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各位师父、各位菩萨们,上午好,阿弥陀佛。嗯,又有这样一个交流法的机会啊,非常难得和欢喜。那要说到《往生论》呢,大家要知道《往生论》的全称是什么,有人知道吧?好像知道的人不多,哈哈哈哈。《无量寿经优婆提舍愿生偈》啊,这个是《往生论》的全称。那《往生论》是哪位菩萨造的呢?天亲菩萨造的。对这个大家要知道。
那么祖师为什么要造论呢?因为佛经佛已经说了,菩萨还要造论干嘛呢?难道菩萨的智慧超过佛吗?不会吧,不会。造论多不多余啊?对,不多余,它肯定有它的原因。反应,那昨天我们也谈到菩萨造论的原因,是帮助我们能够精准地、系统地把握《无量寿经》修行的传承法脉,它是这样一个用意。就是他总持经义,总持经义能听懂吗?就是菩萨通过论的形式,把《无量寿经》里面蕴含的净土法门修行的核心内涵,给他提纲挈领地总结出来,这是菩萨造论的用意。这个大家能听明白吧?
对,因为我们现在修净土法门,我们依据的根本经典,那一定是《佛说无量寿经》《佛说阿弥陀经》和《佛说观无量寿经》。而在这三部经典当中,其实内容最为详尽的还是《佛说无量寿经》,因为《佛说无量寿经》里面详细介绍了阿弥陀佛因地所发的四十八大愿。这个是在其他两部经里面没有讲的。《阿弥陀经》里面没有讲吧?《观无量寿经》里面也没有讲。佛因地如何发愿,只有在《佛说无量寿经》里讲到。古人称《大经》,它里面讲到了法藏比丘,他是阿弥陀佛的因地,因地听得懂吗?就是他成佛之前,他在做菩萨、做比丘的时候,他发的愿,这叫因地。那这个四十八大愿其实是非常非常重要的,因为有了四十八大愿,才有了阿弥陀佛这个佛成佛。因为有了他,阿弥陀佛才能够度化无量无边的众生,我们才是被度化的对象。所以我们要了解,我们要念阿弥陀佛,那我们要了解阿弥陀佛这个教法的内容。那在了解这个教法内涵的最简单直接的方法,就是从菩萨所做的论来契入这部经的内涵。所以这个论题就叫做《无量寿经优婆提舍愿生偈》,啊,这是这个论的题目。
那我解释一下这个论题的内涵,大家就大概知道为什么菩萨要造这部论呢?他造这部论的目的是要帮助我们了解《无量寿经》的真实意义。《无量寿经》啊,这是经,然后优婆提舍是什么呢?优婆提舍是什么?大家都知道的吗?优婆提舍叫做论议,它是以论来论《无量寿经》具备的义理和内涵。啊,是这样一个用意。那么愿生偈呢,就是表达愿生极乐世界,偈是偈诵的意思。通过这一部论来把《无量寿经》里面传递的如何实践愿生极乐世界这个法门的修行方法,用偈诵的方式把它总持出来。这就是《往生论》他要干的事情,都很重要啊,对吧?是非常重要。因为你如果没有这样一个总持的话,我们看经你可能抓不住重点。昨天我举个例子,就像盲人摸象一样,你摸的可能是大象的一部分,不是全部。但菩萨他的智慧,他是引领我们,帮助我们没有智慧的众生能够把握经义,不至于偏颇,修行不至于走错路。啊,不至于说执一而为啊,以偏概全。所以这个修行,他首先要看清楚方向,首先要发心要明确,然后路子才不会走偏。你比方说我们现在在徐州,我们要去南京,那你一定是先把从徐州到南京怎么走?要看清楚然后再走,对吧?你不能不知道南京方向在哪,你就瞎走。那你要是往另外一个方向走,会越走越远吗?就这个道理。你修行,我们方向是极乐世界,我们方向是愿生极乐世界,但是愿生极乐世界这条路怎么走?你走错了,你走到轮回里去了。所以这条路怎么走,菩萨他告诉我们怎么走。啊,那这就是《往生论》他要干的事情,天亲菩萨要干的事情。他通过写这部《往生论》来总持佛经的义涵,来指导我们末世众生修行此法门的要领。所以它就叫做总持经义。那这就是对经题做一个啊简单的介绍,也通过这个经题也能知道《往生论》的核心就是这件事情。
那接下来《往生论》由五个部分重点的组成,这五个部分是从身、口、意、智、方便这五个方面来告诉我们,我们如何实践念佛这个法门。我们平时大家实践的话我们都知道口念对吧,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念,念一天念越多越好,那十万的就最多了。但是你念了这么多,你心安不安啊?那你方向明不明确啊?你效果怎么样啊?这个是重点。如果我们光只是抓住一个形式,我们丢失了它的内涵,那可能就是用的功很多,结果效果不明显。啊,那如果说我们重视它的内涵,那可能我们每念一声,它都是很有质量的,它都是方向明确的,它都是以佛果为因心,都对准着成佛的这个果,那就每一声都功德无量,每一声都功德无量。所以这个念佛的方向很重要。所以古德讲,发心不明,修法无益。就是你修行,你的发心如果不明确,你修法是没有益处的。那这个发心要先明确,然后再起步。就像说我要去南京,我要先搞清楚南京的方向在哪,好了那我再走,越走越近对吧?如果你南辕北辙,那就越走越远。那这个方向要看清楚,方向就是发心,就是你这一念心如何发,如何实践如何念?这就是《往生论》要指导我们这样一个修行的方法。那他从五个方面来引领我们如何念佛,就是如何念这句南无阿弥陀佛。所以他用偈诵的方式,总持了这样一个五个方面。
