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弥陀要解闻记》导学18

本讲内容:

导学18-1  所谓的守护就是你的信心不再有任何的动摇

导学18-2  内誓,内心守护的愿

导学18-3  消融——无诤的妙用

导学18-4  弥陀功德,一定要把它实践清晰

导学18-5  做最有意义的事情,做一个快乐的念佛人

《闻记》导学18-1

所谓的守护就是

你的信心不再有任何的动摇

恭读《弥陀要解闻记》:(第137页-第138页)

我们念无诤,无诤就是法界心,所谓一切心的回归的这样一个智海的广大内涵。无诤就是一切心海,心源之海。它容纳了一切心,容纳了一切生命。所以我们说阿弥陀佛亲证无量光寿,照十方国无所障碍。它这个修德,任何众生都可以随顺得入,任何众生都可以取用于此,回归于此,安住于此,展示它的妙用。这就是“南无阿弥陀佛”这个名号给予的机会、权利、法则、善巧,也就是一切众生本具性德的一个展示过程,如理如法,没有强制性。我们欲回归这样的善巧,没有阿弥陀佛这个无诤内誓的认知,想了解阿弥陀佛的受用,那不知道怎么下手。

“以果地觉为因地心”,这个“果地觉”是什么呢?内容是什么呢?我们无从去寻找。那这个地方告诉我们,就是阿弥陀佛的自受用,就是他这种自受用分的内容。那我们来了解果地觉,就有一个下手的、认知的机遇,有这样一个法则,这样一个指导,这样一个接引,这样一个参照。你怎么认识都可以,你不会茫然。因为你可以遵循它。我有诤了,我就不平等了,不清净了,有障碍了。那你觉悟它,调整它,笑一笑。你那个诤,就是觉悟的机会;你那个诤的习惯,就是觉悟的光彩,就是觉悟的大机,就是被度化的对象,就是回归的刹那。那一切众生业分就可以就路还家。还什么家呢?无诤家、清净家、平等家、圆满家。

明悉法师:

好,我们继续来学习这段文字。

“我们念无诤,无诤是法界心”,这句很重要,无诤是法界心。无诤这个内誓的运用,它不是说一个技巧,或者说一个我们认为的“我不跟你争吵”这就叫无诤,它实际上揭示的是一切众生与佛无别的这样一个法界心的事实。大家对无诤要有这样一个认知。

这个法界心是什么呢?就是一切心回归的这个智海的广大的内涵。就是我们一切众生心——千差万别的心,它都可以回归到这样一个法界心、实相心、本质心、无所得心、心佛众生三无差别之心、一切众生本具性德之心,这个其实是一个总持一切法,涵盖一切法,含纳一切心,支持一切生命的一个生命的本体。

我们这样来认知这个无诤心,它就简单,它就精准,你就能够知道精准地去守护这样一个广大的本具的法界心。

其实法界心不是我们修出来的,它是本有的。它是一切现象的本质,是一切诸佛所亲证的事实,就是大地众生皆有这个法界心,皆有这个如来智慧德相。

那你说我又没有见性,我怎么去运用这个法界心啊?这个地方,净土法门有它的下手方便——就是通过誓愿的守护来用这个本有的法界心的事实。

阿弥陀佛他这个功德已经完成了呀,他这个功德彰显的就是一切众生这样可以与他相应的这个法界心。所以阿弥陀佛他亲证了这个无量光寿、照十方国无所障碍,他这个修德呢,任何众生都可以随顺得入。

其实我们就是取用佛的功德,受用佛果的现成,就可以一起来受用这个法界心,你就可以回归于此、安住于此,展示它的妙用。

所以“南无阿弥陀佛”就是全摄佛功德为自功德。在蕅益大师的《弥陀要解》里面经常会这样讲,“全摄佛功德为自功德”,“全他即自”。你接受佛果的功德的平等回施,那我们就能够运用这个机会,我们就有这个权利,就可以用这个展示给一切众生的法则、善巧。

那这样呢,它是一个极大的殊胜的方便,也是一个非常容易下手的地方。就是从无诤内誓的这个认知和运用上,来契合于这个法界心。

这一点呢,大家要体验它,去承担它。你在平时没有事情的时候,你静静地念佛的时候,你去随顺于这句佛号的功德,让我们这一颗心安顿下来,我们安住于这个佛号圆满地照十方国无所障碍的这个果地觉,你守护这样一个与佛功德相应的这颗心。

