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夏安居往生咒开示
第26课 心契法性
2025年8月9日
好,时间到,我们就继续来学习《拔一切业障根本得生净土陀罗尼》。
因为《拔一切业障根本得生净土陀罗尼》它是个总持的教法,总持教法,就所谓的来以法界心、法界缘起,或者是以佛心来普摄世间的这样一个……总持教法它跟平时我们所学的一些对治方法呀,或者说一些其他的方法呢,它就有很大的一个起步上的这样的一个差异,所谓的它这个“唯佛是念”的一个特质,那就是“九界同归,凡圣同修,等蒙摄受,咸得往生”的这样一个相续作用力,这样一个相续作用力。
通过若节课的学习呢,我们可能也就是再有个三、四节课,把它就完成它。一般地我们过去寺院的安居,后十天左右就需要打七啊需要什么的……可能就是起码对着僧众这一节课的这个,我们就再有个三几节课就把它结束它。
因为在传统中,寺院就会为国泰民安啊,为国家打七作祈祷啊,因为世界现在就比较乱哪、动荡啊、不安啊,那我们作为道场呢,修法要为国为民,为世间呢要有一个……过去是那样子的。所以我不知道寺院怎么安排吧,我就是想在十天前左右,我们就把这个课给有一个结束。
那么这几节课我们就尽量地把它完整地作一个提示。那当然希望诸位莲友呢,能把这个《拔一切业障根本得生净土陀罗尼》做一个完整的义利上的学习,那我们可以在这个所谓的法陀罗尼上去多实践,就是所谓的多顺教实践;忍陀罗尼上呢,顺性地认知、抉择;咒陀罗尼上呢,我们就所谓的净其三业,等持修持或者等持运用。
《拔一切业障根本得生净土陀罗尼》它这个“拔一切业障”,实施这个法则那是对一切众生业而谈的、而设置的,所以说它超越了我们自我现量修持的这样一个缘起或者说发心,它就是一个法界缘起的发心。
这个第一句、第二句呢,因为我们要把它顺翻、逆翻,这逆翻并不是说是故意把这个语言结构逆了,实际就是梵文它这个语言呢就是先果后因,它这个语句呢多倒装。那我们就今天也把它就是顺着翻译、逆着翻译,来了解这个教法的这种完整性。
就是这个思维模式不一样,或者语言的架构不一样,那我们今天就把它顺着我们汉语的思维语言意识来念、来翻译,顺着梵文它们这个意思来翻译、来作。
因为这个翻译呢,最主要是让大家来接受这个教法。因为翻译呢,下面呢,实际真正的翻译是我们每一个人自己的印心翻译,怎么能唤醒你那个法性不动的作用、我们那个所谓的安稳的心、具足的心的作用,就是无量光寿在我们每一个现下的作用,那个是最重要的。
“南无阿弥多婆夜.哆他伽多夜.哆地夜他”,这个要是用倒装着翻,就是不动法性,或者说法性不移,持一切契如无量光寿;或者说现下,或者即下现行,法性不改,持一切契如无量光寿。
“即下现行,法性不改,持一切契如无量光寿”,那就是“南无阿弥多婆夜.哆他伽多夜.哆地夜他”,这么翻译。
这么翻译,就是所谓“即下现行,法性不改,持一切契如无量光寿”。“南无阿弥多婆夜.哆他伽多夜.哆地夜他”,那么这三句,把它倒过来翻译。
因为我们那前面的翻译是顺着翻译的,现在就倒着翻译。
顺着翻译就说“持一切契如无量光寿,法性不改,即下现行”;那我就把它倒过去了,“即下现行,法性不改,持一切契如无量光寿”。
大家可以去念一念,就是把这个文句念一念,“即下现行,法性不改,持一切契如无量光寿”,可以这样去念一念。那你说我念“南无阿弥多婆夜.哆他伽多夜.哆地夜他”,可以吗?那实际就是义利上我们要有一个义利的引导,因为这个四陀罗尼中呢,它就有这个义利来引导我们的一个教育。