所以要学习《往生论》,大家要熟悉《往生论》的偈诵,它一共也不多,二十四句偈诵,九十六句。那它分为五门,那第一句是什么呢?“世尊我一心,归命尽十方,无碍光如来,愿生安乐国。”这一句呢其实很重要,它一下子就涵盖了三个方面,就是身、口、意。我们修行能不能离开这个身、口、意啊?对你所有的一切作为离不开身、口、意,你不可能有别的东西,整个生活后面就是由身、口、意构成的。
那好了,你看它非常精炼,直接切入主题,他上来就告诉你身业、口业、意业应该怎么办,应该怎么做?应该怎么样如法。所以第一句偈诵:“世尊我一心,归命尽十方,无碍光如来,愿生安乐国。”他身、口、意三业都讲到了,三业都讲到了。所以你看他多么的精炼,多么的含金量高啊,没有一句废话。那祖师用词用字都是字字如金,含金量是百分之百的。所以其实学法呢,大家一旦能够抓住重点,那你就事半功倍。所以这个菩萨就是教我们如何抓住净土法门的重点。那这个偈诵大家要经常念,经常在内心当中串习。因为其实你每念一遍,你的身、口、意三业就在如法地实践一次。
你看我详细跟大家做一下分析哈:“世尊我一心,归命尽十方,无碍光如来,愿生安乐国。”归命其实是身业,就是我们常说的礼拜、皈依啊,这样一个朝向阿弥陀佛,将我们的生命依靠这样一种动作。所以“世尊”,世尊就是谁啊?释迦牟尼佛或者是阿弥陀佛,十方诸佛哈。那阿弥陀佛是十方诸佛的总集。那我们十方诸佛,我们可能一下子心就比较散。你今天拜这个,明天拜那个,心就散了。我们就是面对一尊佛,就是阿弥陀佛。那这个就是世尊,我们就现在就能把它界定为就是阿弥陀佛。就我们修这个法门,我就是说我们每一个念佛人可以说那就是这样一个假名我了哈。“一心”,一心这里面可以说从两个角度来说。一个是说我们一心一意的这样一个一心,就是从我们作为这一面来说,我们现在实践念佛法门,每一个菩萨,你要一心的皈命阿弥陀佛,不是说朝三暮四的。不是说我今天皈命阿弥陀佛,明天觉得药师法门也很好,后天觉得观音法门也很好啊,然后又回家又听某一个法师,又说另外一个法门,这就不是一心。一心其实就是他一念永念,一皈永皈,彻底地以阿弥陀佛为导师,唯以阿弥陀佛为师,就不再改变题目了。这个是一心的一个内涵。那再有一个这个一心,另外一个内涵是从究竟层面来说的,就是世尊与我,是同一心。我们常说心佛众生三无差别对吧?阿弥陀佛的心和我这一念心本质是无别的。
这个大家能听懂吗?也就是我们一切众生本有佛性,无论你是男女老少,有文化没有文化,你能讲还是不能讲,你的心的本质是平等的,是与佛平等的,与一切众生平等的,是没有差别的。其实讲到本质,所有的众生都有佛性。所有的众生都一心,都在同一个法性海当中,我们是同体,是一家人。这是一心的另外一个层面的意思。
所以我们在念“世尊我一心”的时候,内心要知道我与弥陀是同心。那我在这样一个同心的缘起下,一心归命弥陀。有人会问,既然同心,那我为什么还要皈命弥陀?你的本质与佛无别,但你要通过归命弥陀来开启、来运用这个本质。他要通过行为上的规定来完成心地本具的一心的开启。这就是理事不二——理上我们与佛同体,事上我们要通过礼拜、通过作意来彰显这样一个一心的本质。如果你光理上懂了,但事上做不到,那还是白搭,你还是一个凡夫,还是天天烦烦恼恼的,还是在造轮回业。光理据是不显没有用,所以修行是通过事来显理。
但事实上,我们就要一心一意地皈命,这要发自内心的皈命,不能弄虚作假。所以祖师当时说,正行性比较旺盛,上面讲的就是这些。如果你是虚假的心,那就如我们昨天说的,不是我皈依佛,而是佛皈依我。佛皈依我,就是佛法为你所用,你想要什么就来这里找点好处,比如求升官、求发财、求保平安,或者生病了就让佛赶快让我好。这不是一心,这是把佛法拿来满足私欲的想法。一心就是我的一切都交给阿弥陀佛,生死交给阿弥陀佛,生病交给阿弥陀佛,儿子好不好交给阿弥陀佛,老公好不好交给阿弥陀佛,烦恼不烦恼也交给阿弥陀佛,这都是皈命。皈命很重要。所以这个法门的修行关键在于你是否交付,交付于三宝,交付于这个传承,就是南无阿弥陀佛的真正发心。那些真正念“南无阿弥陀佛”的人,就实现了这个法门。
