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依四不依
依经明五种增上缘义一卷 (01盘正面)
“依经”,学习净土法门特别直接明了,必须依圣言量,不依任何声闻、缘觉、菩萨、祖师,不依任何世间善法,唯依佛亲口所宣圣言量来引发利益。若不这样,净土法门就被人篡改或者说不叫念佛法门。现在有些人极力引导念祖师法、念菩萨法或念贤圣法,念佛法门很容易被人蒙上一层其他的尘垢。
念佛法门是特别直接明了的,是唯依佛亲口所宣圣言量的教诲,就是佛世尊的教化。决非一般的祖师、菩萨所能代替,虽然诸佛菩萨教化无二无别,但方便究竟处还是有差别的。诸佛所证的果德,有菩萨的次第、声闻的次第,要明白这个差别,就会唯依最上乘。净土一法就是唯依最上乘的教化,所以说他是依经。这“经”就是佛所说的修多罗了义教,也就是最上乘教诲。念佛法门不能丢掉这个根,若是丢掉,就会被一些异言、异语、不了义说法所惑乱,一惑乱就会丧失念佛的大利。念佛法门若不念佛,决定得不到究竟的摄护、圆满的启用。所以依经二字甚为重要。
“明”者,依经方能引起、发明,来真正证实这个教化的给予,不可质疑、不可惑乱,建立金刚心,也就是坚信位,成就真实的利益。这对我们来说是特别特别重要的,因为到这个时代,人的自我意识特别地强化,法的意识特别地衰弱,树立人、树立我的意识特别炽盛,所以若不依经、不依圣言量,就会引发无量的差别说教,或引发无量的斗争,使这个法门混乱不清。
四量
这个时代,这种因缘特别炽盛。所以末法时代,我们要明白四量——圣言量、非量、现量、比量,从具缚凡夫一直到等觉、妙觉菩萨这些次第,这就是各个的现量。我们的现量就是现前的大家的思维意识、生命意识、运作意识、果报意识。我们若不依圣言量,这些差别就分不清晰,这些非量就透视不出来。实际说,佛以下皆是非量,没有圆满佛果之前都有非量存在。他是通过比量来实施,以佛圆满果德来对比,使一切众生知道我们与无上乘佛果的差距特别大,所以我们都来念佛,包括菩萨贤圣,都要来念佛。
佛是究竟皈依处
佛法中有三皈依——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三宝之中,佛是究竟皈依处,这是决定说,所以念佛法门直指最上乘,直指根本。
若不然我们就会被一些不了义的说法、被事所障,就像每一个法会,障缘都很多。比如我们现在这个法会,大家看似很简单地从家里走出来了,实际上要真正能参加这个法会,要冲破无始以来的种种障缘,因为有了生死的胜缘了,能念佛的人就能了生死、出三界,三界之内的魔都会恐动。这魔是我们的种种障缘、难缘,包括烦恼障、所知障,也包括周围依正二报的业障。
大家能来到这个地方,就是很稀有的因缘。大家放下自己种种俗事、放下自己种种杂缘,来学习念佛法门,念佛的五种增上利益,那真是不可思议的福德,的确是特别地稀有,这个事情不得不赞叹。
我们知道世间一切善根、善法、福报都会散坏,唯有佛教的善根、善法、福德、利益、福慧不会散坏。若是能深入得及,当下就可以启用;若是于法勇猛,当下就可以回施利益。
依经明
“明”者,唯佛与佛所亲证,唯佛的威神加被方能交流,唯有念佛、赞佛方能作回施。决定不是任何人的修持所能代替的,包括菩萨贤圣。这个地方是决定的,一定要分得清晰《无量寿经》在这个地方说得特别清晰:菩萨及声闻不能测度佛的究竟果德,所谓究竟果德,是广大的根本真实皈依处,所以佛是我们的真正皈依处。现在这种因缘被一些杂缘障碍得特别多,也许是末法时代的障缘吧,大家在这看清晰了,任何人都不能迷惑你,所以“依经明”是根本。
善导大师是阿弥陀佛大功德加被所成就的一位应化者。这应化,在中国佛教极鼎盛时期独树一帜,直指阿弥陀佛殊胜教化,不依一切不了义教,但依最上乘。他在《观经四帖疏》中反复告诉我们:绝对不可以依菩萨凡圣不了义之修持引发的教诲,一定要依最上乘教诲,就是依经教、依圣言量、依佛所说、依佛所证,这是净土法门、念佛法门的最根本归结处!要真正认清念佛法门,必须把这个事情看得清,用得明,那就会直指人心——以念佛来照自心,以自心来念佛,来透达佛法究竟无碍处,直显本源光明真实、不可散坏、不可动摇、不可置疑。
