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念佛自由游戏自在 场景一如法界助念

2023年4月5日于斐济

祈问:前三天弟子参加了一场别开生面的葬礼。因为这个葬礼打破了村庄几十年,甚至近几百年来的这样一个习俗,所以各路菩萨就上演了一出精彩的戏剧。

去世的是婆家的三叔,他们一家四口全部念佛。儿女坚持把尸体停放四十八小时,昼夜念佛,并且要求来人不哭,全部是素宴。于是剧情是这样的。念佛人至诚念佛,不时的恳切劝导去世的三叔。真心切愿的念佛,提起正念,中阴身亦可往生极乐,并且会看看三叔的面相,告诉我灯捻儿上烧出了莲花等等。

三叔们的亲人们就来围攻念佛人,指责他们破坏习俗的做法。厨师则不知道素宴怎么做。一开始就拿鸡蛋做文章。鹌鹑蛋、西红柿炒鸡蛋、菠菜炒鸡蛋,后来又上了一堆点心和油炸食品来凑数。客人们就纷纷议论,勉强下咽。有两位七八十岁的老人,不知从哪里弄来了猪蹄子,津津有味地来啃。有的说一夜没睡,让阿弥陀佛吵得睡不着。也有的说这样真好,念阿弥陀佛去极乐世界,也不用说也不用哭,哭起来还挺难受等等。

弟子就观察这些业相,思维着这些菩萨们想告诉我什么。又联系到上节课师父您讲的依《无量寿经》来学习净土。猛然就觉得自己对佛恩浩荡、佛号等认知的太少、太少了。佛的愿力摄受一切,对任何众生无任何要求。作为一个念佛人实践起来,往往会择取一些方便说,因为那符合自己的业习,或者按自己识心来加工。所以就是我得怎么样怎么样做,才能怎么样,得做出个念佛人的样子,对自己和他人的业还不能放心大胆地松手,所以就会有诸多的要求改变,与世俗生活格格不入。

当然我也随喜赞叹三叔的儿女们,以这样的方式来传播南无阿弥陀佛。同时也在经常观察阿弥陀佛的垂手接引像,佛心的广大慈悲、接纳包容与自己的识心是永远无法体验到的,不管众生以什么样的身份,做什么样的事情,佛的愿力都摄取不舍。有的时候会思维起这个地方,会生起感恩心。

