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果起步

话题:果地觉哈尔滨共修小组实践教法情况汇报,祈请师父慈悲开示。

慈法法师:

我们在接触这个教法的过程中,大家有不同的观察、体验、实践,对我们来说都是很必要的一个过程。各个不同、各个体验。

佛力普摄呀,我们接受的角度、因缘是部分的、是全部的,其中的滋味只有我们自己去体验,就是梨子的滋味自己尝一尝才知道。

净土教法它是个佛力住持啊,实际是我们妄想的自我的休息。

不休息,它跳出来,我们能知道它了,就是能觉悟我们的妄想,能发现妄想、觉悟妄想,不再排斥它,也不再去随着它流转。

就是觉悟我们无始以来三界六道的众生种种的颠倒妄想,我们在佛力的住持下能分明地了解、了知它,实际就是顿超。

不再陷入其中,不再计较它,不再排斥它,也不再去随它流转,那就是所谓的顿超、觉悟,觉悟于此。

这完全是佛力的妙用,佛的果地觉来摄化我们同归这样一个清净法界,就是所谓的无生法界。

我们的心与佛心一如,这个本质的真相呢,我们一旦通过净土教法得到了一个实践,一个实践过程中的一个了解、一个实践的一个体验,在这个实践中真正地契合,我们了解,原来我们安稳、安住的就是生命的真相,那这一切妄想、执著、分别是我们觉悟、观察、善用的这样一个现缘。

这是从现缘中来觉悟人生,从现缘中超越现缘对我们过去的制约,那就是步入觉悟法界。

说一念愿生彼国即得往生、住不退转,这就是步入觉悟法界的这回心一念,回心是回到真实心的这样一个功德藏中,就是所谓的佛力住持啊。

佛力住持,就是真相住持,那我们就能觉悟自他一切现行、现缘,让我们在这个易行道中返还本源,借着佛的报德,来唤醒“本心是佛”的这样一个事实,生命所依的事实,那我们就能大觉世间,就是自觉觉他、觉行圆满,如世尊一样的。

因为我们是把世尊的觉悟来作为我们现行生命的一个起步、依止、基础,我们不断地体验佛的果地觉所觉的内容是什么呢?我们体会他所觉、所行,所谓的果觉因心。

诸佛如来实际都有这样的发愿,不过阿弥陀佛在这个地方总结了这样一个诸佛的度生本怀,就是果觉来酬还众生,来作众生的本钱——觉悟的本钱,觉悟的开端,就是始觉的开端,或者说我们真正想去作为佛教徒的一个最初基础。

果觉来酬还众生,令众生在此基础上来觉悟生命,来超越无始以来一切造作、一切虚妄的执著颠倒妄想,让我们充分地认识到“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凡有诸相皆是虚妄”,这样就能顿超一切虚妄造作,来觉悟一切现象,这样一个大乘精神,或者说普利一切、觉悟一切的这样一个圆满觉、大觉。

所以,不是我们平时作为一个普通人、普通的生命所涉足的一个自我利益的狭隘的作为,或者说修证的某一个量,就是彻底接受阿弥陀佛果觉的酬还、酬报、酬劳于一切众生,一切众生来作因地心,就是最初用心的方法。

哪一个最初用心呢?哪一念用了,接受了果地觉,接受了佛所回施的这个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以此因缘,就是归入正定聚,觉悟一切邪定聚及不定聚的现象,超越一切现象对我们的制约,就是珍惜于现行、觉悟于现行,不再迷失于现象,这样一个不可思议的净法界方便。

所以我们以阿弥陀佛的果地觉来抉择我们的现行,就是觉悟现行,它是这个易行道的根源,超越了我们许许多多自力修持旷大劫以来的所有功德的聚集。

阿弥陀佛以他圆满的报德,把诸佛两足尊的这种福慧因缘,一时地、平等地偿还于每一个众生,这个是最重要的。

我们作为一个学佛人呢,这个地方也是最重要的,就是我们所学佛的功德、实践这个法的利益、乃至用心的根本在利于一切众生。

这是个圆满缘起啊,也就是诸佛出世普度一切的一个真实情怀啊,果觉因心这样一个法的实践。

像刚才他们讲弥陀寺在授菩萨戒,菩萨戒也是依着佛的果地觉,通过心地戒品的教诲、守护、对照、接纳,崭新的一个起步。

以前可能就是一个凡夫心、凡夫人、凡夫的作为,哪怕修行也好,学佛也好,都是那样一个状态。授受菩萨戒呢,立重誓、立不同的誓愿,来行菩萨行,把一个普通人的身份放在一个菩萨的位置上,行菩萨事业,或者说来以菩萨事业圆满生命、成就菩提。就是“佛是已成佛,汝是当成佛”,即受大戒了,那我们受这个菩萨戒了,位同大觉啊!