所以你看第一句“世尊我一心,归命尽十方,无碍光如来,愿生安乐国”,这里面已经蕴含了如何实现这个法门的方法内涵,讲得非常清晰、非常精准,方向非常明确。所以一旦有方向、有方法,结果必定是往生,这是必定无疑的。就像说我们的方向是南京,那我买了一张去南京的动车票,我上了动车,结果必定是去南京,不可能再跑到北京去了。这就是修行路径,要看清楚,发心要明确,传承要清晰。《往生论》就非常清晰。
“世尊我一心,归命尽十方,无碍光如来,愿生安乐国”,这七个字就是第一门,就是身业。我们刚才说五门,这是第一门。第一门就是身业,就是“世尊我一心,归命尽十方,无碍光如来,愿生安乐国”。那我们礼拜阿弥陀佛的时候,内心就是“世尊我一心,归命尽十方,无碍光如来,愿生安乐国”。那归命是什么呢?归命尽十方,无碍光如来,愿生安乐国。“尽十方无碍光如来”就是阿弥陀佛。
阿弥陀佛有十二光明,大家读过《无量寿经》的都知道,对吧?无量光、无量寿,无等光、欢喜光、清净光……他这里面只是把无量光表达出来了。“世尊我一心,归命尽十方”,为什么要尽十方呢?阿弥陀佛这个名字的内涵就是无量光、无量寿。尽十方表达的是无量光超越一切时空、遍及一切法界。在整个十法界当中,无所不在,无所不知,这就是佛的存在。所以,大家不要狭隘地去认知佛,不要把他想成是一个跟我们人一样待在一个地方的存在。他真正的存在是周遍法界的,周遍法界就是他的生命遍在一切处、一切时,无一处不是佛的显现。这就是佛的存在。所以,他叫无碍光。
归命尽十方,他的生命在十方,就是一切法界当中佛身都是充满的,佛身充满于法界,普现一切众生前。你这样认知,就会觉得很亲切。你不会觉得我念这么多年佛,佛到底听没听见?他到底知不知道?他能不能临终来接我?我们就不会有这种疑虑了。因为其实你每念一声佛,佛都在你念的心当中显现,他就在我们心中,就在法界中,随时都在应我们。这就是佛。你说佛多慈悲啊,而且他都没有障碍啊。他因为是这样的一种存在,就没有障碍,叫无碍光,没有障碍。
所以,有的老菩萨会问:“如果我临终在念佛的时候,别人也在念佛,成千上万的人都在念佛,那佛去接那些人,没来接我怎么办?”这是用有碍的思维去想佛。佛是无碍的,他不会说他在接这个菩萨往生的时候就忘了另一个,他也不会说他来到娑婆世界就不能去别的世界。他可以同时分身无量世界,同时应化在一切众生面前,同时接引一切众生。每一个念佛人,佛都知道;每一个念佛人,只要你发愿,佛都摄受。这是佛真实的功德啊。你看这个名号讲得多贴切,多么惊艳!这一句里面就蕴含了佛的功德。所以你在随着这个偈诵串习的时候,比如你早上起来,想“世尊我一心,归命尽十方”,你想到尽十方的时候,佛就在你的当下,在摄化着你,他在看着你,他在护念着你,以他的愿力摄受你,你就很安心。因为你从来没有跟佛分开过。所以,为什么我们说往生就在当下呢?他就在摄化,你就在当下,你念的当下与佛相应,这不就是在当下吗?你每时每刻都在佛的摄化当中,是不是很安乐?是不是很安心?对啊,你没有一刻不在佛的承载下,佛力的周遍摄化下,佛功德的庇佑下,没有一刻可以跑得出去的。充满于法界就是尽十方,无有障碍地摄化一切有情,这就是佛的大悲愿力。
看这个偈诵是不是非常好?“世尊我一心,归命尽十方,无碍光如来,愿生安乐国。”他是没有障碍的,光是一种表达,用我们娑婆世界的一个相对的设法来表达佛的功德,勉强说就用个“光”。其实佛的功德,他的光不是我们人类所能看到的光能比拟的。他的光是佛的智慧光,是他的慈悲,由他的法身所展现的功德之光。这个光具备功德力,成为无碍光。这样一个光就能普照法界,而且能穿透一切障碍。你看我们这个世界的光,一堵墙就挡住了,对吧?它过不去。但佛光可以周遍一切。为什么呢?因为佛光是从佛的果地功德所呈现出来的,是一种真实功德力的存在。而我们世间所见的光是众生业力感召的一个外相的显现,这就不一样。所以,实际上我们要融入佛的功德当中,不要去念我们的业。你在念佛的时候,就切换到了佛功德的频道上。他的无碍光,是周遍法界的。光是心性之光,是本质性的展现,是无尽的慈悲光,这是大慈大悲、大勇大智的佛光,就成为无碍光。
那“如来”是什么意思?如来是如实证道而来。佛的十大名号当中有一个叫“如来”,如实道而来。就是佛之所以成佛,是因为他的生命品质已经完全与真相相合了,完全与真理整合在一起,没有一丝一毫的无明,彻底破除无明,彻底回到真相上来,这就叫如实证道而来。如实道,如实相,如真理,如生命的真相,真如的相应而来。为什么要来呢?因为他要来应化众生。他本来是安住在实相如如不动的,但因为有大悲愿力,因为佛不舍一切苦恼众生,所以他如实道而来,化现在我们一切众生的世界当中,这就是叫如实证道而来。所以,佛有法身、报身、化身。他以法身功德如如不动,以报身功德显现无尽的富贵庄严,来摄化登地以上的大菩萨,以化身功德化现在一切众生世界,接引一切苦恼众生回归如实的真相、真理、法性功德。这是佛的存在。所以他的名号有一个叫“如来”。
