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为自求

有居士汇报自己最近修学的体会和感知,以及疑惑。祈问怎样去真正地实践法则,把果地觉的力量运用出来,真正地能够自利利他,不自欺。

阿玛达:

我刚才讲的一乘教,都白讲了。

我讲的啥跟你讲的啥不相干啊!个人都有个人的套路,不在一个频率,不在一个线上,我再讲还是这一套。

最主要是我们不知道佛在作啥!

你总在盘算着你在干啥,你自己如何如何,你如何如何。不管你编的故事也好,你的信解也好,你跟别人表达的东西也好,你就在我、我、我这个感知上、知见上用功夫。

果觉因心、果觉因心,我没听到你半句有个涉猎,佛力住持一个念头都没有听到,都是我如何、我如何、我如何……

你谈得再多也是我如何。你如何,跟阿弥陀有啥关系呢?我们没有跟佛联系起来。

你说持名就持名,一会持名,一会这个那个的,你持过名吗?怎么持的名啊?跟佛的名号功德有啥关系?

你不建立这个关系,你自己说自己的感觉,谁说都是一样的话题。

来这儿昏沉,是因为这儿的气候、温度太高了,回到国内,毕竟东北更凉。

因缘。你要是缘这个净土教法,就会有净土的缘;你要是一直缘自己的感觉,自己那一套,我自己的见闻觉知啊,那你就去缘你的见闻觉知,不要强求。

九界同归,凡圣同修,等蒙摄受,咸得往生。这就是佛力的作用,那就随顺佛力、愿力的作用,我们去审观实践,什么样的九界同归,什么样的力量能使九界同归呢?那只有佛的圆满的作用力,它普利十方九界众生的愿力。

什么叫等蒙摄受呢?一切众生,阿弥陀佛摄取不舍,光明遍照无所障碍,摄取不舍。

咸得往生,往生就是成佛,回入佛的净土就是成佛啊。因为佛的净土只住佛菩萨,没有其他有情。其他眷属与佛陀无异啊,功德、作为、寿命跟佛没有差别啊,往生彼国就是成佛,咸得往生就是咸得成佛。

我们随顺这个佛的业力作为,去观察这个作用力,体验这个作用力,那就是在念佛啊,念佛愿力的作用,功德力的作用。

而不是我感觉,我如何,我感觉我的右臂麻了,左脚麻了,右腿麻了。或者我感觉这通了那不通了,这理解那不理解了,这如法了那非法了,意义是啥呢?

你再介绍我,你介绍你的东西再多,跟别人有什么关系?跟佛有什么关系?跟教法有什么关系?没关系。学一些谈资,跟自己的心没有关系呀!

什么心呀?不动心呀,无所得心呀,无染心呀,自性心呀,法界心呀,佛心呀,跟这些心有啥关系?没关系。你不念叨它们,你不跟它们交往,你不认知它,怎么有关系呢?

滔滔不绝地讲自己的感受,自己的知见,自己的见闻觉知,多提个“佛”字,就感觉到晕头了。

所以这个净土教法就是谈佛的果地觉,谈佛愿,谈佛的依正二报。

你看五念门中讲身业、口业、意业、智业,都在谈什么呢?

身业礼拜阿弥陀佛应证遍知,为生彼国意;口业赞叹阿弥陀佛,与彼光明智相相应;心常作愿毕竟往生,与佛愿相应;观彼极乐世界依正二报,主与眷属,情器世间,二十九种庄严,都是观察彼国,都是念彼佛,哪有说我如何如何。我如何如何,跟念佛有啥关系呢?

喜欢介绍自己的状态,然后抛给别人一个“我自己咋办啊?”“我这么念我咋办呀?”

