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夏安居往生咒开示
第18课 识的契合
2025年7月12日
师父:好,我们继续学习《拔一切业障根本得生净土陀罗尼》。
这一晃,安居,出家师父的安居过去了两个月,很快这时间。我们学习《拔一切业障根本得生净土陀罗尼》呢,也进行了一部分。
因为这个陀罗尼等于是我们把它来作一个现在人我们来实践、念诵这个真言,来真正地来指导我们的身心,或者指导我们发心、用心的这样一个真言,或者这样一个陀罗尼句,来总持我们每一个持诵《拔一切业障根本得生净土陀罗尼》这个真言的莲友们,在持诵的过程中,了解、运用这个陀罗尼给我们教诲些什么、指导些什么,这样我们就遇法不空过,或者说我们念诵它的时间,就能契合于此,就是心地契合这个陀罗尼。
那我们的用心契合了这个真言,或者契合了这个陀罗尼这个总持的文句,慢慢的我们就会所谓的成就用心自在,有言必行。
这个陀罗尼,就是所谓的以这个音声、言说,来总持我们的过去、现在、未来一切因因果果,总持,总持,总持一切,或者拔除一切,它就是总持一切。
那我们实践一切法呢,实际内容都是一样的,我们用自己的现前这一个念、这一个言说、这一个意识,来觉悟过去、现在、未来,来智慧地了解过去、现在、未来,用慈悲的方法来运用我们的过去、现在、未来。
那不是说过去心、现在心、未来心不可得吗?这不是有经典上这样提示我们,乃至于无明亦不可得吗?是啊,那我们要是有止,就必然就有观,就是有不作、不应该作为的,必然有作为的。这个两条腿走路我们才能行,要不然呢那就会出现问题。就是我们要超越过去、现在、未来的业,那我们要了解过去、现在、未来的业;我们要想总持过去、现在、未来的业,我们也要知道什么样的方法能总持过去、现在、未来。
人们的心念,它就是分开的,过去就是过去,现在就是现在,未来就是未来。人们的意识把它分开了,各取其相,各作假设,尤其未来、现在的相续等等,各作假设,就是妄想设计出来了,不是正见、正观、正行。
那这个真言,它就是来给我们这样的一个方式、方法,让我们学会清晰的、准确的用这样一个方法,来总持身口意、自他共、过去现在未来的这一切业。
我们怎么来运用、超越、觉悟这一切业,怎么来认知它呢?说这个我们第一句“南无阿弥多婆夜”,就是契入无量光寿,一切契入无量光寿。因为无量光寿,它是一种功德作用。光,我们知道光照十方,无所障碍,光明遍照。智慧光、炎王光、无边光、无尽光、不思议光、超日月光,乃至就是这十二光明名号是一个略说,就是给我们举一个我们比较近的、能破除我们有限、有量、有障碍、不智慧、忧伤、自己的识心设计等等那些黑暗的执著,或者蒙蔽我们的执著,那我们来契入无量光这个作用。怎么契入呢?皈命啊,就是你这个当下、当念、当时、当事,我们现在面对什么样事情,不管它是逆是顺,不管它是好坏,不管它是凡圣对错,我们来契入无量光,安顿于无量寿。
所以契入无量光寿如来,“哆他伽多夜”如来,就是全体随顺真如,随顺法性。我们这个地方的认知实践习惯了,那我们就会实践《拔一切业障根本得生净土陀罗尼》,我们知道在讲些什么、说些什么、教导我们些什么,给我们带来这样一个方法——契入无量光寿,一切契入无量光无量寿如来,或者说一切契入无量光寿真如法性,究竟安乐。
那我们念这一句,就作了这样一个决定——发心,深心,如是心,如是教,如是用,那就是陀罗尼。那这个皈命也好,契入也好,来摄化也好,那这个“南无”,我们就真正地有其言,就必有其行,有其果。
那我们念“南无阿弥多婆夜.哆他伽多夜”,有其言就必有其行,必有其果。那这就是所谓的“拔一切业障根本得生净土陀罗尼”,那这个经题就讲明白了,这个经题我们就了解了。为什么要念“南无阿弥多婆夜.哆他伽多夜”?哦,原来是“拔一切业障根本得生净土陀罗尼”,就是说的有其言,有其行,有其果。
总持一切陀罗尼,所以呢拔一切业障根本,这个业障根本非自非他,是自他共、过现未来、身口意等等一切业。这个是发心、用心,见心、用心、发心成就的一个如实的描述与实践。我们有这样的言说,有这样的真言陀罗尼的念诵,就有这样的心智体验,就有这样的心智抉择,就有这样的心,就有这样的果地的如实地回归安住,所以称为陀罗尼。要不然,我们念来念去,跟我们现在的心业、环境不相干。
