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
好,南无阿弥陀佛,请大家放掌。我们今天继续来学习上慈下法恩师讲授的三皈依法要。
上一次我们学到进行了仪轨之后,师父有一个开示谈到害怕,就是恐惧心这个问题。真学佛的人不会害怕,为什么不会害怕呢?因为我们所缘的是智慧和慈悲,是诸佛的无量光明与威德。可能好多人觉得三皈依就是寻求保护,让我心里不害怕。我们一定要知道害怕是从哪里来的,实际上是因为我们内心在念恐惧,没有真正的缘诸佛,我们是学佛的人,念佛的人。其实像师父说,他跟大家一样是一个平常的学佛者。因为我们是一个平常的学佛者,所以横难跟我们没有缘,这也就说到学佛其实学的是真正的平常心。
我们一切的难缘就害怕恐惧,最主要是怕有难缘,人都怕这个横祸、难缘。那这些是怎么来的呢?刚好是一个不平常的心造来的,所以在他感果的时候,我们的内在就会感觉到恐惧。所谓的菩萨畏因,众生畏果,众生都是在造作因的时候不害怕,在遭受果报的时候害怕。所以我们在这里皈依的时候,要知道所有一切令我们恐惧的,其实就是我们没有去运用我们那一颗平常的智慧与慈悲这个心。
我们现在来皈依三宝,我们是学习诸佛给我们展现的智慧和慈悲,这本来就是我们的心,而这个刚好是一切生命,它一个平常的状态。它不是好像我们要学一个很高大上的,很不一样的,很特别的一个东西,刚好是最最平常的,是一个平常心。我们要这样来认知,那个平常的心跟横难就没有缘了。我们内在怀揣着特别多的恐惧,是因为我们造作的时候,那都是没有用平常心,用的都是不平常的心。我们可以反省反省,在这个地方,你说贪、嗔、痴、慢、疑、不正见,哪一个是平常的,都是不平常的。那我们一般人很不想做平常的人,我们想做不平常的,甚至我们认为学佛是要做特别特别的不平常的人,我们觉得诸佛就是最最不平常的,其实刚好这个就是相反的。
为什么有些人学佛,他也会无法避免的还是出现各种的难缘呢?因为他要学一个不平常,要学一个高高在上,学一个神通,学一个能够在所有的普通人面前显现他的威神,其实就是一个召感横难的发心。我们要认识自己,其实就是如实地面对自己的业和心。要知道心作心是,要知道在心、在缘、在决定。我们的心缘佛,就即心作佛,即心是佛。
所以整个学佛的过程,就是学的诸佛的慈悲和智慧,也就是我们原来那颗平常心。那我们要知道我们这个业,就是我们现在的现缘是如何来的,跟心是什么样的关系,而不是说是心外有一个什么遭遇,就是我们经常说的命运。然后我们皈依三宝,就是求佛菩萨保佑,让我们能够规避这些横难。很多人是这样认知的,然后就拜佛、求佛,或者是念经、诵咒,各种的造作,想要避开难缘。其实我们学佛是要认知心和业的关系,也就是现象和本质的关系。我们的人生面临的都是种种现象,其实就是种种业,自业是自己身上发生的现象,他业是他人身上发生的现象,共业是大家一起发生的现象。
那跟这个心有什么关系?这个很重要,这个是建立正见的一个入口处。昨天有一个莲友还在问这个小我、大我的问题,然后他念佛就是以大我的心来念,另外一个莲友就给他指出来说,这个好像是外道的见地。他说阿弥陀佛这个心量大嘛,我学他的心量有什么问题呢?其实这个就是我们不知道心和业的关系,我们不知道一切的这个造作,他实际上最后是为了认知一切生命的本质,而不是说为了一个大我。一个大我是什么,跟小我本质上是没有区别的。所以我们要知道心和业的关系,心作心是,这个是佛法非常非常重要的一个正见,也是我们在皈依的时候就要建立起来的正见。要不然你皈依之后,你都求保佑型的,求怎么消灾免难型的,你根本不知道心和业的关系,所以你也不知道怎么来运用你这个心,也不知道怎么来运用法则,所以要知道在心、在缘、在决定。