你这么念,呈现的是自己的业力嘛。念自业他业共业,建立自己的见闻觉知、自己的信解,就是这些东西嘛。那个人就不用修任何法,天天念的这一套。

你修法还念这一套,那你没修法。跟法没接触,对法漠不关心,就是我如何、我如何、我如何、我如何……以前如何、现在如何,都是我如何,把一切因缘都纠结到我的业力、我的见闻觉知上去了。

学佛真是不容易,实际就是因缘不足的情况下,可以远离这个教法,远离这个人群,这是最好的方法。

远离了,你才能知道这个法的珍贵。不远离,大家在一起就徒增业习,徒增人情,徒增爱憎。增加了不少人情,离法越来越远。

只是我的感觉,我的感觉,谁对我好,谁对我不好,心里越来越在乎的是这些东西,不是佛法。越来越像家庭生活一样的感受了,那就太近了,法湮没在人情之中了,湮没在谁亲谁疏上了,没有法则。

远一点,远一点那个距离美就会出来。十万亿佛土你看多远,阿弥陀佛有对我们有大的加持。我们天天跟阿弥陀佛靠在一起……这个不一样,不能做那个比喻啊,阿弥陀佛的光辉也把我们照化了。

大家用人情世故交流啊,人情世故交流,人情世故圈在一起,心中就是培养爱憎,潜移默化的是爱憎,表现的是法则,但没有实践法则。这个过去人修学根本不敢这么用,拉点距离是有意义的,没有距离人就开始培养人情了。

僧法中呢,你看它这个团体,他就各人有个人的,念佛、念法、念僧;到一起坐这个地方,也是念佛、念法、念僧,他不会去拉人情的东西。

世俗人没有共同的一个戒律体系,到一起拼凑一个团体,结果很容易不念佛,不念法,不念僧,就念自己的感觉。我的感觉是啥,我的感觉是啥,他的感觉是啥,他的感觉是啥,他的感觉是啥……

人情世故越来越厚,人情世故做得越来越近似于人情的完美了,离法越来越远。大家就会在小恩小惠,所谓人情世故,看脸色,看脸色说话;听人话,不听人话,谁亲谁疏上用功夫,后面大伙受苦就受在人情上了。

不信,你们就继续实践。

尤其这见面就谈你的感受如何,他的感受如何,这跟佛法没有关系。这在拉自己的感觉嘛,找自己的感觉、感觉、感觉,不断地在感觉中细化这种人情的关系。

难!难度越来越大。就是交流法则的因缘,距离越来越大,越来越听不到所谓的……就是如法的缘很少,就谈人情世故,大家会把人情世故的东西,在交流的过程中,人情事故的表达会多。

不是你介绍,多少人都介绍了,就是我的感觉,我的信解,我以前怎样、现在怎么样,我现在很欢喜、我现在很轻松,这跟佛法一点关系都没有。

第一点,不为自求没有做到!

了义教中,任何为自求的法都不是佛法。果地觉为因地心,哪一个说我的感觉,我什么感觉?

我现在很喜欢,我喜欢念佛了,我现在怎样怎样了……这都不行!都不是净土!这不是佛子!

谁很如法,谁讲得很好,谁像开悟了一样,这个、那个,结果把……

以前我认识的一个寺院的出家师父,两个比丘尼,就是根比较利,也比较精进,信解就比较强,语言比其他人要强得多。现在一个是神经病,一个回家有六七年了吧。

那都是出家二十几年,都是少年出家,就是九岁、十岁都出家了,小女孩子,都是在家都是很聪明、很聪明的孩子。出家的时候,去寺院学这个学那个,都学得好,又很精进。

现在一个精神疾病,因为啥呢?所有的出家人、居士都吹捧她们,人情满满的。我认识她们的时候,她们都十几岁,二十来岁,现在都五十岁了。一个精神病,一个回家。

回家这个比丘尼,给我打电话说:“法师,我不能不找你,我起码得说说,我心里这些没法和别人说的东西,我得和你说一说”。我说“说吧。”

我说“你现在干啥呢?”她说“我正在捡垃圾啊。”

唉!十分有尊严的女性,很有修行,就是被人捧、捧、捧。谁见了都吹,尤其那些男居士,那些出家所谓的修行者,“你看她们的境界多高啊,多么,怎么、怎么……”

那就是下场。为啥?大家这一群人中,谁怎么样怎么样了,就把这个人给废了。一个好好的孩子就废了,捧杀了,就误入一个极为骄慢的歧途。

净土教法本来没有这个谁悟不悟,果觉因心啊,无上心哪有悟不悟的,胡扯的这个说法呢?