实际就是用无量光寿来接纳我们所面对的一切现行果报,或者说我们所面对的一切现行果报的因缘皆融入无量光、无量寿这样的一个法性功德海中。我们做这样的一个心念观察的缘起抉择、缘起的一个认定,缘起的一个必行的内容、必果的一个内容,没有任何的杂质疑虑,那称为陀罗尼。
这个总持,它不是个夸张,是它的作用力的一个——因为任何生命,无量寿都可以把它包容起来,就是说性德海能接纳一切生命现象。那无量寿是性德海的一个特定功德,就是阿弥陀佛在因地立的誓愿,把这个性德的功德他通过自己的誓愿力彻底地展示出来,说饶益无量众生,或者安顿无量众生,称为无量寿功德,阿弥陀佛是个功德名号。
我们看很多比较大的动力的这个火箭发射,好比说现在这个太空站,我们要发一个什么舱,送货送人、做科研实验的一个舱,发射上去,那人念那个“十、九、八、七、六、五、四、三、二、一、0(dong)”,“一”那个力量,那就是个陀罗尼。什么陀罗尼句呢?就是能让这个火箭(发射)。这火箭由多少东西组成的我们不管它了,有多少工厂加工,有多少科学家为它去计算、为它去,这个轨道计算它什么、载重的计算哪等等无限的数据,就在这一个“十九八七六五四三二一”这个“一”这个地方,按电钮也好,这一声音声指令下去也好,它总持,就是这个火箭所有的数据、所有因缘的作用,就在这一刻起作用了——点火!那我们念“南无弥多婆夜.哆他伽多夜”,就是无量无边的业,我们一时让它归入到无量光无量寿这个最初的发动,或者归到这个真如、真相上来。
真相,就是一切、我们一切都在光明海中,一切在无量寿中,未出无量的这个光明,未出无量的寿命,这样一个大安稳的真相。
那发动了,我们念“南无阿弥多婆夜.哆他伽多夜”,就发动了这样一个,就像那个点火一样,发动了,引导我们把无始以来的业、一切因缘归结到真相上来,实际我们就是得生安乐国。这个安乐什么呢?以此因缘,我们的火箭就发射到太空站去对接,对接成功了。我们念诵的过程就是对接,发射-对接,对接成功,说念必行,念必果。
这不是谁造作出来的法,也不是说龙树菩萨闲来没事了去编一个故事,他不是,他就是给我们了一个,给一切这个未了解生命真相、未能安顿一切业、业缘的,给这么样一个方式方法,或者说这样一个真相回归的一个方式方法,他不是无意识地编造。
说这个真言的缘起,很多人都读过这个,就是龙树菩萨在他实践这个法中,十方诸佛做了一个总集灌顶,就是十方诸佛融入他的身心世界,自身放大光明。就像我们刚才念佛那个形象一样,阿弥陀佛先放光,然后无量光明注入阿弥陀佛身体,阿弥陀佛再放光。在这个加持下,龙树菩萨宣化的这样一个诸佛出世的一个正因功德,就是诸佛出世所依止的一个教法,或者说诸佛所传达的他们出世的正因,果觉因心就是诸佛出世的正因。
因为一个教法也不需要夸大它,也不需要压缩它,要如实地,我们要如实地提示大家,这里面不能有情绪,也不能有排斥,也不能去有好恶的东西,要正面地平和地去实践,去观察。
所以我们在实践这个法中呢,那就不能把我们这个色身还作张三、李四、王二麻子这样的一个称谓了,我们要把它——在称念“拔一切业障根本得生净土陀罗尼”这个经题的过程中,我们这个色身要置换到龙树身。
那龙树身是啥样子呢?我们这个画像就是这么个样子。它说明什么内容你不用管,你就作这么个祈祷。你这个色身你不要做男身女身、高身低身、什么皮肤、什么颜色,不用做这个想,什么烦恼不烦恼、清净不清净,不管。我们念诵这个要作龙树身,就是所有持诵这个《拔一切业障根本得生净土陀罗尼》的人,那你要把自己这一个概念,念诵这个经题,你要把你这个自身的概念转化成龙树身。
你说我不转化,我念行不行呢?行,没问题。但要是你转化,你敢扮演,我们跨越自己这个自我的东西,就像演戏一样。人生是不是台戏呢?你看你最早的时候演婴儿,演幼童,演童年,演少年,演青年,像我们这能演中年、老年,不都在演吗?哪个是你呀?那我们现在从张三李四,我们演一下龙树有什么不可以呢?