所以也祈请师父在佛恩佛德的摄受这一块给予开示。南无阿弥陀佛。

师:参加了个葬礼,有点反思。学习净土,实践净土就是在不断的存念佛的这种……忆念啊、称赞啊佛的功德,佛的恩惠,它不需要太多的其他的技巧。所谓的忆佛念佛,我们实践这个方法呢,在日常生活中、人事交往中,来忆佛念佛,容易不容易做得到呢?一旦发心了,就好做得到。
你像遇到丧事这一类的。人会……信仰的人、不信仰的人、或者说平时自己有信仰的人,到关键口上表现一个什么样的心理,一定是参差不齐啊!那我们作为一个有弥陀信仰的人,在这些时候来忆佛念佛,就会变得……这个环境跟这个忆佛念佛呢,过去人说用不上力,这个地方就容易用得上力。
为什么人有丧事的时候人忆佛念佛, 容易用上力呢?对境啊!因为有我们传统人的概念,这个往生就是尽此一报身,同生安乐国。寿命尽时,往生彼国。这是一个普遍的一个对境意识。有的人去世了,我们这么念。
实际天天、时时刻刻……以前全世界的人有七十亿人,他们做了个统计,人自然死亡每天就有二十二万。现在有八十亿人啊。就光我们人类每一天自然死亡,那肯定二十二万人要多,不夹杂任何意外的正常死亡。
不是死一个亲人啊!每天要几十万人死亡,自然的就会死亡。因为现在有八十亿人,所以自然淘汰率——七十亿人有二十二万。但现在呢,八十亿人有多少万呢?不知道。没有听人有什么具体的统计。但肯定是要超越七十亿人的那种正常死亡的一个量。
那我们要为一切去世的人去念一念佛,那每天就有……一个人你给他念一声,十个人给他念一声,你要念若干声,你要念若干名号。念佛也要忆佛,回向他们。
很多人说,那七十亿人、八十亿人跟我啥关系啊?只有我的亲人去世了才有关系啊。那我们要这样认为呢,那念佛就是动力就比较小一些了。因为你知名的,跟你有缘的、有亲情关系的人,毕竟还是有限制的。
那我们这个时代的人类,我们能为这个时代的人类,他去世,念佛忆佛回向,那这个修行的频率、或者说内容,实际的对象,我们说事业相,环境、这个事业相就巨大。
你周边摆二十二万人,若去世,若将去世,你给他们念佛,你是不是应该很清晰的在乎他怎么忆佛、怎么念佛,佛力怎么来住持?你的心力会够吗?二十二万人,你怎么消除他们的往生障碍啊?怎么去来让一切有情往生无碍啊?或者成佛无碍啊?或者回归无碍啊?那我们只有忆佛念佛。来思维佛力住持的功德,那我们才有这样的一个……
那真要面对二十二万去世的人们,你念佛,你要用自己的修持力,你可能被二十二万人的这个业力,早就淹没在这二十二万人的业力海中了。
我们要是为一人一事去念佛呢,包括为自身、为亲人,都受一定的局限。那我们为一切众生,包括自己、也包括自己的亲人——念佛,这变得场景就比较真实,比较充分,比较有理由。说我这个自利利他的念佛修行。
那我们不光为这二十二万人类的去世,每天的去世。那我们为一切有情呢?像蜢虫,朝生暮死。一天有多少呢?有多少量呢?猪马牛羊,天上飞的,水里游的,又有多少生命在这一天,要舍报去世呢?那我们这样的一个场景。
那你要有一个宏观的场景,你念佛忆佛,你就会能设身处地的来念佛忆佛,体验佛的愿力,佛的思念,佛的作为,佛的成就,怎么来安排这些众生。那我们修净土这个教法,这个场景就很好。
你说这个居士谈论的就是自己亲人去世了,你扯这干啥?对,就因为一人的去世,我们能引发对所有人类的去世。只有生命的去世,我们怎么来面对?我们不用一个一个的分别面对,我们一起来面对。那是不是阿弥陀佛面对十方有情的一个状态呢?那就把我们的心量、业缘,直白的,站在弥陀那个高度,去忆佛念佛呢?去回施众生呢?那这样的实践念佛法门呢,有力,你不会感觉到没味道。
很多人说念佛没味道了,念佛没意思。尤其是持佛名的实践,太有意思了!那你把你面对的十方九界有情呢,去世,我们就说这一个业报身结束的这一刻钟,我们怎么来回施、利益众生呢?怎么予众生究竟无上的大利呢?很多人感觉念佛就没有味道,因为啥呢?场景太小。
今天就给大家因为一个人去世了,我们来把这个场景给扩大。扩大到同一时间内,有多少有情会去世,会舍报,会面临着生命的选择。有的有力选择,有的无力选择。有的主动选择,有的被动被生命推到哪一方,这实际是大部分有情。那念佛人呢作用就出来了。
像阿弥陀佛立的一个誓愿“设我成正觉,立名无量寿,众生闻此号,俱来我刹中,如佛金色身,妙相悉圆满。亦以大悲心,普利诸群品”。这多美好的一个事情啊!多美好的一个事情。有这么个佛愿,有这么个佛愿的作用——闻我名号,俱来我刹。干什么呢?“如佛金色身,妙相悉圆满,亦以大悲心,普利诸群品”。这太好了!这个法很完善。我们就来念佛名,令一切众生如佛金色身,妙相悉圆满,亦以大悲心,转向教化,普利诸群品啊!那我们这个念佛的对境好。你感觉还不够,那你就对十方九界众生,来宣化这个教法。若去世,若活着,那这个对境更充分。什么对境啊?就是佛的所对境。
我们要念叨自己是个凡夫,具足烦恼的凡夫,为自己往生,为自己修功夫,为自己培养道德,为自己精进,如何如何,场景太小了。就是得力的地方,推动你实践念佛法门的这个地方,你那个场景太小,你就没有动力。
所以我们要在站在一个大的场景面前,来了解往生事,来忆佛念佛,大的场景。那我们面对去世的人类,其他的九界有情,增加到面对一切不管将去世的、还是活着的,一切有情,来宣化阿弥陀佛这样一个究竟饶益一切众生的誓愿,向法界宣布。
你说你是老几呀?你能向法界宣布?我们是弥陀信仰者。宣布阿弥陀佛的誓愿,就是在忆佛念佛!就是在观察念佛的效应!观察我们所体验的佛法的内涵!这个场景很充分!


