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六集:佩佛心印早成正觉
我们一如既往来祈祷三宝,祈求加持!种子的现行作用我们继续学习,今天换个角度提示一下。
法无所得行于饶益,因缘生灭无关断常
我们常谈论佛法现成,说世尊说法无所说、世尊不度众生等语言,往往我们对此有不同的思维角度。就佛法利益来说,他这个展示,因为一切诸佛世尊亲证法性的空性、不可得性、缘生缘灭的广大空间,所谓世尊不特立任何一法,无一法可立,是世尊说。
这演出来的八万四千法,是因为众生有八万四千心念,有八万四千种愿望、想法、作为等等。世尊不说法,因为众生的烦恼、迷失、执著,所以世尊顺性给予开导,使我们就路还家。世尊说无所得法,令众生解除执著妄想对自我的蒙蔽与侵害。所以世尊没有度众生,众生的自度,因为顺性回归故,就是得以自度。世尊不过是把人人本来具足的善巧回施给大家,所以世尊不度众生。
燃灯古佛予释迦佛授记,因为释迦佛亲证无所得,所以世尊得到授记,于若干世当成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乃至十号具足,成就这样的无上功德。因为他于无所得法中得到了回归与抉择。我们世间人若说无所得,就会进入断灭知见或者顽空,基本上是识心认识无所得的意识推导。所以世尊说无所得,许多人把它放到断灭、顽空的概念上,就没办法接受释迦佛这种不可思议的正见,即是亲证性空的正见。随着我们染识心中断灭见、顽空见对无所得的认识,令无量学佛有情迷倒于现行业报的相续中,迷失了。一旦说到无所得,断灭就成为一个坚守的固化的意识内涵。
人想表达自己在世间与别人不同之处,就夸耀自己有所悟、有所得、有所学、有所证、有所修——有这样染著、执著、我慢的相续,现在这反而成为一些人表达自己学习佛法的角度。世尊说“无智亦无得,以无所得故,菩提萨埵”这样的亲切教诲被人摒弃了。
阿弥陀佛在无量世界观察众生心智,尤其像我们这个五浊恶世的娑婆世界,在其心智中,有所得似乎是人们广泛的意识需要。所以谈西方极乐世界依正二报种种庄严,彼国人民寿命无量、妙相庄严、寿命无量、神通方便、智慧善巧等等不可思议功德,令这些有所得的心有此最殊胜缘,令人休息。所有极乐世界的描述,就是满足了四十八愿,满足了各式各样众生的心理需要,就是有所得的需要,令众生在这个回归处得到休息。实际上还是直指性具——通过现象与作用力表达了性具的内容、性具的功德,就是本质的功德。让我们敢在无所得上休息,在有所得中能解放出来——不管是徘徊、犹豫、执著或者骄慢、压抑中,解脱出来。
所以世尊说种种法,说无所得。世间人或者一切外道世间说种种法,有所得、有所证、有所悟、众生有所度等等,徒增慢心、迷失、染著与骄狂。但在世间恰恰是这些东西,令大部分有情迷失其中,不得自拔。所以世间只要有一个人高举大旗说他证悟了,后面就有千百人去找他求悟;一个人说有所得了,就有很多人像他一样要去有所得、去求证这个东西。
所以世尊作了传法偈,嘱累给迦叶尊者,说你要注意哦,后面人会这么干的!怎么干?就是立法,然后诱惑有情,以讹传讹,令无量众生迷失于妄想执著的业分中。很多人都会释迦文佛给迦叶尊者要传给弥勒世尊的付法偈:法本法无法,无法法亦法,今付无法时,法法何曾法。就是无一法可立之直指,来遮护这些有所得、有所传、有所证、有所悟的人们的过失,来爱护这一类有情。这一类一旦坚固己见,就会堕入险坑。什么险坑?有所得的险坑,过去称为魔业。世尊在楞严经中对这类有情有个名字——堕魔眷网,堕魔眷属。什么魔?就是执著、妄想、有所得。