净土一法是知恩报恩的教化
净土一法与其他法门有很大差别,许多法门要借助于次第的修持,净土一法是果德的直接给予!我们为报佛的恩德,把佛的果德普遍地传播、回施,这叫知恩报恩的教化。
现在扰乱这种教化的障缘特别炽盛,就是所谓以次第教来惑乱众生,以不了义教诲来诱导众生,遮佛慈悲、障佛因缘的事情特别普遍。
许多人念佛,就是不相信自己能往生,许多所谓的善知识也这么教导人、引导人。念佛怎么不能成佛呢?念佛怎么不能往生呢?这就是贻误众生的教化。念佛成佛是正因啊,这从因果法也是不可诋毁的,为什么有些人说念佛人不能往生呢?实际他没有引导大家念佛,他引导大家念的是什么?我们一定在这儿审视、思维。若是真正行持念佛法门的人,就像我们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一样的明确真实。念佛成佛,真实不虚,因真果真,不可诋毁。从第一义谛、从俗谛来说都是真实不虚的、不可动摇的。
一切众生本来是佛
“依经明五种增上缘”,若不依经,很难真正明白佛的三力加被,所谓本愿力、光明力、禅定力的加被。外力的加被以成就我们明晓自心的功用,以佛庄严为自庄严的真实法益;若是离开佛的教诲、佛的三力,这个地方的法益不能建立。现在我们听到最普遍的教化不是这样的,不是直赞佛的功德、赞佛的法益、赞佛的加被,那怎么能叫念佛法门?不叫念佛法门。所以说叫「依经明五种增上缘」。
所谓“增上”者,就是外力加被感召我们自心光明的运用,成就佛这种究竟果德。因为一切众生本证圆觉,一切众生本来是佛,这是决定无疑的,佛法的根本就在于此,佛法不同与外道教化就在于此。佛教告诉我们:我们人人本来是佛。这个教育不一样。就是说不明自心不能学佛。这个自心是什么?本来是佛的心,一切众生本来是佛的心!要不然成佛法外道了。什么是外道呢?就是有个强权者,天制造了人类、上帝制造了人类,这种教化使我们永无出头之日。佛法是平等的教化、光明喜悦的教化、究竟解脱的教化。这种教义的因缘引导的因缘差别是极大极大的,反差很大;若是我们已经被定下来了,佛法就毫无意义了。
佛法的利益告诉我们要明因果。因果者,念佛成佛。你念贪嗔痴慢疑,就是三途众生;你念六度万行,就是菩萨;你念一真法界,就是佛。我们大家都来念佛,念一切众生本来是佛,那就是念一真,一真就是大平等、大光明、大喜悦!这种大光明、大喜悦、大安稳的利益,就是来自于我们的真心,就是佛的给予、佛的果德、佛所亲证。
在这里,没有什么定处;若有定处,我们学佛就没有意义,那是天魔外道的教化。所以希望大家皈依佛,在佛的教化上真正地认得准,宁舍身命也不皈依于天魔外道的教化,这样就叫南无佛,南无佛就是真正念佛了。我经常遇到这样事情,所谓混淆遮掩南无阿弥陀佛的回施,说“某某人怎么样,某某事怎么样,我们的恶业怎么样”,那佛的教化意义就散坏了。什么叫散坏呢?就是动摇、惑乱大家的真实利益。
所以“依经明五种增上缘”。 这“增上缘”告诉我们这增上是成佛的增上;不是作菩萨,也不是作贤圣,就是成佛!使一切众生迅速归入大觉位——成佛;迅速出生死差别流,就是成佛;迅速解脱一切挂碍,就是成佛;迅速打脱一切相互的伤害、贡高下劣的因缘,就是成佛。唯有佛果德回施才能立成佛正因,发生成佛的教化,成佛的回施,成佛的果德。你种的不是佛的种子,你就成不了佛!
所以《楞严经》告诉我们:「因地不真,果遭迂曲」。因不真,果怎么能真呢?现在许多人不念阿弥陀佛的光明遍照、照十方国无所障碍,念自己的心、念自己的分别意识、念一些大德的方便语以为真实,不知佛的光明、佛的真实、佛的无碍、佛的愿力、佛的成就。所以天亲菩萨以彻底悲心、无碍的智慧告诉我们:身业、口业、意业、智业、方便智业随顺佛,愿要随顺佛,作业要随顺佛,行持要随顺佛,这叫念佛法门!
