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再清晰一下,
就我们平时在实践佛愿的话,阿弥陀佛佛愿是圆融无碍的。但如果实践中哪怕有一点(很细微的一个点)我们是不接纳的,有时候忽略的,其它地方我都阿弥陀佛了,那实际上是还没有融入到那里。
但是可能他没有意识到这个点。但是,他是不接纳的。在细微那点,他也是没有融入佛愿,是否清晰,对不对?
妙果法师:
这个有两个步骤:第一个:一定要知道佛愿它是整体的,它接纳的是不接纳。那我们在一切现缘当中去运用的时候,它都是整体的运用。因为你当时说到一个点,那也会有把这个点割裂的嫌疑,知道吧?
就是说,我们说发生了一件事情,这个事我不能接纳,或者说有一个人他的种种恶习我不能接纳,其实这种运用它还是割裂的,就这种割裂的运用它是没有完全的融入,你是没有认识到这一点。
因为实际上所有的现象,包括事情、包括人,它是一个“一合相”。“一合相”就是它就是整体的。跟所有的事情它是一个整体,跟所有的人它是一个整体,它是没有办法割裂的。
很多时候我们在运用的时候,特别容易陷入说“这个事儿我要接纳”,知道吗?然后“这个人我要接纳”,其实,他一用的时候就把佛愿割裂了。他这个就不是真正的运用这个整体。
我们说:一滴水融入大海。他一来说海,他不说一滴水了。如果像你这样的一个角度,它就势必存在,其实我们在每一次的运用都是割裂的,就是说“这个事我要接纳”“那个人我要接纳”……,其实不是的。
在你内心接纳佛愿的时候,其实就是把你这个自我和面对的所有割裂的对境——他不叫“九界同归”——全部都融入到大海。
然后我们再一谈到什么的时候,其实它是起用整个大海,它是去印契它。所以,以前有印光法师那个说法:“海印三昧”。
他一来,起的就是大海的功德、佛愿的功德,然后来印契一切。所以你这样是“以水投水,以空应空”,它这个运用就是完全融入的,你怎么用它都是完全融入的。
如果你非要说“就这一个事儿,然后我要把它拿来融入”,在起的时候就已经是割裂的了,这个明白吗?
你看我们仔细地去体会“五念门”,他全部都说的是无障碍境界。你是无碍的,一来(就是)“无碍光如来”,所有的一切他没有分个一个二个三个四个,他就是告诉你弥陀愿海的功德相。功德相它是整体的。我们众生的烦恼最主要是分“你我”,所以当你说“我要接纳他”的时候,你已经割成“你”和“他”了。你怎么能接纳他?我的天哪,对吧?
你说“这件事我要接纳这件事”,你怎么能接纳这件事?因为又有人又有事,它已经都是一个缘起,是割裂的。
它只有“南无阿弥陀佛”,唯佛是念的时候,因为你也是在这个海中,你所看到、你所听到的也是在这个海中,它就是“以空应空”“以水投水”,它这个就是超越二元的,就不会存在一个你用法用得好不好的问题。
为什么我们很多人说“这件事你没有接纳”,“你没有用佛愿”。这种说法仍然是很割裂的一种说法。
怎么样能够“即得往生,住不退转”?并不是说你这一念接纳过后,每件事你都做到百分之百好,而是你认知了整体,你接纳了整体,好与不好都是海里面。所以你不会再说“这条河挺脏,这条河流不进去”“这条河挺干净,这条河流进去了”,就没有这个分别了。
众生的业,它是没有属于哪一个的,就是“业无所属,法无自性”。但是我们(在)一起就容易说“这个人造了一个业”,“那个人干了一件事儿”,就这个起处,你是没看到他这个起处本来就有问题。
所以当我们在谈论某一个人、某一个事的时候,是特别容易迷惑的。特别容易迷惑!因为在你谈到这个的时候,已经就在这里迷惑了。
那为啥我们经常要提到这个“唯佛是念”呢?因为他就是在本质处安稳,他甚至都不在这里去说,到底怎么样,到底怎么样。一说,他那个辨识心一起的时候,你就已经落入到这种割裂的评判的一个状态。
所以如果我们能够接受佛果是遍应一切,它的本质是这样。我们之后其实遇到任何事情,它就在这个本质海当中,就是遇事即在弥陀愿海当中,就这么用的。
它就不存在说“你看这件事没有接纳,所以他没有融入”,那不就变成退转了吗?我们刚才(说)“不退转”,是因为他一直在本质上,而本质是不分好坏,甚至你运用的好不好也不分,因为一分马上掉到自力里面去了。
所以不分,因为你只认这个了,所以你就解脱了一切的困扰。就安住极乐世界,住不退转,你只需要认这个,那业力根本就跟你搅不上,搅不上的。
住在不退转的功德当中,你就不会说“这个点没用上”“我这一点没有融入”,好像这一下“嘣”就给你踢出弥陀愿海了。要这样的话,他就一下子堕到自力了。
而“一念既得往生”跟自力它是没有办法说并驾齐驱的,因为它起点是完全不同的。你这个起点它还是在自力份上,是在自力分上。
所以我们在这个起处是观察不到的,很多时候要在这个起处接纳的时候,任何时候你都在这个起处。如果你迷失了,你回到这个起处,因为你那个迷失也只是一个幻相而已,就是这样。
所以不是说要我们现在就达到彻底接纳一切。因为我们昨天谈到这个话题,就像师长他给予我们的,他也是在观察。
比如说他觉得你现在应该在这个上面来接纳的时候,那你也是只想用这个去印契,好像说“以前没有接纳,现在是不是要接纳?”这些都是方便说。
因为在你接纳、你确认一切的实质的时候,它上面的相它就是一个游戏而已,它并没有实质。所以在这里一执实的时候,还是就在“三辈九品”里面了,你就会觉得“没有接纳这个地方,它是没有融入”,就会一直想要融入。
但是你这样要融入,就像很多时候我们说:“我要接纳”,这个命题是伪命题,因为你已经单独的列出来了,你接纳了什么?你能接纳法界吗?这个是不存在的一个问题。你只需要把你也好、别人也好、这件事也好,都“南无阿弥陀佛”。
你看,所以他就一直处于不退转。他不会去管别人怎么样、自己怎么样,他都不会在这里去要求的。他只知道这一切的本质是什么,这就是住不退转。
因为本质处是无进无退的,一切是无进无退,它也就不存在说我哪个地方我是没进去了,因为他已经做了一个总的一个抉择。
你看这个是不是就是很欢喜?一念就很欢喜了,因为再不会为自己的行为来担忧。你安住在这里,在因缘法上面,你不会在这里去执实或者再去细抠。
如果那样的话,其实会形成一个很逼迫的业!很逼迫的业!对吧?要逼迫你接纳所有的。其实我们接纳不了,很多事情接纳不了,我们叫阿弥陀佛来接纳,就是这样的。
佛力承载,我们处理不了的,阿弥陀佛来处理。我们把自力全部舍弃了,我们不会再要他们。比如说“我一定要做到什么样子”,但是阿弥陀佛做得到,我交给阿弥陀佛就完事了。
就是念念融入,但并不是说你念念融入了之后你才是融入的,是因为你本来就是一体,念念融入只不过是个运用。在这样运用的时候,你能够感受到生命融入到广大无尽的功德海的这种舒展,不再较劲了,对吧?清晰了吗?阿弥陀佛!
选自果地觉问答(2024.07.21)
无量光寿网站
http://wlgs.zhdh.org
集生活、学法义和念佛一体的佛友圈上线,点这里访问
管理员微信:zhdhtv
学习交流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