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二元的思考

导读:我们建立了二元,我们生命来源于二。这个二呢,是父母、天地、理事、对象、心理与作为,无量无边,就是我们建立了很多二。我们都在这二里面,我们来源是这样子的,你只要动念,你就没有法不二的。你知道吗?

(一)对人生满意不满意的思考

人生中满意不满意的东西,大家都稍微参与一下,来谈一谈,就我们这一生中满意不满意的东西思维一下。因为这是人生中特别复杂的、大家会很关心、跟我们心念很有关系的一个事。这个满意、那个不满意的,我们经常会有这种心相续的东西。这是一个很大的,人生活中的一个很特定的内涵,基本上我们对每一个事情都会有这两种评判,要么满意、要么不满意,这两种评判。不满意会有个啥结果?满意有个啥结果?

咱们每个人过滤一下,自己思维一下这个满意、不满意。好比说列举一个例子,我们这个人生中,有没有真正的我感觉到很稳定的一个满意的事情?有没有一些什么特别不满意的事情?我们做个思考。

实际这个地方关系到我们心相续的一个支点,人心中这东西它常常会出现,这样啊那样啊,人事交往中满意不满意啊,作为啊什么,特别多的内容,基本上都可以用满意不满意这两个角色来作一个评判。

人生中特别不满意的事、特别满意的事可能都会有的,我感到大家能回忆回忆。因为这些东西没人提,大家就会滑过去了,在人生中“呼”就滑过去了,不知道滑到哪去了,对我们不产生效应——实际觉悟是个效应啊!提高你对未来生活的认知,这是个效应——觉悟的效应就少了。没有觉悟的效应,它滑过去了,思考思考呢,就是我们能觉悟的这样一个机会,就会成熟起来。就是我经历一个事,我就能成熟一点,经历一个事,就能去反观一下,了解“为什么满意?为什么不满意?”这样一个心相续。我们就大概先思考一下,然后每个人就讲一讲,回忆回忆自己人生中最满意、最不满意的,看看是啥。

实际人生是个很美的东西,有很美好的一面,很美妙的一面,那就是觉悟它;也有丑陋的一面,就是隐藏它,就是把它隐藏起来,或者说伪装起来,它很丑陋。我们都会有的,这个没有问题的。但有一点点,我们怎么来恰当运用这个东西呢?这样一个事情。

一般人满意的东西,人都会把它表露出来;不满意也会表露,但是他可能都会隐藏性,也可能会表露,这个不满意的东西,好比改变一个说法,会改改头换换面。这个“比较满意”很容易表露,大家可以去有这样一个思维。我们下面就是大家都参与一下,来玩这个游戏。

要是我们淡化人生,人就能容易放得开。就是把它很拘泥是“我”,过去叫我执——我好我坏,或者法执——我正确我对,这样的一个执著,它就会使人很紧张,或者说做人就会有局限,很局限、很制约。我们来淡化这个,来看一看满意、不满意,这个大家可以从这个东西来审视审视。

我们都回忆回忆自己人生中这些东西,然后表述表述,相互有个参照,一个说法,我们把美妙的也好,丑陋的也好,来不滑过去。

行,我们从某某开始说,你人生中有什么最满意、最不满意的事?各举个例子就行,就我人生中有满意的事情或者不满意的事情,我们满意的是什么?不满意的是什么?

就是事情、人都行,啥都行,不用说名字,就是举个例子就行,自己想一想。

弟子一:我人生中最满意的事情就是我认识师父了。不满意的事,就是我比较经常内疚的,就是我执这一方面。

弟子二:我最满意的就是闻到佛法,认识师父。最不满意的就是我执,看相上的东西,我就比较著相,阿弥陀佛。

弟子三:就是我刚刚回忆了一下,好像在不同的人生阶段,都能遇到一个团队,而且那个团队里面他们都是包容我的,愿意带着我往前走,我觉得这是我很幸福的一件事情,可能不是一个团队,不同的阶段好几个团队。不太满意的事情就是自己太好强了,就会导致在新的环境里面自己需要适应很久,其实那样子是很苦的,什么事情都要想做好、做对。

