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憎我者,亦憎生死。”憎恨生死。“不知爱者,真生死故。”爱是生死根、生死本。你还被佛法、涅槃、悟、证所左右与惑乱。很多人对世间已经漠不关心,但是一听有什么大法、大利,能三天成佛,眼就发光,那还是被人惑乱。达摩祖师西来,为了觅一个不被人惑乱的人,这个不被人惑乱的人就是运用清净平等法性的人,不被人左右。
善导大师在其著作中把净土法门开显得极为简单。说若人信往生利益,归向净土法门,乃至来一贤圣说我有更殊胜之法可施教,亦不为所动。就是法性不可动性,不为人惑乱的真实。乃至说一菩萨、一化佛、一报身佛、无量报身佛来劝化,亦复如是。这个地方是不被任何东西惑乱的。因为法身佛都说的清净法益,平等法益,无有差别。所以人不知金刚心而欲修金刚身、成金刚果,那决定不可能。现在人心识飞扬,妄想纷飞,怎么能于无上道发起利益?
所以无量寿经中三辈往生,都离不开“发无上菩提心,一向专念”这两句话。一切大乘教义都离不开发菩提心、依菩提心来行持。
以净土法门来看菩提心,特别透彻明了。以其他法来看很难。不是偏赞净土,十方诸佛都赞净土!无量寿经中说:阿难,十方无量如恒河沙诸佛皆共称赞无量寿佛不可思议威神功德,四维上下亦复如是——不是我称赞,一切诸佛莫不赞叹。不光诸佛赞叹,一切菩萨一切贤圣莫不赞叹。若是证得菩萨、证得贤圣位而不赞叹净土者,非佛、非菩萨、非贤圣。这是决定无疑的!很多人小视净土,根本没有佛法法益,不管他是哪一类大德。这是决定无疑的!因为净土是诸佛法的受用与安稳处罢了。
“不知爱者,真生死故。”爱是真生死,你爱个什么?我们现在一般学佛人普遍是爱佛法——不见得是真爱,只是相对的、似似乎乎的爱,实际还是爱生死。
“别憎生死,名不解脱。”这种有对的发起,就是善恶,就是是非,就是轮回。
【云何當知法不解脫。善男子。彼末世衆生習菩提者。以己微證爲自清淨。猶未能盡我相根本。若復有人讚歎彼法。即生歡喜。便欲濟度。若復誹謗彼所得者。便生瞋恨。則知我相堅固執持。潜伏藏識。遊戲諸根。曾不間斷。善男子。彼修道者不除我相。是故不能入清淨覺。】
“云何当知法不解脱?善男子!彼末世众生习菩提者,以己微证,为自清净。”相似分,叫微证。现在人少有所证、少有所得——这个得是相似得,在受觉上比以前有一些差别、有一些改变,就沾沾自喜,到处炫卖。“犹未能尽我相根本。”以为自己清净。很多人学佛法,看不起不学佛的人,自己反而不如不学佛的人。何以故?生额外的骄慢、额外的邪知,自以为是学佛的。
我在昆明遇见一个记者,他以前跟我说要好好学佛,要发财。我说可以。后来再遇到,他说我不学佛了。我说怎么了?他说我学佛不光不发财,饭反而没有吃的了;现在不学佛了,财源滚滚。我说你过去学佛是相似学佛,现在不学佛可能是学佛了。学佛不是财源滚滚,也不是没饭吃,但你若以财源滚滚和没有饭吃来对比学佛的因缘,那可能没有学佛,是学的财吧!现在人对佛法的误解极大!