所以“依经明五种增上缘”,就是唯佛与佛能提携,唯佛与佛能施教,依佛的三力加被而作增上的提携。
“义”者,使大家闻、思、修。以闻、思,依教行持,因为善导大师所择取的文字都是依圣言量来择取的,也就是释迦佛的亲自教诲所择取的,不夹杂任何个人的知见与修持。现在许多妨碍我们大家这种真正念佛法门的最主要障碍是来自于把自己的修持、自己的知见、自己的作业强加于念佛法门之中,障大家清净的、直接回施的路子,“使念佛法门易行之道,撒满了荆棘”,这是近代黄念祖老居士给我们大家的提示。许多人就在易行道上、三根普被利钝全收的教化上撒荆棘,设故障。
我们一定要认清:净土法门是念佛法门!这叫“义”,如此之义是广大义、究竟义、真实义,唯佛与佛能宣的义。
我们今天能来到这个地方,也是诸佛的威神加被提携。若没有诸佛威神加被,我们没法坐到这个堂口里来坦诚地听闻、学习这样的殊胜教化。
所依经典
「依无量寿经一」
依《无量寿经》,因为我们学的是净土法门,净土法门的根本经典就是《无量寿经》,是原译本的《无量寿经》。会集本只是辅助。这是决定的,没有什么质疑的事情。佛说法与菩萨说法有差别,与凡夫说法有差别,这是决定的,没有什么质疑的事情。原译本是以佛说的次第为次第,以佛说的教化为教化。善导大师在世的时间还没有会集本,唐朝以前没有人敢会集经典,也没有人敢想这个因缘,因为当时的人知道佛说的话初善、中善、后亦善,完美无缺,不是凡心所测,也不是菩萨心所测,究竟广大,彻底安稳。说法、学法要有一个究竟见、根本见,决不可疑惑、彷徨、似是而非。这个地方一定要深思,把它看得清晰明白。
因为近代大德们的悲心,看到《无量寿经》流通不方便,给大家会集一些本子,是帮助大家方便读诵、方便认识、方便皈依的方便教。用这种流畅文字,使大家方便接受。但这跟佛讲法次第已经不相同了。佛讲法的次第极为严格,第一步是什么,第二步是什么,上半部讲什么,下半部讲什么,次第极为清晰明了,那是唯佛与佛亲证亲宣的。
所以经典上有「如是我闻」之说,佛怎么叙述,阿难怎么闻,不敢搞自己的事情。过去经典上错一字就会一直繁衍几千年没人敢动它,为什么?佛法不敢添减,若是添减,几百年就灭尽了,谁想搞什么就搞什么,谁想写什么就写什么,想改什么就改什么,几百年也就没有佛法了,也就成大家的法了。出家人根本任务是护持圣教,使经典真正住世,不能增减。
过去没人敢搞,唐朝以前的人一个字也不敢动。唐朝以后有这个因缘,这个因缘也是方便,也是菩萨的悲心方便,我们不能误解。若是以方便为真实,反而丧失掉真正的教诲、真正的皈依处。
「依十六观经二」
所谓观经,就是《佛说观无量寿佛经》,善导大师直接把经的十六观内涵说了出来。
「依四纸阿弥陀经三」
四纸就是四卷,是指当时抄写《阿弥陀经》篇幅来说的,就是《阿弥陀经》。当时鸠摩罗什大师译的《阿弥陀经》已经流传于世,玄奘法师译的经晚一些,这里的《阿弥陀经》是鸠摩罗什大师所译的。近代鸠摩罗什大师译的经典流传比较普遍,他为了随顺我们大家喜欢从简的因缘,而采用意译的方式,但是没有过失。像龙树菩萨的《大智度论》原来是一千卷,他译成一百卷(《大智度论》也是净土法门的根本经典、论述经典)。玄奘法师译的《称赞净土佛摄受经》,是《阿弥陀经》原名原文,是直译的,直译不能增减,就是对经文没有增减。
「依般舟三昧经四」
这也是最早灭掉的一部经典。现在许多善知识、行持者,在行种种难行苦行,以行般舟为乐,以行持法为乐,这样是不可思议的。知道以赞佛、供佛因缘为殊胜;以弘扬佛的因缘,不是以弘扬自己的行持为方便,那是特别了不起的。若是我们学法、行法,不赞叹自己的行持,不生骄慢、增上慢,特别好。现在我们打七念佛,都是不可思议的事情。般舟最主要就是行持般舟,在行持上发生利益,用生命来赞佛、用生命来归依佛,用身、口、意整个身心直接地投入。
「依十往生经五」
这个经典在社会上也流通了。
「依净土三昧经六」
依这六种经典来证明这五种增上缘。
依经明
这是依经明的,不是依止哪个人的话明的,我们在这个事情上要明白。现在我们经常听到一些人说:你这个说法跟某个法师讲的不一样。这就太可笑了,因为净土法门是依佛教,只能依圣言量来量。你不能拿某个人的话来量。某个人的话都是方便语,不是圣言,当然他说经典上的话是圣言,但说自己的话、说自己的修持、自己的见地都不能做圣言量。我们大家是念佛的人,不是念某某的人。大家都归到一个地方,就是圣言量,大家都用圣言量。要依法不依人。
无量光寿网站
http://wlgs.zhdh.org
集生活、学法义和念佛一体的佛友圈上线,点这里访问
管理员微信:zhdhtv
加网站管理员微信:zhdhtv,进群学习交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