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夏安居往生咒开示
第31课 果觉因心的实践
2025年8月27日
师父:我们这一节课呢,因为这个僧众安居,他们有自己的功课,像后期过去他们都会打七呀干什么的,为了不冲击寺院僧人的作为,我们这一节课就继续,大家来学习《拔一切业障根本得生净土陀罗尼》的这个回向,今天把回向那个八句,我们来作一个提示。
因为《拔一切业障根本得生净土陀罗尼》的实践呢,我们按照过去人教授法则的一些次序,给大家作了一个提醒,尤其是正行持诵,持诵之后它会有个回向。
这个回向的文字,我们是用的《无量寿如来会》的文字。这个八句偈颂,前四句它讲的是阿弥陀佛的这种誓愿力,或者说阿弥陀佛的成就,对自受用的表述。后四句是阿弥陀佛成就的传递,饶益世间的功德,是他受用。自他受用来表述一个教法,这个是一般的一个教法的内容都是这么设置的,有自他二种受用。
“设我成正觉,立名无量寿,众生闻此号,俱来我剎中”,这是讲阿弥陀佛的愿力功德,也就是他的报德。
我们为什么拿这八句话来作我们的回向文呢?实际依着《无量寿经》来谈,《无量寿经》这个教法就是怎么来成就无量寿的功德的自他二种受用,那这八句话十分精准、简练地把它整体地给和盘托出。
那像《拔一切业障根本得生净土陀罗尼》那个十五句一样,它讲的一个授法、一个授法的内容、作一个传递,那是一种像经文一样完整的一个说法,或者说一个教授。
那这八句实际也十分完整,更加直接一些地来表述《无量寿经》,或者《清净平等觉经》,或者是说《如来会》等等,现在所存在的《无量寿经》的原译本中所宣化的内容呢,是一个十分核心的内容,就是“设我成正觉,立名无量寿,众生闻此号,俱来我刹中。如佛金色身,妙相悉圆满,亦以大悲心,普利诸群品。”
它把《无量寿经》教授的这个核心内容,这八句话把它无余地、完整地揭示出来。但是我们一读经文很长,经文很长,这可实践的、可了解的内容,那用这八句话完全可以总结出来,完全地可以展示出来它的内涵。所以依着它这样的一个特点,那我们就把它安排在我们持《拔一切业障根本得生净土陀罗尼》二十一遍也好,更多遍也好,持诵之后呢,作一个回向。所谓的回向,就是做一个总结,做一个落(lào)实。
“设我成正觉,立名无量寿,众生闻此号,俱来我刹中”,那我们常谈的果地觉,它的作用那就彻底地彰明了。
“设我成正觉,立名无量寿,众生闻此号,俱来我刹中”,阿弥陀佛的愿力如是,无量光寿的功德如是,法性不改如是。它展示了法性不改的这个事实,所以一切众生皆安住在法性三昧这个正受中。说“法性正受,人人未离”,它揭示了这样一个功德,真实功德,或者说依本宣化的功德。
大家可以去多念诵,平时也可以多念诵。念诵是有不可思议的意义的,有时候比我们的理解、比我们自己的境界都重要。这个连接呢,是十分有意义的一个连接,就是所谓的佛力的连接,与实相的连接,或者运用真相的一个最直下的善巧,超越了我们九界可思议的任何一个功德、法力、作为。
所以他跟佛力的连接呢,是一个不可思议的甚深的这样一个无修修,不假我们的所谓的修行来成就众生的道业,这样一个佛力法门,或者佛力的善巧,就是果觉的善巧。后面那个四句,“如佛金色身,妙相悉圆满,亦以大悲心,普利诸群品”,是佛的果地觉回施众生的利益,回施九界众生的利益。
“如佛金色身,妙相悉圆满,亦以大悲心,普利诸群品”,这就是所谓的果觉因心的直下作用。它讲的,非我们认为的现象、理念,这是如来法力所成,我们要随顺这个如来法力、如来的功德,去契合于此、融入于此,超越我们的思维的制约,或者现象对我们的制约。它起到的作用,就是要超越现象、思议二法对我们所谓九界众生的这种——因为现象的执著生诸障碍,因为思议的执著受诸蒙蔽、惑乱。那这就破除我们的见思惑,或者是说来除我们的见思惑的二种苦毒。