那我们这个“南无阿弥陀佛”亦复如是,来接受阿弥陀佛果地的回施。

阿弥陀佛有愿,我们大家都会读《无量寿经》那个愿:“我于无量劫,不为大施主,普济诸群苦,誓不成等觉”。

他布施什么呢?布施他的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就是他所修定的功德、依正二报,无偿、没有保留地来回施每一个众生,所以令众生归于究竟无上道。我们把无上道来作为我们普通人的一个起步的缘起,那就是于无上道的实践、体验。

所以果觉因心实不可思议,非九界自力信解所能涉足。我们涉足不到那个点,那我们要随顺佛的果地觉,随顺佛愿来观察、来觉悟、来认知我们现前的一切果报、一切因因缘缘,于现缘中顿超,于现缘中圆满觉,于现缘中了解无生之本,回归于真相,得真实安心。

所以果觉因心,那个因心就是安心、用心,此心彼心无别呀。

了解他这个果觉因心之无别,那我们身口意的行为就会忆佛、念佛、赞佛。佛愿如是,我们也会发如是愿,令众生毕竟往生,无所障碍,究竟菩提,无所迟疑,无所顾虑。

随顺得入故,非我们的虚妄建立、假设,是随顺得入,如百川入海。

无量光寿是生命之海,一切分段死、变易死生命皆归结于此,那就是永绝生命变易的顾虑、生死的顾虑,自在游戏于生老病死一切变易之中,知此变易即生命妙用,不再建立,不再排斥什么,不再去昧于什么,所以大觉世间,醒无始以来的无明大梦啊。

无明就像把一切众生拉入这个梦中一样,不得自在,不得自主,往往被业力蒙蔽、牵制、负累,心智生涩灰暗,作为负累、烦恼、疑惑。

所以我们接受阿弥陀佛的果地觉,阿弥陀佛的愿力来住持法界,我们随顺这个住持力,那只有阿鞞跋致这样一个相续。因为你再生起妄想妄习、无明下所产生的一切执著,你能了然于胸啊,了然于心哪,了然于现行啊。

因为果地觉住持故,或者说佛愿力住持故,真相住持故,或者无生住持故,那我们无畏于一切造作,不迷失于一切造作,不再恐怖一切造作。

有一天有一个居士,我们很多年前很熟悉的一个居士,那居士以前就是因为经常自己认为自己会生恶念,就很自责,甚至做出了一些伤害自我的事情,我们认识了很多年很多年。

他很容易把他的念头当真,前一段儿又给我发了个信儿说:哎,师父,我又做大的错事了,我动了一个特别坏的念头,如何如何念头,认为那个念头是不可饶恕的,认为很恶毒啊什么的。自己很恐慌,感到自己不能原谅自己,诸佛菩萨、一切人、一切有情也不会原谅自己,因为那个念头太恶毒了。

心生很大的一个恐惧,很大的一个恐惧心理,责怪,担忧,就是把这些业著实,因为什么呢?我们身陷其中,昧在这个早已生灭幻化不实的这样一个因缘中。

实际这个念生起,它就是没有实质的,就是生即灭。生灭皆无质啊,没有实质啊,只是一个生灭现象,如此而已,没有实质的。认为太恶毒了,就生起了一个极大的怖畏心。

我说这样的例子实际挺多的,许多居士、出家师父对自己过去的一些作为、一些念头、一些交织的业相,就有一种不可饶恕、不可宽容、难以跨越的那样一个黏著。

阿弥陀佛他这个“若不生者,不取正觉”是普对一切众生所发出来的一个誓愿,直接就是真相,生命的真相的作用,大觉的心地的作用,就是所谓的一切有为如梦如幻、如露如电。

它讲这个现象,它就是说一个生灭法,没有实质啊,无我无实质。那众生为什么会坚固地认为它有实质呢?尤其是恶作,就是恶念、恶行、恶为,这种恶的交往的内容,以为有实质。

往往很多年,有的人甚至就会相续的认知中,很多生一提及都不可饶恕,不能自我饶恕,也不能饶恕他人,结果深陷这种没有实质的业力中不能自拔,就是昧于这个梦境,在这个梦境中恐慌、奔波、逃逝、挣扎。

所谓的醒梦人,这个无明不再蒙蔽我们了,这个认为有我、有法、有业的实质,这一类的固执的、愚痴的执著行为,我们松松手,仰仗阿弥陀佛照十方国无所障碍的报德之力或者修德力,就是业相之力、业力,阿弥陀佛的大愿业力,来让我们觉悟自己的现行、无始以来业的一个结聚,毕竟无一法可得!不管你饶恕不饶恕,他人饶恕不饶恕,大家认为能不能饶恕,这都是毫无意义的。

