,皆回到这个无量光寿的真实法界。

阿弥陀佛极乐世界,众生寿命皆无量;智慧无量、作用无量、分身无量、寿命无量、所居国土无量。打破了一切众生現量制约的习惯、我执我见的习惯;令我们觉悟这些习惯、包容这些习惯、超越这些习惯。所以破一切众生根本无明,就是破除我执,破除一切众生我执。

我执总是有限有量,困顿我们自我,困顿所有的有情。所以念佛法门,是随顺佛的果地觉来体验法界种种生命、自身的种种因缘、他人的种种因缘、角色的种种因缘—-种种现象,观察了解。

所以,行菩萨四种正行。菩萨四种正行在净土五门修法中是十分重要的一个环节,就是在五念门中的返向门中,我们一定要引起重视。在观察门中有提到,就是所谓彼国土有二十九种庄严,菩萨四种正行,往生彼国必然有正行安乐住的内容。

菩萨何以作为呢?我们接这个佛果,有何作为呢?怎么转相教化、转相度脱呢?而不舍一切苦恼众生,回向为首,成就大悲心。

入生死烦恼林中,遊戲神通,住教化地,摄化十方有情,同归安养。以本愿力故,游戏自在。于一切幻相中,游戏自在;于一切无常,缘生缘灭的无常现象中,游戏自在。再不执着于任何一个现、一个象;來一叶障目,使生命局限于此。行广大殊胜行,使我们的生命在一切时处得解脱,一切时处得自在。所以,念佛法门,就是十方众生同归安养的一个法门。

念佛法门,念佛的愿力—-“若不生者,不取正觉”的一个法门;就是佛功德成熟众生的一个法门。佛圆满摄化众生,十方众生也随顺此功德而成熟的一个法门。

在我们中国唐朝,翻译那个《宝積经》的《无量寿如来会》—-《无量寿经》的一个译本。那个经题就很准确,就是“无量寿如来会”。净土修法就是令十方众生入如来会,十方众生入如来会就是《无量寿经》。这《无量寿经》就是一个法,这个法就是展示生命的本质—-无量光寿,令一切众生回归、认知无量光寿,这样一个国度,这样一个法则,这样一个转相教化,转相度脱的一个最殊胜因缘。

因为一切世间的展現不离因缘嘛,那《无量寿经》也没有离开阿弥陀佛这个果觉来做我们的因—-因地心。这样一个因果,这样一个出世入世的功德全显于此。所以我们未离世间,出离世间;未有所谓的生死之生,而生极乐。就是顿超生死,展示清净国度;十方圆明,一时再现。

再现什么呢?本然如是呀!一切执着、无明的这种覆盖、蒙蔽,被阿弥陀佛照十方国无所障碍的功德,同时所摄化。

这个菩萨提出了,怎么念佛呢?我体验比较多的就是:佛在念一切众生,平等地摄化一切众生,顺性地给予一切众生无上菩提的功德,令一切众生随顺于此,入如来会。

以此因缘用心,就是随顺佛功德用心,随顺佛的愿力用心,随顺性德用心。用念、用日、用时—-不管是哪一时、哪一日、哪一念,随顺于此。不是故意加一个念头叫随顺,是本然如是。法则广摄,无有疏漏。

没有遗漏一个有情,称为圆满报德。阿弥陀佛成佛十劫,圆满报德,普化十方,这是个事实;顺性回施众生,也是一个功德事实。一切众生在幻化业缘中,在这个梦幻业缘中,以为有实,执着于此,各自流转。诸佛如来,入大觉位,早已醒梦,醒一切众生梦。他们已经超越了一切众生梦境,所以在这无量光佛刹中,得自在。众生个个执着自己的那个业力、业相;深入自己的梦,以梦为执,各执其中。个个说自己的梦是真实的,个个认为自己的梦是真实的。个个以自己的缘为真实,流转在生死无常的假相中,不断地造作于此,相续于此。

我们在这个时代,在这个五浊恶世更加炽盛的时代,有净土教法这样一个究竟教法,饶益一切众生,平等饶益一切众生,摄化十方,乃至蜎飞蠕动亦不遗漏,予一切众生究竟大利,这样一个广大的法则,我们有幸听闻、实践,大家深入体验、深入体会他,了解他。

因為我们这个时代,或者釋迦佛授記也好,人的寿命甚短也好,苦短也好,我们作诸执着业、无明业、恶业,人生太短了。遇到有实践法则的机会了,再去造那些恶业,很快生命就过去。所以,我们这一生要不留遗憾,也就是旷大劫不留遗憾,解决了生命究竟的归趣,生命游戏终极的法则,认识了生命的真相,或者真实的依止。这是一个大事因缘!这是一个大事因缘!