那你说我有妄想,有妄想也没关系呀,你就依然去“南无阿弥陀佛”,照破这个妄想本质不可得,不制不随,在这个妄想心、有诤心的当下来觉悟它。

所以下面说到呢,“我有诤了,我就不平等了,不清静了,有障碍了。那你觉悟它,调整它,笑一笑。你那个诤,就是觉悟的机会;你那个诤的习惯,就是觉悟的光彩,就是觉悟的大机,就是被度化的对象,就是回归的刹那。那一切众生业分就可以就路还家。”

所以这样一个净土的大机呢,大家一定去认知,他的运用的大机所在,其实就在当下这一念心;你对这样一个法则有一个承接,有一个守护,那我们就可以化一切的烦恼为觉悟的正机,我们就可以在一切习惯的当下来体验这个无诤心的事实。

你只需要轻轻地觉悟它,你不需要对抗,也不需要大惊小怪的,也不需要去怎么样消灭它;你就只是轻轻地觉悟它,守护这个无诤的事实,守护这个南无阿弥陀佛、照十方国无所障碍,支持一切是一切法的这样一个本源的功德藏。

在这个地方我们能够安身立命,那就是守护。所谓的守护呢,就是你在这样的一个事实上抉择了,在这个事实上你建立了这样不动的信仰,你无数次地体验过它给你带来的支持,你的信心不会在这个地方再有任何的动摇,屡试不爽啊,就是这个法则。

真正的一个法则,它是可以经得起我们无数次地体验,无数次地验证,无数次地在生活当中、在你的习惯当中来运用的。

所以佛法其实不离生活,不离现缘,不离我们的烦恼,但它又是那么不可思议的一个圆满的功德在恒常地支持着我们。这就是佛的果地的功德,就是净土这样一个大机,或者说我们运用这个无诤心——这个无诤心可以接纳一切现行。

好,这一段我们就先看到这儿。

《闻记》导学18-2

内誓,内心守护的愿

恭读《弥陀要解闻记》:(第138页-第139页)

这个无诤可以接纳一切十方九界有情,它是阿弥陀佛内心的庄严、内心的广大、内心不可思议的作用力。那现在给我们这样一个方法,来了解果地觉为因地心,阿弥陀佛的自受用,是这样一个角度,或者说他内在的一个愿望,内在的心理状态、感受状态,让我们去触摸,去了解,去尝试,去实践。那这个果地觉为因地心,我们去实践,就有机会了解它,运用它,感知它,同一起步。所谓的因彻果海,果彻因源,因果互彻。我们虽在因地,亦品尝了诸佛如来亲证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性修不二的实质内容。起步就高,起步就究竟不可思议!因真果真,究竟准确,没有戏论,没有杂质。

我们在这个地方能触摸到阿弥陀佛内在的受用,所谓的内誓。我们也依此来尝试着自己立一个誓,当然可以不是这个名字,你可以改一个名字,不要告诉别人,这是启发性地让我们立誓。实际我们自己可以立一个内誓,因为我们知道观音势至、文殊普贤、十方诸佛,每一个世尊、每一个菩萨都有自己的内誓,他那个内誓是不跟人说的。

我们跟人说这个内誓的意义是什么呢?接引大家去立誓!因为每一个光寿的作用一定不一样的,不一样才称为生命单体。你看每一个单体生命都不一样。我们现在地球上有将近七十亿人,那就七十亿个人类生命的单体,各个都在起着作用。这么多生命都可以发自己的内誓,不共的内誓。

阿弥陀佛这个无诤内誓,是一个不共的内誓。我以前接触这个内誓的时候,感觉受到极大的一个震撼。什么震撼呢?阿弥陀佛这个名号像春风一样,阿弥陀佛的内誓说像春风一样,一旦听闻了这样一个名号,一切佛法一时兴起,十分繁荣,是为“南无阿弥陀佛”。像对极乐世界依正二报的描述一样,我们很多人读过:“观彼世界相,胜过三界道,究竟如虚空,广大无边际。”对极乐世界描述得十分细腻,尤其是《往生论》,他用偈颂的方式,十分详尽地展示了二十九种庄严的殊胜功德,把依正二报、主功德与眷属功德的实质作用力展示了出来。

明悉法师:

这个无诤的心可以接纳一切十方九界有情,是阿弥陀佛内心的庄严,内心的广大,内心不可思议的作用力。其实它也是我们一切众生自心的庄严,自心的广大,自心的不可思议的作用力。

这一点大家一定能够抉择,就是佛的功德跟我们当下一念心是没有距离的,它是没有距离的,所以“诸佛如来是法界身,入一切众生心想中。”在我们心想佛的这时,我们誓愿与佛相应的这一刻,阿弥陀佛的功德就显现在我们一念心的作用力当中,所以叫作“是心作佛,是心是佛,诸佛正遍知海从心想生”。

那这样,我们众生才可以修行,我们才可以念佛,我们才能够成就念佛的作用力不可思议的一个殊胜方便。所以说,大家要经常去体会心佛众生三无差别的性德本具的生命真实的展现。

那我们才能够无畏地面对一切现行,我们才能够在一切现缘当中不被现象所迷,才能够做一个觉悟的人,做一个运用智慧、运用慈悲、运用方便、运用平等的人,否则我们学佛的意义又在哪里呢?