以前闭关的时间呢,一个人么,在一个地方待着。怎么才能让自己在这个法则中,去深入实践呢?就换角色。看到一个虫子死了,换角色。看到一个花开花落,因因缘缘,去换角色,置换角色。你要一直置换在你认为你个体,你地、水、火、风、空所组成的一个色身,你要认为这样,那修行那是十分困难的。念佛忆佛也没有啥动力,没啥味道。
所以今天这个菩萨这个话题,特别好。好在什么呢?就是有信仰人在念佛,没信仰人,就会有想法说法,都有自己的道理。
那我们作为一个有信仰人,应该怎么做?或者说作为一个没信仰的人,面对这一类事情怎么做才得当呢?那念佛是个最好的选择了。实际我们把场景,把莲友们都拉到这一样一个场景上来,那我们平时就可以运用这些场景,培养在这种场景下忆佛念佛。
那很多人说,哎呀,我干脆给人助念,没事就找哪儿有死人就往哪儿跑。这一群人呢,是谤佛者还是赞佛者呢?我先不管。我们不用跑。每天就有,人类就有二十二万人去世,自然死亡。你不用去找,到张家李家去追着死人去念佛。你就坐着不用动,你把你的这个念佛的因缘,回向这二十二万人就行。你看你这个助念的功德,比你给哪一个张三李四王二麻子到那一家人家,给脸子不给脸子的助念,是不是更方便呢?你说不行啊,我不到人家,到时候我去世了,人家不替我助念了怎么办?对,所以这一类的念佛人呢,就是命苦啊!
拚命的为别人的死人送行,干什么呢?希望别人为自己送行。命苦啊!
你坐这一次为二十二万人念、来助念。到你去世的时候,一天就有二十二万人帮你助念。哈哈哈。不要那么命苦!天天追着死人跑来跑去,太辛苦了!
但你不能说这个人,临终助念就是谤佛呀!不是。那谤自心是佛啊!哎——事业相上做的很好,很得当。也符合经教,也符合人情,也符合世故,但你的场、格局太小了!应该因为某一人引发,你为全世界……你可以到那个场景中去,但你要面对一切生命的去世,面对一切生命的转折,面对一切生命的究竟回归,这样念佛。把这个场景扩大它。
是不是到我们去世的时间,就有无量无边的有情,来为你助念呢?因果不虚呀!空谷回音嘛!对吧?我们帮人念佛,别人帮我们念佛,这不自然的吗?