随顺得入,净土教法這個方法下手简单。随顺佛的果地觉,随顺佛的愿力,随顺佛的愿力,去观察、去觉悟、去交流、去体验。随顺佛的果地觉,随顺佛的果地觉,去觉悟、实践,易行、彻底,饶益一切,无所取舍。九界众生随顺佛愿,同歸极乐,无所取舍。九界众生不在自己的因缘中取舍了,同归极乐,皆得往生,住不退转。佛愿就是同生啊!佛的愿力就是令法界众生同生彼国,皆生彼国呀!无所障碍。要有一个众生障碍、遗漏,他就没有圆成佛道,就没有彻底顺性成熟他的愿望。他与一切众生顺性约定,令一切众生入无量光佛刹,令一切众生遣除現量的障碍。

佛愿能令一切众生归入无碍光,十二光明,千百万亿佛光明,所謂的无量光佛刹。消除一切众生无明黑暗,无明的蒙蔽。所以我们念这一句“南无阿弥陀佛”,又名无量光、无边光、无碍光、无等光、智慧光、解脱光,一直到超日月光,等等等等。简说十二光明名号;要广说,一劫二劫,难以说尽。所以光明功德,不可言尽。

念佛人就是随顺这个,是為最殊胜的方便,佛力住持是一个关键的所在。顿超九界,就是佛力住持。即得往生,就是一念即得往生。随顺佛愿,这一念即得往生,住不退转。这一念回归,如滴水还海,无有退转;就是滴水还海,不再担忧枯竭—-干枯、枯竭的问题,不再担忧。那我们这一念随顺佛愿力,我们这一念也不再变异,不再枯竭。入佛愿海,我们这一念就像滴水还海一样。这一念如佛圆满念、不可思议的无碍念、清净念。順性如是,一念回归。

从此再来,没有起伏的东西了;那有起伏,你就了解了。你这一念再起伏,再变异,你就了解那是妄念,是习惯。它本身无常无我,执着它就是苦;淡淡地看着它,就是涅槃。远超生死,无量光寿,本自显现,就是所谓的同生安养。

此一念,法界之一念;此一念,圆满之一念;此一念,无碍于十方,无碍于一切时处。就是南无、归命之一念,原本如是之一念,真相之一念。

这一念与真相契,与无量光寿契,与阿弥陀佛的愿力契,与阿弥陀佛的果地觉契,顺性契,契合的契。

此心,如须弥住持。“无垢庄严光,一念及一时,普照诸佛会,利益诸群生”。安住世间,饶益有情。不再被事相所动摇、所牵制、所左右。

“南无阿弥陀佛”,照十方国无所障碍;归命,照十方国无所障碍。这一念,回归真实,真实起用。那就是念念相续;就是真实相续;就是佛念众生,佛摄化有情。所以我们归于真实、顺性这一念,顺佛报德这一念,这一念回归,住不退轉,永无退转。

這個菩萨说让我谈谈念佛,我个人角度念佛,基本上就是用这样的一些方式、方法。平时给大家讲的,也是这种方式、方法。

因為念佛这个法门难讲,难讲在什么呢?我们还在世俗中。我们展示的是怎么随顺佛的圆满,随顺佛无所障碍的功德,随顺佛清净回施十方众生的这种不可思议的法力。

我们在世俗中,表現的世俗的这个样、那个样,这个长、那个短,这个习惯、那个习惯,它不易讲。因为人执着于相,就会否认这种佛的功德。执着于相,好比说对我这个人来,用我这个生活中的这个作为、那个言说、那个形象,这个穿着、那个吃什么用什么,那大家去否认阿弥陀佛的功德。

人们很容易执着我相、人相、寿者相。执着于我个人的现象、执着自己所见到的现象,来否认这个法则。

豈不知呢,我们這一切相,被佛照十方国无所障碍的功德所摄,这才是我们要实践的。我们要随顺佛的照十方国无所障碍的这个功德,来觉悟一切现象,觉悟一切现行,这是念佛。

他难讲,难讲在这个地方。别人会拿着你个人的一些形象啊,音声啊,作为啊,说法啊,吃用啊,生活模式啊,等等等等,来否认这个法,就变得很奇特。那这个是个误区。

因為我们九界众生都是随顺佛的愿力来觉悟我们这些现行,觉悟我们这些现象,觉悟我们这些因因果果的成熟。他的这种无自性性,来接受佛的摄化,即是性德的回归。

把我们以前在意这个人相、我相、众生相、寿者相—-在意这些相,执着这些相,相互的指责,相互的这些说法—-念众生业力的这种作为,转换成随佛愿力,随佛报德来观察,来了解,来觉悟这些现行,这些因因果果。

所以念佛法门,“九界同归,凡圣同修,等蒙摄受,咸得往生”,是如来法力。我们要随顺如来法力念佛,念佛就是如来法力的展示。

好!对于这个菩萨的问题,就这么的滙报。

阿弥陀佛!

莲友:

阿弥陀佛!

感恩师父的慈悲,大狮子吼,为我等扫清一切遮障。南无阿弥陀佛!

无量光寿网站

http://wlgs.zhdh.org

管理员微信:zhdhtv

无量光寿app下载安装

学习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