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年,一个出家师父跟我说他不信阿弥陀佛了。我说你过去信吗?他说过去信。我问现在为什么不信?他讲他家里人都念佛,结果堕到地狱里去了,念佛有什么用呢?我说你念的是地狱,没有念佛呀!我们信佛,意乐不是业相,意乐是心念所依。他把自己的业相与念佛并联,不知道是他的心念所依。
很多人打电话问家里人去世了,是不是往生了?或者他能到哪一道?我说有两种评判依据:一是我们自己的心念所系,心念所依,自己怎么祝福的?借用哪种力量?回向给他哪种力量?给他引哪个路?二是他自身的作为。
我们一个人徘徊在十字街头,要去某个地方的目标与路途都不清晰。这时候过来一个明白人告诉你怎么走,或者他领你走一段路,看到明确方向了再让你一个人走,这样你就能轻松到达目的地了。我们的亲人去世以后,在他们的中阴阶段徘徊。这时候要来一个明白人,他心里所依清晰明白,又有力量,他就可以给亲人直接领路。所以可以在去世后的49日中用一些方法,回向或劝导亲人去极乐世界。至少明确这个目标,不要在业力海中被业风所吹荡与迷失。
有的菩萨说我梦见家人到恶道了,或几个人都梦见他到恶道里了,结果就不信佛了,不信自己亲人往生极乐世界。这还是心里所依,心念所幻现的梦!用梦兆来评价净土修行就惨了。所以我们平时的意乐与意愿很重要。梦兆业相,这些如幻的没有自性的业力与念佛人关系不大。九界你都可以超越,你不必去在意这个东西。你所在意的是念佛得力,随顺佛法得力,随顺佛誓愿的得力处。其他的你不能关注,否则想走出苦业太难了,因为你把自己与他人导向苦业果报了。你在执着迷惑中相续,结果一定是苦业。
临终引导无外乎是给对方一个明确的、决定的、有力的导向,一点都不能含糊,令对方能进趣极乐世界。但有的人不断地去摸头,摸胸口,摸膝盖,摸脚,看哪儿还有温度。他的依据是温度在脚上就去地狱,膝盖就去畜生,小腹就去鬼道,胸上就去人道,额上去天道,顶上有温是往生了——他就靠摸这个,这可以作为一种评判,但没有用!我们不能在这里用心,否则就在等待宿命的业力。你只是一个旁观者、看戏者,而没有去真正地引导他。
你要有引导他的主动作为,如说法、念佛等等,而不是就等着看他的最后温度在哪儿。很多助念者到最后走到两个极端——一是我可以让你往生;二是怀疑于念佛人多往生人少,他因此灰心了,不愿意再助念了。
我们若不知道意乐与心念所依的作用力,在征兆上用功夫,无疑还是现缘业力的一个状态。不管它是不是事实,你起码不是念佛人。念佛人是——即使这是一个事实,你也要念佛,因为你是念佛人!我们的苦业已经成熟,我们也应该念佛,这是念佛人。不能说苦业成熟了,所以我就不念佛、不信佛了,因为我受苦了——这是什么话?但是经常会遇到这样不念佛念自业的人,然后把恶业的脏水泼向佛,说我念佛了怎么还这么苦?他执着于自己的习惯,沉浸在苦业果报上了,没有心系于佛。
在《观经》下品下生中,乃至到命终之时,种种恶报恶境现前,这时候有善知识为他念佛,劝他念佛,地狱化成清凉池,能往生彼国,乃至十念。我们不知道这个就不能做善始善终的念佛人。善始善终即是在任何果报面前你都应该念佛!不能因为你或你家人、周边人的果报不好就不念佛,说念佛没有用。你念佛一定有用!这里你的所缘出问题了。
很多人就忽略了意乐的真实与相续。无论自己或他人是什么境地、现缘、状态,念佛一定是相续的意乐,这样你就会成就。假如因为自己的色身、家庭或工作出了一点问题,就把责任推给佛陀,自己也不念佛了,那就真出大问题了。最终会落在念苦果的结果上。这是在初发心相续中没有认真所致。作为正修行者我们对这一点不能不谨慎,不能不小心!
意乐要从自己的心灵中去审视。过去什么样子不用计较了,现在我们要正面认知与运用意乐。所以要把念佛的初发心、相续、结果认识清楚,要有意乐。这样你成就是必然的。若没有意乐,还在被迫的情况下去念佛、学习、做居士、做出家人,最后就有算账的苦果,心里有没有得到回报的怨恨与迷失。
我们作为修行人,尤其是念佛人,从初发心开始,在相续过程与结果中,要同等对待,用意乐来贯穿始终。依着佛果发心,依着佛果相续,依着佛果结果,就是始终一如的修持,就是在每个当下的无间修。道不可须臾离,从初发心到相续中是一样的。
现在很多学佛人在平时忽略了意乐,就是被迫地——即使这个被迫很细微,他心理总有一点不情愿、不意乐,这个东西积累起来就不得了了。或者积累后你认识它也没有啥,但不能承受的时候就不得了了。他不情愿,你去推动他,而不是引发他的意乐,他为了某个眼前小利也去做了,比如因为眼前的一些利害关系去出家,等这个利害的东西一过去,他就不意乐了。
有一年这里先后来了六个小伙子要出家,他们都说是家人或朋友让自己出家。我说你回去吧,与自己商量商量,商量通了再来出家。如果这样出家,眼前的推动没问题,但最后他不相应了就不能承受,不能承受他就一定会去算账——谁推动他就找谁算账,后面苦了!我听到出家师父说老子在这儿浪费了这么多青春年华!我一听就眩晕了!你在寺庙这么安详的生活中,少造了多少恶业,报答都报答不完。但他会苦大仇深。
作为学佛人,必须要警觉自己心理细微的东西。有时候细微到你几乎觉察不到,但就是不爽快。很多人会说不爽快,也没有什么,但就是不意乐。也许一时感觉不大,但这个东西悄悄地藏起来,只要意乐没有引发出来,他都会沉淀一些索取、不对称的果报,因为与他的心不对应。
这不是小事情,但表面上是很小的事情,通过沉淀与积累到不能承受的苦果现前,就不是小事情了,这里面有法身慧命,有道业成败。所以希望大家警觉自己内心的意乐与需求——我们究竟要做什么?我们这一生的生活主题什么?若平时不提示自己,不问问自己这一生的主题,可能就这样过去了。真正逼迫到你问自己生命主题的时候已经晚了。
运用意乐对学佛人来说特别重要,是为防止趋向于苦果的重要举措。在这个初发心、相续与结果可视性的念佛法门中,我们很容易看到自己人生的不准确、迷惑、迁怒或习惯的徘徊,习惯给我们带来的苦楚很容易看得到。一句南无阿弥陀佛,你心里所有的心所与作为都能看得到,乃至动念趣向都能看得到。
真正作为念佛人,于自业他业共业的千变万化中,我们总不离于念佛忆佛赞佛,总不离于随顺佛陀的威德、善巧、无染、智慧与慈悲,而不是迷失于自业他业共业的业相中。我们平时做事做人,可以这样细细去审观,因为这是大家自身的事情。自己审思清楚了,也可以帮助别人。(节选自《净土五门修法——随顺得入果地觉》)
无量光寿网站
http://wlgs.zhdh.org
管理员微信:zhdhtv
学习交流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