有情啊,就是在不同地变化,生老病死不过是一个主体性的提示,生老病死是有情的一个主体标志。那我们演这个演那个,演菩萨、演声闻、演缘觉、演烦恼众生、演愚痴众生、演无明众生,我们不是天天在演吗?是不是演呢?它生死变化,你怎么不叫演呢?
哎,你从少年变成青年了,少年是你还是青年是你呢?你认为青年是你的时候,进入中年了,你说中年是你呢,还是少年是你呢?没演多少年成老年了,你说老年是你,还是少年是你,还是青年是你,还是中年是你呢?都在演,就是都在演化着。每个人你主动不主动,你都在演化。那我们这个呢,就是主动地演一演龙树菩萨。
那我们念这个《拔一切业障根本得生净土陀罗尼》这个经题,就是我们从一个,我们现在的不管哪个角度的人,把自己转换成龙树菩萨,就是用现前这一念来转换一下。你敢转换自己,那你的体验、意识才能从有限的自我意识中,敢转换、敢接受这个无量光无量寿。
龙树菩萨你都不敢演,你都不敢转换,你从一个普通人,或者说一个男人女人、出家在家这样的人,你连龙树菩萨都不敢演,那你敢演无量无边的法界生命吗?去了解、去体验无量无边的生命的作用吗?
所谓的原来龙树菩萨这个阿阇黎、这个大士教导我们来演,通过他来演。龙树菩萨是具相的,我们不要怕,你演他,你吃不了亏,你在升华自己,没问题的,你不吃亏,你不用害怕,因为他具三十二相八十种好啊。
那我今年讲这个,今年为什么不讲其他菩萨、其他祖师、其他的那个,我们为什么要讲龙树这个真言呢?就是因为龙树这个阿阇黎呢,在我们三界六道众生这个形象中他完美,具三十二相八十种好,他不缺失。要是我们找一个什么有缺失的生命,我们去演,心里有很多这个想法那个想法,顾虑。龙树菩萨又是长寿者。中国人追求长寿也没问题,追求健康也没问题,追求戒定慧都没问题。他是我们汉传佛教的八宗的一个祖师,八宗的祖师,大乘的八宗它都以他为祖师的。
实际就是我们汉传佛教来源于龙树。像赵朴老讲,汉传佛教的这个主题思想离不开这个所谓的弥陀信仰,那我们汉传佛教的这个大乘佛教离不开龙树菩萨,那我们就来学龙树。因为净土是龙树教法其中的这样一个教类,他立宗,所谓的易行,乘佛愿力、佛力住持、易行难信之法。说的易行,我们来实践。怎么易行呢?借助佛力。
我们现在借助龙树之力,所以呢《拔一切业障根本得生净土陀罗尼》是龙树所演化出来的、所畅明出来的这样一个真言。就是言出了,我们出这样的一个音声了,就有必行、必果的这样的一个效应、效果。
我们不知道龙树菩萨是个什么样子的一个功德,我们去扮演他、去体验他,或者说祈祷与他一个共同的一个,他这个法的体系、他的功德体系,我们全盘地接受,放弃我们自己的意识造作,那我们就在拔一切业障。我们的一切造作就是一切业障。我们来转换成龙树菩萨这样一个,就这么个念就行。
刚才说了,那有的菩萨说我不愿意转换,那你不愿转换没问题。我提出来大家的转换,那你就可以去实践转换。就我说那个,少年是你,中年是你,还是老年是你,还是幼年是你,还是那个婴儿时期是你呢?生命就是个演换的过程,不过呢像我们的生老病死这个过程,是你不去变化也得变化,你管不住,你管不住,你控制不了。那我们主动地运用这个变化,来扮演龙树菩萨。扮演龙树菩萨习惯了,我们可以扮演不同的佛菩萨、有情、凡夫之类都可以了。
那龙树菩萨这个大士来教诲我们,来让我们,来跟我们相互地互融。