那就执有实法,执著于实法,那就叫做颠倒妄想,黏著于恶业。

当然像哈尔滨他们这个学习小组的那个菩萨,因为接触了阿弥陀佛这个教法,愿意随顺着佛的愿力来觉悟自己的生死这个关键问题。

很多人,我们都听过她那个汇报,那个居士生前在我们这一节课上对大家有一段言说,现在人已经去世了。

那来用佛力,借着佛力,或者说安住于佛力、佛愿,观察自身的生老病死,这个生死关口的内容,她就能泰然处之。

那我们平时来接受阿弥陀佛的报德,或者接受生命的真相的作用,那我们就安住不动地来接受自身生命的生老病死的变化,来变化中游戏其中、无染无著。

我们生命的变化皆是无常的变化,你要觉悟于此,它就是美妙不可思议啊,就是清净庄严!

那我们要埋没于此,计较于此,纠结于此,那这业力就不可思议,就会蒙蔽你,给你很多压力、惑乱,那我们在梦中,像在梦中一样,那就形成了恶业,或者五浊恶世五恶五痛五烧,那就是梦中人的境界呀。

阿弥陀佛大觉世间呢,让我们随顺他这个大觉来觉悟法界、觉悟九界众生,来觉悟我们无始以来的生死变化,游戏其中。

所谓的游戏,你觉悟它,醒悟于此,无染无著,那一切变化皆是美妙的一个作用力,轻安、喜悦,犹如娱乐者。

我们都知道大家在娱乐的时间,不管是在哪个角度娱乐,娱乐的时间,人是不那么计较的,什么事情也是一笑、一笑,博得一笑。

那我们把生命的生老病死、诸多烦恼因缘,来作为博得自己一笑的一个因缘、一个现缘、一个现行,那你就能超越生死,或者说超越这个无明大梦对你造成无始以来昧在梦中的这样一个习惯,我们就从梦中醒来,了解一切如梦如幻的作用,不再计较于此,不再染著于此,所谓的“顿超九界无难事”啊!

那一切幻相皆不可得,极恶极善、极圣极凡皆不可得呀,皆如梦如幻。

我们虽然有很深厚的无明习气,但我们只要随顺佛力即得往生,住不退转。不退转这个阿鞞跋致,常念、常随顺阿鞞跋致,来觉悟我们的现行,而不再随着现行跑了。

诶!我又疑惑了——你就知道疑惑是无始以来的无明业习罢了,不再去纠结它,观察它没有自性、幻生幻灭,不计较于此,我执顿破,那就是无明顿破,那也就是醒梦。醒梦于梦,你这个梦昧不住你了,那你就醒梦了。

所以像受戒呀,我们这个三皈依呀,出家师父受具足戒呀,菩萨们受菩萨戒呀,那我们念佛人受阿弥陀佛这个大愿的回施呀,都是在授受。

阿弥陀佛果地觉的回施就是全体授受于一切众生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来作我们一切众生举心动念、观察世间的一个基本依止,这就是果觉因心哪,这就是念佛忆佛呀,这就是净土法门,就是一切众生皆以此为缘起。

为什么缘起呢?举心动念不离圆满、清净、无碍,来观察我们一切现缘的业报,现前的身口意,一切自业他业共业。

这就是净土啊,净化十方啊,同归无上道啊,十方众生如来会啊,这是佛的果地觉所宣化的内容啊。

我们要认识不到这一点,那我们不是念佛人,不是净土行人,那你就是浊土行人,还是什么呢?

说净土一法广传世间,令一切众生入大觉位。阿弥陀佛是已成之佛,我们随顺阿弥陀佛的果地报,皆无量光寿,如《无量寿经》所描述啊。

那我们一样步入生命的真相,来觉悟无始以来九界众生的幻化、一切业力的幻化、一切不可得的业,身业、口业、意业、智业、方便智业等等,皆无实质啊,所以我们才能念南无阿弥陀佛这样的步入大觉位的方便啊。

人人没有位置,念佛成佛嘛。念烦恼,你看我们即下念烦恼、烦恼就来,见思惑就见思惑。你念贪就贪来,念嗔就嗔来,念痴就痴来,念慢疑、慢疑来,那我们念佛呢?佛即现前哪!

为什么念业、业现前,念佛、佛不现前呢?所以念什么!

念佛法门,归入净土,十方圆明,无上道业一时圆成啊!

节选自阿玛达2025年1月18日开示

《佛果起步》

无量光寿网站

http://wlgs.zhdh.org

管理员微信:zhdhtv

无量光寿app下载安装

学习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