弟子四:我最满意的事情是对我自己,我觉得我对我自己比较满意的地方是我自己有一颗很善良的内心和很美好的内在,就是对最美好的一个认知,对自己的内在很满意。最不满意的事情也是对我自己,我觉得以我的这种学习能力,应该可以取得更多的一点成就,但是并没有达到我认为的那种状态,还没有达到最好的、最满意自己的状态。

弟子五:最满意的事情是什么,最不满意的是什么?我好像想了半天,觉得没有特别最满意的事情,也没有不满的事情。他们说一圈全是听闻佛法最满意,我想这不是累生累世都有这种相似和这种愿力才能够听闻的吗?好像这个也不是最满意的。

师父:先不管它,咱不管它。这没问题。

弟子六:我觉得就是世俗当中这些事情,就是组合这样一个的家庭,我还是比较满意的。但不满意的事呢,也是这一点。就是满意有双方各自的空间,但不满意的是那个空间好像有点太大了,太大了就是那种亲情的感觉它就快没了。满意的是那点,不满意的它就有点太过了。

师父:这个是没问题的,家庭的。

弟子七:满意就这一生有把这个究竟的教法找到了,最欣慰、最满意的地方。不满意,现在也讲不上不满意,因为一切不满意也是自己造作出来的。在业习上面比较容易翻出来,不满意就是说自己智慧这种突破,在这一块还有泛衍。

师父:对,作用上的一些使用的问题,使用的一些方方面面。

弟子八:最不满意的就是……

师父:比特币,最满意比特币。

弟子八:不满意。这都是阴阳变化,二元对立产生的,不可能有满意的。现在最不满意的就是不能像师父和DXS这样运用法则,得少为足嘛,总是觉得不想再精进了学习啊,觉得就这样放松,对吧,就能运用法则了。但是怎么感觉到十年前跟现在没有太大变化呢,没有什么又日新、又日新、日日新,没有,感觉昨天、今天、明天、前天都一样,感觉到这样浑浑噩噩挺不满意的,就是没有变化,DXS每天都能感觉到自己的变化,我都感觉不到。

师父:也是对作用的一个反思。

弟子九:不满意的事情就是挺多的,回想我这一生遇到的善缘很多,但没有一件事情能够有一个完成式的对我的支持,都是半途而废或者是没有一个珍惜啊、知足啊、感恩啊,就是这个事情都没有画句号。然后最满意就是遇到师父以后,接触到净土的这个教法,它使这些我原来这种遗憾或者是亏欠不足的,然后看到它这样一个清净圆满无碍的心,所以就是在我这方面,所有的事情也变成了支持我达到最满意的这样一个助缘,所以我感觉到很欣慰,最欣慰最满意的事。

(二)满意不满意——二元的思维习惯

师父:我们给这个人生中满意的、不满意的这样一个题目做了一个思考,真是什么内容都不重要。实际我这是一个伪命题。为什么说伪命题呢?实际它这个东西,真是每一个人的角度完全都不一样。就像刚才我们列举的,不管你对什么满意不满意,实际是个伪命题,这个东西很难用一个我们人生中这种对立的方法来表达这个所谓的满意,很难,很难很难的。就是用对立的方法,我达到一个满意的表达,很难很难的。

不相信我们可以列举列举满意的一些角度,就是只说“满意”这两个字,不说不满意,我们看看有多少个满意,我们来列举满意这样一个内容。就是人生中我们满意的内容,也可以用甲乙丙丁,刚才那几个基本上都是对法则的总结比较多,对法则的一个认知了,对自己人生有一个满意。但这个满意呢,实际就是我们考虑到法则了,可能对满意的地方多了;考虑不到法则,你这个满意找不到了吧,找不到这个满意。这是对象性的满意。我有一个对象,一个法则的对象,我很满意,这个满意,它就是个对象;不满意的东西可能就是反过来了,对吧?像感情上的一个对称与不对称,对称的时候,他感觉到满意,不对称呢?

