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请师父开示,《圆觉经》中哪些见地有助于学习和实践果地觉为因地心的教法?南无阿弥陀佛
妙果法师:《圆觉经》它有几种随顺,最有助于学习果地觉教法的就是“如来随顺觉性”。因为它有菩萨、登地菩萨,他都是属于还没有成就佛果。但是,他们也可以来随顺佛性。但是如来随顺,这一个就是佛果的一个运用了。果地觉的运用是如来随顺觉性的一个运用。所以,这个地方我们是可以在里面去体会的。
比如说,“居一切时不起妄想”。这个是一种随顺。比如说你这个信解,那个分别。但是,很多时候,大家对于妄想是很想没有。但是,实际的情况是妄想不断。所以,这是第一种随顺。那如果我们在这个上面,不属于这一种。那第二种是什么呢?
“于诸妄想亦不息灭”。就是“于诸妄心亦不息灭”,就是你有妄心,你这个妄心不断,是不息灭,不息灭的!这个有很大的一个差别。就是因为我们,要不然就想,我最好没有妄想。那一有妄想,我们就想去息灭。所以,我们念佛的时候就希望一句接一句,中间没有一个妄想。“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阿,阿弥陀佛师……”。如果一念 “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 ,心中又在起别的妄想,我们就要念 “阿弥陀佛!阿弥陀佛……” !就是打死它。就要想把这个妄想压下去。就是那种石头压青草的方式,你来一个妄想我给你丢一个 “阿弥陀佛” 过去,压死你。但实际上如来随顺觉性,它是“于诸妄心亦不息灭”,这个要深深的体会。于诸妄心为什么不息灭?因为妄心本来不可得,它是现行总集自解脱。现行的总集实际上就是一念。它是自显自解脱的。就是它显现的当下就是解脱,因为它本来是没有的。就像无影的东西,就像是那个空中的那个火焰,就是我们说的烟花的那一种。你看到它很明亮显现的时候,实际上就是散坏的时候。它没有真实出现过,只是一种幻境。所以,它究竟的认知是认知到它没有实质的时候,就不用对治。对治法,它不了义,它有非常多的后遗症需要处理。就是你把它当真了,然后你就一直在那用对治法想要消灭它。但是,这个对治法本身它又是一个造作,你还要来消灭这个对治法。
“于诸妄心亦不息灭”,这是念佛的时候,很重要的。因为很多人是用念佛来压这个妄想的。它不是你跑你的,就是妄想你跑你的,我呢,我念我的,这样念就很自在。你怎么妄想连篇这跟我没关系,反正你都是什么?是妄来妄去,就是虚妄的来虚妄的去。一个妄想你叫它站住,你站住!有的人说,我有一个事儿,我通宵睡不着,你看看它能待多久,你允许它待,你看它能在你的头脑里待多久?其实它也是待不住的!是待不住的!你看“观心如幻”,所有的心念的起灭都是如幻的,它是待不住的。我们说 “无住身心” 其实是本无住,所有的念头它本来就是刹那起刹那灭的。而知道这一个,然后你就不用在妄心上面烦恼了。
所以第一个是 “居一切时不起妄想”,这个是很好,但是达不到。那怎么办?
“于诸妄心亦不息灭”。对吧!我们能够清清静静念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这个无比清凉,很自在。那么,生妄想了,不要去烦恼。还是 “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妄想跑它的,因为它本来不可得。
“于妄想境不加了知”,就是,我们所处在什么样的一个境界?这个境界是善境界?是恶境界?是困扰的境?还是舒展的境?这些境界不要去了知,就是不要钻进去。因为还是,一切是幻境。幻境呢,你在这里面去钻,有的人说这是怎么回事?或者我要找出一个来龙去脉,逻辑推理,这里面有什么道理?前前后后的?因因果果的?这个你要想钻进去调查一下,好奇心害死猫,就是你的妄心启动了。
妄心一动就舍本逐末了,所以 “于诸妄境不加了知”,不加了知。这个是我们“好奇猫” 这一类的人。就是很难的,所以为什么要执持名号?就是不让你去钻那个境界,不让你去钻,发生了就发生了。平常我们也说 “天要下雨,娘要嫁人,随他去吧”,这个世界都要崩塌了,随他去吧,就“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这是念佛的,它的一个新的运用,就是他这个念佛的心是不为幻境所动的。所以《圆觉经》这个如来随顺觉性里面 “于诸妄想境不加了知”。当我们人的实心,实心就是个“好奇猫”,什么它都想知道。说你别瞒着我,什么我都得知道知道,所以它就舍本逐末,就是一下离开了它的本位,就是那个如如不动的本位,就钻到那一个迷幻的境里面去了,然后就在境界里面就出不来了。