诸佛来加持龙树菩萨,使龙树菩萨变得三十二相八十种好的圆满,他那个所谓的地水火风空识所组成的这个色身及意识呢,集中了十方诸佛的功德。那我们来扮演他,体验他这个功德内容是什么,那我们念诵这个真言就是在体验他这个功德作为。哦,原来这样一个真言的传递,就是他的所谓的真如心智的传递,他所成就的功德的一个传递。那我们演化他,去体验他。
生老病死的变化,或者说从这不同时期,从婴儿一直到老死这样的变化阶段,那它在变化,我们就管你变不变、你愿意不愿意变,它都在变。那我们现在呢主动地来变,把自己这个生命、把我们这个地水火风空识与龙树菩萨……因为地水火风空识,不管是谁,不管是菩萨,不管是凡夫,不管哪一类有情,地水火风空识没有差别的。就这个地水火风空没有差别的,就这个识,大家认为识有别,所以说我们就运用这个识,把我们这个“识”跟龙树菩萨的“识”融汇在一起。因为那个地水火风空不需要融汇,就像那个量子学一样的,同类纠缠,你那个同类本来就在纠缠中。地水火风空,不管是圣者、凡夫,不管你是菩萨还,是恶道有情,没有差异的,这个地方没有差异。那我们人类辎重的这个身体,就是地水火风空,我们跟龙树菩萨没一点点的差别,跟释迦佛应世也没有差别,就是跟悉达多没有差别的。就这个识,大家认为识有别,如此而已。
那我们持诵这个真言呢,让我们的识跟龙树菩萨的识整合一次,龙树菩萨的识,就会带领我们这个识融入无量光无量寿这个识。
那我们念“南无阿弥多婆夜.哆他伽多夜”,原来是我们演龙树菩萨。我们这个色身地水火风空,与龙树,与释迦佛,乃至文殊普贤、诸大菩萨,只要有这个身,地水火风空识是没有差别的,唯有呢大家认为的差别,唯一认为有差别的就是这个识。我们现在来用这个识融汇龙树菩萨这个识,龙树菩萨跟我们结合这个识,去引领我们融入无量寿无量光这个识,那就是“阿弥唎都.婆毗.阿弥唎哆.悉耽婆毗.阿弥唎哆.毗迦兰帝.阿弥唎哆.毗迦兰多”,从法、报、化、法性这四个角度,让我们去融入体验。体验什么呢?体验无量光寿的识。
唯识所显哪,众生也是唯识所显,龙树也是唯识所显,阿弥陀佛也是唯识所显。那我们来扮演龙树菩萨,与龙树菩萨的识相融汇,龙树菩萨引导我们与无量光寿的识相融汇,那人人都可以在这个融入的过程中,去体验阿弥陀佛的这个识、龙树菩萨这个识。我们再反观我们自身这个,过去认为与龙树菩萨、阿弥陀佛乃至无量诸佛菩萨的这个识的差别,我们就了解了这个差别与无差别的内容是什么。
实践过程中能了解了,那我们就能圆满觉悟世间,圆满地体验生命,就是所谓的分化无方。你的生命也可以、你的这个识也可以分化成无量无边的法界众生,就是入众生心,住法界身,那我们也像无量光寿一样。
那这十五句呢就讲这么个故事,所以在念诵前,在完整地念诵前,我一定把这个故事给大家讲得清晰了,大家实践的时间就方便,就没那么费事情了。这跟你修多少功夫、你持什么不持什么、休息不休息、做好人坏人,都不相干。这跟我们扮演不扮演龙树菩萨、跟龙树菩萨融汇不融汇,龙树菩萨引领我们融汇于无量光无量寿阿弥陀佛这个功德海,我们这么做了,那这个《拔一切业障根本得生净土陀罗尼》我们的实践就有其言,就有其行、有其果。
哦,原来这个果,因果关系是在“识”,不是在地水火风空。地水火风空,凡夫众生、菩萨有情、诸佛如来了无差别,地水火风空没有差别的。唯一我们认为有别的,是我们认为有别的。我们体验中没有超越过我们这个意识中的认为那个“别”的那个固执、那个界,我们来皈依龙树菩萨的识,让龙树菩萨的识来融化我们这个有限的、狭隘的、所知障锁定的那个意识,引领我们归入究竟觉,就是阿弥陀佛的无量光寿这个大觉、正觉、圆满觉中,来拔一切业障,使我们得生净土。那这个陀罗尼句的功德全在于此,引领我们演龙树,与龙树合,就是这个“识”。