“我今发心,不为自求”,这就是无上心啊!

要是不了解这个发心,果觉因心,阿弥陀佛哪个地方说“我的感觉,我的感觉,我的感觉”?你看哪一个愿望,他说他的感觉了?

大家天天培养说,你的感觉如何,他的感觉如何,你们想一想跟佛子有啥关系?跟你们念佛法门有什么关系?

大家要是不学习,不实践净土教法,拿着净土教法去当闲话说,拿着其他东西来填充,那会是个什么结果呢?别人骂我那个话就成立了。

我们不能不去如实的知自心啊,了解自己的心念在干啥?不了解,那我们就是在……

就像出家师父不为了正法住世,不为了教法住世,就违背了自己身份的本分事,那果报是啥呢?果报就是还债呀,菩萨!那没有啥说的。日夜三翻也不是骗人的。

我们举一个最简单的例子,说因果报应就行了。

投影,我们现在用一个很小的东西,灯光一照,投到无限的空间中,投得越远放得越大。

因果就是这样子的。不信,那你就不要为正法住世出家。你要自己,你搞个啥名堂出家,那你搞去,后面还债。

谁知道啥叫还债?不了生死,你不还债你干啥?你不是为了了生死,你就在不断地……哦,我们坐这儿不动就有钱花了,那不是别人给的?

别人给的那不是债吗?凭啥给你?因为你住持正法给你,因为你是三界福田给你,要不然凭啥给你呀?

给你一分钱,投射出去,这么大一个点,我们知道投射出去是多大个面积?

看过电影,看过投影,投影就是因果,你越远的因果投得越大,量就越大。

很多人认为占个便宜,拿个别人的钱去花一花,为所欲为,就可以了。

不是那样子。没有法则,我们怎么酬还这些因因果果呢?居士也是这样子,我们怎么酬还父母养育我们呢?社会教育我们呢?佛法给我们的支持呢?

这个果觉因心不是闲话啊!是我们实践这个法则的一个起步啊,你不这么用,你干啥?

唉!会说的不如会做的呀,你没有作为,说得再多,因果来了谁来承担?自作自受,无能替代,谁也替代不了。

果觉因心我们要实践呐,菩萨们!正法教育是我们面对社会,处理问题最简单……

它不投影了,果觉因心最大的因缘投到我们身上了,投到我们生命中,我们用佛的功德,这个压缩性的投影、投射,来做我们的因地心,要不然……

这个不是谁能劝谁的,这东西也劝不了谁,谁都劝不了谁。要是能劝,佛菩萨早把我们劝完了。

佛施遗教,留下的教诲,把正法能传下来,能做一点引导也好,放在这儿让大家了解也好,还是在自己抉择,你不抉择谁也没办法。

你不回向,不回心,不舍弃你那个自我执著,那我们就在法外啊,在佛教徒这个群体中没有你的名字啊!

世俗人说,家谱你都入不了,祖坟你都入不进去啊。为啥?跟你没关系。

你再去化妆掩盖都没有用,因为我们的业报是有用的,你实践你的业报发生巨变;你不实践,业报还是业报,要谨慎啊!

任何法我们不去实践,那你就不入流啊!不入流,那法怎么跟你联系,你怎么跟法联系呢?