我们现在皈依三宝,我们的心来缘佛法僧三宝,那这个心本身就是佛,即心是佛,就远离了迷信和颠倒。我们学佛的当下就是最大的一个利益,我们念佛的当下就是在念这个本来具足的自心,我们举心动念就产生利益了。因为我们种种的恶业,那不就是举心动念在深度的这个无明当中吗?我们不知道这个起心动念它都是在产生各种各样的作用。我们每个人都想得到最大的利益化,但是我们不知道怎么举心动念才能够利益,还是说我们现在在遭受着种种的苦难,它都是举心动念来的呀,所以这个地方是相当重要的。
并不是说我们在拜佛、学佛、念佛之外,或者说将来,这个实际上都是不究竟的说法。就是在当下,在举心动念的当下,在拜佛的当下,学佛的当下、念佛的当下,它就是利益。因为你的心缘的是佛,佛是究竟圆满的智慧、慈悲、方便,当下就是产生这个利益。所以大家在拜佛的时候,其实在拜自己那一颗智慧慈悲的心。
真正学佛的人一定不要迷信,说外面有一个什么人是你推崇的,外面有一件事情是你追逐的最圆满的结果。我们很多人把成佛,或者是说把成为一个觉悟的人,当成了一个追求的目标,而不知道在当下,我们每一个生命都具足智慧慈悲的心。所以要如实知自心,如实知自心,也如实的来用自心。我们自己不知道怎么用,我们的心天天都在用,我们所有一切的造作,那不都是心造出来的吗?虽然我们通过身口表达出来,但是我们的心在推动的。那么怎么样能够让这个心在当下产生这个自利利他的这种利益?那就是依佛的慈悲愿力,依佛的光明无畏来照见自心,依佛来印证自心。
所以学佛的人,他自然而然的远离横难。因为皈依佛不堕地狱,皈依法不堕饿鬼,皈依僧不堕旁生,我们人最害怕的其实就是三恶道。皈依佛两足尊,皈依法离欲尊,皈依僧众中尊。这个尊,就是真实的安乐,平和安乐,是健康向上的。所以皈依实际上是把你的心缘在三宝上面。当然你的心在缘三宝的时候,这个举心动念是三宝对称出来的业、对称出来的现象,它就不会是三恶道,不会是三恶道的。像疫情当中,师父当时开示的时候说,这个疫情跟我们大家无缘,你要强行联系那是你个人的事。三宝跟我们有缘,你要拒绝他,那也是你个人的事。
现在我们大家也是处在后疫情时代,这个疫情给整个的世界都带来了深刻的影响和变化,那跟我们大家有什么样的一个关系呢?实际上我们内心缘三宝的时候,疫情只是我们觉悟的一个对象,它是一个因缘法。但是如果你说我就是要在疫情当中,把我这个业紧紧的联系起来,那确实是我们自己的抉择。所以我们很多人在疫情当中,也是有深度的恐惧的。我们在念佛的时候,可能我们在念着恐惧,我们在寻求三宝的庇护的时候,我们内心缘的不是三宝的功德,而是缘的这个疫情。所以三宝跟我们这个因缘已经现前了,我们要在这个起心动念中去拒绝它,那是你个人在种种事、种种现象面前的抉择。所以在心、在缘、在决定,你到底决定什么,你决定皈依三宝,那现前的所有的事情、所有的横难,就是包括整个众生的共业,或者是说你小范围之内的个人的各种因缘,那都是你觉悟的对象。它就像是天空中的云,它也许聚集了,但是它会散,它还会聚集,它还会散。但你的内心就像是这个澄明的虚空一样的,是跟三宝结缘,你在这个地方是在忆念三宝,所以那些来来往往的因缘跟你没有直接的关系。
要知道诸佛的教化都是无碍的给予,我们信得起、用得起,就是一个真正的安乐者、智慧者。所以三皈依本来就是一个授受,是给到你。大家没有经过皈依,谁知道我们的生命本来是啥样呢?不知道,我们都是张三李四,我们都是有着世俗种种的业缘的一些个体的生命。经过三皈依是给你授受你本来具足的这个佛性。这个授受就是没有什么条件,就是给予你。如果我们能够在这里接纳,马上能够在我们的生命当中去运用,就不再运用这个贪嗔痴慢疑、邪见,我们运用三宝所给予我们一切生命的本来,我们也许不会用,但是我们会一点一点的来学习,来试着去用,那么你就能够得到安乐,得到智慧。不要口里念着阿弥陀佛,心里面还在怀疑。