识,不是我们这个色身演,是识心,就你那个意识先要跟龙树合,体验龙树菩萨的不可思议的法界,那他就会引领你进趣无量光寿的法界。就我们持诵这个真言呢,就他在引领我们一步一步一步地体验无量光寿的法界,就是所谓阿弥陀佛极乐世界的这样的,就像《无量寿经》所描述的这样的一个。
所以过去人称啊,《拔一切业障根本得生净土陀罗尼》或者《往生咒》就是《无量寿经》的极精简的一个,把它压缩到一个很精简很精简的一个文句中了,就十五句把《无量寿经》讲完了,把《无量寿经》的法则给提纯出来了。你看《往生论》还有五念门呢,还有五种功德门呢,还要分五类修持呢。这个地方不,就用一个方法、一个陀罗尼,总持一切法,总持一切众生,总持一切业,总持一切识,令我们回归无量光寿极乐国土。
它把这个教法直接提纯了,实际这就是《无量寿经》下半卷,“佛告阿难,无量无边如恒河沙诸佛皆共称赞无量寿佛不可思议威神功德,诸有众生,闻其名号,信心欢喜,愿生彼国,一念回向,即得往生,住不退转”,它就讲的这么个。阿弥陀佛不可思议威神功德,我们那个识与阿弥陀佛的识融汇了,就“即得往生,住不退转”。那我们持这个咒是必然得不退转,成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因为啥?你在体验这个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的功德内容,持这个咒就是在体会阿弥陀佛的法身、报身、化身、法性功德这样一个完整的置换。
这十五句的安排呢,就是龙树菩萨来——你只要愿意去扮演他,随他的这个规范的教育,引领我们,就这十五句来引领我们,充分地体验阿弥陀佛的法、报、化、法性这个功德,完整地体验到这个功德。那我们再来回顾到我们现在世俗的这个身份、这个生活,那我们一回观你就了解了,你就会了解,哦,原来这个生活是这么个样子,我们居生活的一个角落,居我们这无量环球,小小环球中,这样一个像尘埃一样的众生,我们把他当成全部了,我们以为他是我,不断地想强化他,想怎样怎样他,在这浩瀚的法界中,原来我们是这么、我们这个我执是这么渺小,这个我执是这么偏执、这么狭隘。
因为我们了解了无量无边的生命、无量无边的法界、无量无边的意识海、无量无边的世界海、无量无边的生命状态,因为你体会到阿弥陀佛的法、报、化、法性,你就能体会这些内容,你会彻底地解放我们过去那个记忆的、秉性的那个识、业习那个识,那个识。我们不再禁锢在男女、善恶是非、人类、人类百岁这个阶段的一些意识了,我们彻底地解放自己,彻底地让这个心性回入真实法界,就是回入无量寿无量光的法界。我们生命那一点点的灵光,或者是一点点的闪动,回到究竟安乐中了,就像水,滴水还海,不再有枯竭的忧虑了,不再有枯竭的这个,不再担心它会不会干掉、枯掉、消失掉。那我们生命也融入了生命之海,我们的心智呢融入了智慧、无边无量的智慧之光。就我们生命那一点光辉,或者说那一点智慧之光,融入了无边无际的智慧之光,再也不会担心什么了,顾虑什么了,就彻底解放了,从这些担忧,狭隘的担忧中、我执的担忧中、丢失的担忧中,真正地彻底地解脱出来。
前两天有菩萨来说,哎呦,我们这个安居啊,这出家师父安居日子,一晃就过了两个月了。真是,我一听我也是,这么快呀,两个月了,这就一百二十天安居也过一半了,这么快!