那我们再这样念佛名的时候,你的心是被佛功德所感动的,因为你知道他是这么慈悲,这么周遍,这么没有障碍,这么念念不舍我们。就像一个慈母,真正的慈母,没有一个母亲不念她的孩子。其实我们每一个众生都是佛的独子,他在训练当中,他念我们甚于父母念子,超胜于父母念子,明白吗?你看大家都做过母亲、做过父亲,其实我们人类的母亲的慈爱之心,她都会念念地想着孩子,这是人的天性,对吧?但他也有间断的时候,他也有忘了的时候,他也有生气的时候,也有抱怨的时候。但佛没有,佛没有忘记的时候,没有间断的时候,没有舍弃我们的时候,也没有跟我们生气的时候,因为他已经超越了一切烦恼。他的慈悲是永远不会被遮蔽的,永远不会间断的,而且是永远没有分别的。他不会说谁念得多就多摄受一点,念得少就少摄受一点,他绝对不会有这种分别,他就是平等慈悲一切有情,每一个众生,无论你是菩萨还是凡夫,你是地狱道还是天人道,都是以无尽的大悲平等摄受每一个有情。这就是如来的功德。
那我们这样知道如来的功德,我们的心是不是很安呢?对啊,你有依靠了嘛,对不对?你就知道佛没有一刻不在念我们,他的功德是周遍的,他的愿力是真实不虚的。既然他的愿力是真实不虚的,那我往生的愿望与佛的愿对称,就必定往生啊,那你就心安了,对吧?我们为什么有时候念佛心不安呢?因为我们不知道佛是怎么念我们的,我们只是站在自己要怎么努力的角度,而不知道方向在哪里,不知道怎么念佛,不知道站在体会佛的角度来念佛。但通过这个偈诵,你体会到了佛是这样的,他的愿力是周遍的,他是不舍的,那你安心在佛愿上,你就非常安心。你随时想到佛的时候,你都会体会到佛的存在、慈悲或摄化,你跑不掉的。就像大地承载着你,你跳得再高也跳不出大地的存在,它有吸引力,会承载着你,这就是佛恩浩荡。所以一旦我们认识到这一点,我们就安心了。这就叫依佛愿而安心,依佛的真实功德而安心。净土法门就是给我们安心的,给一切众生安心的。你一旦想到佛的功德,一旦知道阿弥陀佛是尽十方无碍光如来,那你就安心了。所以我们对“尽十方无碍光如来”稍微有一点了解,通过我这样讲,大家是不是就了解了呢?对,那就好。
其实《菩萨所作论》就是让我们了解佛经的真实内涵,那你念佛就有味道了,你念佛就心安,就欢喜,就感恩,就有依靠,不再有畏惧了。这就是安心。那你看这第一个偈诵“无碍光如来”,然后最后一句“愿生安乐国”。既然佛这么慈悲,这么希望我们往生,那我们就顺着佛愿发个愿不就行了吗?他从无量劫前作法藏比丘的时候,他的心愿是什么?就是愿一切众生轮回诸趣,都来我的刹土受安乐,常运慈心拔有情。这就是他的心愿。其实四十八大愿的核心就是这个,就是希望一切众生,轮回的一切苦众生,你们太苦了,都来我的国度,受无尽的快乐,这就是他的心愿。这是不是无尽的慈悲?佛心就是无尽的慈悲,他面对十方法界一切的众生发出了这样一个大愿:所有十方的一切苦难众生,都生到我的安乐国土,来我这里受无尽的快乐,然后成就无上正等正觉。如果这个愿不满足的话,我就不成佛。简单说就是“若不生者,不取正觉”。如果众生不能往生我极乐国土,如果有障碍的话,我就不成佛。这真的是我们的救命恩人啊,对我们恩德无量,他就是在苦海当中把我们捞起来,安置到一个究竟的安乐处。这样一个恩德超过父母恩德无量倍,也超过天地君亲师的恩德无量倍。因为他把我们无量劫的痛苦一时拔除,无量劫的流浪生死、迷惑颠倒、无明妄想遮蔽的轮回巨苦一时拔除,然后安置到究竟的安乐处。他不是给你一个暂时的安乐处,而是究竟的安乐处。暂时的安乐是什么呢?比如有的法门让你证得阿罗汉,有的法门让你生到天道,有的法门让你修财神得财富,这些都是暂时的,因为它们保不住,还会变。一生天还会堕落,有再多的财富也会消散。比如证得阿罗汉虽然不再轮回,但他不能成佛,也有变异生死,不能度众生,不能有无尽妙用的自在,这也是暂时的安乐。而究竟的安乐是什么呢?这个世间有没有究竟的安乐?哪里有究竟的安乐?极乐世界有究竟的安乐。究竟的安乐就是一切众生都成佛。所以,他的悲心达到了极致,极致就是一定把你送到终点,一定给你送到最究竟的安乐处。而且不只是给一个众生,而是给所有十方的一切众生都送到究竟的安乐处。这就是阿弥陀佛的愿,所以叫“若不生者,不取正觉”。这八个字虽然简单,但内涵深广无尽。他其实就是发自内心的顺性思维观察,彻底发出了这样一个究竟普度一切众生的大愿,就是让一切众生一生成佛。这是佛愿,这是佛的愿。那既然我们知道佛愿是这样的话,我们要不要往生极乐世界呢?一定要发愿往生极乐世界!