所以这个净土教法又称甘露法,就是能除一切世间毒害,真正地清净自心,或者清净生命,清净法界。净土教法是不死的教法,“阿弥利哆”就是一个所谓的甘露,它有翻译“甘露”这个词汇,这个词义。不死的教法,就是让生命来真正地随顺法性,来运用、实践、体验生命。彻底地顺性实践、运用生命,那这个生命就远超生死因缘的设置。因为它不再是生死的设置了,它是一种生命本质的相续,就所谓法性不改的一种相续作用。
那我们实践这个《拔一切业障根本得生净土陀罗尼》之后,去持诵这个,或者单独持诵这个,都是可以的。因为在《无量寿经》中,它的这种简洁直白的教育呢,把《无量寿经》的教法的心髓无余地给我们做了一个传递。
因为它是圣言量,也没有法去什么,它已经讲得很白话,本来这个《无量寿如来会》唐译的本子就很简白,很简单、很直白。因为经典它是从梵语中译过来的,大家都知道它是翻译过来的语言。
那我们去这样地念诵,不要去用思维,或者说不要用自己的取相的一种习惯去理解它、去思维它,那就让我们思维的这个习惯变成随顺。随顺地念诵,念诵随顺、随顺念诵,这样的一种只与佛的功德、誓愿、果地觉来结这个缘,来做这个联系或者做这个纠缠,来去体验阿弥陀佛摄化十方九界有情同归净土,同成“如佛金色身,妙相悉圆满,亦以大悲心,普利诸群品”这样的一个方式方法,来让我们去真正地实践果觉因心这样一个《无量寿经》最直接的一个教法,最直接的教法。
那我们在社会上或者说大家现在普遍地实践三辈九品临终往生,那是我们自力、自力有修有证的这样的实践方式,或者说根据我们的量,根据我们的取舍,或生或不生,或临终生或临终不生,那样的实践。
这个是纯粹随顺佛力,“设我成正觉,立名无量寿,众生闻此号,俱来我刹中”,这是阿弥陀佛的誓愿,也是我们实践阿弥陀佛教法誓愿者应该去了解、体验的内容。就是我们要随顺阿弥陀佛这样“设我成正觉,立名无量寿,众生闻此号,俱来我刹中”,我们要去体验、去观察。果觉因心,如是教诲,如是提醒,那我们也要如是地去实践。
因为我们意识法界,在我们每一个九界或者十法界众生这个意识法界,大家的意识法界是没有差异的,差异在于九界众生不同的我执法执,不同的粗重的无明见思惑,或者细微的见思,或者极细微的这种无明惑,造成了九界的差异。
诸佛如来呢,尽除见思惑,彻底出离了无明蒙蔽,所以称为无量光。诸佛如来的法身的同一名号都是无量光,他们都有无量光的这种功德。在法身功德中呢,无量寿亦是同称,是没有差异的。说诸佛同一法身,诸佛如来同一法身,那我们在宣化阿弥陀佛的报德之时呢,这种光明那就跟法界身、宣扬法身是一样的,说诸佛同一的法身是一如的,或者说法性身一如的,功德无动无转。
这一点大家要清晰了,我们的意识法界与诸佛的意识法界等无差别,那我们不再去执著于“我”所谓的现量之业、习惯之业、好恶之业、得失之习惯了,我们不再执著这个,那我们就实践了这个清净觉、平等觉的法则,或者说法性不改的法则,得究竟的安稳。
因为这个法性不改,非造作修行而得,是生命之本具。任何生命的意识法界,“何期自性,本自具足,本自清净,本自圆满”,六祖大师说这个是决定说,那我们每一个有情现下于此抉择,那就是觉悟者。
我们见法性不改之性、法性具足之性、法性能生万法之性,善用自性,那我们就与诸佛在同一缘起上了,同一缘起那就归入了觉悟法界。我们认真地去实践果地觉为因地心,不在任何相、任何意识思维上去纠结,那就是清净缘起。
“设我成正觉,立名无量寿,众生闻此号,俱来我刹中”,清净缘起,平等缘起,阿弥陀的果地觉就如实地给了我们这样一个缘起。我们了解了这个缘起,就从无始以来无明蒙蔽的业流中解脱出来。我们善用这种缘起,所谓的清净法界缘起,我们就了解佛国就是顺性所成就的这些觉悟者,他们建立的国土,他们的国度,称为佛国。
那我们顺性地来实践我们的现行,说即下现行或者当下的现行,那你必须得见性——明此心、见此性,那我们就远超了可思议的习惯,远超了众生劳虑思虑的习惯,取相执著、分别坚固种种业力差异的烦恼习惯,对立二元的习惯,那我们就接受了佛法的传承,也就是净土教法的传承。