梵響聞十方

,赞70
今天我給大家泄密了。对不对?啊?你就整天的想着别人给你助念,对吧?你一次为二十二万人助念,一次为无量无边的生命助念,你每天都在这样做,那到你咽气那一天,有无量无边的众生为你助念!有无量无边的阿弥陀佛替你助念!有无量无边的已往生的善知识替你助念!这多了不起呀!
我这泄密要负责任的,这个是个大福报啊!
的确是以前闭关,感觉念佛,不能没味道啊,就置换场景!念佛最应该急救的是啥呢?三恶道众生。对!就编排故事,什么故事呢?把自己的心念、意识给三恶道的众生,先培植因缘。培植什么因缘呢?你本身就有贪嗔痴!你性具中都有,你一动念跟它们就联系上了。他们就说,哎呀,好,法师替我们助念吧。太好了,我们这个大旱淋雨呀!太好了,及时雨,来吧!因为贪嗔痴太苦啊。那你就念南无阿弥陀佛,念一声,念十声、念百声……你念、念到你不想念了,你感觉到、已经把三恶道众生给安排好了,都是放无量光、放无量寿,皆以紫磨金身来度脱其他众生了,你在念多余了。
多余了往哪放呢?三善道众生。那我们就南无阿弥陀佛,十声、百声、千声,可能念一天一夜。因为你那个善道的因缘,可能是多一点,你就会多念。念得感觉心满意足了。
那你剩余还有佛啊?三圣道!为三圣道究竟圆满无上菩提,念佛!南无阿弥陀佛,一句、十句、百句、万句,也可能是你念三天三夜、七天七夜都没问题的。为啥呢?你这走般舟太辛苦了!走般舟走不下去,你就这么念,你的对象有场景。
菩萨也念完了,还念佛怎么办呢?那就赞佛嘛!十方诸佛若不咨嗟称我名者、不取正觉。阿弥陀佛已成佛,那其他佛,他不需要什么功德。他念阿弥陀佛就是赞叹阿弥陀佛,赞叹阿弥陀佛所传播的大愿功德与利益。佛佛相赞。我们念佛也不是为了自己的什么,为了有情往生,为了……都不为了,来佛佛相赞。一切众生本来是佛,我们再念佛就赞叹一切诸佛功德,不过由阿弥陀佛而起。
阿弥陀佛“我建超誓愿,必至无上道”,十方诸佛皆赞叹他这个超世之愿。那我们再念佛,就是光光相映。不为任何目的,不为任何因缘,就是在赞佛,就是佛的生命,佛的价值,佛佛相赞,光明遍照。就像天上布满了星月一样。
现在发明星月卫星嘛,几万颗、十万颗就是把地球一个一个连着、包着了。中国人要发射两万颗,都是卫星都发着光,都有信号动力。
那我们这样念佛,不是为了什么,就像为一切人服务一样。一佛相念、佛佛相念。美着呢!这些都做完了,你还要念佛呀,对呀!那干脆为九界赞诸佛。哪里需要了,我们就念哪个角度行了,那你就获得了念佛的自由。而忆佛念佛要自由啊,对啊!忆佛念佛也需要自由。
不能只有一个死人场景,“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追顶,给他追过去。大家不要休息了,声音越大越好啊,人越多越好啊。过去还说你要是受了五戒、受了菩萨戒才能去念啊,要不然你心不清净啊,这场景太不好了,这场景是太受限制了。
我们要发起广大的场景。哦,念佛原来也是种娱乐,在娱乐中修行实践无上道。还可以给三恶道娱乐、可以给三善道娱乐、可以给三圣道娱乐,当然也可以给诸佛娱乐。跟三恶道的有情一起成佛,跟三圣道的人一起成佛,跟三善道、三圣道、三恶道的一起成佛。你就十法界一起成佛,如来会,原来这都是念佛呀!嗯!念佛还有这么多内容。
实际就是如《华严经》所判嘛,念佛法门无量无边,一切诸佛出世唯以一大事因缘就令众生念佛忆佛。你说这个念佛,就是诸佛出世就是讲这一个念佛法门,实际诸佛如来就讲了一个念佛法门。