快呀,我们这个扮演,人类的扮演快啊,像我们不知道哪一天就拜拜了。快,太快了!
所有的生命呢,这个生老病死的演化就是一个无常的演化,嗯,要是我们没有无量光无量寿的皈依处,或者我们的识,没有这样一个印契我们这个识的一个真相、我们这个意识真相,那就太怕死了,太怕老了,太怕病了。
所以这个无量光寿能安顿我们,能解放我们,给我们一个真正的不是言语上的安慰,是一个皈依的究竟安乐处的一个事实,这样一个事,这样一个实,这样一个事情,这样一个结果。
说我们学习佛法的人,是会得到真正的心地、身心的究竟安乐的一个抉择,不像现在人议论的学佛,越学越什么,越狭隘,烦恼啊,比不学佛人还要差呀。
不学佛真是差,因为佛给我们带来了解脱的方法,处理烦恼的方法、处理压抑的方法,处理恐惧、畏惧的方法,很真切地、不保留地给予我们。尤其像净土,没有保留,佛证的什么果就直接地,不去一个层次一个层次地反哺我们,他直接给予我们了,所以呢九界众生都有这个平等缘起。
那我们不愿意学习平等缘起,这里面它还可以分出来差别智,就是我们反观的时候那差别智就成熟了。总相智中,陀罗尼就直接能成就我们的一切智智,我们在反观众生之类,反观生命,就所谓的观察门中,在反观的过程中,我们就了解了所谓的分别智的妙用,哦,众生各个随类而解、随类用、随类的状态,我们都能理解了,都能包容了,都能接纳了。所以呢总相智、别相智各得方便,那我们用总相智趣入于无量光无量寿这样的功德海,再回观世间我们即得分别智方便。
我听了很多莲友们讲这个,就说我们这个念了,往生了,这个没意思。不是,所以这个回向,我们再回观,再帮助种种有类的有情、种种因缘的情况下,你这个分别智就因为总相智的体验与观察,反馈到世间,你这个分别智那自然就会成熟。说道种智,一切道种智。种智我们要学,分别智我们也要学,这有点专业了,就不管它。就是我们一定要先扮演龙树菩萨,跟龙树菩萨这个识……
我们先来一个龙树念《拔一切业障根本得生净土陀罗尼》,那就是说站在龙树菩萨这个本位上。就是他说的这个真言嘛,我们站在他这个本位上去说这个真言,就是他在引领我们这个识与阿弥陀佛契合,也就是契入无量光寿,就是第一句话。契入无量光寿的法身、报身、化身,这就是什么“阿弥唎都,阿弥唎哆,阿弥唎哆,阿弥唎哆,阿弥唎哆”,讲的是怎么契合他的法、报、化、法性。
这是很有意思的一个意识的扮演,不是说我们这个色身,很多人都说我怎么还是有病,我怎么还不健康,我怎么这个这个……就是很多就追求这个地水火风空也要像龙树菩萨那样子。哎,你念,要念龙树菩萨这个,我们的识与龙树菩萨合得久了,也可能会有一点点影响,但是你要一次性地像龙树菩萨那样,那你是什么?你是变化身吗?你现在还不是变化身,你还是所谓的粗重身,就是四大所组成的粗重身,或者六大、五大组成的粗重身,我们身还很坚固。
所以说呢地水火风空原本是一样的,四大缘原本是一样的,主要是我们的意识分别,认为跟龙树菩萨、跟释迦佛、跟这些诸佛菩萨不一样。实际我们就是意识、我们这个意识上,大家那个意识,第六识的分别、第七识的执著、第八识的储藏,就是这三个识,我们建立了这么三个识,用教法来说建了这么个识。实际净识呢,原本一如,就是庵摩罗识是一如识,在凡在圣都是一样的,称为庵摩罗识。