“即下现行”,就是我们现在的心性、心念、作为,即下现行。“法性不改”,法性不改它的作用是什么呢?“持一切契如无量光寿”。那我们念“南无阿弥多婆夜.哆他伽多夜”,就在守护这个即下的现行法性不改所展示的我们生命的价值与作用,就是无量光无量寿。
说“念必行,行必果”,这就是所谓的咒语,咒陀罗尼。那我们实践这个陀罗尼呢,从四个角度都可以来审视它。忍陀罗尼我们都知道,我们以无生忍心,或者说所谓的法性不改的这个心,来接受这个语言,什么语言呢?你念什么,接受什么。
那这三句话呢,“南无阿弥多婆夜.哆他伽多夜.哆地夜他”,即下现行,法性不改,持一切契如无量光寿,“南无阿弥多婆夜.哆他伽多夜.哆地夜他”。义利,就是我们的心念随着这个义利行,念必行、行必果。什么叫果呢?就是这么个作为,就是这么个内容。
总持,不是自己的心念,是总持法界,总持称为法界缘起。拔一切业障,不是我的心这样子,我们看到的现象、我们的依正二报、所有的因缘,持一切契如无量光寿。
那你说我看到种种现象、我的种种感受、种种想法,那不管的,不与这些东西纠缠,只与无量光寿,契合无量光寿,其他不问了,所以称为总持。此心总持啊!现在人的那个量子学就说,其他就坍塌了,就唯与无量光寿纠结了、纠缠了,就是与无量光寿共鸣,叫契如,契如。
《拔一切业障根本得生净土陀罗尼》,“南无阿弥多婆夜.哆他伽多夜.哆地夜他.阿弥唎都.婆毗”,它这个“即下现行”,就是承前继后,即下现行什么呢?它这个承前继后的句子。那“阿弥唎都.婆毗”要是用承前继后,即下现行无量光照十方国无所障碍。这个呢让我们具体地体验即下现行,就是让我们每一个现行者或者每一个持诵者来体验,什么呢?无量光照十方国无所障碍。
因为我们常谈果地觉因地心,大家一说到“因地心、因地心、果地觉、果地觉”,这就是果地觉来作我们现行心的一个体验,什么体验呢?无量光照十方国无所障碍。
我如是念,就是如是体验,不是理解,是意识、我们的意识法界、无色无相的意识法界融入无量光寿,融入无量光体会照十方国无所障碍。用你的意,用你的意随佛的果地觉来体验,不是想象,也不是念头,也不是理解。你的意、意念,意念就是法界,称为法界缘起啊。
我们现在的意念,就随着阿弥陀佛的果——无量光照十方国无所障碍,去体会这个无所障碍的作用。所谓的实践法,不是我们理解的法,是让我们的意识随着这个无量光的果地觉来体验,那就是果觉因心。理解在这个地方就是障碍。
意念的随顺、融入、契如阿弥陀佛的报德,来体验照十方国无所障碍,那就在修行,就是我们说的念佛,我们就在修行,体验果觉因心。
“阿弥唎都.婆毗”,来揭示阿弥陀佛的法性身的这个果,这个法身的果就是光明身的果,让我们随顺这个果的作用去体验,不是理解,去体验。你那个理解没有用,理解了就把你卡死在那儿了,你那个理解就是你把它套着了。
“阿弥唎都.婆毗.阿弥唎哆.悉耽婆毗”,“阿弥唎哆.悉耽婆毗”圆满无量义利,圆满依正二报、情器世间。
因为作为人类有情啊喜欢交流,什么叫交流呢?义理上的说法,“什么意思啊”“什么道理啊?”那就是随着阿弥陀佛的圆满报德,让我们那个义理的概念、那个想法休息下来,这叫圆满一切义利或者无量义利。
阿弥陀佛的果地觉的确是依正二报圆满,那我们也随着他这个依正二报的圆满,来体验情器世间依正二报,就是我们心的内因外缘、依正二报圆满体验。