不过慢慢的大家听,因为业力不同,随类而解、随类而闻。佛才建成了八万四千法,因为有八万四千心哪,心里的造作就把佛讲的声音改变了、改变了、改变了。佛以一音声,众生随类而闻,佛以一妙法众生随类而得。所以建成八万四千法,显法、密法,什么巴利语系、藏语系、汉语系,又延续了什么越南、日本、韩国这样的什么汉语相续时代的法则。那不知道的就更多了、无量无边的。
讲的就是一个念佛法门。
认为我武断了,经典上那个话就有问题了。佛以一妙音,众生随类而闻;佛说一妙法,众生随类而解。这不是我说的,经典上写的,大家可以去查,查不到的也得查。
说的佛法,世尊早期传播佛法,说“贤友贤友,快于我法中游戏自在,快于我法中得以自在”。哎,贤友!什么贤友呢?你到我这请教法、闻法才是。“贤友贤友,于如来智海中得游戏方便”。早期世尊说法都是这么说的。“贤友贤友,于我法中多正思维”。哈哈。
现在人学佛,学出来的都是祖师的样子,一个个都像祖师一样,表现的一本正经,谁知心里咋想的?表现的都不得了,但是心咋想不知道。
过去的人,就是世尊引领着这些要觉悟的人们,学佛的人们,去游戏法界。
反正我接触佛法,所有的东西都是在游戏中觉悟,觉悟中观察自在方便,在游戏中觉悟生命的一切如幻的这样一个现象,一切有为法如梦如幻的这个现象,真正的了解它,无畏于它,承接于它,包容于它,实践于它。
为啥呢?游戏的时候你不防范什么,不疑虑什么,不去那么负担,还是有佛法在引领你。你这个游戏不是乱来,有佛法在引领我们那一颗不自由的心,让我们自由起来。无染得自由啊!无染得自在啊!无染得方面哪!因为我们染污太久了,所以说没有自在,没有方便,没有自由啊!
所以佛给我们个方法,就让我们自由、自在、解脱。过去人说那个什么,很严肃说,四无畏、十八不共,对,世尊有很多不共法则。世尊说来吧来吧,到这些不共法中,我们来游戏。什么不共啊?与众生不共。与哪些众生不共啊?没有得法的众生不共。得法大家都一样。所以说过去修行者,他们都知道哪个地方一样,一味的法则。没有法的人,你各个不同啊!有法则的人,大家都在共同的游戏呀!
为什么说诸佛佛佛相赞呢?他们清净圆满无碍的功德是一如的。虽然身相有异,誓愿有异,表现的这个清净国土的守护有异。表现的都有异,实质无异。
就像我们读《华严经》讲啊,一一世界,有一小世界,中世界,大世界,大千世界,三千大千世界,无量大千世界,出生一个种子,一个种子海等等等等。对世界无量无边的这个法界的描述。
佛他怎么有那么大的一个心,那么大的一个境界力能了解无量无边的世界呢?实际一切众生都有这样的力量。我们把自己锁定了。怎么锁定了?贪嗔痴慢疑不正见把自己给锁定了。锁在什么呢?轮回那样一个界定中。三界牢狱呀!被禁锢住了,被贪嗔痴慢疑不正见这些狱卒、这些牢房给制约着了。你砸不烂、你也解脱不掉,为什么呢?它跟你的生命连接在一起了,你认为生命就是这个德行,这就是贪嗔痴慢不正见在我们业中的作用。为啥呢?跟你的业完全……
你看别人说,这个人太贪了,这个人一听到说,哦,我贪,谁说什么贪的坏话他都受不了。说这个人太骄傲了,别人一说骄傲的东西,他认为说他,心就起嗔恨。其他亦复如是啊。就把贪嗔痴慢疑某一个角度,听到某个人的评价,就认为是我了。就把自己封闭在这个监狱里。用链子,就是贪嗔痴慢疑不正见的链子锁着自己,就认为是自己,就是锁着自己了。
所以说念佛人呢,要把场景拓宽,那没有好的场景不行。
我认为我学佛就是,我找了好几个有场景的地方,什么场景的地方?我学佛最初我跑到一个地方,就有场景。有三角的坛城,有月牙儿的坛城,有四方的坛城,有这个世间所有的这种法则的因缘都自然形成的,有那样的坛城,你在那坛城里走一遍,就是十方诸佛都给你灌顶了。灌什么顶呢?去置换——那就是一个自心游戏的说法。