所以一定要在如来藏的见地上,一切众生本有这个如来藏的事实上,生起正知见,生起决定见。那么你就可以去用,你就有机会去碰触,去了解,去尝试,去实践,我们就有机会去与它同步,所谓的果彻因源、因赅果海、因果互彻就不再是一个名言和口号,是可以去体验的一个真实功德。

那这样的一个殊胜法门,全在于这样一个如来藏的知见的完全的承担。所谓的如来藏的知见是什么?就是众生的心与诸佛的心都是如来藏的显现。所以,它同一本源就能够因赅果海,果彻因源,就能全摄佛功德为自功德,就能够我们在当下的这一念自受用上去感受诸佛的自受用的功德,或者说运用这样一个无诤的事实,那你就能够得大安心啊。

你在这一点上能够抉择、能够碰触的话,你就能够得大安心。什么叫大安心?就是不再有任何的亏欠了,不再有任何觉得自己还不足,还觉得自己不够好,还觉得自己就是一个业障生死鬼。

我们这样的一种永远以凡夫的妄想心为自己守护的这个生命状态,它其实永远无法安心。所以我们每一个生命,虽然从因缘显现上、业报上来说,你显现了一个凡夫身、凡夫的身心世界。但是五蕴的这样一个凡夫的状态一定要突破,一定要在这个业相上有所突破。

这个有所突破,不是说你通过自己证悟的功夫来照破这个五蕴的空性,而是我们在阿弥陀佛的功德的回施下,我们来认知生命本来的具足,你本来在极乐世界,你生命本来是圆满的,你的这样一个心本来具足二十九种庄严,它是无比的丰富、光彩,无比的庄严。

那你随时都可以通过南无阿弥陀佛这样一个钥匙,来打开这个宝藏。南无阿弥陀佛,就是佛给我们的一个下手的大方便。佛以他的功德力来立这个名号,然后以这样一个名号回施给众生,作为接引九界一切众生回归极乐的一个下手方便。

所以阿弥陀佛在因地就发这样的誓愿:我于无量劫,不为大施主,普济诸贫苦,誓不成等觉。(我若成正觉),立名无量寿,众生闻此号,俱来我刹中。他是用他的功德来立无量寿的名号,众生闻这个名号,就当下回归这个本具的极乐宝刹。

所以这块儿大家要有一个内誓来与它相应。你说这个内誓,我们自己来立一个内誓。你立内誓一定要有一个参照,不然你立这个誓不顺性的话,其实它算不上是一个真正的誓。

所谓的誓,都要顺性。所谓的誓,就这里面讲到一切的佛菩萨、观音势至、文殊普贤、十方诸佛,他们都有自己的内誓,所以每个内誓可以不跟别人说。但你这个誓,你说我自己通过妄想心我想出了一个东西,然后你在那儿守护,那你这个没有传承,知道吧?

所谓的传承,一定是你所依的,勉强说就是一个本尊,就是你内心所皈依的一个你所参照、依靠、效仿、彻底南无的,这样一个你守护的一尊佛的功德,作为你下手的方便。

其实在很多藏地的修行,某人会以观世音菩萨为本尊,某人以文殊菩萨为本尊,某人以阿弥陀佛为本尊。一旦相应的时候,其实他就能够在他的生命当中展示出这个本尊的功德,这就是一种成就。他这种成就,后人就会说某某人就是某某菩萨的化身。它完全相应了,它彻底地打破了众生与佛的界限,彻底地在这儿融为一体了,这个就是通过他内在的誓愿跟他所修的那尊本尊相应。

而我们念佛人,你一定是以阿弥陀佛为师,以阿弥陀佛的誓作为我们的誓。你不能自己胡编乱造,你自己如果把阿弥陀佛的誓——四十八大愿你丢在一边不去参照的话,那就叫盲修瞎练了。所以虽然说每个众生都可以立一个誓,那你立这个誓要顺性。

那在这一点上,我们就可以以阿弥陀佛的无诤内誓、“若不生者,不取正觉”作为你不共的一个誓。

其实一切诸佛在因地都有发自己的誓愿,才能成就果上的功德,因地所发的誓愿有不同的地方。地藏菩萨发的愿是什么?地狱不空,誓不成佛。观世音菩萨之所以成为观世音,他是以他大慈悲的心愿千处祈求千处应,哪里有苦难,他就在哪里去度众生的这样一个悲心,作为他的誓。

