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者庄严不虚作住持功德成就。偈言.观佛本愿力.遇无空过者.能令速满足.功德大宝海故。不虚作住持功德成就。阿弥陀佛乃至十方一切诸佛出现于世,他们的作为是十分清晰的——唯一大事因缘,欲令众生开示悟入佛之知见,成就清净道业,成就清净道业!阿弥陀佛的不虚作住持,给我们讲了一个要点,观佛本愿力,观佛本愿力!
《无量寿经》上有四句对称的偈子,所谓对称就是比较如实的宣化,或者说如实的宣化了阿弥陀佛这个教法的一个纲领性的内容,就是“其佛本愿力,闻名欲往生,皆悉到彼国,自致不退转”。这四句话是念佛人常持、常诵、常念的。一定要十分熟悉,是口诀中的口诀!
其佛本愿力,闻名欲往生,皆悉到彼国,自致不退转。这是释迦文佛直接给我们传授的念佛要诀!念佛人真是要了解这个。
其佛本愿力,闻名欲往生,皆悉到彼国,自致不退转。
为什么提这四句偈子呢?我们再看天亲菩萨这个不虚作住持功德成就,这四句话就比较有经典的对称的启发。
观佛本愿力,怎么不观察业力呢?或者不观察菩萨的力、声闻的力、八万四千法种种力呢?这个地方为什么要提观佛本愿力呢?
《无量寿经》这四句话,其佛本愿力,闻名欲往生,皆悉到彼国,自致不退转。皆悉到彼国,自致不退转。并不是说某一人生、某一人不生。
其佛本愿力。佛的力量有完整的作用,什么作用呢?闻名欲往生。你真正依靠佛的愿力了,闻名一定生起往生彼国的殊胜愿望。
皆悉到彼国。自致不退转。无一不往生,无一有障碍,个个不退转。
这四句偈子是释迦文佛直接传给我们的口诀,就是必然往生的一个口诀。
这个经典的文字,在康僧铠译的《无量寿经》中有,大家可以去查一查。这四句是不可思议的、释迦佛传给我们念佛人的口诀。
其佛本愿力,闻名欲往生,皆悉到彼国,自致不退转。
这里面有若不生者不取正觉的直接的摄化、无碍的摄化、究竟的给予、究竟的加持。我们要专注这一点呢,就是一门深入的依着佛的教诲去实践念佛,不依任何其它说,就像善导大师在他的《观经四帖疏》中讲到,绝不依菩萨不了义教!这个话呀,我们听着是有点儿残忍一样的。但是,唯佛与佛实施的教法,唯佛是称,唯佛是念,唯佛启教,唯佛彻知!我们只能听信佛语,你这样才能依佛教,念佛名,入佛功德。
现在学习念佛法门的人,听佛的少,听大德讲的多,听菩萨的多,听声闻的多,听缘觉的多,听世间善人的多,听佛来直接宣化的少。所以在《无量寿经》中,世尊反复提示、反复提示,佛的智慧,一切菩萨、一切声闻、一切有情犹如从生盲,毕竟不觉知。《无量寿经》下半卷中,反复地提示大家,要知道净土一法,唯佛与佛宣化、传播。像我们作为一个普通的出家人,或者说想给大家传递净土,只能把佛陀的教法、佛陀的语言,不增减的传递给大家,我们来依佛教,以佛为师,实践念佛成佛的这样一个究竟的法则。
现在很多的念佛者、修行者,还是比较亲近我们熟悉的人、我们熟悉的祖师,尤其在我们中国重祖师教重于佛教。在净土这个法门中,我们不依佛语、不依佛教、不依佛愿,那是无以成就的,因为这是一个唯佛是念的法则!这一点一定要清晰、准确地认知,与其它法门剥离开来。不反对,但是要剥离开来。要不然,这个一门深入的深入机会,我们丢失了。
因为我们经常会听到菩萨不可思议的教法、声闻不可思议的教法、世间善知识不可思议的教法、世间善缘不可思议的教法,这样的教法无量无边,都是很入耳的,都是很有道理的,都是很有意义的,甚至对我们都有很大的影响的。但要是我们不能一门深入,不能专复专地来依佛教、念佛名,依佛愿、念佛名,成就无上菩提,得不退转,一生成就菩提,是没有机会的。这一点呢,毋庸置疑的!
像天亲菩萨他们呢,也是和盘托出啊。印光法师在《往生论注》写的那个序中提到,说天亲菩萨把净土教法和盘托出,他也不敢增减世尊的教法,不敢增减。
净土教法唯佛是念,就是唯佛教诲是念、唯佛愿是念、唯佛功德是念,唯以佛乘作为缘起。就是《法华经》那四句偈子,诸佛两足尊,知法常无性;因为知法常无性故,佛种从缘起,是故说一乘。我们要成佛,不依佛教,成不了佛!我们知道,这四句偈子是指导性的给我们剖析,为什么说一乘法、成一乘道!
诸佛两足尊,知法常无性。因为知法无性故,我们择取了成佛的这样一个缘起,我们才能成佛。我们择取了佛说一乘教法,我们才能成就一乘。
那我们是杂乱的,随着缘飘荡的,今天遇到这个法,明天遇到那个法,后天又遇到那个法,不能专修专证,认真实践,深入实践,那你这个法的利益何得呢?你的缘起不清晰,结果怎么能清晰呢?这一点,希望大家有一个负责任的,对自己的生命、未来负责任的一个思维、观察、选择,负责任的。
观佛本愿力,遇无空过者,能令速满足,功德大宝海。讲阿弥陀佛的愿力成就,遇无空过,就是所谓的佛种从缘起。我们随着这个一乘教法,迅速能成就无上菩提,以佛果地觉为因地心,起步真实,必成佛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