我住的场景高,十千公尺,十千公尺掏个洞,就有人呢,印度僧在这虹化了,你就坐在虹化那个人的洞里面,你去观察那个场景,你认为,那个场景,你念一声佛,你打一会儿坐,你做一点点的净观,你发一点点的愿望,因为场景的因缘,给你造成了一个不可思议的共鸣。
后面再学佛,我说,哎!实际是鸡足山,或者迦叶尊者的名号吸引了你了,结果鸡足山还是那么些出家师父劝你住在那,住在那了,这个场景给带来的娱乐的一个甚深功德因缘。
你要说我在那儿受压抑,我不满,那你这个场景就是制约你,就是牢狱了。这到那个场景受到启发。什么样的启发呢?鸡足山的场景好比说,它有很独立的磁场,很独立的声源,很独立的地下水,很独立的一个自我自成体系的一个地理环境。
现在因为共业的蔽障,跟过去鸡足山已经发生很大的变化,那不管它。它实质的东西没有变化。弥勒世尊将要降世于此,整个鸡足山变成七宝,七宝所组成。
我以前听他们说,要是与鸡足山圣地有什么缘的人,会发现什么,好比说发现珍宝。这珍宝是啥呢?不是说别人埋的珍宝,也不是说被别人丢掉的珍宝,是这个山整体就是个珍宝。或者这个山的某一点、某一个小零碎的地方是珍宝。你能发现,你能触及得到,能使你的心智开解。什么呢?七宝为地究竟是什么,七宝是七觉支吗?不知道。那你会有在这个场景中得到迦叶尊者的加持,弥勒菩萨的加持,释迦世尊的加持,得到天亲的加持。对!
在一进山门,祝圣寺上面,就一块地,天亲菩萨在那,入过禅定。天亲菩萨,过去有个塔,现在塔扒了,就我们现在学的《往生论》。无著跟天亲,天亲他们都在这个鸡足山待过,无著菩萨后面在无著洞。天亲菩萨禅修那个地方很漂亮,自然形成的一个圆,那现在就面目全非了。我们最初的时候还能看到自然环境的那个圆,你身处其境啊,如面临天亲。
为啥这么说?场景所致。
就像我们过去我去印度的时间到灵鹫山,释迦佛讲法场景。我往那一坐,那个《无量寿经》的场景就能来。咋来的?谁知道咋来的?迷信,着魔了,可能都是那样子。但是场景就会出来,什么场景呢?无量无边的天龙八部、人非人等,国王、臣民、出家、在家,无量无边的。场景如是。
怎么场跟景是一样的吗?对,你念佛的时间,场景是一样的。我们要念自己的业,那场是场,景是景,那个没办法,景随业转,哈哈哈,那场景不一样。
我们都知道,智者大师在读《妙法莲华经》时,这个《妙法莲华经》世尊还正在宣化,四十二劫从未起座。场景,那我们念佛人就能视场景一如的一个心理状态,也可能有的人就会在这种状态中融入诸佛心智。
为啥这么说呢?
我去这个释迦佛诞生的那个蓝毗尼,在尼泊尔境,世尊诞生的圣地,那是个什么样的一个场景呢?那我们就在菩提树下,世尊的母亲生他之前抓住那个树的那个树枝,生下他嘛。那个树前作祈祷,希望场景一致啊。一旦得到不共的加持,对佛法不是信心问题,跟信心一点关系都没有。就是场景是一如的,你不是信心。就像我们大家坐在这,你说是幻境,没问题;你说这是如实境界,没问题。因为它场景是一如的。
所以世人认为这个人有信仰,那个人没信仰,大家交流也是这个。说我慢慢的修行,我慢慢的培植福德,变的有信仰,实际真不是这样。那顺应世间的人呢又要说这个。
那人心的隔膜、人心的障碍,跟诸佛对等的功德,究竟在什么样的一个因缘下,才能产生场景一如呢?这就是忆佛念佛的一个最殊胜、最殊胜的功德所在。我们不再念自己的业力,你念佛忆佛,场景一如就容易发生。
过去人说念佛,般舟三昧那就是场景一如。什么场景?十方诸佛悉皆现前啊!不是道理,是场景一如。
很多人走般舟,为什么那么艰辛呢?哎,怎么还不打钟呢,还不敲鼓呢,怎么还不天亮啊?我都饿了、渴了、困了、寒冷了,怎么还不天亮啊?