八识之后称为庵摩罗识,净识,没有差异的。净识可以扮演一切众生,染识呢只能被迫于六道众生。
庵摩罗识可以演佛、演菩萨、演众生,它演什么都可以演,自在演化,无有染著,那就庵摩罗识,所谓的净识自在啊。
现在我们来把这个识,地水火风空,唯一与佛,我们认为啊,一定要加上“我们认为有差别的”这个识,我们去体验龙树菩萨,跟龙树菩萨的识融汇在一起。
你说我不知道咋融合,你就祈祷就行了,说我的识与龙树菩萨的识,如是契合。怎么契合呢?龙树菩萨念这个《拔一切业障根本得生净土陀罗尼》,我们也来念诵。我们这个念诵的过程中,就是他在引领你,他的识在引领你这个识融入无量光寿,融入实相功德。我们在他这个引领的过程中,体会到他的识的作用了。
因为我们自身引领不动,因为我们的识被染著的东西、被逻辑、被我们的知识、被我们的习惯、被我们的秉性、被我们记忆控制住了、限制着了,它引领不了你,他就封闭在这样一个环节中了,称为“我”的环节。
龙树菩萨他们已经把“我”的环节给打破了,他回入了无量无边的这个觉悟法界,打破了一切知识障碍,打破了一切我执障碍,打破了一切现量的障碍,他们是那样一个空净法界、游历自在的法界,所以他来引领我们得见真相妙用。
这个句、文句就是龙树菩萨的意识跟我们的意识完全融汇在一起了,我们念诵的时候就在融汇在一起,引领我们体会无量光无量寿的法、报、化、法性功德。
念诵很好念诵,把这文句说完也很简单,就是我们这个前提一定要说清楚,就是我们的“识”,这个识,就是你认为你那个跟别人不一样那个识,跟龙树、跟佛菩萨不一样的那个识,要扮演扮演龙树菩萨,与龙树菩萨的识要契合。
你要害怕了,那你不用演,那你演你自己就行了。我感觉到就是不用害怕,龙树菩萨因为他是个觉悟法界的有情,我们跟他能契合,那是无量无边的一个功德海的回归,没问题,没有减损。你要跟一个卑劣的生命,它减损你,或者说在业相上我们认为会减损。龙树菩萨不减损我们,他出世的愿望也就是为了辅佐释迦文佛,在这个娑婆世界把这个大乘教法弘传出来。
我以前在阅藏的时候就阅读到这个,妙相云如来在释迦佛面前说,作祈祷啊,二世尊各在自己的本位上以通力如对目前,俩人交流,龙树菩萨就说:释迦文世尊哪,你要取灭了,我在你这个娑婆世界,我以种种身来辅佐正法广传利世,令正法相续。他们俩在这儿,就世尊跟世尊对话,虽然不是一个国土(du),但他们以通力如对目前,俩人交流。是哪一本书我忘了,反正以前扒藏经上就看到这样的故事,那时候很震惊。
为什么龙树菩萨来弘扬大乘佛教?密教他开铁塔,佛灭度四百年以后,他开铁塔,把金刚手的这个教法弘传出来,尤其是唐密那个记录得比较清晰。说大乘,说净土易行难信、别于圣道。这都他开显出来的。天台呀,什么华严、唯识,那都是以龙树为祖师、为依、为崇。
所以我们扮演他,我们的意识与他的意识契合呢,他减损不了我们,这一点呢,大家要是能放心去扮演,那我们学这个真言呢就没有畏惧了,就很容易体会到所谓的阿鞞跋致是什么呀,佛力住持是什么呀,这个传承、净土的传承是什么呀!原来这些善知识们引领我们实践一个法则得见本尊,就是得见阿弥陀佛,得见本心,就是自性功德海的这种真如的流淌、真如的光明、真如的妙用,让我们来究竟觉、圆满觉,无所缺失。佛教的传承体系圆满、清净、真实,安稳世间,饶益有情。
