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佛增上缘,也就是所谓的增上利益,就是正行发起的觉受。念佛若得不到利益,那真是太冤枉了。若是大家没有一个正确的经典的指导,没有一个真正的眼目,大家识不得学佛的目的,识不得自心,我们往往是心外求法、心外念佛,心外欲得佛法的利益,那是不可能的。心外求法,那就是外道的修持,切莫以外道的修持为佛法的利益。外道的修持,就是从有对心中、有漏心中、有为法中欲发起无为的法益、无漏的法益、不坏的法益,那是没有办法发起的。
我们大家一定在这个地方用圣言量来对比,我们念佛首先要有个正见。正见就是正因,也就是当下的念佛的动力,就是下手的初步,也就是初发心。要有正知正见,才能有正确的修持;正确的修持,才能发生正确的功用,入佛的正道,得到所谓的正业、正命、乃至正定正智。
我们不明自己的最初作业,不明自己的心地,没有正知正见,那念佛也失甘露味,因为你虽然是假于念佛,心实未明心,心实未念佛,何以故呢?知见不正故,最初因地不正故。所以学佛的第一步一定要建立正知正见,就是所谓的建立正因,也就是要明白初发心,就是如实知自心。若不明自心,学法、习法都是无益无利的事情。
我们经常在一起讨论,许多人就说出这样的话:“我们念佛多少年,没有得到真正的利益。”为什么呢?就是不明初发心,没有一个真正的正见,识不得自心。识不得自心,心外求法,多生外道知见,外道觉受,以此因缘背离佛教,反而诽谤佛法,那就会伤害自己,伤害有情,伤害佛法。伤害自己可以原谅,忏悔消除;那么伤害有情呢?伤害有情的过失是难以弥补的,就是所谓业报因缘、依报的因缘,因为周围人听到你的错误的影响、指导,发起错误的行为,那就是贻误无量的有情,因传播是一人传十人,十人传百人,尽未来际它不会中断的,传播的因缘要特别的注意。
我们凡有言说一定要有出处,象念佛法门凡有言说,离不开佛教。菩萨教、声闻教、贤圣教皆可以超越,但是佛教决定不能离的。因为是念佛法门,所以说不能离佛教。善导大师反复告诉我们这一点,“宁错信佛语,不信菩萨不了义教”,为什么这么说?就是这种归命的真心不被一切异解、异见所动摇,真心归命,法益就能迅速地建立。在净土念佛法门上,第一步一定要把正知正见,就是念佛这个概念真正地把它认识清晰。下面的路子就特别地好走了。
④粗见正受
「此谓觉想中见。故云粗见」,因为这种正受是一种思维的正受,这种正受渐细,可以得到心境相应的禅定正受,也就是三昧正受。一个是因,一个是果。以利根的人来说,因果不离当下,对我们渐次修持者来说,还是有个距离。“你说佛的果德回施不是没有渐次吗?”可以不作渐次的回施,也可以作渐次的施用,用的时候可以作渐次。
象我们学习五念门是一样的,「第一门礼拜阿弥陀佛为生彼国意」,为什么?阿弥陀佛的意是正遍知的意。你能礼敬阿弥陀佛,阿弥陀佛的正遍知就会忆念你,使你这忆念与阿弥陀佛的忆念相应,与阿弥陀佛的正遍知相应,这样就会引发生彼国的真正的意。这个意就不会散坏,所以说这个意就是无量寿佛所加持的意,可以得到无量寿无量光的正加持、正善巧,这种正利的现前,就是为生彼国意。
这个意不是自己妄想中生出来的生灭意,是阿弥陀佛以无漏心智、正遍知加持给我们的无漏彼国意,就是正遍知的意。佛的这种意念加持所成就的不退转、不动摇、不变异的这种生彼国意是不会散坏,我们自己从妄想心中生出来的相似的愿往生的意,往往就会产生疑虑、变异、动摇,虽然它是个因,什么因?以阿弥陀佛无量寿无量光的这个意、正遍知的这个意回施给一切有缘作为一个种子,我们来接受这个种子的给予,使种子发芽、成就,那么这个过程,依教化因缘来说,可以把它拉宽,使我们看得到、听得懂,有一个消除疑虑、消除妄想的过程,那么这个过程叫因。但一定要明白这个种子是佛的果地觉,无量寿无量光的存念、正遍知的给予,使我们得到决定往生彼国的这个真实意、不散坏的意、不动摇的意。