那我们无始以来的烦恼,原来都是妄想分别、颠倒执著、如梦如幻、没有实质。这样的决定见,那就在我们的现下、当念,抉择清晰,无有疑虑,荡尽无始以来一切虚妄的分别执著,荡涤我们无始以来的无明蒙蔽,就是思惟取相的蒙蔽,归入清净缘起,运用平等安心,所谓的平等用心。那这样呢,我们就有一个实践佛法的清净的起步。
这个起步对我们超出常伦的觉悟的实践,起了决定性的一个作用。一旦在这儿决定了,那我们可以称为一个念佛人,净土教法的实践者,果觉因心的实践者。不天天在这个妄想颠倒中去想象净土,不在取相分别中天天去迷惑于自己取相的割裂、对立,不在见思惑中用力了,在阿弥陀佛的果地觉上,这个因缘上随顺实践。
“设我成正觉,立名无量寿,众生闻此号,俱来我刹中。如佛金色身,妙相悉圆满,亦以大悲心,普利诸群品。”
回向,我们都知道回向是相续,在我们作为中的一种,这个地方的作为我停止了,心业相续,或者说一个完成式,一个决定式。
果觉因心,对我们实践净土教法来说,是依止《无量寿经》的这个“九界同归,凡圣同修,等蒙摄受,咸得往生”的这样一个净土的教义的纲领来实践的法则,不是谁能往生谁不能往生、谁什么样往生、谁往生有什么征兆有什么没征兆,它不是这种设置,它是果觉因心的设置。
大家这个地方呢,一定准确清晰地、反复地实践观察。我们有经典可依,有法可依,我们去实践,不是打妄想作理解,更不是设置着把很多知见交织在一起,自我矛盾,这么混乱,怎么去实践法则呢?到底走哪一条路都不清晰,迷迷闷闷的,怎么实践净土啊?
所以这八句偈子呢,希望大家能牢记于心,每一个实践者能把它像往生咒一样能终生地持诵,那净土一法就不灭,净土一法就能广泛地传播在世间。因为这八句偈子认真地实践,就足以得到佛法的净土的传承与传播的这样一个自受用与他受用的一个完成式。
因为这八句偈颂十分精准、十分完善地把果地觉为因地心——这个《无量寿经》教育我们的核心内容,教授给我们了。诸位莲友呢,能认真地去持诵,熄灭我们无始以来的劳虑,把劳虑变成所谓的无量光无量寿这样的功德妙用,安住在法性不改的真相中,无住无染。
因为法性不改这个功德周遍法界,非造作而得,是真相本身,我们得见、得用、得知,那劳虑的心、妄想的寻觅、世俗的得失人我、善恶凡圣,在这个地方我们观察观察,它没有立足之处。那我们还要在这些地方用功,那我们就没有去念佛;念佛了,这个地方它就立不住脚了,就是我们平时这些所谓的贪瞋痴慢疑不正见的烦恼、业习。在这个地方我们要运用了所谓“设我成正觉,立名无量寿,众生闻此号,俱来我刹中。如佛金色身,妙相悉圆满,亦以大悲心,普利诸群品。”这种自利利他的实践,这种法性不改的坦然,那人们一定会了了分明于世间,了了分明,了无所得,做一个所谓的净土行人,净土行人!
五浊恶世中,你说我们怎么能做净土行人呢?说心,我们的心念的改变,心念的真心的回归,依报随着正报转。说因心的改变、回归,会把五浊恶世的这种种种外缘的牵制,变成依正二报的圆满,依正二报的回归。
果觉因心,阿弥陀佛的这种果,把我们过去那种执著、虚妄的执著分别,本来了无所得的一种虚妄执著带来的困难、困苦,因为我们了解了佛陀给我们的果觉因心的这个新的缘起、法界的缘起,改变了我们的法界观、缘起观,生命获得新生。过去在见思惑中被种种烦恼所困,我们现在有清净缘起,果觉因心的新生的实践、新的缘起的实践,那我们就能顿超无始以来的业力习惯的蒙蔽,佛的大愿功德成就故。
大愿功德的随顺,如来法力的展示,法性功德的真实作用,必破一切虚妄业、无常业对我们的制约;无量光必破无始以来我们的无明、幽暗业的蒙蔽,说“一灯能破千年暗”。无始以来我们那个执著、无明执著就是“千年暗”,阿弥陀佛这个教法、果觉因心的回施就是这“一灯”。一旦点亮,我们一旦实践,就能照破无始以来的黑暗,使我们生活在光明刹土,就是无量光佛刹,阿弥陀佛国土啊。
净土教法的这种清晰地传递,我们清晰地接受,就能破除我们无始以来的颠倒妄想。所谓的智慧的功德,就是清净无染的法性智慧,能破除我们无始以来的倒见、分别执著的这种坚固的习惯,那就是所谓的“一智能破万年愚”。