恐惧是一切生命要面对的,害怕是没有用的。瘟疫、战争、饥馑这个三小灾,实际上在我们这个时代它是无法避免的。它就像大水一样,你要是恐惧,它就把你淹没了。其实死亡的根本要素、根本因缘就是恐惧。
那佛子是在动乱不安当中表现平和安详,这个世间就会放光,这是真正的报佛深恩。因为你皈依了,你就知道了,你的生命它是不生不灭的,无量光寿的,一切的动乱在你这里,你不会去跟着它转,会在这个动乱当中展现出生命不生不灭的安稳,真正的去安慰这个世间、利益这个世间。就像我们在念佛的时候,就是在报佛深恩,你在回施一切众生,他们生命本来的平和和安详,越是在这种三灾频发的时候,一个学佛的人,一个三皈依的弟子,他越是一个珍宝,本身也是一个珍宝,因为他可以在动乱当中表现安稳,这是一个真正的利益他人。
真正的念佛人知道心佛众生三无差别,念阿弥陀佛就是在念这个无量光、无边光、智慧光、安稳光、清净光、解脱光,不思议光。如果我们的心跟阿弥陀佛光光相应,那每件事都是放光的时候。所以师父讲这个三皈依法要的时候是非典期间,那我们现在已经进入到新冠期间,其实这个也都是放光的时候。
我们很多时候觉得我没啥事儿的时候,再念,念的很相应,这个时候是不是会放光?或者遇到吉祥的事情,遇到非常殊胜的事情,其实每一件事情都是放光的时候,因为其实每一件事情的显现都是实相的显现。但是我们哪儿知道呢?我们只会觉得这件事儿合我的意、那件事儿不合我的意,世间每一件事情都看起来这么的平常,其实每一件事情是平常而又不平常的。平常是指它全部都是心作心是的因缘法的显现,没有一个例外。不平常的是,其实它们都是实相的展现,都是在放光的。就像古大德说的,你这个光,其实每天每个人管你学佛不学佛,他都是在放光的,在六根门头放光动地,只是我们不知道。
那这个光呢,它不是我们指的这个太阳光、月亮光啊。这个光它是一个在我们这种生命来讲,是比较相似的一个比喻,就是佛讲经,他用这个喻说,就是用比喻来给众生说法,要不然众生也不知道是怎么回事。他跟我们这种生命,它里面没有什么对称的可以来描述,应该说相似的就用光来说,光明,但实际上跟我们认为的这种电灯光、什么烛光、或者日月光是不一样的。他是指心智没有挂碍,毕竟解脱,毕竟寂灭,毕竟安乐,没有疑虑,也没有恐怖,充满智慧,清净安乐,灵空不二的那个本性。
所以我们心念佛、口念佛,我们的生命相续其实也是在念佛,正报在念佛、依报也在念佛,哪里不是佛呢?一切都是实相的展现,这真正是一个佛子,就安乐世间,饶益有情。所以我们不光要自己安乐,还要使一切众生离苦得乐,展现你生命真正的价值。这个本来也就是你生命自然而然的展现。南无佛陀耶,南无达摩耶,南无僧伽耶。这就是我们的安乐住,是我们的心,是我们生活的法界,我们是生活在三宝的法界里面,把我们这个心先放到佛陀、达摩、僧伽的法界里面。
现在我们所看到的这个法界,就是我们眼睛所看到,耳朵所听闻的,我们六根门头去感受的,是用我们的颠倒的意识心去感受的,那这就是一个颠倒恐慌的法界。你看现在大家走哪里都是有种种的防护,在那个时代戴大口罩好像还觉得挺突兀,现在根本就不觉得什么突兀了,大家都是以一种防范的心在生活着,已经好像觉得没有什么地方是安稳的。