要谨慎,一定要谨慎,对自己要尊重啊,对自己要尊重。尊重就是实践法则,而不是去搞其他东西。

你看,这些善知识说“不为自身求安乐,但得众生得离苦”,《往生论》反复讲这个三种违菩提门,三种菩提门法。

它为什么要讲这个呢?人就难放这个自我,我执法执,难放。放不了也没问题,但你要知道这是苦处。

三种违菩提门法在修诸苦业,就是未来的六道轮回的业你在做,你现在在种那些种子,你慢慢移树,当然作为中也有苦处,但这是小,因缘小,果的投射你也看不到。所以说,你还不断地敢造小的因、小的因、小的因……,成熟小的果、小的果、小的果……

积累得多了,投射得大了、远了,会产生什么样的果报呢?

我们学习这个了义教,

无所得——投射吧!

性空——投射吧!

从始点到终点,在无尽的法界中——投射吧!没问题。

所以它知道初善、中善、后亦善,不造生死恶业、烦恼恶业,不再染著于我执与法执,是不是这样子呢?大家可以观察,可以实践啊。

为什么“狂心一歇,歇即菩提”呢?啥是狂心呢?我执法执都是狂心,是不是呢?观察!

说我的见闻觉知,根本出不了这个小小的骗局、圈套。

你所有法的实践,你超越了这一点,你随顺佛的果地觉,一点点的实践,你真是为自己负责的时候,你会热泪盈眶。

为什么呢?终于摆脱了这个负重。

什么负重呢?投射业果,反,逆反过来,反过来所实施的压力。

你要去观察因果,你认真地观察了,你未来所做的那个业,你所造那些虚伪业,那些贪嗔痴慢疑不正见的业,投射出去,你再反馈回来。你要细致地观察、反馈回来,那个负重,你根本不堪那个负重。

没有几个人能堪自己的业力的结果的,没有几个人!

因为你从来没有超越过自我,你在自我的好恶上建立的东西。那你很辛苦啊,心里就有苦的东西呀!所以长远一看,众生业不堪回首。

六道啊,六道众生业哪可以择取呢?无常苦空。在这里面捞摸,抓举,抓举它还是无常,它还是不可得。越不可得越想抓举,抓举一个有可得的东西,像你这个对法的追求一样,你想抓一个东西,抓一种感受。

所以佛教是一个止观的修持,就是给众生抓手的,通过止观的修持。

像这个前四门中,有奢摩他、毗婆舍那的修持,就是止观的修持。干什么呢?给你一个抓手。

止观也是众生业呀,不过那是菩萨行方便,菩萨觉悟世间的一个方便。止观就是方便,止观也没有实法可得,禅定等等,都是一个方便。

干什么呢?就是众生的执著,执著更崇高的东西、更崇高的理念、更崇高的什么东西、位置,给的一个次序。

有没有呢?有了,你就按照那个次序去修持,你不能退转;一退转,所有的业就变了,变成一个被动、不可控制、不可掌握、不可自在的一个业了。

这一点没有恐吓大家,大家可以认认真真地观察,你为自求那个结果是什么?为自求,一定果报在自身身上。

你不是为了利益众生你成就佛,你成就佛要干啥?

很多人说我成佛就是要度众生,但你这个成佛度众生,本身这个缘起,在佛教这个缘起中不成立,所以说不是清净缘起。

所以“我今发心不为自求,人天福报、声闻缘觉,乃至权乘诸位菩萨,唯依最上乘。”最上乘发心什么呢——

“愿与法界众生,一时同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清净缘起,圆满缘起,真实缘起,顺性缘起。

那你这个缘起你要度众生,你心目中有众生可度,有我可成佛,你这是染污的心,染污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无明心,染著心。

那果报是啥呢?越学越自大,越修越迷茫。本来想成佛度众生,结果弄个自慢自大的一个、所谓的我修行的佛法,然后看不起别人。因为啥?要度别人,别人都是众生,我成佛了。

以前我接触的这个日ben真宗的一些修学者,就是我被拯济了,我杀你、剐你都可以度你。就是染污心呐,取向心,去出诸妄语。

不是佛的果地觉为因地心酬还众生,令生无上心而得度脱;不是法界有情,不是九界同归,凡圣同修;不是等蒙摄受,咸得往生,而是“我”要度众生。麻烦!