在因地所展现的这个誓,它其实有它不同的面向,但是它有共同的东西。共同的东西是什么?它都是指向的成佛和度众生——“上求佛道,下化众生”这样的一个大方向。

所以这个誓言所谓的顺性,就是它一定指向的是觉悟,指向的是利他,指向的是生命的本质,这才能够称为誓。

你看我们说无诤内誓,或者说“若不生者,不取正觉”,它指向的就是成佛。“不取正觉”就是成佛;“若不生者”指向的是利他——利益一切众生,一切众生不往生,那我就不成佛,那也就是说我成佛的那一刻,要保证一切众生往生没有障碍。

你看这样一个誓愿它是广大的,这样的一个誓愿它指向的是究竟的觉悟,而这个究竟的觉悟又同时包含了利益一切众生的悲愿。那这样的誓,才能把一切本具的性德在这个顺性的誓愿的守护、实践上展示出来。

所以阿弥陀佛这个无诤内誓就像春风一样,它成就了呀——成就了这个性德圆满的功德的彰显。然后以这个名号令一切众生得到这样一个心地的回归、安乐,以及一切佛法一时兴起一时繁荣的作用。

所以南无阿弥陀佛像极乐世界的依正二报的描述一样,我们很多人读过“观彼世界相,胜过三界道。究竟如虚空,广大无边际。”它能够把这样非常细腻的、非常圆满的、非常清净的、非常广大的功德彻底彰显出来,其实这个就是南无阿弥陀佛的内誓所展现出来的一个作用,内誓所展现出来的一个果上的作用。

所以成佛这条路,每个众生都离不开发愿,一切诸佛都从愿力而成就。那这个愿,从内心的守护来说就叫内誓。希望大家能够善用这一点,能把握住佛法修行的最核心的、最关键的、最在内心能够踏踏实实下手的一个点。

一切法不离心嘛,一切修行不离这个心念,你就回归到了修行的源头上,就可以真正地踏踏实实在每一天、每一刻、每一个当下,来在心地上用功夫。

《闻记》导学18-3

消融——无诤的妙用

恭读《弥陀要解闻记》:(第139页-第140页)

我们要知道“南无阿弥陀佛”这个名号,就是光照十方无所障碍,就是令一切众生心分光寿一时光光相映,展示出来这种光寿的繁荣。而不是说阿弥陀佛无量光照十方国无所障碍,其他众生的光就没了,不是那样子。

一切诸佛世尊的教法,在“南无阿弥陀佛”这样一个圆满清净、不可思议的春风名号的吹拂下,都会展示出它不可思议的作用,就是本质性的作用。实际就是照耀一切国土,照耀一切众生,令一切众生得见自身本具光寿的妙用。所以净土一法不与任何法诤,不与任何法斗,不与任何法说高说低,但回施、支持一切有情,令其觉悟,圆满菩提。令一切众生就路还家,既不贡高亦不下劣,是《无量寿经》主体宣化,平等觉悟世间。这个无诤誓亦复如是。

经常听到一些宣化净土教法的法师们,有意识无意识地会提到净土教法所谓的高尚,或者说其他法门的一些问题,大可不必。因为净土教法这样的一个直指平等觉悟世间的事实,不需要去评价这些东西。那一定要评价,人就会产生无意识的诤斗,诤斗会使人生起是非对待,甚至产生爱憎,堕入世俗,令心迷失。一旦堕入世俗就有利害关系了,那跟阿弥陀佛究竟方便的给予、接引十方九界众生一切业分的究竟悲心,就有距离了。

所以我们这个无诤立誓,是给大家一个阿弥陀佛内心庄严的提示,当然希望我们自己在下面可以用一天的誓愿,自己去发一个。今天,我不生怨恨,不怨恨任何一个人,生怨恨我就要忏悔,试一试;明天,我这个人喜欢恶口,我就不再恶口,一旦恶口,马上警觉;有的人嫉妒心强,我今天就不要嫉妒,见到任何人做有益的事,我都随喜赞叹。你悄悄地,跟别人一说就不起作用了。

明悉法师:

我们知道阿弥陀佛这个名号光照十方无所障碍,《阿弥陀经》里就是这样讲的:彼佛何故号阿弥陀?彼佛光明照十方国无所障碍,是故号为阿弥陀。

那他这个照十方国无所障碍的心,其实不是说阿弥陀佛他照十方国无所障碍,其他众生的光就没了,他把别人的光都夺了,而是说他这样的一个光明能够令一切众生心分光寿一时光光相应,这样一个平等的大慈悲的给予,或者回施,或者开启一切众生本具的无量光寿。