佛法的确有这样利益,至少可以消除世间的痛苦,使人得种种善缘。好比说持戒:不杀、不盗、不妄、不淫、不酒。你不说妄语,眷属就多,大家感到你可靠,说诚实言;不说恶口,大家会感觉你清净;不说绮语,大家感觉你平实;不作两舌,大家感觉你能消化矛盾;不偷盗,你财富增长,种种运用安稳;不杀生,健康长寿。简单持五戒,这个相似因缘都可以发起世间的善护,要真正学习无上道,的确现世种种苦难得以自然消除,人生顺利。但这不能执著,一执著就非佛法了。
他有这样的利益,使我们在人间远离种种苦难,不染著故。逆顺甘然承担故,自然会顺畅,远离爱恨或爱憎,自然得通达,自然生智慧。所以学习佛法确有世间之乐、有出世间之胜益。若一执著,就不是佛法了。
许多人学佛就是为了求人天福报,那不是菩提心。你有顺畅的时候,也有违缘成熟的因缘。如果违缘成熟,你就认为佛法没有利益,就不学佛——那也不叫学佛,学的人天福报,这个差别大得很。很多人一张嘴就是为我:我要干什么、我要成什么、我要度众生、我要怎么样……
“若复有人赞叹彼法,即生欢喜,便欲济度。”大家好好看看这一段,这是要命的!要是赞叹他,他拿命给你都可以,人为知者己亡啊!这都是爱根。
所以佛有十种法界观的教义。佛说法时,一切众生茫若无闻,不生欢喜,诸佛不为之忧伤,何以故?诸法不垢不净故。一切众生闻法欢喜无量,证得种种圣果,诸佛不为之欢喜,何以故?诸法不增不减故。佛说法有十种法界观,即是十种观察方便。为何有些经典说佛看见一些因缘也掉泪?那是众生感召罢了,佛无此假作,如是假作但因众生所需罢了。所以佛不用爱憎,爱憎亦是因众生而发。这都是方便教义。
以法界观来说,一个众生不闻佛、不闻佛法,佛直取大般涅槃,生大自在,归于大休息;你都成佛道,他也是大休息、大安稳。无有增减故,一切众生本来圆觉故,一切众生本来是佛故。在他那地方就是这样,决定没有差别。不能因为你有个恶梦,佛就坐在那个地方替你忧伤。佛实无忧伤,但为度脱忧伤众生、迷茫众生,示现其情、示现种种差别相、示现随顺,都是个度脱方便罢了。这叫随顺说。
“若复诽谤彼所得者,便生嗔恨。”当时东北有个居士写篇文章,是赞叹我还是诽谤我,我也不知道。有人说你还没感到什么?我说那不是我的法。如果是我的法,我一定起嗔恨心。我说这是佛的法,我们赞叹的是阿弥陀佛。阿弥陀佛执持名号,他随便诽谤——他越诽谤,阿弥陀佛对他执持力越大。他不是诽谤我,我是爱憎很分明的,但是佛法的确没有爱憎。人一般喜欢顺耳的话,这都是爱憎的根没有断;根没有断,生死未了,法无所依。
净土法门没有我们自己的修证,就是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就是依靠佛圆满果德作为自己整个生命归向,来运作余生,接度一切有缘,同生极乐。以此因缘,没有啥诽谤的,也没有啥赞叹的,没有痛痒处。别人说好,他得利益;别人说坏,他受伤害,但是都没有意义。好,利益也没有意义,不利也没有意义,何以故?阿弥陀佛已经成佛十劫,如是功德早已成就,一切众生早已证圆觉。
好比说这个房间的人都睡着了,我醒过来了,我看大家睡着了就拍拍大家说醒来,天已亮了——你不能说我有什么功德,这没什么功德。有人说我还要睡觉,他连眼也不愿睁开,那么他还继续做梦;恶梦也好,作善梦也好,那是他个人事情,我们也没什么可忧伤;他在梦中再挣扎,我们也不会为他害怕,他在做梦罢了。他愿意醒来就醒来,醒来你也没有啥功德,你有啥功德?佛不过是唤醒我们这些梦中人罢了。醒来了,你还是你的全体,非有新收获,但是的确可以走出恶梦、走出善梦、走出无记梦,得自在力。
你不能说我度你了——这个地方不存在度,只是唤醒罢了。现在人不知道这个是爱憎根,认为有众生可度。做一点事,就给别人记账,以求回报。我给你磕个头、我供养你、我给你端杯水,你应该听我指挥,你得回报我;我给你一分,你回报我十分——这是买卖关系,不是佛法。现在这样因缘比较多,这都不是佛法。这样人你不敢违背他,否则他嗔恨心马上蹦起来,可以把你脑袋拿下来!爱得越狠的人,嗔恨心越大。对你越亲密的人,你君子之交淡如水,作为个人来说,也能保护你的命运。