它承前继后那个句子,应该是每一句,每一个“阿弥唎都”都要安在前面的,实际就是所谓的即下现行、即下现行,告诉我们不是理解,是理解的休息、果地觉的随顺。这一关能过了,那我们就真觉悟了,就是印契自心,佛的果地觉来印契我们的心,而不是我们自己理解个什么、不理解个什么,取相不取相、觉悟不觉悟都不相干,直下地印契。陀罗尼句呢有这样的教育,有这样的教育。
那这个“阿弥唎哆.悉耽婆毗”,讲的阿弥陀佛报身功德的这个果地觉的内容,平时我们在义理上有所追求,它这无量义利圆满依正二报、情器世间。
就像我们受具足戒,出家人受具足戒一样的,受了具足戒,你就安住在不为自求的这样一个顺法性的一个作为者的法位上来,就是作众生的福田,不为自求的一个福田,就是清净福田,为师,为导。他受了具足戒,他就是具足戒守护,什么叫守护呢?不为自求了,为教法的住世出家,为利益有情出家,为那些迷惑、自私、我执的有情开一个清净的道、作一个清净的福田。它是一样的。
那我们在这个佛的所谓的报德,“阿弥唎哆.悉耽婆毗”,阿弥陀佛的报德全体授受于我们了,什么我们呢?说“即下现行”就是授予,就是这个位置。什么位置呢?无量义,义利圆满情器世间,圆满这个所谓的依正二报,就是给我们这样一个直下的位置。
所以佛教它就是传承为上、体系为真,完整的一个体系教法,而不是我们自己编出来个什么故事,修出来个什么感觉,装出来是个什么能耐。所以历代诸佛呢就是佛佛相印哪、相契呀,代代相承啊,一脉相承啊。
没有任何人能发明的东西,称为本具呀,本自具足啊。没有传承,你怎么知道是本自具足呢?你再制造,你也造不出来个本自具足。你造出来个本自具足也是个妄想,因为这个本自具足不是讲的哪一人哪一事,是一切有情本自具足。它就是传承体系所表述的拯济群萌的一个殊胜方便,拯济群萌的一个方便。
所以我们念这个“阿弥唎都.婆毗.阿弥唎哆.悉耽婆毗”,法、报,法身、报身这个果地觉的起用,即下现行,即下现行。以前我翻译这个的时候说什么“即下发心、心生”啊。我感觉到“即下现行”还是简单,因为它讲它的身,身就是功德作用,那“即下现行”就比较贴切。
“阿弥唎都.婆毗.阿弥唎哆.悉耽婆毗.阿弥唎哆.毗迦兰帝”,“阿弥唎哆.毗迦兰帝”讲的是所谓的化身,阿弥陀佛的报德这个果地觉中的化身作用。这个作用不是来介绍佛的,是介绍我们现下该做些什么、体验些什么,就是不能把我们跟佛的果地觉分开,要契如佛的果地觉,践行佛的果地觉。
这个地方容不得你举心动念,只容得你去念诵、实践、观察。这个实践就是契合,随顺契合。你一动念就岔到你那个见思惑上去了,所以这个地方呢很容易得等持功德。念诵这个很容易得到等持的功德,就是所谓的三昧的功德,因为动念你就知道了,这个动念就是见思惑。不动念就是随顺佛的果地觉,契如果地觉,也称三摩钵地。
把我们这个妄念的、见思惑的运用那个习惯转换成三摩钵地,就是随顺佛的果地觉,或者随顺法性不改,令自己的这个觉性相续,就是所谓的无量光无量寿起作用。就是第一句,我们念那个“南无阿弥多婆夜.哆他伽多夜”,说持一切契如无量光寿。因为它法性不改,我们这个妄想的作用没有意义,所以呢见思惑休息,契如佛的果地觉。
那“果觉因心”,这个净土修法就成为一个口诀的传诵,我们真能印契自己的意识言行,就是三密相应,那密宗这么讲。这个地方讲的印契、契如,无有间隙,就是即下现行。我们这个劳虑习惯,就是妄想那个习惯、见思惑那个习惯得到了休息,把这个劳虑的习惯变成了随顺佛的果地觉来作我们的因心的一个现行作为。