那最后一个, “于不了知不辩真实”。很多时候我们可能会对因缘法,对周围的一切,感受到清清楚楚、了了分明。这个时候我们心里面就挺得意的、挺舒服。但很多时候其实浑浑噩噩不知其所。你看,经常我们身边发生一些事情。我们是最后一个知道的,发生什么了?不晓得!然后我们又要把它辩识清楚,想要知道忠,奸,恶,丑,哪些?我们要想把它辩实,其实也辩不清楚,搞了半天故事还没听明白。“于不了知不辩真实”,因为我们人它有个实心,它有个寻伺的那个力量。就是二元的心,它会一直有这个力量,它就要寻伺。为什么?为什么?为什么?你看“十万个为什么” 的人,他是咋回事?就是他这个寻伺答案的这个心,它总是落不下来。所以如果我们觉得,“于诸妄想境不加了知”,我们就觉得心里头是不是,不太舒服。然后我们了知了,我们又想知道这是不是真的?后面跟你讲 “于不了知不辩真实”。因为我们很多人说 “我知道!我知道!天下事都知道了!或者说 “这事你不知道啦!我知道啊!我给你讲讲里面的很细微的这些东西”。
你看它这个,如来随顺觉性,它一直不入幻境的。所以《圆觉经》它的见解 ——“知幻即离,离幻即觉”。它是直下的一个口诀,“知幻即离”,你知是幻,你就离了。“离幻就是觉”,它没有渐次,它不假方便。你看“阿弥陀佛”在当下就是随顺,如来随顺觉性的一个用法。当下是“知幻即离,离幻即觉”,真实是什么?唯一真实是 “阿弥陀佛,阿弥陀佛”。所以,你起妄不起妄,了不了解妄想境,这些你都不在里面去辩真实。就是 “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
很多人说,一句佛号念到底,这样的话,一句佛号是能念到底。但为什么好多人说,一句佛号念到底,他为什么念不到底呢?其实就是,他在这些境界上钻,钻到妄想里面去了。所以,包括我们身心内外一切幻境,都被转。 就 “南无阿弥陀佛” “知幻即离,离幻即觉”,“南无阿弥陀佛”!
所以,师父在他整个弘扬《果地觉》的过程当中,他是给大家读讲了《圆觉经》,因为《圆觉经》它的精明就是圆满觉悟。果地觉就是圆满觉悟。所以,他后来真的是为了帮助大家能够切入到果地觉,能够在念佛上面,知道是在什么样的一种见地下来念,就像我们说 “执持名号”。这个执持是为啥要这样 “执持”,我们执、执、执,就执到妄想里面去了。它有这个经典的依据,它有圣言量的依据,在这里给我们做了一次辅导的读讲。我们有好多莲友也都去看过。但是实际上真正用得上的,因为《圆觉经》整个的,它还有讲到其他菩萨的修行的方式,但真的用得上的,其实就是我们说的如来随顺觉性这几句。大家可以把这个,真正的在这里去运用。它就是我们运用果地觉的时候完全是对称的一种方式。至于说,一些障碍及究竟觉,那个指的是什么?你真的在执持的时候,能体验到的。它不是你要达到的,是你在佛果的运用当中,你体验到,确实这样。“地狱天宫,无非净土”,就是这些。
它不是去要求这个东西。因为很多人是倒过来的,他没有在前面去运用这个如来随顺觉性。而是,他一来他就说戒、定、慧就已 ?持了, …? 你这就坏事了。因为那个是他达到的等持的境界,是你在运用的时候能够体验到的。那在佛果这里,它一启用,它是如来随顺。所以为什么叫如来会?我们念佛是从如来这个地方起步的,大家明白吗? 不是从你是凡夫,你是众生,你是什么根器,你是什么感觉这里,它是从如来这里开始来随顺。所以 “南无阿弥陀佛” 就是从如来这里来随顺,从你的佛性这里来随顺,它一起步就是圆满的。
我们在运用的时候去细细的去揣摩《圆觉经》如来随顺觉性这个,你就知道念佛该怎么念,它这个不是给你增加负担的,它让你放下,你对于妄想心、妄心,你对于幻境相,想要钻进去的妄心,和你想要知道你对于幻境的判断有没有正确的妄心,把这些妄心一层一层的全部都给你剥离了。然后让你清清静静的去念一句 “阿弥陀佛”,此为真实。
所以这些幻 ,一切皆幻,“阿弥陀佛”不幻 。就在这个地方,你的心就歇下来了,就安静下来了。你就真正能够知道,这个佛果的接纳,它是怎么一回事了。不是靠我们做功夫的,因为那一切的功夫也都是你的妄心。这个地方我们去体验一下,对我们运用果地觉是很有益处的!南无阿弥陀佛
无量光寿网站
http://wlgs.zhdh.org
管理员微信:zhdhtv
学习交流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