这就是这个偈颂说的“愿生安乐国”。认识阿弥陀佛,发自内心地去随顺佛愿而发,一个月就很轻松啊,对吧?你随顺佛愿发愿就特别轻松。这个法门就这么一行,他已经把愿的蓝图完全展现出来了。我们需要做的事只是听话就好了,孝顺就好了,随顺就好了,就这么一念就完成了。简单吧?它一行法门就已经在这儿。
你看这个偈颂,我解释完了:“世尊我一心,归命尽十方,无碍光如来,愿生安乐国。”你把这个偈颂这样串一遍的时候,你整个净土法门的修行就完成了。为什么?净土法门无非就是信、愿、行,对吧?大家学过。如果从现行的角度来说也没问题,就是你接受了佛的这样一个愿,我不排斥,那接受之后你去发愿。我这样叫你这样发愿,这就是所谓的“行”,就是念佛而已。你看我念一遍:“世尊我一心,归命尽十方,无碍光如来,愿生安乐国。”这就是行,就是你在随着这样一个方向,你的身口意三业都这样去做。
我们一切修行离不开身口意三业,对吧?我刚才说了,那你这一句的表达当中,既有身业又有口业又有意业。身业是什么?“世尊我一心归命”,这是身业,就是归命;口业呢?“尽十方无碍光如来”,这是口业,为什么?因为你赞叹了佛的名号,称念了佛的名号,这句名号就是尽十方无碍光如来,其实也是阿弥陀佛,只是另外一种说法而已;意业呢?“愿生安乐国”,这是意业。你看这个偈颂,它圆融无碍啊!我们修行特别简单,你听话就好了,他教你这么念你就这么念。你只是这样一念,你的身口意三业都入到这样一个修行的轨道上来了,方向对了,再也不会偏离轨道了。
所以这就是传承的重要,这就是论的重要。它就像教小学生一样,一步一步地把你带到成佛的轨道上来。这就是论的重要,论多么重要,对不对?
所以我们要学这个论啊,学这个论非常省力,因为它是现成的。就像我们从徐州到南京,目的地是南京,动车已经开了,方向已经明确了。你站在上面,坐在上面,买一张车票,它就载着你到南京去了。其实论也是这样的,它修行的方法明确,路径清晰,结果绝对不会偏,就是极乐世界。然后呢,你只是随着它去念,每天念一念,你的身口意三业这样运作一遍就完成了。这就是论的重要。
所以大家学论其实非常简单,它不用你天天捧着书本啃啊啃啊研究。其实不用,你只要把偈颂能背下来的背下来,背不下来理解也可以。你就起来念一遍:“世尊我一心,归命尽十方,无碍光如来,愿生安乐国。”你看,总共才四句,身口意三业都有了。然后你这个问题我这么一讲,你是不是都听懂了?你懂了,你心就会这样用吗?你就知道原来我念佛的时候,我在念的当下就是相应啊!因为佛是周遍的,他周遍在我们每一个心念当中,他念的当下就是和我不分开啊,就在一起啊!我跟佛是一心的,一心能分开吗?就算硬分也分不开,因为它本身是一体的。
就像说你一杯水投到了大海里,你再把这杯水抽出来能抽出来吗?抽不出来了,它已经融入一体了。所以我们“世尊我一心”,它是一体的,在这个原理上,我念一句“南无阿弥陀佛”,它就如水乳交融,融在一起了。你已经入弥陀愿海了,其实这就是当下往生,你当下就在极乐世界。大家就在佛的愿力摄受下,他是周遍的,他周遍在你的生命当中,他念念都不舍你,一时跑不掉,你想跑都跑不掉。所以说你就在极乐世界。
你坐在这个船上念佛,跟你说你没有上船在底下跑偏的,天天跟着那个船跑也不知道能不能上去,这是两种完全不同的心情,对吧?大家要学习这个传承,你就是坐在船上念佛,坐在船上来体会船的载负。
因为这个方法特别简单,一定要把握住这个关键点,然后你以不变应万变。不变的就是你心安在佛愿上,万变的就是我们每天经历的种种业相、种种的人我是非、种种的事件纷乱。你都是用一个不变的念佛的心——南无阿弥陀佛——来照见他的本质,来超越他的幻相。这就是“若见诸相非相,则见如来”。那你看我们平时觉得《金刚经》太高了,这不是我的境界,这会儿你念佛的时候,它就是你的境界,就是你能够轻易就能做到的,轻易就能完成的。你先安在佛愿这个地方,不再把这些外相当真,这不就是“若见诸相非相”吗?一下看到了啊,原来这个相是个幻相,它只是一个暂时的因缘。比如儿子鼓励我,这是个项目,但它是无常的,你不理它,你念佛它自然就转变了,这就“诸相非相”,你就见如来了。你见的是什么如来?阿弥陀佛吗?你现缘佛就是与佛相应,“世尊我一心,心与佛一心”,那这一心的当下这个心就是佛,是心作佛,是心是佛。
