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阿弥陀佛。我谈一下我的感受,结合刚才您讲的,就像一个作业一样,谈一谈我在念佛过程中就发现自己的弱点,也是一种恐惧。然后就找这个原因,有的就是以前的断灭知见的相续,就是对这个色身将要断灭,就是一把火烧了就有无名的恐惧。然后,既是不愿意承认、排斥它,然后呢对这个业果具这个法则还没有认识,对佛的知见行持不够,然后既恐惧,然后又不承认这个,有这个因素。然后观察到之后这点也去掉了。然后还有其他的,就是恐惧还没完全消除,就是有对死亡这个概念的一种无名的恐惧,就设置一个来让人恐惧的东西就是死亡。然后还有一个,对痛苦觉受的排斥,就比如说痛苦的东西就不愿意接受,有对抗的东西。因为我在医院工作过,看到过各种死亡状态。很不安详的也有、也给人助念过吧,特别安详的也见到过、就是很自如的也有。后来就慢慢地有一些放松了,就是师父讲的吧,就是在现行和临终那个状态是没有区别的,每个当下就是舒展,那个时候也是舒展,慢慢地这个现行会松一点。但是像以前的断灭知见啊,或者这种无名恐惧的习惯,力量还是蛮强的。所以这恐惧现在是弱,越来越弱,越来越弱这个状态。我感觉在念佛的时候很容易发现自己的死角,就是那种负面的、自己设置的圈套。然后现在就是怎么去调整、怎么去面对它。我刚才说这个过程,师父你看是不是还有一些需要纠正的内容。谢谢!
师父:我们还来谈净土教法,它这个随顺。随顺得入是一个很特定、很特定的一个言词。我们对佛愿、对法性、对本净这种随顺、随顺。对教法的随顺,这个很重要!
要是对自己的感觉的调整呢,这个调整就是对治调整,是比较浩瀚的一个工程,非常大、非常繁重的一个工程。但这个随顺呢是一个特别方便的法门。对治是十分不易的。对治看着简单,看起来是十分简单的,但你要真正地想把每一个对治做得好,是十分不易的、 十分不容易。随顺得入是十分方便的。
就简单地说这个本净这个词。我们的任何的作为,你就先把这个本净搬出来。你说,它本来是本净的一个状态,你再看这个事,你就知道自己是善、是恶、是是、是非、是记忆还是种种,就不需要对治。你随顺这个,好比说我们随顺本净——入本净,随顺法性——入法性,那我随顺佛愿——入佛愿。它不是对治,它是融入、不断地融入。
刚才你说的那个地方,就是对治的东西偏多一些。对治,太浩瀚了,就是这个工程太大,因为我们每一天的这种想法、作为呢,越是心理没有受过训练的人、不知自心的人,他这个心念就越多,千头万绪啊。千头万绪的、无量无边的想法,你对治它太复杂了!但是什么来了就随顺,好比说就随顺法性、随顺无所得、随顺一个教法、随顺南无阿弥陀佛。这个随顺特别地简单,就是总持。这个随顺有‘总持’这样一个功德,很容易运用得纯熟,运用得很纯熟。但是对治呢太浩瀚了!就是运用的方法得太多太多才能把我们那所有的因缘对治出来。好比说恐惧,这是一个问题。你好比说用慈爱,就我们讲那个慈爱,以前讲过啊,好比说我坐在一个黑暗的地方害怕了,我祈祷:我要像观音菩萨一样千处祈求千处应,令一切众生得无畏安乐。你马上你那个心就不会恐怖了。实际这就是忆念观音,随顺观音之愿为自己之现行之愿。慈悲心马上就生起来了,恐惧无所觅寻。那么这个随顺得入特别方便,但你要对治十分麻烦,对治的东西太多了。像对治这个真是得学无量无边的法门,得尽未来际慢慢地学。“随顺” 它是个总持的东西,就是我们不断地用随顺、随顺、随顺,习惯了,很容易解决自己的现行问题。这一点呢你思维思维。
有权实二法。这个实教呢比较简单,一定注意这个总持,阿弥陀佛这个教“说愿偈总持”嘛。这个总持对我们来说十分地重要、十分地重要!一定要知道净土教法是个总持教法,随顺是总持的一个方便的运用的一个入手的地方一样的。随顺佛愿、随顺法性、随顺本净、随顺知自心等等,都是很方便的。这个地方,它毕竟是表达一个究竟的教法,这个究竟也是所谓的总持,也就是彻底的意思。它这运用在任何地方都没问题。但对治呢,在此方有用,在彼方不见得有用了。像你对治贪心,你用慈爱心;但是要对染着心,这慈爱心一生起来,本来就染着了再用慈爱心就更染了,它就不通用。总持是通用的,随顺得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