所以世尊说无所得,绝非断灭,是繁荣法界的根源,是九法界的根本依止,是法性的体性,不是断灭!不是枯竭了一切业缘,是展示了一切生命的根源、清净本源所在。所以生死无异于涅槃,烦恼无异于菩提。这种本质揭示我们要用不上,就会笼统地草率地混淆这个得失问题,造成许许多多误解。尤其在这个时代,多有所谓师长依有所得的心来表达种种无所得的说法,或者依无所得的说法表达自己有所得的染污,造成似是而非的学说,迷倒了很多人。
许多人在这里会生起武断性的断灭心——武断地,就是他认为认知了本性,把因果断掉了。实际不是这样子。我们都读过世尊本生的经典,知道三月马麦的故事。世尊在一次安居日中,随着一个马队作了三个月安居,三个月中只能食马麦。那是世尊的因果呀!因地的因果。他成佛了,应化在世间,一样是以因果来推动他施教的方便,没有断灭因果。世尊应世时,释迦族一样被琉璃王派军队第四次去血洗。我们都知道这个故事,就是很久以前一个村子里人把一个鱼塘的水给弄干,把鱼分吃了,琉璃王是当时这个鱼塘里的鱼王。所以没有断灭因果的机制与因缘。
世尊在娑婆世界有九种难缘,皆是他在因地以种种大愿作为中而展示的相续。许多人知道五百大愿中什么样因缘世尊都可以示现,只要能使你觉悟、发菩提心,他什么因缘都可以用。结果他在菩提树下遇到很多魔军魔女的幻相对他的考验与冲击。许多世尊不是这样——许多世尊一发菩提心,在菩提树下一坐,就是吉祥感征。十方佛国就震动,一切诸佛就放光明照注此发意菩萨,以美妙音声、美妙供养、美妙善巧令其疾速成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不一样的,都是因因果果。
所以无所得不是断灭,我们说佛法现成也不是顽空。若人不理解于此,十分容易在学佛过程中走到边见的识心染著上去,令自心迷倒。在这个地方,历代善知识依止般若乘的教体,就是智慧之体,反复洗礼我们的妄想执著,开示佛知见,令我们返回本源、本自具足的安乐处。任何一个有情,其本性,或者说法性、与诸佛无二无别的实质功德,从来没被颠覆过。所以世尊把这个准确的亲证的功德,如实回施给每一个福德因缘的成熟者、未成熟者,展示这个不可思议的利益。成熟者直下可以取用这样利益,未成熟者揭示这个因缘,令其如来种性生起作用。
像我们听闻一个教法,若在日常生活中遇到一个具体事情,依法去思维、去言说、去作为,就在实践佛法,能得到法味乐,就是法的支持。若不了解自己的发心,不依法依正见思维、言说、作为,法味你就体会不到——它的佛法的味道。来到寺院与学佛团体中,你自己那个虚妄的预设会起作用。那个预设不对称,你就会怨恨佛教、怨恨团体,甚至推翻自己的信仰。
我以前经常遇到一些佛教徒推翻自己的信仰。我说你不是今天推翻的,是你的种子一直在推翻着、否认着,伺机找佛法过患;或者你认为佛法有漏洞,或者你用佛法来健全自己的理念,或者盗用佛法理念支持自己的预设罢了。这一类人很难有信仰。对三宝、对教法、对师长、对僧团有真诚心的感恩与守护太难了,就是种子问题。
这个种子不说好坏,也没有啥好坏。往往我们因为好坏蒙蔽自心——好东西表露出来,坏东西你不承认,说我没有——那样心就没在虚妄的名言上,你学佛得不到利益。佛法现成是揭示我们各个具足的法相心、实相心,不是从外得。所以这个忏悔,超越我们过去认为是自我的业习、虚伪、伤害等等,实是无我的。
有一年我们讲了业无所属的名词。但你感觉这个十分不易,下去了,好比说我做了一个不得当的事,别人说这个事,那就在说“我”;说你就这个事情解决这个事情不行吗?那就在说“我”!有一次我也说人家在说“我”、在攻击“我”,人的心里就来劲了,来情绪了,有感觉了:哦,你攻击我!基本上人的说法就是事相取。事相是缘生缘灭,不过是这个人表现出来、那个人表现出来——和合因缘表现出来了,它的确无所属的!