但是这些都是由于颠倒和恐慌造成的。我们作为三皈依的弟子,我们心里要很清晰,我们的心是生活在哪里的。现缘当中我们也不会去违逆现在这个世界,大家共同所约定的戴口罩,进行安全防护一些防疫的措施这个我们不会去反对。但是我们内在里面不能跟着这个去颠倒和恐慌,而要安住在三宝所在的这个清净的法界。如果明白因果,明白自己的心智,就能从根本上来解决恐慌。
制造恐慌的人不是学佛的人,我们在2012的时候也经历过,很多学佛的人到处制造恐慌,跟人家讲这个世界末日,然后要怎么办。就是我本人也是听到过很多佛子、念佛人、莲友来劝:应该存一点粮食,应该存一点蜡烛,应该躲到哪里去,或者是说建造一个什么东西来防御——制造恐慌。所以有一段时间,我们国家的某一个省份,南方的一个省份,房地产造成重大的损失,就是因为有一部分学佛的人在那里去传播很多的这些恐慌的因素,所以后来其实给社会造成了一定的影响。那我们要知道这个是表面学佛的人,不是真正学佛的人。真正学佛的人,他一定是知因识果,一定是想要给一切众生安稳。而且他会知道什么样的一个行为可以来安稳世间,可以来解决一切众生的恐慌,而不是去捕风捉影,到处去散播一些仿佛是对人好,实际上是制造恐慌的一些言论。
学佛的人给世间会带来安乐平和,相互制造恐慌是罪恶、是死亡、是痛苦不堪的源头。学佛人是安稳的,是智慧的,是清净平和的源头。因为你是得到了这个授受的,什么授受呢?就是智慧、慈悲、清静、安稳的这一个授受,这就是一切众生的本体。有一个学佛者,世间就会有一个安稳的点,那你这个点可以辐射。有很多的人来学佛,就应该有很多安稳的点,那这些点与点之间也可以光光相照,也可以互相的联系起来,那这个世界就会逐步的安稳,离苦得乐,佛法的确是有这样的力量,这样的效果,这样不可思议的功德。
佛法是不虚设的,佛的愿力不虚,念佛不虚。我们的心智也是不虚的,所以一念相应一念佛,念念相应念念佛。就不要让我们的心空过,就是打妄想,或者制造种种的让自己恐怖的一些因,然后后面自己又来感果,但是都对自己的起心动念完全没有觉察。那如果我们能够用这样的心念来念佛,一念相应皆得不退转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这是何等的功德利益!这是没办法比的,那这个心我们人人都有啊!他这个是本来具备的,也不需要到哪里去,像我们打工,还要很辛苦地去挣钱,积累。这个不需要,本来就有。也不需要去请谁来聘用你,也不需要说请谁来给予你,你本来就有。你通过三皈依,他这种给予,他只是给你指出来,并不是说真的有一个东西他给了你了。
所以像释迦牟尼佛的《付法偈》,法本法无法,他不是说真的有个什么,而只是他指给你看,你一下子看到了就是这个。那看到了我有这个,那我们就应该来运用它,来展现。那学佛的人脚踏实地的、实实在在的、安安乐乐的用佛的心来思维观察,用佛的眼来看世间,用佛的威德回施利益世间。每一件事、每一个物都要用一个智慧的心、慈悲的心、念佛的心来看它、运用它、处理它。这不是麻醉自己,是如实地面对自己。
所以好多人认为学佛的人是逃避世间,认为世间是现实,学佛的人都是逃避现实的,他们到虚无的、缥缈的一些玄谈当中去躲避人生。其实不是这样的,真正的学佛人他只是说换了一个角度来看这个世间。
什么叫做佛子?用佛的眼睛来看世间,用佛的心来思维观察,用佛的威德来回施利益世间。如果说佛子,我们说我是三皈依的弟子,但是我们的这一个看世间的角度还是平常的我们世俗人的那个角度——这个好啊、这个坏呀,这个是我想要的、这个不是我想要的,然后我要干啥,我要升官发财生儿子……这些东西。我们也没有用佛的心来思维,没有用这种智慧来观察,也没有用佛的威德来回施利益世间,那我们是什么佛子呢?