那这个呢,它称为法界照十方国无所障碍南无阿弥陀佛。就是他点亮了一切众生的心灯,只要一切众生随顺于此,称念佛的名号,闻佛的名号,就具足这样的功德,这种叫作彻底的大悲心的展现。

所以我们众生闻彼名号,就获得了这个无上的大利。在《弥陀要解》里面,蕅益大师说,阿弥陀佛他以无量的功德作为这样一个增上的本质,带起一切众生自心本具之功德庄严。你看,他这个是他用这个功德——佛的这个果地的功德,他可以带起一切众生本具的内心的功德庄严。所以这样的一个照十方国无所障碍,是法界当中繁荣的、圆满的一个作用力的展现。

那么内誓呢,这里面讲到,经常听到一些宣讲净土教法的法师,会有意识地、无意识地提到说净土教法它的高尚,而用比较的方式来说别的法门的一些问题,来凸显说净土比别的法门好。其实这种说法大可不必,为什么呢?因为其实净土教法它是平等支持一切法的,它在这里不说高不说低,它只是回归实相心,只是回归一切生命的本质,只是在这个超越二元、既不贡高也不下劣的这样的一个平等心上令一切众生处处回归而已。

所以这个平等心、实相心,它是没有分别的,它是没有对立的,它是没有好坏,没有是非,没有人我,没有这些分别心可以立足的地方,恰恰就是消融一切众生分别心的、消融一切众生法执的。

而如果我们在宣讲一个法的时候,我们建立一个法执——所谓的建立一个法执,就是说人为地评判某一个法好某一个法不好,然后增加众生的分别心,增加众生这种对他拥有的这个东西要优于别人的这个优越感。那这个,其实就会让众生怎么样呢?堕入世俗,堕入爱憎,令心迷失。

佛法它都是令众生觉悟的,无论哪一个法门它都是令众生觉悟的,它不是增加众生的分别,增加众生的执著的。所以在这个地方,我们知道净土教法它这里面不建立高低。所以说,无诤心就是不建立高低,不建立人我。这一点也希望大家能够警惕,希望大家有这样……否则你就没有机会运用佛心为自心。

因为佛的实相心,它是像大地一样承载着一切,像太阳一样普照着一切,无分别地普照一切。这就是佛心啊,你念佛人就是用这个心,用这样的一个照十方国无所障碍的心,来透过一切现象回归到本质上来,回归到安乐具足上来,回归这样一个究竟了义的正见的运用上来。

所以当我们落在了对事相的分别上的时候,我们恰恰这个时候要觉悟,要念佛。我们不要执著于表象,不要在表象上著实,在这个对立上兼顾它,而是要回到这样的一切因缘都平等不可得的这个正见上。

你看到众生有好啊,有坏呀,有亲啊,有疏啊,你要南无阿弥陀佛,回到一切众生本来是佛,回到这一切都是弥陀功德的显现。你只要能够这样一随顺,这样一回归,我们的分别心立刻就消融了,我们对这个世间的执著,对这个世间的那种爱憎,它立刻就消融了。

所以这一点就是无诤它的妙用所在,它是时时处处都指引我们从迷到觉,指引我们能够守护心地的庄严。这个大家要知道啊,所以他这个内誓要时时刻刻在内心当中去用。

好,那我们这一段,先作这个提示。

《闻记》导学18-4

弥陀功德,一定要把它实践清晰

恭读《弥陀要解闻记》:(第141页-第143页)

内誓不能跟别人说!跟人一说,它就没有内在的力量与支持了。要守护这个秘密,这个秘密谁都不能告诉。那有的人说不行,要没有人给我做个证,我就做不下去。那你就找一个尊重你的人,你尊重的人,就像我们说天龙八部,让金刚护法来监督我们。没有让佛菩萨监督。为什么呢?佛菩萨是大爱。这些威猛的金刚护法说不行呀,你不能这样子,遮止!我们这样的人也可以先让一个人帮助我们,督促一下,也可以的。

我们真正学会了内誓,就知道明自心了,如实地了解自心,怎么用心才有意义,怎么用心才是自在的,怎么用心才是明心的,明确自己心地的作用了。这个知自心十分重要!善用自心,抉择自心,真是太重要太重要的训练了!尤其是念佛人,这对我们每个人来说都太重要了!

我们今天已经学到“当发愿”这样一段正文了。那我们借助这个文字的东风,来提示阿弥陀佛的内誓,内在的誓愿这样一个角度,我们可以在下面一点一滴地实践。你说这个誓愿是佛陀的,我们发行不行呢?你可以去实践它,你也可以先放一放,去实践其他你意乐的角度。好比有人就是脾气大,容易发火,那你就偷偷发一个愿:我这一个星期不准发火,发火了我要觉悟它。你就在佛前也好,在哪个地方,悄悄地立一个誓愿,内在的一个心理需要,然后你去实践一个星期。你这个人一定会发生变化的!这个变化,周边的人说:嗯!这个人这么调柔啊!