这个意是佛果地给予的意,并不是我们自己从妄想心中生出来的愿往生的这个相似的或随时会改变的意,这叫正意、真意。佛给我们这个意是不散坏的,我们真正要把这个地方认得清晰。那《往生论》的「第一门身业礼拜阿弥陀佛正遍知为生彼国意」,这个意就是不散坏的意、决定意,就是无量寿无量光给我们带来的无漏心智、无漏国土往生的决定,就是正遍知的摄护、正遍知的存念、正遍知的不退。
「佛告韦提希」,来引导我们观想宝地、宝幢、乃至地上众宝种种庄严,这都是阿弥陀佛无漏心智成就的光明真实,来消除我们众生虚妄有为的种种垢障,也就是所谓的以无漏的心智成就光明宝地,来消除我们众生有为的、有漏的、颠倒的虚幻垢障,那是很容易的。所以观想宝地宝幢等可以消除我们无始以来的幻化心垢,使我们得心地清净光明无漏真实。
因为这无漏真实是以佛的这种殊胜国土的庄严,来直召我们心性的真实无漏,无漏的宝地、真实面目、真实形象,这样的感召为「粗见」正受,也就是正思维引发出来的正受,也是一种所谓的因地三昧。它能等持佛法,虽是相似,但利益已经发起,使我们众生可以远离有为的心垢、罪障,有为的虚伪、有为的作业,那么远离有为、有漏、有对的这种过失,得到一种无漏的、安稳的、清净的、光明的心地,也就是阿弥陀佛的光明果地境相映印众生心性真实,使我们得到一个正受,识得本心庄严的正受,等持佛法的利益。
这虽是想象引发出来的,以观想佛的这种宝地、宝幢庄严乃至种种稀有庄严来引发自己的心地,使自己有一个正确的觉受,这是正思维的一种修持善巧,但这决定离不开佛的果德,是名正观。若离此正观,是名邪观,从妄想心中生出来的一切境界、一切杂观缘皆是邪观,是生灭法,它是有垢心中生出来的垢幻相,也就是说是生灭相,不是真实相,佛在观经中给我们有详细的说明。
现在有一类修持,最主要是从妄想心中生出来的觉受,所以说生生灭灭,不得安稳,念佛亦不得安稳,念佛亦不得正受,反而疑毁佛的万德给予、佛的光明照摄、无碍力,这个地方一定要把它转过来。从过去那种杂垢有漏的“我”的这种虚妄思维中走出来,运用正知正见正思维,得到正受,就是随顺佛的无漏庄严境界、宝地境界,使我们得到自己相应的对照,发起自己等受的利益、等持的利益,这叫正观、正思维。要因地真,因为它是以佛的果德为我们的发起因地,所以这叫无漏因地,那无漏的果德必然现前,必然得以相应。
这个地方我们要真正地思维它,这叫正思维。我们无始以来众生的心性,就是颠倒妄想分别取舍,那么爱的东西就沾染,感觉到对自己无用的东西就舍弃,这种作为往往是从杂乱心中、无明心中生出来的贪嗔痴慢疑的作业,并不是无漏心中生出来的光明,所以佛让我们来观宝地,这宝地是阿弥陀佛成就的果德,这果德是从无漏心智中引发出来的光明藏,成就的真实安稳处,所以说是无漏宝地。我们观察这无漏的宝地,映照自心的真实,消除虚妄的作业(尘垢),所谓的虚妄的取舍,得以正思维,发起正受,这叫粗见。
因为此是觉想中见,亦是觉悟,不光能自觉,还能觉他,饶益有情。这个地方的粗见,因为它不安定故,若真正生决定,那么大定现前,入正定聚,时时刻刻不被外境所转,时时刻刻能转化外境,使一切外境有情,自性有情皆得到出离增上,利益现前。过去常说:“随缘不变”,这不变就是宝地庄严,随缘者,就是无量境界差别,所谓我们五浊恶世种种众生作业,就是从有为垢心中生出来的幻化影像,你若是以不变的宝地这种庄严,无漏的心智来映照这个世间,也就是光明的回施,把佛的果德回施给一切有情,使一切有情亦入无漏心智,得宝地的摄化,消除现前的种种差别障碍,大家在这个地方一定要深深地思维。
⑤果地觉为因地心
念佛法门,一定要从佛的果德上下手,这是个根本。丢失这个根本,你千说万说也不得法益,就是一定从佛的果德上来作起步,若不然,就丢根本,就是宝地,安稳的地方没有。善导大师反复地告诉我们:安心、起行、作业。若不得安心,就是佛的果德不作你的因地心之时,一切作业都是有漏的、妄想心中生出来的,差别心中生出来的,就会得到不完美的结果、生灭的结果。那你以佛的果地觉为因地心,就是安心、起行、作业。以佛的果地觉为自己的因地心,每一件事情不离佛的果地觉的给予,在建立佛的果地觉的基础上来行持一切法、一切作为、一切修持,那么这样利益能迅速得见,迅速圆成佛道,何以故?忆佛念佛故,当来现前决定见佛故。
是当来呢还是现前呢?当来是通说,现前是真实说。什么叫真实?利益的发起就叫现前;不现前,那就是当来了。因为大家被这种无始以来的我执我见,或被分别心、是非心、取舍心、高低心所蒙蔽,不能彻见诸佛的大悲给予、无漏给予、光明宝地的给予,照不见自己的心地,不得究竟的安稳,不能真正地安心,下面的作业就会发起种种颠倒的果报。
这个地方我们一定要反复地深思,若不然我们往往违背因地,在因地上不真。佛说三藏十二部一切了义教化,莫不是从因地上,所谓的一发心已成等正觉,这个发心最为重要的。明心是最直接运用,直心回施这广大光明的心,是佛的果德的直接成就的摄护与给予。
净土就是载负饶益一切有情的宝地,这宝地是无漏心智生出来的。虽是生出来的,本无所生,何以故?它是顺性建立的,这个性就是无有来去的性,不是生灭的性,不是有漏的性。虽有所生,但为众生标向,不是生灭之生,只是开宝藏之生。打开宝藏罢了,这个生是打开的过程,并不是新生出来的一个事物,启发一切众生固有的庄严真实、清净真实、无漏真实、非来去的真实,就是宝地。这叫「粗见」。
⑥定心三昧
「若得定心三昧及口称三昧者」,定心三昧与想、悬念、思维这种方法又有差别了。定心三昧这种利益就极为地广大善巧。象思维、悬念它具有一种时用时不用的状态,时隐时现的这种状态,或者说我们凡夫的业力一会儿占了上峰,一会儿佛的这种给予又占了上峰,那么就间断了,往往感觉到是不是自己没有真实的利益,那么念起来又感觉到有利益了。有的人在念佛的时间感觉到还是安稳,但是一不念佛,就感觉到生恐怖,这样的人没有得到所谓的定心正受、定心三昧,不能定心等持。
所谓的定心者,真正把这一颗阿弥陀佛的果德之心、真心,真正地遍布一切——一切处、一切时,真正得这大安稳的光明藏,得这真正的正受的广泛地普施,这种三昧就极为地安稳,不被异见异说所惑动,异见异说对你就没有冲击了。别人说:“你这样念佛不能往生。”那你说:“我仗借佛力,十方诸佛摄受,称念决定往生。”这一念决定心再也不散坏,如是归命,是为究竟安稳。这样的究竟安稳,不管任何情况下,怎么死亡,都能往生阿弥陀佛的清净国土,这是真正的信佛,信自己得十方诸佛的果德成就,究竟成就、安稳成就、不衰坏的成就,这才叫正信发起,过去叫坚信位,也叫安心。
你不安心,怎么能念佛?许多人念佛不信佛,以疑惑心念佛,能不能往生呢?边地疑城。不得往生阿弥陀佛清净的报土,因为疑佛心智故,信疑参半,信谤参半。若得定心三昧,这个利益就可以作为自利利他的饶益,可以作为大悲的、转向的回施法门,往返回施都得方便。往者,往返自在。念佛法门不光是我们往生自在,返亦自在,何以返呢?仗借佛力加被,游戏于生死临终,饶益有情,同生阿弥陀佛的清净国土。
这是仗借阿弥陀佛的愿力摄化,得不退转,得远离一切三途怖畏的这种真心正利,也就是佛的果德安稳给予,并不是我们自己的妄想心中生出来的种种觉受,或者思维的善巧,或修持的方法所得到的利益,那是不一样的,因为它是一个大安稳处,无起作处,我们一切众生修持作业都有来去生灭幻化,都有差别;在此处无有差别相,无有来去相,无有生灭取舍相,但是真实、平和、安稳、广大摄护,往返都得自在。
我们谈往生,基本上都是自利的发起,自利的决定,再也没有后顾之忧,再也不畏三途之苦,就象《药师经》所讲的十二药叉大将与其眷属从座起,顶礼佛足言:「世尊!我等今者蒙佛威力,得闻世尊药师琉璃光如来名号,不复更有恶趣之怖。我等相率,皆同一心,乃至尽形归佛法僧,誓当荷负一切有情,为作义利,饶益安乐。随于何等村城围邑,空闲林中,若有流布此经,或复受持药师琉璃光如来名号恭敬供养者,我等眷属卫护是人,皆使解脱一切苦难,诸有愿求悉令满足」,这个地方就是返向回向。
实际我们每个人听闻南无阿弥陀佛名号,这个不坏的宝号、真实利益的名号、万德名号的感召之时,亦可以引发这种决定,因为这是佛的威神加被,使我们生起的不起不落的安稳,真实安定的这种不可散坏的利益。所谓无漏心智给予的利益、圆满的利益,也就是直指人心本源的这种利益。它并不是从有为法心中、有对心中、分别心中幻化出来的影像觉受,这个地方一定要深思熟虑,不是知见所能成立的,是诸佛圆满的果德直接给予映照出来的利益,是果德的随顺发起的正思维的善巧利益。这个知见不是个人的知见,也不是个人修持感召出来的一种因缘,直接是佛的果德的给予。
「定心三昧」,可以发生返向回施,就是利用大悲心,也就是我们学的那种菩萨巧方便回向,以种种善巧,乃至五门修持不作自身利益因缘,但为饶益一切有情,拔一切众生苦,入慈悲门,得以出入自在。这定心三昧可以作为饶益一切有情的行持,因为你再也不被惑乱,发生安稳的利益,周围的有缘可以得到转化,得到你这种安定的转化因缘的回施。
我们深信阿弥陀佛果德的给予,决定往生阿弥陀佛的清净国土的这种教化,无衰无变,在这个地方真正地归命,不作自己虚妄觉受,舍离自己一切虚妄的觉受,舍离九法界差别的觉受,直归命一真的安稳,把这一真的广大教化回施给一切有缘,建立定心利益,那么就会得「定心三昧」。
⑦口称三昧
「及口称三昧者」,我们念南无阿弥陀佛行持真言,不能轻易地说话,说什么这个事实都会现前,因为口业可以成就。象我们凡夫欲成就世俗法,念一百万遍真言,一般可以成就一个所求的因缘;念一千万遍,可以成就出离世间的教化因缘,这是佛在藏经上告诉我们的这个时代人修持的具体做法。若想以一个出世的善因接度一个人,那就要有一千万的修持,这是个人的修持,虽然是个人的修持,亦要仗借佛的果德给予,就是真言的给予,这就可以完成世间与出世间的教化。
欲得到这种定心与口称三昧,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真正地在净土法门上得到自利利他,实际是同时运作的,利他之时才能真正自利,你才能识得自心的真正归命处,象三宝歌讲的真正皈依处,如来是你的真正皈依处,才能尽形寿来奉行这样的教化。什么叫奉行呢?不是颠三倒四地一会儿这么做一会儿不这么做,不是一会儿信一会儿疑,就是坚定不移地,宁舍生命也不会改变的一种行持,因为是真正的皈依处!这个地方一定要顺着佛法的教化思维,不要顺着自己的妄想或者不了义的教诲来思维,因为善导大师都是选经典上的文字。
无量光寿网站
http://wlgs.zhdh.org
管理员微信:5599341
加网站管理员微信:zhdhtv,进群学习交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