为啥说是伪命题?我设了一个二元,二元明明就是个伪题,它实际是不成立,是我们裂开的一个东西,它不实。实相呢,佛讲这个不增不减,实际是个安稳处。为啥我要立这个伪命题?实际就是我们平时的思维习惯,思维习惯是矛盾的一对。

这当然包括对自己两面的评判,理的评判、事相的评判,自我、法则、感情,但它最主要的就是矛盾。二元本身,就是我们这个思维习惯就是矛盾的一对。像某某这个实际是特别突出的,我们讲这个事情也很突出,不过是把它拆开了,等于说,就是把自己的思想法则化了。你看,好比讲这个我思想中我是圆满的、完美的,没有问题的,但我做得不够完美。我心很完美,做得不够完美,实际它就是一对,思想的一个矛盾。感情很好,没有问题,对称的,但是就是有太宽泛了,她允许我得太厉害,我允许她得太厉害了,结果感情不知道往哪儿维系了;太谦让的时候,反而不知道咋匹配了。他就是心理与作为……心理上似乎都是没问题,对称得很好,法则对称性都很好;但这一说到行为上,我们把它都会分开。

实际我这个伪命题不是故意的,是我们的思维习惯,我们就是这么个思维习惯,每个人都有这么个思维习惯,就是这种矛盾的——反正什么出来了,它就这个矛盾的东西伴随着。

这个道理我很清楚,很满意,很不可思议,就是我对感情、我对对方很满意,我对自己很满意,但这个事上不行。法则我很满意,但我自己做得不好,实际都是一样的,都是这里面的矛盾。

这是个很奇特的东西,这矛盾真是来源于自己的作为吗?真是来源于自己的感情对象吗?真是来自于自己的法与实践吗?这个可能是个问题了,这是一个很大的问题,真是很大的问题!不管我们是在法则上,还是人情上,还是自我认知上。实际呢,我感觉到今天我们这个角度,大家列举得都很充分,对各个角度都到了,因为法则啊、感情啊、自我啊,实际都是一个东西,就是我们的思维习惯,是二元。这个关键的关键,就是我们思维是二元世界,我们会把法则跟自己的作为对立起来,我们把满意、不满意给对立起来,我们把自己的作为跟自己的心对立起来,很奇特啊,十分奇特!

我对我自己满意,我又不满意我自己的行为,行为上不满意,它就是最直接最尖锐的东西。但是你看,总的来说,不管是从哪个地方,都是自我的有一个对比,实际就是理事的问题了。中国人讲啊理事问题,理上都是很了义的,你看,对象很好;你看,自我的心理很完美;法则很了不起,实际这个理都没问题,对吧?这都是性,你看,性——理,理——性,这都没问题,本质都没问题,但事上还是有点问题的。为什么我们会把理事、心性跟作为对立起来呢?对,这可能大家要思考思考,这真是个大问题。

(三)不二法门一字诀——歇

要容易解决了理事、性修这样的一个不二的法则,我们就找到修行的东西了。要不然我们不知道在修行,就是大家都是一种传统的思维,就是这我很满意,这个道理很好,这个性德本质没问题,我的本质没有问题,对吧?没有问题,但你就做不好。

你看我们俩感情很好的,但是就是相互太谦让了;这个法则我太难遇了,有时候我觉得自己做得还是不到位。就是理事是二,对吧?我们都把自己弄成二了,夫妻是个二,对吧?我们这个法跟自己是个二。你看,我们是个二,对吧?不是“不二”。

你知道出家人以前的对象叫什么,对象叫本二。就是不是一个,本二。说“你家里那个叫啥?” “我本二如何如何”。他不说我妻子,你出家你还说妻子不合适,对吧?说我本二如何如何,你看我们现在就是二,对不对?团体、教理、夫妻、自我心理与作为,你看,我们把它当成二了,归纳到我们所有的东西就是矛盾的,就是把它裂开了,就是理事分开了,性修分开了。这所有的东西我们这一归纳,就出来了——原来我们是二、二元,我们建立了二元。折腾这么多,我们回到了原来我们的心理思维观察,是二元性啊。

那我这个伪命题就把大家给拉着了,根据大家的习惯啊,就大家都会这么表达。我说,我不这么表达,我没有啥满意不满意的。

我们建立了二元,我们生命这个来源,来源于二。这个二呢,是父母;这个二呢,天地;这个二呢,理事;这个二呢,对象啊;这个二呢,心理与作为;这个二,无量无边,就是我们建立了很多二。我们都在这二里面,我们来源是这样子的,你只要动念,你就没有法不二的。你知道吗?