所以我们中国先贤说君子之交淡如水,越淡越不产生其他因缘。我们都知道,现在的冤家对头都是亲人。冤亲——冤从亲人中生出来。如果互不相识,他没有什么恩怨的东西,没有什么仇可立。世间爱恨都是有对的,有爱就有恨。所以我们在人世间交往中淡泊一些,不管是出家还是在家,大家都方便。在世间与人交往中,有些开始特别好、特别好,后面翻了脸,特别糟糕、特别糟糕,比谁都不如。大家可以体会。
我在家时间,认为谁都是我的朋友,但对谁也不是太好;再坏的人到我这个地方也可以来往,再好的人我也不会把你当作什么人来敬仰,很平淡。为什么?是这样子的。我们学佛法的人要善自思维此处。若不如是,特别麻烦。
“若复诽谤彼所得者,便生嗔恨。” 人的嗔恨心马上就出来,说你修的法根本不是法,说你怎么样怎么样,或者说你那邪知邪见。这一定是没有学习佛法。要是人在赞谤面前都不动、不染,动摇不了你的心智,你不生什么欢喜,也不生什么嗔恨,能平平淡淡对待这个事,这个地方就有佛法分了。要不如是,恐怕还是极难极难的。
“则知我相坚固执持,潜伏藏识。”把我执这个坚固东西潜伏得很深很深,外面用相似佛法来包着。许多人说阿弥陀佛发了大誓愿,我们听闻就得度脱了,可以行贪嗔痴了——这样的人就是玩这个游戏:顺我者昌,逆我者亡。还是这一套:人我、爱憎。不会用其他物。什么清净平等觉,在他那儿了不可得。那不是佛法,不过是拿善法来遮盖自己的罪恶罢了。但遮是遮不住的,因果是铁案,丝毫不爽。所以念佛,得往生;念罪恶,六道轮回。没什么好说的。“游戏诸根,曾不间断。”
【善男子。若知我空。無毀我者。有我說法。我未斷故。衆生壽命亦復如是。】
“善男子!彼修道者不除我相,是故不能入清净觉。善男子!若知我空,无毁我者。”要真正知道我不可得,毁者或赞者亦不可得,生死亦不可得。虽是如是,若不能彻悟此处,只是知道这个理,那么生死根还没断。所以愿生西方净土这个愿一定不能动摇!有人得一些相似见解,就说我不生极乐,我就在娑婆世界轮回——印光大师呵斥如此之人不愚即狂[30]。
因为末法时代的人在减劫,一代一代地减,若非真得不退转者,不可行此说,不可立此愿。你立你在娑婆世界不能出离,真是只能堕落。在此减劫之时,人的罪恶越来越炽盛,佛法越来越薄弱。
我们看六十年代七十年代的因缘,与现在差异大得很。以前六七十年代乃至八十年代不耻人伦的东西,现在都公开了。以后可想而知。不证得不退转、不证得无生忍,不敢在娑婆世界度人——你度不好会把自己度进去。像不会游泳欲救溺水之人,反被水溺。
龙树菩萨反复这么讲!龙树菩萨是妙云相古佛再来,还要求生极乐世界;普贤文殊之类也要求生极乐世界,以期一生圆满佛果。我等有见解也好、无见解也好,不往生极乐世界还要干什么?问问自己。所以不愚即狂!许多人是相似解,就是学的言辞,感到这样的话说得挺舒心、挺高大——有相似感受不顶用,生死业流一现前,苍白得很。
“有我说法,我未断故。”我经常听到许多人这样说:你要好好听我说法,怎么样怎么样……这心中要是有法可说,就是有我相人、有人相人。以前我经常听到一些法师说要度众生,我说你先度我吧,我这人是顽石一块,你能度我就能度天下人了。
有我说法。以前接触过一些传播体系的人,撵着别人说法,人家不听就起嗔恨心,他的布教意识特别强。像一些其他宗教,要发展教民。说发展十个,你就可以了生死,或者你就是好教徒;拉一个兄弟,你就成一分法益。这是以别人归顺为信心、为依止,不是佛法。要真知道佛法利益,全世界人都不信,他一样安稳不动!这不是阐提心,是佛法真实利益心——识破一切梦幻,破除一切差别,丢弃一切取舍。
有我说法,谁能度谁?本无一法,谁能度谁?本无一法,一切众生能得度!若有度者与有度之法,自己尚是凡夫知见;不入清净觉,无染清净心不能得见,下面倒出来都是黑水,不光污染自己,还污染别人的心,多生骄慢。
有次我到一个地方走动,一个学某宗的大居士问我是怎么念佛的?我说老老实实念佛。他耻笑我说你念佛,你不信佛。我说你听别人这么说,你也这么说。当时他就起嗔恨心,再也不理我了;不光不理我,还让很多人说不要理他,他讲的是邪法!他听人说你要不念佛你就真实信心现前了,所以他也这么说。像以前那个仙人树的故事,头一个跳的升天了,下面人都摔死了。
有我说法,我未断故——我执尚未断,怎么为人说法?但现在就是这样的人在为人说法,特别炽盛。到处联系,主动讲法,实是求名闻利养,实是认为自己有一个法,心中有一物,如刺在喉,不吐不快。