因为有所属,我们建立了烦恼的坚固、我执的坚固、业力的相续。业相续给我们带来了多大烦恼?就是自己通过一个业缘的造作,自己一时的迷失、一时的因缘和合,把自己埋没在这里面,与它完全纠缠在一起,把它这个名字或者作为与自己完全融在一起了——你只要说这一类业,就在说他了。这样的生命什么时候能得解脱?我们怎么觉悟人生?我们运用佛法运用的是什么?我们都可以尝试!
佛说无所得不是断灭,不是毁坏因果,同时也不是让我们埋没于因果、纠缠于因果。缘生缘灭,我们要善于观察它的体性,缘起缘灭的事实,这样我们身心有安乐的依止处,在作为的得当不得当处可以调整与相续。得当了,相续,如此而已;不得当了,调整就可以。这样人与人之间、生命与生命之间,包括自身与业缘之间的硬性伤害无从建立了。一旦认为这个业是我、这个事情是我或者反复重复这个事情——这个“我”的建立会使大家默许,说这个人的人格、这个人的习性、这个人的秉性等等,大家慢慢地这样来认取了,我们的交往慢慢变成了这个状态。所以人与人交往产生了诸多烦恼、攻击、伤害、疑虑,诸多说不清楚的因因缘缘,诸多!到底有多少?越来越多!
我们若不用无所得来觉悟自心与现缘,烦恼即菩提的话就不成立。涅槃之体与生死之体,体性一如;如来种性与无始无明种性,本质一如——这个地方没办法回归,你所有修行无外乎是染污行,就是装腔作势,无我中强建立一个自我,无说中强建立一个说法。慢慢地我们像滚雪球一样,以这个东西为核,越滚越大、越滚越大,自己越来越负累。
我们作为佛教徒,在无所得的抉择中,不住断灭,就是不用其断灭因果,我们就会谨慎于现行,于诸多作为中了解其本性清净,现行自利利他——现行只能自利利他,不能产生其他伤害了。若不了解无所得,把它当成顽空,人会放逸、肆无忌惮——因为断灭见执取故,人会肆无忌惮。肆无忌惮给人带来什么?什么都敢说,什么都敢做,但什么都不敢承担!一旦因果来了,你那个什么都敢说什么都敢做的狂劲没了,因果会砸得你不堪忍受。我们在世间经常遇到这样的人或者事。
无所得,我们要珍惜自己的行为因缘。所谓菩萨以无所得法中常行一切有为善巧,利益世间。什么有为善巧?以无所得为体、为依止,以无为为依止,就是不为自求这个体,常行自觉觉他事——这个事情本身是自觉觉他,这种相续本来是自觉觉他,就这么相续下来了。所以无所得是学佛者的一个不可思议的正印,就是无我的正印,来印契我们不住顽空断灭、不迷失于事相。迷失事相者从无所得中解脱出来,在种种作为中觉悟种种现行。说清净法中流出种种现行功德,就是远离造作过患。
实相印心行佛正道,修德给予安住法性
为什么诸佛如来十号中“如来”是第一个?他等正觉一切众生业分的本质,超越了一切众生业分的制约,称为如来;安住于本具本净,如如不动,广耀广明于世间一切现行,觉悟一切现行。凡夫有情是迷倒于现行而不能自拔,迷失于二种边见、有无边见,要么断灭,要么执著或者昧失于因果中不能自拔。
所以无所得是不可思议的法印,过去称为实相印。若是一切修行者,莫不佩此心印,自利利他。所谓心印,就是举心动念离不开这个支持,离不开这个守护,离不开这个根源。我们若不了解这一点,就会开始有所得,哪怕说无所得,也在无所得处自认为有所得,就造成断灭见的支持。此类人无不言说,什么都敢说。社会上三年五年总要冒出来一个这样的人物,不可思议!他会否认所有的佛教、所有的祖师、所有的善巧者、所有的师长、所有的前人,因为他心智膨胀到极致了!无所得用你的边见曲解了,就是断灭见曲解了无所得。
