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药师七,慢慢地我们对药师佛有一定了解,直接从心地对他有一种感知。
佛陀教言是唤醒我们的自觉与自主
如来世尊所说教言,主要是为令众生明了自心,明了自心之妙用,明了自心之庄严。要不然如来出世像那些外道或者其他教讲有个上帝或者什么制造了人,或者建立了世界。佛陀教言告诉我们:一切世界由心所现,我们每个人都生活在自己的法界中。我们在现前这个共业果报中,各个人的感知还是千差万别。这个千差万别是唯心、唯感知、唯所系而表达。
昨天下午大石桥一带下了雪,今天太阳又出来了,阳光明媚。这一个世界,上午下午,一天又一天,天气的变化、冷暖的感知,都有我们个人感知的分别取舍。有人不关注这些东西,不管下雪不下雪;有人在想自己的心事;有人在房间娱乐、打麻将、喝酒,还不知道这个过程就过了。有人比较关注这些,有人关注自己的感情,有人关注自己的学习,有人关注自己的享受……在这一天时间中,人面临的感知千差万别,虽然同一个环境。
佛陀所说教言无外乎是唤醒我们这种自觉自主,你能清晰辨别种种差别的广大智慧。要是辨识不了,就有盲从性,有时会迷失自己这种自在的心智。中国人的盲从最厉害,什么都是一阵风。像文化大革命以后,中国人吃个茶、练个功,做什么都一阵风一阵风的,说跳舞大家都跳舞去了,说唱歌都唱歌去了,像潮水一样,很少有自主、自觉或者了解为什么这样做的人。
像开始说放生,许多地方大家都去放生;说读地藏经,大家都去读地藏经;有一阵念阿弥陀佛,就念阿弥陀佛;说学密,大家都要学密……为什么?很少人问这个。这个好那个好,不断的好,这个好究竟是什么?很少人了解自己心灵的需要。有一年练气功,大小城市中人都去练气功,都去找感觉;气功热过去了,大家开始接触宗教,宗教好在什么地方?还是不知道,人云亦云。
现在我们接触药师经,打药师七,把药师七佛请到这个道场里面,药师佛又好了,他好在什么地方?诸佛如来教言究竟好在什么地方?真在什么地方?这是我们每个人要主动的,要有主观意识来审知他的好处,要有一个审观机会,不要盲从。若是盲从,后面再刮来什么风,你还会随着风转。那样我们得自在解脱的机会没有,没有真正智慧,没有辨识能力——分别执著是凡夫的作业,但要清晰了知是方便。
药师佛和阿弥陀佛之间有没有差别?这些佛陀的差别是什么?他表现出差别,为什么要运用差别?他们没有差别的地方是什么?都要有了解与认知。要不然大家学佛就有许多被动性,以后回到世俗中还像世俗人一样,没有自在力、主动力、智慧力、方便力的法则,就是自己的掌握,
所以我们学佛的人,要慢慢走出迷信、盲从,要逐渐深入了解一个法则,掌握这个法则,认知这个法则。像我们在念“唵 鞞杀逝 鞞杀逝 鞞杀社 三没揭帝莎诃”,有心的人就会问为什么要这样念?为什么要用这个调子?缘起是什么?他就会去考究。为什么?他掌握一个方法要知道一个方法的来源。
清晰把握一念,安住光明心智
我们学习药师佛十二大愿,药师佛发这种愿的作用我们要了解,就是一个源头。源头在什么地方?一切众生的究竟源头在心,在我们的心念,在我们心念的延续。要不了解心念的延续,你对第一个心念就不在意。有人一天打无量个妄想,有人三念五念,有人多生多劫可能就一个大愿、两个愿、三个愿。我们知道药师七佛中有的佛就四个愿、八个愿,药师佛有十二大愿,释迦文佛是五百大愿。因为五百大愿,释迦佛才能来到我们娑婆世界,在百岁人生中度脱众生。
愿望太多,我们慢慢变成妄想了,不能延续。要是一个念你能把握得很清晰这一天你就能活得很自主自在。不相信你可以用这个方法:我这一天就念一个事情,其他的我都不念,来了我就忏悔,来了我就不理它、不随它、也不压抑它,我就这一个念头念一天,看看是什么样子?慢慢地你会心地很明亮、很自主、很安乐,你会很安乐的!