但我们要没有这样一个改变自己内心的守护与表达,我们这个人就永远改变不了的,就被业力、业习一直推动着,生命就沉浸在这样一个业习的业流中,不能自拔。我们学会了立誓发愿,真正从内心世界看自己需要什么,自己就可以发一个什么样的内在愿望。

好比现在的人矛盾心比较强,很多人都很矛盾:出家好?在家好?到寺庙里好?还是不到寺庙里好?跟他学好?还是跟他学好?这样的人很多。那我就发一个愿:我以后做事,清晰明了,不再犹豫徘徊,我把这个犹豫徘徊的坏习惯给摆脱掉。发一个愿,清晰地去做自己愿意做的事情,不做徘徊,不以得失计较来做事,只实践自心,令心智圆明,无所对待。那你可以立一个誓。你看你以前做什么事情都犹豫不决的、迷迷糊糊的、徘徘徊徊的,慢慢变得清晰了,有力了,善于抉择了。

我们每个人可能都有自己生命意识、心理改变的一些需要。怎么改变呢?内心需求了,梳理过了,立个誓愿,可以了。这个誓愿一立,去认真地实践,实践一段,再去调整,实践一段,再去调整……你看看你这个人的生命与内涵,就会发生一个质的变化,这个变化一定是我们意乐所产生的事实。

许多人想着说,我在天天磕头啊,拜佛啊,我能改变自己。改变不了,很多人都试过了。有的人在那痛哭流涕地忏悔,该干啥还干啥。为什么呢?没有从内心世界真正相续守护一个心、一个念、一个愿,不是由内心而发的。由内而发的东西,你就会产生一个真正的改变。你想通过一个外在的力量给你改变—你是个鹅卵石,你再用鸡鸭去抱,你还是卵石,因为你内因不具。我们要知道内因太重要了!我们这个内誓就可以变成一个不可思议的内因—因真,那外在的配合必然造成一个不可思议的因果的事实。因为有为法中,离不开因果二法。

我们今天学习正文这一段“当发愿”的文字,就做这么个提示。谢谢大家!

明悉法师:

从这个内誓,说到请诸佛菩萨或者金刚护法为我们作证,那我们慢慢地学会来运用这个内誓,就知道明了自心,如实地了解自心。

这个用心是佛法修行的关键。善用其心,则得一切胜妙功德。

所以同样学佛,有的人,他会学佛的,其实在佛法大海当中就受益非常多,就很自在;有的人呢,其实抓不着要领,东弄弄西弄弄,修了很多年都是苦苦恼恼、不得实益。

那关键问题在哪里呢?关键问题就是有没有抓住它的核心,有没有抓住佛法最核心的点。其实一切法不离什么?在佛法当中说“一切唯心造”。

“一切唯心造”,“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我们每一个生命呢其实都在自己内心所展示出来的这样的世界当中呢,来受用我们心造的因因果果。所以修行、觉悟这件事情呢,其实就是一个生命重建、生命改造、生命回归的一个工程。

这个工程是浩大的,因为我们无始劫来都在这一念心当中迷失掉了。它虽然很浩大,但是它又是一念就可以完成的事情。所以其实佛法它很不可思议,无上甚深微妙法呀!

它不可思议,就在于说这心念的作用是不可思议的。善用心的人就能够成佛,所以诸佛都是善用心的人,那诸佛他都从内心深处、内心最深处这个起心动念处来用功,来立誓,来冥冥之中转这个山河大地的依报。

我们作为因地的修行人,我们众生嘛,就是因地的修行人,我们要懂得这一点——要善用其心。我们实际上是因为我们不善用心,我们才感召了这样一个娑婆世界,感召了这样一个轮回的可怜的众生,在这里面不得自由。

现在诸佛出世呢,他其实教导我们一个觉悟的方法。诸佛以无尽大悲,矜哀三界,所以出兴于世,光阐道教,欲拯济群萌,惠以真实之利。

阿弥陀佛,本师释迦牟尼佛,他惠以我们一个觉悟的真实之利,让我们从这样一个不善用心的状态,展现出这个——轮回生死苦海的状态当中回归到善用其心,回归到这样一个守护自心而呈现的一个极乐的状态、一个圆满的状态、一个觉悟的状态。

那这个关键点在哪里呢?关键点实际上就是在于每一个人,你要对得起你自己当下这颗心,要把你的注意力用在这个点上,要去守护我们的自心,明我们的自心,在内心当中立誓发愿。