所以在世尊传递的修法中,有四修法,第一就是恭敬修。修什么?用恭敬作为修行的起步与根源。恭敬什么?恭敬一切!佛陀、三宝、师长不过是恭敬的启迪者罢了,恭敬一切才是成就。能不能恭敬一切?如果不能,这个恭敬你要思考了!你为什么要择取恭敬?为了启迪自己的恭敬心,最开始的因缘,建立方便。像我们皈依三宝、礼敬三宝等等,这是启发因缘。在这个启发因缘上如果也生起不了尊重、恭敬,你的修行缘起无从建立。后面才有无间修、毕命修、长时修等等修法的推动,令我们圆成菩提道业,就是性修不二的相续。
不管是显密一切法,都要提这四修法。在菩萨次第修法中,八地以下菩萨都要作意修持,要有串习的修持。串习修持,串习干什么?要作意,提醒自己,提醒自己应该运用正见,应该做什么、应该做什么。像四正勤说,称为作意方便依止,就是自净其意志;前边的诸恶莫作、众善奉行是自净其意志的支持。
无所得——对我们每一个学佛者来说,像《金刚经》中讲的一样,是一切诸佛授记的依止,是我们在学习佛法中有没有正见利益、有没有远离边见侵害的事实抉择。这个抉择能使我们就烦恼现行中得到解脱,即生死中成就涅槃道业。
这一点我们在如来种性的认知处,能以果地觉为因地心来了解阿弥陀佛欲令一切众生入实相智,就是无所得,有彰显性具功德这样一个教法事实,来布施给我们圆满的修德。令众生无所得中安住于清净法性,回归于性具的真实体相中来。令我们不畏惧不断灭地在佛法利益中得到摄化、回归。这个地方是阿弥陀佛亲证功德之给予,你本身还是无所得。但又不是断灭、不是顽空,是有极乐世界殊胜利益对你的摄化与回归。这样你不住断灭见,又不住有所得,在无所得处你又有回归处。令凡夫的边见心有个综合的回归,有个综合的依止,令我们步入正见,就是歇心、回归的正见。无所得,又不住于断灭、不昧于因果的现行。
阿弥陀佛圆满报德的给予,的确很善巧地解决了我们“有”与“无”的边见侵害。说“无”,人就断灭见,狂妄不可思议;说“有”,人就负累于业力、迷失于业力、蒙蔽于业力不可思议。阿弥陀佛极乐世界的给予,是从我们性德中直接揭示这个性德,让我们在现行中回归这个圆满的不可思议的本具功德上来。因为我们没办法认取,阿弥陀佛以自己修德来彰显、表达、凸显出来,让一切众生可知、可见、可用,有这样一个清晰的投奔。尤其是对染著有情、对断灭有情,皆有归向,令生命在正见中得以相续。
我们作为这个时代的学佛者,要了解无所得能使我们的断见、顽空见有极乐世界的依止,就是性德妙用的极大内涵的接引,平等的给予,使我们的慢心得到平复与休息。负累于因果、负累于有业的有情,认为自己无始以来做了多少过失多少过患等等,迷失于这种业相的有情得到了接引——清净的接引,还是法性的接引。令我们回归同一法性中来,不昧于因果,在现行中能回到本净心智上来。
这种认知,这个实相印,要是学佛者能心佩于此,在现行中会得到种种佛法利益的支持、种种现行方便,不会再堕入断灭见的失心、狂妄或者常见的负累、迷失。使我们能依本净心智在不为自求、无所得处用功夫,能歇心、安心于性具的事实上来,令我们在一切纠缠业力中解脱出来,令身心自在安乐。