“众生、寿命亦复如是。”前面举了我相、人相,后面说众生相、寿者相亦复如是,等无差别。都是以爱为根本,不过是通过相似法的因缘,把爱根伏藏起来;因缘一现前,违逆我者一现前,马上起嗔心。爱我者,就要度脱别人去,要与人说法——爱根未断,生死根未动摇。
【善男子。末世衆生說病爲法。是故名爲可憐憫者。雖勤精進。增益諸病。是故不能入清淨覺。善男子。末世衆生不了四相。以如來解及所行處爲自修行。終不成就。】
“善男子!末世众生,说病为法,是故名为可怜悯者。虽勤精进,增益诸病。”现在许多人不修持还是很平常、很好的人;修持一点就骄狂虚慢,过分炫耀夸张,比一般人可怜十分!“是故不能入清净觉。”
“善男子!末世众生不了四相,以如来解及所行处”,就是仙人树,看到别人跳树升天了,但他不知道别人发心,也去跳树,以他贪嗔痴的心跳树,摔死了!以如来解——如来这么说,他也这么说,但他不知如来行、如来功用、如来清净解脱之方便,而作实有如来解、实有如来行、实有如来法,可怜!以如来解及所行处——他不知如来心,不知如来发心的功德利益,不知如来本是无作,但如来亦不断灭。但念表行,不知内涵。
“为自修行,终不成就。”我们随顺佛愿、随顺佛力,是不是这样?不是!这个地方不能作同一因缘。以如来解运用到自己身上,不是皈依、归命,这差别很大。以如来解及所行处为自修行——这还是占有佛法。所以末法时代盗法之人炽盛,就是东挖一点西挖一点,以庄严自我罢了,并不是南无佛!不是为佛法利益,不是知恩报恩。为什么提知恩报恩这四个字比较重?因为现在的人不光不知恩,还老感觉佛法对不起自己、别人对不起自己。就是以如来解及所行处为自己的修持,结果不得利益,反而诽谤佛法。
我经常遇到这样人,说我出家多少年了,我现在得到个啥?我付出这么多青春年华,我得到个什么?就是怨恨佛法,说我也是依教奉行……都是以有所得心、占有心来学习佛法,是盗贼心,不是南无心。从大海里舀出来一瓢水,说自己是大海,行吗?以佛说的不了义教、相似语作自己的庄严因缘,假佛形式庄严自己,这样的人特别多。在我们这个时代这是个最大误区。
过去说为法捐躯,现在人是为我捐躯。要不是为我的利益,一根毫毛都不愿意拔,但是为自己赴汤蹈火都在所不惜!这里边差别很大很大。所以我们学习佛法第一步要三皈依——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并不是要佛、法、僧来皈依我。
你说这到底有什么差别?我们不得不把它分开。若不分开,大家在这个地方的混淆意识特别强。本来没法分,利益运用起来无作无起怎么分?滴水投入大海,与大海怎么分? 没法分。但是一开始,一滴水和大海就是有差别,就要分开,要分开讲。你归入大海就不干枯了,是名大海。不皈依时候,你怨恨大海,说大海没有给我带来大海的利益,我为什么还干枯?因为你没归入大海,你想夸耀自己这一滴水,很快会干枯掉。许多人的占有心就是想以一滴水来映出大海的因缘,可不可以?也可以映出,但是他很快会干枯;干枯时就怨恨佛法。
所以我们学佛第一步先要三皈依。我们这个时代三皈依的人极少极少!把自己生命整个交给佛法因缘是极少极少的!大家要真正思维这个地方。
【或有衆生未得謂得。未證謂證。見勝進者心生嫉妬。由彼衆生未斷我愛。是故不能入清淨覺。】
“或有众生未得谓得,未证谓证,见胜进者,心生嫉妒。”就是容不得别人。
举个例子,不是说哪个人,是这个事可以启发大家。有一年东北两个居士发心,想体会出家人生活,我给大家说他们发心,哪位师父把他们的头刮一刮,换上出家人衣服,让他们欢欢喜喜地体验体验出家人生活,作九十天出家人。他们发了这个愿,大家成全成全他们。
因为佛在世时,也可以有这样因缘,现在南传佛教中还有这样教化。当时没有人明显反对,因为我一个一个说的。后来我说谁剃?大家说还是你老人家剃吧!剃就剃吧!我把三衣一搭,大家唱个赞,拈个香,庄严一点。这一唱不当紧,唱到一半不唱了,心生嫉妒!在下面都说可以,说初发心我们赞叹随喜,但到事上就不行了。不是哪个人,这个时代因缘就是这样了。人平时还不在乎,事一现前,一看别人讨便宜就受不了。
无量光寿网站
http://wlgs.zhdh.org
管理员微信:zhdhtv
学习交流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