为什么这样说?因为我们平时妄想纷飞、妄念纷飞,很多是被迫的——别人这么说,我随着别人的话就跑了;别人这么想,我随着别人的想法跑了;环境是这样,我随着环境跑了……自己很难有一个自主的、清晰的、次序的、可以把握、可以运用的念头。
许多人读过《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大势至菩萨与其同伦五十二菩萨,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我忆往昔恒河沙劫,有佛出世,名无量光,十二如来,相继一劫。其最后佛,名超日月光,彼佛教我念佛三昧。”彼佛教你什么三昧?教我念佛三昧!无量劫以来、恒河沙劫以来的一个法则,大势至菩萨一直相续下来。恒河是印度的大河,像中国的黄河一样,是一个国家的标志河流,河水很宽,沙极细腻。恒河沙一样多的劫数有多长?不可称说!大势至菩萨就在这么恒久的时间中来念佛,这么一念,念佛持续下来。所以“若众生心,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去佛不远,不假方便,自得心开,如染香人,身有香气,此则名曰香光庄严……得三摩地,斯为第一”。
为什么能得正受?他的念头简单、明了、自主,没有被迫性,没有牵制性。如果坐在这地方听法,有一点动静,你的心马上被牵动了;外面有一点动静,耳朵随着声音就跑了,眼睛随着景象就跑了。为什么?你不知道自己的心念,怎么来把握自己的心念、认识运用自己的心念?很多被迫性,被牵制性,不自主。我们能不能通过学佛变得自主起来?清晰起来?省力起来?安乐起来?佛法的确能给我们带来自主、自乐、轻松、明亮。像今天的天空一样明亮,像太阳一样明亮,不再被蒙昧。
我们的念头太多、太杂、太被迫、太被牵制。我们念一个真言“唵 鞞杀逝鞞杀逝 鞞杀社 三没揭谛莎诃”,你欢喜地专注地念一天一夜,就知道许多念头没意义,许多念头都是妄想,它蒙蔽我们的心。我们学药师佛,药师琉璃光如来影畅表里,光明遍照,功德巍巍。功德巍巍就是安住无疑,安住这种光明心智,不记善了也不记恶了,不记是了也不记非了,也不在无记迷茫中丢失自己,明明了了、光光明明、自自在在地照耀着世间。那个心就像太阳一样,照了觉知世间,不被世间所动摇、所牵制。
我们每个人都有一个超日月光的心。像我们昨天读药师佛第一大愿、第二大愿一样,影畅表里,功德巍巍,大光普照。这不是口号,是心理状态,是智慧善巧者一种正常的心理状态。杂乱的、被迫的、分别的、被分别执著蒙蔽的心不正常,是烦恼的状态、不健康的状态。慢慢地我们通过学佛把自己心地清晰化、念头清晰化、直接化,不再造作,不再蒙蔽,不再屈辱,不再受欺,不再欺辱他人。
佛教讲直心道场,真心是法啊!我们凡夫有情根本是在行于非法,妄想纷飞,非法法中多受其苦,不得自在力。我们要看住自己的念头,在禅堂里的人会提一个话头。像我们中国禅堂,一般一提就是“念佛是谁”?不可以作解,不可以作答,不可以作执著,只念话头;前念不能生,后念不能灭,前念一生就有污染,后念一灭就断灭顽空,你在做个什么?这一段心就是话头,就是清净心,前念未生之时就是不动光明心,后念未灭就是妙用无穷。
药师佛大愿给我们启迪了中道义
我们作为学佛者,要知道方法虽然千差万别,无外乎是令我们明心见性,无外乎是令我们随顺佛智,以知自心,随顺佛愿,以抉择自心。不要认为自己是个老人、女人、男人、凡夫或者是愚痴的人、混过来的人……不要这样认为,这样就辜负了自己一生,乃至辜负了自己未来,丢失了自我最高尚的价值,就是成佛、运用佛法,自己去制造流转。
所以作为一个学佛人,一定要自尊。这不是慢心,是如实的自尊。珍惜自尊的机会就是每一个当下,珍惜自己生命中每一时刻的价值,就是每一个当下的真实,珍惜它!不要太多的造作与无意识的造作,使自己的行为简洁起来、明快起来、透彻起来、省力起来、安乐起来,它就会愉快,会充满喜悦与光明。作为一个人,一生中太多的造作、太多的蒙蔽、太多的是非、太多的固执、太多的自许、太多的所知障、太多的相互伤害——我们把这些都去掉,在这世间不管是以什么样的身份、什么样的作业、什么样的时刻,你给人带来的都是阳光、喜悦、安乐与宁静,真正作善知识。
这个药师七一晃就过去了,我们是不是真正学到法了?打七是不是打掉无始以来妄想执著的尘垢了?把这些架子、捆绑我们的锁链真正解脱下来了?那样是十分有意义的,是再多的经济、时间和生命都换不来的,是不可毁坏、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珍宝,是出生一切功德的摩尼宝!