所以这个不二的法门啊,佛教呢,大乘佛教一开,就讲不二法门,《维摩诘经》中讲的是不二法门。你想修法,你就得用不二,要不然我们就二,我们在二中。不管是表述的什么,我们都要用二元的东西。

这是个很有意思的一个命题,超级娱乐的一个东西。我们要把这个娱乐问题解决了,我们二的心呢就……你看中国人一说“这人很二,你知道吗?这个人……”,什么都说二,对吧?二赶子,对吧;对中原人说愣头青就二赶子,就是二,就是二的话最多。

那大家思考思考,怎么来实践不二的这个方法呢,解决我们的这个问题呢?我用这个伪命题实际是很无奈,你知道吗?我不想用法来诓大家,对吧,但大家真有这个习惯。你看,我们谈最美好的理事的时候,你说这个法,对吧,法这么完美,对不对?了义的法,对吧?法很完美呀,心很完美呀,感情对象很完美呀,对吧?但就是把它二了。一个二,恰恰就开了。对,思考思考。就是我们这是现状,我们怎么来调整这个现状呢?真是个大事,这就得严肃!是个严肃的事。

最早受教的师父就给了一个字,就一字决,它这个“歇”字,就把这个二给歇了。实际我们这个矛盾的心理,不歇就是矛盾,你永远是矛盾的,你举心动念就是矛盾的,就是二元。歇它,把它歇下来。歇它,实际就是所谓清净啊这些说法,或者圆满啊、无碍,实际都是这一个“歇”字,我们那个矛盾的心理歇下来,它歇下来就好了。

我们(二)成为了习惯,习惯用这个。不管是对法的完美,还是心理的完美,还是对象的完美,我们都会用二元的东西去设置,实际就是狂心不歇。狂心不歇的特点,就会造成二,我们的心就是狂心不歇。想真正地去探讨不二的美好的境界呢,真要心歇下来,就在我们那个思维习惯里歇。

弟子:后面连歇都要歇。

师父:语言游戏不需要(师父指弟子接的那句话)。我们在歇了一刹那的时候,就会了解这个一歇的美好,就它不对立的美好。不对立是十分美好的东西。

我所有的师父给我的教育,就是这个东西,真不多。不过是用的方法不一样,有人用戒律,有人用禅修,有人用念佛,有人用三密相应,等等等等什么方法,他总的来说,就是让你歇。就是我们那个矛盾的习惯,让它歇息下来。

不歇,这个不二是没办法来运用。这一点就是我们可以慢慢先思考思考,这个不二的一个简单的入手方式,看看怎么样。不歇下来,这个没办法,就是这个惯性,这个二元习惯、矛盾习惯的惯性。我们只要动念,就会有进入这个矛盾。一动念,说动念即乖,一动念矛盾就出来了,就有满意、不满意,所以说这个满意不满意往往是放大了,就是把矛盾这个东西放大了。

这一点,大家可以去思考思考,思考思考我们的来源,没问题,大家都这样,没问题。可以通过法则、对象、感情,可以通过我们自心思维思考,那这三个角度,法、自我认识、对象,真正地来理解性修、理事、人我这些特质,真正地了解它。慢慢了解这些内容,我们可能有一些修学方便。

要不然你思考,不知道我为什么会二,就是我们顺着那个业习,它就会二,你根本出不来。要是直接有人说“你这是伪命题”,我感觉到我们可以直接讲不二了。没有人指出我这是伪命题,大家都顺着杆子说了,那就是我们的思维习惯,大家都在这习惯中。所以这个觉未觉,大家要知道,这个觉是个什么。实际觉悟就是把这个入了不二的这个善巧,就是觉悟不二运用得成熟了,他不否定这个现实的这个二元,他会善用于此,称为不二。

我们在二元中就坚固了这个二,这个越坚固,你实践的机会就越少。所以我们来觉悟这个东西,画出来、写出来,大家有一个思考的内容。这平时的佛法还是在讲法,大家说什么性修、什么理事啊、什么人我啊,无外乎是三大类。今天真是特别全,把这三个角度表达出来了,很难得。

静一静,来观察观察这个二元、二元矛盾,对我们人生意识、作为的一些影响,慢慢在这个地方警觉起来,能使我们有一个修学的真正的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