佛的这种本质无染的本净智慧,唤醒了一切众生现下运用本净的智慧,就能净除一切业力的污染,所以说它是净法界善巧,那能破除我们分别执著的一个愚痴业,能破除我们颠倒妄想的见思惑。
所以即得往生阿弥陀佛国土,就是他的果地觉,闻他的果地觉的名号,实相名号,众生心中这种实相功德即起作用,说“闻名俱生”。这就是法界印哪,法界缘起的给予啊,法界缘起的揭示,让我们来实践,让我们每一个莲友来实践这个法界缘起。清净、圆满、没有障碍,远离众生思议、颠倒的这种习惯,让我们在劳虑中休息下来,把劳虑换作了无量光无量寿的这种法尔本然的作用,使我们休息下来,在无始以来的这种劳虑烦恼中出离,出离这种劳虑、分别、执著。
以前读《无量寿经》的原译本中,有《清净平等觉经》,读这个经题、经名就感觉到很受冲击,有很大的一个缘起的洗礼、缘起的揭示。《清净平等觉经》,清净平等觉的路子、缘起,能唤醒我们无始以来的无明烦恼的相续。
我们怎么出离这个无明烦恼的相续呢?清净平等觉给了我们这样一个果觉因心的缘起,净土教法的这个教授,它的中心点就在这个地方。彻底地,把我们无始以来依止无明烦恼、分别烦恼、颠倒妄想的这种习惯,依法性给我们做了一个彻底地、从即下彻底地来改观它,就是缘起的改变,过去的无始以来无明、执著、颠倒、妄想永远休息了。
因为往生,“随佛愿力,即得往生,住不退转”,就是随顺法性、随顺无量光寿来审视一切业报因缘,那就是普摄九界;观察其本质,“如佛金色身,妙相悉圆满”,我们了解了这一点,大悲心必然生起,说“亦以大悲心,普利诸群品”。
诸群品者,本无诸群品可得,是因为诸群品的自我执著、我执所造成的群品的分别业报。那我们接受阿弥陀佛的果地觉,来作一个平等缘起,彻底改观,改观了这种分别执著这种“我”——个体的分别执著的这种业相续,成就了一个“往生彼国,即得不退转”这样一个随顺法性实践生命的新生。
正因为如此呀,有这样的功德利益,我把它放在回向,这样的一个实践《拔一切业障根本得生净土陀罗尼》文句的最后一个收尾,这个收尾亦是所谓的我们的这种果觉因心的实践的相续。
实践果地觉因地心,不是说我们在念《拔一切业障根本得生净土陀罗尼》那样的文句中,那个时刻才是实践净土。不是,是从此以往皈命无量光寿,契如无量光寿,抉择于法性不改这个真相,得究竟的安乐住,住无住所,清净解(xie)脱。
那是释迦佛的一乘教法,或者净土的这样一个完整的教法。我们有这样的一个缘起,我们就可以在这个易行道上,认真地在阿弥陀佛果地觉的呵护下、基础上,去体验法性不改的无量光寿的功德妙用,我们每一个单体的生命可以不受限度地体会无量光寿的功德利益。
说众生呢,在如来藏的这个功德中说“一切众生本来是佛”,那一切生命皆可以无量光无量寿地去实践。一切生灭变化不过是无量光寿的实践的生命方式罢了,那我们就远超了生老病死对平常众生带来的,尤其是病、死给众生们带来的苦痛、迷茫、排斥。那我们把一切生老病死这个变化,是了解无量光寿这个生命真相的一个过程罢了,有无量无边的生生死死的变化,来体会无量的生命,对每一个生命的生死变化,都加以了解、观察、体验。
说善用于生命,体验生命,所以称为真如妙用,真如的这种功德。那令众生有亲切感,令每一个有情有亲切感,因为亲切,跟我们每一个人都有关系,顺法性说个个都有关系,真相如是啊。所以呢,为众生作大安、作大布施,这就是阿弥陀佛的誓愿嘛!给一切众生究竟觉,是顺性说。说给予,实在无所得失,但彻底揭示了生死的美妙作用,就是真相的安住、真相的回归、真相的启用,了解一切生命,深入觉悟一切生命,无所畏惧。
我们很多人读过八十一卷的《华严经》啊,那是法身大士的境界,诸佛菩萨的境界,境中境啊。那我们这样的念佛人,很容易去了解华严境界,去体验这个佛法的富贵。