现在世间人很多,真正能静下来学佛的人少之又少,我们在这少之又少的份中占了一份,是不是能真正实践运用佛法?在实践佛法的人中,真正能运用起佛法的人又少之又少,在这少之又少的人中有没有我们的成分?这真需要我们每一个在坐菩萨认真思维与观察。作为学佛人,绝不可自卑,一定不要自慢!自卑等于扼杀了自己父母所生身,扼杀了自己这一生的价值,扼杀了我们对社会、对家庭、对自身的正确审视,骄慢亦复如是。
我们怎么不落两边,恰当地中道地运用自己的生命?还是说佛愿,他表达了不偏于两种边见的中道的恰当的智慧的方法。我们时常说这个人说话做事偏激——这个偏激会给你带来苦、带来倾斜,使你摔跟头、受到伤害,中道正见会给你带来安稳、平和、清晰、喜悦。药师佛愿望亦复如是,给我们启迪了中道义。
具足功德十号称念得大安稳大安乐
我们看看药师佛第三大愿,来深入了解药师佛的愿望。我们昨天把第一、二愿,随着药师琉璃光如来世尊如是发愿,我等亦如是发愿,世尊就是我们心智成熟究竟健康的状态,平时我们要把这十号记清楚——如来、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在念佛时候你能把这十号念诵一遍,你的心就会十分安稳、具足,不再浮燥。人心有时很浮燥,少得为足,自以为是,自轻自贱,要是把这十号念一念,自己的心是这样具足的,如是安乐的,我们就会方便一些。
有人念佛念不出来味道,就可以用这种十号具足念法来称念佛号。好比说我们念阿弥陀佛,就念“南无如来.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阿弥陀佛.世尊”,就感觉到十分有份量,你不会再浮躁、轻飘、溜口地念出来了。你会念南无如来.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阿弥陀佛.世尊!南无如来.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阿弥陀佛.世尊……你感觉很有份量!
我们念药师琉璃光如来的真言亦复如是。“南无薄伽伐帝 鞞杀社窭噜 薜琉璃 钵刺婆 喝囉闍也 怛他揭哆耶 阿囉诃谛 三藐三勃陀耶 怛姪他 唵 鞞杀逝 鞞杀逝 鞞杀社 三没揭谛 莎诃”,这前面是十号,“南无薄伽伐帝”——他把世尊放前面了,药师琉璃光如来世尊,后面还是他的十号。
这不是偏赞之词,是心地庄严、真实功德之相。我们的心有时会浮,学佛学着学着溜口了,学着学着感到无所谓了。你的心是不是具足如来、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这样的心智安乐与抉择?要是具足,你真是大善者、安乐者!平时我们念佛念溜了就可以这样念一念,使自己的心智稳定下来,这称为十号具足称念。
我也劝大家念佛可以这样念。这十号大家都比较熟悉,每天我们读经都会读到,基本上经典中这十号都要读。南无如来.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阿弥陀佛.世尊……这样念十遍、二十一遍,你心里踏实,再来念南无阿弥陀佛,就感觉到有份量!做事情要有个份量,没有份量人就很浮飘地做下去,做完了一带而过。
以广大布施,欲令众生无所乏少
我们读一读药师琉璃光如来世尊第三大愿:
【第三大愿:愿我来世得菩提时,以无量无边智慧方便,令诸有情皆得无尽所受用物,莫令众生有所乏少。】
