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人读到阿弥陀佛四十八愿中的第十八愿,就会生起一个感触。在这个第十八愿的讲解中,千姿百态,或者说无量含义,各取其所,各得其用。那我们究竟怎么来认识阿弥陀佛这样一个大愿?这个解说是无量无边,那世尊许可不许可无量无边的含义?世尊一定是许可的,因为世尊说的是真实言、诚实语、陀罗尼语、究竟语,此语有无量义。有无量众生,故有无量对称方便。那我们看这个十八愿究竟是个什么内容?这十八愿对我们对称的是一个什么样内容?我们各自可以择取,当然可以从不同的角度相互地交流、提示、启发。阿弥陀佛这四十八愿中愿愿度众生。
第一个愿,说我国无有饿鬼、地狱、畜生,无有三恶道,是来接引怖畏三恶道的众生,实际是无量无边有情所离怖畏方便,为这些欲堕恶道众生、畜生道众生、地狱道众生的有情做一清净彻底的遮护,愿生彼国必不堕三恶道。后面这种种愿是对着三善道、三圣道等等九界有情的平等摄化、各予方便。
那第十八愿是个什么样一个愿望?我们可以来读一读。十八愿的文字很短。今天我们通过这一个愿,来剖析世尊以一言说,众生各个随类而取的这个取法,看看我们遇到这样一个愿望,我们自身的角度、理解的角度、接受的角度、愿望的角度,我们能取哪一个角度。所以随类而解,随类而取用,取用它就是我们的现状。
第十八愿:设我得佛,十方众生,至心信乐,欲生我国,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觉。唯除五逆,诽谤正法。
这一段文字可以说是净土教法的一个争议最大、说法最多的这样一个焦点大愿。这个大愿中有两个焦点,第一个焦点就是十念,第二个焦点就是五逆谤法——唯除五逆,诽谤正法,这个解释真是千言万语。那要是我们通过这样一个愿望来剖析十方诸佛无尽悲心与方便,或者究竟的悲智方便,无疑是一个下手处。因为它争议多,争议多就是知见多,知见多就是千差万别,千差万别就是各有取用,各有取用就是各有所获了,那你取用什么你就得到什么。佛说一语就有无量义,真是智者智取、愚者愚取、谤者谤取、信者信取、究竟者究竟取。那我们学习佛陀的教法,若是以实相念佛,那是究竟取;若以种种教法取,那是方便取;若以妙相庄严,取相取,各有所得。所以我们念这个佛愿,亦复如是,有三势所取:上势、中势、下势,这是势力的势。
我们一读第一句话,就比较清晰。第一句话,最重要的就是“设我得佛”,设我得佛!这个设我得佛——是世尊说还是我等说,这都没问题。真是此处何以取用,我们自己可以先设立一下,没问题。若赞、若谤、若信、若疑都没问题!若取于实相、若取于教法、若取于诸德相方便,都没问题!就是自己的心相所取,没有问题。
但这个“设我得佛”这几个字的分量,或者说我们取用的下手处是最为重要的。这个“设”就是不定,或者说定,就是如是。此处这个“设“,给我们一个极大的空间,就是我们每一个有情接触这个教法,所预设、所未来建立、所引导建立、本自建立的一个状态。它有巨大的含量,就是设。可以说,我们作为九界有情中的一份子,我们在“设我作佛”这个“设”上,各有取用!
那我们来学习净土,就是为了作佛!或者说我们学佛就是为了觉悟!或者说我们学佛就是为了离苦!离苦得乐本身就是诸佛出世的一个因。那设我得佛,或者说我们来学佛就是为了成佛,这是一切诸佛出世的根本直指!
过去的人可能读到“设我得佛”,人就结束了;我们读到“即心即是”,也可能结束了;或者说“心作心是”,可能方便就现前了。能不能现前?这样的文句的引导,有不可思议的功德与善巧,那就是我们每一个众生随类而见了。这个类,不要管它善恶、是非、得失、大小,我们可以不问它的,但先觉自己的现行状态最为重要。现在我们很多人学习佛法,想把自己放到某个位置上是不得当的。他现在是什么状态就是什么状态,来觉悟这个状态,认知这个状态是最得当的一个方式。
可能我们大部分人在这个“设我得佛” ——就是说阿弥陀佛成佛,大概这样的概念是比较普遍的。那我们就暂且用阿弥陀佛成佛,我们再来(看)后边的句子,看看是不是方便。“十方众生”,这个地方没有说菩萨、声闻、缘觉、人、天、修罗、地狱、饿鬼、畜生,没有谈任何一个众生的具体所指,他指的是十方众生,这样一个广大、清净、平等、圆满、究竟的摄化是不可思议的。他要说十方菩萨,那是一类了;说十方声闻,又是一类了;说十方天人,又是一类了;说十方善根成熟者,也是一类了;说十方持戒人,也是一类了。这个地方不说,“十方众生”——此一点是缘起究竟!缘起广大!缘起彻底!缘起无遗!没有一个遗漏的!我们要看到这一点,那我们每一个有情都有遵循这个法、实践这个法的机会。那就是你喜悦于此、向往于此、爱乐于此的这样一个正因。那你谤于此,他自然有方法。