“阿弥唎都.婆毗.阿弥唎哆.悉耽婆毗.阿弥唎哆.毗迦兰帝”,让我们来体验阿弥陀佛的法、报、化。
这个“阿弥唎都.婆毗.阿弥唎哆.悉耽婆毗.阿弥唎哆.毗迦兰帝”,“毗迦兰帝”这个就是所谓的化身功德,应化十方无所障碍,接引有情同生净土。这个文字不作理解,我们怎么办呢?就是随顺入观。这个文字是让我们随顺入观的,不是让我们理解的。
这“不理解”真是一个大问题,就是我们的习惯问题。一旦我们那个劳虑永断,或者说劳虑我们知道怎么让它停止下来,我们就能伏烦恼;劳虑断了,我们就能断烦恼。所以这个陀罗尼呢,现行就让我们能伏住烦恼,就是颠倒妄想,断除烦恼,就是妄想相续,这是我们实践佛法的一个关键所在!
很多人认识不了这个关键,学一辈子所谓的佛法,结果就是学了一大套理论,一到行为上就做不到了,妄想纷飞,管不住自己。那你那个初发菩提心、行菩提心、不退菩提心,所谓的果菩提心就是一生补处菩提心,那我们实践不了的,你只能停留在你的意识妄想中。意识妄想,妄想纷飞,那就是众生业,一念一世界,一念一想,一国土一因果一报应。
所以我们要是能认真地去实践这个《拔一切业障根本得生净土陀罗尼》,那现生得不退转,说“即得往生,住不退转”真实不虚。因为法性不改故,在一切业面前从来没有改动,我们认知到这一点,我们就会随顺实践这一点,就安住无量光寿。
无所住处得安住,就是无量光;无所安处得安乐,无量寿。
你一理解,你那个理解一生起来就疑惑,一疑惑,你就不是觉悟法则的实践,你就会产生烦恼,妄想烦恼,妄想执著。这个实践法则跟不实践法则这个交口,就在这么一个焦点上。
往生咒它这个焦点呢,指导得特别地准确。因为我们有“持一切归如无量光寿”或者说“法性不改,持一切归如契如无量光寿”这样一个教法的指导,我们很能看清楚举心动念的虚妄,体验、直下地体验无量光无量寿的作用,而不是造作见思惑的作用。
说法性不改,持一切契如无量光寿。这个“法性不改,持一切契如无量光寿”最为重要,这个缘起重要。所以呢,识得缘起,能破除无明。就是我们怎么修法我们知道了,什么是觉悟的方法、证悟的方法、果觉因心的方法。
法性不改是缘起,无量光寿是弥陀的报德,所以“法性不改,持一切契如无量光寿”。就是每一个众生,不管你在什么样的因果条件下,法性不改在支持着你、载负着你,这一点呢大家要认真,每个莲友要在这个关键问题上要认真实践。
法身慧命没在其他地方,就在这个教育传承中,我们去体验、去实践。不编自己的故事,不打自己的妄想,你的妄想设计再多东西也是生死轮回,虚假设计,总是种种业报流转。大家在实践这个陀罗尼句中呢,就能充分地体验这一点,体会到原来生死轮回是我们自己造作出来的。
法性不改是真相、载负,“持一切业契如无量光寿”这是真如法性的妙用,就是诸佛如来都是这么实践的,都这么成就的。我们现在也实践这个法,认识到了法性不改,就能持一切业契如无量光寿,就是所谓的“九界同归,凡圣同修,等蒙摄受,咸得往生”,来证实这一句,这个法则最为重要。
因为这是个难点,难什么点呢?我们思惟颠倒妄想习惯了,把这个颠倒妄想的习惯放在一切时处,就成了众生业的这种我执坚固,那个因就是无明。现在这个教法呢给我们一个彻底的改观。因为你那个法界缘起你不明确,所以你产生了所谓的无明根本、根本无明,就你那个业就扎得很深。那这个“拔一切业”,怎么拔一切业呢?法性不改,一切业本来没有基础,本来没有自性!的确这个法则震撼人心哪!