你要在场景一如中,你就不知道那个时间是什么,九十日如弹指顷,这话说的一定是场景一如,那进入了念佛状态。而不是念冷、念热、念恶、念困、念腿疼、腰疼,念脚疼、念这个疼那个疼,那场景不一如,那业报会使你走不下去,十方诸佛悉皆现前是不可能的。十方诸佛悉皆现前,你看到的也都是一群凡夫有情,一群惹恼你的动物,一群也不知道什么样的生命。哈哈哈。
场景一如很重要!我们念佛人啊,不追求场景一如,但你在实践场景一如。大家念佛,一定要知道是在“游戏神通至教化地”,这个话说的一点都不复杂。但我们要是用自力,那太复杂了,说“以本愿力故”。
大家不知道净土的游戏方法,还自己认为自己能改变自己,改变自己的场景,改变自己的业报,认为那样是修行。实际这是念自己的业,念自己的业报,念自己的因缘,你念叨的越多,你离念佛越远。你搞虚假业,嘴上念佛心里打着自己的小九九。
给大家这个提示是因为这个菩萨提到,世人助念、反对助念的这样一个困扰我们中国净土修行者的一个最大的问题。
以前我在国内走动,实际遇到最多的就是助念团。这个修行净土、那个修行,大家干什么呢?助念啊,为啥呢?念佛人不替死人助念,念佛干什么。人最关心的就是临终死的那一刻钟嘛,有人助念还是没人助念。关心的是这个。所以当时我说这到处都是助念团,不是念佛团,是助念团。哪有死人,闻到死人气了就跑去了。啊,那地方死人,好像快要死人了,大家赶紧准备,搭好缦衣,准备好经典,一个人抱一个阿弥陀佛像,然后就像示威的一样,到人家“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平时不念佛,那个时候来精神了。为啥呢?人要死了,死的那个气息把阿弥陀佛给招过来了。
很多念佛人说,这念佛的没有年轻人。对!那都是快死的人才念佛嘛!对不对?这是把我们所学的净土给推到不是娱乐了,是哭丧!所以说年轻人谁愿意哭丧啊,年轻人愿意活得好一点,愿意娱乐,对不对?结果都是……没人念佛。念佛就是闻到死人气就往上飙的那样一个机会,往上冲,该忙什么忙什么,那个快咽气了,就那么兴奋。助念团的作用就是这个啊!要送人到极乐世界啊。
大家一定不要误解说我这是诽谤这些助念团的人,助念团的人有慈悲心,但他们后面染的,就会染著一个骄傲,或者说积累一个自卑。因为他们送人到极乐世界,有的送走了,有的没有送走,有的送活了——就是比过去活得还精神,这没到极乐世界。
你看念佛成个什么玩意儿了?!哎,我们送走一个人,身心柔软,香光庄严,这也是修行的一个……大家都飙着这一口劲,让这个人能身心柔软才好。哎,很辛苦啊!追求那个相,这个相积累多了,你看我们送了多少人往生。但积累的不能往生、没有死掉的,哎,我们失败了很多次,这念佛也不是万能的来看,这念佛也是有能生的、有不能生的。你看这些人,自己的作为多厉害,判定人能生,判定人不能生。这念的都是凡夫心啊。
那你说这个助念这个问题,究竟怎么面对才好呢?
我说这个法,,一天都有二十二万人去世,你不要去闻到死人气儿你就兴奋,你看到这死人气儿,就会……哈哈,眼大得很,你感到还不够,那绢飞蠕动,天上飞的,水里游的都包括在内,湿生胎生卵生化生都包括在内,只要他要去世,你都要替他助念,这个方法最好。
你说现实的人去世了,都是莲友,大家让我去,一定去。但不是专为这个事我们念佛的。那个事可以作为日常修行生活中的一个角度,而不是把全部精力放在那一点。这一点呢,助念是有意义的。
要把全部精力放在那一点,救人之急不得了。但你要一点点做得不够干净……所以说很多助念团团长啊,念念念,念到最后,自己身体垮了,自己对弥陀的信仰垮了,或者说变异了。为啥呢?他不知道那是佛力的作用,而不是他的作用。是佛力利益有情的作用,若现实种种相,我们在念佛力的时候,佛力在起一切作用。