刚才我们讲到佛说一妙言辞,众生各个随类而解。那佛说这样一句话,我们怎么来解,就是自身的心量的问题。不要担忧自己是什么解答,怎么解都可以,包括五逆谤法者。这个“十方众生”没有舍弃五逆谤法者,这个是不可思议的。许许多多教法中,这个五逆谤法真是开除在外,有的人解释这个“唯除”也就是开除!我们尝试着观察。
“ 十方众生,至心信乐(le)”,有的读信乐(yao),我们先不管它。那“十方众生,至心信乐”,我们有没有这样的信乐?实际就是你了解不了解阿弥陀佛的成佛!要了解,阿弥陀佛已经成佛,“十方众生,至心信乐”是为真实。十方众生的至心信乐,就是阿弥陀佛的成佛,何以故?阿弥陀佛的成佛,就是导致十方众生,至心信乐,往生彼国,成就佛道的功德所在。十方众生的至心信乐来自于阿弥陀佛的成佛,乃至后边的“欲生我国” 亦是来自于阿弥陀佛的成佛,乃至十念亦是来自于阿弥陀佛。
若这样看,我们唯一的作用力是什么?信顺!那天亲菩萨的这个《无量寿经优婆提舍愿生偈》中处处谈到随顺得入,为什么?这都是阿弥陀佛的功德所给予啊,而不是说大提特提我们自身。我们读过十大愿王者,都读过“礼敬诸佛”、“称赞如来”、“广修供养”…… 碰到自我了——“忏悔业障“!“请佛住世”、“请转法轮”、“常随佛学”,乃至说“普皆回向”等等,没存一个提到我们众生在佛面前应该做些什么!唯一的作为——“忏悔业障”,忏悔你的不随顺的愚痴、不随顺的迷失。因为一切诸佛是圆满功德成就者,你不随顺圆满功德成就的威神、善巧、愿力,那就是愚痴业、迷失业、固执业,这无疑是我们可以观察得到的,这不用推导。
所以“设我得佛,十方众生,至心信乐(yao)”,或者说至心信乐(le),乃至“欲生我国、乃至十念”,这些文句莫不是阿弥陀佛的愿力所促使,后边阿弥陀佛来给我们印证这个“若不生者,不取正觉。” 这个“若不生者,不取正觉” 是跟十念联系在一起?还是跟“欲生我国”联系在一起?还是跟“至心信乐”联系在一起?还是跟“十方众生”联系在一起?
智慧的人就很简捷,“设我得佛,十方众生,若不生者,不取正觉”,结束了!说不够再说第二句,“至心信乐”!还不够再说第三句,“欲生我国”!还不够,“乃至十念”!因为有些人至简至明;有些人真是需要两三语;有些人需要五六语;有些人千说万说总是不明白。不明白怎么说?消除你的障碍。什么障碍?五逆谤法!
佛成佛接引一切众生,众生拒绝往生,是不是谤法?不知道;是不是五逆?也不知道。大家各自审思!但你在此处,五逆谤法没有罪,但是你有障碍,此障碍,佛帮你来除,除什么?“若不生者,不取正觉”。那我们自己还要设障碍,那是什么?所谓的不愚即狂!这人失心了,愚狂之人!佛在这个教法中化度此人不化度?亦是化度。摄化令归、究竟悲心。在这个地方要有疑了,我们可以看历代祖师在这个地方的讲述。所以若依实相说,五逆谤法不可得!若依实相说,十念不可得!欲生不可得!至心不可得!十方众生亦不可得!唯有设我得佛,一真法界真故。一真法界真,一妄皆妄故,一举全体,此为法界观。心生法界,法界由心生。“设我得佛”是不是一个法界观?假设是我们念这个文句,依这个愿力来回观众生、依实相来回观众生、依教法来回观众生、依佛形象功德差别来回观众生,此十八愿不可思议。
以前很少提及十八愿,我因为遇到许许多多的念佛的人,从各个角度,在十八愿上就不断地去提示交流等等。我在学习净土教法过程中,提及它的很少。但是这两句话比较熟悉——若不生者,不取正觉!所以我们在这个愿力中,是取阿弥陀佛的实相教法?还是取阿弥陀佛的种种方便教法?还是取阿弥陀佛的妙相庄严?或者种种取相教法?就是我们自己心里自我印证的东西、取舍的东西来得到这个法益?这真是各有取舍。我只是在这个地方提醒大家来依实相观察;依阿弥陀佛的种种方便教法,来观察十八愿;当然也可以依自己的取相来观察这个教法。各自取用,各得方便!
因为这个重中之重,大部分人把它放在后两句了,唯除五逆、诽谤正法。很多人读十八愿十分的欢喜,读到最后两句就把自己圈进去了。圈到什么地方?五逆谤法者,或者说把很多人圈到五逆谤法者这样一个作为上来。可以不可以?各有所取。
那有人取“设我得佛”,有的人取“十方众生”,有的人取“至心信乐(yao)”,有的人取“欲生我国”,有的人“乃至十念”,有的人取“若不生者,不取正觉”,有的人就取“唯除五逆,诽谤正法”。我们眼睛盯的地方不一样,缺什么他取什么。因为十八愿处处提醒众生,提醒我们若依实相、若依教法方便、若依我们自己的执著分别取舍。
世尊说种种教法,无有强制,但予众生方便觉悟、觉悟方便。这就是佛尊重一切众生犹如父母、犹如自己、犹如一子的真正的悲心所在。不强制于我们任何一点一滴,哪怕你五逆谤法。但此处,若不堕入误区,此类有情诸多恶缘作为一时得除。此处善思惟!善观察!我们各自取用!各自思维!各自领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