所以《观无量寿经》里面说:“诸佛如来是法界身,入一切众生心想中。是故汝等心想佛时,是心即是三十二相、八十随形好,是心作佛,是心是佛。”你在念佛的这个心,当下与佛分不开,就像水乳交融一样,它融在一起了,滴水入海了。那么我们一颗佛心面对种种世间的森罗万象,这就叫做“以佛果地觉为因地心”,觉悟一切的现行。那你在一切现象当中是不是自在?对,是自在吗?就得大自在,得大安乐。那这不是当下往生吗?对不对,当下就是我。对,所以当下就得大利益,当下就安住在佛愿上,当下就在一切的幻相当中游戏生活。世界只是个游戏而已啊,好呀坏呀,百年如寄,一场梦而已,那么在乎它干啥?他这个方法特别特别重要,也特别特别易行,人人都能做到。我这么讲大家没有一个说觉得做不到的吧?对,人人都能做到,他就是“万修万人去”。
那你这样说,你生命就有根了,就有归处了,就有家了,回到本家本国,然后安住于本家本国。按照本家本国,我们是不是就没事干了?这不干啥呀,我们天天啊,对啊,那还有更重要的事情,我们悲悯世间啊,饶益有情啊,对对对对。还有那么多苦难的众生,都是我们过去世的父母啊,对吧?他们还在受苦啊,那我们念佛要回向给他们,愿他们也离苦得乐,因为他们也能够投入弥陀愿海。对呀,这样你的心量是不是很广大?这就叫做与佛同心同愿,阿弥陀佛的愿就是我的愿,那我也发这样的愿,我跟一切众生结弥陀缘。你看我们来了是跟所有的你们都结弥陀缘对吧,这是佛愿就是我们的愿,作为你的唯一的生命的方向了,使命使命,你别觉得80岁了,80岁我也有使命,对我心是不老的不死的,你先跟佛是没有差别的,或者说你仍然是一个童心永葆初心。我昨天看那个老菩萨也特别感动,80岁了那么有活力,那么阳光,那么有信心啊,哈哈哈哈哈,我我就觉得其实挺难得的,其实就是这是学佛给我们带来的。你要不学佛你会觉得,唉呀我已经老了对吧,不学会把这个色身当成学佛了,不把色身当成我们现与佛是同心,同样生命是在极乐世界是无量光无量寿,那这个一个虚幻的世间几时不是指这个概念吗?他就先拥抱初心,那我永葆初心,那你就有一颗柔软的慈悲的心去愿一切众生都得到法益啊。
这就是《往生论》,他最终要回归到的是回向门。其实观察门这部分虽然内容涵盖了整个《往生论》的大部分,但其实我在刚才讲的过程当中已经把观察门讲了。他就是安住在佛愿,来观照一切的现象的本质,去透视它,这就是智慧,这就是观察。这部分内容也不要畏惧,其实你抓住核心就行,我们其实最聪明的人就是学什么东西直接抓住核心。对,直接抓住核心,把握住重点,其实枝末的东西都不重要,把核心的东西拎住,守住青山不放松,你就毕竟成就啊。那我们其实通过这个第一个偈颂:“世尊我一心归命尽十方,无碍光如来愿生安乐国”,我们就已经把整个《往生论》的核心抓住了。它就是你的身口意三业,去与佛的功德相应,安住在佛愿。然后安住在佛愿去观察一切世间,观察一切万法,透视它的本质,不被它的外相所迷,这就是《往生论》修行的关键核心。
这《往生论》的五门你就都修了:
- 身业礼拜
- 口业赞叹
- 意业作愿
- 智业观察
- 方便回向
就是要守住这个愿,经常用这个愿来提醒自己,忘了的时候提醒自己,轻轻地提醒自己就好了,不要有压力。比如有时候我们习惯又去念业了,别人骂你一句你又回怼一句,那这时候我念业了,念业了你就提醒自己吧,我是一个念佛人,我的骄傲应该先念佛。心念“南无阿弥陀佛,世尊我一心归命尽十方,无碍光如来愿生安乐国”。唉,你一下子心就回到你的愿望上来了吧?对,然后你回来的时候,你的起点还难受,唉呀,他骂我我好生气啊,他那个难受的感觉会存在这个不要紧,不要担心明白吧。因为我们串习了太久太久那个轮回的习惯了,就算是你已经在愿上的时候,他那个感觉还会有生气的感觉呀,他骂我不舒服的感觉呀,但是这时候要用什么?用观察门,记得啊,要用观察门。安住在佛愿来观察他,观察这样一个生气的感觉,观察他有实质吗?对,它只是一个感觉而已,它没有实质。唉,你一旦你观察到这一点的时候,你是不是就直下解脱呀?这就叫做“现行总集自解脱”,他你不用管他,他自己就解脱了。自己解脱就是你不把它当真,你不把我这个生气的感觉当真,他只是一个感觉而已,你的心还是在极乐对吧,还是在佛愿上承愿着你。这就叫做在烦恼当中游戏,就第5门嘛,“于一切烦恼稠林游戏自在”。你是一头狮子,那个烦恼的感觉像鹿一样,你跟他玩吗?他玩一个鹿很轻松啊。