这是学佛的一个大原则。过去人说三法印或者四法印,在汉地讲,最注重的就是实相印,依般若乘宣化的实相印,令众生心佩此心印,于现行中得到抉择与安乐。这样我们学佛有益。因为负累于因果、迷失于因果、没于因果太沉重,太多的自责、负累、不堪回首,太多像沼泽地一样不能自拔的业力。再一个是断见,有人一闻无所得,断见生起,就肆无忌惮,言说与作为无所顾忌,业报一来惊慌失措。因为这种断灭见,对因果的断灭知见,无因无果的邪见,会造成不可思议的业报。
他不像阿罗汉亲证于寂灭。寂灭,说什么因、什么果?说声闻心、声闻果?也可以说那个处不说因果的。寂灭者——因果言说莫能涉足,他不是造作而来,是无为而至。所以过去人在此处说因果、不说因果都可。
作为普通修学者,实相印能使我们摒除断见与常见的制约——从这两个边见中解脱出来,安住于歇心、圆满心、清净心、无对待心的正见心智中来思维、言说、作为,成就正智、正命、正定,行佛正道。那么实相对我们很有作用,很有不可思议的利益。实际南无阿弥陀佛这个圆满名号的给予、印契,就是让我们实相心起作用。这一句南无阿弥陀佛就是具足,就是无上大利,就是去除你的断灭见或者常见这样边见的埋没与疯狂,使你清净安顿下来,真正地清净、安顿下来!这个实相印的名字大家最少要过一过。
“无智亦无得,以无所得故,菩提萨埵”——这个“无智亦无得”不是断灭,“无智亦无得”是“色不异空,空不异色”,“无智亦无得”是诸佛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这种直指法性事实之亲证。是经历了无量无边业相作用的体验,体验了业相的本质,告诉我们实相功德所在的事实。让我们简洁地取用于此,简洁地回归于此,不再繁杂、不再迷失、不再纠结。因为在纷纷攘攘的思想理念中太繁杂,在浩瀚业海中不可思议,就是众生业分不可穷数——你算不过来,数不过来!
实相印就可以让我们顿超边见对凡夫心智的约束或者迷失,令凡夫有情随顺这种教言、教法,得到心智的安乐与回归。这个安乐回归不是张三,也不是李四,依法行持者得利益!这个地方没有谁好、谁坏、谁强、谁弱、谁是、谁非。所以佛法予人非是非、善恶、常断说,是给予平等的教法、清晰的接引、普遍的利益,令一切有情择法者皆能享其法味、受其法味、用其法味。这是佛陀不可思议的大慈悲心、平等心,恩惠一切众生。
要在人情世故中,就有亲疏、有该说不该说处。佛陀在十方法界中宣化他这种广大悲愿的教法,就是利益一切生命、利益一切众生,平等对待一切众生,广泛施教,给予方便。给予什么方便?直指我们本性的本具的方便,非是外得,非是内生,是本具所现。这样我们没有自卑的东西,也没有骄慢的东西,你的心就能清净平等地觉悟世间,安心于现行。平等安心就不是一句谎话,觉悟世间也是依法而行的正行罢了。
这样每一个学佛者能聆听法音,洗涤心智,回入正觉方便,就是实相印的运用。我们各个在现行中都会得到佛法的滋润、加持、提携,能觉悟世间,从轮回世间步入觉悟世间的金光大道,真正有转业海为智海的现行方便。
无量光寿网站
http://wlgs.zhdh.org
集生活、学法义和念佛一体的佛友圈上线,点这里访问
管理员微信:zhdhtv
加网站管理员微信:zhdhtv,进群学习交流:
