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佛法这个话题,尤其净土,世尊说“舍利弗,我与一切世间说此难信之法,是为甚难”。净土教法实践容易,予人信心、讲法十分困难,的确是困难。
不讲净土不知难啊!就是你所有讲的对象,难以生信,这个就是没有办法的一个地方。
不能生信,你怎么讲呢?怎么交流呢?不能生信,就产生不了交流,产生不了交流怎么办呢?所以就引导大家行为上去体验,而不是交流。
说易行难信,那就从易行处下手,我们去实践,从实践引发大家对法则的认知与交流。单谈这个法门十分困难,只用于言语来传播来交流太困难。
世尊说我与一切世间说此难信之法,让十方诸佛来替他作证,十方诸佛各出广长舌相,称赞此不可思议功德。
广长舌相来予他作证啊,予阿弥陀佛作证,予释迦佛作证。那我们讲这个法,谁来给我们作证呢?也是十方诸佛来作证,释迦佛来作证。
我们作为凡夫有情来宣化这个东西,太难太难了!那比世尊又多了一个难。因为什么呢?世尊的难,就是说回应的对象没有,只有施教的对象,只有布施的对象。那在凡夫有情这个角度来交流呢,我们只有转向回施世尊的回施,或者同享佛果来做回施,难度加大了。
本来无信众生就多疑啊,怀疑一切,于什么也生不了信了,就成末法时代了,再说这个难信之法,不增加更多的疑虑吗?
说只能从行为上来疏通、化解大家的疑虑,就是你易行这个地方去实践,来化解你的这种无明的我执,就是疑虑,怀疑、疑烦恼。
所以过去的善知识们为了弘扬净土,就像从我们中国这个初祖远公大师开始,这历代的祖师多以勤苦的依法行来感召大家的信任或者感召这个传法的机会。
大家都读过历代祖师们的故事呀,还是从通过自身的行为来引导大家实践这个法则,身教多一些。
像我们现在学这个东西,远公大师结社嘛,人单独实践的时候没法生信的,就结社、结白莲社。不同的人,有佛教信仰的人,出家人、在家人,有道士,有儒家的儒学者、儒家的学者,不同的人物到一起,结社念佛,一百二十三人来结社。
现在很多那个念佛小组,也都是有一群人一群人的,那我们也在学习这些善知识们的作为,用结社的方法、共誓的方法来推动实践净土。而不是说我信不信,他信不信,不交流这个东西,只去实践,结社念佛来作实践,实践这个法则的,来推动实践这个法则。
很多人读过善导大师的故事,那他就是拼命念佛,用拼命念佛的这种形式,用法事——往生礼赞,法事赞,很多这些方便,六时礼赞,来劝化大家行,实践净土,皆依佛愿实践净土,就是依佛的愿力来实践净土。
那我们现在也在说依佛愿来念佛呀,依佛力住持即得往生得不退转啊,就是现行得不退转的一个实践,果觉因心就是现行往生不退转的一个实践哪。
但大部分的人呢,表现是各种各样的,实际心地的那个,临终往生还是他心地的最终的那个底线。
我们也不反对呀,只能说你现世不安心,你依止的还是你的业、业习,你的量,你的无明,你的业缘,作为你的因地的基础,往往是不得安心哪。
未安心念佛,未明发心念佛,舍报往生啊。这一类的人舍报往生,要是不按三辈九品那个实践,舍报能不能往生也是个问题,因为业力使然啊!
说净土教法重在实践,我们一星期留这么一节课,就是鼓励大家去私下里,闻法了,我们私下去实践,若一人、若三五同志,大家相互地鼓励着、督促着去实践这个法。
依佛愿力、佛力住持念佛,果觉因心念佛,无上菩提心念佛,愿生即生,这样一个不退转的力来自于佛力住持,所以我们随顺佛力即得不退转,这样一个心相续、法相续。
把这个“解”,信解的这个习惯呢,放到依法行所产生的信解,那是有意义的。
依我们自己的限量、业力、所谓的因缘去思考,这个信解是障碍;我们在依佛的信愿力、愿力、果觉因心的这个教法的指导下实践,实践中产生的信解是有意义的,这个地方要把它作为一个区分。
要是依止着阻碍我们的信解,那你实践了,实践这个教法的时间,佛力住持实践下,也会产生信解,这个信解虽然不是唯一的途径,但是他会产生这种信解力,这个信解是有意义的,对我们实践净土是有意义的。
但我们先以自己的信解来作为一个引导,往往这个自力信解就反而成为障碍,实践净土果地教的这个教法就会产生疑虑与障碍。因为自力的量,把我们制约得……不管是境界力中、现缘中、正见中,都会产生一些你意想不到的障碍、阻碍、限制。
节选自阿玛达2024年12月7日开示
《净土普利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