我们老想改变这个、改变那个,那就是众生心,迷失了缘起。不明缘起啊,是为无明啊。举心动念不知道这个因果是啥,这是枝叶无明。法界缘起,我们生活在一个什么样的法界中,我们不了解,称为法界无明,或者说根本无明。这个“法性不改”,就来解决我们的根本无明的。
我们一旦认知、接受了法性不改,我们就能持一切契如无量光寿,就可以实践念佛。念佛,原来是法性不改,持一切契如无量光寿,此处重要,太重要!我们要是擦肩而过,一理解,又去造众生业,不光拔不除一切业障根本,你的现行烦恼你还在制造,你还是管不了它。
因为我们没有被法性不改所载负,就迷失在我们的现前的业相上来了,所以说叫不明缘起呀,无明蒙蔽。现在呢,法性不改,持一切契如无量光寿,我们要来做这个即下的现行。现行,我刚才那个反过来翻译,“即下现行,法性不改,持一切契如无量光寿”。
莲友们哪,认真哪!这个认真呢,是放松性的认真。法性不改是真相、是事实、是涅槃国,我们一切众生从来没有离开过这个,称为法性不改。六祖大师讲那个“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何期自性,本自清净;何期自性,本生万法”,何期自性,无量无边,什么叫何期自性?不假时间,不假因缘,真相如是,称为法性不改。那我们每一位莲友都是这样子啊,都被法性不改所载负,所谓的能持我们的业回入、契如无量光寿。
无量光寿永断无明啊,法性不改永断无明啊,法性不改清净自心哪、圆满自心哪、无碍自心哪,安稳一切。
所以这个整个真言呢,这前三句是一个教法的总体实践内容,后面呢这是充分地讲果地觉的四个方面,让我们去从多角度地体验果地觉、随顺果地觉,消化自己那个妄想习惯,把自己那个妄想习惯消化掉。
你会动想法的,什么叫光明哪,什么叫圆满哪,什么叫照十方国啊,什么叫无碍啊,你会想。你一举心动念,你就要知道它,知道它什么呢?“这就是妄想”,你就开始伏住它了。“这就是妄想”,就伏住它了。
你念叨那个地方,“什么是清净啊”,你就会想,你这一念你就知道它。所以这个四种方法来,法、报、化、法性身来让我们看我们的妄想、妄想、妄想、妄想、妄想……让我们知道妄想、知道妄想,伏住它。久久了,我们就能断除它;再久久了,人妄想即菩提,妄想即真相,那我们就是所谓的果生菩提。天亲菩萨这四种菩提中,那就是果生菩提,我们这果地觉为因地心就是真正地正行果地觉为因地心了。
那《无量寿经》这个教法,“无量无边诸佛皆共称赞阿弥陀佛不可思议威神功德。诸有众生,闻其名号,信心欢喜,乃至一念,即得往生,住不退转。唯除五逆,诽谤正法。”那我们那个妄想纷飞、那个妄念,一动我们就知道了,一动它就是果地觉,那就是一动,动念即无量光,动念即无量寿,那就是以果酬因了。
不是说让大家没有妄念了,是你那个妄念生起你就能觉知它,为啥呢?那有无量光啊、无量寿啊,有圆满啊,有无碍啊,来衬托我们的怀疑。你说“我这个样子怎么会无碍呢?”这就是妄念。“他怎么会无碍呢?他怎么会圆满呢?他怎么会往生呢?”你动这个念,你就知道了“哦,妄想、妄想、妄想、妄想……”这是最简单的修行方法。动念“哎,他怎么能往生呢?”这就是果地觉照住你了,怎么照住你了?动念你就知道了,深入实践,我们就能动念即知,果觉妙用。