所以法则的交流,跟虚妄设计的这个“我”,是有巨大的差异的。所以世尊、一切佛菩萨、贤圣,以流布法则为“我”,就是这个色身来了,显现出来了,是因为流布法则这个因缘来称我,不是其他的。

我们是以私心,以自利心,以自我意识,我执的染著来作“我”,是不是这样呢?大家可以慢慢去认知。

认知不清晰,那我们学习净土就有一个陷阱,拿这个地方做一个……就像出家师父一样,我并不是为了住持正法,也不是为了实践正法,也不是为了传播正法,我只是为了自己的生活。那后面,你就为了你的生活要还债。

因为你现在的生活资源都是借别人的,你要还债。

我给大家讲一点,我的角度讲,以前听老一代人讲戒律,讲这个因果,我是从来不敢摸这个钞票的,不敢接受任何供养,在零五年以前,我是不摸钞票的,不敢摸。为啥呢?怕还不了这个债。

所有的钱都供养寺院,或者说以前在丛林中,多交点电费,认为自己看书用电,多交点,为佛菩萨买点香,反正把那个钱尽量投到功德箱里,或者分给大众,或者谁需要给谁呀,不敢用,就怕日夜三翻,怕修行有负担,所以实践法则就轻松一些,轻松一些。

看了很多这样的故事,也听师父讲了很多日夜三翻还债,出家人还债的,后面在社会中、在社会上也遇到了,变成狗给别人看门,变成牛让人宰杀,还债,变成……很多很多,就是业力转换了,苦不堪言。

残疾人,手、脚、嘴都不会说、不会动,大法师!触目惊心。当然也有大la嘛,那果报触目惊心。

不敢,真不敢!是因为那个因果,要是自己出离不了生死,根本不敢去碰那个玩意。因为啥呢?你要还债。

因果你必须得还,你不为正法,你不还债你干嘛呀?要是为正法,你就不操这个心了。你不操利害关系,谁供养谁不供养,你不操这个心了,那你没有恶业相续。

所以那个时间,在师父他们的教导下、加被下,我实践法则感觉很轻松。

啥轻松呢?根本不管这些事,不问、不理这些事,不碰这些事。自己就关注自己该做啥,就是正法、教法、戒法,正法与戒法都讲些什么,就学习实践。

当然你说没有感受吗?对佛的恩德、法的恩德没有吗?就充满了感激,如此而已。

但那时还是不敢,因为啥呢?不见得认为自己的生死真正能抉择了,只是感觉法益有一点点,带来了一些轻安,不再被世俗的业力埋没,或者说投射的东西没有那么多影子了,投射的东西越来越少了。

零五年底,零六年,有法师就给我说,你要再不接受大家的供养,因为我那个五方净室以前就一个板、床板,什么都没有,就一块石头。现在佛堂的地方,以前什么都没有,简简单单的。

他说,你要再不接受大家的供养,你的命和大家的缘没了,世俗缘就没了。开始病了,零六年开始病了,接受供养了。

那时了生死了嘛,就不怕还债了嘛!

那时候感觉有果地觉因地心这个教法了,对自己的因缘啊,什么呀,也透视过,也观察了,最多再从种种因缘中都能往生,这个因缘上去体验、去观察,如此而已。

就是乘佛愿力,九界同归,怎么实践这个九界同归呢?体验体验。

不敢,以前靠自力,或者说心中还有自力的存在,或者说还有自己因果的投射,不敢,一点都不敢。

认为这是别人的钱,十方信施的钱,我可以怎么样。你要是不在正法上用功夫,你在这用功夫,那这人咋办呢?

一张纸,若干年以后,用几捆缎布、缎子、绸子来还,才能平衡。

这是什么样的一个代价呢?你要不为正法出家,你说我们值得不值得呢?

节选自阿玛达2024年2月14日开示

《不为自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