不立誓,不发愿,是永远不可能成佛的,是永远不可能解脱的。

所以净土这一法它其实关键在于“愿”。祖师讲“信愿行”,其实这个“愿”是核心。那这个“愿”其实就是什么?以佛愿为己愿,就是这个无诤内誓以及利他的这个大功德的一个外愿的一个运用。

这其实呢,无论你是说从“信愿行”三法为宗来讲这个“愿”,还是说从果地觉为因地心讲这个“愿”,它其实都不离这一念心的运用。这一念心的运用,一定是要随顺于佛的功德来运用,随顺于佛的内誓来运用。

如果这个源头、这个缘起你把握不准的话,其实你说你自己立一个什么誓啊,你自己立一个什么愿啊,你可以去尝试。这里面师父举了很多例子说,你如果发脾气,你就立一个我一个星期不发火,或者说你好嫉妒呢,你就说我以后不要嫉妒。他只是在教你立誓的一个——体验这个立誓的作用,就是你怎么样能够改变你的心行,其实要从发愿这儿开始。但其实这样的愿如果你不是随顺弥陀的话,这些通通都叫自力,这些通通都叫自力。

所以我们这个地方一定是要去随顺于弥陀的大愿,随顺于弥陀的内誓,作为一个总的总持一切心愿的一个用心的方法,这才是念佛人。它是一个易行道。

那你说你随顺阿弥陀佛的这样一个无诤内誓,它包不包含说我不发脾气、我不嫉妒别人、我不对立呀,或者我不嗔恨呐,包不包含这一切?其实它完全都包括,完全都包括。所以这个无诤的心,其实是一切法、一切功德的总持一切的这样一个心。

你想想,我们众生呢我们的习气、我们的贪嗔痴慢疑是不是都从这个二元心当中来的呢?是不是?是不是都是先有对比?先有二元的建立,先有这样一个人我是非的知见,然后我们才会有贪、有嗔、有我所、有傲慢、有嫉妒,才会有种种这些心,对吧?

那我们从那个最源头处,我们去守护这样的一个“若不生者,不取正觉”,于一切现行无诤,于一切教法无诤,守护这个南无阿弥陀佛实相心、心佛众生三无差别、一切法本来清净。你守护这样一个照十方国无所障碍的这样一个佛愿的心、九界同归的心,你再来看这些习气,你用得着跟它去对立吗?你用得着去一一地对治吗?其实你再去一回观,它通通都消融在这个弥陀愿海广大的心智当中。

所以历代净土善知识他说,这句南无阿弥陀佛就像大火炬一样,触之则烧,就是一个巨大的火炬,任何的这些东西一接近它就被烧光了。我们内心一旦守护了照十方国无所障碍的这样一个缘起,这样一个誓愿来念佛,其实你内心生起的种种妄想、种种分别、种种知见、种种东西,它都会在这里面消融。

只要你守护清晰,南无阿弥陀佛照十方国无所障碍,其实是一个最省力的、最核心的、又能够总持一切的一个方法。所以这真的是无尽的彻底的悲心啊,把这个法和盘托出,传递给我们,让我们去运用。所以大家要重视,要知道这个法的珍贵,知道这个法的彻底、究竟以及难得难闻。

那我们就有一个这么精准的方法去实践,有这么一个彻底的教法去守护,我们真的就是因真果真。所谓的因真果真,就是你再不会在一些枝枝叶叶上去把我们的精力消耗掉了。你修的那个所谓的枝枝叶叶的那些东西又无法让你今生了生脱死,无法让你彻底地能够有一个生命的觉悟,这个其实就是蛮可惜的,就是你的因——在此生修行这个因,还没有真正究竟彻底。

那如果我们在这一生的修行,我们在这个因心当中,我们去守护这个佛的果地的功德,果地觉为因地心,守护这个真正的往生之正因,做一个真正的念佛人,那它就对称于经典说发愿、当发愿,“已发愿、今发愿、当发愿,皆得不退转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就能够把《阿弥陀经》所蕴含的功德实践出来。

《阿弥陀经》所蕴含的功德是什么呀?一切众生往生无有障碍这个功德,入不退转的这样一个真实大利,它的力用就是三种不退转,一生成办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这个无上道业。这是《阿弥陀经》——《佛说阿弥陀经》它要给予众生的真正的利益。

那我们现在遇到了这部经,我们遇到了阿弥陀佛为我们开示的这样一个无上甚深的法门,由释迦牟尼佛传递给我们。我们一定要把它实践清晰!一定要把它实践清晰!