对你这个时候你安住在佛愿上,你就是一头雄狮,你的心是这么的有力量,对吧,跟佛是一样的,同心同愿。然后“南无阿弥陀佛,世尊我一心皈命尽十方,无碍光如来,愿生安乐国”,然后那个烦恼你就看着它,你像一个旁观者一样看着他。他骂你,不可得吗?他本质如幻吗?嗯,然后你这样就是以这种观察力透视它的本质,或者你内心也可以这样去念,念“你了不可得,你本质如幻”,他通过这样一个名言的引导来让我们的正见训练成熟。这样去训练,没事就多训练,训练很重要很重要很重要,比啥都重要。这个世界最重要,最值得做的事情就是训练我们的心实践法则,这是真正的不辜负自己的生命,不辜负时间,不浪费时间,就是让我们的心有一热的愿意去实践法则。这里面太有味道了,太好玩儿了,充满着无尽的法味了。是不是非常有味道?非常有味道,因为你搞别的东西搞的搞的就没意思了。对吧,那是大家都这么一大把年龄世间的事情,你说啥事儿有意思吗?刚开始看着有意思,过过就都是苦都是苦。只有佛法这个训练心在法则上,它永远是快乐的,它那个底色是快乐的,你越用越觉得有味道,越用就是禅,三昧为食嘛,爱要佛法为三昧为食。所以其实它那个会让我们心发自内心的深心喜乐,平安喜乐啊,七觉知它都会慢慢地感受到。你看我们现在大家在听法的过程当中大家快乐吧,对他这个法味就像绵绵不绝的滋润我们啊,就是佛力佛的功德法的力量,你就会感受到这种力量。你一旦感受到这种力量,那你还你还会搞别的吗?根本不可能再去搞别的了,因为我们心都是趋乐避苦的,谁愿意苦啊,对吧?谁愿意搞那些烦恼啊,造业啊,然后轮回啊痛苦啊,只是我们找不到方法。一旦你已经找到方法了,那就要义无反顾的,勇往直前,但是也是轻轻松松的,就是在这个佛力的推动下,我们点点滴滴地去实践,然后把实践的心得跟有缘人分享,不要吝啬,跟有缘人分享。
因为这个又不要强加于人,比如你的老伴她不学佛,你不要天天逼着人家听,你逼着人家听人家会生烦恼的。你要随缘,内心有一个永远不变的愿在因缘上,要学会等待因缘,观察因缘,随缘不强求。对那些不学这个法门的,学别的法门的,我们也不要强求,不要勉强人家,但也不要冷漠,既不要冷漠也不要强求,这就是智慧。对内心充满着一个对一切众生的无尽的慈悲和耐心的等待和不舍,就是我们发的那个愿望,“愿我同生不相舍离,唤醒有缘显露本智”。这样一个心是与佛一样的开放广大,又不急,无量劫的等待着呢。你看阿弥陀佛等着我们十劫了他也不急,对吧,他对我们放心,那我们也要学会对一切众生放心。你对你的亲人,比如你的老伴可能都不学佛,你可能担心他往生不行啊,他会不会轮回啊?你不用担心,你放心,为什么放心?有阿弥陀佛呢,对吧,我们有靠山,他是尽十方无碍光嘛,刚才说了,它周遍在任何一个众生的心念当中,那他逐步周遍在你老伴心念当中啊,他在乎不在乎你的老公?阿弥陀佛嘛,对不对?那你就放心了吗?那我们放心,我们就在内心当中如果他不接受的话,你内心当中念佛默默的回想,他在内心当中已经被佛摄受了。啊,那这个其实就是冥冥当中你以念佛的功德来加持他,他善根就会不断地成熟。
所以其实这个法门的用心方法呢,大家要学会,我刚才跟大家讲的都是怎么样用,就直接告诉你怎么用,这个其实就是《往生论》里面天亲菩萨教导我们的,然后由我们的师长释法,好像是他开展的,然后传递给我们,我们受用现成的一个法味大餐。你受用到了这样一个法味大餐,你轮回肯定是跟我们没关系了,今生以佛愿经佛愿,当佛愿接的部队转,那我们都是皆得不退转,大家发愿了吧?对,有没有没发愿的?对都发愿了,发愿我们就都是极乐世界的人,都已经以发愿就已经往生了。你当发愿就现在发愿,就现在往生,这是经典里说的佛不会骗我们吧,对经典里就是这么说的,我们只信佛语,只信佛语,只信净土传承祖师的方法,他从他脉的说法你暂时不管他,你不要也不要跟他争,你不管他就好了,因为各个教派他有他各自的体系,我们依净土就依净土一门深入就好了。等你真的智慧圆融的时候,你就有能力去摄化他们了。现在呢暂时先交给阿弥陀佛,你先把自己的生死大事搞定,对先把这五门串习熟练,熟能生巧,你又不熟,没关系,一次一次的用嘛。那你在有的地方不会用了,能请教吗?对不对?这么多的甚至是相互之间切磋呀,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对我们大家人多力量大,所以共修很重要,平时大家也要利用合适的因缘,我们要有共修,共修就是可能我在这个地方有盲点,但是你在这个地方呢没有盲点,那我把我的问题供养出来,那你就用你的智慧帮我就解决了。那可能你在你的这个地方有盲点,但我在你那个地方没有盲点,那我再用我运用法则在供养你,他相互之间会增上明白吧。所以其实平时我还是建议大家能够网上也好或者线下也好,时不时的或者定期的大家共同交流法义,然后先学要带动后学,这个要发心啊,就是第5门回向门,这就是实践回向门啊,你自己已经得法益了,你就入功德了,那叫出功德。出功德的就是第五门,回向门不舍一切苦恼众生,以佛愿力故,回向众生,共同成就,无上菩提,同生安乐国。