我们随药师琉璃光如来发第三个大愿,看到这个愿望就特别实际了。我们读第一大愿:“愿我来世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时,自身光明炽然,照曜无量无数无边世界,以三十二大丈夫相,八十随好,庄严其身,令一切有情与我无异。”这样就是法界心,普照法界,光明法界,令一切众生觉知法界的本体。第二大愿:“愿我来世得菩提时,身如琉璃,内外明彻,净无瑕秽,光明广大,功德巍巍,身善安住,焰网庄严,过于日月。幽冥众生,悉蒙开晓,随意所趣,作诸事业。”功德巍巍,身善安住,令幽冥众生得度脱,予众生光明。
第三愿不单给光明了,令一切众生所受用物无所乏少!我们要有正解正知。你说药师佛发这样愿,他成菩提时,以智慧方便,令我们没有任何乏少,那我什么都要,给我车子、给我房子,我念药师佛让他给;我缺这个,缺那个,什么都缺……这不是大愿了,是你的索要索取了。
你第一先看看佛陀世尊为什么发这样的愿?第三大愿:“愿我来世得菩提时”,就是证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时,他是什么心理状态?以无量无边的智慧方便,令诸有情皆得无尽所受用物——令别人得,予有情以这样的方便,以智慧方便令众生无所匮乏。我遇到几个修药师法的或者在藏地受黄财神灌顶的,他修药师法干什么?为了现世发财,受黄财神灌顶也是想发财。因为“众所需要,随愿所得”,他就记住这句话了。
你可以做做试验,你念药师佛所发第三大愿:我以种种方便,欲令众生无所乏少——你可以做。真正想供药师佛,成药师佛这样的愿,你在供佛修药师法的过程中会具足无量无边的福德。你可以做,可以实践——欲令众生无所乏少!而不是自己无所乏少!若是令自己无所乏少,与佛愿没有关系,与强盗的心念是一样的。佛陀是广大的布施者、世间的安慰者、给予者、真正的具足者。他为什么具足?他欲令一切众生得到满足故,所以他自身是具足的。这一点我们若是转不过来,不光没有学到佛法,反而学到贪心,丢失了自心清净具足的最安乐处。
我们发第一大愿就知道我们的心本来是光明的、具足的。你挣再多的钱、有再多的事情,也是为了满足安慰自己的心,你不知道自心本来是安稳的、具足的。你若当下当念就运用这个具足与安乐,不需要无量无边的造作,就可以作广大布施者、具足方便善巧的布施者,可以予一切众生种种物取,乃至自己的手足头目。
有人说布施很难。我们读过世尊因地故事,释迦牟尼佛在因地以身饲虎,在因地做了无量无边的身心布施,与一切有情结真实的因缘,拿自己生命给世间人做布施。饥荒年来了,他做大身鱼,跳出水面,跳到岸上,让大家切割他的身体来食;做大蟒蛇,让人把他的皮剥去,让虫蚁食他的肉。这都是为了布施,不惜一切方便。我们凡夫众生不可能想象到,因为我们没有发起这样的心。佛以无量无边智慧方便,令众生无所乏少!什么方便?就是布施啊!自我舍弃的布施。在我们初发心菩萨中这样的想象不可能,不敢想象的!
我出家时很多人都问我怎么出的家?有家庭没有?他们说你有家庭、有孩子,你怎么做到的?我说可能是布施吧。这是比较好的说法。怎么布施呢?给人呗!我其他的不能说给人,这家是给人了,反正是坛坛罐罐,看都不看全部给人了。你若出家,这些东西都不能要,因为你有一分眷恋就走不出来。工作肯定是布施了,过去熟悉的环境肯定也要布施掉,自己所有的社会生活也要布施掉。
你能不能布施?这说起来容易,真正布施要很有力量的推动,才可以走出来。像我们来学佛陀世尊这样的大愿,以此为方便,欲令有情得以无所乏少,就是广大的布施。
无量光寿网站
http://wlgs.zhdh.org
集生活、学法义和念佛一体的佛友圈上线,点这里访问
管理员微信:zhdhtv
加网站管理员微信:zhdhtv,进群学习交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