《闻记》导学18-5

做最有意义的事情,做一个快乐的念佛人

莲友:弟子向师父做一个汇报。

阿弥陀佛这个无诤的誓愿,我在实践的过程中,一开始很容易在相上一定不要与他争、不要与他吵,往往忽略了心的无诤,就非常苦、很难,当回归到心的无诤上,它就很容易。

弟子之前不愿意念“南无阿弥陀佛”,后发愿念诵30万遍往生咒,当念完这30万遍往生咒,就认知到了南无阿弥陀佛这一句名号的功德力——因为它含有内誓外愿,它是照十方国无所障碍的,当时就特别欢喜,然后无论有什么事情都会南无阿弥陀佛。

一开始遇事会躲避,实际还是有疑,不相信一句名号功德如此不可思议。现在随师父学习了《净土传承与誓愿》、《弥陀要解闻记》等,加之串习了一段往生咒,知道了传承的重要性,知道了南无阿弥陀佛这一句名号功德的不可思议,遇事就不再躲避,当任何来的时候,什么样的想法,什么出来的时候,就是一句南无阿弥陀佛。

明悉法师:

好,随喜。

这个净土呢,只要你一门深入,你在这样一个法则上不断地去闻思、串习、实践,你就会越来越确认这一点,这句南无阿弥陀佛它是一切功德的总集,它的确是没有任何佛法能够超出这个“南无阿弥陀佛”之外的东西了,它会令我们能够在一切时处就老老实实地做一个念佛人。

这个老实念佛,它不是说我们在相上要让自己变成一个什么样子、逼着自己要做到一个什么程度叫老实,而是你内心认知到了这一点,就是你认知到了照十方国无所障碍这样一个广大心的事实,它就是你生命最圆满的展现。

我们可能刚学佛,刚开始遇到这句名号,我们对这句名号好像没有那么深的一个认知,没有那么的决定见。知道它涵盖一切的功德,它是万德洪名,你只是觉得,诶,这个佛号念佛也挺好的,只是有点善根遇到了它。但是随着我们对经论的学习,随着我们不断地串习这样一个用心方法,你的确是会越来越能够确认,就是生起这个决定见,越来越能够抉择。

抉择什么呢?就是全体法界的功德,全体法界的实相,全体生命的真相,就是这句南无阿弥陀佛。所以,再大的大德、再大的法门在你面前,你都不会再去东张西望,觉得自己不够好,觉得净土法门还要其他别的来补充,这些想法就不会再有了。

所以古德说,“参学已毕,大事已办”,就是你在这句南无阿弥陀佛上抉择。而且,它是即生成就的。净土真是一个即生成就的法,它不是说要等到积累多少资粮、多少劫之后,它就是让你当下能够运用、当下能够回归、当下能够圆满的这样的一个法则。

对所有的生活当中所遇到的事情,没有净土不能用的地方。你看见别人在杀生,在造业,你也能够运用这个教法;你看别人在行善,在利他,你同样能够念佛,来运用这个教法。所以一切现缘都可以念佛。

所以大家在这些点上要反复地思维,去观察。净土这个教法呢,其实思维、观察很重要。反复地思维,反复地观察,反复地去体会,体会这个法的作用力,体会它的殊胜,体会它的易行,更重要的是体会它的圆满。

你看我们有时候参学会看到,很多时候好像其他的教派看上去那么多的人呐、那个场面多大呀、相上好像很兴盛等等。其实不知道我们真正汉地汉传佛法里面的净土法门这些了义的教法,没有任何佛法能够再超出它这个之外的了。

我们汉地是具备圆满教法传承的这样一个国土,只是这些实践法的人越来越少了,但法本身已经是最圆满的了、最究竟的、最了义的了,古德都完全把它开示出来了,只是需要我们这一代人把它承接下来,用我们这一代人的生命去把它实践出来,让这样一个教法能够传递下去。

所以说大家真正地要去实践,去体验这些。内心的体验才最重要!你体验到了古德所说的这些话,你看蕅祖讲的这些话,那你就觉得句句都是那么真切、那么真实。当你体验到它的真切、真实的时候,其实你就决定了嘛,生起这个“在心,在缘,在决定”,内心就决定了。

一旦这个决定心生起,那不就是一念即得往生吗?是不是?

好,我们今天时间也到了,随喜大家,阿弥陀佛。

阴历年的话,这应该是今年最后一堂课,再有两天过年了,提前祝福大家新年快乐,吉祥如意,福慧增长,祝福大家在新的一年里能够新年新气象,以一个未曾有的心去展示我们生命的清净圆满无碍,用这样一个宝贵的生命去守护佛法、实践佛法、传递佛法,做这样最有意义的事情,做一个快乐的念佛人。

好,祝福大家,阿弥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