没有一点点的杂质,就是清净传承。龙树菩萨原来,哦,我们扮演龙树菩萨,就是龙树菩萨的清净传承,引领我们去体验阿弥陀佛这个本心、这个本尊、这个生命的真相。体验来体验去,我们就了解了弥陀信仰的全体教言,整个机制是怎么样地转相教化、转相度脱。原来以真言、以相好、以教法、以神通变化,来接引种种种类的有情回入无上道。
所谓的佛四法度众生各得方便,龙树菩萨这四个方便,这个真言中都有。说以真言度众生,以名号功德度众生。真言就是名号、功德名号,也称为实相名号,也称为报德名号,也称为万德洪名、摩尼宝号,称法很多,名号度众生。
有的诸佛呢,用神通度众生。有的佛呢用这个所谓的教言度众生、相好度众生,我们都知道阿难是因为释迦佛的相好,说世尊具足三十二相八十种形感动他了,这么相好非父母生身所能成就,一定不可思议的功德海成熟了这样美妙的身相,美妙的这种功德。
所以我们这个畏惧,就是来扮演这个识,我们要知道这个识、地水火风空没有差别。我们跟佛菩萨,我们认为、跟其他众生认为差别的,就是我们认为我们有个单体的识,你是个单体的识,如此而已。所以佛说唯识所现,众生的差别都是唯识所现,他的识呢,大小、善恶、是非的守护,自我、我执的一个状态,他认为这有别。那我们这个别,我们就追随龙树菩萨,祈祷与龙树菩萨这个识。因为我们这个识,你不是,你没有在哪个盒子里装着,你也没有色没相,没有在哪个地方,它就弥漫在整个法界。或者说在我们认为的那个状态中,但它并不是那样子,《楞严经》的七处征心很多人都读过,一直到无住亦不是。
我们这个识是周遍的,佛的识也是周遍的,那为什么我们的识会出现那个局限性呢?佛的识是无量无边的、圆满的、清净的,我们的识也应该是清净圆满无碍的。那为什么我们现在用这个识出现了问题呢?因为我们这个融合性我们有畏惧,所知障我们把它锁定了、割裂了。我们要保护这个狭隘的识,我们不敢去尽虚空遍法界让它大自在地运用,所以说我们受了极大的局限,要不解(jie)脱出来,我们就不敢扮演其他东西,有畏惧。
所以我们这一步就是要无畏地扮演龙树菩萨,随龙树菩萨的言说、引导来体验本心无量光寿阿弥陀佛,来体会弥陀念弥陀,来体会心净国土净,来体会真如不动、法性光明遍照的、寿命无量的这个功德。
好,这一节课我们就给大家作这个提示。希望大家在我们平时持诵的时间,不要以张三身、李四身,来作这样意识的一个自我封闭。先来祈祷我们的识与龙树合,龙树菩萨来引领我们用这十五句的、深刻的引导,让我们去得见阿弥陀佛,与阿弥陀佛等,与阿弥陀佛、契入阿弥陀佛的功德。
回顾世间,分别智我们就能,这个总相智成熟了,分别智,我们再回观世间,我们就了解什么是分别智,这样差别,那样差别,我们怎么来运用这些差别了。要不然,我们就会实践这个法而不得法益,用妄想设计着,去自己设计一个什么样的境相,设计一个什么样的未来,什么样一个功夫,什么样一个跟别人不一样的东西,结果呢,费了很大的心、很多力,浪费了很多时间,走了一个路子,不得当。
无量光寿网站
http://wlgs.zhdh.org
集生活、学法义和念佛一体的佛友圈上线,点这里访问
管理员微信:zhdhtv
加网站管理员微信:zhdhtv,进群学习交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