但得实践!没有实践,我们就停留在理解上,停留在压抑——“我不要妄想、我不要妄想”。那个呢不是修行,那是妄想治妄想,妄想妄妄相推,妄想越来越多,妄想变得越来越狡猾,越来越狡猾会越来越失控。“怎么我修行怎么越来越烦恼呢?比不修行还要烦恼呢?啊?”“不修行的时候还好,这一修行、一闭关、一念佛、一打七,怎么比平时还要烦恼呢?”就是不知道,就没有方法来处理它,如此而已。
法性不改,最殊胜方便;契如无量光寿,是业报方便。阿弥陀佛的这个无量光能照破我们所有的有限有量的那种妄想执著的黑暗蒙蔽,如此而已。这个无量光能转化我们对无明的坚固守护,就是我执的守护、我取相的守护、我妄念的守护、我不理解我理解的守护,要破除这个,要照十方国无所障碍。
因为无量光这个地方只列举了一个光明,说是名无碍光、清净光、欢喜光、智慧光、超日月光等等等等,只要能破除我们执著的就是无量光。莲友们,这一点真是很重要,十分十分地重要!
诸位莲友啊,这个法界,所谓的“正觉华化生”,就是缘起,果觉就是正觉,化生啊,我们每一个人念这个的时候,“南无阿弥多婆夜”,就是新生之时啊,称为缘起法。出世入世不离缘起呀,不离因果啊!只要谈到法、谈到作用,我们都知道这是法界缘起,那我们念一句“南无阿弥多婆夜”,我们就获得了一个莲华化生的新生。这个莲华就是清净法界,就是南无阿弥陀佛,就是法性不改。
要不然,我们老是去重复过去的生死轮回呀,我、我、我一直在轮回呀,获不得新生啊,体会不到诸佛如来的自在、生命的自在、无量生命的自在、变化无方的自在,体会不到。生活中不能坦荡面对啊,遇到好的东西想表达出来,遇到坏的东西想掩盖起来,挺负累的嘛,挺麻烦嘛。
所以这个果觉因心就是新生啊,佛的果地觉是我们的因,就是我们的新生。
因就是生命之始呀、因果之始呀,说我们看到佛,了解了自己的因,圆满、清净、无碍、不动。所以这个“阿弥唎都.婆毗.阿弥唎哆.悉耽婆毗.阿弥唎哆.毗迦兰帝”讲法、报、化,“阿弥唎哆.毗迦兰多”讲法性,无量寿真如法性不动安稳十方,不动安稳十方,让我们来体会法、报、化、法性,清净、圆满、无碍、安顿一切。
所以呢我们这个“正觉华化生”,这个莲华化生的缘起,我们看清楚了——果觉因心。看清、认清了,那我们学佛变得有意义了,大家就会不断地深入浅出、深入浅出地去了解它,慢慢地深入、深入、深入,我们就知道佛菩萨在做些啥了。
果觉,这个果觉因心原来不是、果地觉不是缘,我们以前把佛当成缘,没有当成因。缘者,外缘,把佛跟自己对立起来了。因者,内因,佛的果地觉是我们内在的生起的功德,不对立了。
以前我们把佛当缘哪,把佛当成我们生命的外缘哪,学佛法也把佛、法、僧当成外缘,体会不到一体三宝的妙用,不知道无住、无对、无待的真实圆满的这个果报。
诸位莲友啊,学习往生咒呢,我们要理解这四个“阿弥唎都”,它的关键问题就是让我们多方位地体会果地觉,用果地觉来契合我们的现下的心、现下的觉知,现下的量就是无量,不再染著任何一个现量,就是不再执著任何一个现象,无住生心,安乐自在。
我前几天还在想啊,多用几节课给大家交流交流,这一算,大家这个安居很快就(结束了),真是很快。希望大家在这个法则上认真起来,认真起来。法身慧命啊,大事因缘!菩萨们,不是小小,不是无所谓的事情。
因缘生法呀,很多人你看,这莲友们有几个人有缘哪、有几个人没缘哪,有几个人大家能交流啊?实际少之甚少啊,菩萨们。交心之说呀,心地传承啊,甚难甚难遇!