这种性空,这种性空缘起,这个性空变成这种所谓的妙有。我们善用于这种生命的种种作用、种种现象,无染无住,那我们在现实生活中就会不在生老病死这个地方紧张、排斥、对立,我们会来珍惜、尊重每一个现行,会像释迦佛讲那样,会自然地就会做到“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清其意,是诸佛教”。那这个诸佛的略戒的教诲,在这个净土教法中出世入世二种方便都十分简洁地运用出来,就是缘起观,也就所谓的发心。
发心,用什么心,我们要自明、自觉。那真正地作为一个佛子,而不是让世人讥讽,自己自欺欺人,作诸虚假业,去让自己焦虑不安、迷茫、痛苦,造那些恶业干啥?那人就会远离自欺,忠实于生命,尊重自他。
说净土的这个修法呢,它就摒弃无始以来的一切造作对我们的蒙蔽,就是我们去覆藏它呀,去蒙蔽自心哪、蒙蔽他人哪,孕育着更大的恶业呀,更大的恶的果报啊,一个谎言用另外一个谎言、一个恶业用另外一个恶业去不断地掩饰啊,滚雪球越滚越大,果报最后成熟了,受不了了,那就是迷茫者嘛,那就是众生业呀。
那净土呢,清晰明了,清净缘起。清净了解无一法可得,那你才不放纵自己呢。无一法可得,你放纵自己,那你就自相蒙蔽嘛。无一法可得,清净缘起,人自清净作为了,就是做自己自利利他之事,行菩萨之道、天人之道,说圣人之道、佛之道,觉悟者嘛。
三恶道有情,自害害人哪,危害自他。为什么呢?迷失自性本自清净、本自具足啊,放纵自我的这种业习、虚假的业习,造诸苦难。反而是此类人呢,多诸委屈,多喜欢言说自己做了多大的功德、受了多大的委屈、天底下人都在辜负自己,满肚子委屈。
本自清净,委屈什么呢?如梦如幻的业缘,你为什么计较自己的业缘呢?为什么想把好的东西给表现出来,恶的东西隐藏起来呢?无明啊,蒙蔽啊,见思惑啊,名利所支使啊。我们每一个学佛的人,一定要在这个地方去警觉。
果觉缘起,清净缘起,光明的缘起,喜悦的缘起。造虚假业,人怎么能光明,怎么喜悦啊?只能忐忑不安。虚假业是顾头顾不住尾啊,想着再圆最后也是自欺呀。
说“诸恶莫作,众善奉行”,出世入世教育真诚,这个教育是很真诚的、很真实的。“出世入世,莫过于因果”,印光大德这话贴切得很、亲切得很。我们要实践果地觉为因地心,怎么会有这些烦恼呢?那会帮助一切有情,当然也帮助自身哪,出离这些苦的纠结、苦的蒙蔽。世人啊,不明这个清净缘起,不明智慧啊,各相危害,更相诤讼。
说我们实践果地觉为因地心,就有这样的一个清净缘起,就能让我们超越无始以来的任何一个业力的纠结与蒙蔽。所谓的菩提萨埵呀,“无智亦无得,菩提萨埵”,不是蒙蔽自己,也不是蒙蔽他人,不是断灭,是了解了法性不改,那我们就会坦荡任何一个业缘。是不是这样子呢?大家要善于观察。
诸位莲友啊,我们这个《拔一切业障根本得生净土陀罗尼》的学习,因为上一节课我们已经说结束了,这一节课呢把这个回向给诸位莲友再作个提示。希望我们在这个净土教法的实践上,越来越清晰,受益于此,作佛菩萨的真正的伴侣,作真佛子,真不辜负我们这个父母生身,真不辜负我们这个受国土的养育、师长的教育,这样一个难得人身又遇佛法,我们不去实践佛法,是不是空过与浪费?
莲友们,世事无常啊!大家看到国际政治的形势、经济的形势,战争、饥馑、瘟疫,现在人为的种种灾难,自然的灾难,再加上人们这个时代的共业,愈演愈烈的时代,我们遇到净土这样的教法,是不是应该珍惜它?
没有这个教法,你何处得以休息?何处能安顿自心,能帮助有情超越生死轮回?我们要没有这样的法则,会是个什么样的一个状态?我们有了这样一个法则,清晰它,实践它,乃至要能传递它,那是我们自利利他的一个成熟。
祝福每一位莲友,能在这样一个五恶五痛五烧的热恼的时代,化作清凉,清凉世间;在这个危害重重的时代,做一点自利利人的智慧的选择,就是依法而行。
无量光寿网站
http://wlgs.zhdh.org
集生活、学法义和念佛一体的佛友圈上线,点这里访问
管理员微信:5599341
加网站管理员微信:zhdhtv,进群学习交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