学佛人呐,真一定要知道,觉悟的一个娱乐方式,觉悟生命的一个娱乐方式。法就是娱乐,佛教讲法喜充满。法喜充满是修法人的一个最初的利益,称为充盈、充满、充分。对。他汇入了那种真切的一种身心的投奔。就像一个人,很多人看到这个人活着的时候,好比说腰有点弯呐,形象啊、皮肤啊有点老年斑呐,有点不好看,人一死,一下子就恢复了一个身体很直,对,这个相貌很好,基本上能放松的情况下,善缘投生到善界,都会那样的。
但在净土教法中,你这个,不管你投奔到哪一个因缘,念佛人都不能说他到哪一道去了,只能说他到净土去了。在你意识法界中,你一定念佛功德,而不是念业相。业相如是,你就不能念业相,你才是念佛人。不能念业相才能转业相之于未然,转业相于未来,转业相于现行。所以很多念佛人就被现缘业报控制着了,没有念佛。这个助念不要掉在被业相埋没的这样一个执著循环中就好了。
你说凡夫有情,有几个人他没有禅定,没有甚深禅定,他能去观察这个现象呢?只是一时的一个感觉,大家口耳相传的一种说法,是不是真实不虚的?不知道。
所以我对助念的莲友们,我是从心里礼敬。但有一点我给大家提供这个呢,就是平时我们有助念的瘾,有助念那个习惯,就替这二十二万人,我们假设的二十二万,肯定比二十二万人要多,每天都会死掉人类二十二万人,你替他们助念。助念完了再去帮助那一个。或者因为那一个,我替所有去世的生命助念,这都是好场景,好场景!人不容易打心结。念起佛来功德大,什么叫功德大?就是随顺佛的功德来展示于一切有情。
所以就是针对性的助念呢,那个我们心中一定不要存在“可有机会了”,那种是不善意呀!人去世了,不管好坏,你认为死了是最好的,你一定要小心,你的心里是个什么心?像卖棺材的人一样,你想活的吗?要小心了。很多人就养成那个习惯,别人一说哪有死人,就兴奋。每天死二十二万人,你就兴奋二十二万次吧!对,过去人,大德们念佛才念十万声,你一个人替他们念一声,你这二十二万声念出来了。
所以这个菩萨提的这个问题,因为我压抑得太久了,就是这个事。哎,大家学佛学佛就为了这么个事,就闻到死人的气息就那么个……我心中很长时间就……因为他们,我也念佛了。就有点感觉需要引导,但这个很好的机会不多。所以这个菩萨提到自己的亲人去世了,我来借题发挥,哈哈哈,大家听听。
我们还是赞叹助念者,但有一点,助念者一定知道我们助念是佛力佛愿。不是你如何,不是你的交换,这两点呢要思考清晰。再一个,我们可以为一切有情,每天去世的一切有情来助念。这样的场景不可思议,效果利益也不可思议,那我们就不会走一个很窄的一个,只为死人助念的这样一个修行者。
当然只为死人助念的人了不得,它有陷阱,里面有很糟糕的地方,骄傲自卑,很容易培养出来。被现象所左右,很容易培养出来。大家要警觉那个地方,助念一定是了不起的大事情,善缘。
好,这个话题我们今天就聊到这个地方。
希望大家念每一声佛,都是为法界有情,不管是九界有情圆满菩提,还是佛佛相赞,还是娱乐在法界,随哪一类有情,因因缘缘,生死因缘,病难因缘,种种现缘,来忆佛念佛,回施无上道。得以在净土中游戏自在,这是我们来提倡这样念佛的一个角度。好,谢谢大家!
 顶礼恩师阿玛达
《境界的游戏》节选

无量光寿网站

http://wlgs.zhdh.org

管理员微信:zhdhtv

无量光寿app下载安装

学习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