我每一课讲了,我自己都感觉到很快就过去了,特别怕留遗憾。什么遗憾呢?过去了就过去了。大家要珍惜啊,传承不易!
大家都读过六祖大师那个故事啊,六祖大师到弘忍法师那儿,又用《金刚经》印证一下,又读到“应无所住而生其心”,说出:“何期自性,本自清净,本自具足,本自圆满,本不动摇”等等,五祖就把所谓的衣钵传给他了,说从你以后呢这个衣钵不再相传了,为啥呢?这太危险了,你赶紧逃生去吧,逃到南方,逃生去吧,赶紧逃跑吧。这是真实话。大家不了解,大法难起这个“难”,不在其他地方,就是遇法难,遇教法难,遇实践难,传播、接受都挺难。
我们诵戒的时间会唱那个什么偈颂,“经历无量俱胝劫,三聚净戒难得闻”,“经历无量俱胝劫”,我经常被这句话感动,因为我们在学习佛法真就是“百千万劫难遭遇”。
大家要认真。我希望认真,因为每个课时都很短,一瞬间就过去了,我每次我感觉到就是讲到那个地方了,就过去了。
希望我们珍惜我们每一节课所学到的法的内容,就是可实践的内容,不要把它变成理论,不要把这变成谈资去给别人说,自己要悄悄地守护着它、去实践它。自己有感动的地方一定不给人说,好好地守护,认真地实践。
大家不知道法的难传难播,大家不知道守护者更难,有多少违缘?为什么有三武灭佛?为什么我们教内之间的人相互地攻击伤害?为什么没有利他之心?这个时代为什么称为五浊恶世?
今闻稀有法,大家要好好地守护着自心。尤其是这个《拔一切业障根本得生净土陀罗尼》,不要轻易给别人说啥,你能有一点点的法益,你要守护着、保护着它。十分清晰,十分准确了,自己受用具足了,可以跟别人交流;不具足的时侯,就像你家的珍宝一样,不要亮,随便亮在别人面前就会丢失。
尤其是最重要的文句——“法性不改,持一切契如无量光寿”,去实践它!去实践它!去实践它!守护着这个东西,不要给别人说,再有人情也不要说。
那你说你为什么给大家说?我认为我跟大家是法缘,我给大家讲的。因为不是法缘,我随便说出来,我就感觉到很受伤害,很惭愧。因为我们东抖西抖的,抖来抖去,我这跟我有缘的人,我起码认为就是法缘了。没有法缘的人,说句实话,没法缘的人我讲法他听不到的,或者说他根本不耐烦的,或者说很厌恶的,那就是没法缘。
大家不要认为我们经常来往什么的,或者我们能来往的,法缘是我们自己要珍惜这个东西,珍惜,认真守护、实践。一定不要张嘴就说,这个地方就不要随便张嘴给人说,要好好地守护!因为它有真言的这个陀罗尼,真言就是要密护,不能说。
我给大家的翻译,你记录下来了,你就不要给别人说。我希望大家呢能遵守这一点点啊,实践得清晰了,可以给别人交流;不清晰,似是而非的时候,认真实践。
好,阿弥陀佛,时间到了,好。
无量光寿网站
http://wlgs.zhdh.org
管理员微信:5599341
加网站管理员微信:zhdhtv,进群学习交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