所以真正的佛子,首先他是换了佛的这一个角度,佛的这个眼睛来看世间。这个地方很重要,是否是佛子,并不是看你有没有仪式上的什么样的一个过程,最重要是你用什么样的角度在看世间,是觉悟的角度,还是无明的角度?是利益世间的角度,还是要在世间捞点啥?你会不会用佛的心来思维?我们说正思维,正思维来自于正发心。什么叫正见、正发心呢?所以这是我们每一个佛子都要去学习,都要去实践的。
我们很多人觉得学佛了过后,我要怎么样上早晚课呢?然后我要念多少佛呢?我要磕多少头呢?我这个应该怎么样来供养呢?这些也是必要的。但如果你的见解没有发生任何的改变,你还是以前那个世俗的见解,还是那个世俗的心,那你就是做着跟佛子完全不相干的事情。你可以说是一些结缘,但是这种真实的利益没有办法得到的。
所以我们很多人学佛学的都是一个形式化表面,而且表面是非常具有蒙蔽性的。就像马上我们说话就不一样了,完全都是佛言佛语。然后我们穿着也不一样了,比较佛系。我们带着很多串念珠,可以比较一下你这个念珠好不好,他那个念珠好不好。然后我们把生活弄得好像有很多的佛法的一些象征,跟它有关系,我们交往也只交往佛教圈子的人。这些是不是表示我们是一个三皈依的弟子,或者我们是一个佛子呢?那不一定。
现在我们也知道,逢年过节烧香拜佛的人很多,很多年轻人为了求职顺利,去拜佛,这卧佛是最吃香的,因为offer跟这个单词它的发音是一样的。然后大家去做很多好像是跟寺庙有关系的一些事情,到寺庙里面去喝咖啡,或者是去干一点儿什么,但这些如果没有佛法的正见,不会用到佛的慈悲和智慧。那我们面对现缘的时候还是不知道怎么办。只是一个求保佑,而且是一个完全迷信的做法。
所以并不是现在年轻人他们在接触佛教,他就没有迷信了。很多年轻人很迷信,因为他就是求,使劲地求,工作求,姻缘、所谓的谈恋爱去求一求。各种事情就陷入一个极度的迷信。本来这是不应该发生的,都觉得迷信是老人的事情,老人没有文化。现在的人这么有知识有文化,而且现在的科技这么发达,不会再那么容易上当受骗了。但你看现在很多年轻人,其实他没有真正的从佛的正见这个地方来契入佛法,而是去求保佑,去把在这个世间感受到的种种的生存的压力,其中包括求职、升学、求偶什么各种事情,全部都用迷信的方式来解决。因为他自己学了那么多,他文凭那么高,他解决不了。这个地方是一个很大的误区。
其实我们现在这个世间,大家活在里面都不容易,不管是什么年龄段的,包括儿童都不容易。如果我们不能够如实地来面对我们自己,我们不能够用一个觉悟的角度来看待这个世间,那活着可真是受折磨,是一种受煎熬。而不是我们所谓美好的生活、是主动的生活,是很被动的。大家都说生命是美好的,但只有在你感受到美好的时候,它真是美好。如果每一件事情都让我们感受到逼迫和无能为力,有什么美好可言呢?那佛法可以解决这一切,其实就是用我们本来的那个心。因为这个心已经迷失的太深太深了,所以它需要三宝的拔济。你看这个词,拔是给你拔出来!济呀,救度你!把你从苦海无边当中拔济起来,把你洗得干干净净的,把你本来的那个心还给你。
然后另外用佛已经成就的功德来回施给你。要说佛保佑,佛确实是有保佑的,就是说诸佛已经是福德智慧完全具足了。我们现在是福德智慧都很差,那智慧是说什么事情都看不清楚,一头雾水;福德呢,要钱没钱,要人没人,要才能其实都不咋地,记性都不好了现在的人,各种的思维能力都特别得差,心智脆弱,然后没有什么抑郁焦虑已经算是相当不错的了。就这样的一个状态,我们要用来修行的话,用自力都是非常艰难的。但是佛用他的威德回施给我们,就直接给我们,那要我们用信心来接纳,在我们的本心处来接纳这一切的功德。就像是你有油,智慧是这个灯芯,然后诸佛来点亮它,你这个生命就亮起来了。要不然现在人活得太灰暗了,随时随地的充满着焦虑,各种的疑惑、迷茫、恐慌。
我们真的要祈请诸佛来加被我们,但不是说保佑我现缘当中这样顺那样顺,而是让我们本具的智慧、慈悲、方便、无穷无尽的力量能够展现出来。这个是要多祈祷诸佛的,因为诸佛也时时刻刻在关注我们。那我们要有内在里面这样一种链接,那你的生命就可以大放光彩了。好,我们《三皈依实录》的第一部分就学习完了。
那我们下面来学习《殊胜三皈依实录》的第二部分,是2003年5月,在鸡足山放光寺师父给居家二众传授三皈依这个现场的录音。
开始是在仪轨开始之前,师父为居士们取法名,师父也很有意思,取的法名都是释。这个本来都是给出家人,出家人称为释迦牟尼佛的内眷属,也就是说是释迦牟尼佛的家里人,所以姓都改成了释迦,在我们中土就简称释。有的人特别有意思,师父请问你贵姓?这完全就不懂,全部师父们都姓释。像道家的,他们有用俗家的姓,有的时候会还是李什么什么……,张什么的。那么师父他给居士都取名为释德源、释一如,师父说名字就是法则,是法则的来源和安住。
释者释迦牟尼佛所传承的一切教化,是我等尽未来际都该守护、爱乐和实践的。所以这个一来就给大家全部都划拉到释迦牟尼佛的传承教化里面来了,也就是说不管你是在家、出家,只要你是三皈依弟子,那么你都是释迦牟尼佛的眷属,我们都应该尽未来际守护、爱乐和实践。
你看师父他所做的这个皈依,跟我们很多其他地方做的皈依都是不一样的。因为按一般的皈依师来说,就是尽形寿,就是我们这一生,而且不会给居士取名为释什么。师父一来,他站的这个角度就很高,就是释迦牟尼佛所传承的教化,我们是尽未来际守护实践,就立刻把你拉到了这一个角度。
所以我们要体会到这种皈依是由于传授皈依的阿阇黎,他的内在,他教给你的是什么,你在这个皈依上面你接受的就是什么,这个很重要的。如果你接受的是尽形寿,那么就是你这一生,如果你接受的是尽未来际,那就是一个金刚誓愿,永无止境地把你的生命全部楷定了。那么就像师父起的法名,起一个释,马上你是不是反正你都是释迦牟尼佛的内眷,这个也是很厉害的。
德是我生命之本,众生生命之本,在佛不增,在凡不减,是为德本。你看每一个字师父都是要给你讲解的,为什么给你取这个法名?我们每一个三皈依弟子都有法名,因为你三皈依的时候,你就是已经出生在佛家了。
我们投胎的时候是闭眼投胎,钻出来谁也不认识,是在一种无明的情况下抉择了父母。那么出来父母给我们起一个名字阿猫阿狗……,就是阿猫阿狗……。在我们出生在佛法僧三宝之家的时候,授予你三皈依的法师是要给你取法名的,那这个法名都是跟三宝、跟我们生命的本源有关系的。这一个就不再是说我们按照父母的心愿,或者是一些其他的因缘来起的一些世俗的名字,是跟我们生命的本来有关系的。
所以这个德,我们也知道这个德者,他都是一个本质上面的,我们经常说到功德,其实就是本质上面的一个作用力。生命之本,而且是众生生命之本,在佛不增,在凡不减,就是那一个不生不灭的本质。
因不增减故,释迦佛所有教言都是我们应当守护,亦是我等利益众生实践生命的活水之源,所以取名叫做释德源,就是以德为源为源头。这样念自己的名字就会得到皈依的加持而成就自己。我们知道诸佛都有佛的名字,我们在念南无阿弥陀佛,他就代表着阿弥陀佛整个的这个功德,守护他的法则,教化利益众生的一切的内涵都在这个名字里面。那我们每一个众生,我们有自己的法名的时候,其实这个也是你自己他的功德聚集之处,也是一个授记吧。所以我们这样来尊重自己的名字,我们来受持自己的名字,我们内在里面要有跟它相应的这样的一个觉受,这个很重要。比如说这个名字,有的人说我不喜欢这个名字,再给我来一个,再给我来一个,又我不喜欢这个,再给我……,后来就是说我要我特别认同的一个大德法师,还得是取一个我满意的名字,这个很麻烦。
我们要知道当法师给我们起法名的时候,我们内在里面要有一个受持这个法名的心。当然我们要恳请我们的皈依证明师,给我们授受一个法名,同时能不能给我们讲解一下这个法名那到底是什么意义?因为我们刚刚三皈依,还是特别的无明深重,不太知道这个法名的深刻内涵是何等因缘给我起这个法名,这个法名的内涵是什么?它跟我皈依的这个本质有什么关系?那么我们可以恳请:师父能否为我讲解。
这个地方其实就是我们能够在内在里面去受持这一个法名,对我们的未来产生其实就是长远的一个加持的所在,因为我们人嘛都是很在乎名字的。你看千万人当中突然有个人叫你的名字,别人可能都没有反应,你首先说,哎,什么事,马上就有反应,我们对自己的名字是非常关注的。那么皈依之后这个法名其实也是我们要关注的。师父说现在我们来进行皈依的念诵,当然也需要有人来教授你。所以我们要知道,其实我们是处处需要教授的,这就让我们以一个谦卑的心来接受三宝对我们的加持。
我们对现前的师长就是来给我们做皈依授受的,皈依证明的师长要有一个很大的希求。因为其实皈依也是求的,戒也是求的。你没有这个希求心,就说我需要教授,我是一个无明众生,你没有这样的一个希求心,恳切的殷勤的虔诚心,那么这个皈依的授受这个力量就很难产生。我们都知道就是因为你内在有特别强烈的需求,它其实才能够产生真正的作用力。而不是说这是一个大和尚很了不起,然后这个场景特别的庄严,所以我到这种环境里面来我就怎么样了,其实最重要还是你内在的这个希求。
在这个空寂的法界中,因种种因缘表现着种种的生命,有佛、菩萨、声闻、缘觉的生命,这是觉悟法界的生命;有地狱、饿鬼、畜生,这是三恶道;还有人、天、修罗,这是三善道。那么十法界的生命表现,是在同一个法源上,虽然表现不一样,十法界,但是它的来源是同一个地方,就是空寂的法界。
我们皈依以后,由于授受故,是因为有师父给我们讲解,我们才会知道这个法界还有这么多不同状态的生命,这些生命他们的来源都是同一个。我们以此因缘再来审视这个法界,看到地狱、饿鬼、畜生要悲悯利益他们,至少以出离苦海、出离恶道的善法来救拔利益他们。那我们就不要觉得他跟我们没有什么关系,我们都好害怕三恶道啊,最好不要有去哦。然后他们最好是不要现前,让我受到他们的损害,不能是这种自私自利的。因为你有这种同体的认知,你就会对他们生起悲悯,他们本来跟你是一样的,或者至少是跟觉悟的生命、或者是说三善道的生命,它的来源是一样的,它表现是不一样,但是来源是一样的。
那么看人、天、修罗这一出离世间、出离六道的出世间善法来利益他们,我们自己就是人道众生呢,然后天道都比我们好啊,就是修罗的力量也比我们大啊,那我们怎么来利益他们呢?我们有的人还想成仙呢,修罗就不要害到我。其实作为一个三皈依的弟子,我们已经要知道我们皈依这个空寂的法界,作为我们内心的所依,那么实际上是俯瞰九法界的。你这个时候不是说,哦我现在是一个人怎么样的,因为人只是你的一个因缘的现象,你的本质是这个空寂的法界,你就应该是俯瞰的角度。以一个要利益天、利益修罗、利益人这三善道,用出世间的善法来利益他们,就不要在六道里面一直去轮回了。如果是有次第、如果是没有次第,我们做一个佛子,我们都应该发利益十法界有情的心,寂灭的心,平等利益、无缘大慈的心就是寂灭的心。
我们世间人就是这个人跟我有缘,或者是我的亲戚、父母、子女、六亲眷属,那么你利益他的心就会很强。那么跟我有恩的朋友啊、一些熟人也可以利益。跟我没啥因缘的路人,他就觉得提不起这个心。如果说是我的仇人,那更想的啥时候整他一下,利益他怎么可能?最好他倒霉,这个都是我们的凡夫心。所以我们发利益十法界有情的心,其实就是平等寂灭之心,这是佛的心。
为啥我们说皈依之后是一个平常心呢?因为平常心就是平等心,就是寂灭的心。我们说不平等,这个是跟我亲的、走的近的,那是跟我疏的、我不待见他的,不平等,或者这个好那个不好,我看得起这个、看不起那个。那么还有就不是寂灭的心,就是总是要造作,总是要拿一个什么特别不一样的。那这样一来,那种无缘大慈、同体大悲的心是根本升不起来的。所以我们如果是说能够在得到十法界这样的法界观的教授之后,我们看一切有情应该从十法界观来看。
我们经常说到这个观察门,它是一个常行道,但是大家不懂,像今天这个耀广启教说看极乐世界的景象,然后把这个景象移到娑婆世界来,好像是不是这个景象能够让我去观察这个娑婆世界,那你只能产生对比,或者是说那是你想象的极乐世界。其实就我们凡夫心来想极乐世界,我们怎么想也想不明白,就这个不知道怎么观察,就很生硬。而且根本那种观法就不会直下的带来解脱的利益,带来的是更加的迷茫,就是特别生硬的现象跟现象的这种冲突,没有办法在直下的究竟的解脱利益上面来安住一切有情。
那其实这个是很简单的。比如说我们学了十法界观,我们就不能够像一个凡夫一样的说到某人就说哇这个人怎么怎么样。应该是站在十法界观的这个角度上,你来看一切有情,你再看他,你的心自然而然是平等的,是无缘大慈的,是寂灭的。这个就是观察,妙观察,就是随顺佛教导的这一个教授,就是用佛的眼睛。因为佛一看,指定是看十法界有情。你用佛的眼睛来看,你不要用你那个小小的业的角度来看,你一看指定就看到业里面去了,那就造业了。所以这个心,凡夫心造凡夫业,最后就在这里去轮转不休。所以我们应该发利益十法界有情的心,这个心是佛心,那我们来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是谓无上菩提心。
所以师父教授的三皈依,第一个他的这种正见,他是立的很高的。另外一个,他是一个发无上菩提心的三皈依。我们一般觉得最早三皈依都是说,哎呀我接近三宝是为了求三宝的庇护,来救救我吧,然后拿个皈依证,好像我跟三宝有一个联系了,从此以后内心安稳了,基本上都是为自求的。真正无上菩提心的皈依,那是得有这样的一个无上菩提心教授的阿阇黎来给你授予,你才知道什么叫做无上菩提心。你在皈依的时候就可以利益众生了,就是因为你发了一个无上菩提心来皈依。
如此皈依就是什么?发心是为始觉,那么本觉必然现前,究竟觉一时圆融。所以你发这个无上心来皈依的时候,这个皈依本身就是圆融的,是圆明的,是一时圆明,就是本觉始觉在这个时候都会现前的,是非常非常殊胜的,所以我们要在这里去体会。
师父他教授的这个皈依,其实就仪轨的内涵也是师父会在前面有讲述,然后后面他是很简洁的在这个地方跟大家来念诵的。比如说他就跟我念诵,我释某某刚才说取的这个名字,皈依者要随师称念自己的法名,尽形寿皈依佛,尽形寿皈依法,尽形寿皈依僧。念诵以后三拜。师父开示说,皈依使我们生命站立起来,这是一种表法,也是缘起。
这个就是我们有身体上面的行为,就是我们的身业我们是在念诵过后要三拜的。念诵是口业。我们的意呢,是缘三宝,缘师父刚才给我们的开示。然后我们的身口意三业都是融入这个三皈依的仪轨的。那么三拜之后站起来,皈依使我们的生命站立起来,就是这是一种我们的生命真正的从一个匍匐在六道里面的状态站立起来了,是一种表法。
那么再进行第二次念诵,我释某某尽形寿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那么这个第二次念诵也是相当相当的简洁。师父说我们的皈依是我们生命未来真实的,决定的,不会散坏的皈依,不可草草。师父说他的皈依师一生只有和他的师父净严法师学过三皈依。当年师父在皈依之后,整个生命都改变了,因为师父是在皈依之后一个月就剃度出家了。
在比较熟悉师父的这些弟子,在他们的就是听闻当中,师父是很多次讲到他的皈依,彻底地改变了他的生命。是因为他真的把他的生命完全的皈依了,就是完全的交托了,完全的重新开始了,这个地方是很不一样的。确实我们很多人皈依了以后,不过就是多了一个皈依本子,然后自己表面上多了一个身份,有一个法名了,好像是有了一个佛教当中的身份,而内心深处是没多少改变的,见解没有什么改变。然后所求呢大概要慢慢的在三皈依过后去闻思修,才会知道到底应该所求是什么,那之前还是世间的那一套。那至于说依报,那更加的很多人没有什么大的改变。师父他是整个生命是从正报到依报,全部都是翻天覆地的改变,包括他的很多我们就说世间的一些习气方面的,像抽烟、喝酒、还有一些就是世俗习气,那就一下子他就没有办法了,这些东西他就都丢掉了。
所以说这个三皈依,如果你真的是发的无上菩提心,是在你的生命的本来处这样完全的交托出去,它是肯定会发生很大的变化的。那么第三次念诵,我释某某,尽形寿皈依佛,尽形寿皈依法,尽形寿皈依僧,师父说善哉。我们现在这样说的时候,面对的是浩瀚无际的法界,具足大光明的诸佛菩萨、贤圣海会的法界,当然也具足六道有情。我们面对这样的法界,在表达我们的心愿,畅明我们的心智,无散坏的贴切的表达我们的心智,实在是不可思议的事情。所以这个是师父给我们讲皈依的对境,我们内心要有这样的一个对境,那就是法界具足大光明的诸佛菩萨贤圣海会一时降临。我们是在这样的跟圣贤在一起的这个法界来表达我们的心愿,是一个真实的,畅明的,永远不会散坏的金刚誓愿,那当然就会有非常大的一个改变了。今天的时间差不多了,我们就先学到这里吧,大家一起来回向。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
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
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
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
南无阿弥陀佛。
无量光寿网站
http://wlgs.zhdh.org
集生活、学法义和念佛一体的佛友圈上线,点这里访问
管理员微信:zhdhtv
加网站管理员微信:zhdhtv,进群学习交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