所以我说的最后一个偈颂是什么啊?最后一个偈颂是什么?对这一句也特别重要,如果你整个96句背不下来的话,你把第1句和最后一句背下来,哈哈哈,嗯,第1句是第1句大家背下来了吧,大家一起背一遍。好不好那个 Y好,这个大家念的过程当中就已经发愿了,这个念很重要啊,大家平时要注重这个念,因为你每念一次你心就顺着这样一个功德力串习一次就发愿一次,所以他就会让这样一个内心的愿啊,越来越清晰越来越稳定,越来越明亮啊。那他念其实每个人都能做到吧,只要你愿意念都能念,对,念的时候就会融入到这样一个传承中。这要把第1句背下来,那如果有能力的把96句都背下来是最好的,你没事你就就串习,如果实在背不下来也不要紧也不要紧,也不要紧,知道吗老婆上班背不下来也不要紧,内心与他相应就好那。最后一句,“愿共诸众生往生安乐国”这句也要背下来。啊这句这句就是这是半句,这半句背下来就行了,“愿共诸众生往生安乐国”。啊,就是你愿往生呢,也要愿一切众生往生就这么简单,对。然后当你遇到种种的违缘啊,不如意啊,或者是高兴的事啊,或者是什么,你看到比方说昨天我们结束了之后,我们去了烈士陵园,为啥要去烈士陵园呢?就是愿共诸众生往生安乐国,因为那些烈士为了新中国的建立抛头颅洒热血,才有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是吧,但我们已经学佛了,我们要为他们回向,这是一个佛子应该做的事情。你说我们一个出家人,出家人的本分是就是这个就是供养众生佛法啊,把佛陀的珍贵的教法跟一切有缘,无论是冥界的还是阳界的,你遇到因缘都去供养他,应该是现在是供养大家阳界的,那我们昨天就到那个陵园,你发心就是以这样佛功德去回向他们,然后作意他们同生极乐国,在佛的加持下得以安乐就完成了,在内心当中完成了,所以这就这其实就是发菩提心。净土的发菩提心特别简单,非常简单易行,就是随顺佛愿在一切现象当中遇到什么缘了,不去抗拒,但也不攀缘,该做什么做什么坦坦荡荡的尽职尽责,知恩报恩就OK了就好了,大家是不是都可以做呀,对都可以做,它是一个平等的法门,不论僧俗,不论凡圣,不论有修行没修行,不论男女老少同生的一个法门。就是我这样讲希望大家能够都有信心哈,我们既然有信心,我们就都是极乐世界的人。好那我就会让大家这么说,这个整个《往生论》其实就是这么简单啊,他五门身业口业意业智业方便回向都有了,那你平时就多串习就好了啊,然后把它作为你的生命当中最大的一件事情,只要你能够把这件事情当成生命当中最大的一件事情,那你就是极乐世界的人,因为你的心已经在极乐,心生则种种法生,万法由心生。所以我们心当中把什么看得最重要,你的心就会呈现什么,对吧,这就是法界就是这么这么来的。我们心当中把轮回看得重要,我们就呈现了轮回。我们内心当中现在把极乐世界看得最重要,把佛愿看的最重要,把觉悟生命看得最重要,把这样一个法则传递于世间,看得最重要,把追求真理看得最重要,那么我们这样一颗心会呈现什么呀?看见什么极乐世界吗?对不对?因为这个世界就是真相就是真理,就是生命的本质就是一切众生最究竟的安乐处,啊,他这个就是我们心本来应该回归的地方,我们只是以前看错了,现在我们调整过来而已,啊,这就是觉悟。觉悟其实蛮简单的,迷途知返嘛,你看皈依,就是反迷归悟,皈呢就是从没有依靠到有依靠,现在大家是不是这样啊。
我们从对轮回的执着,现在返迷归悟,归于对极乐世界的归投。那么,我们原来在轮回当中无依无靠,遇到苦难的时候没有办法,现在有依靠了——依靠阿弥陀佛,依靠佛法,依靠传承佛法的和合僧众、莲池海会。有依靠了,那是不是无尽的快乐呢?未来,我们尽未来际,都会在无尽的快乐法界当中游戏自在,利益众生,这多好啊!阿弥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